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期末精华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25104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期末精华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精华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精华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精华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精华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期末精华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期末精华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考点归纳 总结电大考试电大小抄电大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 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 分支。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 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 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 过程 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2、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过强时效 率反而下降,只有保持中等强 度的动 机水平,学习效率才最高。 3、实验研究:它是在某种控制情境中 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 方法。 4、相关研究:研究者并不创造某种 情境,只是对自然界发生的一些 变量 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从而得出两个 变量理否相关

2、的结论。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分为三种 情况:(1)正相关。当一个变量增大 时, 另一个变量也增大。 (2)负相关。当一 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反而减少。 (3)零相关。当一个变量发生变 化时, 另一个变量保持不变。 5、描述性研究:不涉及探导两个或多 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只是对 一些有 趣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描述,这类 研究 就是描述性研究。 麦兹在 1978 年进行了一项观察与访 谈相结合的描述性研究。 6、发展:指的是人类个体从诞 生到死 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身心变 化,即发展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 发展。 7、生理发展:个体的生理发展,也叫生 物因素的发展,指人类个体的生理 结

3、 构与机能及其本能的变化。个体的生 理发展过程是一种内发过程,即个体 按照自身预定的程序和节奏而自然成 熟、成长的过程。 8、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狭 义的个体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 心理成熟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 化。 心理发展包含两种过程:一种是“渐进 论”的观点,即 认为从婴儿到成人的心 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连续量变过 程。另一种是“ 阶段论”的观点,即 认为 个体的心理发展不是一个连续量变的 过程,而是经历一系列有着质 的不同 的发展阶段的非连续过程。 9、先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时 受之于 父母的遗传素质。 后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以后所接受 的来自环境的各种影响。 10、自

4、然成熟论:心理学家彪勒等人 认为,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奏与生物因 素的自然成熟相联系,个体的心理 发 展是按生物因素自身预定的程序及节 奏自然成熟的,外部环境只能在一定 程度上加速或减慢心理发展的速度, 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心理发展的内部 节律。 11、环境决定论:心理学家华生等 认为, 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或塑造的 结果。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 样的 心理和行为。 12、印刻:劳伦兹在对幼小动物的依恋 行为进行研究时发现,刚刚会走的幼 小动物倾向于追随它在出生后看到的 第一个活动的客体并很快与之建立很 难改变的依变关系,这种现象,劳伦兹 称为“印刻”。 13、他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 外

5、的客观的价值标准支配。 自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 观价值标准的支配。 14、学习: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 过程 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 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15、反射学习:掌握一定的刺激和一 定的反应的学习。 认知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行 为举止的学习。 16、经典条件作用:巴甫洛夫于 19 世 纪末至本世纪初对狗的消化过程进行 研究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由此开 始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17、获得: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铃 声(CS)反复与食物(US)相匹配,从而 使狗学会对铃声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称为条件作用的获得。 18、消退: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当狗

6、 对铃声的条件作用建立以后,若使食 物(US)不再伴随铃声(CS)出现,那么 狗对铃声(CS )做出的唾液分泌反应 (CR)就会越来越弱,直到最后消失。 这一过程称为条件作用的消退。 19、自发恢复:在巴甫洛夫的实验 中, 已经明显消退了的条件作用经过一段 时间以后,还会以很微弱的形式重新 出现,这种现象叫作条件作用的自 发 恢复。 20、刺激泛化:在巴甫洛夫的实验 中, 当狗学会对一个高音产生唾液分泌反 应以后,一个稍低一点的音调 也会诱 发它的唾液分泌反应,这种 CR 自动 扩展到 CS 以外的其他刺激上的现象, 叫做刺激泛化。 21、刺激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 使有机体学会对 CS

