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调整机制研究.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18976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32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调整机制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调整机制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调整机制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调整机制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调整机制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调整机制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调整机制研究.doc(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调整机制研究目录摘要.IABSTRACT.I1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历史回顾.11.1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历程.11.1.1初期阶段:自建国1989年.11.1.2发展阶段:1990年1997年.21.1.3加速阶段:1998年至今.31.2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主要特征.41.3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类型.61.4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62当前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利益冲突分析.92.1利益冲突的社会学研究.92.2拆迁利益冲突的成因分析.102.2.1宏观角度.102.2.2微观角度.132.3拆迁利益冲突的类型.152.3.1从拆迁参与主体角度考

2、虑.152.3.2从被拆迁房屋类型考虑.152.3.3从表现形式的角度考虑.152.4拆迁利益冲突的根源分析.162.5拆迁利益冲突的焦点分析.172.6关于拆迁利益冲突的一些思考.183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指导拆迁工作.20ii3.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203.1.1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203.1.2科学发展观的度量.203.1.3科学发展观的落实.213.2当前城市房屋拆迁中存在违背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223.2.1问题所在.223.2.2问题的分析.233.2.3解决问题的建议机制.253.3合理适度拆迁量的确定问题.264规范拆迁工作,明确拆迁各方的职责.294.1拆迁中涉及的主要利

3、益群体及其相互关系.294.2政府在拆迁工作中的理性定位.294.3规范拆迁人的行为,进行合法拆迁.314.4规范被拆迁人的行为,确保拆迁顺利进行.324.5规范拆迁单位的行为,进行文明拆迁.334.6规范拆迁评估机构的行为,维护被拆迁人利益.334.7通过规范拆迁各方的行为,确保拆迁各方的利益均衡.345建立合理的拆迁补偿模式,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365.1拆迁利益冲突的焦点拆迁补偿问题.365.2目前推行市场化拆迁补偿的机理分析.375.3拆迁补偿模式的一点建议.396完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解决拆迁后顾之忧.416.1住房问题:拆迁的难点.416.2我国住房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426.

4、3国外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436.3.1美国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436.3.2英国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44iii6.3.3新加坡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456.3.4日本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456.3.5国外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456.4完善我国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解决拆迁难题.466.4.1制定相应的住房保障法规.466.4.2建立合理的梯度住房供给结构.476.5小结.487拆迁中弱势群体的分析.507.1弱势群体的社会学研究.507.1.1弱势群体的贫困性.517.1.2弱势群体的低层次性.517.1.3弱势群体的脆弱性.517.2弱势群体的特殊要求和政府扶持救济措

5、施.517.2.1补偿款方面.527.2.2住房方面.537.2.3就业和再就业方面.537.2.4子女入学教育方面.547.2.5其他方面.557.3拆迁安置工作中政府对于弱势群体的工作.568发展社区探索城市拆迁新路.588.1问题的提出.588.2国外的社区概念及发展经验.588.3我国社区发展的现状及其缺陷.608.4通过发展社区来解决当前拆迁难题的对策及实施途径.618.4.1发展社区的必要性.618.4.2建议对策.628.4.3实施途径.638.5小结.63iv9从城市化角度看城市拆迁.659.1城市化及其阶段性发展规律.659.1.1初始阶段.659.1.2加速阶段.659.1

6、.3终极阶段.669.2我国的城市化道路.669.3我国的城市拆迁历程.679.4从城市化角度对我国城市拆迁现状及其趋势的分析.699.5结论.7110案例分析:南京市场化拆迁之路.72参考文献.74成果.76硕士学位论文-1-1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历史回顾1.1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历程城市房屋拆迁,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上,因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由拆迁人拆除被拆迁人现有城市房屋,并给予被拆迁人补偿和安置的一种城市发展方式。城市房屋拆迁,既关系到国家、开发建设单位和被拆迁居民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城市规划的具体落实和城市发展的顺利进程,是一个敏感而又普遍的社会问题,广为

