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至遂宁高速公路--设计交底.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08460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内江至遂宁高速公路--设计交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川省内江至遂宁高速公路--设计交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川省内江至遂宁高速公路--设计交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川省内江至遂宁高速公路--设计交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川省内江至遂宁高速公路--设计交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内江至遂宁高速公路--设计交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内江至遂宁高速公路--设计交底.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内江至遂宁高速公路施工图技术交底材料(第1勘察设计合同段)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二九年八月一、工程概况四川省内江至遂宁高速公路第1勘察设计合同段路线走向符合四川省交通厅关于内江至遂宁高速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的路线方案基本走向。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24.5m,桥涵与路基同宽,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I级,其余技术指标按交通运输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有关规定执行。路线起点位于内江市白马镇吉家湾村南侧的内宜高速公路,起点桩号为K0+693,路线终点位于资阳市安岳县九龙乡小观村,终点桩号为K53+722.682,路线

2、全长53.030km,其中整体式路基全长52.150km,全线无断链。全线主要控制点有内宜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铁路、老成渝路、沱江、内江市双才镇农场、资阳市安岳县恐龙化石保护区等;沿线经过的主要乡镇有内江市市中区的凤鸣乡、靖民乡、四合乡,东兴区的富溪乡、双才镇、新店乡、双河镇以及资阳市安岳县南薰乡和宝华乡。路线跨越的主要河流为沱江,经过的水库有双才水库、松林水库、金鼓山水库、七一水库、群利水库等小型水库。路线跨越的主要公路有内宜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老成渝路、规划G321、S206等,跨越的铁路为成渝铁路。全线共设置互通式立交6处,其中枢纽互通式立交2处,停车区1处,特大桥1座,全长

3、904m,大中桥共33座,全长4548m,分离式立交9座,通道24道,小桥17座,涵洞92道。沿线大型构造物设置情况详见下表1。二、主要设计依据四川省内江至遂宁高速公路第1合同段勘察设计的中标通知书四川省交通厅关于内江至遂宁高速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技术标准、规范表1 沿线大型构造物设置一览表序号工程名称中心桩号结构型式起讫桩号中心间距(km)1白马枢纽互通K0+693定向型K0+693K1+572.5077.6132玉王庙枢纽互通K8+305.774复合定向型K7+240K9+1501.6443沱江特大桥K9+950(118+210+118)m预应力砼连续刚构+15x30m预

4、应力砼T梁板K9+498K10+4023.7524门家冲大桥K13+701.57X30m 预应力砼T梁K13+592.5K13+810.51.4305史东互通K15+131.864单喇叭K14+640K15+7404.7346张家院大桥K19+8665X30m 预应力砼T梁K19+727K20+0053.7317双才互通K23+597.097单喇叭K23+140K24+12010.2998双河互通K33+896.496单喇叭K33+340K34+3693.3649文峰停车区K37+260K36+760K37+8002.82010老院子大桥K40+0809X30m 预应力砼T梁K39+941K4

5、0+2194.47411文峰互通K44+553.558单喇叭K43+976K45+1004.84112高家沟大桥K49+39513X30m 预应力砼T梁K49+196K49+5944.32813第1合同段终点K53+722.682三、设计要点(一)、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1一般正常路段(1)横断面布置:路基全宽为24.5m,双向4车道,行车道为43.75m,中间带宽为3.0m(其中左右侧路缘带各0.5m,中央分隔带2.0m),硬路肩为22.5m(各含路缘带0.5m),土路肩为20.75m;(2)中央分隔带采用平齐式,中间填土并植树绿化,一般每2km设一处开口,另在互通立交、服务区等两端

6、增设开口。(3)公路用地界:排水沟或截水沟外缘以外1m为公路用地界;桥梁通道为投影范围以外1m为公路用地界。2超高路段曲线半径小于2500m时设置超高,按设计时速80km/h的一般情况(最大8)取值。本路主线最大超高值为4%。(二)、一般路基设计 1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 2路基填土前应先清除草皮、表土、树根等,然后进行填前碾压或夯实,并达到密实度要求;地面自然横坡(包括纵断面方向)陡于1:5时,填土前应挖台阶,台阶宽度应不小于1m,并挖成2%4%的向内倾斜坡度。3对路基基底视地形、地质、地下水位、填方高度等不同,进行相应的处理。一般路段,清除表层30cm厚的耕植土并在填前进行夯实;水

