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简史形成性考核作业」简答题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24999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教育简史形成性考核作业」简答题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教育简史形成性考核作业」简答题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教育简史形成性考核作业」简答题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教育简史形成性考核作业」简答题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教育简史形成性考核作业」简答题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简史形成性考核作业」简答题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教育简史形成性考核作业」简答题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教育简史形成性考核作业简答题 作业一电大考试电大小抄电大复习资料 1.我国的学校是怎样产生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哪些?-3 学校产生的最基本条件,一是要有人来学、有人来教;二是有的可学、有的可教;三是要有适合教学的载体 和方式。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剩余产品积累增多,这样就可以有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去专门从事教 和学。随着生产经验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教育内容逐渐丰富,那些难以在生产过程中完成的教育任 务,必定要有专门的场所和机构来从事。特别是文字的产生,大大促进了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也改变了单纯以口 耳相传和行为仿效的最初教学形式,学校教育的产生于是成为了必然。 我国最早的学校

2、类型有两种:第一种是“成均” ,第二种是“庠” 。 2.独尊儒术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17 一是确立了教育为治国之本的地位。二是儒家经学成为教育的主体内容。但是独尊儒术也压抑了其他学术的 发展, ,使教育内容单一化,不利于学术的多元发展和多种形式和规格的人才培养。 3.简述北宋的三次兴学。-22 北宋中叶,宋朝统治秩序已基本稳定,于是先后有三次兴学之举。第一次兴学,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兴学, 兴学措施主要有:第一是州县立学;第二是振兴太学;第三是改革科举考试方法。第二次兴学,是王安石主持的 熙宁兴学,主要措施有:第一改革大学,在太学实施“三舍法 “;第二是加强地方官学建设;第三是举办专门学校,

3、以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第三次兴学,是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是州县普遍设学县学亦 置小学,在各地方学校也实行三舍法。第二是扩建太学。第三是以学校取代科举取士。第四是兴办专门学校。 4.汉代太学的主要制度有哪些?-32 设五经博士,建立博士弟子制。御定统一的经学教材。经学教学必须讲究师法家法,不得自行改动或 客串到其他学派,门户之见极强。建立定期的考试制度。初时一岁一试,通过者委以官职,东汉时改为两 年一考。考试的办法是策试,策试合格,按甲乙科授予不同的官职。不合格者继续学习,下次再考。分别授 予不同的官职。 5.明清统治者对地方官学学生是怎样加以笼络和控制的?-64 明中叶后

4、,只有府、州、县学生员(俗称秀才)才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这就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地位,也使 地方官学完全成为科举的预备场所。统治者对地方官学生员严加管制,明太祖向全国各地学校颁布禁例十二条, 刻在卧碑上,其要点是严禁师生议论国是,干预地方政务。要求他们遵纪守法,尊师重道,潜心治学,以求得到 朝廷重用。清代又颁行了新卧碑,共七条,内容与明代大同小异。康熙、雍正时又颁布“圣谕” ,也主要是告戒训 示读书人的。这些举措都着眼于从思想上和政治上控制知识分子。 6.书院的管理有哪些特色?-77 第一,书院有固定的经费来源和藏书设施。第二,书院有健全的组织管理系统。第三,学生自治并参与书院 的管理工作。第四,

5、书院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7.简述蒙学读书教学的通常程序?-89 蒙学的读书教学,往往是塾师先读,学童跟读,读若干遍后,就由学童自己读,塾师予以纠正。读熟后就背 诵,一定要达到熟练地背诵无误,最终还要能默写。每日学新课之前,又必须将前面所读的书轮流背诵,称“温 书”。学习告一阶段时要进行阶段复习,将所学的书全部理清,称为“理书”。 8.科举考试的内容有过哪些主要演变?-99-101-105 隋唐科举常科主要为明经、进士两科。明经即通晓儒家经典,考试过程为先贴经,然后问经义,然后答时务 策;进士科最初只试策、帖经,后还要加试杂文两篇,即一诗一赋。 宋代科举以进士为主,神宗时废除帖经、墨义、诗赋等传

