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复习自学考试版参考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25268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设计」复习自学考试版参考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课堂教学设计」复习自学考试版参考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课堂教学设计」复习自学考试版参考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课堂教学设计」复习自学考试版参考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课堂教学设计」复习自学考试版参考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设计」复习自学考试版参考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设计」复习自学考试版参考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电大考试电大小抄电大复习资料 第一章 新课程 新理念 1.(2 页)学习方式是人们在学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及学习 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 也可以说是比较稳定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学习方 式是由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于 1954 年首次提出。 2.(3 页)为什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与学的方式,是以被动接受式为 主要特征的。其具体表现为:课程教学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 也很少有机会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同学和老师共同探讨科学问题 和社会问题。学校教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

2、为中 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而忽视学生实践 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正是因为这种现状,使得每个学生本 来所具有的主动学习的潜能,以及各自独特的学习方式受到排 斥。尽管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了考试,升入高一级的学校,甚 至成绩优秀,但是并没有完全具备我国教育目的所要求的 21 世 纪公民所应具备的素质。这种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 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中推进的一个重要障碍。因此,改 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3. 如何转变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一、被动 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主动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中,主动探索、合作 交流和操作实践都是重要的

3、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应是被动的 吸收课本上或教师“教给”的现成理论,而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的、 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时间和创新的过程。 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研究 和创新,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并养成学生积极主动 的学习行为。 4. 新课程对教师的角色变化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由传统的知识传 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的变化.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 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应成为研究者。教师应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 术。 5. 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发生的根本变化? 首先,教师要改变过于单纯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

4、要由重视知识的 传递向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以及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转变; 其次,教师要由重“教”向重视学生的“学”转变,努力帮助学生形 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外,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中单向信息传递 的状况,是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互传递的过程; 再有,教师要努力使教学有统一规格向个性化教学转变,要关注学生 学习的差异性,是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2、 最早提出教学实际理论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教学设 计是一个系统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 序做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赖格卢特: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最有 教学方法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

5、生的知识 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梅里尔: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 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 ,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 是科学型的技术。布里格斯:教学实际是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呢, 以形成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统的全过程。 3. 教学设计的共识: 一、 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 ,这一系 统包括了教师、学生、资源、学习方法、条件、情景等诸要素。 教学设计就是要创设一个这样的系统,并运用系统科学方法去解 决教学中的问题。 二、教学设计以学习着的目标为出发点,确 定学习者的需求和教学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满足学习 者需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三、教学设计需要以现代教学 理论和学习理论为依据,

6、转变传统的备课观,体现教育主体和和 学习主体的相互作用。 4、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如下几个方面:1、唤起学生 的学习动机。2、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3、 明确学生 所要学习的内容。4.转变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索、合作交 流和操作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总之,新课程条件下,知识传授角色的变化,也是一个新旧 课程及教师教学行为的逐步过渡、渐进与交替的过程。 6.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表现 如下的行为; 一、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 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帮助学生 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选择达到目标的的最

7、佳途径。三、为学 生建立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并提供各种便利的学习服务。 四、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选择最佳的学习策略。五、 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学生一起进行科学探究,与学生共同 分享学习成果的快乐。六、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7. 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是新课程对中学教师提出的新 的素质要求。教学是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和工具来展开的活动。 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组织方式以及质量效益等都与教学活动中 使用的工具密切相关。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1、 教学设计是指教学指导者和教师依据教育教学理论、教学 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某阶段教学目标,根据受教育者认知结构, 对教学课程、教

8、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 教学手段进行的策划。 13、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与教学设计理论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的核心理念是以卡罗尔关于“能力倾向” 的意义为依据发展的。布卢姆的学习理论体系的特征:任何一门 学科的掌握,可以用几套主要目标来下定义,这种目标代表一门学 科的教程或单元的目的。将整个学习材料划分成较小的学习单元, 每一个小单元都有自己的目标,这些目标是较大目标的组成部分或 是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鉴定学习材料并选择学习策略。每一 个单元都要有简单的诊断性测验,目的是测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进步(形成性评估) ,并鉴定每个学生现有的具体问题。运用检 测所获得材料向学生提供

