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县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浅析.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33898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紫云县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浅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紫云县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浅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紫云县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浅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紫云县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浅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紫云县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浅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紫云县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浅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紫云县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浅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紫云县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浅析一,环境地质 紫云自治县位于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南倾的斜坡地带。东与长顺县、罗甸县相接,南与罗甸、望谟毗邻,西与镇宁接壤,北与西秀区相邻,介于东经10555011062918,北纬252122260227之间。南北长76.1公里,东西宽57.6公里,面积2280平方公里,紫云自治县是长江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是长江、珠江的生态屏障和环境保护重点区域。境内地势南北两端高、中部低而平缓。海拔最高1681米,最低623米,平均10001450米。地貌以高原山地喀斯特丘陵地貌为主,属黔南中低山盆谷区,岩溶面积占51.43%。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足,

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5.3无霜期288天,年均降雨量1337.1毫米。(一),地貌特征: 紫云自治县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斜坡地带的中低山盆谷区,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 77.8% 。境内地势南北高而中部平缓,东西两侧向外倾斜,西部山脉属乌蒙山系,其余为苗岭山系。最高点马鬃岭海拔 自然风光1681 米 ,最低点喜翁河出口处海拔 623 米 ,平均海拔在 1000 1300米。县境内的地层以二迭系和三迭系分布最广,是全国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沉积岩和碳酸盐岩体形成众多的溶洞群,分布广泛,类型齐全。土壤主要有地带性黄壤和非地带性石灰土、水稻土、山地黄棕土、潮土、紫色土和红壤土等7个类。县

3、内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垭都紫云深断裂贯穿县内,造成境跨二个地质构造单元;地质构造多为紧密褶皱构造,境内背斜、向斜数量较多;地层分布窄密,如火烘槽子至新民乡的野茅哨附近,水平距离7公里,竟有16个组的地层出露;地层相交大,岩相类型多。境内典型地层剖面多,以紫云地名命名的地层有:泥盆系火烘组,二迭系晒瓦组、三迭系紫云组及新苑组,还有引起国际地质学界注目的石灰系二迭系过渡剖面及二迭系有油气显示的海绵、水螅礁相灰岩。境内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占全县总面积的51.4%,并与非碳酸盐岩呈复域分布。 境内山地脉络十分明显,以地质构造走向完全一致。东部麻山一带为典型岩溶地貌,以石灰岩峰丛山地为主,其间多为圆形或半圆

4、形的封闭式洼地,成斑块状分布。在碳酸盐地层出露的地带,峰丛间也有不封闭的长条形洼地,且规模较大(如复兴镇境内的岜赖上段)。西南为非溶岩溶地貌,成立体状展布。按地形分类,境内山地占76.76%,丘陵占20.38%,河谷盆地占2.86%。根据地质构造特点及其地表形态特征等因素,全县可分为岩溶地貌和非岩溶地貌发育两种不同的地貌类型。岩溶地貌分为峰林洼地、溶丘洼地和溶岭山地。峰林峰丛洼地的典型地区以麻山、牛场为代表;溶丘洼地的典型地区以石屯、乐旺为代表;溶岭山地以坎边、播东为代表。非岩溶地貌分为中山、中中山峡谷、低中山沟谷和低山河谷。中山、中中山峡古的典型地区以郊纳、长田、二泥为代表;低中山沟谷的典型

5、地区以昂武、乐康为代表;低山丘陵河谷的典型地区以大观、平朗、平卜为代表。麻山、牛场岩性为石灰岩,地处丘陵,相对高差30200m,坡度大于50,山峰围绕圆形或半圆形洼地,成斑块状展布,石灰岩小面积出露出有条型不封闭式洼地。石屯、乐旺、乐宽地处河谷盆地,岩性为石灰岩兼碎屑岩,山体多呈浑圆状,山丘比高250m左右,洼地多开启状,降雨兼靠溪流排泄。坎边则为山地,岩性以碎屑岩为主,夹石灰岩,硅质岩夹石灰岩,该地溶蚀现象不明显,泉水出露稀少,降雨多靠地表水排泄,地下水不富足。郊纳、长田、二泥为山地,岩为沙页岩,山岭海拔8001800没,山体巨大,悬崖峭壁,河溪切割深。昂武、渡邑、乐康为低中山沟谷地貌,山岭

