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项目数据采集培训方案-1.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92706 上传时间:2019-04-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项目数据采集培训方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年项目数据采集培训方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年项目数据采集培训方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年项目数据采集培训方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年项目数据采集培训方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项目数据采集培训方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项目数据采集培训方案-1.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数据采集培训方案一、工作内容国家电网GIS平台建设分两个阶段完成,而电网GIS平台数据主要有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通信、公共设施七类电网资源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本次实施的是第一阶段,主要涉及发电、输电、变电、配电(10kV以上电压等级)、用电(大用户)的设备、公共设施六类数据,下面说明以上六类数据的数据采集内容。对于电网资源的属性数据,主要是从相关业务系统(主要为PMS系统、营销系统等)中获取,所以电网资源的属性数据不作为本次培训的描述重点。二、主要精度指标2.1 坐标系统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根据目前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状况,先现场测量WGS84坐标,内业整理时为便于做平面几何改正,统一利用转换程序转换为2000坐标系统,格式为平面直角坐标格式,数据整理完毕提供初步成果时再转换格式为经纬度形式。不考虑换带因素。WGS84坐标和2000平面直角坐标格式需要完整保留。2.2 各类数据精度1)发电数据采集:误差不超过3米;2)变电数据采集:误差不超过3米;3)输电数据采集:误差不超过3米;4)配电数据采集:误差不超过1.5米;5)公共设施数据采集:误差不超过0.3米;6)用电数据采集(大用户):误差不超过3米。三、生产组织3.1 搜集资料在甲方提供PMS表格以后,要搜集现有的杆塔走向图,电缆的竣工图,工井的施工图或

3、竣工图等。3.2 作业方法1)本项目采用GPS RTK、手持GPS、全站仪、手持测距仪等测绘仪器,以测区已有的控制点,获取电网资源的空间数据。2)采用先由内业数据库,导出PMS数据,外业人员在进行定位时,核对PMS数据,计算机编辑处理,最终形成完整的PMS数据。3.3 设备计划本项目拟投入仪器设备如下:仪 器数 量(台)备 注动态GPS-RTK全站仪手持GPS手持测距仪照相机5米钢卷尺打印机3.4 生产流程:导出PMS(纪远公司)合肥局(组织人员、设备等)省设计院(组织人员、设备等)采集坐标有关部门核对PMS采集坐标数据处理、填写表格(与PMS对应)数据处理、填写表格(与PMS对应)检 查检

4、查与PMS不符的提交合肥局检查、核对与PMS不符的提交有关部门检查、核对中电普讯核查数据修改、整理提交成果四、数据采集4.1 发电数据采集发电数据采集的内容主要是各种类型的发电厂空间位置坐标以及发电厂的属性数据,发电数据的建议精度为误差不超过3米。具体采集内容包括:(1) 采集发电厂升压站围墙的经纬度坐标;(2) 记录发电厂的名称、类型、用途、所在地市等信息;(3) 根据发电厂升压站围墙坐标推算发电厂的中心点坐标;(4) 拍摄电厂门头相片一张,升压站构架相片一张。照片以发电站的名称命名。(5) 测量发电厂出线间隔,标明是否挂线,间隔用途。如果有外部电网接入,属于本次测量范围内的,也一并测量入线

5、间隔。(6) 采用GPS RTK、手持GPS、全站仪、手持测距仪等设备采集。4.2 变电数据采集变电数据采集的内容主要是各种类型的变电站空间位置坐标以及变电站的属性数据,变电数据的建议精度为误差不超过3米。具体采集内容包括:(1) 采集变电站围墙角的经纬度坐标;(2) 记录变电站的名称、电压等级、变电站性质、所在地市等信息;(3) 根据变电站围墙角坐标推算变电站的中心点坐标;(4) 拍摄变电站门头相片一张,拍摄各电压等级构架(站内电缆)相片各一张。照片以变电站的名称命名,电站门头相片命名为“变电站名称-1”、各电压等级构架命名为“变电站名称-2”等。(5) 测量变电站进出线间隔,标明是否挂线,

6、间隔用途。(6) 采用GPS RTK、手持GPS、全站仪、手持测距仪等设备采集。4.3 输电数据采集输电数据采集主要包括架空线路数据采集和电缆数据采集两个方面的内容,目前按照省公司要求,输电数据指电压等级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数据,不包括农网数据,由电力设计院完成。其中架空线路数据采集的建议精度为误差不超过3米,具体内容包括:4.3.1 架空线路数据采集(1) 对终端、耐张、转角、直线等全部杆塔坐标进行采集;方法是按线路序号逐一采集。(2) 采集时由于无法靠近杆塔位中心,可以采用采集三到四个基础,利用几何方法计算出杆塔中心坐标;使用手持测距仪测量GPS点距离杆塔中心的偏移位置,利用几何方法计算