7、和与 CS 相类似 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称 为刺 激分化。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 过程。借助于刺激泛化可以将学习扩 展到原初的特定刺激以外,而借助于 刺激分化则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境做出 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泛化。 22、二级条件作用:由一个已经 条件化 了的刺激来使另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 的过程,称为二级条件作用。 填空或选择 1、我国心理学家(潘菽)在其 1980 年 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教 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 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 1971 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指出:“教育心理学是 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 实 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

8、涉 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 ” 2、前苏联的彼罗夫斯基在其 1972 年 主编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 出:“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研究教学和 教育的心理学规律。 ” 3、(拜瑞斯等人)进行的(良好行 为游戏) 4、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齐)提出(教 育心理学化)的主张,强调教育要与心 理学相结合,倡导(直观教学的)原 则, 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丰富学生的感知, 发展学生的思维。 5、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把教育 心理学化的思想付诸了实施。他将教 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明了)、 (联想)、 (系统)、 (方法)。后来,其学生将上述 四个阶段进一步发展为(准备、提示、 联想、系统和方法)五

9、个阶段。 6、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科学的一个独 立分支,是在(19 世纪后半期) 发生的。 1867 年,俄罗斯著名教育家( 乌申斯 基)发表了(教育人类学)第一卷,它 是(教育和心理知识的必要源泉)。 1988 年,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 书问世,这就是俄国教育家与心理学 家(卡普捷烈夫)的(教育心理学)。 1896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开始 对动物的学习进行实验研究,于 1903 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一般 认为,正式的教育心理学,是由美国心 理学家桑代克开创的。 7、联结派以(桑代克、华生、葛斯瑞、 赫尔、斯金纳)为主要代表。 8、认知派以(魏特墨、考夫卡、苛勒) 为主要代表

10、。它们主张“完形说 ”。 9、1908 年,我国出现了第一本关于教 育心理学的著作,是由房宗岳翻 译日 本小泉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之后,又出版了(陆志韦)翻译 (桑代克) 的(教育心理学概论)。 (陈德荣)翻 译 (盖茨)的(教育心理学)。 10、个体的心理发展受(先天)和(后天) 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11、(格赛尔)著名的(双生子爬 递实验) 12、人类口语发展的关键期是 (2-3 岁); 书面语发展的关键期是(4-5 岁 );数概 念发展的关键期是(5-5.5 岁)。 13、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最 初是通过(观察儿童玩“弹弹子”的游 戏)开始的。 14、皮亚杰指出, (11

11、岁)是儿童的道德 判断由外在标准支配转向内在标准支 配的转折点。 15、(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石, 它在教育心理学中处于重要的(核心 地位)。学习理论所解决的学习 的(实 质、过程和条件)等学习的根本理 论问 题是指导学生有效地学和教师有效地 教的理论基础。 16、学习理论主要分为:(联结 派的学 习理论)、 (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联结- 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 的学习 理论)。 17、人和动物与环境保持平衡的行 为 方式有两种:(本能行为)、 (习得行 为)。 18、加涅的学习分类:(1)智慧技能; (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 技能;(5)态度。 19、奥

12、苏贝尔的学习分类,根据学习进 行的方式,可将学习区分为(接受学 习 与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 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关系,可将学 习区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20、奥苏贝尔将有意义学习分 为:(代 表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21、彼得罗夫斯基在其 1972 年主 编的 年龄与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将学 习 分为两大类:(反射学习、认知学 习)。 22、我国学者将学生的学习分 为:(知 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心智技能 的学习和社会生产规范的学习)。 23、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把学习过 程看成是:(信息输入编码加工 储存译码输出的过程)。 判 断 1、研究教育心理学不能脱离教育

13、 过程。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年长的一代 都要以某种方式将社会经验传递给年 轻的一代,每个人从出生开始,都在不 断地接受他人的影响。 2、教育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经验传递 的过程。 3、研究教育过程不能脱离教育 过程中 的心理现象。 4、外界环境虽然能对个体的生理发 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但却无法改 变 其发展的内在程序和节奏。 5、个体的心理发展不是一个连续量 变的过程,而是经历一系列有着 质的 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非连续过程。 6、先天的遗传素质和后天的环境条 件共同制约着个体的心理发展。 7、狭义的学习,指的即是学生的学 习,这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学 习的含 义。 简答或论述 1、教育心理学应为哪 5

