2019年货币金融学46.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92109 上传时间:2019-04-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货币金融学4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货币金融学4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货币金融学4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年货币金融学4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年货币金融学4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货币金融学4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货币金融学46.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货币金融学46(二)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就操作风险管理战略而言,为了使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有效运行,一家金融机构需要识别其利益相关人,并了解他们的要求和金融机构对他们的义务。这有助于在决定操作风险管理战略时识别关键业务的驱动者和相关目标。明确了这些目标后,金融机构应该考虑它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面临的战略挑战,以及不去实现这些目标的后果,从而建立起一套操作风险管理战略。至于制定操作风险管理战略,以及确保其与金融机构的整体业务目标相统一的责任,应该由高级管理层承担。就操作风险管理政策而言,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是为所有关键业务及其支持过程制定操作风险管理标准和目标的,操作风险管理的方法内含于这些政策之中

2、。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应该有助于业务活动及其支持过程的监控、测量和管理;能够反映业务活动发生的内外部环境;并接受定期的检查和更新。这些政策应该能够建立起一种机制,使得金融机构能识别、测量和监控所有重大的操作风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它们应该具有与风险和采取的行动相适应的范围和尺度,并定期清楚地传达给所有人员,以维持一定的风险意识水平,同时确保它们被一贯地执行。(三)操作风险管理过程为了满足高级管理层和操作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要求,操作风险管理的实施应该围绕以下几个关键过程。1.风险识别操作风险识别过程应该以当前和未来潜在的操作风险两方面为重点。这个过程应该考虑到以下六方面的因素:一是潜在操作风险的整体

3、情况;二是金融机构运行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三是金融机构的战略目标;四是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五是金融机构的独特环境因素;六是内外部的变化,以及变化的速度。识别操作风险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风险的所有潜在原因,包括交易过程、销售活动、管理过程、人力资源、卖方、技术、外部环境、灾害、越权/非法行为等等。2.风险评估和量化操作风险被识别出来后,就应该加以评估,决定哪些风险具有不可接受的性质,应该作为风险缓解的目标。风险评估和量化的作用在于,它使管理层得以将操作风险与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进行比较,识别金融机构不能接受或超出机构风险偏好的那些风险暴露,选择合适的缓解机制并对需要缓解的风险进行优先排序。进行

4、这一步骤时,通常需要通过考察一项操作风险的驱动者和原因,估计该项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此外,还应在不考虑控制战略影响的情况下,评估一项操作风险可能的影响。这里对风险可能影响的评估,不仅要考虑经济上的直接影响,还应该更广泛地考虑风险对公司目标实现的影响。金融机构应该选择或开发适当的模型,以适应每一种风险的量化需要。3.风险管理和风险的缓释工具金融机构应该设计并实施具有成本效益的风险缓释工具,使操作风险降低到能够接受的水平。在风险管理和缓释的步骤中,重要的一点是要将实施措施的责任明确地分配下去,并确保责任人有实施措施的动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程序应该由各个业务单元建立,但可能需要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指

5、导。尽管对每一家金融机构来说,适用的缓解措施的范围和性质可能有所不同,但适当的缓解措施都需要考虑以下领域:外部责任(例如外部监管、法律或其他要求)、变革管理、新的交易对手和客户、内部控制、责任的界定和协调、信息系统管理、对附属或参股的第三方提供服务、专业人员和人力资源、业务连续性规划、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责任和保险。4.风险监控高级管理层应该建立一套操作风险监控程序,以实现以下目标:一是对金融机构面临的所有类型操作风险的定性和定量评估进行监控;二是评估缓解活动是否有效和适当,包括可识别的风险能在多大程度上被转移至金融机构外部;三是确保控制充分、风险管理系统正常运行。应该为操作风险建立风

