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桂隧道施组.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01979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3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桂隧道施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云桂隧道施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云桂隧道施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云桂隧道施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云桂隧道施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桂隧道施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桂隧道施组.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6.4 隧道工程6.4.1设计概况全段除明洞、斜切、斜切延伸及特殊衬砌段落,均采用复合式衬砌。洞口浅埋、偏压、国防设防段采用复合加强衬砌。级围岩一般采用曲墙无仰拱衬砌;当基底位于软弱夹层地段时,采用有仰拱衬砌。级围岩基底有软弱夹层地段、IV、V 级围岩段采用曲墙带仰拱衬砌,边墙与仰拱连接圆顺。岩层单一、未受构造影响、地下水不发育之 IV 级围岩采用 IV 级 A 型衬砌,二次衬砌采用 C30 素砼, 其余 IV 级围岩地段采用 IV 级 B 型衬砌,二次衬砌采用 C35 钢筋砼。全段 V级围岩段采用全环钢架和超前小导管或超前大管棚加强支护,IV 级围岩段采用拱墙钢架和超前小导管加强支护。根据本

2、段开通总工期要求,部分隧道设置斜井、辅助坑道施工,一般单车道无轨运输辅助坑道的断面采用4.7m5.95m(宽高),双车道无轨运输辅助坑道断面采用7.56.0m(宽高)设计。隧道防排水采取“以排为主、排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对因地下水流失可能引发地表植被或居民生产生活受到影响的隧道地段,采取注浆堵水措施。隧道二次衬砌均采用防水砼,抗渗等级不低于P8,全段隧道衬砌拱部充填浆液。长度大于6km的隧道及隧道密集地段成段设置无碴轨道,其余隧道内均采用碎石道床。6.4.2施工安排原则1. 本段短隧道多,安排施工宜先排重点、难点长大隧道,其他隧道适度从紧。2. 隧道洞口仰坡及土石方工程应在进洞

3、前作好,山坡危石及时处理,同时作好排水工程,天沟应随挖随砌。洞门宜早做,尤其是地质不良的洞门,更应尽早尽快完成,以便增强洞口稳定,避免与洞内工程相互干扰。3. 利用隧道弃碴填筑路基的隧道,施工安排与相邻路基施工同步进行;一般短隧道工期条件具备时可在相邻区段内安排流水均衡作业。4. 二次衬砌使用衬砌模板台车(提前订货,派专人跟踪落实)并配备混凝土泵或混凝土输送车。附属工程模板均采用定型的金属结构,表面光滑、接缝严密。5. 隧道弃碴场遵照“先挡后弃”的原则。6.4.3主要的施工方案1. 开挖 明洞(正洞、同身设计明挖段)及洞口斜切洞门采用明挖法。 暗挖段(正洞、斜井)采用新奥法施工,光面爆破技术。

4、施工应遵循“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勤监测、衬砌紧跟”的方针。 不同围岩地段的开挖方法。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施工。级围岩可采用全断面法或台阶法。IV 级硬质岩(如通过灰岩、白云岩及砂岩为主的地层)采用台阶法; IV 级软质岩(如通过页岩、炭质页岩、泥灰岩为主的地层)及通过断层破碎带地段采用台阶法加临时横撑。V级围岩:处于覆盖层或全风化层(W4)中的浅埋地段段可采用 CRD 法或双侧壁导坑法;通过断层破碎带地段或土质深埋地段一般采用 CRD;V级硬质岩地段一般采用大拱脚台阶法或台阶法加临时横撑;V级软质岩地段一般采用台阶法加临时横撑(或台阶法加临时仰拱)或CRD 法。隧道洞口段位于松散堆积体,或洞

5、身经过断层破碎带以及地表有 建筑物或水库且隧道埋深较浅地段,采用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预注 浆加固岩体,并采用管棚、钢拱架及格栅钢支撑等辅助措施通过。 特殊隧道或地段的开挖方法车站隧道级按双侧壁导坑法,级可采用中隔壁(CRD)法或台阶法。那国隧道下穿隆百高速,全环20b钢架及60中管棚超前、加强支护,可采用 CRD 法或双侧壁导坑法或台阶法通过。达康隧道出口端为车站大跨段,且下穿一公路,线路右侧边坡存在顺层危害,线路左侧地形陡峻,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为确保道路及洞口边仰坡的稳定与安全,洞口开挖前,先于隧道施工影响范围内公路外缘及斜坡面上分别设3排75竖向钢管桩注浆加固,同时,完善天沟等洞外截排水措