14、个方面提供 理论指导? 答:(1)确定教学目标;(2)了解学生特 点;(3)运用学习过程的心理规律; (4)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执行;(5)教学 测量与评价。 2、教育心理学必须从哪些方面学 习心 理内容? 答:(1)学习理论;(2)学生的学习;(3) 学习策略;(4)学习迁移;(5)学习动机。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目的任务 是什么? 答:(1)提示学校教育中的基本心理学 规律,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上的 实际问 题。 (2)建立系 统的教学理论,促使教 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4、简述莱普尔的实验。 答:莱普尔将学前儿童随机分为三组, 使他们都用一种儿童喜欢的彩笔作画。 第一组和第二组为获奖组,只是第一

15、 组被告知作画后将得到奖励;第二组 则不知道有奖励;第三组为控制组,作 画后不予奖励。结果发现,第一组儿童 继续选择作画的次数仅是第二组和第 三组的一半。由此莱普尔得出 结论,外 部奖赏一旦撤除反而会降低个体从事 该种活动的原有兴趣。这便是外在 奖 赏损害内部动机之结论的由来。从莱 普尔的试验看出实验法有两个主要特 点:第一是随机分配被试;第二是对变 量加以控制。总之,实验法要求实验者 对实验情境进行严格的控制, 实验遵 循预先拟定好的实验设计,实验 的实 施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实验结 果也要 进行精确的测量。正因为如此,实验法 通党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一 种可*的方法。 5、教育心理学研

16、究中的实验法具体分 为哪几种? 答:(1)实验室实验。这是一种 严格控 制实验情境,从而准确、周密地观察自 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 采用实验室实验的最大好处在于它允 许实验者对研究中的所有因素做最大 程度的控制,因而这类研究具有很高 的内部效度。它的局限在于其实验情 境具有较高的人为性和过于简单化, 因而其实验结果难以推论到现实生活 情境中去。 (2)随机化现场实验。这种研究是在真 实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的,研究一般要 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其目的在于 评价 某种教学程序或其他教育措施的效果。 (3)单一个案实验。拜瑞斯等人所 进行 的“良好行为游戏” 实验就是单一个案 实验的例子。在单一个

17、案实验 中, 实验 者无需对所得结果再做检验和说明, 图表本身已经一目了然。这是 单一个 案实验区别于其他等组实验的一个特 点。 6、联结派共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联结派以桑代克、华生、葛斯瑞、 赫尔、斯金纳为主要代表。第一,把一 切心理现象都归结为刺激或情境(S) 与反应(R)之间的直接联结,用 S-R 公式作为解释所有心理现象的最高原 则;第二,主张学习的实质就是通 过条 件作用被动地在 S-R 之间建立联结; 第三,在学习问题的研究方向上,注重 外部现象与外在条件的探索,忽 视内 在过程与内部条件的研究。 7、认知派在理论上的表现有哪此方面? 答:认知派以魏特墨、考夫卡、苛勒为 主

18、要代表。它们主张“ 完形说”。第一, 否认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 认为行为受意识的支配,以意 识为中 介;第二,主张学习的实质在于主 动构 造完形或形成认知结构,而不是被 动 地形成 S-R 联结;第三,在学 习问题的 研究方向上,主张对学习的内部 过程 和内在条件进行探讨。 8、试述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答:教育是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 接受的来自环境的最主要的影响,也 是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 因素。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主要体 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育受个体已有 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 又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 (1)个体心理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个体的学习