7、稻田地段,清除表层30cm耕植土后,采用排水、翻晒或换填等措施进行处置后,再进行路基填筑。清表的耕植土、清淤的淤泥质亚粘土均应集中堆放,用于绿化、环保工程。3路堤边坡侵入常年积水的水库、鱼塘时,先排水清除淤泥,以“设计水位浪高0.5m安全高度中央分隔带边缘至路基边缘高差”为控制线,控制线以下范围内填水稳性好的石渣或碎石土。碎石土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石混合料。若没有设计水位资料,一般以其现有的拦水坝坝顶高程为控制线。4路基边坡(1)填方边坡路基填方边坡当路基填土高度小于10m时,采用直线形边坡,边坡坡率为11.5;当路基填土高度大于10m时,采用折线型边坡,上部8m边坡坡率

8、为11.5,下部12m边坡坡率为1:1.75。(2)挖方边坡挖方边坡高度小于10m时,采用直线型边坡;当挖方边坡高度大于10m时,采用台阶式边坡,每810m高设边坡平台一道。路堑边坡垂直挖深超过30m时,各级坡率由边坡稳定计算结果确定。对于一般挖方段,土质挖方边坡可根据土的含水量及密实程度采用坡率1:1.01:1.5。石质挖方边坡坡率根据岩性和风化程度按表1选定。表1 边坡坡率取值表岩性风化程度坡率粉砂岩、细砂岩、砾岩、花岗岩及混合花岗岩、等微风化1:0.5弱风化1:0.51:0.75强风化1:0.51:1全风化1:0.751:1.25泥岩、页岩、片岩等软质岩石微风化、弱风化1:0.75,强风

9、化1:1全风化1:1.5(三)、不良地质路段和特殊路基设计1深挖路堑边坡根据地质钻孔和物探成果资料,设计中对典型路段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计算。一般情况下,尽量采取放缓坡率并加强坡面防护的方式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在卸载受限制路段,主要采取格子梁加锚杆的方式来加固,可保证边坡的长期稳定,减少挖方数量及永久占地。2填挖交界处项目部分路段穿越低山丘陵区,填挖交界频繁。根据填挖交界位置又细分为纵向填挖交界与横向半填半挖。纵向填挖交界处治:纵向填挖交界处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采用级配较好的砾(角砾)类土、砂类土、碎石填筑。过渡段长度1015m,路床顶、底部铺设土工格栅。横向半填半挖处治:为减少填挖之间不均匀沉降

10、同时保证填方稳定性,在填挖交界处路床顶部、底部铺设土工格栅。挖方区土质路床应进行处理,填方区优先采用渗水性好的材料填筑。3软土地段沿线软土主要分布于测区山间洼池、水田、水塘地段,由于地势低洼、地下水丰富或地表积水,长期受水浸泡,造成土质软化及有机物淤积。区内软土主要以淤泥质粘土为主,一般范围较小,影响长度较短,总体对公路影响较小。根据路堤填筑高度和软基厚度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置措施。(1)设计要点容许工后沉降:桥台与路堤相邻处10cm,涵洞或箱型通道处20cm,路堤30cm,路堤与结构物相邻处因工后沉降引起的纵坡变化率4。稳定和沉降计算按成层地基进行。地基和路堤的抗剪强度均采用直接快剪试验和

11、固结快剪试验指标。稳定验算和沉降计算已考虑路堤在施工期由于地基沉降而多填筑的填料荷载。(2)浅层软基处置当软弱土层厚度2.0m时,根据实际地形,采用换填或设排水沟进行处治。如果路线位于冲沟地形后缘或斜坡软基地段,有排水条件时,按间距58m设置1.21.5m深片石排水沟进行处理;当路线位于平坦地形时,一般采取局部换填方式处理,换填厚度1.01.5m。当软弱土层厚度在2.0h3.0m范围时,则采取换填加片石排水沟方式处理,换填厚度1.0m,片石排水沟深度1.01.5m。 (3)深层软基处置桥头、软弱层厚度大于4.0m的涵洞基底及高填软基段落:碎砾石垫层+振动沉管粒料桩,设计桩直径50cm,按梅花型