7、社会各界关注。我国的城市房屋拆迁工作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以及城市建设的进程而不断补充和完善的,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1.1.1初期阶段:自建国1989年1.社会背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1956年,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在这一阶段,国家实行的是一套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管理制度。从全国范围来看,土地实行的是行政划拨、无偿无限期使用制度;住房实行的是无偿分配、低租金、无限期使用的实物福利性住房制度。国家每年投巨资大量建造公房,从1978年起,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地方政府也开始大量自筹资金建造公房,全国大部分城镇居民都居住在国家实物福利分配的公房里

8、。从社会心理上看,普通百姓对于新中国的建设热情一般都很高,普遍支持拆迁工作,投身国家建设。2.政策回顾1953年11月,当时的政务院颁布了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1958年修订),这是我国第一个涉及房屋拆迁的法规。但在城市房屋拆迁政策上,由于各种原因,这一时期国家没有出台专门关于城市房屋拆迁的法规。3.社会效益这一时期,拆迁工作整体进度快,效率高,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以北京为例,自建国到1981年,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由于国家建设,共拆除各类房屋二十四万七千多间,约四百万平方米,搬迁居民七万1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历史回顾-2-五千多户,三十二万多人。国家剧院用地中拆除两千三

9、百多间房子,从动员到搬家只用了一个星期1。由于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高,城市建设拆迁工作整体进展顺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1.1.2发展阶段:1990年1997年1.社会背景这一时期,国家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已开始松动,并开始逐步走上市场经济之路。伴随着一系列政策条例的颁布实施,中国的城市住宅产业开始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市房屋拆迁量也逐年增加。从社会整体心理来看,由于市场经济思维的不断渗入,普通百姓对于拆迁的支持度不如以前,但由于公房的性质和实物安置的方式,拆迁工作整体上处于居民心理可接受的范围,拆迁矛盾和冲突较少。2.政策回顾1991年3月22日,国务院颁布了城市房

10、屋拆迁管理条例,这是我国城市房屋拆迁方面第一部较为规范的行政法规。条例对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补偿、安置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对于规范城市房屋拆迁行为、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91年7月8日,建设部出台了城市房屋拆迁单位管理规定,规范了拆迁单位的行为。此外,在这一阶段国家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法规。1990年5月19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1990年4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4年7月5日又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3.社会效益这一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崛起和住宅产业的发

11、展,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加快。据统计,“九五”期间,全国城镇累计拆除房屋约3.3亿平方米,比“八五”期间增长了近一倍;全国城镇累计竣工住宅面积23.9亿平方米,比“八五”同期增长9.2亿平方米;全国新增城市道路1.48万公里。总体来看,这一时期虽然拆迁冲突和矛盾已开始硕士学位论文-3-初露端倪,但整体数量不多,拆迁工作进展较顺利。城市居住和交通条件改善,城市整体综合功能增强。1.1.3加速阶段:1998年至今1.社会背景这一时期,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发展,住宅产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时,随着住房

12、制度的改革,公房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拥有房屋产权的城市居民逐年增加。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力度加大等因素,我国各城市房屋拆迁量和拆迁规模都呈不断攀升的趋势,拆迁冲突和矛盾也日趋增多,并引发许多社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也开始从拆迁管理、住房社会保障等角度来规范拆迁工作,保障被拆迁居民合法权益。从社会整体心理来看,由于房改和市场经济的影响,这一时期绝大多数居民对拆迁都持保留的态度,拆迁工作难度较大。2.政策回顾1998年7月3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该通知中提出“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1998年8月29日

13、国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4月22日建设部通过了已购公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管理暂行办法;2001年6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新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05号令),该条例标志着我国的拆迁管理工作由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时,面对各地相继出现的拆迁冲突和不断上升的信访量,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保障拆迁工作的措施。主要有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的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2004年3月1日起正式实行的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和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2004年5月13日起正式实行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国务院办公厅也于2004年6月15日发出关于控