6、施。然后,于线路右侧设3根预加固桩,于线路左侧设1根预加固桩,桩号依次为1(#)4(#),桩径均为2m*2.5m,长边垂直线路方向,桩长均为22m。1(#)4(#)桩心里程分别为DK269+574线右、DK269+579线右、DK269+584线右、DK269+584线左。东屯隧道进口端下方有百罗高速公路通过,应按设计要求做好相应安全防护,并充分利用进口段横洞组织施工。2. 支护 超前支护:一般在洞口地段或浅埋地段采用管棚,浅埋地段也可以采用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设置垫板并注浆。 锚喷支护:内容包括挂钢筋网、安装钢架、系统锚杆、喷混凝土,喷混凝土宜采用湿喷工艺。初期支护紧跟开挖面及时施作,以减

7、少围岩暴露时间,抑制围岩变形,防止围岩在短期内松弛剥落。钢架、钢筋网和锚杆由洞外构件厂加工成半成品,经洞外检验合格后运到现场人工安装定位,按规范搭接。锚杆采用锚杆台车或风动凿岩机施作,喷射机械手湿喷混凝土。依据设计拱部安装中空锚杆,边墙设普通砂浆锚杆,砂浆泵注浆,均设置垫板。3. 防、排水 原则:遵循“以排为主、排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对于地表为水田、村庄时,采取超前预注浆的手段,以“以堵为主、适量排放”为原则;其它地段以“以排为主,以堵为辅”为原则。 设计标准:隧道衬砌防水应满足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一级标准。二次衬砌拱部、边墙及仰拱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8。

8、治理措施:明洞防水在拱部外缘采用涂刷多功能防水乳胶,再设一层防水板。暗洞二次衬砌采用防水混凝土及防水板加土工布;模筑衬砌采用防水混凝土。全线隧道衬砌拱部均充填浆液。 材料要求:防水板厚1.5mm,土工布400kg/m2。 排水方案洞口排水在洞门顶部设截水天沟,天沟设于边、仰坡坡顶以外不小于5m,其坡度根据地形设置,但不应小于3,以免淤积。端墙背后设置排水盲沟网,管网采用外包土工布的塑料排水盲沟,横竖间距均为2m,横向采用80塑料排水盲沟,竖向采用100塑料排水盲沟。排水盲沟在路基面高度处采用100PVC管排入侧沟。洞内水沟采用双侧水沟加中心水沟,纵向每间距30m设置一处中心管沟检查井,衬砌背后

9、排水设置50单壁打孔波纹管排水盲沟,一般8m设一环;在隧道两侧边墙墙脚外侧两道环向盲沟之间设置纵向100双壁打孔波纹管塑料排水盲沟。并每隔510m将地下水引入洞内侧沟。侧沟与中心沟之间每隔10m设置一道横向引水管。4. 衬砌 正洞衬砌:均采用复合式衬砌。级及以上围岩采用曲墙带仰拱的衬砌;级围岩采用曲墙式不带仰拱衬砌(钢筋混凝土底板),正洞拱部、边墙、仰拱采用C25混凝土或C30钢筋混凝土;底板采用C30钢筋混凝土。 斜井衬砌:、级围岩采用喷锚支护整体式衬砌和复合式模筑衬砌,、级围岩及井底与正洞相交段采用复合式模筑式衬砌,衬砌采用C20混凝土。 隧道施工应贯彻仰拱先行的原则,采用仰拱栈桥进行施工

10、,且成段一次灌注,严禁分幅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混凝土衬砌,采用全断面液压钢模衬砌台车和大块组合钢模衬砌台车灌筑。模筑衬砌混凝土采用输送泵作业,由下向上,对称分层,先墙后拱灌筑,入模倾落自由高度不超过2.0m,机械振捣。挡头模板采用带气囊制式钢模,确保施工缝处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生产由洞外自动计量拌合站生产,混凝土拌合站设置满足雨季和夏季施工要求。 混凝土灌筑前做好钢筋的布设工作,钢筋角隅处要加强振捣,并做好防水层铺设及各类预埋件、预留孔、沟、槽、管路的设置。5. 附属工程水沟电缆槽、综合洞室、下锚段、洞门等附属工程的施工采用定型模板,严格放线和误差控制,加强砼施工的过程控制,达到内实外美、质