12、布置,间距一般取1.41.8m,具体按计算确定,布置形式见振动沉管粒料桩设计图;软弱层厚度大于3m,填土高度大于3m的一般路基软基段落:塑料排水板+砂砾石垫层+ TGDG80土工格栅,按填土高度及软土厚度确定是否设置土工格栅及设置的层数;(4)软基处置材料要求粒料桩采用碎砾石,常用粒径为25cm,含泥量小于3%,且不含粘土块,水泥掺量视现场设备和试验确定,水泥标号为32.5#水泥,桩身材料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4-5Mpa。砂砾石垫层:应采用天然洁净砂砾料,最大粒径不大于50mm,含泥量不应大于5%。TGDG80土工格栅材料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炭黑含量2.5%。土工格栅抗拉强度均应不小

13、于80kN/m,延伸率10,幅宽4m,每卷长度50m。4高填、陡坡路堤(1)高路堤高路堤处置以保证路堤稳定性为目标,以提高压实度为主要工程措施,防止不均匀沉降。针对全线不同的地形、地质条件,根据地基承载力,将高填路堤划分为常规地基高路堤和软弱地基高路堤,按照以上分类,对典型路段进行稳定性验算,确定处理方案。 地基处理一般地基承载力较高,上覆土层较薄,地基一般不用特殊处治,清表夯实后按规定填筑;对含有软弱夹层的地基,地基承载力主要受软弱层控制,根据软弱层的厚度及填土高度分别采用清淤换填或复合地基处置综合处置,具体见软基处置。 路堤加筋为均化地基应力,保证路堤堤身稳定,根据高填路堤填高的不同以及地

14、基承载力的差异,在高填路堤下部及顶部布置土工格栅。土工隔栅采用单向聚乙烯土工格栅,设计抗拉强度80KN/m,延伸率不大于10%。 冲击压实为保证高路堤压实度,减少不均匀沉降,对高填段落采用冲击压实增强补压。填筑路基时,每填高4m进行冲击增强补压一次。(2)陡坡路堤路线部分路段布设于单斜山坡上,受地形横坡、地表覆盖层厚度及成因控制,部分路段采取半填半挖或全填的方式通过,如直接进行路堤填筑,极易发生沿填筑界面和路堤内部的剪切破坏,导致路堤失稳。根据陡坡稳定性分析,当陡坡路堤不稳定时,必须采取挡土墙、抗滑桩板墙等措施进行支挡。当地表坡度陡于1:2.5且路堤边坡高度大于8.0m时,为避免路基不均匀沉降

15、过大造成路面拉裂破坏,除要求开挖台阶外,还应在路面结构层以下铺设3层土工格栅进行加固。当为半填半挖路基时,格栅应伸入挖方段不小于4.0m。(3)施工监测对填高较大的高路堤、陡坡路堤路段布置监测断面,以指导施工。5零填路基及土质路堑设计方案凡填方高度小于1.5m的路段视为零填路基,对路床范围(即路面地面以下080cm)填料或表土必须认真处理,当土层最小强度CBR满足规范要求且含水量适度时,可采取翻挖后压实处理;当土层含水量较大时,可通过换填CBR满足规范要求的路基填料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压实度不得小于96%。当挖方路基路床强度指标CBR不符合要求或路床含水量过大达不到规定压实度时,必须对路面结构层

16、以下土基进行处理,处理方式及压实度要求同零填路基。6鱼塘、库区处理路线穿越长期浸水、淤泥沉积的鱼塘、水库段时,可先围堰、抽水,清除全部淤泥至硬塑土层或基岩顶面。地基稳定后分层换填合格填料,填筑要求同路基。当占压后的鱼塘剩余面积较小,考虑到其已基本废弃,边坡不予防护处理。相反,若水塘、库区仍保持长年积水,则按浸水路堤处理,详见“鱼塘清淤换填设计图”。山间水塘一般配有拦水坝,存在压实度不足的现象,填筑前应视情况予以拆除。(四)、路基防护工程1防护原则: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根据沿线气候、地质、水文条件等,结合当地经验,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植物防护方式,使防护方案经济、适用、美观,保