19、准备状态包括生理准备状 态和心理准备状态两方面。生理准 备 状态,尤其是脑和神经系统发 育与成 熟的程度,是个体接受教育的自然前 提。心理准备状态包括智力因素的准 备和非智力因素的准备两个方面。 (2)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1、发展性教学;教育受个体已有的心 理发展水平的制约,仅仅是教育与心 理发展关系的一个方面。在教育与心 理发展的关系中,更重要的是要看到 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2、早期 教育。 9、简答维果斯基的发展性教学主张。 答: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 发展性教学的主张。他认为,在确定个 体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可能性的实际 关系时,应考虑到儿童的两种 发展水 平:第

20、一种水平是儿童到目前为止已 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在独立活 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 二种水平是儿童目前正在形成和刚刚 发展的能力水平,即儿童借助于成人 的指导和帮助而有可能达到的解决问 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他 称之为“最近发展区” 。由此,维果斯基 指出:“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 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 为方向。 ” 10、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 论。 答: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 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一) 皮亚杰理论的基本概念。 (1)图 式。 动作 或心理运算的结构,它是指导 人们行 为的心理模式,图式既可以十分 简单, 也可以十分复杂。 (

21、2)同化。是将新的客 体或事件纳入到已有的图式中去。同 化类似于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 (3)顺 应。为适应新的情境而改变已有 图式 的过程,皮亚杰称之为顺应。 (4)平衡。 在已有的理解和新的经验之间恢复均 衡的过程,称为平衡。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皮 亚杰 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 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 段、具 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皮 亚杰 认为所有儿童的认知和发展都依次通 过这四个发展阶段而不能逾越其中的 某一阶段。不过,不同的儿童通过这些 阶段的速率可能会有所不同,儿童在 不同时期,尤其是在过渡时期,还可能 会表现出几个阶段的特点。 (1)感 觉运 动阶段(

22、0-2 岁)。婴儿的智慧表现在动 作中。 (2)前运算阶段(2-7 岁)。在感觉 运动阶段后期,幼儿的语言能力迅速 发展,他们开始日益频繁地运用表象 符号代替外界事物。 (3)具体运算 阶段 (7-12 岁)。具体运算阶段以“守恒” 的 出现为标志,守恒意味着儿童思 维具 有了可逆性。儿童的思维比前运算 阶 段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不仅 掌握了 守恒的概念,而且还能在此基 础上对 事物进行比较、分类、归类和排序等智 力*作,均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 (4) 形式运算阶段(12 岁以后)。进 行入青 春期以后,青少年开始运用抽象的规 则思考问题。 (三)对教育的启示。 (1)教师应该 仔细 观察并

23、认真倾听儿童解决问题的思维 过程,理解儿童目前是如何思考问题, 如何知觉周围世界的,从而正确地判 断儿童目前所处的思维发展水平。 (2) 教学应该适合儿童目前的认知发展水 平,越越儿童当前发展水平的教学只 会徒劳无益。 (3)学前儿童和小学儿童 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概念的实例。 11、试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 论。 答:埃里克森构造了一个庞大的人格 的毕生发展理论,即心理社会性 发展 阶段理论。埃里克森以自我渐 成为中 心,把个体从摇篮到坟墓的人格 发展 划分为 8 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面 临 着一个核心的心理社会危机。 第一阶段信任对不信任(0-1.5 岁); 第二阶段:自主对怀疑(1.5-3

24、 岁); 第三阶段:主动对内疚(3-6 岁 ); 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6-12 岁 ); 第五阶段: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12-18 岁); 第六阶段:亲密对孤独(18-30 岁); 第七阶段:创生对停滞(31-50 岁); 第八阶段:自我完善对失望(51 岁以后) 。 12、试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 论对 教育的启示。 答:(一)人格的发展是自我与社会文 化相互作用的产物,各个阶段心理危 机的产生和危机的解决都与环境作用 密切相关。因此,在人格发展的问题上, 不但要重视自我教育的作用,而且 还 应特别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 对个体 的教育作用。 (二)人格的发展在不同阶段上有不同 的任务,教育

