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1说明书329.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11031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3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3-1说明书32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S3-1说明书32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S3-1说明书32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S3-1说明书32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S3-1说明书32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3-1说明书32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3-1说明书329.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邢汾高速公路邢台至冀晋界段第XFLJ-14标段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 S3-1 第 13页 共 13 页 说 明 一、初步设计审查意见 执行情况1.1路基1、一般路基设计结合地形情况设置港湾式停车带,连续长下坡路段设置避险车道等,断面布置形式较合理,参数取值基本恰当。目前硬路肩采用4.5m,不利于行车安全,建议研究调整。执行情况:使用工可批复的断面尺寸。2、高填深挖路基沿线高填方路基较多,最大高度29.6m,设计采用强夯结合副夯、加设土工格栅等处理措施,设计方案较合理。建议加强斜坡地段高填方的稳定性分析,必要时进行支挡等措施,其土工格栅可采用钢丝格栅。第二合同段,最大挖方边坡高度39.3m,岩性以

2、堆积层碎石土、风化片麻岩、砂岩等为主。设计结合物探等地质资料进行了高边坡加固设计,但未按工点进行稳定性分析等。建议下一阶段加强地质勘察工作,按工点进行稳定性分析,确保高边坡的稳定性。执行情况:施工图以加强斜坡地段高填方的稳定性分析并结合支挡措施和钢丝隔栅进行加固。对于深路堑段,施工图已加强地勘工作,并按工点进行稳定性分析。3、同意低填浅挖路基采用换填处理措施。4、桥头路基处理设计桥头路基处理,分别采用石灰土、液态粉煤灰、碎石土、隧道出渣等进行回填填筑,其处理措施较合理,但设计应明确压实度、控制填料级配(石渣路段)、压实工作面、施工工艺等要求,以减小桥头路基自身沉降。执行情况:本阶段已对桥头路基

3、填料、施工工艺提出具体要求。5、陡坡路堤及填挖交界路基同意填挖交界路基设计采用挖台阶、铺设土工格栅、设置渗沟(有地下水时)的处理措施。关于陡坡路堤,下阶段应结合地质情况,加强地质勘察工作,并进行稳定性分析,合理确定支挡措施。执行情况:施工图已按专家意见执行。6、取土场、弃土场设计取土场、弃土场应明确占地类型,由于部分取土、弃土场可进行复耕,其占地应为临时占地;大型的取土、弃土场,在进行平面设计的基础上,应进行断面设计;对于较大弃土场,应进行稳定性分析,加强支挡措施,防止产生新的地质灾害;个边弃土场占据良田,建议下一阶段加强调查,合理确定弃土位置。执行情况:施工图阶段的取、弃土场已按以上意见执行

4、。7、特殊路基设计 沿线部分路段分布白云岩,有存在岩溶发育的可能性,建议下一阶段加强地质工作,查明岩溶的发育情况。 执行情况:本阶段已加强地质工作,查明岩溶的发育情况。 关于采空区及压矿区,路线设计经过多次优化,避开了采空区等,但未见相关的正式结论以及矿区分布图等,尤其对于小型的采空区,其分布较为杂乱。建议进一步进行采空区及压矿区的调查研究,确定分布范围,并取得相关部门的书面意见,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执行情犹:施工圈阶段,已通过走访、实地考察以及地堪手段,按专家意见完善采空区的相关资料的收集,为路基的安全稳定性分析和采取的相应措施提供了依据。 关于危岩落石,设计采用持网(主动、被动SNS网)的

5、措施基本合理,对于大的危岩,应予以清除,其它应结合其落石大小,采用拦石墙、挂网等确定处理措施。执行情况:己按专家意见执行。 沿线局部路段覆盖层较厚,建议加强地质勘察,采取合理加固处理措施,防止产生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的产生。执行情况:施工图阶段已加强地质勘查和野外调查。未发现易产生滑坡的路段,对易崩塌路段已采取清除和防护相结合的处理措施。8、路基防护工程设计设计根据地质情况及边坡高度、类型等,分别采用三维网植草、骨架植草、SNS防护网、沿河路段采用浆砌片石、挡土墙等防护形式,体现了生态防护的设计理念,其方案基本合理可行。 建议骨架镶边石高度大于8cm,以减少坡面水对植草的冲刷。执行情况:对于镶