17、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2坡面冲刷防护(1)路堤边坡防护当填方边坡高度4.0m时,采用菱形网格护坡或拱形骨架护坡,拱形骨架护坡适用于超高单项横坡内侧填方边坡、凹形竖曲线底部填方边坡、桥头路堤边坡、采用填石路堤边坡的防护,骨架内及边坡平台上种植草籽进行坡面防护。当填方边坡高度4.0m时,对不受水流冲刷的一般路段,则采用铺挂三维植被网并喷播植草进行坡面防护。当填方坡脚伸入水库(或塘堰)时,一般采用实体护坡对高出水库(或塘堰)设计水位0.5m以下的部分进行防护。对于横坡较陡的山坡上的半填半挖路基,当填方高度较低但边坡伸出较远不易填筑时,采用护肩进行防护。对于斜坡路段和建筑物发生干扰路段的路堤,为减

18、少占地、收缩坡脚和避免拆迁,一般采用设置衡重式或仰斜式挡墙进行防护。对于桥头路堤路段,为防止桥头路堤边坡被路面水集中冲刷,一般于较低一侧桥头设置急流槽;当路线纵坡较大时,则桥头两侧均设置急流槽。(2)路堑边坡防护路堑挖方边坡视其高度、岩土界面、裂隙发育程度、稳定情况进行防护。对于渡槽、天桥或重要建筑物下部两侧的路堑边坡,视边坡坡率及稳定情况选用锚杆框架梁植草或砼预制格植草绿化进行坡面防护。对于高度20m的泥岩、粉砂质泥岩、块(砾)石土、低液限粘土路段挖方边坡,一般均采用放缓边坡至原地面,铺挂绿色三维植被网或挂铁丝网后再液压喷播植草。对于高度为2030的泥质砂岩、砂泥岩互层、砂岩等路段挖方边坡,

19、一般按高度810m分级并设置不小于2.0m宽的边坡平台,放缓、整平坡面设置锚杆框架植草或铺挂铁丝网后再液压喷播植草。对于高度30m的岩性风化程度较低、岩性较坚硬的厚层完整砂岩路段挖方边坡,设计坡比一般采用1:0.31:0.75,一般按高度1015m高进行分级并设置不小于2.0m宽的边坡平台,边坡坡面一般不防护,在边坡平台上设置花台并种植蔓藤植物。对于高度大于30m的泥岩、泥质粉砂岩、砂泥岩互层等路段挖方边坡,需根据边坡稳定分析结果,结合地质情况对边坡进行特殊设计,同时对边坡进行绿化美化。对于块(砾)石土或低液限粘土被挖穿的挖方路段,对于需收缩坡口以确保边坡外侧建筑物稳定的挖方路段,则设置仰斜式

20、路堑墙进行防护;对于破积层较厚的深挖路堑边坡,需根据地质、水文情况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确定处置方案。当水塘紧邻路堑坡口时,为防止塘水渗透挖方边坡而影响其稳定,对靠近路基侧的塘坝采用浆砌护坡进行封闭处理。3挡土墙本段公路地形起伏较大,设置挡墙的主要情况有:(1)对于陡坡路段放坡较远,且填土厚度不超过10m时,考虑设置路肩墙或路堤墙,提高路堤稳定、节约占地。(2)路线平行穿越山间谷地时,正常放坡会完全占压排水通路,则设置挡土墙提前收坡以利排水。(3)高速公路边坡对其它原有道路、沟渠产生侵占时,为降低其改移的难度,本着造价经济、方案可行的原则可适当支挡。由于衡重式挡土墙具有收坡快、断面经济等特点,故