9、补充性教学,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14、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力框架:言语 语言智 力 音乐节奏智力 逻辑数理治理 视觉空间智 力 身体动觉智力 自知自省智力 交往交流智 力 自然观察者智力 影响人的智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 即先天因素,个人成长经历以及个人生存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三章 教学目标的设计 1、 教学目标的概念: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预期的结果,或是 预期的学习活动要得到的标准。实际上,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活 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俄亥俄州立大 学教授泰勒首先提出“教学目标”这一概念。 11、 加涅关于教学设计的“学习条件论”其基本结论是:

10、 有不同的学习结果,也有不同的学习条件;对掌握不同的学习 结果而言,必须有不同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教学的目的就 是为了合理安排可靠的外部条件,以支持、激发、促进、学习的 内部条件,这就需要对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从教学分析、展开及 评价等方面做出一系列事先筹划等。 12、 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的划分:言语信息:指学习者通过 学习后,能够陈述用语言表达的知识,如对事物的名称、地点、 过程等事实的表达、描述。智慧技能:指学习者运用符号处理 事务的能力,符号可以是语言、数字或其他代号(如运算符号、 公式、概念等).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简单学习、 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认

11、知策略: 指控制与调节自己的认识活动的特殊认知技能,及自我控制的技 能。动作技能: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的自身动作的准确、敏 捷、有力、连贯和协调等方面的能力。态度:指学习者决定个 人行为选择的就内部状态。 学习条件: 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指学习者从以往的学习结果记忆中 恢复起来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对于学习者进一步的学习是必不可 少的条件。学习的外部条件是要靠对教学进行整体的设计。 8.、 传播理论:传播学首先诞生在美国,美国传播学者威尔 伯施拉姆的著作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学概论的出版 标志着传播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这个系统一般有四个要素组成: 信息源、消息(信息的形式) 、渠道(信息传递的途径和输送

12、手段) 、 受者(信息的接收者) 。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基本程序是: 传播者 按照预定目标,将提供的信息进行编码制成符号,使之成为易于传 输和接收的形式,即消息,并选择最有效的渠道送达至接受者;接 收者对接收的信息符号经过解码来理解其表达的意义,并且向传播 者做出相应的反应(想传播者发出反馈信息).这样,在信息传播的 过程中,传播者和接收者双方不断的变换角色,并进行着编码和解 码的行动。 9、 学习理论:对于学习理论最早的研究始于行为主义。行为主 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 “刺激与反 应的联结”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斯金纳提出的“小步子原 则”和“及时强化”的程序教学

13、对于教学设计中的精密控制也是有 很大启发的。学习理论的另一大学派是认知理论。认知理论来源于 德国格式塔心理学派,在其发展过程中,又不断的产生一些新的流 派。 “皮亚杰结构主义” 、布鲁纳和奥苏泊尔的“认知结构论” 。 10、 教学理论 是以研究教学规律为对象的学科,其研究范围 包括教学任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 方法、教学评价等。 5. 教学设计的主要功能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角色的自我认识。 二有助于教师 的教育教学理论。三、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的思想创新。四。教 学设计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五、教学设计有助于科学的 评价教学。精心设计的教学

14、有一定的教学目标,耳目标记是教学 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又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6、 教学实际的基础理论: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和 学习理论。 7、 系统理论 20 世纪 40 年代,美籍奥地利学者贝塔朗菲在 生物学和哲学领域中,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了系统论,其代表作 是 1947 年出版的一般系统论 。系统是有若干相互联系、相互 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层次、结构和功能,并与环境发生关 系的整体。反馈是控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信息传递过程。系统对 外部环境的影响能够做出反应的能力称为系统功能。 教育控制 系统: 教育系统要实现其功能,已达到教育目的,就需要控制, 这就形成了教育控制系统。在教育控

15、制系统中,受控者(即受教 育者和教育者)以及与其相联系的事物,其中除了部分教育资源 是物,具有被动性以外,其余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均为人,都具 有主动性,他们能够反作用于控制者,又能自我控制,这是教育 控制系统的一个主要特征。 7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优点:首先,新的教学目标全面反映 了课程标准总目标的要求,即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要求,真正体现了知识、能力、情感 态度的有机整合。其次,教学目标明确,对学习行为的表述具体、 准确、清楚,这样能够引导师生围绕教学目标有效的展开教学活动, 恰当的组织教学过程。另外,体现了目标与内容要求的统一性。由 于教学目标的表述具