6、统科目,改试经义。经义是论述儒经某一内容含义 的小论文。明清科举的八股文就是从经义演化而来的。 明清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为八股文,其正式称谓是制义或制艺。八股文题目都出自“四书”或“五经”的文 字,写作宗旨是“代圣贤立言”,是阐述经文义理的作文。八股文是封建时代科举考试内容发展到顶点的产物。 作业二 洋务派办的新式学校有什么主要特点?-114 洋务派办的新式学校打破了传统儒学教育一统天下的格局,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人文学科的教学,培养 出了中国自己的第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新型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但这类新式学校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表现在: (1)它在国家教育体制中尚无一席之地。这些新式学校都是申报

7、朝廷批准后兴办的,当然不是私学,但却是以个 案处理,零星举办,缺乏基础教育的根基,必然影响教育效益和质量。 (2)教育范围局限在外语和军事两个方面, 其他学科多为这两个方面的延伸。 (3)从教学到管理,大权多被外国人把持,带有半殖民地的强烈色彩。 (4)仍 保留着封建教育的主要阵地。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旧学基础的人才能入学,学校均有中国教习负责传统儒家经学 的教学和考核,仍有祭孔典礼,讲究礼制,都是旧官学的传统,新式教育其实仅仅表现在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方 面。 简述科举制的废除及意义。-119-121-122 封建传统教育运行的最大支撑机制就是科举制度,当近代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革时,它与旧的科举

8、制度的矛 盾必然激化。一方面,在深刻的民族危机和清王朝统治危机下,靠八股科举出身的旧式士大夫官僚缺乏应付能力; 另一方面,新式学校虽然培养出一批有实学的人才,但由于学业不能与科举接轨,就没有做官的“正途” ,必然挫 伤其学习积极性,也限制了新式学校的发展。所以,发展新教育必然要改革科举制度。1904 年 1 月清政府正式颁 布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癸卯学制” ,新学制的建立意味着旧的科举制度已无存在的基础,清政府于是决定从 1906 年起,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存在于中国 1300 年之久的科举制度终被废除。 科举制度废除,意味着封建传统教育体系的彻底崩溃,旧式学校或消亡,或改制;而对新兴的近代

9、教育事业 来说,则意味着消除了最大的障碍,各地纷纷开始兴学。 如何评价癸卵学制。-129-130 1904 年 1 月由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 (史称“癸卯学制” )是中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癸卯 学制带有明显的封建教育的烙印:第一,从学制看,延续时间过长,总计 30 年之久。第二,从课程设置看,传统 的中国经学教育内容仍占很大比重。第三,从学校设置看,按地方行政级别规定办学级别,套用了传统的办学体 制。第四,从学校管理看,保留着旧教育的各项制度。第五,仍没有女子教育的位置。 尽管癸卯学制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但从性质上说,它毕竟属于近代新学制的范畴,它具有完整的、上下衔 接的学校体系,

10、学习近代自然、社会和人文学科,规定统一的学习年限,实施班级授课制,编制了专门的教科书, 这些都与封建传统教育有本质的区别。癸卯学制的颁布结束了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教育体制,在教育史上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在文教方面有哪些主要成果?-134-135 新文化运动中在文教方面的最大推动,就是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白话文的推行不仅推动了文学革命,而且 使口语和书面语一致,从而大大减轻了学习阅读和写作的负担,为真正在民众中普及教育创造了一个基本条件。 1920 年,教育部规定从一二年级开始使用白话文教材,到 1922 年,除语文课文中的文言文课文外,所有的文言文 教科书停止使用。 推行国语也

11、是新文化运动中的重大成果。推广全国通行的语言,不仅有利于不同地方人士的交流,而且也有 利于提高教育的规范性。 新文化运动还推动了男女平等教育的确立。 实施大学院与大学区制的动机是什么?主要措施有哪些?失败的原因何在?-150 大学院和大学区的设置,旨在改变以往教育行政官僚化,克服教育行政流为文簿案牍形式的缺陷,并加强学 术研究与教育行政的联系。 实施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主要措施:以大学院为全国最高学术和教育机关,与此同时,把全国分为若干大学 区,每区设国立大学一所,大学校长兼管区内教育行政及学术事业。每区设评议会为审议机关,设研究院为学术 机关,设高等教育处、普通教育处、扩充教育处,分掌各类教育