21、一般路段采用衡重式挡墙,设计墙高一般控制在10m以内,挡墙面坡宜采用1:0.05。部分路段为防止溜坡,设置了护肩;部分路段为防止坡脚冲刷,保证坡脚长期稳定,设置了护脚。(五)、路基、路面排水路基表面排水系统主要有边坡拦水骨架、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急流槽、涵洞等组成。路界内坡面排水设计降雨频率1/15,路面和路肩表面排水设计降雨频率1/5。1设计原则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充分考虑现状,尤其是地形、气象、水文、地质等条件,合理选择排水形式,使路基路面自成系统,维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2路基排水(1)填方排水沟填方路基排水沟采用矩形,尺寸为底宽0.5m,深0.7m,内外沟壁坡率均为垂直,并用浆砌片石

22、进行铺砌。沟底纵坡一般不小于0.5%,条件困难时应不小于0.3%。排水沟沟底纵坡大于50%时,应将其改为带消力设施的急流槽。对于填方段的鸡爪地形,汇水面积较小时,主线不设置涵洞,通过边沟设计将排水沟抬升,并填平外侧低洼区域,路基戴帽时将土方和征地一并计入。两侧接挖方边沟时则改为填方强制挖方边沟,以保持排水顺畅,避免局部积水。(2)挖方边沟本项目挖方边沟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5070cm普通边沟(带盖板),适用于一般挖方路段;一种是加深型边沟,尺寸为50105cm,适用于左右两侧均为挖方路段的超高段内侧。段落较短的局部填方段,介于两挖方段之间时,将路基加宽填筑,使挖方边沟连续。(3)边坡平台截水沟

23、挖方边坡超过两级时,考虑在二级边坡平台设置小型拦水沟,尺寸为0.3m(底宽)0.4m(沟深),外侧沟壁直立,采用浆砌片石砌筑,壁厚25cm;沟底和内沿采用浆砌片石,壁厚25cm。顺路线纵坡至端部设置急流槽导出。(4)截水沟当边坡上部山坡有较大的汇水面积时,在坡口外大于5.0m处设深0.4m,底宽0.3m的矩形截水沟,用浆砌片石铺砌。截水沟内汇水一般应在两端通过急流槽引入排水沟,若挖方坡口存在地势起伏的鸡爪地形,则在低处设置急流槽作为泄水口,将水排至挖方边沟。截水沟连续长度超过400m时,也应选择合适位置设置急流槽将汇水排至挖方边沟。(5)急流槽急流槽按照作用不同分为四种:型连接边沟与排水沟,型

24、连接截水沟与排水沟,型连接截水沟与边沟。3路面排水(1)路侧排水填方段路面采用漫流散排方式,土路肩用编织袋堆土后采用三维网防护绿化。沥青路面层间水也是本次设计考虑的重点。路肩设置渗水盲沟主要解决稀浆封层顶面滞水的问题。挖方段一律采用漫流排水。(2)分隔带排水为配合中央分隔带填土绿化,美化路容、避免单向横坡路段曲线外侧的路面水沿填土绿化层下渗危及路基稳定和在曲线内侧行车道产生过大水垫,除在绿化填土下碎砾石层底部设防渗土工布以形成隔水层外,还与中央带内设置纵向排水沟、纵向盲沟、集水竖井、横向排水管而组成中央分隔带排水系统,以将曲线外侧路面水引入内侧边沟排至路基以外。(3)超高段排水超高段中央分隔带

25、排水采用在中央分隔带内侧设置纵向流水槽,通过集水井、横向排水管排至路侧,汇入泄水槽排至路侧排水沟中。(4)沥青路面层间排水沥青各面层采用了密级配设计,但雨季层间积水仍在所难免。路肩渗水盲沟主要解决稀浆封层顶面滞水的问题,路侧不设置路缘石或拦水带,面层施工完毕后,将边缘切割整齐,铺设渗水土工膜及碎石层排出层间水。(六)、路基取土、弃土方案及节约用地措施1、对于段落较长的平原区段存在借方时,设计中优先考虑放缓与其临近的挖方段坡率,不足部分考虑设置取土场。取土场尽量选用荒山、劣地,取土后土场底面应为平面,并设置纵坡和横坡,工后坡面应予以整修、防护,根据现场地形在周边设置截水沟及排水沟。 2、弃土坑一