7、出杆塔中心位置;可以利用三点距离交会法;也可以利用线路前后累距偏移法;或全站仪等。(3) 每个杆塔拍摄6张能清晰看到杆上设备的照片(杆塔全貌、杆塔塔头、杆塔基础、杆塔塔牌、线路走廊前后方向);请明确数据移交目录结构,各命名规范,请明确相片命名规范。照片拍摄杆塔全貌、塔头、基础、塔牌、线路走廊前后方向顺序进行;杆塔照片的名称(命名)应和PMS导出的名称一一对应,如PMS导出的杆塔编号为29M00000000485713,相对应杆塔全貌的照片的名称为29M00000000485713-1、杆塔塔头名称为29M00000000485713-2,依次排列。如遇到于PMS的序号不同的话,做好记录。情况如

8、下:杆塔名字不同,少一基或多一基等,做好记录,以便有关电力部门参考。(4) 记录杆塔的回路数、杆塔材质、杆塔性质、杆塔型号、呼称高、杆塔高等杆塔信息;如不同电压等级同塔架设,请备注说明。杆塔呼高用手持测距仪测量,与PMS数据核准。如有差异,二次精测后移交供电局修改PMS数据。(5) 根据采集的终端、耐张、转角坐标和直线杆塔档距推算直线杆塔坐标,如果推算出来的直线杆塔的档距与资料档距相差5米以上,则需要对此直线杆塔进行实测,避免点位误差过大。(6) 采用GPS RTK、手持GPS、全站仪、手持测距仪等设备采集。4.3.2 电缆数据采集电缆线路数据采集的建议精度为误差不超过0.3米,具体内容包括:

9、(1) 根据公共设施采集的检查井/工井和电缆管(沟、隧道)拐点信息绘制电缆管(沟、隧道)走向。(2) 通过实际地下管线测绘方式采集电缆线路的拐点位置信息,或基于电缆电缆管(沟、隧道)的路径标绘电缆线路的走向和位置,并注明埋设方式。未描述内容见公共设施内容。(3) 有电缆的那一基杆塔属性中应该明确标注下电缆或上电缆的标注以便杆塔和电缆方面的衔接 (4) 电缆的竣工图应该有明确的埋深,在采集电缆中应该对应大概的位子采集电缆的埋深;过路或过河,穿越建筑物的保护管的位子注明从哪个点到哪个点是保护管(保护管开头、保护管结束)。(5) 采用GPS RTK、全站仪、手持测距仪等设备采集。4.4 配电数据采集

10、配电数据采集主要包配电架空线路数据采集、配电电缆数据采集和配电站房数据采集三个方面的内容,本次只涉及10kV以上电压等级的配电设备空间数据采集,对于10kV以下的低压配电设备空间数据采集内容也可以参照。4.4.1 配电架空线路配电架空线路数据采集的建议精度为误差不超过1.5米,且应保证采集坐标点与相关参照物的相对地理位置正确。具体内容包括:(1) 采集10kV杆塔坐标,拍摄一张清晰看到号牌的照片,一张能清晰看到杆上设备的杆塔全貌照片;(2) 记录杆塔的材质、性质、同杆架设回路数等杆塔信息;(3) 记录杆上设备如刀闸、开关、跌落、变压器、采集终端等杆塔设备信息,供项目实施中人工绘图时参考。(请合

11、肥供电公司明确是否安排后续补充,本期不采集)。(4) 采用GPS RTK、手持GPS、全站仪、手持测距仪等设备采集。4.4.2 配电电缆配电电缆数据采集采用校核数据差值集合来估算精度,误差不超过0.3米。具体内容包括:(1) 根据公共设施采集的检查井/工井和电缆管(沟、隧道)拐点信息绘制电缆电缆管(沟、隧道)走向。(2) 未述及部分参见公共设施部分。(3) 采用GPS RTK、全站仪、手持测距仪等设备采集。4.4.3 配电站房配电站房数据采集建议采用校核数据差值集合来估算精度,误差不超过0.5米。具体内容包括:(1) 采集站房(开关站、配电室、箱式变等)坐标,拍摄一张能清晰看到站房外观的照片。

12、照片以PMS系统中的17位编码命名。(2) 记录站房的名称、类型、运行编号、地点等相关信息。(3) 采用GPS RTK、全站仪、手持测距仪等设备采集。4.5 公共设施数据采集公共设施数据采集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井/工井、电缆通风口、电缆防火墙、电缆隧道拐点、电缆沟拐点、管道拐点五个方面。采用校核数据差值集合来估算精度,平面误差不超过0.3米。在外业采集之前需搜集公共设施的清册、已有图纸、PMS数据等资料。采用GPS RTK、全站仪、手持测距仪等设备,整理后按资料顺序采集。4.5.1 检查井/工井对于检查井/工井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数据采集,35kV及以上部分全部按如下规定采集,配网部分建议本期按(

