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本)」期末考试必过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25201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论(本)」期末考试必过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社会学概论(本)」期末考试必过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社会学概论(本)」期末考试必过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社会学概论(本)」期末考试必过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社会学概论(本)」期末考试必过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本)」期末考试必过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本)」期末考试必过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复习资料.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社会学概论(本) 总复习题考点归纳总结 一、填空题电大考试电大小抄电大复习资料 1 第一个使用“社会学”这一概念来描述理解人类行为的科学的社会学理论家是 孔德 。 2 核心家庭 又被称为小家庭,其成员主要包括一对已婚夫妇及其未婚子女。 3家族式企业是初级群体和 正式组织 相互交错和相互缠绕的结果。 4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在对社会互动理论的研究中,提出了印 印象管理 ,这一理论认为世界 是个大舞台,生活就是演戏。 5、影响文化传播的主要因素是文化的 差异性 和相容性程度。 6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中, 标签 理论认为一个曾犯过罪的人,在出狱后因为被视为“潜在的 罪犯” ,所以容易再次犯罪。 7. 改革

2、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之间的行政主导型二元结构并没有完全消除,同时一种新的二元结构 即 市场主导型 二元结构又在生成。 8 全球化 指的是基于资本、技术等经济因素的向外扩张,是导致世界规模的统一市场和跨国 公司的形成过程。 9.人们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横向流动被称为 水平流动 。 10. 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社会变动将导致社会分层结构发生根本变化。这种变化被称为 结构性流 的 。 二、单项选择题 1、人的社会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A ) A、从出生开始 B、出生后 3-5 个月 C、出生后 12 个月 D、出生后 18 个月左右 2、哪种群体的成员之间有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具

3、有密切的人际和浓厚的感情色彩?( B ) A内群体 B初级群体 C所属群体 D参照群体 3.就网络密度而言,社会网络可以分为密网和松网。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拥有的社会网络通常是那种网 络?( A ) A密网 B近似密网 C近似松网 D松网 4、社会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与行为模式不清楚,这种社会角色的扮演失调被称为什么? ( D ) A、角色冲突 B、角色失败 C、角色中断 D、角色不清 5.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成就而取得的角色,如发明家、军人等,是什么类型的角色?( A ) A、自致角色 B、开放角色 C、先赋角色 D、规定角色 6.在消费社会,人们选择商品的时候,关注的是

4、商品的什么价值?( B ) A、劳动价值 B、符号价值 C、交换价值 D、使用价值 7、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变迁,有一部分社会成员不适应变化而在新的利益分配格局中处 于边缘地带。这些社会成员被称为什么?( B ) A越轨群体 B社会性弱势群体 C自然性弱势群体 D排斥群体 8、城市数量的减少和城市规模的缩小,被称为什么?( D ) A、城市化 B、城市发展不平衡 C、城市病 D、逆城市化 9、以明文规定的形式向社会成员说明“什么可以为” “什么不可以为”的控制类型,称为什么?( C ) A、外在控制 B、硬控制 C、正式控制 D、积极控制 10、韦伯认为,在近代史上,西方社会变化的核心是

5、什么?( A ) A、工业化 B、经济现代化 C、理性化 D、城市化 11、个人或家庭无法摆脱或不愿摆脱贫困地位的情形,被称为什么?( B ) A、自愿贫困 B、阶层性贫困 C、绝对贫困 D、长期贫困 12、在现代化进程中,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会出现一些与现代因素极为相像的,但实质上却与现 代化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什么?( C ) A、倒流效应 B 两难现象 C、畸变现象 D、错位现象 13 民主在美国的作者是(C ) 。 A孟德斯鸠 B孔德 C托克维尔 D马克思 14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B )的表现。 A角色失败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15从

6、(C )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 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 C关系建立的基础 D关系的协调程度 16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是根据(C )的标准。 A结构特征 B互动关系 C归属感 D从属关系 17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 的(D ) 。 A显功能 B潜功能 C正功能 D反功能 18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C ) 。 A城乡融合 B城市贫民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二元结构 19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 年之后中国的 分层