6、海拔1000m左右,河溪切割约500米,属河流中游地段。大观、平朗为低山丘陵典型地区,岩以沙页岩为主,山岭海拔小于800m,河溪切割小于500m,地下水贫乏,地势较前者平缓。复兴镇、平卜为低山河谷盆地。岩以沙页岩为主。(二),城市发展情况: 紫云县城,道路宽敞整洁,商铺鳞次栉比,游人络绎不绝,昔日“晴天尘土扬天起,雨天泥水伴鞋行”的脏、乱、差,拥、挤、堵等落后面貌荡然无存。紫云自治县12个乡镇有6个属麻山片区,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县,和许多既不沿海又不沿边的县分一样,由于交通落后,远离中心城市的辐射,城镇建设十分缓慢。2001年以来,该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提出并实施“城镇强县”的县域经济

7、发展战略,狠抓城镇建设,出台系列引资优惠政策,吸引商家前来投资兴建。在不到10年的时间,紫云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功能提升、人居环境全面优化。2001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本着“不甘落后、不怕困难、不断进取”的精神,决定先期借资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并出台系列“亲商、安商、扶商”的引资优惠政策,公开拍卖土地,让土地增值后出让获得城市建设资金,再建设新县城。2002年,该县投入了300多万元拆迁紫黄西路,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宏泰房开公司投资修建“温州一条街”,引来上百名温州客商。在其后的几年间,紫云通过路网、水网改造,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并提出“城镇强县”战略。 为把紫云建设成为“生态、文

8、化、旅游”之城,2005年,该县又投入了230万元修建了外环南路;投入了210万元对外环东路两侧进行绿化、亮化;投入了55万元对县城周边山地进行绿化;同时,启动了松林公园建设,外环东路商贸城、转盘、东门农贸市场等,目前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2005年下半年,紫云县又投入了300万元对老县城区主街道进行油路改造,至此,老城区主街道已全部改造完毕,县城面貌大有改观。通过近几年来的开发,县城面积由2001年前的2.6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4.6平方公里,人口由3.8万余人增长到现在的5万余人,城市化率由9.1%上升到目前的16.8%。县城区面积的扩大,极大增强了城镇辐射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推动了农村剩余

9、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仅2007年,房地产就拉动了县域经济增长了13个百分点,直接收入增加8个百分点,财政增收显著提高。(三),工业分布情况: 早在2002年初,紫云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就提出了“工业强县”战略构想并确定建立紫云工业园区。2010年,新一届省委、省政府把“工业强省”战略作为推动我省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深化了紫云的“工业强县”战略构想。紫云工业园区划分为三个工业小区,分布于猫营镇、松山镇和坝羊乡,总规划面积为20.81平方公里。目前,紫云工业园区已通过专家评审规划,并初步形成了“一园三区”发展格局。 (1)猫营工业小区 猫营工业小区位

10、于紫云县猫营镇(紫云县北部),园区规划占地面积12.02平方公里,东邻坝羊乡、板当镇,南邻松山镇,西接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白石岩乡,北靠安顺市。距紫云县城30km、距安顺城区47km、距省城140公里,地处紫云县城通往安顺城区的交通要道上,镇域内209省道由北往南穿过,交通便利,矿产(大理石、石灰石、煤炭)资源和水资源极为丰富,是投资者的理想创业环境。 (2)白云农特产品工业小区 白云农特产品工业小区位于松山镇中心村、红岩村、板香村交汇处,园区规划占地面积7.01平方公里,距紫云县城5公里,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目前已完成园区规划。 (3)坝羊农民工创业园 坝羊农民工创业园位于坝羊乡大坡村,园

