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伟华·幸福城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说明.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23062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远伟华·幸福城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定远伟华·幸福城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定远伟华·幸福城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定远伟华·幸福城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定远伟华·幸福城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定远伟华·幸福城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远伟华·幸福城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说明.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华伟幸福城规划设计方案 目 录文字部分:一、 概况二、 规划立意三、 规划要点四、 规划结构五、 空间形态六、 道路交通组织七、 空间景观绿地八、 公建布局九、 竖向设计十、 建筑设计十一、 建筑节能十二、 市政设施十三、环保十四、经济技术指标图纸部分一 总平面渲染图二 整体鸟瞰图三 主入口鸟瞰图四 沿街商业效果图五六 沿街立面图七 结构分析图八 交通组织图九 景观分析图十 开发时序图十一十四 别墅效果图十五 会所效果图十六 会所立面效果图十七十八 典型住宅效果图十九 典型住宅立面效果图 二十二十八 住宅户型图二十九 会所平立剖面图 一、概况:1.1区位项目东部区域为规划建设中的花园湖公园,目

2、前公园的前期拆迁工作已基本展开,隔花园湖区域为传统的县城居住区,城区人口密集,但住房多为传统的自建式住宅、居住环境较为恶劣。 西部、南部区域农田与村庄的集中区域,城镇的感觉已是十分的淡漠,属于较为典型的城郊区域。 北部区域主要的为城北水库,且地势较高,南部区域无法看到水库湖面,水库南面项目北部仍有大量的农田。1.2开发定位从培养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角度,提高城市的聚集和辐射能力,增强城市对资本和人才的吸引力,以提高城市社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城市建设的品质已经成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点。幸福城将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居住文化观念的中高档居住小区,创造较为优越的具有吸引力的居住环境。满足定远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

3、 1.3基地现状由于有花园湖项目地块为定远人民所熟悉,地段位置也深受消费者所认可,区域在消费者的眼中应该是风景如画的宜居之所,虽然目前项目周边环境较为破败、道路坎坷不平为典型的农村特点,但随着城市唯一的公园改造进行、西大街道路建设和南二环的开通,项目完全有潜质成为定城高档高品位的住区,打造城市人文形象的窗口。小区幽静恬适,相对独立的环境,内部宽大绿地的美景,造型典雅的设计,先进完善的配套设施,形成一个集居住、消闲、娱乐为一体的居住小区。 1.4规划依据1、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2、建设单位提供的基地地形和红线图及招标书;3、定远规划局规划设计要点;4、国家和地方相关的设计规范和规定。二、规划立

4、意: 2.1生态的家园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人们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在钢筋水泥中紧张的生活需要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放松。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的居住环境使人们的身心健康得到恢复和保持。规划希望体现“都市的绿岛”的景观主题,中心绿地及精心布置的宅前绿地让人们尽享满园绿色,体会诗意生活。 2.2创业的家园新世纪的经济曙光,预示着知识经济和创新经济时代的开始。幸福城的建设将融入定远市培育高质量的城市环境和生活环境的背景中,以高起点的开发为新经济的创业者提供生活的家园。 2.3幸福的家园规划定位为“家园社区”是处处为居者考虑的体现人性回归的家园。家园社会充分考

5、虑人们生活方式变革。工业化时代留给人们的是快节奏、机械化程式化的生活方式,居住的概念是相对于工业、交通、游憩的另一种功能活动,于是有了纯粹意义的“居住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分离。新世纪的生活与之不同,科技的发展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改观,更加丰富和多元的生活将在空间和时间上复合,人的需求、人的生活环境质量将会逐渐发展的主体地位,这里的家园将提供在自由开阔的空间中尽享宁静安逸的居住生活。幸福城规划注重为每个住户,每个房间提供不同的景致,在室内,每个房间都看得见风景,在室外,步行系统达到步步为景,步移景异。三、规划要点: 3.1空间环境的创造空间环境的创造体现了新生活的需要,