14、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严格拆迁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城镇房屋拆迁中,要严格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合理确定拆迁规模。1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历史回顾-4-3.社会效益这一时期,是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和房地产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房屋拆迁量大。2003年全国城市房屋拆迁总量超过了1.4亿M2,接近当年房屋竣工面积30%。以南京为例,南京2001-2004全年的拆迁量依次为9914户、19000户、24242户和3万户。城市房屋的大量拆迁一方面改善了城市环境,带动了经济发展,提升了居民的居住质量,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由拆迁引起的大量社会问题。尤其是近两年来,各地拆迁矛盾频发,一些地方还不顾实际地大

15、搞“形象工程”,违背了拆迁工作的实质,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自2000年以来,反映城市建设特别是拆迁安置问题的信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从拆迁投诉信件看,2003年8月底比去年同期上升50.34%;从拆迁上访人数看,2002年比上年增长64.86%,到2003年8月底,又同比增长47.19%。总体来讲,由于房改和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等因素,这一时期的拆迁工作在促进城市发展、推动城市建设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部分居民的切身利益,拆迁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以上我国拆迁工作的三个发展阶段可以看出,拆迁工作的变迁是与国家的经济体制、住房及其保障制度、土地政策等一系列相关的法规政策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6、。城市房屋拆迁工作所走过的历程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我国的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了解城市房屋拆迁的发展历程,对于正确认识当前拆迁矛盾、妥善解决由拆迁引发的社会问题、促进我国城市建设的合理发展等有很有意义。1.2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主要特征城市房屋拆迁是各国政府为促进城市发展、改善城市布局的通用做法。在我国,由于土地性质、历史文化等原因,城市房屋拆迁工作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政府的强制性。在我国,由于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居民只是享有土地的使用权,因此,在城市房屋拆迁中政府的征用权往往就带有强制性。一旦政府做出拆迁的决定,拆迁工作就具有强制力,即使居民拒搬,最后还会有合法的强制执行程序来达到拆迁的目

17、的。而在一些土地私有的国家,政府只是参与制定拆迁计划,其工作本身并不具有强制性,会考虑各方的意见作出最后的决定。硕士学位论文-5-2、拆迁目的的模糊性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新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实施房屋拆迁,并需要对被拆迁人补偿、安置的,适用本条例。”并未对拆迁目的也就是拆迁的合理性做出明确的界定,导致许多地方假借“公共利益”之名进行商业开发活动,引发了大量社会问题。目前,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认为“公共利益”原则是土地征用权合法的唯一标准。美国的第五修正案(最初的权利法案)阐明:“在没有相应补偿的情况下,私人财产不能被公共使用。”2而在我国,虽然宪法

18、、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镇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中都明确规定“社会公共利益”是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前提条件,但在实际拆迁工作中,“公共利益”原则并没有成为指导拆迁的标准,拆迁工作盲目性较大。3、被拆迁人的弱势地位在我国,由于拆迁工作带有强制性,是政府决策的结果,被拆迁人对拆迁决策只能是被动地接受,缺乏参与的机制,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尤其是近两年来,随着房改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被拆迁人,特别是中低收入的被拆迁人,在拆迁工作中处于明显的弱势角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比国外一些国家,拆迁决策往往是政府、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共同制定,被拆迁人有对拆迁决策的参与权和知情权,是拆迁工作

19、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拆迁决策。4、拆迁工作缺乏法律保障拆迁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系统工程,它牵动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我国,目前指导房屋拆迁工作的依据主要是国务院颁布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各地方的拆迁管理办法,还没有出台与拆迁工作相关的法律。当拆迁户的权益受到损害时,没有相关的法律规范作为依据,也没有严格的法制手段来约束开发商的行为。而在国外一些国家,拆迁当事人程序上的权利,包括得到通知、听取证词、上诉等都有法律保障,拆迁双方如果就有关问题达不成协议,便可通过司法程序来达到各方的利益平衡。美国第十四修正案中明确规定:“任何州在没有经过法律程序的情况下,不能剥夺任何人的生