6、险衡量标准或关键风险指标,以确保重大风险事件的相关信息被传递至适当的管理层级。在风险评估阶段建立关键风险指标是最容易的。内部审计部门或其他有资格的部门应该实施定期的检查,分析控制环境、检测已实施的控制的有效性,从而确保业务运作在有效的控制下展开。5.风险报告操作风险报告过程应该涵盖诸如金融机构行面临的关键操作风险或潜在操作风险、风险事件以及有意识的补救措施、已实施的措施的有效性、管理风险暴露的详细计划、操作风险即将明确发生的压力领域、为管理操作风险而采取步骤的状态等方面的信息。并且这些信息应该足以满足以下要求:一是使高级管理层和经营者能够确定风险管理职责的委派是有效的,并且他们对操作风险管理的

7、要求得到了满足;二是使整体风险预测能够与银行的风险战略和偏好相比较,得到评定;三是使关键风险指标得到监控,可以判断出采取措施的需要;四是使业务单元能够确定对关键风险的控制成功地实施了,有关信息得到了传递;五是风险管理过程的重复。以上所述的风险管理过程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应该确保关键操作风险管理活动以适当的频率重复进行,例如每年或每半年一次。本章小结1.金融风险是风险中最常见的、最普通、影响最大的一种风险。金融风险是在金融活动中,由于各种经济变量,尤其是金融变量发生不确定性的变化,从而导致金融机构蒙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潜伏性、扩散性和可控性。金融风险种

8、类的划分方法或标准很多。本书中,遵循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将金融风险划分为三大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2.金融风险管理就是指金融机构在准确识别、度量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技术和工具对金融风险进行规避、分散、控制和防范的过程。金融风险管理对宏、微观经济都有积极作用;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分为四个阶段:金融风险的识别和分析,金融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案的选择,金融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与监控和金融风险管理的评估与总结;金融风险管理的策略有:风险预防,风险回避,风险分散,风险保留、风险转移,风险补救和风险补偿。3.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未能如期偿还其债务或市场交易对手信用等级发生变化而给金融机构带来的

9、损失可能性;信用风险具有必然性、广泛性、综合性、变动性和相关性;信用风险度量有古典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和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技术。古典信用风险度量方法主要包括专家制度、Z评分模型、ZETA模型等,而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则有CreditMetrics模型、KMV模型、CreditRisk+模型、宏观模拟模型等。新巴塞尔协议对信用风险度量提供了两种方法: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标准法是巴塞尔协议度量方法的延续,内部评级法是新巴塞尔协议的一大创新。信用风险的管理框架主要包括:组织结构、内部评级体系、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技术与方法、信用文化等方面。4.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

10、利变动而使银行等金融机构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的度量有传统的市场风险度量方法和现代市场风险度量方法;传统的市场风险度量方法主要有缺口分析、持续期分析、外汇敞口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现代市场风险度量方法主要是VaR法,此方法具有度量精细灵活、范围广泛、规范科学的优点;VaR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情景分析、压力测试和返回检验等方法补充。市场风险的管理框架主要包括:有效的市场风险监控体系,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完善的市场风险识别、度量、监测和控制程序、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5.操作风险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新

11、巴塞尔协议提供了三种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方法: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度量法,这三种方法在复杂性和风险敏感度方面渐次加强,分别适用于具有不同风险管理水平的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管理战略和政策、管理过程等。本章重要概念风险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管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内部评级法缺口持续期VaR法本章思考题1.简述金融风险的内涵与分类。2.简述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3.金融风险管理的策略有哪些。4.简述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5.简述VAR方法度量市场风险的优点与不足。6.试分析比较操作风险的度量方法。7.试论述我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本章参考文献1.施兵超,杨文泽.