11、量合格。6. 施工通风掘进距离小于1500m的管区采用压入式通风、大于1500米的管区采用混合式通风方案。7. 装、运碴依据设计和现场的实际情况,装运设备应满足大型机械化配套的要求。重点考虑坡录元隧道(11925米);其他重点隧道如孟合山隧道(8663米)、那吉隧道(7645米)、逻皓隧道(7426米)、达康隧道(7239米)、六木屯隧道(6079米)等控制工期隧道在隧道施工机械配套也应满足大型机械化配套的要求,保证安全,确保工期。6.4.4主要施工技术措施1. 控制测量由设计单位在施工区域内设GPS点、导线控制点以及水准基点,并形成洞外控制网络,由施工单位精测队对所交的桩点负责复核无误后,进

12、行加密控制,施工时必须建立洞内外控制系统,洞内要布设主副导线。测量精度要符合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的要求。2.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 施工单位应将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工作纳入正常工序管理,实现隧道信息化施工管理和动态防控管理。 超前地质预报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是隧道信息化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阶段应将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纳入正常施工的工序中,根据地质、水文变化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和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隧道施工期地质预测、预报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断层及断层影响带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软弱夹层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岩溶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不同岩性、围岩级别变化界面的位置;工程地

13、质灾害可能发生的位置和规模;含水构造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常规地质法、物理勘探法、钻探法等,施工中应该将几种预报手段综合运用,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和印证。常规地质法:隧道爆破开挖后及时查看掌子面地质状况,描绘地质图。通过与设计资料的对比,提供地质情况预报,地质素描图应归入竣工资料。若设有平行导坑时,先行提供的地质资料对施工更有指导作用。常规地质法适用于为近期开挖、支护提供预报(设平导时视超前正洞的长度)。物理勘探法:用爆破、激振装置等手段产生弹性波或用仪器发射电磁波,对不同界面反射回的波形进行分析,预测、预报隧道前方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其占用隧道循环时间

14、较少,主要适用于以下范围:适用于对掌子面前方和周围较大范围内的地质构造、洞穴、隐伏含水体等的探测。物理勘探成果判释时,应考虑其多解性,区分有用信息与干扰信号。需要时应采用多种方法探测,进行综合判释,并应有已知物探参数或一定数量的钻孔验证。钻探法是最直观、可靠的超前预报手段,通过对钻孔取样的分析,判断地层变化、岩性差异、地层含水量等信息,根据需要预报的距离远近可采用不同型号的钻机。钻探应符合下列规定:a.钻探口径和钻具规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b.成孔口径应满足取样、测试和钻进工艺的要求。c.应严格控制非连续取芯钻进的回次进尺,使围岩分界精度符合要求。d.对富水隧道应及时探明地下水的储量及分

15、布,探水的方法主要采用钻探法,另辅以电法、红外线法等。物理勘探应根据探测对象的埋深、规模及其与周围介质的物性差异,选择有效的方法,工程中常用的物理勘探方法及适用范围见表6.4.4-1。 常用的物理勘探方法及适用范围 表6.4.4-1方法名称适用范围电法直流电法超前探测隧道掌子面和侧帮的含水构造。高密度电阻法探测岩溶、洞穴、地质界线电磁法甚低频1.探测隐伏断层、破碎带;2.探测岩体接触带;3.含水构造及地下暗河等。地质雷达1. 探测隐伏断层、破碎带;2. 探测地下岩溶、洞穴;3. 探测地层划分。地震波法和声波法折射波法1.划分隧道围岩级别;2. 测定岩体的纵波速度。反射波法1.划分地层界线;2.