6、边石考虑到整个预制块的宽厚比,太高了搬运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现在设计的镶边石高度由原来的5cm调整到了8cm,可以满足排水要求。 由于TBS防护形式后期养护成本较高、难度大及后期效果较差等原因,建议采用其它防护形式,如框架植草等方案。执行情况:己按专家意见执行。 建议下阶段加强挡土墙等路段的地质勘察工作。执行情况:施工图阶段已加强挡土墙等路段的地质勘查工作。并加密了测量端面的间距。9、路基路面排水工程设计原则同意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方案。建议进一步优化路肩结构层排水设计。执行情况:施工图阶段已进一步优化、细化路肩结构层排水设计。1.2路面经过多方案比较,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是合理的。设计根据

7、重载车辆的分布情况,对下行线及上行线分别采用不同的结构厚度,设计基本合理可行。l、主线路面结构按轻、重交通流原则分幅设计。轻车方向采用4厘米细粒式改性混凝土上面层(AC-13) +6厘米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士中面层(AC-20)+8厘米粗粒式沥青碎石下面层(ATB-25)+18厘米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18厘米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下基层+18厘米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底基层;重车方向采用4厘米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AC- 13)+6厘米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AC-20)+12厘米粗粒式沥青碎石下面层(ATB-30)+20厘米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20厘米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下基层+20厘

8、米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底基层。执行情况:施工图已按批复意见优化了上、下行线的路面结构。二、地质情况简述2.1三、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设及加宽超高方案3.1设计原则及依据(1)设计依据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结合初步设计批复意见,依据以下规程、规范及有关指导性意见等进行设计: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 0

9、1998)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及组成内容执行交通部颁2007年10月实施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图表格式参照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2)设计原则1)尽可能避免高填深挖路基,路堤边坡中心填方最大高度尽可能按20m控制,路堑边坡中心挖方高度尽可能按30m控制。当填方高度超过20m,路堑边坡高度超过30m时,与桥梁、隧道方案进行比较。若综合造价高出部分不超过30%时,优先考虑桥隧方案。2)路基防护结合工程地质条件,采用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相结合的原则,确保路基稳定,并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尽量少用实体护面墙、挂网锚喷一坡到顶的传统防护模式。3)路面设计应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水

10、文、气候及筑路材料等自然条件,认真借鉴河北省已建高速公路路面成功经验,并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便于养护的原则。4)路线整体、半填半挖和纵向填挖交替频繁路段,优先考虑沥青混凝土路面。特长、长隧道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当桥隧等构造物之间距离小于50m时采用复合路面。5)路基排水结合路线、桥涵设计,在充分调查沿线水文、排灌系统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边沟、排水沟及截水沟通过桥涵构造物与沿线排涝沟渠衔接,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6)弃土设计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建设,将部分废弃土方用于乡镇建设的土地整平,有条件时可将弃方沿填平冲沟,修建农田,并注意结合水土保持措施进行覆盖腐殖土后复垦,从而恢复生态平衡。另外

11、,选择合适的场地集中弃土,并做好水土保持措施,设置拦渣墙,种植乔、灌结合的水土保持林,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复垦。3.2路基横断面布设及加宽超高方式(1)路基标准横断面本合同段起点桩号K79+963,终点桩号K83+770。本合同段设计速度为80Km/h,全线主线均采用四车道路基断面形式,其具体如下:整体式路基断面组成形式:路基宽度28.5m:中央分隔带1.5m,左侧路缘带0.75m,行车道223.75m,右侧硬路肩4.5m(含右侧路缘带0. 5m),土路肩0.75m。隧道进出口、分离式路基断面组成形式:路线线自K74+716.46后采用分离式,采用双向四车道分离式断面。半幅路基宽14.25m:右侧

12、土路肩0.75m,右侧硬路肩4.5m(含右侧路缘带0.5m),行车道23.75m,左侧硬路肩0.75m,左侧土路肩0.75m。省界隧道采用双车道,进出口设置过渡段,右侧硬路肩由4.5m过度到0.75m。(2)港湾式紧急停车带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在路基两侧适当位置设置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设置均应设置于填方路基段,以不加宽桥梁和隧道为原则,一般路段的设置间距以1.5km控制,山区受限路段可适当加大间距。停车带宽5.0m,有效长度30m,加速车道过渡段长50m,减速车道过度段长50m。港湾式停车带及其过渡段均在硬路肩外侧加宽,其路面结构同其所处路段的硬路肩;港湾式停车带及其过渡段土路肩宽度及结构同

