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97991 上传时间:2019-04-0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概念阐述,1、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 济的过程; 2、从习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3、从政治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的过程 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具体表现,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通

2、过这些图片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呢? 2. 这些作品的艺术风格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云冈石窟的佛像主要是北魏时期开凿的,这些雕像的共同特征是:面相丰满,目大眉长,鼻梁高隆,直通额际,口唇较薄,嘴角微微上翘,呈微笑之意,体现了原始佛教的特点。 龙门石窟造像面容清瘦,褒衣博带,性格爽朗,风神飘逸,从侧面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效果。,生活方式汉族化,牧马(魏晋墓壁砖画),牵羊的少数民族(魏晋墓壁砖画),耕牛图(魏晋墓葬壁画),扬场图(魏晋墓葬壁画),考古断定,生产方式农耕化,如果你的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课题是孝文帝改革对鲜卑族经济的影响,当你发现这一系列墓葬壁画,你会得出什么结论?,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3、 1.农业: 生产工具的改进; 耕作技术的提高;(“顷不比亩善”:宁缺勿滥) 兴修水利荒地开垦,粮食产量增多 人口增多; 经济作物的发展; 畜牧业的发展。 2.手工业:丝织业和制瓷业繁盛,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1.农业: 2.手工业:丝织业和制瓷业繁盛 3.商业: 洛阳多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1.农业: 2.手工业:丝织业和制瓷业繁盛 3.商业: 洛阳多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 货币贸易恢复; 对外贸易长足发展,大市,小市,四通市,北魏都城洛阳,材料:北魏的洛阳,城内有大市、小市、四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市内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

4、的官吏。全城居民中有上万户来自各地的商人,其中包括来自远方异国的商人。北魏的许多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孝文帝时铸造的铜钱太和五铢,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北魏政府开明的商业政策;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等,北魏商业和贸易繁荣;鲜卑族逐渐汉化。,小组成员小乙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收集了所示的研究性学习材料,他这些材料可用来说明什么问题?你能在材料中帮他找出依据吗?,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你们小组的研究结论。,改革促进北魏经济的复苏和繁荣,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 1.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2.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含义: 礼乐制度是周代最早对“礼”(祭祀等仪式)和“乐”(伴随

5、“礼”进行的乐舞)作出的规定制度,是对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强调和固定。 措施: 3.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经济的发展,推动民族的融合,也推动了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封建化,南梁大臣陈庆之到了洛阳以后发出这样的感叹“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极。 ” 洛阳伽蓝记卷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繁荣;文化和制度的封建化程度。,北魏政权的封建化,鲜卑族奴隶制统治模式向汉族封建制统治模式的转化。,(注:士族制度是萌生于东汉,形成于汉魏之际的政治制度。),士族制度在洛阳的的盛行说明北魏 统治模式发生怎样变化?,你觉得

6、是北魏洛阳的什么景象让南梁大臣陈庆之感叹不已?,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 三、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1.交流与融合: 鲜卑族学习汉族: 牧民变为农民,贵族转为地主; 生产、生活、习俗中原化。 汉族学习鲜卑族: 生产特别畜牧业生产; 文学、生活融入鲜卑色彩。,敦煌莫高窟中北魏绣品“佛说法图”残片,画面上绣有坐佛、立佛、男女供养人、多样的散花等,全图绣法娴熟,线条流畅。,如果你们的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小甲在图书馆查到了这两张图片,从中他将获得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孝文帝的哪些改革措施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北魏时期的动物纹锦,北魏鲜卑族人着装画像,材料反映了北方鲜卑族哪些 社会习俗变化?,

7、北魏人出行图,衣着,出行等社会习俗的变更,经历这种变化的鲜卑族还是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吗?鲜卑文明是不是也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之中了呢?,北魏鲜卑族人着装画像,材料反映了北方各民族出现什么现象?据材料你怎样认识民族融合的过程?,各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汉人胡食画像砖,北魏人出行图,少数民族的胡床(又称交椅)成为汉族所喜爱的家具,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 三、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1.交流与融合: 2.意义: 缓和了民族矛盾 巩固了封建统治 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奠定基础,1、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发展; 2、学习了汉族的先进制度与文化,顺应了时

8、代发展的潮流; 3、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重新走向统一奠定基础。,历史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及成功原因: 1.特点: 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的一次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 2.成功原因: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根本原因) 内容全面,措施得力 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3.认识: (1)改革的必要性:与时俱进,适时改革 (2)对改革的具体要求:措施、权力、个人等等 (3)改革的曲折性:利益再分配,既得利益反对、艰巨性 (4)先进必然战胜落后: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孝文

9、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鲜卑族的统治,从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作用来看,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吸取了汉族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文化,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在改革进程中,孝文帝表现出了伟大的胆略和卓识因此,孝文帝改革应充分肯定,孝文帝也因此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北魏建立,统一黄河流域,推动经济发展,阶级与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改革迫在眉睫,推行新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冯太后与孝文帝锐意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推动封建化,推动民族融合,单元小结,有人认为:“孝文帝改革有不妥之处,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抛弃了他们民族原来的特长,

10、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所以改革不值得肯定”试评述这种史学观点。,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而不能某一少数民族的“衰亡”论道。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发展。加强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北方拓跋族汇进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整体中,这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孝文帝改革应该充分肯定,孝文帝也因此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评论观点,链接高考,【强化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

11、违者,免所居室。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 魏书高祖纪下 材料二 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孝文帝“汉化”的主要措施。 (2)从材料二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直接影响?,措施:易服装,改鲜卑服为汉服;官员讲汉话,否则受罚;南迁的鲜卑人死后就地埋葬等。,信息:孝文帝对先进的汉族文化十分喜好。 影响:促进鲜卑族学说汉话,积极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