12、行政。 大学院制实施一年之后便不得不废止又恢复了教育部,究其原因在于:行政管理与教育研究的运作毕竟有较 大的区别,本想使行政机关学术化,反而使学术衙门化,结果与初衷相反。另外,这个体制是以中心大学为核心, 容易忽视其他学校及其类别教育的利益和需求,造成诸多矛盾。 1922 年学制在高等教育领域有哪些创新?-162 1922 年新学制取消了大学预科,从而使大学可以集中进行专业教学,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学水平。 革命根据地的教育体制是如何构成的?其中为什么会有明确的主次之分?-229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革命战争的需要,革命根据地创立了一个完全新型的教育体制,它包括干部教育、群众 教育和儿童教

13、育三个部分。这三类教育又有明确的主次之分,即在整个教育体制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成 人教育中,干部教育重于一般群众教育;干部教育中,对现职干部的培训又重于对未来干部的培养。因为成人受 到教育后,其效果能立即体现到革命和生产中去。而干部又是一切工作的领导和骨干,重要性更加显著,尤其是 现职干部的培训,更具有突出的迫切性。由此可见,革命根据地教育重在实效上,强调立竿见影,这是当时严酷 的战争环境的需要。 作业三 简述颜之推关于家庭教育的主要观点。-243 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撰写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的家庭教育著作颜氏家训,颜氏家训在家庭教 育方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他反对父母对子女“无教

14、而有爱”的溺爱,结果是害了孩子,父母一定要严慈 有度。他高度重视早期教育,引用孔子“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话,强调要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他指出儿童时的“精神专利”,易于学习特别是背诵经典。他还强调要使子弟掌握一技之长,以为立身之本。 道家和法家是怎样从不同立场否定传统教育的?-255-256 道家反对儒家的“有为”即提倡各种道德规范和政治教化的人为措施,为此,老子提出“绝学无忧”的主张。 认为学习的效果是不断增益,增益越多对人越有害;而修道的效果是不断减损,即消除那些不良的知识、虚伪僵 化的道德即各种追求名利的世俗欲望,达到清心寡欲,顺其自然,也就是达到“无为”的境界,也就没有什

15、么做 不到的了。这样,道家实际上持教育有害论。 法家推崇法治,主张教育无用论,认为只有刑法可以使人弃恶从良,因此法家大力提倡“以法为教,以吏为 师”。 简述学记中“大成”的阶段性教育目标。-277 学记中有一个九年“大成”的教育方案。学生每年入学,每两年为一个学习阶段,有明确的目标:第一 年考察“离经辨志”,即能够断句分章的阅读和明确学习志向。第三年考察“敬业乐群”,即学习态度认真和乐 于群体活动。第五年考察“博习亲师”,即学习的广博度和对师长的亲和度。第七年考察“论学取友”,即讨论 学问的分析能力和正确选择学友,此时可谓“小成”。然后是融会贯通,巩固深化,到第九年,达到“知类通达, 强立而不

16、反(不可逆转)”,也就是“大成”。 概述韩愈关于“先王之教”的基本内容。-288 韩愈所谓“先王之教”总的宗旨就是仁义道德:“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 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义道德贯穿在一切事物之中。具体体现在文字上是诗书易春秋;体现 在治国方法上的是礼、乐、刑、政;体现在实施对象上的是士、农、工、贾(商);体现在关系和地位上的是君 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兄)弟、夫妇,另外还体现在服饰、居室、饮食等方面。总的来说,就是有关个人 修养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各种规范 王夫之是怎样论述“理”和“欲”的关系的?-303 王夫之反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不承认有脱离人欲

17、的天理,认为天理就在人欲之中。在如何 对待欲望的问题上,一方面,他不主张一概禁欲,认为正当、合理的欲求是应该予以满足的,只有这样,才能激 发人的“自爱之心”;另一方面,他也不赞成纵欲,认为应该对欲望加以引导,有所节制。要以儒家的推己及人 之道来处理欲和理的关系,即所谓“推其私而私皆公,节其欲而欲皆理”。 孔子关于启发式教育有怎样的论述?-320 孔子首次精辟地表述了启发性原则,他指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只 有当学生有了想彻底搞清楚所学内容的迫切愿望时,教师予以指导、点拨,才是最有效的。同时应该使学生积极 联想。深化和扩充所学到的知识。在孔子看来,学习应该是一个