6、空间环境以舒展、开朗、明快的形式展示其内在的魅力,创造出崭新、亲切、感人的景观形象。力求在空间形式和建筑外形上形成符合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形象效果。 3.2生态环境的创造生态的社区不仅是人们生活在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而且将生态的理念带进居住环境中。绿荫、清流成为社区环境的主体。轻松自由的溪水时而开阔、时而蜿蜒,连接着开阔的水面,把每个组团空间引向舒展和开阔。在水体的两边,是开阔集中的绿地。溪流边、草地上、浓荫下,是社区公共生活的场所,体现共同的家园的氛围。生态要素以水为主体,结合大面积集中的绿地,形成“家在园中,园在家中”的生态社区。生态的社区不仅是人们生活在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而且将

7、生态的理念带进居住环境中。首先反映在交通组织上,为保证安静、清洁的居住环境,规划采用在组团外围组织机动车交通的方式,在内部规划设计了四通八达的步行系统,使汽车交通空间与步行开敞空间既有一定分隔又能达到便捷的联系。其次,结合当地方气候特点,充分考虑通风和日照,在保障符合气候特点和传统生活观念户户朝南的条件基础上,但都在最佳朝向范围内。3.3人文环境的创造规划方案在丰富的空间效果、良好的环境质量的基础上,更注重对人的居住生活的关怀,把居住环境提升到文化环境的角度,进一步体现对人的深层次的精神需求的关注,以及居住品质的提高。无论是建筑,还是自然景观的营造,都不轻易附和所谓的时尚和潮流,而以清新、优雅

8、、舒展、开阔为目标,达到人与自然融合的居住环境。通过对家庭发展趋势的关注来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规划设计为每个人及每个家庭提供具有优美环境和温馨氛围的社区环境,赋予家居环境更为生动的时代气息。对家庭社会交往的关注需要在户外设置多种形式的交往空间,大片的绿地里、蜿蜒的小溪边、到处可以有亲切的交流、友善的致意,使每一个居者有真正的家园感受。为居住者尤其是老弱幼小者提供方便的步行系统,为其活动提供开敞空间,为老人和儿童创造安宁、祥和的居家环境。四、规划结构: 4.1总体布局小区由环形的交通主路加两条步行景观带组成空间骨架,以中心绿地为核心。一条生态绿带把花园湖水体自然地引入组团中,小溪蜿蜒,采用自

9、然驳岸,成组密植乔木,可以沿水岸林间漫步,形成形式多样的整体有机的结构和丰富的空间效果,中心绿地、为小区,也为城市的景观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一条环形的交通轴线与两条生态绿轴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建筑组群的空间布局追随地形变化,住宅形体点线结合,使东西两个地块形成空间和视觉上的统一体。生态绿化带自然衔接了高层区(11层)和多层区(6+1层)及高档独立别墅。在小区内部形成优美的景观环境,在南组团的入口规划了一组公共建筑,以半圆形的小广场为中心,安排了会所、超级市场,机动车位等既方便市民生活又由外向内形成公共空间向私密空间的过渡。由于定远四季温和,夏季较热,冬无严寒,所以应充分考虑夏季主导风向和日照的要

10、求,中央生态绿化带能作为夏季主导风的宽大通道,为小区居民提供凉爽的夏风。建筑朝向就应该尽量利用中央生态绿化带,引入凉风。这种空间形式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线性的空间组织,将不同层次的空间结合起来,使每一个住宅单元融入整体结构之中,赋于每一个住宅组合单元不同的空间特点,增强场所感和可识别性。并在保证总体开发规模和绿容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为每一个住户争取一个好的朝向和景象,为居民多样化的居住活动提供空间和交往机会,创造出安全、舒适、怡人的家园环境。强调入口景观,给人开敞的感觉,将视线自然引入小区内部。 4.2动态开敞空间规划方案中的开敞空间在每一组紧凑的建筑群体之间,形成或收或放,相互流通和渗适的融合的