20、活、自由或财产。”31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历史回顾-6-1.3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类型1.从被拆迁人角度出发,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工作可分为居民个人拆迁和企业单位拆迁两种类型。2.从被拆迁房屋角度出发,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工作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图1-1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类型Fig.1-1:Types of Eminent Domain In Our Country3.从拆迁项目的性质角度出发,拆迁可划分为市政建设项目拆迁、社会公益项目拆迁和商业开发项目拆迁。1.4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城市房屋拆迁是城市发展、城市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于有效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的

21、顺利进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促进了城市环境的改善,提升了城市的综合功能。但近年来,由于城市化、房屋制度改革等拆迁房屋住宅房屋非成套住宅房屋非住宅房屋非营业性用房营业性用房工业性建筑办公性建筑公共性建筑商场类建筑商铺类建筑商务类建筑旅馆类建筑餐饮类建筑娱乐类建筑成套住宅房屋硕士学位论文-7-因素,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大量的拆迁矛盾和冲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违背科学发展观,盲目拆迁合理的拆迁工作应当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是为加快城市建设、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利民工程”。但我国目前许多地区却不顾当地经济实力、不顾城市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要

22、求,大搞“形象工程”和商业开发。盲目拆迁的后果一方面是造成大规模拆迁,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也使地方政府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土地资源浪费,城市发展后劲不足。2.拆迁行为不规范在拆迁过程中,很多开发商和有关部门法律意识淡薄,急功近利,不顾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简化正常程序,甚至采取了粗暴、违法的行为来达到拆迁的目的,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3.拆迁补偿不公平拆迁补偿应当是拆迁人给予被拆迁人因房屋拆迁而应得的合理、公平的补偿,是被拆迁人以后正常生活的重要保障。但在我国一些地方,还存在人为擅自降低补偿标准、估价机构缺乏独立性等严重影响被拆迁人利益的问题。拆迁补偿不公平

23、,被拆迁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由此引发大量社会问题。4.缺乏完善的住房社会保障机制住房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我国目前的拆迁工作总体上是重拆轻迁,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住房社会保障机制来维护被拆迁人特别是中低收入被拆迁人的合法居住权益。建立完善的住房社会保障机制客观上讲应该是政府的职责,是全社会的目标,不可能仅仅通过拆迁来实现,而且拆迁人对被拆迁人的职责是有限的。但住房社会保障又和拆迁息息相关,其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拆迁工作的顺利程度。居民因拆迁失去了自已的房屋,但在市场上又没有足够的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虽然我国已实行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政策,但由于拆迁量大,每年因拆迁带来的被动需求占

24、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比例很大,而我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又存在结构性的供求矛盾,现有的住房保障措施还远远不能满足被拆迁居民的住房需求,造成许多社会问题。1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历史回顾-8-总体上看,我国房屋拆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是在市场经济、住房制度改革、城市经营理念等一系列社会发展背景下出现的,是伴随着快速城市化和个人住房产权改革出现的阶段性矛盾。拆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能否正确、合理地解决直接关系到我国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本文以下将着力探讨拆迁中的利益冲突问题,并在利益冲突分析的基础上,探求解决拆迁矛盾和冲突的方法,以其找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兼顾各