16、体、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对于学习结果 的评价就有了准确的把握和科学的依据。 旧的教学大纲编制的教学目标的不足:首先,不适应新课程 培养目标的要求,该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三个领域,而且没有不同水平要求的梯度,即没有层次性。 其次,教学目标的表述比较笼统、概括,用于表示学生应达到的目 标程度的动词只有抽象的“了解” 、 “理解” 、 “掌握”等。但是怎样 才算“理解” ,怎样才算掌握,由于没有具体的行为动词进行表述, 比较抽象,很难把握其程度。因此,无法准确评价学习是否达到预 期的结果,不便于检测。另外,目标中用对学生“进行的教育” 的表述,是教师要求学生怎样怎样,

17、使学生处于被动参与、被动接 受的状态,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表述也不适应新课程的教 学理念既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学习需求的分析:(1)对学习需求分析的意义 学习 需求是指学习者的学习现状与所期望达到的预期结果(即 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对于对学习者学习需求进行分析, 不仅要发现学习者学习现状与教学目标的差距,还要分析 产生差距的原因,对产生差距的原因分析准确,则可以有 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策略, 从而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因此对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分析 是对教学目标确定提供的时间方面的依据。 (2)学习需求 分析的方法 确定学习者的学习现状 。确定学习者学习的 理想状

18、态。找出学习者学习现状和学习的理想状态之间的 差距,及确定学习者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学习需求的关键所 在。只有学习者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的确定具体的 可行的教学目标。因此,具体的教学目标常常来源于学习 需求。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进行学习者的学习需 求分析,可以使我们设计的教学目标更具有科学性你、针 对性和可行性。6、 教学目标的要素:一个完整的、 具体的、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四个方面要素:明确 的行为主体(一般指学生) 。即说明学习的对象是谁,小 学生、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具体哪个年级等等。 学 生的行为,及说明学生在哪个学科,那个目标领域里,应 该做什么。说明学生完成任务所学要的条件

19、。提出评 价学生达成目标的标准,即预期的结果。 4 教学目标的分类:对教学目标的分类就是对预期的学习结果的 分类。关于教学目标分类有多重理论和方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最 具有代表性的是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在布 卢姆的教学理论中,教育目标是组织教学,课程编制和教育评价的 基础。他把各类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又 将这三个领域由低到高的层次分解为若干水平。认知领域的目标分 类:知识(具体的知识、处理具体事物的方式、一般原理及抽象概 念知识) 、领会(转化、解释、推断) 、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接受、反应、价值评价、组织和个性化。动 作技能

20、领域的目标分类:知觉、准备、指导下的反应、自动化、复 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和创新 。5、 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一、 确定教学目标的理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 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内容“难、 繁、偏、旧”和过于注重课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 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 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勤于

21、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别:一般来说,教学目的社 会对学校教学工作提出的水平要求,并作为指令,要求学校 通过教学活动是受教育者在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及道德水平 方面所必须达到的方向性目标。因此,教学目的,也可以说 是教学总目标,它反映的是国家、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方向、 水准及规格,规定着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洋人的根本问题。 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反 战的需要来确定的,一般作为政府的文件在教学大纲或教学 标准中提出。而教学目标是通过某一具体的教学活动所要达 到的某一

22、具体的、可见的行为结果。也可以说,每一项教学 活动所预期结果指向都是一个具体的目标,一般要求教师在 教学设计中,或与教材配套的教师参考书的各个章节中明确 表述出来。可见,教学目的或教学总目标是一种对教学的概 括性的、总体的要求,而教学目标只是针对某一门学科某一 章节的具体要求。 3、 教学目标的功能 :现代教学理论将教学看作是一个由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组成的系统。教学目标 是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目标具 有指导学生学习的功能。教学目标可以为检测和评价提供 科学的依据。教学目标可以使教学活动获得及时的反馈和 调整。 4 学习任务分析与学习内容的关系:学习任务分析的