7、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B ) 。 A开放性社会结构 B结构性流动 C非结构性流动 D社会变迁 20 (D )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冲突。 A社会解组论 B偏差行为理论 C社会建构论 D冲突论 21云南傣族泼水节时,载歌载舞的人群是(B ) 。 A偶合人群 B常规人群 C表意人群 D行动人群 22科塞是(B )的代表人物。 A结构功能主义 B社会冲突理论 C社会交换理论 D社会互动理论 23晚辈向长辈传授知识被称为(B ) 。 A继续社会化 B逆向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24社会学界最早对社会资本作出分析的是(B ) 。 A费孝通 B

8、科尔曼 C林南 D格兰诺维特 25 (C )不属于正式组织。 A学校 B公司 C邻里 D教会 26提出中层理论的是社会学家(B ) 。 A帕森斯 B默顿 C韦伯 D福柯 27 “社区”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社会学家(B )的共同体与社会一书。 A吉登斯 B滕尼斯 C恩格斯 D哈贝马斯 28在一种分层结构中,个人的地位是社会预先规定了的,本人不能自由选择,这种分层结构是 (B ) 。 A水平结构 B垂直结构 C封闭性结构 D开放性结构 29在对越轨行为的研究中,有一种理论认为一个曾犯过罪的人,在出狱后因为被视为“潜在的犯 罪人” ,所以容易再次犯罪。这种理论是(B ) 。 A拟剧论 B标签理论 C

9、文化传递理论 D冲突理论 30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通信高科技化、文化同质化所带来的全球相互依赖性和整体意识日 益增强,这一趋势被称为(C ) 。 A现代化 B狭义全球化 C广义全球化 D开放型社会 31在中国现代早期著名思想家中,对社会学贡献最大的是(C )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章太炎 32家庭中的传统功能(B )在城市家庭中已基本丧失。 A抚育功能 B生产功能 C赡养功能 D消费功能 33人们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横向流动,这种流动是(B ) 。 A代内流动 B水平流动 C垂直流动 D代际流动 34通过制定法律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这种社会控制方式属

10、于(B ) 。 A伦理道德控制 B强制性社会控制 C非强制性社会控制 D政权控制 35 (B )是由一种毫无根据的想法引起的、有很强感染力的行为。 A恐慌 B大众歇斯底里 C时尚 D传言 36公认的社会学理论的三大奠基人是马克思、涂尔干和(C ) 。 A孔德 B孟德斯鸠 C韦伯 D达伦多夫 37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已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过程被称为(C ) 。 A继续社会化 B逆向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38 (C )的思想是由库利提出的。 A情境定义 B符号互动理论 C镜中我 D印象管理理论 39 目标与后果之间的中介变项在社会学上被称为(C ) 。 A社会

11、结构 B社会制度 C社会机制 D因果关系 40城乡二元结构理论借鉴了经济学家(A )的“二元经济”理论。 A刘易斯 B科瑟 C图灵 D诺斯 41非典期间,某些地方政府淡化“非典”情况是抢购风潮发生的重要因素。这实际上就是集群行 为产生因素中的(B ) 。 A结构性助长 B结构性紧张 C诱发因素 D社会控制机制 42基于资本、技术等经济因素的向外扩张,导致世界规模的统一市场和跨国公司的形成过程,这 一过程被称为(B ) 。 A现代化 B狭义全球化 C开放型社会 D广义全球化 三、多项选择题 1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哪几种?( ABCD ) A参与观察法 B抽样问卷方法 C.深度访谈法 D.