25、方利益的城市房屋拆迁工作方法,解决拆迁难题,促进城市发展。硕士学位论文-9-2当前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利益冲突分析“利益”同人的关系及其密切,其内涵十分丰富,它集中反映了现实社会中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而且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相应地,利益冲突就是因利益问题而引起的矛盾和纠纷。而拆迁工作是国家根据城市长远发展和规划要求,由拆迁人拆除被拆迁人房屋,并给予补偿和安置的一种做法。拆迁从本质上看,就是社会资源的重新调整和分配,涉及到多方的利益问题,由于它改变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引发拆迁利益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但近两年,我国因拆迁发生的冲突和矛盾却有日益激化的趋势,从各地媒体的报道也可看出,由拆迁中的的利益冲突问题

26、已相当激烈。本文以下将着重从成因、类型、根源、焦点等四个方面来较为深入地分析我国当前的拆迁利益冲突问题,以期把握问题的更深层本质,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2.1利益冲突的社会学研究利益群体是社会结构分层研究中的一个基本单位,它是指依赖一定的相同的利益关系结合在一起的群体。不同的利益群体间存在着利益矛盾,利益矛盾又可称为利益争夺,利益群体间的利益矛盾(利益争夺)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发一定程度的社会冲突,这是因为:1.社会冲突的主要起因就是利益群体间的利益矛盾。2.利益争端的存在及发展,是以人们意识到自己的利益并感受到被剥夺,而又怀疑现存的社会资源分配制度为条件的。3.缓解对现存的社会资源分配制度不满的

27、社会渠道越少,能够转移或支配人们能量的组织越少,则社会成员自我剥夺感越强,就越有可能对现存的分配制度不予承认,从而激化利益矛盾。4.感到自己被剥夺而又无希望成为更高等级的成员,并且社会诱使人们相信这种流动的可能性,而实际上所允许的流动很小时,感到被剥夺的社会成员及其利益群体就有可能产生反抗现存分配制度的行为。5.反抗合法性的行动本身并不一定必然引起冲突,而当人们意识到期望与现实间有相当距离,并到不可抑制的情绪状态时,才具有了充分的可能性。然而,如果利益群体的内部约束力很强,社会控制程度与性质适当,2当前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利益冲突分析-10-也有可能缓解失望所引发的冲突。2.2拆迁利益冲突的成因分

28、析造成我国当前拆迁利益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两个方面加以分析。2.2.1宏观角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各项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拆迁工作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由拆迁引发的利益冲突也从少到多,由弱到强。我国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城市质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引发拆迁利益冲突的原因,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社会心理从前述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历程可以看出,我国居民对于拆迁工作的态度由最初的积极支持到被动接受,再到近期的冲突和矛盾,可以说是一路走低,解放初期人们敲锣打鼓、比赛搬迁支持建设的场景似乎只能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

29、。那个时期的居民心理与如今以是迥异。居民的社会心理从整体上看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变化的。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人们城市生活水平和收入差距都不大,虽然不算富裕,但整体上心理较为平衡。由于物质的统一计划供应和受外来文化影响少,人们的思想相对单纯,对于新中国的建设热情都很高,普遍支持拆迁工作,投身国家建设。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思维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一时期居民的收入差距开始逐步拉大,社会原来的心理平衡状态逐渐被打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物质,关注自已的切身利益问题。这一社会心理反映到拆迁问题上,

30、就表现为一部分居民为了维护自已的房屋权益而不支持拆迁,影响城市建设。在98年之前,由于大部分居民还住在由国家提供的公房里,因拆迁引发的硕士学位论文-11-住房问题并不突出,基本上在居民的心理承受范围内。但98年房改之后,公房逐步退出了中国的住房市场,绝大多数被拆迁居民都必须通过市场来购买房屋。同时,由于“房屋”这个词对中国居民来讲承载了太多的内涵,是涉及自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因此,住房市场化极大地摧毁了一般居民在拆迁工作中的心理底线,造成许多拆迁利益冲突。2.住房需求首先从住房需求的质量上看,1978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仅3.6m2,到目前为止,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已经提高到18 m2。随着经济