13、主线段。本合同段共设置紧急停车带1处。(3)避险车道鉴于本项目存在连续长下坡路段,结合路线平面线形,在下行线方向K72+470K72+640之间共设置1处避险车道,纵坡坡度为10%,其内填料为豆砾石。(4)路基设计标高及路拱横坡主线不设超高路段行车道和硬路肩采用2的路拱横坡,土路肩横坡为4坡率。超高采用绕中央分隔带中心线旋转的方式,超高过渡在缓和曲线内完成。(5)路基超高及加宽本项目路段主线超高按路线规范之规定设计,整体式路基绕中央分隔带中心旋转,分离式路基超高旋转轴与主线对应位置设置,超高过渡均在缓和曲线内完成。 图5-1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6)碎落台和护坡道本项目挖方路段碎落台宽度2.0m

14、;填方边坡与排水沟之间设护坡道,护坡道宽度1.0m,护坡道设向外倾4%横坡。(7)中央分隔带形式及开口中央分隔带采用分离式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两个护栏的中间部分填土,顶部采用彩砖封闭。中央分隔带全靠150cm。护栏净宽124cm,超高段护栏底部每4.0m设3个开口。开口的护栏之间部分,采用PVC管贯通。为抢险、急救和维修方便,中央分隔带按23公里左右间距设置一处开口,开口采用半圆形,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30m。(8)公路用地范围填方路堤两侧边沟外边缘(无边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时为坡顶)以外1.0m为公路用地范围。桥梁上部构造水平投影线外2.0m以内的土地为

15、公路用地范围。四、路基设计4.1一般路基设计1)一般填方路基路基填方边坡坡率是根据路基填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基底工程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确定。由于公路沿线有大量的挖余废方和隧道洞渣可用作路堤填料,填料大多为石质和土石混合料。当路基填方高度H小于8.0m时,填方路基边坡形式采用直线形,边坡坡率采用1:1.5;当路基填方边坡高度在8.0mH16.0m时,边坡坡率为1:1.75;当路基填方边坡高度H16.0m时,边坡坡率为1:2。对于弃土困难路段,可根据地形条件将边坡适当放缓。填方路基边坡形式采用阶梯形,每8.0m进行分级并设2.0m宽外倾4%的边坡平台,若最下一级边坡高度12.0m,则一坡到底。2)

16、一般路堑设计路堑边坡的稳定受地貌、气候、水文、工程地质等自然因素及施工方法、排水系统、防护工程等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设计中从边坡坡率、边坡形式、防护工程等方面入手,参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中的有关规定和对现场有关边坡的调查,结合沿线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探资料所揭示的岩土类别、岩性、风化程度等,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和力学验算法进行综合设计。挖方路基的边坡设计是根据地形、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路堑边坡高度、岩层产状与路线的关系,土石方填挖平衡和该地区其它已建公路挖方边坡坡率及形式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挖方路基边坡按以下原则设计:挖方第一级边坡高度为10.0m,以上每10.0m进行分级

17、并设1.0宽碎落台;当开挖边坡为土质、碎石土或全风化岩石边坡时,坡率为1:0.751:1.5,路堑深度不大于10.0m时取较缓坡率;当开挖边坡为强全风化岩石边坡时,坡率为1:0.51:1.0;当开挖边坡为中风化岩石边坡时,坡率为1:0.31:0.75。当为弱风化岩石时,坡率为1:0.31:0.5。具体将根据地勘资料进行拟定。路堑边坡形式采用阶梯形,每级高度10m,每级设置1.0m宽外倾4%的边坡平台,若最上一级边坡高度14.0m,则一坡到顶。在洺水大桥至省界隧道段挖方段,为满足填方需要,该段路基把中间带挖平,用于路基填方,同时节省了边坡防护。4.2特殊路基设计1)高填方路基段一般条件下,路基填

18、高5m段需进行补强。本项目高路堤主要位于山岭区沟谷内,基底以强全风化基岩为主。路堤边坡采用分级处理方法,各级边坡由上向下依次为1:1.5,1:1.75和1:2.0,并采取防冲刷的防护措施。根据调查,本项目高路堤的基底基本无沉降,少许的沉降在路基施工结束时即可完成,堤身沉降则在施工结束后缓慢形成,且路堤越高,沉降越大。为减少路堤堤身的工后沉降,自下路床顶向下计算,每填筑5.0m进行一次强夯处理,最下面一次强夯至原地面不小于5m,原地面是否强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夯击能主副夯不小于1500kNm,满夯不小于800kNm,夯击点按梅花状布置。夯击次数、验收标准按规范由试验确定。本项目高填路基均为填石路