12、 文献法 2下列哪些是社会群体?( ABCD ) A结婚少于一年的夫妻;B微软股票的持有者 C考场里所有身高超过 1 米 70 的同学;D各种球迷俱乐部 3规范是调节人们行为、关系的准则。以下哪些属于规范?( ABD ) A、民德 B、民俗 C、价值观 D、法律 4以下哪些是初级群体形成的条件?( ACD ) A活动空间接近 B群体成员的自主性 C交往的感情性 D互动的持续性 5以下哪些是社会化的环境因素?( ABCD ) A、学校 B、家庭 C、工作单位 D、大众传媒 6农村社区的形成途径主要有哪几种?( AB ) A自然起源 B社会组合 C农村建设 D城市衰退 7、以下关于越轨行为的说法,

13、哪些是正确的?( ABD ) A越轨不等同于犯罪; B越轨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是不同的; C越轨行为会破坏社会秩序,有百害而无一利; D越轨有时候只是一种不从俗。 8、以下哪些是社会运动?( ABCD ) A、改革运动 B、抵抗运动 C、表意运动 D、革命运动 9、社会控制体系中的正式控制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C ) A、政权 B、宗教信仰 C、法律 D、社会舆论 10、韦伯社会分层的标准包括以下哪些?(ABD) A财富 B威望 C家庭背景 D权力 11社会化的类型包括(ABCD) 。 A初始社会化 B预期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逆社会化 12 社会化的机构包括(ABCD) 。 A家庭 B学校 C

14、工作组织 D大众传媒 13产生社会互动的条件包括(ABD ) A限于两个人之间 B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C互相依赖 D有事相求 14 冲突的形式包括(ABCD ) 。 A口角 B战争 C仇斗 D械斗 15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ABCD) 。 A领导的权威性 B成员的认同感 C 外部环境的变化 D群体的人数 16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包括(AC ) 。 A符号互动论 B家长制理论 C结构功能理论 D社会交换理论 17以下哪些类型是韦伯所划分的权威类型(ABD ) 。 A卡里斯马型权威 B法理型权威 C家长型权威 D传统型权威 18按照产权的不同,经济制度可以分为(ABD ) 。 A私有产权制度 B

15、公有产权制度 C集体产权制度 D混合经济制度 19、社会学在社区研究中比较重视的社区分类是( BD ) 。 A、自然社区 B、农村社区 C、法定社区 D、城市社区 20、农村社区形成的三种途径是( ABC ) 。 A、自然起源 B、社会组合 C、农村建设 D、城市衰败 21、 ( ABD )是对我国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社会分层结构定型化的描述。 A、阶层之间的边界开始形成 B、阶层内部认同的形成 C、出现了更多的阶层 D、阶层之间的流动减少 22、韦伯社会分层理论中社会分层的标准包括( BCD ) 。 A、家庭背景 B、威望 C、财富 D、权力 23、以下属于人口问题具体表现形式的有(

16、 ABC ) 。 A、人口数量 B、人口结构 C、人口素质 D、人口社会化 24、以下关于越轨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 ) 。 A、越轨不等同于犯罪 B、越轨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是不同的 C、越轨行为会破坏社会秩序,有百害而无一利 D、越轨有时候只是一种不从俗 25、以下属于行动人群行为的有( AD ) 。 A、暴民 B、表意人群 C、偶合人群 D、骚乱人群 26、以下是集群行为特征的有( ABCD ) 。 A、无组织性 B、不稳定性 C、非常规性 D、易受暗示性 27以下属于角色失调现象的有(ACD ) 。 A角色中断 B角色认同 C角色冲突 D角色失败 28属于社会资本特征的是(AB

17、) A关系性 B无形性 C可转让性 D弥散性 29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包括(ACD ) 。 符号互动论 B家长制理论 C结构功能理论 D社会冲突理论 30按照产权的不同,经济制度可以分为(ABD ) 。 A私有产权制度 B公有产权制度 C集体产权制度 D混合经济制度 31按照社区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的类型,社区可以分为(ABC ) 。 A亲缘社区 B同事社区 C邻里社区 D朋友社区 32 (ABD )是对我国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社会分层结构定型化的描述。 A阶层之间的边界开始形成 B阶层内部认同的形成 C出现了更多的阶层 D阶层之间的流动减少 33社会控制体系中的非正式控制包括(ABCD