16、 探测隐伏断层、破碎带;3. 探测地下洞穴;4. 测定含水层分布;隧道地震波法(TSP)1.划分地层界线;2.查找地质构造;3.探测不良地质体的厚度和范围。瑞雷波法1. 探测隐伏断层、破碎带;3. 探测岩溶、地下洞穴。红外线地下水探测1.探测局部地温异常现象;2.判断地下脉状流、脉状含水带、隐伏含水体等所在的位置3. 光面爆破开挖主要采用光面爆破技术,严格控制超欠挖,控制洞碴粒径以利于挖掘装载机装碴。严格控制装药量,尽量减小扰动围岩。在施工中根据光面爆破设计结合现场地质情况进行爆破试验,不断修正爆破参数,达到最优爆破效果,施工时从以下的几点进行控制。 隧道开挖每个循环都要进行施工测量,控制开挖

17、断面,在掌子面上用红油漆画出隧道开挖轮廓线及炮眼位置,误差不超过5cm。并采用激光准直仪来控制开挖方向。 钻眼必须按设计指定的位置进行。钻眼时掘进眼保持与隧道轴线平行,除底眼外,其它炮眼口比眼底低5cm,以便钻孔时的岩粉自然流出,周边眼外插角控制在34以内。掏槽眼严禁互相打穿相交,眼底比其它炮眼深20cm左右。 装药前炮眼用高压风吹干净,检查炮眼数量。装药时,专人分好段别,按爆破设计顺序装药,装药作业分组分片进行,定人定位,确保装药作业有序进行,防止雷管段别混乱,影响爆破效果。每眼装药后用炮泥堵塞。 起爆采用复式网络、非电起爆系统,联接时,每组控制在12根以内;联接雷管使用相同的段别,且使用低

18、段别的雷管。雷管联接好后有专人检查,检查雷管的连接质量及是否有漏联的雷管,检查无误后起爆。 开挖过程中注意观察石质的变化情况及爆破效果,及时调整钻爆设计。 控制隧道底超欠挖,保证底面平顺。保持临时排水系统畅通,防止积水浸泡围岩。4. 监控量测 开工前应根据隧道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等,进行监控量测设计。该设计应包括:量测项目、量测仪器、测点布置、量测频率、数据处理及量测人员组织等。 监控量测应作为施工组织设计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接开挖、支护作业,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点和监测,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量测的项目和内容。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并与工程类比法相

19、结合,及时调整支护参数或施工决策。 监控量测应为施工管理及时提供以下信息:围岩稳定性和支护、衬砌可靠性的信息;二次衬砌合理的施作时间;为施工中调整围岩级别、修改支护系统设计和变更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大小和设计要求综合选定。量测项目可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见表6.4.4-23)。必测项目在采用喷锚构筑法施工时必须进行;选测项目应根据工程规模、地质条件、隧道埋深、开挖方法及其它特殊要求,有选择地进行。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表6.4.42序号监测项目测试方法和仪表测试精度备注1洞内、外观察现场观察、地质罗盘2衬砌前净空变化隧道净空变化测定仪(收敛计、隧道激

20、光断面仪、全站仪)0.1mm全站仪采用非接触观测法3拱顶下沉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钢尺1mm一般进行水平收敛量测4地表下沉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塔尺1mm浅埋隧道必测(H02b)5二次衬砌后净空变化隧道净空变化测定仪(收敛计)0.01mm6沉降缝两侧底板不均匀沉降三等水准测量1mm沉降缝两侧底板(或仰拱填充层面)沉降7洞口段与路基过渡段不均匀沉降观测三等水准测量1mm洞口底板(或仰拱填充层面)与洞口过渡段的沉降注:H0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监控量测选测项目 表6.4.43序号监测项目测试方法和仪表测试精度备注1地表下沉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塔尺1mmH02b时2隧底隆起水准测量

21、的方法,水准仪、塔尺1mm3围岩内部位移多点位移计0.1mm4围岩压力压力盒0.001MPa5二次衬砌接触压力压力盒0.001MPa6钢架受力钢筋计0.1MPa7喷混凝土受力混凝土应变计108锚杆杆体应力钢筋计0.1MPa9二次衬砌内应力混凝土应变计0.1MPa10爆破振动观测爆破振动记录仪爆破振动记录仪临近建筑物11围岩弹性波速度弹性波测试仪注:H0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洞内、外观察。洞内观察可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地段观察两部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观察中发现围岩条件恶化时,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观察后应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开挖