25、必须针对不同年 龄阶段 的人格发展特点,引导个体向着 对立 发展过程的积极方向发展。 (三)人格的发展虽然在各个阶段上具 有不同的特点,但从总体上看,各个阶 段的人格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连续作用 过程。 13、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 阶段论。 答:科尔伯格提出人们道德判断的 发展共经历三个水平、六个阶 段:(1) 前世俗水平(9 岁以前)。阶段 1.惩罚 与服从阶段;阶段 2.工具性的相对主 义定向阶段;(2)世俗水平(9-20 岁)。 阶段 3.好孩子定向阶段;阶段 4.法律 与秩序的定向阶段;(3)后世俗水平 (20 岁以后)。阶段 5.社会契约 定向阶 段;阶段 6.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阶段。

26、 14、如何把握学习的定义? 答:首先,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 或行为 潜能的变化。 第二,学习所引起的行 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比较持久 的。 第三,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 为潜能的变化是因经验的获得而产生 的。 第四,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 一种对环境的适应现象。以下以 书页 为顺序(56 页开始-) 1、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 于 1896 年开始从事动物学习实验,其 中以(猫的“迷笼实验”最为经典)。 2、桑代克创立了学习的联结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第一,学习的实质是在一定的情境 和一定的反应之间建立联结,其 联结 公式为 SR. 桑代克认为,情境和反 应之间是直接联系

27、的,二者不需要任 何中介。 第二,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 结是通过尝试错误过程,按一定的 规律建立起来的。桑代克称之 为尝试 错误学习。他指出情境与反 应之间 联结的建立遵循(效果律和练习律), 桑代克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 (1)练习 本身并不促进学习,只有在个体了解 练习结果的情况下,练习才会起作用。 (2)惩罚只能暂抑制一个联结,而不能 从根本上消除一个联结。 3、效果律: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 的加 强或减弱受反应之后效果的支配。若 反应之后得到了满足或受到奖赏,则 该反应与情境之间的联结便加强;若 反应之后得到了烦恼或受到惩罚,则 该反应与情境之间的联结便减弱。 4、练习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

28、况下, 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 练习因素的影响,经过练习的 联结则 会加强,此即应用律;未经练习 的联结 则会减弱甚至消失,此为失用律。 5、对教学实践影响最大的是(斯金 纳)的(*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6、斯金纳在迷笼的基础上创建了 (“斯金纳箱”)。 7、简述斯金纳的*作性条件作用理 论。 答: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 为有两 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一类是 *作性 行为。*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发 做出的 随意反应。斯金纳认为,*作性条件作 用的范型可概括为以下 4 类:(1)积极 强化;例如教师对孩子听话给予奖励。 (2)消极强化;(3)无强化;(4)惩罚。由 上述*作性条件作用的

29、范型可见,积极 强化和消极强化,其目的都在于增加 某一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因而是 建立*作性行为的有效手段。而无 强化 和惩罚,其目的均在于减少某一反 应 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因而是消除 *作性 行为的重要手段。斯金纳的*作性条件 作用理论把学习看成是反应概率上的 变化,把强化看成是增加反应 概率的 唯一手段。 8、积极强化:当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 反应以后,随即呈现愉快刺激(阳性 强 化物),从而使此类反应在将来 发生的 概率增加,这种*作即为积极强 化,也 称阳性强化或正强化。 9、消极强化:当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 反应以后,随即排除或避免了某种讨 厌刺激或不愉快情境(阴性强化物), 从而使此

30、类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 发生的概率增加,这种*作即为 消极强 化。 10、无强化:当有机体自发地做出某种 反应以后,不对其施与任何强 化,从而 使该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降低, 这 种*作即为无强化。 11、惩罚:当有机体自发地做出某种反 应以后,随即呈现一个讨厌刺激或不 愉快情境,以期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 的过程,称为惩罚。 12、论述*作性条件作用的应用。 答:(1)程序教学。斯金纳认为 ,传统的 班级教学在提供强化和塑行为上存在 很大弱点,如强化较少;强化不及 时; 缺乏塑教学行为的有效程序等,而程 序教学则可避免这些弱点。程序教学 的基本思想是:把一门课程的教学总 目标分为几个单元,每一

