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年干部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必须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增强群众观念、涵养群众感情、提升群众工作本领,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努力赢得群众的信任、认可与满意。一、情感上贴近群众,时刻铭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年轻干部多经历从校门到机关、基层的成长路径。当前,部分年轻干部存在与
2、群众感情淡化、弱化的倾向。有的仅将群众视为抽象的整体概念,忽视了其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具体个体,未能时刻在身边点滴小事中及时回应关切。有的以“干部身份”自居,追求自我“成就感”,忽视群众安危冷暖,难以与群众心意相通。有的则对群众缺乏深厚感情,未能将群众事当自家事,存在怕接触“惹事”、怕交流“缠身”、怕办事“麻烦”的“三怕”心理。究其根源,在于党性锤炼不足、群众立场不稳。“一枝一叶总关情”,干部带着感情做事,群众感受不同,自身状态也不同。年轻干部必须站稳人民立场,通过深学党的创新理论、重温党的奋斗历程,不断感悟初心使命,厚植人民情怀,砥砺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在实践中培养群众感情,视群众
3、如亲人,处处考量群众意愿,真正读懂群众所思所盼所怨,在为民造福中勇于吃苦、甘于吃亏、不怕受委屈,以真情实感赢得群众认同。二、思想上引导群众,有力有效“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当前,一些年轻干部开展群众工作时,忽视思想引导,未能有效将党的主张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有的习惯用自身语言、逻辑、思维与群众交流,导致群众听不懂、不愿听,产生隔阂。有的宣传群众不深入、不细致,未能做到晓之以法、明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难以获得内心认同。有的忽视问计于民,不善于发扬和运用群众首创精神,未能将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提炼为决策部署和工作举措,走了弯路。主要原因在于基层历练不足、群众工作方法不当。年轻干部
4、要拜人民为师,“先当学生,后当先生”,以群众心为心,赢得群众信任。宣传党的政策时,需保持充分耐心,运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理解的方式,讲清楚党委政府的意图,从而紧密团结凝聚群众。三、行动上深入群众,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当前,部分年轻干部服务群众存在“身入”而“心未至”的问题,工作不扎实,群众不满意。有的过于关注自身目标计划,轻视群众意愿期望,导致其不拥护、不支持。有的“只挂帅不出征”,虽有宏大愿望但措施不实,致使民生工程沦为“闹心工程”。有的则陷入“干部干,群众看”的包办误区,未能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工作作风不实、宗旨意识不牢。年轻干部须大力弘扬求真务
5、实作风,争当实干行动派,善于从群众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群众言行中捕捉深层次需求。要做“低头的麦穗”,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群众忧乐为忧乐、以群众甘苦为甘苦,与群众同心同德、同甘共苦。要锐意进取,将精力和心思聚焦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四、实践中造福群众,全力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当前,部分年轻干部在为民实践中,未能完全将群众拥护、赞成、高兴、答应作为根本标准。有些好事因缺乏长远规划未办好,有些实事因不符实际需求未办实,有些难事因方法不当或能力不足未办妥。有的重“显绩”轻“潜绩”,乐于“锦上添花”,疏于“雪中送炭”。有的回应关切不及
6、时、解决诉求不到位,损害公信力。有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留下后遗症,“解决一问题,遗留十遗憾”。主要原因在于政绩观存在偏差,未能真正做到群众呼声是第一信号、群众需要是第一选择、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年轻干部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显绩潜绩并重,始终将群众利益置于首位,切实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谋划、推进、实施民生项目,要突出群众实际感受和普遍受益,紧扣提高生活品质,确保“干的事”精准对接“盼的事”,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要诚心接受群众监督,注重从其评价反馈中检视成效,深入分析政策与需求的契合度、执行中的梗阻点、效果的可持续性,进一步提高政策精准性,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赠篇:防溺亡写作