23、过程是逐 级的对达成目标的分解过程。学习内容有着一定的结构体系,也 存在着不同的层次。学习任务分析和学习内容分析并不是两个相 互彼此孤立的过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但是两者 又不是完全等同的过程呢。对学习内容的分析更侧重于知识及知 识结构的分析;而学习任务分析是对学习者内部条件的分析,包 括先决条件和支持条件,更侧重对目标达成中人的行为的分析。 对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及欲达成的知识结构的逐级分解,是学 习任务分析中重要的部分,但不是全部。学习任务分析中的支持 性条件往往很难像知识能力目标分析中通过层级图示的方法表达 出来,但是,它也是任务分析中的重要组成而不能忽略。 5 学习任务分析

24、的方法:层级分析法 是根据学习层次理论 进行的一种学习任务分析的方法。归类分析法主要应用与言语 信息的学习任务分析,即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任务分析。其目的是 确定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需要学习的知识项目。信息加工法是以 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一种分析心理操作的任务分析方法。 6 层级分析法是根据学习层次理论进行的一种学习任务分析 的方法。 (1)学习层次理论: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 连锁学习:词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 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学习结果划分为五类:智慧技能(辨 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言语信息、认 知策略、运动技能、态度。 一般来说,流程图可以有直线式、分

25、支式、重复性式等基本形式。 信息加工的任务分析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揭示了有关学习行为的心 理操作模式,这些往往是通过观察无法获取的。所以说,信息加 工式的任务分析法是了解心理模式的重要方法。加涅等人认为, 信息加工的过程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输入信息、行动、决策。 9、 学习者的起点行为分析:学习者进入教学过程之前的学习 状态,即原有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水平,称为学习者的起 点行为。当通过一个时期的学习活动,学习者获得了知识,提高 了能力,改变了态度。这种通过学习形成的某一阶段在知识、技 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所预期的行为水平,称之为终点行为。 结 合学习任务分析,明确学生在学习新课程前是否已经具有

26、了必要 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称为起点行为分析。 对学习者的 起点行为进行分析实际上是包括对学习者知识起点、技能起点和 情感态度起点等若干方面的分析。 10、 对学习者知识水平起点的分析:是针对学习者的知识准 备状态进行的深入探讨。指导该分析的学习理论是美国著名教育 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及“同化论” 。第 一,了解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第二,了解学习者原有的认知 结构中是否在与获得的新概念有着逻辑关系的知识内容。第三, 明确学习结构中的知识层次是否合理。 (2)运用学习层次理论进行学习任务分析。层级分析法的基 本步骤是:确定学习者必须获得的终极目标,一般为获得 规则或高

27、级规则。确定该目标的从属能力,即若获得某一 规则或高级规则,必须掌握的基本规则或某些概念。确定 再次一级的从属能力,即某些基本概念或具体概念。 7 归类分析法的程序: 对每一个知识目标要明确进一步 学习的先决性知识,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确定各先决性 知识的最佳排列(为各知识点编码) 。有些知识之间并没有严 格的逻辑顺序,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及学生的接受 能力确定相对恰当的排列顺序。 对要达成的各知识目标, 将确定的排列顺序用图表的方式连接起来,形成直观的知识 结构图(表) 。 8、 信息加工分析法: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一种分析 心理操作的任务分析方法。 (1)信息加工论是用计算机处理

28、信息的过程比拟说明人类学习和人脑加工外界刺激的过程的 理论。最初提出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式的是阿特金森等人。 (2)运用信息加工法进行学习任务分析。信息加工分析法是 讲学习过程看做是信息流的流动过程,所以这种方法强调任 务分析过程中的连续性。而这种连续性可以是直线式的,也 可以是分支式的。 信息加工分析一般用流程图来描述目标行为所含有的基本心 理过程。这种心理操作过程极其所涉及的能力构成教学内容, ,它适用于技能领域或情感态度领域的分析。 第四章 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1 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主要是对学习者的状况进行分析,包括学习 任务的分析和学习者的起点行为的分析。2 学习任务分析源于就“任 务分析

29、教学论”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加涅、布里格斯等。3 学习任务分 析与教学目标的关系:狭义的学习任务分析是指对作为教学目标的学 习结果所作的心理分析。对学习者内在条件的分析,就称为学习任务 分析。在学习者的学习中,几乎每一项学习目标的达成,都必须以某 些必要的知识技能作为先决条件。另外,学习者积极或消极的学习态 度也是他们能否达标,或者是影响达标速度的重要条件,这一条件被 称之为支持条件。先决条件和支持条件共同构成学习者的内在条件, 而对这些内在条件的分析,就是对学习任务的分析。学习任务分析是 在对已各个具体目标的逐级分解和细化中实现的。因此,学习任务分 析强调学习者的学习必须有表述清晰、明确、具