31、单元再分成 许多小步骤,学习者每完成一步 课业 后,都会及时获得反馈,得到强化,然 后按顺序进入下一步骤的学习,直到 学完一个个单元。 (2)行为塑造与行为矫正。斯金 纳的* 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为行为塑造和行为 矫正提供了有效的方法。由于所有行 为都是强化训练的结果,因而我 们可 以通过连续强化来塑造预期的行为。 例如,小孩的无理哭闹常常是父母 强 化所致。 13、程序教学:以课本或教学机器的 形式向学生呈现程序的教材,以使学 生按规定的程序自学教材内容。 14、简答经典条件作用与*作性条件作 用的不同。 答:(1)在强化程序上,经典条件作用 是 US 伴随着 CS 先于 CR 出现;*作性 条

32、件作用是 R 先于积极强化物的呈 现 或消极强化物的撤除。 (2)在刺激的作用上,经典条件作用是 特定 S 产生 R;*作性条件作用是无特 定 S 产生 R.(3)在反应的特点上, 经 典条件作用的反应是诱发的;*作性条 件作用的反应是自发的。 15、简述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答:认知派是美国教育心理学中与 联 结派相对立的一个学派,这一学派从 学习的内部过程着眼,对学习 做出了 与联结派完成不同的解释。认 知派学 习理论认为: (1) 学习并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 下被动地形成 S-R 联结,而是主 动地 在头脑内部构造完形,形成认 知结构; (2) 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的, 而是通过顿悟

33、与理解获得的; (3) 学习不仅依赖于当前的刺激情境, 而且也依赖于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 16、认知派的学习理论主要以(格式 塔心理学派的顿悟说)、 (布鲁纳 的认知 -发现说)、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 说)为 主要代表。 17、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 物是(魏特墨、考夫卡和苛勒) 18、(苛勒)于 1913 年-1917 年间,曾对 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 实验。提出了与当时盛行的(桑代克的 联结学习理论)相对立的第一(认知学 习理论学习的顿悟说)。 19、苛勒的顿悟说主要的两个基本 观 点是什么? 答:第一,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 构造完形。所谓完形,亦称“格式塔”, 指的

34、是一种心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 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一切学 习,其实质均在于通过对情境中各部 分之间关系的理解而构造完形,学 习 并非是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第二,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 实现的。 顿悟是指对情境的突然理解。学 习的 顿悟说,又称完形说,它与桑代克的联 结说针锋相对。顿悟说否认刺激与反 应之间的直接联系,强调二者以意 识 为中介。 20、试误往往是顿悟的(前奏),而顿悟 则是试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 (结果)。一般说来, (简单的、常规性) 的问题解决,往往不需要进行反复的 尝试-错误,而对于(复杂的、创造性的) 问题解决,则大多需要经过尝试 -错误 过程,方能产生

35、(顿悟)。 21、当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 纳)主张学习的认知-(发现说 )。 2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的基本 观 点是什么? 答:(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 (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人类 具有三 种表象模式:动作性表象模式、映象性 表象模式和象征性表象模式。 (2)学习过程包括新知识的获得、知 识 的转化和评价三个方面。 (3)教学应注重使学生掌握各门学科 的基本结构。 23、布鲁纳在其教育过程一书中 指出, “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 学生理解(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24、布鲁纳所说的掌握学科的基本 结构包括哪两方面的含义? 答:一是指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结 构;二是指