11、系统。开敞空间贯穿南北,形成一直延伸的主轴,深入小区内部。4.3建筑组团规划强调组团感,每个组团内部又有组团内的景观,每个组团逐步向中心开畅,形成空间渗透。建筑组团间形成适宜室外活动的绿地和场地,每个组团间的室外场地通过底层架空和地面铺砌,形成具有整体性和归属感的空间关系。注重整体的构图和空间效果,注重人性化建筑空间,不同的建筑和建筑组群,在整体的环境中相互呼应,形成相互对话、交流的空间效果。五、空间形态:5.1疏密有致在空间布局效果上,尽量保证由绿化和水域组成的中央开敞空间的开阔性和流畅性,规划以“湖”为中心,布置高档次别墅,在小区步行系统两侧形成相对低密度建筑空间。由开敞空间向两侧密度逐渐

12、有所增加,这既能使景观相对优越的地段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在空间上形成更开阔的视觉通道。5.2错落有序为丰富空间效果,形成生动的景观形象,群体建筑在平面上点线结合,和高度上错落有致,水平方向长短不一,利用地形和建筑退台形成由外向内逐渐降低的趋势,点状高层穿插期间,错落的空间关系形成有序的渐变效果。5.3空间渗透在空间的疏密关系、高度的错落渐变以及整体肌理的反差和对照中,各种空间都能够相互融合和渗透,彼此在对照、呼应、相互包容,其间流动的开敞空间为各种空间之间的交流和渗透提供了媒介。5.4日照与通风为在整个小区形成良好的微生态环境,通风与日照条件十分重要。建筑均有良好朝向,日照上满足充足的日照间距

13、。在通风上,空间收放的方向与风向基本一致。建筑顶部的采用局部坡顶形式,以达到较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和对建筑空间最充分的利用, 六、道路交通组织:6.1车行系统及车位组织考虑到定远私家车数量有限,汽车停车位全部采用地面停车方式,停车比按0.3设置,纯住宅底层均架空作为自行车停车位。定远县目前私人拥有的汽车数量较少,居住区内机动车行驶与停放对人流的影响不大。半“人车分流”是最经济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于本小区地块特点来讲,不适宜采用现在流行的“车在周边走,人在中间行”的分流方式,所以在组团内部设置集中的地面停车位,减少居民停车后入户的路程,给人方便。通过半“人车分流”就可以为居民营造一个安全宁静的休憩

14、空间。贯穿小区不同地块主干道宽度9m,方便临时停车,车行可以方便抵达每一住户的同时,又尽量避免车行线对整体的干扰、曲直变化,通而不畅,保证中心开敞空间的完整性。规划注重营造整体的空间效果,通过道路两侧绿化和环境,把小区内的道路改造成具有亲切家园氛围的车行路,形成林荫路,不同于一般小区道路的处理手法,强调道路的景观特色和人情味。6.2步行系统中部开敞空间的水边、绿地中,设置步行系统;环绕居住建筑形成连续的绿化空间,结合穿流其间的水系,联结贯通、曲折蜿蜒、洋洋洒洒,成为步行系统的主体。七、空间景观绿地:7.1丰富的建筑空间和绿地系统小高层结合路网分散布置在在其周边,层数为11层,多层住宅结合路网及

15、组团划分,利用公园环境设置高档别墅,另外从开发价值及小区配套考虑沿城市主干道及小区主要出入口设置二至三层的商铺及菜市场。通过住宅朝向变化,扩大住宅日照间距和侧向间距,多层住宅侧向间距大于8米,增加转角单元,户内视野开阔。开敞空间形成带形游园式大面积的绿地,以获得规模化效果和便于集中管理,因而对于生活于其间的人们,不会感到平淡和缺乏变化。规划中的绿化系统与开敞空间一道形成流动的视觉感受和空间活动系统。注重道路景观,沿路的绿化能够改善外侧住宅的景观,使整个住宅小区没有景观死角。7.2增强邻里关系,实现“归属领域”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邻里交往范围和交往空间也产生明显变化,居住的私密性

