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XK2013中考物理核心考点曝光-中考压轴题.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95753 上传时间:2019-04-0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ZXXK2013中考物理核心考点曝光-中考压轴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ZXXK2013中考物理核心考点曝光-中考压轴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ZXXK2013中考物理核心考点曝光-中考压轴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ZXXK2013中考物理核心考点曝光-中考压轴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ZXXK2013中考物理核心考点曝光-中考压轴题.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考命题趋势分析及压轴题解读,一、明确中考物理命题的特点及趋势 关注中考动向,及时了解中考政策,把握命题 方向。近观三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其命题特点: 1. 注重双基,紧扣教材 2. 联系生活,强调应用 3. 重视科学探究,注重过程与方法,(1)注重双基,紧扣教材 中考题都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近两年中考题基本摒弃了纯粹考查记忆性知识的试题,更多的是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生动、具体的情景下进行考查,而且往往是将多个知识点融合在一起,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此类题难度不大,但是情景性强,涉及面广。,(2)联系生活,强调应用 近年中考题更加注重考

2、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试题往往提供一些具体的日常生活情景,试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些理念作为物理命题的主线,充分渗透到各种类型题目中。而且大多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情景,要求学生对这些情景做出合理的判断。从而通过我们对问题情景的分析与解决过程来考查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能力。,(3)重视科学探究,注重过程与方法 近年中考题更加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注重实验探究,要求我们会根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设计实验,会正确使用仪器,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事实中归纳简单

3、的科学规律。,二、命题趋势 1.强化实际应用分析的考查,例:密封的烧瓶中装有某种气体,如图3所示,图中的黑点表示气体 分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描述烧瓶内剩余 气体分子的四个示意图如图4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例:密封的烧瓶中装有某种气体,如图 3 所示,图中的黑点表示 气体分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描述烧瓶 内剩余气体分子的四个示意图如图4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 D 考点: 考查气体的性质, 分子束缚力小, 充满整个容器。,例: 图5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

4、际的示意图是( )。,例:图5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答案: B 考点: 新颖灵活的方式考查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更加考验学生灵活应变的能力。,2. 注重考查学生动笔作图及灵活 分析问题的能力,例: 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丙、丁四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内 分别盛 有等质量的液体。其中甲、乙、丙、丁容器中的液体密度相同。若将小球A放在甲 容器的液体中,小球A 静止时漂浮,此时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1 ;若将小球A用 一段不计质量的细线与乙容器底部相连,并使其浸没在该容器的液体中,小

5、球A静 止时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2 ;若将小球A放在丙容器的液体中,小球A静止时悬 浮,此时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3;若将小球A放在丁容器的液体中,用一根不计 质量的细杆压住小球A,使其浸没,且不与容器底接触,小球A静止时丁容器对桌 面的压力为F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F2F1=F3 F4,B. F1=F2=F3 F4,C. F1=F3 F2 F4,D. F1=F2 = F3 =F4,答案: B 考点: 整体法受力分析, 考查固体压力的求法. 分析:将杯子、液体、A球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前三个图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为总重力, 第4个图, 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多了一个外部向下的

6、压力. 考查学生整体法受力分析的能力, 运算量虽小, 但考查的比较灵活, 要求学生自己动笔画出4个状态并加以分析.,3. 概念性强,要求对概念的理解要准确,3. 概念性强,要求对概念的理解要准确 例:关于力和运动的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锤柄在石墩上撞击几下,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 这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 B. 竖直向上抛出去的排球,在排球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所受 的合力的方向向上 C. 踢出去的足球还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 D.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该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答案是:CD 分析:本题是难题,考察了惯性和受力分析考察学生能否利用物理规律正确全面的

7、分析实际情景的具体物理过程的能力。其中A选项是特别容易出错的一个题目,锤头套在锤柄上是利用了惯性,但利用的是锤头的惯性,而不是锤柄的惯性。选项B也是陷阱题,排球向上的运动过程中,它的合力仍然是重力,所以方向应该向下,D选项,由于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所以一定受到了力,但是物体受到力了,运动状态不一定发生改变!,4. 考察学生分析图像读取获得信息的能力,例:小华利用图25甲所示的电路,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电源 两端电压为9V且保持不变。 (1)实验过程中,他每次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后,通过调节 ,始终 保持 不变。 (2)根据记录的数据,他描画出电流I与电阻箱阻值R的关系图线,如图2

8、5乙。 根据图像分析, 当通过R 的电 流为0.06A 时, 电阻箱R 的阻 值是_。,答案: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示数不变,50,例:小钢利用滑轮组及相关器材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 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拉力F与重力G的关系:,5.实验题目的难度在增加,5.实验题目的难度在增加 例:小钢利用滑轮组及相关器材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拉力F与重力G的关系:,答案:,解析:数据分析,找到一次函数的斜率. 斜率 y=kx+b, 代入两组数据,解出b=0.1N。考查数据分析能力,本题难点在于找到一次函数的斜率. 斜率,.,二压轴题解读 电学压轴题的解题思路 1.