31、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住房的质量也越来越关注。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房屋的实物、福利性分配制度,虽然国家每年投巨资建造大量公房,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住房供应紧张,往往是一家几代人挤在一处房屋里,且房屋多为非成套结构,功能不够齐全,装修简单。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整体不高,房屋的主体功能是满足人们基本居住的需要。改革开放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土地政策的重大调整,使得房地产市场开始复苏并快速发展,拥有房屋产权的个人越来越多,这一时期新建的房屋无论是类型还是功能都比以前有了质的提高。同时,居民整体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使得住房消费升级换代的步伐加快。房屋在满足人们居住功能的同时,还赋

32、予了更多的个性、文化等内涵。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较,人们对住房的质量需求有了明显的提高。再从住房需求的数量上看。住房需求从整体上看可分为自住需求和投资需求两大类,自住需求又分为“主动、被动、自动”三类。主动需求指城市居民因居住或改善需要而购房;被动需求指城市改造的动迁户不得不重新购房;自动需求指外地农民和居民到城市务工或经商而购房。由于近几年城市改造力度的加大,因拆迁造成的被动需求已成为拉动住房消费的重要力量,从全国来看,拆迁需求量占总住房需求量的三分之一,有的地方更多,如上海占50%,天津6070%。拆迁居民住房需求质量的提高和数量的增长,是当前拆迁工作的社会背景之一。居民普遍提升了自已的居住

33、标准,当因拆迁达不到越来越多的被拆迁居民不断提升的住房需求时,因房屋导致的拆迁利益冲突也就不可避免。3.住房供应2当前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利益冲突分析-12-首先从数量和结构上看,我国房地产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目前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各地住房供应量一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特别是自1998年以来,住房投资增长、竣工增长、销售增长每年都超过20%,下表是近年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及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情况4:年份同比增长所占比重2001年25.30%22.40%2002年21.90%23.50%2003年29.70%23.60%2004年1-10月28.70%21.87%表2-1 200

34、1年-200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及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情况Table 2-1:The Increase in Investment of Development of Real Estate and The Proportion of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但从整体上看,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结构性矛盾,中高价位产品供应比较充足,而中低价位产品供应却比较紧张,供求关系的矛盾比较突出。2004年1-10月商品住宅投资增幅为27.9%,而其中经济适用房投资增长仅5.0%。从部分地区商品房供求结构矛盾分析,一是非住宅供应比例过大;二是中低价位住房供应比例偏少;三是中小户型住房

35、供应严重不足。如有的城市调查显示,90 m2以下的中小户型住房需求约占一半以上,但在供应总量中仅占四分之一4。再从价格来看,由于国家一系列规范房地产市场政策的落实,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已趋于成熟和稳定,商品房价格在多种因素的带动下增长较快。2004年1-4月,全国的房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6.8%,5月份同比上涨了10.7%,1-6月份同比上涨了11.6%5。2004年1-10月全国商品房平均价格2758元/m2,同比增长11.7%,其中商品住宅平均价格2566元/m2,同比增长10.1%4。商品房价格的大幅上涨,造成居民的住房消费支出攀升,购房能力下降。最后从住房保障角度看,我国已实行了廉租

36、房和经济适用房政策,面对的群体分别是最低收入者和中低收入阶层。一些地方也开始建设中低价商品房面向被拆迁居民。我国的住房政策已开始由过去的“公房”向现在的“市场+保障”硕士学位论文-13-模式转变。但从这些住房保障措施的实际效果来看,并不能够真正满足其供应群体的住房需求,整体上供应量少,位置偏远,生活成本高。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我国的住房供应量虽然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整体上结构不合理,供应矛盾突出;价格较高,居民负担沉重和保障措施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很多被拆迁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望房兴叹,由于房屋的特殊性,因拆迁引发的利益冲突已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2.2.2微观角度1.政府因素政府是城市规划的制定者,同时也是拆迁工作的决策者。但在一些地方,由于政府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没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盲目拆迁,不顾经济实力和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