18、 ) 。 A风俗习惯 B宗教信仰 C伦理道德 D社会舆论 34以下属于行动人群行为的有(AD ) 。 A暴民 B表意人群 C偶合人群 D骚乱人群 35米德认为自我包括(BC ) 。 A本我 B主我 C客我 D超我 36属于社会资本特征的是(AB ) 。 A关系性 B无形性 C可转让性 D弥散性 37与初级社会群体相比较,社会组织特征有(BD ) 。 A成员关系亲密 B明确的行动目标 C成员不可替代 D规范的制度 38农村社区形成的三种途径是(ABC) 。 A自然起源 B社会组合 C农村建设 D城市衰败 39以下社会分层制度中属于封闭性分层结构的是(AD ) 。 A奴隶制 B农村社区 C城市社区

19、 D种姓制 40以下关于越轨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ABD ) 。 A越轨不等同于犯罪 B越轨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是不同的 C越轨行为会破坏社会秩序,有百害而无一利 D越轨有时候只是一种不从俗 41社会化的机构包括(ABCD ) 。 A家庭 B学校 C工作组织 D大众传媒 42冲突的形式包括(ABCD ) 。 A口角 B战争 C仇斗 D械斗 43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ABCD ) 。 A领导的权威性 B成员的认同感 C 外部环境的变化 D群体的人数 44以下哪些类型是韦伯所划分的权威类型(ABD ) 。 A卡里斯马型权威 B法理型权威 C家长型权威 D传统型权威 45 以下属于当代中国集体行动的

20、是(ABC ) 。 A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 B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 C集体上访 D集体出游 46社会化的类型包括(ABCD ) 。 A初始社会化 B预期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逆向社会化 47产生社会互动的条件包括(BCD ) A限于两个人之间 B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C互相依赖 D有事相求 48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ABCD ) 。 A领导的权威性 B成员的认同感 C 外部环境的变化 D群体的人数 49以下哪些类型是韦伯所划分的权威类型(ABD ) 。 A卡里斯马型权威 B法理型权威 C家长型权威 D传统型权威 50社会学在社区研究中比较重视的社区分类是(BD ) 。 A

21、自然社区 B农村社区 C法定社区 D城市社区 51韦伯社会分层理论中社会分层的标准包括(BCD ) 。 A家庭背景 B威望 C财富 D权力 52以下属于人口问题具体表现形式的有(ABC ) 。 A人口数量 B人口结构 C人口素质 D人口社会化 53以下是集群行为特征的有(ABCD ) 。 A无组织性 B不稳定性 C非常规性 D易受暗示性 四、名词解释 1、文化模式:文化的形成、发展是一个整合的动态过程,一些文化特质被选择、吸收,逐渐趋向 合法化、制度化,另一些被抑制、排除、摈弃。文化的这种内聚、整合逐渐形成了一种内部构成各 个部分协调稳定的模式 2、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基本的社会需要,在各

22、个社会中具有普遍性、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 里具有稳定性的社会规范体系 3、社会网络:社会网络最初是指一群特定的个人之间的一组独特的联系 4.社会控制的正功能:是保证社会主导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得以贯彻并延续下去。简 言之,就是维持社会正常秩序 。 5.社会流动: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 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叫做社会流动。 6.麦当劳化:麦当劳化是理性化的再概念化说法,是指从传统思维转向理性思维和科学管理的过程。 7镜中我:“镜中我”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的。他认为,自我或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

23、 过社会互动产生的。库利生动地将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 ,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按照库利的说法,一个人如果不同别 人交往、进行社会互动,就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 8代沟:代沟在社会学中是指两代人在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以及兴趣、爱好 等方面出现的差距、隔阂,甚至冲突。代沟的存在,反映了两代人在社会化各阶段性的差异。代沟 是社会发展过程的正常现象,存在于各种社会、各个时代,是下一代人对上一代人文化的变异和扬 弃。 9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群体内部成员间相互熟悉、相互了解,具有密切的人际关系和浓厚的感情 色彩的群体。它包括家

24、庭、邻里、玩伴、朋友圈子、班级、运动队、政治或经济上亲密团体,以及 复杂社会组织内部的形形色色的非正式群体等。 10弱关系理论:这是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提出的,他认为,测量社会关系强弱的四个维度是 互动的频率、情感强度、亲密关系和互惠交换。在群体之间使用的主要纽带是联系不多、情感投入 较少的弱关系,在中国社会的研究中发现,格兰诺维特的结论对西方社会更加适用;而在重视人情 与关系的中国社会,寻找工作时所使用的社会主要是亲属和朋友这两类强关系。 11、城市化 :城市化就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这种人口的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1. 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单个城市中人口不断增加;2.城市本