13、1)采集,后续采集(2)内容。(1) 采集检查井/工井坐标,并记录检查井/工井的名称,检查井/工井装设地址信息。拍摄井盖全貌相片一张。(2) 翻开井盖绘制检查井/工井的断面草图,并根据实际情况测量沟道尺寸、检查井/工井深度等尺寸信息,供后续在电网GIS平台中绘制正式的检查井/工井剖面图。并拍摄检查井/工井照片多张(检查井/工井全貌、检查井/工井各方位照片)。(3) 采集检查井/工井坐标时,应该准备足够的资料。比如说工井的编号,或是工井的施工图或竣工图等。如果没有工井的编号的话,准备0-9的号牌,在对工井外部情况拍照时给工井编好序号,如黄山路001号工井,拍照时把号牌放置井盖上摆出 001 进行

14、拍摄,以此类推;照片按编号放置。(4) 井下拍照时应按电缆走向拍摄(1字型井拍摄两头,其它异型井都应该先主后次的顺序拍摄),清晰的拍到工井排管的占用情况,并量出工井的长宽高以及井壁的厚度,(井的高度可井壁的厚度可以用尺子或是绳子来量取,长和宽依据施工图或是竣工图加以补充)。4.5.2 电缆通风口对于电缆通风口这类在地面有标识的公共设施,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数据采集:(1) 用高精度GPS设备采集电缆通风口的经纬度坐标;(2) 记录电缆通风口的编号、运行状态、所属隧道/电缆沟、运行单位、所在区域等信息。4.5.3 其它对于电缆防火墙、电缆隧道拐点、电缆沟拐点、管道拐点这几类在地面没有明显标识的公共

15、设施,其空间位置数据采集方法相同,只是记录的属性数据不同。对于有图纸资料的,可以参考图纸资料使用地图标绘法。对于无图纸资料的,数据采集可采用以下方式:(1) 探测到目标后采用高精度GPS设备进行精确定位。(2) 记录地下设施的深度及位置信息。(3) 记录地下设施的名称、运行编号、运行单位等相应的属性信息。4.6 用电数据采集用电数据采集的内容主要是大用户(包含重要、高危用户等)的用户站或用户变空间位置坐标信息,对于用户自我管理的线路建议也纳入采集范畴。大用户数据的建议采用校核数据差值集合来估算精度,误差不超过3.0米。具体采集内容包括:(1) 对于用户站,采集变电站四个角的经纬度坐标,并记录用

16、户标识、用户名、变压器台数等用户站信息,根据变电站四个角的对角线推算用户站的中心点坐标;(2) 对于用户变,采集用户变的位置信息,并记录用户标识、用户名、电压等级等信息。(3) 请与营销部核准需要测量哪些具体内容(4) 采用GPS RTK、手持GPS、全站仪、手持测距仪等设备采集。五、实施注意事项5.1 资料准备要充分在拿到PMS表格以后,要根据现有的杆塔走向图(到有关单位搜集)进行外业采集。5.2 发电站发电站拍门头照片,照片处理的内业处理的名称应该以发电站的名称放置。发电站以围墙采集,最终取中心位子的坐标。5.3 杆塔杆塔按线路序号逐一采集,照片的名称与PMS导出的名称排列,如。29M00

17、000000485713,相片的名称就应该为29M00000000485713-1。相片拍的顺序最好由上到下;如遇到于PMS的序号不同的话,做好记录。(名字不同的;少一基或多一基等,都应记录,以便电力部门修改)。5.4 电缆基杆塔有电缆的那一基杆塔属性中,明确标注下电缆或上电缆的标注,以便杆塔和电缆方面的衔接;电缆的竣工图应该有明确的埋深,在采集电缆中应该对应大概的位子采集电缆的埋深;以及过路或过河,穿越建筑物的保护管的位子。注明从哪个点到哪个点是保护管(保护管开头。保护管结束)5.5 工井应准备足够的资料。比如说工井的编号,或是工井的施工图或竣工图,如果没有工井的编号的话,准备0-9几个号牌,在对工井外部情况拍照的话给工井编好序号如黄山路1号工井,拍照时应该把号牌放置井盖上摆出 001 进行拍摄,后续就按以上方式进行。井下拍照时应该按电缆走向拍摄(1字型井拍摄两头),清晰的拍到工井排管的占用情况,量出工井的长宽高以及井壁的厚度;井的高度可井壁的厚度可以用尺子或是绳子来量取。长和宽依据施工图或是竣工图加以补充。照片按编号放置。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