22、工作面地质状态记录表和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卡;在节理、裂隙发育的镶嵌状、块状脆性硬岩地段应重视观察围岩的节理、裂隙走向及发育程度,对易引起坍塌的岩块及时进行锚杆支护或喷射混凝土封闭;对已施工地段的观察每天至少应进行一次,主要观察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和二次衬砌等的工作状态。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和洞身埋置深度较浅地段,其观察内容应包括地表开裂、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透情况等。 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浅埋地段)等必测项目应设置在同一断面,其量测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等按表6.4.4-4规定进行。 必测项目量测断面间距和每断面测点数量 表6.4

23、.44围岩级别断面间距(m)每断面测点数量净空变化拱顶下沉51012条基线13点10301条基线1点30501条基线1点注:1 洞口及浅埋地段断面间距取小值。2 各选测项目量测断面的数量,宜在每级围岩内选有代表性的12个。3 软岩隧道的观测断面适当加密。拱顶下沉、收敛量测初读数宜在36h内完成,其它量测应在每次开挖后12h内取得初读数,最迟不得大于24h,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注意保护,严防爆破损坏。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量测基点应与洞内、外水准基点建立联系。隧道浅埋地段地表下沉的量测宜与洞内净空变化和拱顶下沉量测在同一横断面内。当地表有建筑物时,应在建筑物周围增

24、设地表下沉观测点。横断面方向应在隧道中线两侧每隔25m布设地表下沉测点,每个断面设711点,监测范围应在隧道开挖影响范围以内。地表下沉量测应在开挖工作面前方,隧道埋深与隧道开挖高度之和处开始,直到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时为止。地表下沉量测频率应与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的量测频率相同。隧道衬砌沉降缝两侧不均匀沉降观测、洞口段与洞口过渡段不均匀沉降观测频率应15d进行一次。洞内沉降缝每侧宜布设四个以上观测点;洞口布点视过渡段的情况而定,根据沉降曲线确定道床施作时间。各项量测项目量测频率应根据位移速度和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分别按表6.4.45和表6.4.46确定。当按表6.4.423选择量测频率出

25、现较大差异时,宜取量测频率较高的作为实施的量测频率。 量测频率(按位移速度) 表6.4.45位移速度(mm/d)量测频率52次/d151次/d0.511次/23d0.20.51次/3d0.21次/7d 量测频率(按距开挖面距离) 表6.4.46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量测频率(01)b2次/d(12)b1次/d(25)b1次/23d5b1次/7d注:b隧道开挖宽度。各项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23周结束。对于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位移长期没有减缓趋势时,应适当延长量测时间。 量测数据整理、分析与反馈应符合下列要求:每次量测后应及时进行数据整理,并绘制量测数据时态曲线和距开挖面关系图。对

26、初期的时态曲线应进行回归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和变化速度。数据异常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取加厚喷层、加密或加长锚杆、增加钢架等加固措施。 围岩稳定性的综合判别,应根据量测结果按下列指标进行,并按变形管理等级指导施工: 变形管理等级 表6.4.47管 理 等 级管 理 位 移 (mm)施 工 状 态UU0/3可正常施工U0/3U2U0/3应加强支护U(2U0/3)应采取特殊措施注:U实测位移值;U0最大允许位移值。根据位移变化速度判别:净空变化速度持续大于5.0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加强初期支护系统。净空变化速度小于0.2mm/d时,围岩达到基本稳定。在浅埋地段以及膨胀性和挤

27、压性围岩等情况下,应采用其它指标判别。根据位移时态曲线的形态来判别: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下降时(du2/d2t0),围岩趋于稳定状态;当围岩位移速率保持不变时(du2/d2t0),围岩不稳定,应加强支护;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上升时(du2/d2t0),围岩进入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加强支护。 施工中应将现场监控量测作为工序引入作业循环,并结合地质预报作出评价,优化设计参数,实施动态管理。 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跟开挖、支护作业。按设计要求布设监测点,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或增加量测的内容。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并将结果反馈给设计、监理,实现动态设计、动态施工。 5. 防水措施全段隧道在初期支护