16、加强,而邻里交往减弱。在规划设计上采用弱化传统的大尺度组团空间,强化为半私密空间的手法,即淡化组团,突出院落,每个院落景色宜人,尺度亲切,营造一个亲切宜人的交往场所。步行轴线上各部分空间尺度适宜,最为关键的领域围合通过建筑的收放,半封闭分割形成围合感极佳的、令人神往的居住空间环境。7.3景观的创造 利用小区中央生态绿化带的景观轴线,沿轴线布置入口广场、平台等,把景观由花园湖一步步引入小区内部。规划时力求做到多处都能观赏到花园湖的美景。7.4形成完整的内部景观和价位均衡利用贯穿园区始终的步行系统与车行系统,把园区院落空间及消极空间的景观绿化连为一体互相渗透,从而形成园区点、线、面组合起来的完整绿

17、化景观环境体系。为了加强园区内部空间的连贯性和景观通透,各个院落均向中心绿地敞开。7.5渗透其间的水域系统在这流动的空间和绿化系统中,贯穿着自然的水域系统,或是开阔的水面,或是蜿蜒的细流,或是整齐的渠道,渗透到建筑组团深处,为流动的空间配以视觉和听觉上的生动感受。八、公建布局:规划人口约8895人,公建规模和等级参照有关标准配置。包括会所,幼托(用地范围边,毗邻本小区)、商业以及其它社区服务设施。利用主要道路沿街用地,采用裙房形式设置公建,以对外的商业、商务为主。根据规划要求沿惠苑路设置商业步行街,既满足小区内的配套,又满足周边地区的发展对商业的要求 在小区中心广场地带另一侧设置会所,提供小区

18、居民日常生活的服务,项目前期可作为营销和管理中心。九、竖向设计: 小区场地较为平坦,根据周边道路标高,尽量结合地形,减少不必要的土方量。 十、建筑设计户型设计在充分研究定远居住习惯的基础上,保持户型方正实用,通透明亮,南向卧室多特点;积极引入南厅观念,使家庭白天的起居生活充满阳光;考虑个性需要,采用框架结构,空间可塑性强,可灵活间隔;现代生活休闲时间大为增加,所以设计大客厅、大餐厅、大主人房、主人房观景台,引入美丽的水景。内部设计处处体现细致,各种空间为现代家庭生活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场所。 立面呈现典型的三段式结构特征俊逸的新古典主义的外观,南向的窗户采用大开窗,玲珑剔透的同时为居民提供了宽大的

19、景观视野。立面形象摈弃了近年欧式构件堆砌的居住建筑形象,追求简洁大方的现代风格与异国的欧式风格完美的统一,赋予建筑清新简约的欧陆风貌。 建筑色彩以白色或浅黄色基调为主,别墅使用建筑特有的原色红色的屋面、橘黄色的阳台,流露出温带滨水气质。会所位于小区的重心位置,是小区的画龙点睛的地方。在本次设计中属重点与精品,旨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体现其非凡的艺术气质与建筑空间的品位。高度2到3层,。主入口在南侧,主要功能房间均为南北朝向。采用坡顶设计,立面风格严谨理性与浪漫活泼相结合,天际轮廓线优美,空间层次丰富,充分体现会所的不凡性格。十一、建筑节能从规划开始,以有利于冬季充分利用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防

20、止太阳日照并有利于自然通风为原则的南北向布局,合理控制建筑物间距和小区的环境绿化设计,整体布局上满足节能设计要求。建筑单体设计以优化体现系数和减小窗墙比为原则,节能设计具体分析,建筑结构主要做法如下,外墙为重砂浆砌筑240厚粘土空心砖,25厚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屋面为3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和传热系数小强度高的膨胀跖石找坡层、外门窗铝合金中空玻璃。建筑节能率实现了总体能耗降低50%的目标。十二、市政设施:12.1给水小区给水以市政给水管网为水源,多层建筑及公建部分采用市政给水直接供给,高层建筑底层至六层也由市政供水,七十层由泵房内变频供水泵加压供给。市供给水管由市政管网接入,在小区内布置呈环状,部