7、提纲30例1 .筑牢安全防线守护暑期平安一一多措并举织密防溺亡“防护网”压实责任,构建联防体系。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宣传教育,筑牢思想防线。精准关爱,守护重点群体。2 .拧紧“安全阀”织密防溺亡“安全网”责任“压担子”,织密防控网络。排查“过筛子”,消除风险隐患。宣传“出点子”,筑牢思想防线。3,织密防溺亡“安全网”守护群众生命安全一是专班牵头强责任。二是全域巡查除隐患。三是立体宣传筑防线。4 .多举措筑牢防溺亡“安全网”一是压实责任链条,织密安全管理网络。二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全民防溺氛围。三是深化巡查防控,消除潜在安全隐患。5 .多措并举做好未成年人防溺亡工作一是“细化工作责任”重部署
8、二是“灵活宣传教育”强宣传。三是“筑牢巡逻防线”促安全。6 .探索防溺亡工作从“单兵作战”到“全民共防”网格管理压责任,织牢“责任网”。分类宣教强意识,打好“预防针”。社会协同聚合力,共筑“防护墙”。7 .暑期安全不放假“三管齐下”防溺亡警示为先,安全教育多形式开展。制度为基,安全防线多渠道筑牢。巡逻为要,安全问题多举措防范。8,立足“四个一”筑牢防溺亡生命安全线高度重视,精密部署,下好防溺亡工作“一盘棋”。全面排查,消除隐患,做细防溺亡隐患“一本账”。加强教育,增强意识,紧绷防溺亡安全“一根弦”。加大宣传,提升成效,织密防溺亡宣传“一张网”。9 .防溺亡工作多管齐下做好四“提高”加强组织领
9、导,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宣传教育,提高防溺意识。深入排查隐患,提高安全系数。备齐防溺物资,提高应急能力。10 .认真落实防溺亡工作筑牢生命“安全防线”一是强化宣传教育,提升安全意识。二是全面排查隐患,筑牢防护屏障。三是健全联防机制,压实责任链条。11 .开展防溺亡排查工作保障群众生命安全一是多方联动,压实责任。二是多管齐下,排查隐患。三是多点发力,加大宣传。12 .“四项举措”持续推进防溺亡工作保持长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党政同责部署加压。二是细化防控举措,“三个一遍”完善提升。三是凝聚各方合力,“四位一体”持续推进。四是浓厚宣传氛围,乡村组户全面覆盖。13 .筑牢防溺亡安全防线全力守护群众生命安
10、全提高政治站位,压实责任链条。全面摸排整治,筑牢安全屏障。多维宣传引导,凝聚共治合力。14 .多措并举织密防溺亡安全网高度重视,夯实防溺亡职责。多措并举,发挥防溺亡效能。全力保障,配全防溺亡物资。15 .“三强化”切实开展未成年人防溺亡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安全责任。二是强化教育宣传,提高安全意识。三是强化隐患排查,筑牢安全防线。16 .切实织牢防溺亡工作“安全网”一是“清”责任。二是“广”宣传。三是“细”排查。四是“实”措施。17 .持续筑牢防溺水安全网一是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意识。二是广泛宣传,增强安全意识。三是全面排查,加强日常巡查。18 .织密织牢“防溺水安全网”加强宣传教育,织密“
11、宣传网”。加强隐患排查,织密“防控网”。加强日常巡逻,织密“责任网”。加强巡查督查,织密“监督网19 .多措并举织密防溺水“防护网”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二是强化宣传教育,增强防患意识。三是全面排查隐患,筑牢安全防线。20 .“四措联动”防溺亡守牢生命“安全线”责任压实,构建三级防控责任体系。隐患清零,筑牢水域安全防护屏障。宣教覆盖,拧紧安全意识思想阀门。协同联动,织密立体防护网络体系。21 .聚焦暑期安全,筑牢未成年人防溺亡屏障广渠道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多主题活动,增强安全意识。高频次排查,守护水域安全。22 .多举措筑牢暑期防溺亡安全屏障压实责任链条,构建全域防控体系。多维宣传教
12、育,筑牢安全思想防线。全域隐患排查,夯实风险防控基础。凝聚联动合力,织密群防群治网络。23 .筑牢汛期安全防线扎实开展未成年人防溺亡工作精心部署,拧紧防溺水“责任阀”。宣传引导,吹响防溺水“集结号”。网格巡查,织牢防溺水“防护网”。24 .“四个加强”扎实做好未成年人防溺亡工作加强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加强巡逻看护,夯实防溺责任。加强隐患排查,堵塞隐患漏洞。加强联防联控,形成工作合力。25 .守护成长扎实开展未成年人防溺亡工作警示标志全覆盖。安全巡查不停歇。教育引导再强化。26 .多举措筑牢暑期防溺亡安全屏障一是压实责任链条,构建全域防控体系。二是多维宣传教育,筑牢安全思想防线。三是全域隐患
13、排查,夯实风险防控基础。27 .多方合力织密未成年人防溺亡“安全网”防范责任“清”。宣传教育“广”。隐患排查“细”。28 .多措并举做好防溺亡工作筑牢未成年人安全屏障一是明确工作机制举措。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三是开展走访关爱帮扶。四是落实家庭监护责任。五是健全强制报告机制。六是开展暗访督导检查。29 .“四个强化”织牢留守和困境儿童防溺亡“安全网”一是强化机制保障,形成部门合力。二是强化监护责任,构建服务阵地。三是强化关爱帮扶,健全支持体系。四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30 .五措并举做好夏季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防溺亡工作高度重视,及早安排。加强监管,签订协议。设置标识,强化警醒。搞好宣传,压实责任。强化督查,抓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