12、金融风险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王仁祥,喻平.金融风险管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3.章彰.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兼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宋清华,李志辉.金融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5.赵晓菊.银行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6.李早航,周天勇.现代金融风险,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7.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2004.12.16 8.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9.赵其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10.于研.信用风险的测定与管

13、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1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2003 12.谢太峰.金融业务风险及其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3.钟伟,王元.略论新巴塞尔协议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国际金融研究,2004.4 14.王修华.基于新巴塞尔协议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经济问题,2004.11第十四章金融与经济增长学习目标了解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掌握衡量金融发展的指标了解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压抑问题掌握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理论与内容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与经济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金融压抑现象,严重地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世界范围内的金

14、融自由化实践给我国金融改革提供了经验。第一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一、金融发展理论述要(一)货币中性论在20世纪以前,关于货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有许多论述,但货币中性论的观点占据主导地位。货币中性论认为货币只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只是便利交换的工具,对实际经济活动而言,货币只是覆盖在实物经济上的一层面纱,货币数量的变化只影响物价水平,对经济没有实质性作用。(二)肯定金融对经济作用的观点1898年瑞典经济学家威克赛尔在利息与价格一书中提出,只有货币利率等于自然利率时,货币才是中性的。但在现实生活中,货币利率很少等于自然利率,因此威克塞尔认为货币金融对实际经济活动具有实质性影响。随后缪尔达尔、林达尔、哈

15、耶克及凯恩斯等人也都在各自的理论中对货币金融与经济活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较系统阐述金融因素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的经济学家是熊彼特。他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强调了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论证了货币、信贷和利息等金融变量对经济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熊彼特的启发下,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时开始重视金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如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与美国经济学家多马创建的经济增长模型强调资本、储蓄等金融变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后来,许多经济学家开始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货币金融因素,以此构筑金融增长模型,其中斯泰因货币增长模型和托宾模型较为著名。(三)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第二次世界

16、大战以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迎来了经济增长的又一个黄金时期,其金融体系也逐渐完善起来。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却一直发展缓慢,并且金融制度落后,因此西方经济学界掀起了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热潮。其中最早的当属斯坦福大学的格利和肖,他们在共同发表的两篇论文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方面(1955)和金融结构和经济发展(1967)及著作金融理论中的货币(1960)中,分析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认为经济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金融发展则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手段。随后1969年美国经济学家戈德史密斯出版了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对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独创性的研

17、究,在以下的篇章中将会介绍。1973年麦金农的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与肖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先后出版。他们指出,由于发展中国家存在广泛的金融压抑(financial repression)现象,阻碍了金融发展,从而制约了经济增长。所以发展中国家应将金融自由化(financial liberalization)、金融深化(financial deepening)作为发展政策的核心。自此,发展中国家先后推行了以金融发展为目标的金融体制改革。同时,发达国家也相继放松金融管制。一场在全球范围内的金融自由化运动迅速扩展。金融自由化运动解除了束缚在金融业身上的种种陈规,使金融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推动了经

18、济的增长。但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国家多次爆发金融危机,如拉美债务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等,迫使人们从理论和实践上重新认识金融自由化金融发展经济增长的逻辑,简单鼓吹自由化的倾向则逐步转到强调需要作具体分析、审慎推进的思路。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按照戈德史密斯的解释,金融发展(financial development)是指金融结构的变化。金融结构包括金融工具的结构和金融机构的结构两个方面;不同类型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组合在一起,构成不同特征的金融结构。一般来说,金融工具的数量、种类、先进程度,以及金融机构的数量、种类、效率等的组合,形成发展程度高低不同的

19、金融结构。金融发展程度越高,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数量、种类就越多,金融的效率就越高。戈德史密斯从储蓄和投资相分离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和金融结构的演进对经济的引致增长效应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他认为发达的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提高储蓄、投资总水平和有效配置资金来实现的。(一)金融活动引起储蓄和投资的相互分离并推动经济发展戈德史密斯认为,储蓄与投资水平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而要提高储蓄和投资水平必须借助金融结构的发展。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出现之前,储蓄和投资是混淆在一起的。每个经济主体要想投资必须先进行资金积累,即储蓄,而且只有储蓄达到一定规模才能进行投资;而在投资者进行投资以前,储蓄只能是