36、掌握学习该学科的态度和 方法。 25、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对学生的学 习尤其重要,这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掌握一门学科中最基本的概念、 原理及其内在的逻辑联系; (2)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有利于 该学科知识的长期保持和检索; (3)掌握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有利于 学习迁移的发生; (4)掌握具有再生能力的基本知识结 构有利于培养学习的内部动机; (5) 在早期教育中教授学科的基本结构, 有利于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26、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 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 原则。 27、当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 苏贝尔)提出了学习的(认知同化说) 。 28、奥苏贝尔

37、的认知-同化说的基本观 点是什么? 答:(1)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言 语学习,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 意义)的(接受学习),这是课堂学 习的 主要类型。 (2)有意义言语学习主要 是通过同化过程实现的;在奥苏贝尔 看来,同化既包括把新的信息纳入或 归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也包括 改变已有认知结构以容纳新的信息。 可见,奥苏贝尔所称的同化包含着皮 亚杰的“同化”和“ 顺应”两种含义。 29、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 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 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 过程。 30、非人为的联系:指新知识与 认知结 构中有观念的联系

38、不是任意的,而是 建立在合乎逻辑的基础上。 教育心理学期末综合练习 一、 选择题 (至少有 1 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迁移有( )。 A 顺向迁移 B 逆向迁移 C 正迁移 D 负迁移 2用饿猫逃出笼箱的著名实验 ,解 释 试误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 )。 A苛勒 B巴甫洛夫 C斯金 纳 D桑代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学习的心理规律 B.教学的心理规 律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D.学与教二者 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4加涅将教学目标分为言语信息、智 力技能、认知策略和( ) A.动作技能 B.分析技能 C.态度 D.综合技能 5 学生

39、的心理发展主要包括( )方面。 A.认知 B.情感 C.人格 D.社会性 答案:1.C D 2. D 3.C 4 A C 5 A B D 注:请根据考核说明补充编制并解答 选择题。 二、 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请从以下名词中任选 5 个。进 行解答。 实验法、观察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思 维、社会性、自我意识、人格、认知方 式、 学习、观察学 习、有意 义学习、陈 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概念学习、概 念形成、概念同化、概念运用、动作技 能、智力技能 学习策略、自我调节学 习、元认知、学习策略教学、学习迁移、 正迁移与负迁移、问题解决、定势、功 能固着、原型启发、创造性、头脑风

40、暴 法、动机、学习动机、成就动机、归因、 习得性无力感、自我效能感、 品德、 自律与他律、意义障碍、教学目标、学 习准备、最近发展区、能力倾向与教学 的相互作用、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程 序教学、掌握学习、教师的威信、教学 反思能力。 三、 判断正误并改正错误( 1 道德品质的基础是道德动 机。 ( ) 2 定势对迁移的影响有两种:促进和 阻碍。 ( ) 3冯特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 习理论。 4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 的实质 应当是操作性学习。 ( ) 5几何证明中的反证法实际就是手段 目的分析法。 ( ) 解答: 1()。道德品质的基础是道德动机。 改为:道德认识 2()。 3()。冯特创立

41、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 理论。改为:桑代克。 4()。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的 实质应当是操作性学习。改为 :观察学 习 5()。几何证明中的反证法实际就是 手段目的分析法。改为:逆推法。 五、案例分析题(10 分) 请结合自己实际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 案例,或形成性考核册提供的案例,编 制案例题并进行分析阐述。 案例 1: 李小辉怎么了? 李小辉不爱学习,他讨厌学习,甚至对 学习恨之入骨。 他为何如此讨厌上学? 因为他考试总是不及格。物理不及格 有他,数学考试他也不及格。而且 ,数学 老师还甩着鲜艳的粗笔在他的试卷上 批道:“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 人写的!” 因为他想争第一,却又认为自己

