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挖区间深基坑开挖专项方案.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20404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DOC 页数:111 大小:18.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挖区间深基坑开挖专项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明挖区间深基坑开挖专项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明挖区间深基坑开挖专项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明挖区间深基坑开挖专项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明挖区间深基坑开挖专项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挖区间深基坑开挖专项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挖区间深基坑开挖专项方案.doc(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编制说明、依据及编制原则11.1编制说明11.2编制依据11.3编制原则22.工程概况22.1工程简介22.2工程地理位置与周围环境52.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62.3.1工程地质62.3.2水文地质72.4管线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2.5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72.6地震效应错误!未定义书签。2.7围护结构形式33.施工总体部署83.1组织管理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3.2施工进度计划83.3人员、机械设备配置93.3.1人员配置93.3.2机械设备配置93.4基坑开挖114.降水与排水方案124.1降水设计124.2工艺流程及要点124.2.1工艺流程124.2.2降水要点134.2.3

2、施工技术措施164.2.4基坑内的降水施工164.2.5降水井的封堵174.2.6降水管理174.3土方开挖施工184.3.1土方开挖原则184.3.2基坑土方分段194.3.3基坑土方分层194.3.4 挖土工艺204.3.5土方开挖技术要求224.4混凝土支撑施工234.4.1 混凝土支撑施工测量234.4.2 混凝土支撑模板234.4.3 混凝土支撑钢筋施工234.4.4 混凝土支撑混凝土234.5钢支撑架设与拆除244.5.1钢支撑设计要求244.5.2钢支撑安装244.5.3支撑拆除304.5.4安全技术措施314.5.5钢支撑质量保证措施325.监控量测335.1 监测目的335.

3、2 监测基本原则345.2.1系统性原则345.2.2可靠性原则345.2.3与结构设计相结合原则345.2.4关键部位优先、兼顾全面的原则345.2.5与施工相结合原则355.2.6经济合理原则355.3 监测组织与流程355.3.1监测人员安排355.3.2监测组主要职责365.4 监测仪器375.4.1监测仪器设备安排375.5 监测项目及布点原则395.5.1基坑监测项目395.5.2测点布设原则405.5.3测点布置415.6 监测警戒值及四级预警425.6.1监测警戒值425.6.2四级预警435.7 各监测项目实施方案465.7.1基点的观测465.7.2沉降点的观测465.7.

4、3水平位移监测485.7.4桩体变形监测505.7.5支撑轴力监测525.7.6土体侧向变形监测535.7.7地下水位监测555.7.8土压力监测565.7.9钢筋应力监测575.8 监测数据处理与应用575.8.1量测数据散点图和曲线575.8.2沉降与水平位移数据分析585.8.3施工安全性判别585.9监测工作管理595.9.1监测数据管理595.9.2监测数据反馈595.9.3监测报表的内容和送达对象605.9.4监测组织管理615.9.5监控量测组织机构与岗位职责625.10信息反馈635.11监测工作保障措施645.11.1监测质量保障措施645.11.2基准点(监测点)保护措施6

5、55.11.3计划保障措施655.11.4安全文明保障措施655.12现场安全巡视665.12.1现场安全巡视的目的665.12.2现场安全巡视对象及范围675.12.3现场安全巡视内容685.12.4现场安全巡视频率及周期695.13应急预案696.工期保证措施707.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707.1质量保证体系707.2工程质量保障措施727.2.1保证质量的组织措施727.3 保证质量的管理措施737.3.1加强质量教育737.3.2加强技术培训737.3.3建立全面质量管理流程737.3.4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747.3.5建立质量情报信息网络747.3.6强化企业质量自控能力747.4主

6、要分项工程质量控制措施747.4.1深井降水质量保证措施757.4.2基坑开挖及支撑质量保证措施758.安全生产、文明施工788.1安全保证措施788.2降水井施工818.3基坑开挖、支撑818.3.1在基坑开挖阶段818.3.2钢支撑施工828.3.3周边管线的保护828.3.4保洁工作829.环境保护措施839.1.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体系839.2.制定防止和减轻水流、大气污染措施859.3.控制扬尘及废气859.4.防止噪声污染8510.应急预案8510.1组织措施8610.1.1应急预防措施8610.1.2组织措施8710.2应急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8710.2.1 应急预案的基本方针8