20、财富的储藏,不能带来收益。金融活动的出现使储蓄和投资分离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职能,储蓄和投资二者功能的分离提高了投资效益,并提高了资本形成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通过储蓄与投资两个渠道的金融活动提高了经济增长。戈德史密斯认为储蓄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借助两个方面来完成:第一,金融工具的出现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投资者可以超过本期收入进行投资,摆脱自身投资能力的限制;同时又为储蓄者储藏的财富带来增值。第二,金融机构作为专门从事融资中介活动的部门,其业务活动不仅使储蓄和投资分离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经济职能,而且使分离的储蓄和投资重新有效的结合起来,这样就使有经营能力而缺乏资金的人得到资金,又使没有投资

21、能力的储蓄者能够得到投资的部分回报,扩大了生产规模和产出水平,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二)金融结构对经济的引致增长效应金融结构对经济的作用主要借助于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多样化。戈德史密斯认为金融活动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与此相对应金融工具也分为第一性证券和第二性证券。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出现以后在很大程度上将储蓄更有效地在潜在投资项目之间进行分配,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提供的选择机会越多,人们从事金融活动的欲望越强烈,社会资金积累的速度越快。在资金总量既定的情况下,金融活动越活跃,资金使用效率越高,这是因为公众的选择和竞争机制促使资金流向高效益的投资项目。戈德史密斯从社会分工原理出发,认为在一定的

22、生产技术水平条件下,假设消费者的储蓄偏好、投资风险为不变因素,那么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种类越丰富,金融活动对经济的渗透力越强,经济发展水平越快。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论是运用比较分析研究金融发展问题的最初尝试,是比较经济学在金融领域的具体运用。戈德史密斯对比研究了35个国家百余年的金融史料和现实数据,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国际横向比较和历史纵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金融活动内部及其与经济活动间的数量关系,找出了各国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的基本规律。戈德史密斯首次清晰的阐述了金融结构的性质、特点、构成和作用,创造性地提出并验证了衡量一国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水平的一系列指标,揭示了金融发展的基本趋

23、势。戈德史密斯从理论上研究了金融结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金融上层结构加速了经济增长,改善了经济运行。他告诉人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重视金融发展,而且还应加快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发展,尽量发挥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引致效应。9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利用内生增长模型-AK模型,来分析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认为金融体系通过影响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例、资本的边际社会生产率、私人储蓄率来影响经济增长率。首先,在负责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中,金融体系需要吸收一部分资源,作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的报酬,金融发展将使金融体系所吸收的资源减少,更高比例的储蓄被转化为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其次,金融体系将资金配置

24、到资本边际产品高的项目,以提高资本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金融体系的存在可以收集信息以便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进行评估,可以通过提供风险担保来促使个人投资于风险更高、但更具有生产性的技术,还可以促进创新活动,所有这些都会使资本配置效率提高,形成更高的资本生产率,从而导致更高的经济增长率。再次,金融体系通过改变储蓄率而影响经济增长率。存在金融体系的情况下,会有很多行为比如风险分担状况、家庭借款、利率等,会影响到储蓄行为和储蓄多少,从而影响储蓄率的高低。三、衡量金融发展的基本指标对于金融发展的程度,一是根据对金融发展的释义,通过对金融结构状态的数量指标来度量;二是通过金融发展状态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

25、系指标来度量。(一)金融内部结构指标1.主要金融资产如短期债券、长期债券和股票等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重;2.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与非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之比率,该比率是用以衡量金融机构化程度的尺度;3.在非金融机构发行的主要金融工具中,由金融机构持有的份额,该比率是用以进一步衡量金融机构化程度;4.主要金融机构如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储蓄机构及保险组织的相对规模;5.各类金融机构的资产之和分别占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率,该比率称为分层比率,用以衡量金融机构间的相关程度;6.主要非金融部门的内源融资(如公司本身的资本积累)和外源融资(主要指通过金融渠道的资本融入)的对比;7.在外部融资方面,国内部门(主要是国内金融机构)和外国贷款人在各类债券和股票中的相对规模,等等。特别声明: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1051031058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