9、画出等效电路图,标定电阻上的物理量 2.确定电流关系,根据已知找电阻关系一 3.电源电压恒定列方程,找电阻关系二 4.依据已知条件和电阻关系解决具体问题。,例:如图19所示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当只闭合开关S1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1,电阻R3消耗的电功率为P3;当只闭合开关S2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2,电阻R3消耗的电功率为P3,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为1.6W。已知2U1U2,P34P3。求: (1)电阻R1与电阻R2的比值; (2)当开关S1、S2、S3 都闭合 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当只闭合开关S1时,等效电路如图甲所示;当只闭合开关S2时,等效 电路如图乙所示;当开关S1、S2、

10、S3闭合时,等效电路如图丙所示。 第一步:画出等效电路图,标定电阻上的物理量,1. 由图甲、图乙得:,第二步:确定电流关系,根据已知找电阻关系一,解得:,(2)根据电源两端电压不变,由图甲、乙得: 第三步:电源电压恒定列方程,找电阻关系二 I1(R3+ R1)= I2(R3+ R2) 解得:R3=2R1,由图乙,,第四步:依据已知条件和电阻关系解决具体问题,当开关S1、S2、S3闭合时,由丙图知电路消耗的功率为:,例:如图23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滑片P 滑至A端,闭合开关S1和S2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电压表的示数为U1;当滑片P 滑至A端,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2,

11、电压表的示数为U1,电阻R1 消耗的电功率为P1;当滑片P 滑至B端,只闭合开关S1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3,电阻R2 消耗的电功率为P2,此时P2和P1恰好相等,且电阻R3消耗的电功率为6 W。若U1U151,求:,(1)I1和I2之比 (2)R1和R3之比 (3)滑片P 滑至A端,只闭合开关 S1时,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第一步:画出等效电路图,标定电阻上的物理量 当滑片P 位于A端,S1、S2闭合时,等效电路如图甲所示; 当滑片P 位于A端,只S1闭合时,等效电路如图乙所示; 当滑片P 位于B端,只S1闭合时,等效电路如图丙所示;,第二步:确定电流关系,根据已知找电阻关系一,(1)由图

12、甲、乙: 解得:,(2)由图甲、乙: 解得:,由图乙、丙:,解得:,第三步:电源电压恒定列方程,找电阻关系二,第四步:依据已知条件和电阻关系解决具体问题,由图乙、丙:,解得:,(3)由图乙、丙:,将 代入解得:,总结: 1.画出等效电路图,标定电阻上的物理量 2.确定电流关系,根据已知找电阻关系一 3.电源电压恒定列方程,找电阻关系二 4.依据已知条件和电阻关系解决具体问题。,力学压轴题的解题思路: 1. 审题,仔细读题分解知识点,简化模型 2. 每种情况,找准研究对象画受力分析图 3. 分别列力的平衡方程或方程组 4. 代值,解方程组求解。,例:某科技小组设计的提升重物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图中

13、水平杆CD与竖直杆EH、DI组合成支架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小亮站在地面上通过滑轮组提升重物, 滑轮组由动滑轮Q 和安装在水平杆CD上的两个定滑轮组成。小亮以拉力F1 匀速竖直提升物体A的过程中,物体A 的速度为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A。小亮以拉力F2 匀速竖直提升物体B的过程中,物体B的速度为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B。拉力F1、F2做的功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别如图乙中、所示。已知:1=32,物体A的体积为VA,物体B的体积为VB,且3VA=2VB,物体A的密度为A, 物体B的密度为B,且8A=7B。(不计 绳的质量,不计滑轮与轴的摩擦) 求:机械效率B与A之差。,第一步:审题,仔细读题分解知识点,

14、简化模型,此模型为物体和动滑轮模型,以及人和绳子模型, 解:设物体A受的重力为GA,物体B受的重力为GB,动滑轮受的重力为G动。匀速提升物体A时,以物体A和动滑轮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4甲所示。匀速提升物体B时,以物体B和动滑轮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4乙所示。,由图4甲、乙得:,第二步:每种情况,找准研究对象画受力分析图 第三步:列平衡方程:分别列力的平衡方程或方程组,又因为,所以 (1),动,动,动,动,由题中W-t图像可知:,由,解得:,(2),由(1)、(2)解得:,(3),由,解得:,(4),动,动,第四步:代值,解方程组求解,由(3)、(4)解得:,动,动,总A,有A,动,总B,有B,祝同学们: 学习愉快,取得优异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