19、基,对填料和施工的具体要求应符合本说明对填石路基的相关要求。此外,高填路基施工时,应注意观测路基填筑过程中和工后地基变形动态,设置地表水平位移桩,实施动态监控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具体观测段落,观测项目、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等,参加高填深挖路基数量表。2)低填浅挖路基段本项目路基高度路面结构厚度+路床厚度的路段,需按低填路基处理。由于上下行方向路面结构不同,因此左幅路基高度162cm时,右幅路基高度152cm时,需按低填路基处理。此类路段路床的80cm深入地表以下部分采用超挖回填砂砾处理。挖深90cm路堑段,按浅挖路基处理。若低填或浅挖路段下路床顶为中风化微风化岩基,无需超挖回填。若浅挖路段路

20、床顶为强风化土质,则路床部分超挖回填80cm砂砾。3)桥头路基处理为了减少路基在构造物两侧产生不均匀沉降,减轻桥头跳车,提高高速公路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对桥梁和涵洞两侧路基填筑设置过渡段。过渡段长2H+B(H为桥台或涵洞高度,B为过渡段底宽),底宽23m,衔接段纵向坡度不陡于1:2。桥涵台背和挡土墙墙背填料,选用级配良好的砂砾或级配良好的隧道弃渣材料填筑(选用透水性砂砾或隧道弃渣等材料填筑),但每层铺筑厚度应不大于20cm, 填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压实厚度的2/3(15cm)。过渡段范围内的路基压实度96%。对桥梁、通道台背处理范围见表4-1。 桥涵构造物台后和下挡墙墙后路基填土处理范围 表4-1

21、构造物类型底部处理长度(m)上部处理长度(m)备 注大、中桥每侧3每侧3+2H含台前溜坡及锥坡,且需超长0.3m压实。H为台后路堤高度。通 道每侧 2每侧22H4)路基填挖交界及过渡段处理路基处于纵向或横向填挖交界状态时,为保证填挖过渡段路基的整体稳定和路面平顺,避免严重的不均匀沉降,在挖方一侧路床部位进行超挖,并在超挖的路床中、下部铺设5.0m双向高强型土工格栅。土工格栅的抗拉强度50Kn/m,延伸率应4%,质量应150g/m。当原地面纵坡大于12%时,在纵向填挖交界处沿路基垂直方向开挖台阶,台阶宽2.0m,台阶底做成向内倾斜4.0%的坡度,每两个台阶上及路床中部、底面沿路基横向宽度全断面铺

22、设双向高强型土工格栅,填挖交界处纵向开挖10m长的超挖段。填挖交界处设置15m过渡段,对于土质地段过渡段应采用级配较好的砂类土、砾类土、碎石填筑,岩质地段过渡段可采用填石路堤。当原地面横坡大于20%时,在横向填挖交界处沿路基平行方向开挖3.0m宽的台阶并向台阶底均设内向倾斜4.0%的横坡。铺设土工格栅的路段营运期间若发现路面不均匀沉降开裂等现象应及时处理。防止出现程度更大的破坏。5)陡坡段路堤陡坡路堤设计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边坡高度等进行综合考虑。当地面陡于20%时,对基底清表后进行挖台阶处理,台阶宽度不小于2.0m(施工中可根据地形适当增宽但不得减小),阶面设向内倾斜 4的横坡。若清表后基岩

23、以上有厚度小于2.0m的覆盖层,则应清除全部的覆盖层后再进行挖台阶,基岩路段开挖平台前应清除表土。同时结合地形和填土高度,因地制宜设置小型弃土场、浆砌片石路肩挡墙、路堤挡墙护脚等支挡防护工程。6)填石路堤填石路堤是指用粒径大于40mm、含量超过70%的石料填筑的路堤。适用于路床底面以下路堤范围。不同强度的石料,应分别采用不同的填筑层厚和压实控制标准。填石路堤的压实度标准用孔隙率、沉降差等作为控制指标。本项目石质挖方、隧道弃渣较多,路基填料尽可能使用隧道弃渣,设计时严格按规范中关于填石路基的规定执行,填石路基填方边坡坡率与一般填方路基边坡坡率一致;硬质岩上路堤填筑松铺厚度不得大于40cm,最大粒