30、体,而且可测量的终 极学习目标,并对目标中所包含的具体知识能力做出个层次与顺序的 分析,从而用以指导教学设计。所以,学习任务分析既是对终极教学 目标一步步分解和具体化的过程,也是对从属目标,即逐级的教学子 目标的明确过程。教学设计始于教学目标设计。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 教学目标的要求不是“要学生学会什么” ,而是“学生学会后会做什 么” ,即学习结果。而完成这一结果,即达成终极目标的内在条件就 成为教学设计中非常关键的环节。而学习任务的分析,正是对这些内 在条件的分析。有了这种分析,教师就能够根据每一个目标即达成该 目标的先决条件,选择恰当的学习材料即教学媒体,并设计最佳的教 学策略。 8 传输

31、内容的策略主要是指教学媒体的设计、选择和应用,深 化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资源管理的策略主要侧重于教学资源的开发和 利用。9 教学组织是指教师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及不同学校、 不同年级学习者的特点,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进行有效处理的过 程。10 教学组织策略的特点:首先,组织策略是指向具体的教 学目标,是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而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组织工作 的措施;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特征的学习者,一种 组织形式不可能达成所有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策略还应该具有 多样性。教学策略的多样性还需要教师能够灵活应用,这才充分体 现“策略”的意义,如果教学中知识套用某种策略,那么再好的策 略也只能

32、是一种僵化的模式。 11 教学策略实施的理论依据: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奥苏泊尔 的“先行组织者” ,皮亚杰的“认知机构”与“图示”理论。 12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教学顺序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习 者在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学习者利用自己已 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及教师所提供的材料,或者是自己查阅的相 关资料,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合乎情理的假设,并努力寻找或发现证 据以检验假设。在探究中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并可以争论。根据 活动过程的发现,进行提取原理或概念的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 这种发现学习的教学顺序,实际上从句提到抽象的教学顺序,它也 是一种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智慧技能,有利于培养学习者

33、的内在动 机,学会发现技巧的教学策略。 其次,对教材内容系统化和结构化的过程中,必然是对其知识的 内在逻辑进行分析的过程,即找到相关知识的链接,从而把握各 个章节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另外,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 对于教师来说,可以更好的把握相关知识在不同章节中的背景, 从而为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及呈现方式提供参考;对于学生来说, 可以更为直观的认识知识内容的结构,进而帮助学生在新的情境 中对知识的迁移。适当补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相关内容 或实例。合理安排知识的顺序。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 5 教学活动的进程安排:(1)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古罗马教 育家昆体良 提出的教学的四个步骤:讲:向学生

34、说明;模仿; 接受理论指导;练习。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的四段法(明了、联 想、系统、方法) 。杜威的五个阶段:暗示-理智化假设推 理验证。 (2)教学活动的安排。引起注意。使学习者明确 学习目标。提供先决知识和技能。呈现学习材料。提供学 习指导。诱导。提供反馈。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评定。 6 教学方案的形成:(1)教案编写的基本步骤与内容:教 学目标 教学要点 教学进程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2) 教案编写的基本形式:常规教案 师生互动是教案卡片式 教案。 7 教学实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阶段,涉及多方面的教学 策略。主要包括教学组织策略、传输内容的策略、深化教学内容 以及教学资源管理的策略。 第

35、五章 教学策略设计 1 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某一特定的教学目标而 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包括教学准备过程中对教学内容 的组织,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媒体的选择,以及根 据不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对象的特征而选择的不同教学 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 2 教学策略设计就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 施的综合性方案。教学策略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是有 效解决“如何教” 、 “如何学”的问题,即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完 成某一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及采 取的教学实施措施。 3 教学准备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 为方式

36、,即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 标的确定与叙述;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材料的准备与处理; 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方案(教案)的形成。 4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处理需要考虑一下几点:学习者的知识、 技能和态度起点水平。知识内容的内在逻辑。对知识内容内在 逻辑分析的最好方法是将教材内容系统化、结构化。首先,教师 在对教材内容系统化和机构化的过程中,自然就形成了一个对该 门课程知识的总体框架,进而从整体上把握该门课程的知识内容。 11、 对学习者技能水平起点的分析一般采用层级分析法。 12、 学习者态度情感起点水平分析:心理学研究认为态度包括 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方面。13、对学