26、般选择在山间洼地,对其排水系统应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前缘截水沟、分级拦水墙和急流槽,必要时考虑整平后绿化防护,坡脚处设置路堤挡土墙,以减缓水土流失。3、取、弃土场的复耕应作为一项重要的环保措施认真对待,填挖方清表时将表土集中运到指定地点,临时存放,土场初步整修完毕后,将含有机质的土均匀分摊在表面,厚度不小于30cm。(七)、大中桥设计1.一般大中桥设计原则主线大、中桥桥梁设计以“适用、安全、协调和美观”为原则,在选择孔径时还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材料供应和地质情况以及施工要求和使用效果、路线纵断、与周围自然景观是否协调等进行综合考虑,以中等跨径为主,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并尽量做到标准化、系列

27、化和施工机械化。本项目全线大、中桥较多,桥孔布置主要从墩高、桥长、水流方向及工程地质等方面统一考虑,由于桥梁较多,对于一般桥梁,在满足不同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同一跨径来布设,以方便施工。桥孔布置时,通盘考虑桥孔附近的其他构造物,防止各构造物之间相距太近,避免造成路基压实时作业面过小、近距离多处桥头跳车现象等。常规大中桥上部结构选用跨径为20m的装配式预应力砼小箱梁(先简支后桥面连续)及跨径为30m的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梁(先简支后桥面连续)。下部结构,桥墩采用柱式墩,桥台采用肋板台、柱式台、重力式台等,根据地基承载力的情况,桥台基础可采用扩大基础或桩基础。一座桥梁的桩径、桥墩型式及外轮廓尺寸

28、类型尽量统一,以方便施工。为了减少对原地面的破坏和开挖量,桥墩基础形式一般采用桩基础。2.沱江特大桥桥梁跨径组成为(118+210+118)m连续刚构+1530m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梁全长904m。主桥上部采用三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主墩采用双薄壁,过渡墩采用薄壁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主桥按悬臂浇注、节段施工设计,桩基按端承桩设计。四、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一)路基工程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1. 填方路堤施工填方路堤施工前的原地面,应先行进行清理。对其基底还应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排走的雨水,不得流入农田、耕地;亦不得引起水沟淤积和路基冲刷。土方路堤必须根据设计断面

29、,分层填筑、分层压实。采用机械压实时,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应超过30cm。2. 挖方路堑施工在路堑开挖前作好截水沟,并视土质情况作好防渗工作。土方工程施工期间应修建临时排水设施。临时排水设施应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流水不得排入农田、耕地,污染自然水源,也不得引起淤积和冲刷。开挖石方应根据岩石的类别、风化程度和节理发育程度等确定开挖方式。施工后形成的路堑边坡岩体应稳定、平整、美观。3. 河、塘地区路基施工进一步核实查明洪水影响、地质、路基基底、水文条件等情况,若发现设计中与实际情况不符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河、塘路段设计中采用带护脚的浆砌片石护坡,浆砌片石护坡每长10m应设置一道伸

30、缩缝,用沥青麻絮填塞,下部间隔5m留一个排水孔,反滤层可用砂、砾、碎石等材料。对鱼塘浮泥的清理,采用围堰、排水、清淤的方法实施,清除的淤泥集中堆放,便于绿化、环保施工使用。4. 软基处置施工要点路基施工必须遵照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与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等有关施工规范执行。施工场地应符合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料)的要求,并测量场地的施工标高,做好抄平记录。软基处理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并结合实地情况,在现场监理进行试桩试验。碎石桩的水灰比及强度应根据试桩试验确定。软基沉降与稳定监测。地表沉降观测采用沉降板,沉降板应埋设在砂砾石垫层之上

31、。地基土体水平位移采用测斜管观测,测斜管埋设于路堤边坡趾部。地面水平位移采用位移边桩观测。5. 桥涵及其他构造物处的填筑台背回填土工作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桥涵及其他构造物处的填土,应适时分层回填压实,回填土时对桥涵圬工的强度等要求应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有关规定办理;桥台背后填土与锥坡填土同时进行;涵洞缺口填土,应在两侧对称均匀分层填筑,如使用机械回填,则涵台胸腔部分及检查井周围应先用小型压实机械压实填好后,方可用机械进行大面积回填,涵顶面填土压实厚度大于50cm时,方可通过重型机械和汽车。回填土应分层填筑并严格控制含水量,分层松铺厚度小于20cm。当采用小型机具时,松铺厚度不大于