11、区规划占地面积1.78平方公里,目前园内“五通一平”工程正在加紧建设,有望在2011年4月实现“五通一平”。截止目前,已吸纳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企业6户,分别是:科羽汽配有限公司、欧雅彩瓦厂、哈佛室内环保门业、凯诚实木门厂、紫云木制板厂和獭兔养殖场。四,矿产分布情况: 紫云县经过不断的探查得出县主要矿产的产出分布及其规律特征,探明了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尤其是重要优势矿产饰面石灰岩、重晶石等勘查程度相对其它矿产较高,主要矿区地质勘查程度达到普查以上的3处,其中详查有猫营、翁刀湾饰面灰岩2处;普查猴场饰面灰岩1处。预查阶段的有坝羊井田、狗场煤矿、青山平桥煤矿、新寨煤矿、凉风洞煤矿、凉水沟煤矿、牛硐煤

12、猛矿、宗地萤石矿、紫云水泥厂石灰岩矿区、洗鸭河重晶石等10处。全县探明储量的矿产,其控制深度多在500米左右。 饰面灰岩作为紫云自治县的优势矿产,勘查程度高,除猫宫矿区有小规划开采外,其它均未开采。其它矿种基本没有探明的地质储量。 通过广泛的调查评价与勘查,至今已发现矿产(含共 、伴生)14种以上,发现矿床、矿点(矿化点)20余处。饰面石灰岩、重晶石、萤石、煤、锰等矿产不同程度探明了储量(详见附表2),主要储量产地13处。探明储量全都属小型矿区。其分布可分为: 1、北部饰面灰岩、煤矿主产区,主要包括猫营、坝羊、板当,这一地区探明的饰面灰岩资源储量464万米3,其中上表储量464万米3,煤炭只有

13、预估资源量6300万吨。这一地区有顺成大理石厂、狗场煤矿、凉风洞煤矿、青山平桥煤矿等矿山;锰矿资源量13.49万吨。此外除砂石矿、水泥用石灰岩外,到目前为止未发现其它矿产。饰面灰岩是这一地区主要的饰面建材、工艺玉石的重要产地。 2、南部饰面灰岩、重晶石、萤石主产区,主要包括猴场、宗地、水塘、达帮、大营、四大寨等,这一地区探明资源量饰面灰岩45万米3,其中上表45万米3。重晶石处于找矿阶段410万吨,萤石资源量1.8万吨。有铅、锌、汞等矿化点的分布。饰面灰岩、重晶石是这一地区的重要矿产。 经勘查与调查表明,紫云矿产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矿产资源品种较少,优势矿产以饰面灰岩为主,除石灰岩、建筑

14、用砂矿等矿产外,其它几乎没有可供工业开采的矿种。 (2)矿产分布相对较集中,煤矿主要分布在北部,但受沉积环境的影响,煤质较差,煤层较溥,开采开发受到一定的限制。南部有饰面灰岩、重晶石、萤石、铅锌、汞矿、锑、铜矿的矿化点,主要分布在紫云垭都断裂带内。二,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 (一)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问题然而紫云县的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经济效益偏低。大多数矿山生产设备、采掘工艺落后,生产效率低,经营粗放,竞争无序。集约化合理利用资源尤为不足,较多矿产的采选冶“三率”指标尚未达到国家标准,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不足;矿产开发,以原矿产品为主,深度开发不够,尤其是优势矿产饰面灰岩的工艺玉石类的高附加值的

15、深加工、精加工产品根本就没有,制约了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制约了该矿业发展成为紫云支柱产业的进程。 矿产资源保护力度不够。由于矿政管理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规划滞后,执法力度不足,导致重开发、轻保护,重近期,轻长远,采富弃贫,采浅弃深,乱采滥挖等破坏性开采行为尚未得到遏制,浪费资源状况仍有存在。 生态环境污染破坏较为严重。开发中强调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保护的现象在较多矿山企业中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恢复治理尤显不足。煤矿和水泥用石灰岩开采加工在局部地区造成对大气、水源和土壤的污染。砂石矿的开采破坏了植被和自然景观,毁坏了一些耕地。采矿诱发的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生产中的安全事故严重。

16、 (二)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开发问题 紫云县水资源分布差异悬殊,东南部和西北部两片区基本没有地表河流,而地水下埋藏较深。一遇干旱,人畜饮水十分困难;北部、中部、西南部河流较多,水资源丰雷,分别属于珠江流域的红水河水系和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面积147400.00公顷,占64.57;北盘汪水系面积80600.00公顷,占35.43。流域面积2000.00公顷以上的河流17条,是安顺市河流量稀少的县。 县平均年降雨总量29.83亿立方米,年径流总量为12.64亿立方米,丰年16.12亿立方米,偏枯年9.86亿立方米,特枯年6.4亿立方米。地表水总量9.03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3.61亿立方米。全县水