25、身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越来越 多的农业生产区域逐渐发展成为以工商业为主的城镇。 12、代际流动 :一个家庭不同世代间社会地位或社会位置的变化指的就是代际流动,即子女从父 亲所在的阶层向别的阶层流动。这是对代与代之间社会位置在社会层级上向下或向上移动进行考察, 展示了一个家庭中两代或几代人之间的差异,子女的社会流动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由社会原因造成 的差异是代际流动研究关注的重点。 13、社会问题 :是由于人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 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14、社会麦当劳化 :麦当劳生动的体现了工业化社会所引发的变化。瑞泽尔认为全球

26、都在经历社 会的麦当劳化。瑞泽尔指出效率至上、可计算、可预测,以及可控制是麦当劳餐厅的四项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表明现代社会正变得越来越“理性化”。 15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的各个组成要素以及要素之间持久的、稳定的、相互关联的模式。 16集群行为:是指许多人面对某种共同的刺激而表现出来的相对自发、缺乏组织、难以预料、没 有固定规则和很不稳定的行为。 17社会控制:简单的说,就是为了维持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社会的正常运行,对可能危害社会秩序 的越轨行为和社会问题进行预防和抑制的机制。 18社会变迁:宽泛的说,社会变迁指的就是社会发生的变化。具体的说,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 社会制度的变化。 19科层制

27、:科举制是建立在系统地划分组织权利基础之上、以有效地实现目标为取向、由专业人 员按照正式规则来运行的管理体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主要方式。 五、简答题 1. 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与业缘群体指的是什么? 答:血缘群体是因婚姻和生育关系而结成的群体,包括有家庭、家族、宗族等形式。地缘群体是因 长期相邻居住或居住上互相邻近而结成的群体,其基本形式是邻里。业缘群体是由于事业或社会劳 动分工或为谋取共同的经济利益而形成的群体,其基本形式是各种经济组织 2. 在对 1949 年后中国政治制度的研究中,多元主义范式强调什么? 答:多元主义范式是在三种对 1949 年后中国政治制度的研究范式之一。这种范式将中

28、国的政治制 度视为世界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倡导这种范式的学者们强调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一样存 在着各种利益群体,即使它们无法发育为正式的组织,仍会对政治制度产生重要影响。他们还认为, 集权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某种矛盾,随着中国工业化水平和科技革命的推进,其政治 制度也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某些向西方民主制度接近的重要变化。 3. 什么是主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主文化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被人们普遍接受与认可,并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的文 化 。亚文化是相对于主文化而言的,只为某些特定的人群、群体所接受 反文化可以视为亚文化的 一种 。当亚文化对抗、排

29、斥主文化的价值规范、生活方式及其标准时,就演化为反文化 。 4.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有什么不同? 答:在职业结构方面的差异 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差异 在社会容量方面的差异 在人口性 质方面的差异 在社会结构方面的差异 在社会流动方面的差异 在人口迁徙方向方面的差异。 5.社会现代化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答:它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教育、家庭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出现的一系列演进 。 6.集合行为有哪些特点? 答:1、无组织性 2、不稳定性 3、非常规性 4、易受暗示性 7人的社会化有什么意义? 答:人的社会化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从个人角度来看,人的社会化是满足个人需求、获得

30、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2. 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是有人组成的,一个社会要延续,必须要求新加入的社会成员了解其已 有的文化、价值观以及行为规范。 8社会组织有哪些特征? 答:与初级社会群体相比,社会组织有如下的特征: 第一、特定和名气的组织目标。 第二、非情感关系。 第三、规范的互动形式。 第四、复杂的组织结构。 9权力分析有哪些基本模式? 答:在社会学上,对权利的立即和分析主要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传统的“利益冲突模式”,它关注的核心是社会行动者之间可观察到的利益冲突, 也即两个人之间的支配关系。 第二种模式是帕森斯等人倡导的“权威合法化模式”,它关注的核心是具有合法化的权利,也 即将强