32、15cm,并充分压(夯)实。6. 排水工程 路基施工中,各施工层表面不应有积水,填方路堤应根据土质情况和施工气候状况,做成2%4%的排水横坡,确保在施工中,能及时使雨水排走。雨季施工或因故中断施工时,必须将施工层表面及时修理平整并压实;施工中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应根据水位及水量大小采取设置排水沟、集水井、渗沟等设施降低地下水位或将地下水排走。路基施工中应先按设计作好排水工程和防渗设施以及施工场地附近的临时排水设施,然后做主体工程,特别是多雨地区和雨季施工更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排水沟的出口应通至桥涵进出口处。在路基施工期,不得任意破坏地表植被或堵塞水路;各类排水设施应及时维修及清理,保持其完好状态

33、,使水流畅通不产生冲刷和淤塞;临时排水设施应尽量与永久排水设施结合起来。7. 防护工程路基防护工程施工应严格按照路基施工规范11条规定执行。施工前应对设计进行现场校对,若发现设计与实际不符,应及时作补充调查,进行改变设计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后施工;路基防护工程及所用各种材料,均应符合交通部有关规范、规定要求;当路基土方施工时或完毕后,应及时进行路基防护施工和养护;各类防护与加固应在稳定的基础上施工;防护工程的砂浆、混凝土,应用机械拌和,不应直接在砌体面上或路面上以人工拌和,并应随拌随用。(二)桥涵工程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应充分了解桥梁施工现场的地形、气象、水源、料源和料场、交通运输、通信联络以及农田

34、水利设施、地下管道、管线、环境保护等有关情况。绘制施工总平面图,确定施工场地范围。设置料场、车场、搅拌站、预制场,修筑临时道路、临时桥梁和临时排水设施等。场地废料、土石弃方,按设计要求指定地点处理,尽量减少对周围绿化的影响和破坏。施工废水、生活污水不得污染水源、耕地、农田、灌溉渠道,采用渗井或其它措施处理,使生态环境受损降到最低程度。在施工过程中除本设计图中提出的特殊质量要求外,其它质量控制均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的要求。1大中桥(1)上部结构跨径20m预应力砼小箱梁:详见通用图设计说明跨径30m预应力砼T梁:详见通用图设计说明(2)下部结构a) 施工单位进行施

35、工放样之前,必须对各桥梁墩台控制性里程桩号、桩基坐标、设计高程等数据进行复核计算,如发现计算结果与设计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复查。b) 钻孔桩施工时,若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监理等有关单位,共同协商解决。c) 桩基成孔后必须测量孔径、孔位,只有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灌注混凝土。各项规定和允许偏差如下:轴线偏差:单桩为50mm。倾斜度:小于1/100。桩长:不短于设计规定。沉淀厚度:钻孔桩为10cm,挖孔桩应清底干净。d) 为确保桩基质量,成桩后应对桩基进行无破损检验,对每根桩均须检验,其检验方法可用钻取芯样法、机械阻抗法、超声波法、水电效应法等无破损检测法,对桩的均质性进

36、行检测。e) 为减少水平土应力,台后填土不得用大型机械推土筑高填压的方法,填土应选用透水性良好的砂性土,填土压实度要求大于96%。f) 墩柱、台帽上支座垫石的位置和高程控制要求准确,垫石顶面必须保持粗糙而平整、清洁。g) 浇筑桥台耳墙、背墙时,注意各预埋钢筋的预埋。h) 受力主钢筋接头应错开布置,在任一接长(搭接、焊接或挤压接头)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积占总钢筋面积的百分率,采用搭接时不大于25%,采用焊接、挤压接头时不大于50%。i)扩大基础基坑可用机械或人工开挖,当接近基地设计标高或换填设计标高时应留30cm高度由人工开挖,以免破坏基底土的结构。扩大基础基坑开挖后,应尽快修筑基础,防

