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修辞手法.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16697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所有修辞手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所有修辞手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所有修辞手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所有修辞手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所有修辞手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所有修辞手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所有修辞手法.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所有修辞手法:一.比喻. 就使用了比喻的手法.这篇课文题目把手术台比喻为战斗的阵地.形象地表达了手术台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突出了紧张.危急的气氛.歌颂了战斗在手术台前的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拟人. 使用了拟人手法.题目把无生命的大海当作有生命的人.能唱歌.传情.表意.课题上使用了拟人手法.不仅使文章生动.活泼.有趣.而且富有人情味.阅读起来别有一种趣味. 三.设问. 使用了设问手法.运用设问手法在课题中提出问题.揭示了全文的中心.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四.双关. 使用了双关手法.高大的背影表面上是写那位不知名的叔叔长得高大.实际是讲他乐于助人.品德高

2、尚.令人敬佩. 五.引用. 使用了引用手法.是以课文中主人公的原话为题目.你们想错了.不但是方志敏烈士对敌人的严厉驳斥.反映了共产党和国民党人的本质区别.而且突出了中心.点明了主题. 六.倒装. 使用了倒装手法.这样写.不但渲染了气氛.而且着力烘托了主人公与亲人无比眷恋之情. 仔细研究品味课文中的标题.对于大家审题.拟题大有好处.希望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多加留心. 比喻 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

3、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3 语文基础运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的种类 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 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博喻.连

4、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如: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比较)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表示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表示列举) 比拟 比拟的特点 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

5、或甲物乙物化. 比拟的种类 拟人(把物当人来写).例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比拟的作用 正确运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借代 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借代的种类 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 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

6、枉! 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 专名代泛称.例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借代的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夸张 夸张的特点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 夸张的种类 扩大夸张.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超前夸张.

7、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夸张的作用 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对偶 对偶的特点 八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在一起. 对偶的种类 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例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 语文基础运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按形式可分

8、为工对和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对偶的作用 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词句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是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排比

9、 排比的特点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排比的种类 成分排比.例如: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排比的作用 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谁是我

10、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辨析几种修辞手法 高考虽不强调从概念上分辨修辞格.但这并不等于连一般的理解也不需要了.不理解和掌握.怎么能正确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正误.优劣呢?又怎能谈得上按要求和语境正确运用呢?

11、对各种修辞方法进行理解时.最好用分组比较的方法.比较出同中有何异.异中有何同. 借喻和借代 区别借喻和借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而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 借喻因为是喻.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这样补进. 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借代却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 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地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 比拟和比喻 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甲.乙两

12、事物有可比性. 比拟和比喻的不同在于: 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即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比作.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 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体.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性词语. 排比和对偶 排比与对偶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排比必须有三项或三项以上构成.而对偶仅限于上下两句,排比在字数上无严格要求.只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即可.而对偶则要求字数相等或相近.且结构完全相同,排比的各项多有相同的词语做提挈词语.而对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词语(宽对不那么严格),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思

13、.而对偶则表达相对.相反或相连的意思. 设问和反问 设问和反问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设问句有答或提请读者思考.往往在篇首或段首.目的是提请读者注意.且必须用问号,反问句不必答.问中已有明确答案.常常在段中或末尾.目的是加强语气.表示强烈的感情.所以有时可用叹号.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明喻

14、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出现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无 出现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

15、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 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 朱自清 (2)拟物: 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1)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句

16、: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句: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

17、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18、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7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

19、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 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

20、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

21、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排比、对偶、拟人、夸张、反问. 13.联想: 看到某事物,从而联想到一些事物,也就是想象. 例如:太阳出来了,

22、地上好像着了火. 14.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例如 “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15.双关: 利用

23、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例如 2.谐音双关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即 “思”的意思,以此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 1.语音双关 是一种根据词的多义条件而故意导致言在次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再歇后语中经常出现。 例如 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嘴倒不出 老太太抹口红给你点颜色瞧瞧 16.顶真 顶真也作顶针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

24、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例句:友情是花,引来群群之蝶。 友情是蝶,两人翩翩起舞。 友情是舞,舞出激情之火。 友情是火,永恒地在燃烧。 梦想是翅,飞翔永恒蓝天。 梦想是天,遮住茫茫大海。 梦想是海,还是小船悠悠。 梦想是船,海上乘风破浪。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17.互文 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

25、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 “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例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 烟笼寒水月笼沙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主人下马客上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在阅读古代散文作品时,对于一些运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进行仔细的思索和体味,往往容易忽略过去。例如: (1)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意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阳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儿。” (2) 子建援牍如口诵,仲

26、宣举笔如宿构。(文心雕龙神思)意为:“曹植、王粲铺上纸拿起笔写作时,就象事先写好了背出来一样。” (3) 齐魏徭戍,荆韩召募。(李华吊古战场文)齐魏荆(楚)韩等战国时期君王为徭役守边而招募兵员。” (4)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意为:“凶暴的差吏来到我们村里,到处叫嚷喧哗,到处骚扰百姓。”这里的“东西南北”泛指 “各处”。 (5)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范仲岳阳楼记)意为:“不因外物的影响而悲哀欢喜,也不因为个人处境好坏而欢欣悲伤。” 18. 回环 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例如: 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 星岛

27、港迎港岛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19.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 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 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 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 例如: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断肠声。 (白居易长恨歌) 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28、苏轼水调歌头)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牛希济生查子) 上面例两句诗的意思是: 露从今夜起才特别惨白,月是故乡的才格外明亮。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诗人杜甫亲历了安史之乱的大动荡, 在国家前途、个人命运不断遭到打击的情况下,不得不于公元前 759 年秋天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客居。在这凄冷荒漠的边塞小城里, 诗人将思念故乡的感情 移到露色和月光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露色和 月光衬托诗人思念故乡的情绪, 使事人一体,从而 更好的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强烈感情。 例中两句诗 的意思是:感叹国家遭逢丧乱,花朵溅滴悲伤的泪; 痛恨一家流离分散,鸟儿叫唤惊动忧愁的心。花开 鸟叫是自然界的现象,是没有人

29、的情感的,诗人运 用移情修辞手法, 才能写出这样感人的诗句。例 说渭河水只有在人愁的时候才“独向东” ;例说月亮发出的是一种叫人看了“伤心”的光,铃子摇响的是一种叫人听了“断肠”的声;例说月亮常常在人离别时变圆; 例说红豆不是红豆,而是一 颗颗“相思泪”。以上各例都是运用移情修辞手法,将人的感情移到事物上。这样人情和事物融为一体,能够更好的表达人的强烈感情。 移情和移就的区别是: 移情是将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客观的事物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 使物人一体,能够更集中地表达强烈感情; 移就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或人)的修辞语移来属于乙事物,是一种词语活用的修辞手法。 简言之,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 ;后者是“移形容,甲事物(或人)的词来形容乙事物。” 移情和拟人的区别是: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后者是“将物当作人来写”。 20.呼告 写文章时,对著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起话来,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呼告。 运用呼告,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 例子(1):硕鼠!硕鼠! 无食我黍。 诗经硕鼠 例子(2):天啊!为什么你要这样对我? 例子(3): 秋,听说你已来到。 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