24、径不得大于压实厚度的2/3(26cm),空隙率不大于23%。下路堤填筑松铺厚度不得大于60cm,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压实厚度的2/3(40cm),空隙率不大于25%。中硬质岩上路堤填筑松铺厚度不得大于40cm,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压实厚度的2/3(26cm),空隙率不大于22%。下路堤填筑松铺厚度不得大于50cm,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压实厚度的2/3(33cm),空隙率不大于24%。空隙率的检测应采用水袋法进行。填石路基应采用大功率推土机与重型震动压路机(18t以上)施工。施工前应通过铺筑试验路段确定合理的单层碾压厚度、压实功率、碾压速度、压实遍数等质量控制标准。制定施工参数的项目标准在试验路段以为严格执

25、行。本项目采用施工参数和压实质量检测的双控方法来保障填石路基质量。质量检测采用压实测沉降法,使用施工碾压时的重型震动压路机(14t以上)按强振,4Km/h以下速度碾压两遍后,各测点的高程差平均值不大于5mm,标准差不大于3mm。路床底以下40cm应填筑碎石土,要求CBR4%,压实度94%,碎石粒径应小于150mm,其中小于0.05mm的细粒含量应不小于30%。坡面码砌应选用30cm的规则干砌片石,强度不小于30MPa。当填方高度小于20m时,边坡08m时,码砌厚度为1.5m,边坡820m,码砌厚度为2.0m,当填方高度大于20m时,边坡08m时,码砌厚度为1.5m,边坡816m码砌厚度为2.0

26、m,16m以下为3.0m。7)深路堑边坡本项目路线经过时,部分段落因地形条件的限制,路基开挖会形成高边坡。高边坡在施工过程及自身应力释放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边坡失衡。结合工程地质勘查,通过分析和工程类比,进行特殊设计。本项目深路堑边坡主要分布于山体坡面,深挖方地层表面为强全风化岩石,深层为中风化微风化岩石,边坡设计时依据层理与路线走向关系、风化程度,通过工程类比和验算,确定边坡高度和边坡坡率;对于部分为降低边坡高度、边坡坡率较陡岩体较破碎路段,采用砼框架植草、锚杆框架植草等防护形式;边坡自身稳定路段宜采用光面爆破,采用自然边坡,不做防护处理。根据审查会意见,全线深路堑边坡最上一级边坡施工时,要求

27、动态设计,根据开挖后的岩层风化及破碎程度,结合地形特点进行线外清理工作。要求合理确定清理范围,彻底清除浮石,对强全风化层予以清理,必要时增设坡顶碎落台。五、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及填料要求本项目路基填料来源主要是断面挖方和隧道弃渣,填料主要是强全风化片麻岩、中强风化片麻岩,中全风化片麻岩。沿线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要求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中的规定执行,见表5-1。路基压实标准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利用隧道弃渣填筑路基(填石路基)路段按填石路基设计,并采用18t以上的振动式(或夯锤式)重型压路机压实。路基填土不同部位的压实度要求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中的

28、规定执行,见表5-2。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要求 表5-1项目分类路槽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填方路堤上路床030 810下路床3080 510上路堤80150 415下路堤150以下 315零填及浅挖030 8103080 510 路堤压实标准 表5-2项目分类路槽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填方路堤上路床03096下路床308096上路堤8015094下路堤150以下93零填及浅挖03096308096注:表列压实度以部颁公路土工试验规程重型击实试验法为准。六、路基支挡、加固及防护工程根据路线所经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象及水文等

29、特点,本项目路基防护以“安全、稳定、环保、经济”为基本准则。初设对填方路基边坡,通过对三维网植草护坡、植草皮护坡、浆砌片石拱形骨架+植草护坡、浆砌片石护坡、现浇片石混凝土菱形骨架+植草护坡等方案比较;挖方路堑边坡,通过对三维植被网植草、浆砌片石拱形骨架+植草、喷播植草、浆砌片石拱型骨架+空心预制块植草、坡脚护面墙、浆砌片石实体护面墙、SNS主动防护网、布鲁克被动柔性防护网等方案从安全、稳定、环保、经济、施工难易程度等多方面进行了综合比选(详见路基防护工程方案比选图),最终确定了以下防护方案形式。1、路堑边坡防护(1)边坡坡率为1:0.751:1.5的土质全风化的挖方路段,边坡高度8m时,采用三