7、710.2.2 组织领导系统8810.2.3 应急资源8810.2.4 应急响应8810.3人员及设备配置9010.3.1人员配置9010.3.2 应急物资及设备配置9110.4危险源分析及对策9210.5应急救援保障措施9610.5.1 救援器材、设备、车辆等落实9610.5.2 医疗救护部门9610.5.3 抢险保证9610.6可能发生的应急救援措施9710.6.1咬合桩接缝防渗漏措施9710.6.2开挖过程中防意外措施9710.6.3纵坡防失稳措施9810.6.4基底隆起、突涌应急措施9810.6.5周边环境保护应急措施9911.附图1006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1.编制说明1.1编制依

8、据(1)昆明市轨道交通3号线明挖区间结构设计图纸;(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3)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1999);(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7)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用电安全规范(JB50194-93);(8)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9)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10)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1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

9、范(GB50497-2009);(12)施工场地及邻近区域内地下地上管线、地下障碍物、地面原有建筑物和构筑物等的调查资料;1.2试用范围本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适用于中国铁建昆明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指挥部五工区项目经理部辖区内的大树营站盾构终点金马寺站太平村站明挖区间施工。1.3编制原则(1)确保技术方案针对性强、操作性强;施工方案经济、合理。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周边环境及工期要求等条件选择最具实用性的施工方案和机具设备。(2)技术可靠性原则根据本工区工程特点,依据昆明市及其周边地区类似工程施工经验,选择可靠性高、可操作性强的施工技术方

10、案进行施工。(3)经济合理性原则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本着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比选施工方案,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从而使基坑开挖施工达到安全、优质、高效的目的。(4)环保原则施工前充分调查了解工程周边环境情况,紧密结合环境保护进行施工。施工中认真作好文明施工,减少空气、噪音污染,施工污水、废浆经沉淀并取得相关部门的批准后方可排放。施工过程进行环境管理。2.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1)大树营站盾构终点金马寺站区间大树营站盾构井金马寺站区间线路在东二环金马立交桥附近沿东北方向前行,下穿金汁河、金马寺村房屋建筑群后进入金马寺站。线路右线起止里程为YDK18+871.328YDK19+320.780,

11、全长449.452m。主体结构为单层双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围护结构为钻孔桩+内支撑形式。基坑深度为1017m。(2)金马寺站太平村站区间本区间线路起于太平路与寺瓦路交口东部,沿太平路敷设,经暗挖下穿人民东路延长线后进入太平村站。右线起讫里程为YDK19+503.868YDK20+265.600(含短链7.199m),全长754.333m,其中600m采用明挖法施工。主体结构为单层双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坑支护采用土钉支护、钻孔桩桩+内支撑、桩+锚索三种支护型式。本段明挖区间基坑深度为1017m。2.2围护结构形式根据本段区间的工程特点、基坑深度、地质条件、环境保护的要求,围护结构在不同地段

12、采用不同的型式。具体如下:1、大树营站盾构井金马寺站区间(1)里程YDK18+871.328YDK18+966.373:围护结构为10001200钻孔灌注桩9001200旋喷桩,设三道撑,第一道撑为钢筋混凝土撑,第二、三道撑为钢管撑。其支护形式见支护剖面图2.2-1。(2)里程YDK18+966.373YDK19+124.330:围护结构采用10001200钻孔灌注桩9001200旋喷桩,设二道撑,第一道撑为钢筋混凝土撑,第二道撑为钢管撑。其支护形式见支护剖面图2.2-2。图2.2-1支撑剖面图图2.2-2支撑剖面图(3)里程YDK19+124.330YDK19+320.780:围护结构采用8

13、001000钻孔灌注桩8001000旋喷桩,支撑体系为内支撑,设一道钢筋混凝土撑。其支护形式见支护剖面图图2.2-3。图2.2-3 标准段支撑剖面图2、金马寺站太平村站明挖区间(1)第一支护段(里程YDK19+503.868YDK19+659.5/ YDK20+219.048YDK20+265.600):基坑采用放坡+土钉支护,放坡坡率为1:0.4,采用二级放坡。坡面喷射150mm厚C20混凝土,并挂8150150钢筋网。(2)第二支护段(里程YDK19+659.5YDK19+831.383):基坑围护结构为10001200钻孔灌注桩6001200旋喷桩,设三道撑,第一道撑为钢筋混凝土撑,第二