31、制与认同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共同行动的能力。 第三种模式是法国思想家福柯提出来的,可称之为“生产运作模式”。 10、韦伯理论中社会分层的标准有哪些?这些标准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财富、声望、权力。财富:一个人用经济收入来 交换商品或劳务以满足自己物质的需求,就是韦伯所说的财富,也就是韦伯眼中社会分层的经济基 础。声望:韦伯所说的社会分层的社会标准是社会声望,即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社会中所得到的评价 和尊敬。权力:社会分层的政治因素,在韦伯看来就是权力。韦伯把权力定义为人们“在遇到反对 时也能实现自己意志的可能性”。 11、越轨和犯罪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越轨行

32、为是个人或群体在行动中不遵从自己所属的群体或者社会中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规范。 我们可以把越轨行为分为不从俗、不道德、违纪、违法、犯罪。越轨行为与犯罪行为是不同的,犯 罪行为是被国家法律明令禁止、对其他成员或社会造成严重伤害得行为。 12、社会现代化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答:社会现代化的内容范围非常广泛,下列六个主要方面:1.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经济 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础与核心。2.政治现代化。包括政治、法律、国防、军队等社会上层建筑 及有关设备和活动的现代化。3.文化、科学技术、思想道德现代化。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科学、 技术、思想道德以及所有意识形态领域的现代化。4.城乡社区现

33、代化。我们把人类这种区域性现代 化的现象叫做城乡社区现代化。5.群体组织现代化。包括通常所讲的组织管理的科层化。6.人的现 代化。人是现代化事业的主体,是一切现代化活动的主宰者。 13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与以无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有哪些区别? 答: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事件指的是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大多数群众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利益 损害或威胁,却由于种种原因成为参与这种事件的主力。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指的是 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大多数群众是因为其利益受到直接损害或威胁而成为参与这种事件的主力。尽管 这两者都被成为群体性事件,但无论是在行动目标,还是在组织的机制上,都存在着

34、重要的差别。 14我国 1950 年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是怎样的? 答: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1949 年1957 年的平稳发展时期。 第二阶段是 1958 年1965 年的急速调整时期。 第三阶段是 1966 年1978 年的停滞时期。 第四阶段是 1979 年改革开放 30 多年以来,在市场的推动下,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15社会组织有哪些特征? 答:与初级社会群体相比,社会组织有如下的特征: 第一、特定和名气的组织目标。 第二、非情感关系。 第三、规范的互动形式。 第四、复杂的组织结构。 16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会面对那些特殊的问题? 答: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面临的问题可以归

35、纳为四类:错位、失衡、错位、两难。 17社会控制的类型有哪些? 答:社会控制的类型即社会控制的方式分为三组:第一组是政权、法律和纪律;第二组是习俗、道 德和宗教;第三组是社会舆论与群体意识。 18我国改革开放前的社会分层有哪些特点? 答:第一,20 世纪 50 至 70 年代社会阶层划分的根本原则是以群体或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为基础的。 第二,政治标准在中国 20 世纪 50 至 70 年代社会分层中起决定性的作用。第三,20 世纪 50 至 70 年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结构的封闭性比较强。第四,20 世纪 50 至 70 年代中国社会不平等情况相对不 显著,但社会阶层之间任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阶层

36、内部则出现了均质化的特征。 六、论述题 1.请以单位制为例,阐述你对庇护主义的理解。 答:家族式企业与庇护主义关系初级群体与正式组织的交错现象 (1.家族式企业初级群体中的正式组织现象 (2.庇护主义关系正式组织中的初级群体现象 。 2. 什么是角色丛?举例说明你对角色丛的理解。 答:角色丛又称角色集,是指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 关于角色丛,一般有两 种理解:1、由多种地位所产生的多种角色之和称为角色丛。2、由一种地位所产生的多种角色之和 也称为角色丛。 3.举例说明谣言有什么样的特征以及谣言是如何传播的。 答:传言和谣言的特点: 传言和谣言具有似真性; 传言和谣言的产生与社会