30、维网植草防护。边坡高度8m时,采用拱形骨架植草防护。(2)边坡坡率为1:0.51:0.75的强风化中风化岩石的挖方路段,采用SNS主动防护形式。SNS防护网的各项指标应符合一般用途钢丝绳GB/T20118-2006的要求。S0/2.2/50钢丝格栅网,抗拉强度(550900)MP;锌层重量240(g/)D0/08/300镀锌钢丝绳及8缝合绳,抗拉强度1170MP;锌层重量(AB类)90(g/);最小钢丝破断拉力总和50KN。12及16纵横向支撑绳,整绳破断力161KN;锌层重量150(g/)。以上钢丝镀锌层应达到缠绕后表面锌层不开裂且不能被手指擦掉。正常使用期限应不小于50年。其他性能指标参照

31、一般用途钢丝绳GB/T20118-2006的要求执行。运营期间应定期检查其完整性和锈蚀情况,对失效的网片及时更换。该防护结构关键部位材料如锚杆、锚杆连接部位、钢丝绳等使用年限50年。钢丝格栅网使用年限30年。(3)边坡坡率为1:0.251:0.5的弱风化微风化的挖方路段,边坡原则上采用光面爆破自然边坡裸露植爬藤类植物的防护形式。石质挖方路堑边坡开挖时严禁采用大爆破,以免破坏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诱发新的地质病害,当开挖到接近设计边坡线2.0米时必须采用预裂爆破或光面爆破。(4)对于不稳定石质边坡采用锚杆+混凝土框架植草等防护措施。(5)山体上部有滚石、碎落时先清除危岩及浮石,采用SNS被动防护网,

32、坡口以上风化程度较高仍有崩塌隐患的路段设置SNS主动防护。(6)使用盖板边沟的路堑段,坡脚与边沟间的碎落台区域内设置绿化挡墙,墙高110cm,地表以外70cm。墙背填土60cm,其中上面30cm必须填种植土。挡墙内部种植耐寒、耐旱灌木类及爬藤类植物。2、路堤边坡防护(1)边坡高度小于 4.0m的路堤采用换填20cm含草、灌籽的种植土,上覆绿色三维网防护,同时采用弧形坡脚。(2)边坡高度4.0m8.0采用菱型骨架防护,大于8.0m采用拱形骨架防护。(3)填石路基的防护采用坡面码砌防护,护坡道种植爬藤类植物。(4)支挡工程:受地形等条件限制路段,采用路肩、路堤挡土墙或护脚、护肩支挡工程,挡土墙采用

33、M10浆砌片石砌筑,护脚采用浆砌片石砌筑,护肩采用C20混凝土浇筑。本项目沿线植被茂密,山青水秀,风景优美,自然生态环境良好,除在路线设计中与自然景观适应外,路基防护工程的设计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路基防护以选择刚性结构与柔性结构相结合,多层防护与生态植被防护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边坡防护,防护要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大量采用生物防护,保持原有的绿色景观,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及维护原自然生态环境。七、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其防护设计1、排水设计原则本项目路基综合排水设计,从保证路基稳定、减少水土流失以及尽量减少对沿线环境影响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了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及环境的特殊要求,对路基路面综合排水进

34、行了系统设计,通过设计路测排水沟以及线外涵洞、急流槽等连通排水沟以确保排水顺畅、路基稳定,设计总原则为: 公路修建后,尽量做到不干扰、不改变农田原有的排灌系统,确保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全线填方路基均考虑了排水沟设计,通过桥涵构造物与沿线排洪沟渠衔接,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 路基排水沟与沿线通道、灌渠交叉产生干扰时,采取改移沟渠、设置线外涵洞等工程措施,尽量做到不干扰、不破坏原有的排灌体系,同时避免路面污水直接排入农田。 路基边沟、排水沟和急流槽等小断面排水设施,本项目采用水泥混凝土现浇结构或浆砌片石砌筑。 路面排水按重现期5年,路基排水按1/15洪水频率进行设计,依据公路排水设计规范中提出的明

35、渠流计算公式计算。2、路基排水路基地上排水设计流量计算按1/15洪水频率进行考虑,排水沟设计采用适应于小面积流域及明渠流计算公式,其中小面积流域计算公式如下:Q=16.67qF式中:Q设计流量(m/s); q 设计暴雨强度(mm/min); 径流系数; F流域汇水面积(km2)。 排水的一般断面尺寸设计与验算,依据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中提出的明渠流计算公式,依据计算结果,一般路段的边沟采用底宽6060cm、两侧边坡坡度1:1的M7.5浆砌片石梯形断面尺寸。(详见路基路面排水工程设计图)(1)排水沟一般填方路基坡脚以外1.0m需设置排水沟。根据重现期问15年的水力计算结果,总汇