14、、三道撑为钢管撑。(3)第三支护段(里程YDK19+831.383YDK20+003.039):基坑围护结构为10001200钻孔灌注桩6001200旋喷桩,采用锚索作为拉锚结构。锚索水平间距约为2.4m(两桩一锚)或3.6m(三桩一锚),竖向间距为2.54m。锚索采用15.2mm的预应力锚索。(4)第四支护段(里程YDK20+003.039YDK20+029.039):基坑围护结构为10001200钻孔灌注桩6001200旋喷桩,采用两道600800钢筋混凝土撑作为支护结构。(5)第五支护段(里程YDK20+183.091YDK20+219.048):基坑围护结构为10001200钻孔灌注桩

15、6001200旋喷桩,基坑两侧采用一道600800钢筋混凝土撑作为支护结构。2.3工程地理位置与周围环境大树营盾构井金马寺站太平村站区间线路起点在东二环金马寺高架桥沿东北方向前行,下穿金汁河、金马寺村房屋建筑群后进入金马寺站(地点位于太平路与寺瓦路交叉口东部),终点位于人民东路延长线太平村路段空地处。根据现阶段调查收集的房屋资料得知,东风东路为上下行线,宽约50m,为双向四车道,出行较为便利;太平路路面宽度约30m,出行道路较为畅通;金马寺片区属于昆明市城中村老城区,房屋较多,区间地面现状主要为金马寺村密集房屋住宅建筑群,企业厂房和仓库,房屋建筑为13层砖房、410层砼建筑,建筑年代久远。大树

16、营站盾构终点金马寺站区间与金汁河平交,金汁河流量不大,施工期间可作导流等临时处理。2.4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2.4.1工程地质1、大树营盾构井金马寺站区间YDK18+351.45YDK19+040段属湖积平原与河流相交汇沉积地貌单元,位于昆明盆地东部,为金汁河等地表径流所形成的洪积扇与滇池湖滨相交汇区,地势平坦开阔,海拔高程在18851900m之间,自然横坡13,微向滇池方向倾斜。YDK19+040YDK19+462.4段属风化残丘间夹低凹沟谷地貌单元,地形有一定起伏,自然滑坡310。2、金马寺站太平村站区间线路位于昆明盆地东侧丘陵地带,属风化剥蚀残丘坡麓与残丘间沟谷过渡地貌,地形以圆丘为主,间

17、夹低凹沟槽,海拔高程在19001970之间,自然坡度1025。2.4.2水文地质1、地表水线路所经过的较大地表径流为金汁河及太平路南侧排水沟,水量受季节影响较大,对附近场地地下水形成一定补给关系。2、地下水分布及特征沿线地下水主要有上层滞水、孔隙潜水及基岩岩溶裂隙水。上层滞水:赋存于全线结构松散的人工填土层等近地表土层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孔隙潜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主要以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粉、粘性土为主,在工程影响深度范围内多层分布,一般具弱承压性。该段稳定水位埋深雨季一般在地表下0.33.8m,旱季为1.55.5m,具含水层埋深浅,含水层层数多,层间透水性一般,补给条件较

18、差等特点,总体富水性中等。岩溶裂隙水:赋存于白云质灰岩、溶蚀破碎带中,地下水赋存情况受基岩裂隙发育程度控制,富水性中等。2.5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1)不良地质区段内不良地质为岩溶。岩溶发育中等,呈溶洞、溶蚀凹槽、溶蚀破碎带、小型溶穴等多种岩溶形态。(2)特殊岩土区段内特殊岩土为人工填土、软土,其中杂填土分布于全段表层,厚度0.56.4m,成分复杂,结构疏密不均,物理力学性质较差。软土层次较多,分布范围较大,具有孔隙比大、含水量高、压缩性大、承载力低、灵敏度较高等特点,工程性能差,对隧道工程影响较大。3.施工总体部署3.1施工总体安排1、盾构井金马寺区间设计为盾构始发井,所以土方开挖自西向东顺序