42、怎么也 无法争到第一。说起从前,他也有 过辉 煌的学绩:小学连续三年三好学生,在 市“希望杯”竞赛中获过二等奖,小学毕 业被保送到初中。然而,升入初中后的 第一次摸底测验,他只排在第 21 名,从 此,李小辉便丧失了自信心,连他最擅 长的数学也爱听不听,作业也马马虎 虎 规范解答案例 1: 诊断:李小辉由于上初中以来在学习 上的多次失败,陷入了习得性无助感的 境地, 而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分析:习得性无助感是指由于连续的 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 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 态。造成李小辉这种状况的原因 ,分为 两个方面:第一,他自身的因素。他将 自己的失败进行了错误的内部归

43、因。 内部归因是指人把失败归因于能力、 性格等自身因素,认为只是自己不能 控制行为结果,因而出现个人的无力 感。第二,外部原因。首先,学校、家庭 在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考试、分数、竞 赛、名次等外部强化手段去激励学生 学习,而严重忽视对学生内在动机的培 养和调动,因此,一次偶然的成绩不好 就使得李小辉感觉自己各个方面都很 差,进而对自己丧失信心。其次,数学 老师在教育方式上的严重失误,也使他 彻底丧失了自尊和自信,更加重了 该 生的无助感。 对策: 采用各种措施培养他的内在 动机,例如,利用他的爱好看报纸 、爱 玩电脑、爱玩篮球、喜欢数学等特点, 巧妙实现动机迁移;采用各种措施, 消除他在学习上

44、的无力感,增强他的学 业自我效能感。 案例 2: 某中学的班主任王老师通过学习,认 识到学会学习是未来社会生存的第一 需要,于是,他在自己的管辖班级进行 了一些教学改革与实践,在班 级大力 倡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比其单纯 获得一些知识更重要、更受用 ”的理念, 开设专题讲座,从理论上反复全面地 讲述各种学习方法,并对学习 方法讲 座的学习进行理论考试。一个学期 结 束了,这个班的同学对于各种学 习方 法,能够倒背如流,但整个班级的各门 课程的考试成绩不仅没有提高,而且 部分学生的在一些事实性知识较多的 课程比如历史课的学习方面还出现了 倒退现象。 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对王 老师的教学

45、改革与实践进行分析。并 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做法。 规范解答案例 2: 1班主任王老师认识到并倡导 “学会 学习的重要性”,以及给学生讲述学习 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是王老师 在学习 方法的教学上却存在问题。 2学习方法属于策略性知识或程序性 知识的范畴,它不是光从“ 理论”上“教” 或通过“考试”就能教会的。 3对于学习方法这种策略性知 识或程 序性知识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采用 学科渗透式教学和学习策略的专门训 练的方式效果更佳。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个小题, 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 4 个备选答案中,只有 1 个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 后的

46、括号内。 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 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 A童年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 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 A02 岁 B27 岁 C7 11 岁 D1115 岁 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 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 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比如 1218 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 感对内 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 自 主感对羞耻感 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 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 相等 C女 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

47、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 ,学 习 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 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 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 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 ,强调 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 出新的知识经验?( )A完形一 顿悟 说 B认知一 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 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 论 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 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 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 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 项任 务的成功率为 50时,他们会 :(

48、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 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 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 对学习 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1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 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 它包括 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A知识巩固 B知识运用 C知识 提取 D知识迁移 11、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 时,既 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 实(如 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 握“果实”概率。这是运用了:( )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变式法 C比较 法 D直 观法 12、学习策略中的一种元认 知策略、包括制

49、定认知计划(计 划策略) 、监视计划执行(监视策略)和:( ) A调节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实 施策略 D价值性 13、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 交通性、独创性和:( ) A多样性 B迅速性 C流畅 性 D价 值性 14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 德情感和:( ) A道德理念 B道德行为 C道德品 质 D道德意识 15、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 程经历三个创优,即依从、认 同和:( ) A内化 B行 为 C实 行 D反馈 16、学生害怕在社会交场合讲话, 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 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 说 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 方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 ( ) A抑郁症 B恐怖症 C焦 虑症 D强迫症 17、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 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 对 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 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 过程,叫做:( )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