36、水面积2万平米时,排水沟采用底宽60cm净深60cm、两侧沟壁坡度11的M7.5浆砌片石倒梯形断面尺寸。总汇水面积2万平米时,采用加大沟型排水沟,此类沟根据汇流需要选择较大断面的沟型。沟底最小坡度0.12%,沟顶高度高出设计水位10cm。分离式路基的中间带内也需要设置排水沟,通过顺应路线纵坡或调节分离式路基内侧边坡坡率的方式将中间带内的排水沟引入最近的出水口处。(2)边沟路堑段及填土高度小于60cm的填方路段设置边沟。根据重现期问15年的水力计算结果,总汇水面积0.9万平米时,采用底宽60cm净深60cm的矩形盖板M7.5浆砌片石边沟。总汇水面积0.9万平米时,采用加大型边沟,此类边沟根据汇流

37、需要选择较大断面的沟型。沟底最小纵坡0.12%,沟顶高度高出设计水位10cm。边沟的沟底纵坡尽量与路线纵坡保持一致,当路线纵坡小于沟底最小纵坡时,边沟应采用沟底最小纵坡坡度。边沟出水口的间距按不超过300m控制,过长的边沟根据汇水面积使用加大型边沟,加大型边沟不设盖板,存在加大型边沟的路段需设置路测护栏。汇水面积小的短距离路堑段,设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浅碟形边沟。设置盖板边沟或浅碟形边沟的的路堑段,可根据路测安全条件,考虑不设波形梁护栏。部分隧道洞口处存在边沟水流入隧道内的路线纵坡,此类路段若长度不长且汇水面积不大,则使用变化边沟沟底纵坡的方式将沟内水逆纵坡方向导入最近的出水口。若距离较大或汇水面

38、积较大,则边沟仍然顺着纵坡方向布置,约每隔80m设一处集水井,通过横向排水管将边沟内的水引入分离式路基的中间带内的排水沟内。(3)截水沟山坡截水沟当路堑边坡坡顶上测汇入路界的地表径流量较大时,在路堑坡口5.0m以外设置山坡截水沟,截水沟应结合实际地形、地质条件大致沿等高线布置,将拦截的水流入急流槽顺畅排入桥涵进口或自然沟渠中。由于受地形限制,外引困难的截水沟,引用跌水式急流槽通过路堑边坡将水导入边沟内。石质挖方路段采用矩形断面截水沟,一般路段采用梯形断面截水沟,截水沟尽量布设于视线之外。平台截水沟在路堑边坡平台上设置平台截水沟拦截坡面水流。全线路堑边坡平台截水沟采用浆砌片石矩形沟形式,预留绿化

39、填土槽。路堑平台截水沟出口通过急流槽排入自然沟渠。(详见路基路面排水工程设计图)。平台截水沟沟底纵坡尽量与路线沟底纵坡保持一致,隧道洞口附近需逆纵坡方向排水的段落内,通过渐变边坡的分级高度实现逆向排水。(4)急流槽外排类急流槽当排水沟、边沟、截水沟的出水口处纵坡较大时,根据地形条件设置急流槽,使水流汇集进入自然沟渠,急流槽采用M7.5片石浆砌,设消力池或消力坎。填挖交界急流槽边沟于填挖交界处流入排水沟,纵坡较大时,设置填挖交界急流槽,使用浆砌片石砌筑槽身和防滑平台。同时实现矩形沟和倒梯形沟的沟型转换。平台截水沟急流槽外引困难的山坡截水沟和平台截水沟通过跌水急流槽沿路堑边坡坡面将水引入边沟内,平

40、台截水沟的连续长度大于300m时也需要采用急流槽分流。急流槽采用C20混凝土,设防滑平台,底部设消力坎。路面集中排水急流槽路面集中排水的泄水口处的路面汇水,通过设置于路堤边坡的急流槽排至路侧排水沟内,底部设消力坎。急流槽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设防滑平台,底部设消力坎。同时为了养护方便,填方路段桥头以外5.0m处设一处踏步式急流槽,急流槽采用C20混凝土。左右幅对称设置。3、路面排水设计(1)一般路段路面排水本项目采用集中式排水与自然漫流相结合的形式,具体方案如下:1)当填方路段边坡采用骨架防护时(一般路段填高4.0m时采用骨架防护),路面采用分散排水,分散排水路段的土路肩采用三维网反卷20