19、施做。金马寺太平村区间暗挖段为控制工期工程,另该区间起点段涉及房产开发及相邻标段施工用地等因素,所以该区间起点至暗挖进口段土方相向顺序施工。暗挖出口段至区间终点自西向东顺序施做。2、为保证基坑施工正常进行,防止不良地下水作用发生,确保基坑边坡稳定、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及地下设施的安全,在基坑内采用管井疏干降水,降水在开挖前提前15天进行。3、土方开挖采用从上至下,分层分布开挖,严格遵守先撑后挖的原则。因土方开挖时正值雨季,为安全起见土方开挖总长度按1:31:3.5放坡,如土质较好且已度过降雨高峰期,总放坡长度可降低到1:21:2.5,当第一段土方开挖到底形成完整的开挖面后主体结构各项工序随着开

20、挖面依次施工。4、土方开挖施工一定与测量监测紧密结合,一旦监测数据变化速率较大,立即停止施工且通知设计与业主研究对策,隐患处理完毕后方可继续施工。3.2施工进度计划为确保工程总体计划按时完成,我们将配备充足的施工设备及人员,按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精心组织施工。施工中紧密配合,努力为结构施工创造条件,以确保结点工期和总工期的实现。施工进度计划见横道图(附图一)。3.3人员、机械设备配置3.3.1人员配置根据本工程任务量和构成特点,按工程专业特点对本区间段进行施工任务划分。项目部设2个明挖作业队,即盾构井站金马寺站区间作业队、金马寺站太平村站区间作业队;各作业队分别下设5个作业工班,各工班高峰期人数

21、及施工任务见表3.3-1:各作业工班高峰期人数及任务划分表 表3.3-1序号作业工班名称高峰期人数任务划分1土石方施工工班30负责土方开挖施工2钻孔灌注桩施工工班30负责围护结构工程施工3旋喷桩施工工班40负责围护结构工程施工4专业降水工班15负责基坑降水施工及管理5综合施工保障工班20负责材料运输及风、水、电的保障和文明施工合计1353.3.2机械设备配置盾构井至金马寺站明挖区间、金马寺站太平村站区间围护结构拟各采用2台旋挖钻机施工。土方开挖及运输采用长臂挖掘机2台,1m3挖掘机2台,0.6 m3挖掘机2台。各作业队机械设备计划详见表3.3-2。 机械设备计划表 表3.3-2序号名称数量单位

22、设备情况进场时间1潜水泵2台良好2013年5月2污水泵6台良好2013年5月3洒水车1台良好2013年5月4挖掘机2台良好2013年5月5挖掘机2台良好2013年5月6长臂挖掘机2台良好2013年5月7自卸车8台良好2013年5月8千斤顶4组良好2013年5月9电动葫芦12台良好2013年5月10泥浆泵10台良好2013年5月11废浆处理设备3套良好2013年5月12泥浆运输车2台良好2013年5月13高压泥浆泵3台良好2013年5月14高压旋喷注浆泵6台良好2013年5月15注浆泵6台良好2013年5月16液压千斤顶2台良好2013年5月17双液注浆泵2台良好2013年5月18灰浆搅拌机2台

23、良好2013年5月19装载机2台良好2013年5月20电焊机4台良好2013年5月21电焊机4台良好2013年5月22对焊机2台良好2013年5月23钢筋调直机2台良好2013年5月24钢筋弯曲机2台良好2013年5月25钢筋切割机2台良好2013年5月26变压器1台良好2013年5月27发电机2台良好2013年5月28插入式振捣器32台良好2013年5月3.4基坑开挖(1)围护桩施工完成后,开挖第一层土方至第一道混凝土支撑底,然后施工桩顶冠梁及第一道混凝土支撑,等冠梁、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且基坑预降水20天后,进行混凝土支撑以下土方开挖。(2)根据明挖区间拆迁及管线迁改进度

24、情况,以及本着方便施工、保证进度的原则确定明挖区间基坑开挖顺序。(3)基坑开挖施工顺序如下:三通一平(含地下管线的保护盒改移)交通疏解加密地质钻孔探明溶洞规模及数量并进行充填钻孔灌注桩施工旋喷桩及降水井施工冠梁以上土体开挖冠梁、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施工(待第一道支撑达到设计强度)基坑内降水从上至下逐层开挖基坑至各支撑底,(钢支撑开挖到中心线下0.8m),及时架设各道支撑开挖到最终基坑面检查溶洞填充(若有)坑底加固(若有)施作垫层和底板下防水层、浇筑底板混凝土、施作侧墙防水层和部分侧墙待底板和侧墙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拆除底板附近支撑施作剩余部分侧墙、防水及区间顶板待区间结构顶板强度达到设计强