21、分布置为枝状。用水量标准采用:住宅生活用水量按照每人每日250升计;公共建筑用水按照90升/m2日计;绿化、道路浇洒用水按照1L/m2日(用地面积)计;消防及未预见用水量按照上述用水量之和的20%计。最大日用水量Qmax日=4400m312.2排水小区内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收集通过道路雨水口收集,汇至小区内雨水干管,最终排入恒潭路市政雨水管网。二期(南部区域)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排入小区污水干管,最终排入临泉路市政用水管网。污水量,按用水量80%计,即最大日污水量Qmax日=3520m312.3消防多层建筑及商业用房考虑室外消防用水量,高层建筑考虑室内外消防用水量,按消防用水

22、量最大者计,即室内10L/s。室外消防用水与市政生活供水管合用,按一定间距布置室外消火栓,最大间距120m距路边防不大于2m,距建筑物外墙不小于5m。室内消防用水由小区内设置消防水池,经消防泵加压供给,水池容量包含2小时室内消防水量72m3,及部分生活用水,消防泵包括消防主泵2台,增压泵2台,均为一用一备,另配有气压罐一台,均设置于地下泵房内,泵房内另设有生活变频供水机组及潜水排污装置。 在高层建筑屋面设置不小于6m3消防水箱,提供10min消防初期水量。12.4电气一、 设计依据1、现行国家设计技术规程和标准。2、建筑专业提供的建筑设计方案、暖通及给排水专业提供的技术资料和要求。3、建设单位

23、和供电部门提供的主要设计依据和要求。二、设计范围1、建筑供配电系统 2、室内外照明系统 3、建筑防雷接地系统 4、电缆电视及通讯系统 5、宽带网接入系统 6、住宅安保及远程抄表系统三、供电指标1、设备安装总容量:8000kw (40W/平米)2、总计算容量:6400kw (Kc=0.8) 3、自然平均功率因数:0.72 4、电容补偿容量:750 Kvar四、供配电系统及变配电所设置1、本工程小区内设置一座10KV高压开闭所供电,电源由市政电网提供。供电方案、供电电源进线型号规格等均由供电部门另行确定。2、所内主变压器选用干式电力变压器SG10-10KV/0.4KV,区内另设9台箱式电力变压器。

24、 五、防雷接地1、为防止直接雷击,在高层住宅顶处装设避雷带(针),所有防直接雷的引下线均利用柱内或墙内的二根主钢筋(D16)作为引下线,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18m,所有突出屋面的金属物体、管道、栏杆等均须与避雷引下线可靠焊接以保安全。2、为防止侧击雷,应将45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与防雷可靠连接。六、电话及通讯系统1、根据建筑的功能,本工程全部采用外线电话。2、住宅区每户设一部外线电话及一个宽带接入口。3、小区内设置宽带网络系统。七、电缆电视系统本系统传输城市有线电视网的全部频道信号,城市有线电视电缆由各住宅楼一层引入,经弱

25、电井引至各户,原则上,每户住宅设二个电视插口。八、住宅报警及可视对讲系统本小区建筑考虑设计住宅报警及可视对讲系统。住户报警系统针对住户防盗、燃气泄漏、紧急求助及报警联网管理的要求而设计,在今后设计阶段考虑采用。十三、环保:1、 小区采用雨污分流制。2、 生活垃圾分类设置收集装置。3、 小区周边无污染源及生产、生活噪声源。4、 小区内建筑充分采用环保建材。小区生活垃圾收集袋装化、分类化,以服务半径50m的标准设置若干垃圾收集点,以分类垃圾箱的形式收集,定时清运,不设难以保持清洁的垃圾房。设小型垃圾中转站两处,面积约200m2。十四、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详总平面图住宅统计表 单位数 量比例别墅m246001.5%多层住宅m217820058.4%多层住宅(商住楼)m28800028.8% 高层住宅m23420011.2%合计m2305000100%-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