28、和二衬砼之间设置环向、纵向盲管及防水板,防水板敷设采用无钉挂设,爬焊机双缝焊接,并采用充气法进行检查,在挂板前必须对基面进行处理检查,确保平整度,保证防水质量;沉降缝、施工缝等严格按设计要求处理。6. 斜井与正洞汇交处的技术措施采用组合型钢“拱桥式”结构跨越不良地质隧道斜井岔口工法,具体的做法是,斜井施工进入喇叭口时,首先将喇叭口当作斜井的一部分并按正洞断面形状上挑开挖,42超前小导管注浆预支护,20钢架喷混凝土初期支护,随后复架I22钢架,将钢架支腿置于(或通过钢拱架传入)喇叭口两侧预置的钢筋混凝土扩大基础上。最后对I22组合钢架两侧拱脚灌注混凝土,上部钢架复喷混凝土,形成组合钢拱桥式结构。

29、安全、快速跨越隧道斜井喇叭口。要求施工单位编制详细施工方案,报监理单位审核,并加强施工过程监控,确保安全。6.4.5施工期间的安全应急预案1. 应制定发生紧急事故的抢险预案,并将其紧急措施纳入实施性施工组织,加强职工安全培训,增强职工安全意识,组织参建人员进行突发性事件处置演练。2. 应设置专职安全员,并加强施工组织协调,各作业区信息应贯通,并与洞外生产组织调度中心保证联络畅通。3. 洞内应设置应急照明设施以及紧急疏散标识;并配置必要的救援车辆,救援梯等救援设施。4. 加强洞口排水系统的设置,并合理安排场地、材料、设备、房屋等布置。5. 对于隧道反坡施工段及斜井施工,应配备足够安全的抽水设施,

30、确保施工人员及施工安全。6. 突然停电预案:在各洞口配置备用发电机组,发电机组与供电网连接,一旦停电,立即起动,保证洞内供电。7. 抢险预案:按不同塌方面积、不同涌水量、不同水压力和隧道不同部位,编制多套抢险施工方案,该方案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编制,一旦发生上述地质灾害,针对性选用方案,减少出现险情后研究时间。6.4.6施工中要注意的问题1. 开工前应对所有参建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认真研讨每道工序的施工工艺、质量检验方法和作业细则,确保各工序的施工质量。2. 隧道施工前,应收集与隧道相关的其他设计资料或技术要求,避免盲目施工,造成与站后工程接口出现的遗漏或错误3. 应先做好洞口的防排水设施,再进行

31、洞口开挖,并及时做好洞口边仰坡防护,尽早修建洞门,再进行暗洞施工,以确保施工安全。4. 对影响隧道安全的偏压、陷穴、不良地质、断层(包括向斜、背斜)、浅埋、岩体破碎段、地下水等加强超前地质预报,以利于指导施工。5. 严格按照高性能混凝土的标准和要求进行配制与施工,运用对混凝土的抗渗性、抗裂性、耐腐蚀性、碱含量的快速测试手段,确保隧道二衬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6. 衬砌台车就位前运用TSM隧道测量系统对隧道二衬的净空进行测量,然后对二次衬砌整体式液压台车的就位进行精确控制。充分利用现代化隧道施工的无损检测技术,确保二次衬砌高性能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和衬砌厚度。7. 为避免坍塌或塌方事故的发生

32、,除了规范开挖和支护外,仰拱、二衬应及时跟进。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开挖工作面的距离不超过90m;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开挖工作面的距离不超过50m;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开挖工作面的距离不超过40m(围岩较差的IV、V级围岩段仰拱距开挖面不宜超过30m);级围岩地段衬砌端头距离开挖工作面的距离不超过200m;级围岩地段衬砌端头距离开挖工作面的距离不超过120m;、级围岩地段衬砌端头距离开挖工作面的距离不超过90m。8. 施工中应逐段核实围岩级别,取样化验地下水,并加强监测,若与设计不符,应及时提出,以便处理9. 严格按照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等有关规定进行隧道施工,隧道初期支护应紧跟开挖面及时施作

33、,并尽快封闭;洞口段、浅埋段、围岩破碎带二次衬砌应及时施作。10. 施工过程中的有关要求应严格按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等相关规范、规定要求办理。6.4.7隧道风险管理1. 针对隧道工程特点,按照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暂行规定的要求,分别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加强对隧道风险的全面管理。2009年10月19日20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云桂线初步设计隧道工程风险评估专家论证会,本段坡录元隧道按二级风险隧道管理。施工阶段,将组织施工单位对所在标段内的所有隧道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措施,实行隧道风险分级动态管理。2. 本段隧道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参照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