25、度后拆除第二道支撑(若有)施作顶板防水层回填覆土(含恢复管线),拆除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恢复路面。(4)土方开挖顺序及出土路线见图附图二。84(5)每段土方分4层开挖,施工顺序见下图3.4-1。破除基坑内侧导墙第1层土方开挖分段进行冠梁及第一道砼支撑施工基坑降水进行第2层土方开挖架设第三道钢支撑第4层土方开挖第3层土方开挖架设第二道钢支撑图3.4-1 明挖区间开挖施工流程示意图4.降水与排水方案4.1降水设计基坑内管井降水管径采用700,每20m设置一个降水井点,基坑降水深度控制在基坑底1m以下。基坑内外均设置适量的水位观测井,以便控制基坑内外地下水位及监测基坑降水对坑外水位的影响。基坑降水井及

26、水位观测井待降水施工设计图提供后,按图进行合理布置。4.2工艺流程及要点4.2.1工艺流程准备工作钻机进场定位开孔下护口管钻进终孔冲孔换浆下井管冲孔换浆(泥浆比重换到1.05g/cm)填砾止水封孔洗井下泵试抽合理安排排水管路及电缆电路抽水试验正式抽水记录。如图4.2-1基坑降水施工工艺流程图。设备、材料进场定井位立钻架成 孔清 孔下井管填滤料洗 井安装管路系统试 抽降水管理安装水泵连接管路降水任务完成图4.2-1 基坑降水施工工艺流程图4.2.2降水要点(1)落实材料和人员,合理安排人财物,与业主及工地上各兄弟单位保持密切协作。(2)专人负责进料,工程师核定,确保井壁管、过滤管(滤管外包单层8

27、0目锦纶滤网,滤水管的直径与井壁管的直径相同)、围填砾砂、粘土等材料的质量。(3)进出场、定位、埋设护孔管,钻机进场。钻井井位经双方按设计方案校核井位,保证钻机移到位,基础牢固平稳,磨盘水平“三点一线”,(孔位、磨盘、大钩成一垂线),各项准备工作就绪,井管、砾砂料到位,埋设护孔管要求垂直,护孔管尽可能进入原状土层内2050cm,外围用粘土填实,保证泥浆返出孔外,孔斜误差不超过1%。(4)采用XJ100-1型工程地质钻机钻孔,确保孔径不小于700mm,钻进前测量好钻具总长,精确计算机上余尺,控制钻进深度,深度要大于设计深度,以考虑抽水期间沉淀物可能达到的沉积高度所产生的影响,钻进中保持泥浆比重在

28、1.151.25g/cm3,钻进过程中要对地层分层描述,确定降水含水层的确切层位和岩性,并保证钻孔圆正垂直。钻孔过程中采集土样,核对含水层所在部位和土的颗粒组成。终孔深度达到后,井管下入前进行清孔作业,调浆宜慢,清孔后泥浆比重1.05g/cm左右。清孔采取注入清水置换,利用砂石泵抽出沉渣,并测定井深。(5)管井采用水泥砾石滤水管,每节长约1.0m,利用人工分节吊放,下管前填2m高的中粗砂。井管接头处用针刺无纺布包裹严密,下到设计深度,顶部高出地面20cm,并采取措施(如在井管附近设置标记,并用木板将其围住)加以临时保护,随开挖拆除部分井管,剩余部分作好保护。(6)疏干井按设计井深事先将井管排列

29、、组合,下管时所有深井的底部按标高严格控制,并且保持井口标高一致。井管应平稳入孔、焊接垂直,完整无隙,确保焊接强度,以免脱落,为了保证井管不靠在井壁上和井管外有一定的填砾厚度,在滤水管上下各加两组扶正器,保证环状填砾间隙厚度大于150mm,过滤器应刷洗干净,缝隙清楚,过滤器缝隙均匀。下管要准确到位。自然落下,稍转动落到位,不可强力压下,以免损坏过滤结构,下好井管后,把井管居中固定。(7)井管到达设计深度后,适当稀释井内泥浆,然后立即在井管周围灌填滤料。滤料采用人工沿井孔四周均匀连续填入。施工管井将滤料填至井口下2m处,其上用粘土回填至地面。施工疏干井将滤料从井底向上填至粉砂层顶,以上至地面以下