41、cm含草籽种植土防冲刷,超高段外侧土路肩无需使用三维网,表层仍应填筑20cm种植土。当填方路段边坡采用植草防护时,当2.0m填高4.0m时,路面采用集中排水,在土路肩设置沥青砂挡水带,边坡急流槽采用M7.5浆砌片石,并在急流槽下设砂砾垫层(填石路基无需砂砾垫层)。急流槽设置间距为26m;超高路段的外侧(较高一侧)不设急流槽,超高内侧急流槽加密为19m/道。当填高2.0m时,路面采用分散排水,具体要求同一般分散排水路段。2)挖方路段路面水以自然漫流分散排放的形式排出土路肩外(土路肩采用C20砼进行硬化处理),经边沟排出。(2)中央分隔带排水、超高路面排水整体式路基的中分带采用分离式水泥混凝土墙式

42、护栏,两幅护栏之间的空间底部铺设5cm细石混凝土防水层,其上填土至护栏顶,填土的顶面使用彩砖封闭,彩砖每2KM变换一次颜色;整体式路基的超高路段在混凝土护栏下预留足够的高度(可满足路面中修加铺一层面层后仍然能排水)横向过水槽,采取横向直排方式将半幅路面水排至另半幅路面。为减少集中排水量对另半幅路面的冲刷,超高段的每一节(约4m6m)墙式护栏底部设3处过水槽。(3)路面内部排水为防止少量下渗雨水浸湿路面基层和土层,进而破坏路面基层或降低土基强度,形成翻浆、裂缝、坑槽、网裂等路面病害。本项目在上面层与中面层、下面层与基层之间铺设SBS改性沥青封层。一般填方路段和挖方段在土路肩处设置纵向碎石盲沟,排

43、除土路肩处渗入的雨水和路面上面层内的部分积水。碎石盲沟由透水土工布和防水土工布搭配卷包细碎石组成,路堑段土路肩的碎石盲沟内纵向最低点设5cm的软式透水管,每隔10m埋设横向6cm硬塑料排水管接入边沟内,以排除土路肩内的渗水。八、取弃土设计8.1、弃土原则本项目区内地形崎岖,路基填挖交替频繁,除去填方路基利用外,路堑废方和隧道弃渣数量较大。由于项目地形地质条件限制,在路基填筑时充分利用废方和弃渣,对不能利用的挖堑废方和隧道弃渣,本着少占良田,尽量减少破坏植被、诱发新的地质病害,不影响路基稳定,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在路线走廊附近进行弃土。选择弃土场位置的原则:(1)在部分沟底纵坡较平缓、汇水量较

44、小的天然沟谷地段进行集中弃土;(2)在满足路基稳定及环保的前提下,并在能保证排水畅通的同时,取消部分桥梁改设路基消化土方;(3)在平缓且经济效益低的山坡农地上设置弃土场,弃土后考虑复垦;同时做好弃土场的防护及排水工作,避免形成新的不良灾害源及水土流失;(4)分离式路基中间填平或放缓边坡来消化弃方;(5)参照水土保持方案执行。2、弃土场设置本标段沿线设置了满足工程需要的弃土场;为保证弃土堆的稳定和节约用地,部分弃土场在其坡脚处设置浆砌挡墙,弃土场外围存在一定汇水的一侧设置截水沟,减少雨水冲刷及水土流失。弃土场顶部设置不大于2%的横坡及纵坡,以利于排水。弃土场作为临时占地,也需考虑后期复耕及水土保

45、持工作,弃土场弃土前需先清表,清表土需划定临时堆放区并采取植草固土措施,待达到设计弃土量后,将清表土平铺于弃土场表面,并植草、固土。对每处弃土场均需做好绿化工程。具体位置及相关线外工程量参见取、弃土场一览表。九、路面结构设计9.1设计原则和设计依据(1)设计原则根据公路使用要求及沿线气象、水文、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施工条件、材料来源密切结合当地实践经验进行路面技术经济综合设计。本着技术先进、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路面设计。(2)设计标准路面设计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连续体系理论,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底拉应力作为设计指标,计算路面结构厚度。路面

46、设计采用以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5年,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30年。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 E30-2005);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 003-86)。9.2路面结构方案路面设计根据交通量及其车型组成和使用任务、服务功能、当地材料及自然条件、施工经验,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的原则,结合路基填挖情况、填料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并参考同类地区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