37、习者一般特点的分析: 学习者的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提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因 素是:成熟、习得经验、社会经验和渐进平衡。皮亚杰将儿童认知 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 段,形式运算阶段。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行为主义的动机理论更 多的强调外部动因,因此,必然有其局限性。首先,其动机引起的 行为持久性差,仅限于在外部使用强化时有明显效果;其次,行为 的普遍性低,只限于使用一定强化程序的情景;另外,该动机影响 范围有限,主要引起的是主义的行为,而与学习成绩及认知水平的 提高的关系并不明显。如果将学生的动机作为教学活动的完整过程 加以分析,可以将动机因素分为态度、需要、刺

38、激、情感、能力、 强化六个方面。态度和需要在学习开始阶段是作用最大的动机,在 进行动机分析时要注意将授课开始阶段的内容与学生需求和已经有 的态度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机。刺激和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对 于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有巨大作用,在进行 动机分析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经历,分析什么样的刺激更新颖, 什么样的活动情感更强。能力和强化是学习结束时的主要动机因素。 在进行动机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强化因素能否增强学生的自信,产生 成功感,进而引发学生新的态度和需要,产生持续动机。学习者 的学习风格:信息加工风格、感知或接受刺激风格、感情需求风格、 社会需求风格、环境和情绪需求风格。 2

39、0 研究性学习产生的背景:第一次发生于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的 欧洲,其主要倡导者是卢梭、裴斯泰洛奇。第二次发生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美国,主要倡导者杜威等进步主义者以及康茨等改造主义 者。第三次则发生于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的美欧诸国,主要倡 导者为布鲁纳、施瓦格等人。 21 今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与历史上“研究性学习”的区别: 从学习目标上看,历史上的研究性学习强调是培养理性的人,或者 是培养科学的精英;而今天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则在于培养具有科学 素养的公民。 22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设计。培养 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

40、的积极体验、在探究 中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 社会责任感、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性学习的内 容课题的来源课题选择应体现开放性课题选择应体现学习者的 个性化和层次差异。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组织:组织学生开展研究 性学习的一般程序是: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实践、体验过程;表达交 流。 研究性学习实施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研究性学习的提 出不是偶然的,它既是我们借鉴了国外经验而提出的,也是我们为了 适应新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在总结我国多年来教改实践所创造 的新鲜经验基础上而提出来的。研究性学习既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 式,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方式或一种策略。研究

41、性学习的安排,对 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处理 好“基础性” 、 “双基”和研究性的关系。研究性学习应该防止“成 人化” 、 “专家化”的倾向。处理好学科性和跨学科性研究之间的关 系。 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 素养。公民的科学素养主要包括: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实践能力等。科学探究是科学家用以研究 自然界,并基于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独立见解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探究性学习的发展和理念的建立。16 世纪末培根提出要讲科学看作是 “探究的程序和方法” 。18 世纪卢梭提出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 。20

42、世纪初杜威的“从做中学” 、 “从经验中学”和皮亚杰的“获得学习模 式” ,也为探究性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20 世纪 60 年代 后期,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 。比较系统提出探究性学习理论和实 践的是施瓦布的“诱发探究”和萨奇曼的“探究训练” 。施瓦布的诱 发探究过程包括:接触情境、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检验假设等阶段。 萨奇曼探究训练模式的五个阶段:遇到问题、资料收集证实、资料 收集实验、形成系统的解释、探究过程的分析。探究性学习在我 国的发展。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 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 (2)指导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教师如何有效 的组织好学生的探究性

43、学习,具体的指导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根 据课程内容确定探究课题的性质。明确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角色。教 师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组织好探究活动, 要特别重视探究的过程,而不是结论。组织好探究过程中的分工合 作。要创造性地为学生提供多种资源。要重视探究活动总结报告 的撰写和交流。由此可见,探究式学习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活的 理解科学概念,并将获得的知识应用于探究未知世界的实践活动中。 17 演绎式概念学习策略:演绎式概念学习策略呈现教学内 容的顺序是一种从一般规律到特殊例证的教学或学习方法。教师 运用演绎式教学呈现学