30、范围内围填粘土。并做好井口封闭工作。(8)完成滤料灌填后,按规定进行洗井。在成井后8h内,将污水泵放入井底反复抽洗,以保证渗水效果,洗井过程中观测水位及出水量变化情况。(9)安装潜水泵及管路系统前检查电机和泵体,确认完好无误后方可安装;潜水电机、电缆和接头的绝缘安全可靠,并配有保护开关控制,以确保安全运转;安装过程中保证各连接部位密封可靠不漏气;将真空泵进出水、进出气调节好,保证正常运转;管路在基坑边缘汇入总管,将水排入市政污水系统;管路上装有真空表、水表、闸阀、单向阀,以便于控制、管理,气管连接处保证密封、不漏气。(10)洗井后,对井管进行单井试抽,如有异常情况,重新洗井,并再次进行抽水试验

31、。洗井结束后,待水位恢复可按设计下泵,下入深度宜在滤水管下半部分,以保证足够的降深。排水管道及电源线路一定要先连接好,试抽3个小时,测定井内水位及观测孔水位变化,安装水表测流量,预估降水试验运行途径,等水位恢复后,积极配合抽水试验。(11)抽水时,每天24小时派人现场值班,并做好抽水记录,每天报水位、流量。记录内容包括降水井涌水量Q和水位降深S,并在现场绘制S-T,Q-T,SQ曲线与基坑开挖深度附近监测资料绘于同一图上,了解其相关关系,以掌握抽水动态,指导降水运行达到最优。选择有代表性的井及时抽干井内的水,观测恢复水位,以准备掌握水位降深,又不过大影响降水正常运行。抽水运行期间还必须注意观测沉

32、井进展情况,记录沉井标高,注意收集沉井监测资料变化情况。进入正常后,每天向监理报降水日报。4.2.3施工技术措施钻孔前严格按照图纸定出孔位;钻孔严格控制井孔垂直度(1),严格控制井孔深度,保证井孔孔径上下一致,控制孔径;灌填砂砾料前,把孔内泥浆适当稀释到比重为1.05g/cm左右,灌填高度符合设计要求,灌填量不得小于计算值的95;井点管口有保护措施,井点设有标志,防止杂物掉入管内;成井过程中文明施工,泥浆池及时回填,洗井彻底;成井施工中及时做好施工记录;凿井完成后及时下泵抽水,并抽到水清为止,水的含砂量小于十万分之一;观测井设专人观测井中水位变化,发现水位变化大时,可将观测井改为回灌井,进行地

33、下水补充。4.2.4基坑内的降水施工(1)为确保基坑开挖在无水条件下作业,当部分围护结构施工完,具备工作面后,即可在该部分选取井位,测试水量等各项指标,在取得实测结果后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实际进行布井。井位在基坑范围内基本均匀布置,当遇支撑及结构梁、柱等时,适当调整井位,相应避开。(2)基坑开挖前1520天开始进行降水井降水,以便于基坑土方开挖作业。降水井降水须将水位降至基坑下1.0m。(3)开挖至坑底施工底板时,在井点管位置设置底板泄水孔,然后拆除井点管,继续进行降水施工。待主体工程顶板覆土及内部铺装层施工后方可封孔。4.2.5降水井的封堵管井封堵时用7mm厚的钢管套到水泥砾石管的外面,并按设

34、计图留够长度及做好防水,然后用微膨胀混凝土封堵。疏干井可在管内停止降承压水后采用在井管内先填瓜子片碎石,然后注浆再灌注微膨胀混凝土的封堵办法。4.2.6降水管理降水工作持续时间较长,降水管理工作的要点是:降水开始后,随时了解水位动态变化,根据水位观测情况,控制降水井排水时间和时间间隔,控制真空泵抽吸力度,保证系统有足够的真空度;降水期间安排三班人员日夜值班,进行排水降水控制操作、水位观测和数据记录;降水期间安排专人负责对抽水设备和运行状况进行定时维护、检查和保养,观测记录水泵的电源、出水等情况,保证抽水设备始终处在正常运行状态;降水期间严禁随意停抽;更换水泵时,测量井深,掌握水泵安全深度,防止