17、资源总量为29.83亿立方米,人均年占有量为952.78立方米,县内年平均降雨量1291mm。降雨年际变化大,最高年1738.6mm,最少年780.9mm。年内雨量分布不均,11月至次年4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27,510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3。县境内河流属山区性雨源河流,河流洪枯差异较大,有暴涨暴落的特点。59月为丰水期,径流流量占全年的76,不少地段切割较深,河流多流于峡谷之中,形成山高水低,利用困难,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5.7。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但中低产田土比重大,水土流失严重,紫云县水土流失面积891.2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9.21,生态环境形势严峻。通过土地开发整理

18、工作的逐步实施,将生态农业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加强了对洪涝灾害的抗御能力,调节了项目区小气候条件,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促进了田、水、路、林、村的综合开发建设,提高了地力水平,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全县土地利用率达75.99,利用水平高于全市利用率平均值4个百分点以上,土地垦殖率28.58。土地的高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垦殖,一是使森林覆盖率下降;二是造成水土流失,地下水源逐渐枯竭,土地石漠化面积逐步扩大,中低产田土比重大,耕地综合生产力低,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破坏了生态平衡。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县气候的稳定性差,倒春寒、秋雨低温、冰雹、伏旱等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率较高。虽然在农

19、业综合开发工作上有成效,显著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但因山洪爆发导致山体滑坡,冰雹、伏旱导致使农作物受灾,人为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农业生态环境依然脆弱。三,采用对策(一),防治对策1,矿产资源开采问题采取的对策 为实现规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保护环境,就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遵循以下原则: (1)开发与节流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采选综合回收率;强化资源保护,节约使用资源。综合使用勘查,综合评价,合理开采,综合利用,提高共、伴矿产的利用率。 (2)加强规划和政策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在国家法律、法规和

20、规划、政策指引下,充分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调控资源利用总量,优化资源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 (3)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种市场”。积极利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在加强县内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面向国际和省内外,不断加强我县矿业在矿产品市场及资本市场的竞争力,保障安全、稳定、可靠的国外与省外及县内外的矿产供应来源。 (4)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矿产开发利用,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重视综合效益,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改善矿山生态

21、环境。 (5)矿产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按照矿产资源区域分布特点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突出重点,分工合作,协调发展。优先安排我县优势矿产(煤及重晶石)为重点的矿产勘查、开发与利用力度,促进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2,水资源开发问题的对策为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政府方面制定了紫云自治县饮用水源水污染管理办法,各职能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源环境。 (1)是环保、建设、计划、工商、经贸、乡企等部门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规范工业布局,严防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新建企业,搬迁可能造成污染的经营性场所及住户; (2)是水利局努力解决好

22、饮用水渠道等设施利用率低的问题,降低污染负荷; (3)是县宣传部文化广播电视局等部门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节约用水; (4)是环保部门加大了保护区内的管理工作,每月专项执法检查一次,在一级保护区内,400米范围内禁止一切可能污染活动,不得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农耕污水,严禁使用剧毒农药;在二级保护区内,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内禁止旅游开发,禁止设置化学品库和垃圾处理场; (5)是县卫生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定期对全县饮水水质进行监测,并提出对饮用水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为政府提供饮水参考信息; (6)是县林业水利等部门在保护区内植树造林、退耕

23、还林还草,搞好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 具体的管理办法包括: (1)是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的一切活动; (2)是禁止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及其他废弃物; (3)是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油类、粪便的车辆一般不准进入保护区,必须进入者事先申请,并经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登记,并采取防渗、防溢、防漏措施; (4)是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不得滥用化肥,不得使用电力、炸药、毒品捕杀鱼类。 在一级保护区内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原有的排污口必须撤出或引至保护区外排放;禁止从事种植、放养家畜禽,严格控制网箱养殖活动;禁止可能污染水体的旅游活动和其他活动。在二级保护区内不准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