34、本段隧道的主要风险因素分析如下: 风险清单及风险标准风险清单表 隧道工程风险清单表 表6.4.7-1序号风险事件风险产生的原因险源类别后果1突水(泥、石)1、断层破碎带2、岩体破碎,围岩完整性差3、地下水丰富G人员伤亡工期延误投资增加2塌方1、断层破碎带2、岩层产状,层间结合力3、节理等结构面产状及结构力学性质4、背斜核部,受挤压作用岩体较破碎5、埋深G人员伤亡3岩爆隧道埋深大,岩石硬度较高G人员伤亡4大变形软岩、膨胀(土)岩G工期延误投资增加5瓦斯揭煤地层D工期延误投资增加6路面沉降下穿隆百高速公路D投资增加7基坑坍塌1、 基坑深度2、 基坑支护D人员伤亡8影响高速公路行车隧道附近有高速公路

35、等行车线路通过D人员伤亡投资增加注:G地质因素 D-设计因素风险标准铁路隧道风险分级包括事故发生概率的等级标准、事故发生后果的等级标准和风险的等级标准,分级标准与风险接受准则,见表6.4.724。 事故发生概率等级标准 表6.4.72概率范围中心值概率等级描述概率等级0.31很可能50.030.30.1可能40.0030.030.01偶然30.00030.0030.001不可能20.00030.0001很不可能1注:1.当概率值难以取得时,可用频率代替概率。 2.中心值代表所给区间的对数平均值。风险等级标准 表6.4.73 后果等级概率等级轻微的较大的严重的很严重的灾难性的12345很可能5高

36、度高度极高极高极高可能4中度高度高度极高极高偶然3中度中度高度高度极高不可能2低度中度中度高度高度很不可能1低度低度中度中度高度风险接受准则 表6.4.74风险等级接受准则处理措施低度可忽略此类风险较小,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和监测。中度可接受此类风险次之,一般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但需予以监测。高度不期望此类风险较大,必须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强监测,且满足降低风险的成本不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极高不可接受此类风险最大,必须高度重视并规避,否则要不惜代价将风险至少降低到不期望的程度。 本段隧道主要风险因素施工阶段风险较大,尤其是安全风险,在条件允许时应尽量进行较为全面的风险评估。由于施工

37、阶段最主要目标就是顺利施工和保证安全,因此评估重点应放在安全上,以按安全风险事故为主要评估目标。本段隧道主要风险因素见表6.4.7-5。本段隧道主要风险因素表 表6.4.7-5序号隧道名称隧 道长 度 (m)风险地质因素风险设计因素备注塌方瓦斯突水 (泥、石)大变形岩爆压矿影响高速公路行车路 面沉 降基 坑坍 塌1那敢隧道865 2方村隧道640 3隆安一号隧道1125 4隆安二号隧道250 5隆安三号隧道3030 6西宁一号隧道275 7西宁二号隧道267 8镇西一号隧道306 9镇西二号隧道785 10平果1号隧道109 11平果2号隧道434 12平果3号明洞75 13平果4号明洞60

38、14平果5号明洞100 15平果6号隧道143 16那豆1号隧道251 17那豆2号隧道496 18山营隧道558 19那吉隧道7645 20东隆一号隧道34821东隆二号隧道14022东隆三号隧道34523东隆四号隧道46624达陇隧道194625思林一号隧道478 26思林二号隧道346 27思林三号隧道779 28平点一号隧道100 29平点二号隧道250 30那何隧道57631高祥一号隧道11232高祥二号隧道22433高祥三号隧道17334那荣隧道68735那巴一号隧道24836那巴二号隧道51037那达一号隧道39738那达二号隧道93039那利一号隧道36140那利二号隧道46241那育隧道53242塘甘隧道16543那贯一号隧道151444那贯二号隧道20045那了隧道126546六联隧道380347田阳一号隧道35648田阳二号隧道20549田阳三号隧道26050田阳四号26551那茶隧道17052逻皓隧道742653那国隧道389554百色一号隧道36555百色二号隧道44856百色三号隧道33757永乐1号24058永乐2号39659南角亭1号29560新百乐1号320 61天香1号305 62胜利1#198 63胜利2#167 64胜利3#410 65六木屯6079 66东蚕820 67凡上1#620 68凡上2#3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