37、的某种临界状态或某些敏感事情有紧密的关联; 传言和谣言与信息 的透明度有直接的关联; 传言和谣言开始容易停止难; 传言和谣言在传播中会被不断加工。 传言和谣言的传播过程: 磨尖。磨尖即接受者再传播时往往会对原来的信息断章取义,留下符合自己口味和兴趣的东西, 或只记住了留给自己深刻印象的东西,而舍弃或遗忘了其他东西。 削平。削平即再传者会把他认为的信息中的不合情理或不够动听之处削去,重新安排某些情节, 增添其故事性、新闻性和趣味性,这样既便于传播,也容易使传播者为人所关注。 同化。同化即再传者多半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信息添油加醋、添枝加叶,从而使这些信息带有 更多传播者个人的色彩。 4.试论述中

38、国社会运动的特殊之处在哪里? 答:在中国特殊的制度下,这些社会运动有其非常独特的意味,下面我们就以最为觉的集体上访运 动为例,来看看集体维权行动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它的独特性到底何在。 在中国的集体上访中,上访者很可能使用对资源依赖较少的一些特殊的动员方式,同时,在动 员的组织形式上还表现为不同于科层制的、运作成本低廉且运作方式灵活的“草根组织” ,从而消 解了社会运动对资源的严格要求。 人中国集体上访中可以看出,上访者绝不是要谋求对体制的反叛,而恰恰是因为他们不满基 层官员对体制的破坏面来寻求高层的支持,上访者所使用的话语恰恰是维护体制的话语。 中国社会运动的独特性主要在于对“总题化”技术的运

39、用。所谓“问题化”技术,是指行动 者在既无法完全在国家制度组织框架之外去自主地解决问题,也难以寄望于国家制度组织框架能够 自动地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不得不运用各种策略和技术把自己所面临的困境建构为国家本身真正需 要重视的问题。 中国社会运动的独特性不定期进一步表现在运动精英与运动普通参与者之间的运动逻辑的分 离上。 5你对中国社会转型中社会结构变迁有何理解? 答:在当代中国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突出表现 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一个社会变化就是开始形成一些相对独立的社 会力量和中间组织,原来的“国家民众”的两层结构

40、逐渐演变成“国家社会中间层民众”的 三层结构。 (2)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主要特征是身份等级之间界限分明、流动受到严格限制。改革开放以 来,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务工,成为介于农民与工人之间的新阶层农民工阶层;随着非公有制经济 在城市的兴盛,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迅速崛起;同时,在原来的干部阶层、知识分子和工人阶层各 自的内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阶层的不平等现象日渐突出。 (3)社会利益关系结构的变化:首先是社会成员的利益实现路径的变化。其次,利益实现机制的 变化。整个分配制度从计划调节转变为市场调节。最后利益差别化格局的形成。既是中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的表现,同时也蕴涵着深刻的社会结构性

41、矛盾,对中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提出 了严峻的考验。 6.请举实例说明,谣言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谣言是如何传播开来的? 答:前一段时间有传言称:腾讯公司的“微信”要开始收费了,甚至连工信部的一名官员都公开说, 既然短信收费,那么微信也应该收费,一时间谣言四起,有关微信收费的各种版本的谣言都有;经 常使用微信的人们都在想,好容易有个免费的即时通信软件,现在也要收费了。还是腾讯官方最后 出来澄清了谣言,微信永不收费! 传言和谣言的特点: 传言和谣言具有似真性; 传言和谣言的产生与社会的某种临界状态或某些敏感事情有紧密的关联; 传言和谣言与信息的透明度有直接的关联; 传言和谣言开始容易停止难; 传言和谣言

42、在传播中会被不断加工。 传言和谣言的传播过程: 磨尖。磨尖即接受者再传播时往往会对原来的信息断章取义,留下符合自己口味和兴趣的东西, 或只记住了留给自己深刻印象的东西,而舍弃或遗忘了其他东西。 削平。削平即再传者会把他认为的信息中的不合情理或不够动听之处削去,重新安排某些情节, 增添其故事性、新闻性和趣味性,这样既便于传播,也容易使传播者为人所关注。 同化。同化即再传者多半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信息添油加醋、添枝加叶,从而使这些信息带有 更多传播者个人的色彩。 7.试述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中国面临的机遇。其,世界形势的缓和,为中国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 外