24、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排放量;原有排污口排放污水未达标的,必须限期治理,并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保证保护区内水质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在准保护区内直接或间接向水域排放废水,必须符合国家及地方规定的废水的排放标准。当排放总量不能保证保护区内规定的水质标准时,削减排污负荷,禁止新设排污口。只有多部门的齐抓共管,紫云县各饮用水源点保护工作才能得到加强。列如,母猪笼水源点实行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一是在保护区范围内严禁砍伐林木和放牧,禁止开荒和使用高残留农药。二是在保护区植树造林(含退耕还林)1200亩,封山育林1000余亩,封禁治理水土流失906亩。板母水源点实施生态、农林综合开发同

25、步建设,在保护区内实施封山育林3500亩,荒山造林1000亩,在责任地培植油桐等经果林保持水土,治理水土流失800余亩,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资源。三岔河水源点以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保护措施,采取保水保土、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19公顷,其中:营造水保林286.67公顷,种植经果林128.67公顷,封禁治理716.67公顷,保土耕作246.67公顷,坡改梯40公顷,修建谷坊12座,修建沟渠5公里。以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配套,层层落实管护责任,现年增加降水有限利用量25万M3,减少土壤流量1.84万吨/年。 (二),建议对于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破坏,为了我们能实现可持

26、续发展,矿产资源就要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是资源开发的总方针。开源节流,合理有效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减少浪费,降低储量消耗,提高综合利用率和采选冶回收率,保证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要。 1、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鼓励并监督采选冶企业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加强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提高综合利用率与开发效益,增强共、伴生矿产的有效回收利用。在矿山企业开发方案中,必须包括对共、伴生矿产综合开发利用的内容及其采取的措施。 鼓励开展矿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扶持对低品位、难选冶矿石的开发和尾矿、冶炼矿渣的综合利用。鼓励采选冶企业开展对“三废” 综合利用

27、的科技攻关,技术改造,变废为宝,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破坏。鼓励对废旧金属及其它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如煤渣制砖,推广煤矸石、洗煤泥、粉煤灰、夹石、尾矿砂的回收利用等。发展矿产品深加工,精加工技术,新材料技术,降耗节能技术与工艺,降低资源消耗水平。 2、提高采选冶回收率 依告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入,解决采选冶的技术难关,积极引进先进的采选冶方法和工艺,提高回收率,充分利用资源。根据我县实际,鼓励对锰和铅锌矿的选冶技术的研究。 采用经济政策,鼓励、引导矿山企业提高采选冶回收率。对重点开采的优势力矿产,通过采矿技术进步与创新,加强管理,采取措施,使其采率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近期规划达到国家规

28、定的标准。 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我们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以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不以破换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 1,加大环保意识的宣传,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经常定期做讲座,让更多的人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使人下意识的具有环保的观念和保护环境的意思,这样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减少污染。 2,在土地和水资源方面以经济政策,鼓励和引导,实行退耕还林,加大对植树造林的宣传和实行力度,这样就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在水源地加强保护,严紧一切的带有破坏和污染性的开发和利用,合理的分配用水的宏观调控,提倡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这样既有力的保护了水资源,也绿化了家园。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该制定强制措施,

29、加大对破坏的惩罚力度, 3,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采取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水治理的政策;同时对矿产开发的批准提高要求,加大对具有破坏和污染的开发处罚,这样就可以更有力的加大管理和保护环境。 4,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手段。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控制污染、治理污染,依靠科技创新控制污染源,不仅可以减少企业污染量,更重要的是开发、推广无污染或低污染的产品。 5,对于城市的垃圾,可以进行分类处理,分可燃和不可燃,短期和长期的污染,对于不可燃的部分可以将其粉碎,加上其他的物质用于制造砖或水泥,二对于可燃性的那一部分,将其彻底的燃烧,方法是采用以物燃物的方法,而其燃烧所产生的烟可用螺旋回流冷却出烟排放的方法处理,而产生的热量就可以就近供热,这样就可以减少垃圾和节约能源。而对于长期污染的集中利用化学的废物利用再生方法处理。 6,注重资源再次利用和回收处理,做到物尽其用不浪费的原则。参考文献:注:本文所用数据都来自百度。http:/ http:/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