18、主动探索、求知的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 索精神是至关重要的。 荀子是如何推崇教师的崇高地位和主导作用的?对为师提出了哪些条件?-335 荀子将“礼”视为治国之本,而教师的社会角色正是传授和推行“礼”。他说:“礼,所以正身也;师,所 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因此只有重视教育,尊重教师,才能有效地推行礼制, 从而规范社会行为,使国家兴盛。因此,荀子将教师的地位推崇到极高。教师的地位既然如此重要,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必然要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荀子主张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做到“师云而云”,不能有任何违背 师说的言论。 荀子认为当教师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师术有四,而博

19、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 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意即他在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博习”之外,又提出了 四个条件:一是人品有尊严,使人敬畏;二是年纪要大(五六十岁),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使人信服;三是 善于表述,内容严整,不违背师道;四是能领会并阐发精微之理。 作业四 简述魏源“师夷长技”的主张及意义。-361-362 魏源在海国图志序言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魏源指出当时“夷之长技”主要表现在战舰、 火器、养兵练兵之法三个方面。不仅如此,魏源还认为其他如民用工业、自然科学等也都在其列,主张仿效和学 习西方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军事训练方

20、法等。 魏源要求向西方学习的主张尽管只是学习西方某些“长技”,其目只是为了“制夷”,即抵御侵略而已,还 没有涉及中国自身的变革,但是“师夷”观正是与传统儒家规定只能“以夏变夷”的观点相道理,因而,在中国 思想史上可以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提出师夷制夷、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主张,在教育领域也开辟了一个全 新的领域,起到“创榛辟莽,前驱先路”的作用。 简述“全盘西化”论的基本观点,并加以评价。-367 “全盘西化”论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主张全盘仿效西方文明,认为彻底的全盘西洋化是中国文化 的惟一出路。全盘西化论者特别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不同意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折中主义者的主张,在批判封 建

21、复古主义,传播西方文化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但是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和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立场则是片 面的,也不可能办得到。 龚自珍和魏源强调改革的名言是什么?并略加解释。-372 龚自珍指出:“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旗帜鲜明地提出 改革的主张。并希望统治者能自行改革,以争取主动,不要等到迫不得已时再行动。 魏源强调教育必须注重实用,做到“综核名实”,必须革除“人心不寐”和“人才之虚”这两大弊病。他反 对泥古不化的传统学风比龚自珍更坚决,甚至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胜。”又说:“小更革则小效,大更革 则大效。” 陈鹤琴“活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和具体类别有

22、哪些?-409-410 陈鹤琴“活教育”课程设置有两条原则:一条是按国家教育部统一颁布的课程标准;另一条是根据当地儿童 与环境实际需要情况而灵活安排。 “活教育”课程有五类:即所谓“五指活动”:一是儿童健康教育(包括体育、卫生等学科);二是儿童社 会活动(包括史地、公民、常识等学科);三是儿童自然活动(包括动、植、矿、气象、理化、算术等学科); 四是儿童艺术活动(包括音乐、图画、工艺等学科);五是儿童文学活动(包括读、作、写、说等科)。追求的 是让自然、社会、儿童生活和学校教育内容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陈鹤琴“活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386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的目的“就是做人,做

23、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陈鹤琴活教育的课程教材“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 活教育的方法论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梁启超关于造就“新民”的主张是什么?-392 梁启超撰写新民说,要求培养的新式国民,应具有“公德”“国家思想”“权利义务思想”以及“自由” “自治”“进步”“合群”“尚武”等品质。 晏阳初是如何论述平民教育的“四大教育”的?-408 晏阳初针对中国农村“愚、穷、弱、私”四大顽症设计了“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来救治,即 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 培养团结力。使中国人特别是最大多数的农民成为富有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与团结力的创建新中国的新民。 四大教育的推行有三大方式: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学校式教育,向一般群众及有组织的农民团体实施的社会式 教育,对个家庭中不同地位成员用横向联系的办法组织起来进行教育的家庭式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