43、部条件。其二,在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的形势下,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提高。(2)中 国面临的挑战:其一,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地区或集团的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使中 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其二,正面临着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世界两极格局瓦解以后,军 备竞赛的作用相对下降,综合国力的竞争提到了首位。各国都在调整国家战略,把发展科技作为国 家发展战略的重点。各国都把科技开发作为综合国力一个关键因素。如何选择适应中国国情的经济 体制和科技体制,并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迎接和战胜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是当今时代向中 国提出的新课题。第三,正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挑战。历史进入 21 世

44、纪,世界经济全球 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按国际经济惯例办事,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 客观要求。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任何国家已很难保持封闭的经济模式,所以, 中国的唯一选择,是适应这一趋势,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第四,正面临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 于低潮的考验。在两极格局解体以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推行强权政治时减少了前苏 联的牵制,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压力也会相应增加。(3)面对以上挑战, 只有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只有坚持依靠科技进步, 才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综合国力,迎接各种挑战,尽

45、快地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8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改革开放之后的我国城乡二元结构? 答:要理解今天中国城乡之间的差异,就需要注意三种城乡二元结构的叠加。 “原生性城乡二元结 构”表明城市和农村在经济形式、社会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根本差异。此外,改革开放 30 多年间, 虽然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形成的“行政主导型城乡二元结构”有所松动,但并未完全消除。城乡二 元的户籍制度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方面,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区别 对待也仍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又出现了“市场主导型城乡二元结构” 。这种新的城乡二元结构 表明,市场经济的发展并未能够消除中国城乡之间的差异,反而消

46、弱了中国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联结, 加深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对立和割裂。这三种城乡二元结构叠加在一起,是造成当今中国农村与城 市之间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 9中国的单位制度有什么样的独特特征? 答:在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单位”绝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职业组织,而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 组成部分,是城市人最重要的社会身份标志、资源分配机制和社会行动系统。 “单位制度”指的是 国家通过单位这一具有特殊功能的科层组织来对各种社会、经济资源进行再分配,并通过这种再分 配实现有效政治控制的一种体制。 要理解我国的单位制度大特缸,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单位组织具有极强的制度化程度,因此单位制度的最突出特点在

47、于其中的“制度性依赖” , 即单位对国家的全面依附以及个人对单位的全面依附。 第二,单位制度的形成是由于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较少地依靠正式的国家机器,而更多的依靠以 就业场所(即单位)为基本环节的行政组织网络。这种组织方式是“制度性依赖”的根本原因。 第三,从单位的外部关系来看,单位与市场最乏有机的联系,也与横向上的其他单位缺乏有效的沟 通。单位组织只与代表国家的上级单位发生联系。上下级单位之间关系的基础是国家对资源的垄断 性配置。这种垄断性性配置一方面造成了单位对国家的全面依附,但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单位等级制 中的信息不对称。因为缺乏有效的组织竞争以及公共信息渠道,上级很难获得下级单位的表现,

48、这 为下级单位的机会主义和实质自主提供了条件。 第四,从单位内部关系来看,单位成员对单位存在社会和经济依附、到单位领导存在政治依附、对 直接领导存在人身依附。这三种依附不但造成了单位领导与单位积极分子之间的庇护关系,而且造 成了单位内部积极分子与非积极分子之间的对立。此外,单位内外的实用私人关系网络也因此相当 普遍。但是由于单位领导之间存在派系结构、单位矛盾也常常是幕后解决,因此,单位领导在不断 控制群众的同时,反过来也要依赖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单位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单位对国家的依附、单位成员对单位的依附总 体上都减弱了,但单位制度并没有解体,单位经济体制向国家争利益的现象突出了,单位成员对单 位的经济依赖也增强了。 10试述我国城市化面临着哪些困境? 答:中国城市化的第一重困境是城市化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