44、习内容的顺序是:首先给出概念或规则的 定义,然后列举例证或让学生举出特殊的例证进行说明。演绎式 教学策略的一般步骤为:教师直接呈现出有关概念、公式、定 理、规则的定义。根据概念、定理、规则等定义所述,提出正 面的和反面的例证,并进行论证、讲解、讨论,使学生辨别、理 解新概念的本质与非本质属性。进一步给出正反例证,让学生 根据新知识能解释例证,并学会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各 种变式的学习,巩固新知识。 18 教学中沟通与合作的策略: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是: 有合作的意识;有共同的目标;彼此信任,愿意共同承担学 习的责任。 (1)养成学生的合作意识;(2)使学生明确学习目 标(3)让学生学会对话

45、(4)合作学习的组织。并不是所有的教 学内容都要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应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学习 环境而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 19 指导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1)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和 提出 。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 学家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了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 学的方法、技能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的观点和科学的精 神。 13 奥苏泊尔的“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的教学策略有三个阶 段的活动。第一阶段是呈示先行组织概念;第二阶段是提出学习任 务或或给与学习材料;第三阶段是增强认知组织,并检验学习材料 与已存在的观念的关系。 14 皮亚杰的“认知机构”与“图示

46、”理论:认知结构指个人的 全部知识(或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15 动机激发策略:内部动机对于学习的作用表现为:动机可以 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投入、持久。 动机可以引导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并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动 机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自觉,更加努力。动机可以促使学生对 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做出选择和决策。总之,一个有学生动机的学 生,会主动地、有计划的投入学习中,并努力寻找各种学习方法, 已达到其预定的学习目标。激发动机的策略主要有下面几种:激发 兴趣;创设引发动机的学习情境;创设使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 16 教学内容呈示方式的策略:(1 )归纳式概念学习策略:归 纳

47、推理是从特殊的、个别的前提中推出一般原理的思维过程。归纳 式概念学习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比较和对比个别的、具体的 学习概念,抽取出他们的共同的特征并发现一般的、普遍的、抽象 的概念、原理的学习过程。归纳式概念学习策略主要适用于概念、 规则、原理的获得,重点在于归纳的过程。归纳式概念学习的模式: 呈现或列举实例归纳推理实验(例)验证概括得出结论 第六章 教学媒体设计 1 教育信息是指在教育系统内传递的信息。教学过程可以视 为一个通讯过程,是一个信息穿的与变化的过程。课堂教学中传 递的信息,狭义的是指对受教育者提供新的知识和技能,介绍新 的思想和观点等教学内容;广义的则除了教学内容以外,也指传

48、 递教育内容而生成的其他信息,如教师的指令,只是控制信息; 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解释,或者提出问题,这是反馈信息;当然师 生之间的交流、同学之间的讨论,都体现为课堂教学中的信息的 传递。 2 教育信息的种类: 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可以分为形象信 息和符号信息,前者如实物、模型、图像、动作、表情等,后者 如概念、原理、文字、语言、符号等。就其来源而言,可以分为 直接信息和间接(媒体)信息,前者是通过学生的参观、实践、 实习、学习等活动而获得的,后者是从教师的语言、教材的文字 或教学媒体中获得的。 3 人们的实践与认识过程是一个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判断 信息、处理信息和创造新信息的过程。信息在教师和学生

49、之间、 师生与教学内容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传的过程称为教育信息 传输。教育信息传输是师生之间的联系形式,这种联系是通过信 息的“输出输入反馈”来实现的。教育信息包括各个学 科研究的自然对象、社会对象,以及各种概念、原理、技术、思 想、方法等等。 根据教学媒体的特性和功能以及学习者的特征选择教学媒体。 多种媒体综合使用的原则。要注意适时、适度地使用媒体。 经济因素。 7 教学媒体的选择程序: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科学的选择 适当的教学媒体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其中每一个程序都应遵循 媒体选择的原则,而且都需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来支持。通过 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并根据学习者的心理特征,最终 确定必须有媒体来表现的教学内容。明确有那几种可供选择的 教学媒体可以表现既定的教学内容。确定最佳媒体。根据整 体的教学设计,确定不同教学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