35、埋泵;备好备用电源,保证抽水正常、连续进行;基坑开挖过程中,密切注意真空效果,做好密封工作;若因地下围护结构渗漏而引起坑外水位下降超过规定值时,控制抽水力度或停抽,采取措施处理后再复抽;开始降水后,随时了解水位动态变化。进行监控量测,了解基坑周围土体沉降量及对建筑物或管道等的影响。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防止发生事故。4.3土方开挖施工4.3.1土方开挖原则(1)在围护结构施工前,应查明区间范围内的地下管线的位置、埋深、管线的材质以及基础的型式,并会同业主、监理、设计单位及有关管线权属部门共同协商、研究地下管线的迁改、加固和悬吊方案,保证管线的安全和正常使用。(2)为确保管线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在

36、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在有管线的范围和管线埋深的可能范围内,应小心挖掘,以免碰撞、损坏管线,确保在施工期间所有地下管线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开挖过程中加强基坑自身及周边建筑物及管线的监控量测,根据权属单位确定的变形、沉降控制标准设定报警值。当保护措施不当时可导致爆炸、爆裂的危险,必须加强防护,确保施工安全。(3)基坑开挖应遵守分层、分段、分块、对称、平衡、限时的原则,应按照先撑后挖、限时支撑、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方法确定开挖顺序,应减小基坑无支撑暴露的时间和空间。混凝土撑应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钢支撑应在质量验收并施加预应力后进行土方开挖。本区间呈狭长状,可采用纵向斜面分层分段开挖方

37、法,斜面应设置多级边坡,每层、每段开挖和支撑的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4)基坑施工过程中,保证坡顶两侧3.5m范围内不得行驶车辆,不得堆土和堆料。3.5m范围外的超载(等效均布荷载)不得大于20Kpa。当重型机械在基坑周边作业时,应采取设置专门的平台或深基础等措施加以处理。(5)基坑开挖接近基底设计标高以上0.5m时应配合人工清底,避免超挖或扰动基底土。基底应平整压实,其容许偏差为:高程+10/-20mm;平整度20mm。(6)基坑开挖到基底时应避免基底长时间浸水和扰动,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清底验槽,浇筑垫层封闭基坑,减少地基图暴露时间,并尽快浇筑底板,形成对侧墙的支撑作用。(7)基坑开挖过程中,应

38、对围护结构渗漏水进行封堵,避免造成地下水大量流失而危机周边建(构)筑物及基坑安全。(8)基坑开挖过程中严禁大锅底开挖,并做好基坑内排水工作,在未覆土前,需采用基坑内持续降水、排水等消浮措施,避免水浮力对围护结构产生不利影响。(9)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与地质资料进行核对,若有变化应立即通知监理、设计单位现场调整处理,以满足设计要求。4.3.2基坑土方分段本明挖区间基坑每段土方开挖的划分与主体结构施工缝相结合,土方开挖分段见附图三。4.3.3基坑土方分层基坑竖向分4层开挖,每次挖到钢支撑以下0.5m,开始架设钢支撑。竖向第一层:挖到第一道混凝土支撑底,该层开挖厚度为1.12.9m。竖向第

39、二层:挖到第二道钢支撑以下0.5m,该层厚度约为3.5m。竖向第三层:挖到第三道钢支撑以下0.5m,该层厚度约为3m。竖向第四层:挖到基坑底以上0.3m,该层开挖厚度为2.8m,基底以上0.3m采用人工清土。4.3.4 挖土工艺(1)第一层土方开挖首先破除原有沥青路面(或地表渣土),开挖土方至混凝土支撑梁底,开挖深度为1.12.9m。采用分段退挖方式,挖掘机直接装土上车,由自卸汽车将弃土外运。挖完一段立即施工混凝土冠梁及支撑。(2)混凝土支撑以下部分(第二四层)土方开挖准备工作:围护结构钻孔桩、冠梁及混凝土支撑施工完毕且达到设计强度;监测初值完成;架设钢支撑设备准备好;基坑降水达到土方开挖要求