37、止经水长期浸泡后再进行原位测试,导致承载力数据不足的现象。2沱江特大桥应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对桥梁线形和结构的应力、变形值进行施工控制,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结构应力及成桥线形符合设计要求。沱江特大桥在施工前应认真做好施工组织方案,上报业主批准后方可实施,其余施工要点详见沱江特大桥设计说明。沱江特大桥必须争得海事、水利部门许可并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开工建设。主梁采用C55混凝土,应严格控制水灰比,提高主梁混凝土性能。2#主墩位于水中,建议采用筑岛围堰开辟施工平台;1#主墩施工时应保证承台开挖面稳定。沱江特大桥主墩桩基数量较多,地层基本为泥岩和砂岩的互层,在桩基施工前宜适当增加超前钻孔,以确定终孔的合理深

38、度。3涵式小桥、盖板涵(1) 上部构造a)必须在预制盖板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方能脱模吊运。b)盖板块件堆放时应采用两点搁置,且不得将上下面倒置,可用钢丝绳捆绑吊装。c)盖板上的帽石可就地浇筑或预制砌筑(2)下部构造a)盖板安装完毕后须用M30水泥砂浆充填台背与盖板间的空隙,当其强度达到设计值的85%后,方能于台后进行填土,要求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采用透水性能良好的砂质土或砂砾石土等,对称分层夯实。b)为防止涵顶渗水,在盖板安装就位后做如下处理:首在盖板顶先刷3cm厚水泥砂浆整平,然后刷一遍沥青,再铺一层油毛毡,最后再刷一遍沥青。c)涵台背应刷三遍沥青做防水处理。d)除设置在

39、岩石地基上的涵洞外,涵台台身及基础应根据土质情况,每隔46m设沉降缝一道,缝宽2cm,用沥青麻絮或其它具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填塞。e)八字墙基础标高可视实际情况适当调整。f)在预制或现浇上部结构时应注意实际斜向。g)在整体式台阶基础盖板涵洞的涵台砌筑前,应在基础与涵台的接触面上,在基础未凝固前插石笋,以利基础与涵台间牢固结合。h)涵台基础底面埋置深度按公路桥涵设计规范规定办理。i)分离式基础盖板涵洞的涵底铺砌采用30cm厚的M7.5浆砌片石,砌筑时应保证砂浆饱满,以起到支撑梁及承受冲刷的作用。j)部分填土较高,地基较弱的涵洞沿涵身应设置预拱度,预拱度曲线方程为Y2=-(80/L2)X2+(80/

40、L)X;涵身左端为坐标原点,涵身轴线为X轴,L为此涵洞涵身长度。4钢筋混凝土圆管涵(1) 预制管节建议采用离心法旋转成型的工艺,工厂集中预制或向水泥制管厂订制。管节分段长度分为1.0m和0.5m(调整涵长用)的正管节及斜管节(按实际斜交角度)等品种。并应在端面标注型号,例如:正d200,斜d200、30等字样,斜管节也可在现场浇筑。(2)若地基土质较差,应采用换土措施,其换土深度由计算确定。(3)涵洞全长范围每68m或须满足图纸设计要求和应力设沉降缝若干道,其位置以设在路基中部并对称设置为宜。(4)施工设计和施工放样时,必须注意管涵的全长与管节的配置以洞口端墙的准确位置。为避免放样误差,可将一

41、端洞口端墙于管节安装接近完成时浇筑。(5)管基混凝土可分为两次浇筑。先浇管底以下部分。此时应注意预留管壁厚度及安放管节坐浆混凝土23cm,待安放管节后再浇管底以上部分,并应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结合以及管基混凝土与管壁的结合。(6)涵洞顶上及涵身两侧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填土须分层夯实,相对密实度达到96。(7)施工过程中,当洞顶覆土厚度小于0.5m时,严禁任何重型机械和车辆通过。(8)涵顶填土高度大于2m时,应视地基土情况,按有关规定设置预拱度。五、对施工的有关要求上跨成渝铁路桥施工前必须取得由铁路部门颁发的施工许可证,并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铁路安全运营。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放样之前,必须对各桥梁墩台控制性里程桩号、桩基坐标、设计高程等数据进行复核计算,如发现计算结果与设计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复查。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