40、。(3)盾构井端头土方开挖盾构井端头部分先开挖转角并架设斜支撑,后开挖标准段并架设直撑的顺序施工。分层放坡挖土并将土石方垂直运出坑外装车外弃。每块土体开挖时间不超过6小时,每块的钢支撑在土石方挖完后8小时内安装完毕。进入第二层及以下各层土石方开挖时,由于斜支撑架设所需时间较长,进行盾构井端头土方开始时,首先从中间三角区开始(如图所示),开挖至对应分层支撑底面标高以下0.5m,然后利用小型挖掘机进入斜支撑区域自内而外倒退式开挖基坑转角部位土石方。完成一侧转角部位土石方开挖并架设斜支撑、加设预应力完毕后,再按照同样的程序进行另一侧转角部位土石方开挖,随后进入标准段土石方开挖。图4.3-1 盾构井端

41、头部位土方开挖顺序示意图(4)标准段土方开挖采用分段分台阶退挖方式进行开挖,见附图四。第二层土:第二层土方开挖开挖深度为3.5m,随土方开挖的推进,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第二道支撑安装及施加支撑预应力及桩间喷射混凝土施工。第三、四层土:开挖方法与第二层土相同。基底以上30cm厚土体,采用人工清底。开挖完一块并清底至设计坑底标高后及时施工接地网并浇筑混凝土垫层。标准段土方开挖,每块土体开挖时延首先开挖中部土体再开挖两侧土体。图4.3-2 留土护壁开挖示意图(5)收尾段土方开挖当反铲挖掘机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施作时,换用长臂挖掘机站在基坑边进行出土。基坑深12m以下土方采用小型挖机配合两台50t吊车垂直

42、出土。最后将小型挖机吊出基坑。4.3.5土方开挖技术要求(1)自上而下、分层分段开挖,随时按要求进行放坡,保证坡面稳定也有利于排水;(2)开挖前须按要求确定每层开挖深度,连续开挖两根对撑后及时进行钢支撑安装和施加预应力;(3)基坑开挖尽可能避免不利天气。当基坑因雨存水时,必须及时设置集水坑汇水并排除,避免受水浸泡。地面做好排水沟,避免地面水进入基坑;(4)基坑开挖至基底以上30cm时,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清底,避免超挖扰动基底。4.4混凝土支撑施工4.4.1 混凝土支撑施工测量混凝土支撑施工首先进行测量放线,定出混凝土支撑的中心线和边线并整平夯实基底。4.4.2 混凝土支撑模板混凝土支撑基底铺设

43、10cm的砂浆垫层作底模,侧模采用组合钢模板,模板支撑体系采用48钢管。模板在安装前涂刷脱模剂。4.4.3 混凝土支撑钢筋施工(1)钢筋在使用前必须对使用品种规格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2)混凝土支撑主筋采用双面搭接焊,搭接长度为不小于5d钢筋直径,钢筋的安装应保持两钢筋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4.4.4 混凝土支撑混凝土(1)模板、钢筋全部安装完毕,模板内的泥土、垃圾等清理干净,钢筋上的油污除净,复核混凝土支撑轴线,在模板上标好混凝土浇筑标高,经检查合格后办理隐检手续。(2)混凝土支撑混凝土为C35商品混凝土。(3)混凝土捣固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检查模板、支撑

44、有无松动情况。(4)混凝土浇注完成后,表面应用木抹子压实抹平。4.5钢支撑架设与拆除4.5.1钢支撑设计要求(1)主体基坑支撑采用609钢管支撑体系,共设置三道钢支撑,支撑间距为3m,支撑钢管厚t14mm。(2)钢支撑系统包括支撑杆系及附属构件部分,其中支撑杆系包括:主体杆、活络端头及固定端,附属构件包括钢托架及钢楔等部分,详见图4.5-1。图4.5-1 钢支撑结构示意图(3)活络端头类似于“抽屉”结构,由活动端头及活动端容纳钢管两部分组成。由端头钢板、双槽钢伸缩杆、加劲肋板等部分拼装焊接成活动端头。双槽钢伸缩杆置于活动端容纳钢管内,在液压千斤顶的作用下,可实现伸缩功能,从而调整支撑长度。4.5.2钢支撑安装4.5.2.1钢支撑施工准备本工程钢支撑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或焊接,并保证拼接点的强度不低于构件自身的截面强度。钢支撑采用一个固定端,一个活动端及中间多节不同长度的钢管通过法兰盘连接而成,每节长度视具体情况而定。钢支撑,经监理检验验收合格后,在基坑上进行拼装。钢支撑精度要求见表4.5-1。 钢支撑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