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娱乐场所日等常管理对策.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38772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娱乐场所日等常管理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谈娱乐场所日等常管理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谈娱乐场所日等常管理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谈娱乐场所日等常管理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谈娱乐场所日等常管理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娱乐场所日等常管理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娱乐场所日等常管理对策.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09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谈娱乐场所日常管理对策陈媛2010年 月 日摘 要在物质生活不断发展的今天,娱乐活动逐渐进驻人们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社会人们追求的生活质量也就越来越高,娱乐活动的种类当然也就越来越多。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人们追求的越多,违法犯罪活动也就随之增长。娱乐场所也不例外,黄、赌、毒在这样的环境下,迅速的成长起来。人们进入娱乐场所本来就是为了释放自己的压力,如此放松的环境下,人的警惕性会随着放松。所以娱乐场所的管理工作也就越来越严峻了。打压违法犯罪活动在娱乐场所的增长是现今最重要的问题。但是该如何去做呢?这就需要全社会一起来坚持,公民应该坚决抵

2、制黄赌毒,增强自己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同时政府也需要指定相应的政策来遏止这一行为的增长,加强警方对娱乐场所的监管。宣传违法犯罪活动对社会的危害,从而来减少违法犯罪活动在娱乐场所的泛滥更好的来管理娱乐场所,管理我们的社会。关键词:娱乐场所;违法犯罪;特征;原因;对策目 录引 论1一、违法犯罪的概念1(一)违法与犯罪的区别1(二)娱乐场所违法犯罪的构成要件1二、娱乐场所违法犯罪的现状3(一)娱乐场所违法犯罪的表现与特点3(二)娱乐场所违法犯罪的危害4三、娱乐场所违法犯罪的原因及理论分析5(一)社会客观原因5(二)心理因素、人格因素5四、娱乐场所违法犯罪的预防对策5(一)犯罪预防的战略措施5(二)

3、预防娱乐场所犯罪的具体措施6结 语7主要参考文献7引 论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小康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物质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娱乐也就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酒吧、D厅、KIV越来越多,其中的娱乐项目也是越来越丰富了。这些虽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同样的也增加了违法犯罪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管理,现今,有许多的娱乐场所并没有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区别对待,这样就容易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因为灯红酒绿的世界并不适合还没有自身保护的未成年人进入。另外的就是,有许多的商人为了自身的利益,打着娱乐的幌子来进行自己违法犯罪的活动,比如:黄、赌、毒。这就说明娱乐场所的管理已经是非

4、常严峻的了。一、违法犯罪的概念(一)违法与犯罪区别常常有很多人认为违法就是犯罪。其实违法和犯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违法是指一切违反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其外延极为广泛。而犯罪则必须符合我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1997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三号公布, 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关于犯罪的规定,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第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第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也就是说危害

5、社会的行为必须同时是触犯刑法规定的行为,才构成犯罪。第三,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只有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上述特征是确定任何一种犯罪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的条件。(二)娱乐场所违法犯罪的构成要件1.违法的构成要件要正确理解和确认违法,还必须研究违法构成。违法构成是指法律规定的构成违法行为的各种要件的总和。在一般情况下,构成违法必须具备以下要件:(1)违法的主体。违法的主体必须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动物、机器人等不能成为违法的主体。自然人从其出生时起就能成为违法的主体,法人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和其他

6、社会组织从其成立时起就能成为违法的主体。 (2)违法的客体。指为法律所保护而为违法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可能是物质性的,如财产所有权关系;也可能是非物质性的,如公民的人身权关系。违法客体是构成违法必须具备的要件之一。任何一种违法行为,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都要侵害一定的客体。如果某种行为没有或者不可能侵犯任何客体,就不能认为是违法。(3)违法的客观方面。它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和由这种行为所引起的后果。首先,违法必须是行为,而不是一种思想。任何思想都不能构成违法。其次,作为违法行为还必须有一定的危害社会的后果。违法行为的后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违法行为实际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结果;一

7、种是违法行为虽未实际造成但有造成某种损害后果的现实可能性。(5)违法的主观方面。它是指违法主体对其实施的违法行为及其危害后果所具有的过失或者故意的心理状态。违法必须是行为人在主观上有过错的行为。故意和过失是主观过错的两种形式。故意违法,是指违法主体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违法;过失违法,是指违法主体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由于疏忽大意或轻信能够避免,而使危害结果发生的违法。如果某种行为在客观上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行为主体在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就不能认为是违法。如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等。上述四个方面是违法的一般构成要件,

8、既包括客观要件,也包括主观要件。违法行为是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统一。2犯罪的构成要件犯罪构成要件是犯罪构成的基本单元,它是犯罪构成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法。犯罪构成具备以下两个特征:(1)犯罪构成要件是任何犯罪不可缺少的条件,倘若缺少这些要件就根本不能构成犯罪法。商 (2)犯罪构成是法律明文规定的,任何人都不得擅自决定犯罪构成的四要件,在我国是被理论承认和被司法实践证实的,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法。首先,犯罪的客体要件:犯罪客体所描述的是侵害行为是否存在,是犯罪构成要件在犯罪本质中的集中体现法。它是以某种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法。例如故意杀人罪,他所侵犯的社会关系就是以人的生命为客体的社会关系,

9、而人的生命又是社会关系构成的最基本要素,所以法律对这种犯罪行为的惩罚是很重的法。其次,犯罪的客观要件:犯罪的客观要件是行为人行为的外在表现,它是以行为人如何侵犯犯罪客体和侵犯客体的严重程度来表现出来的法。例如:某人以秘密窃取的行为来偷东西和被发现后抗拒抓捕两种行为,前者是以秘密窃取为犯罪客观要件而后者则是以暴力手段夺取别人的财物为客观要件,因此前者构成盗窃罪,后者购成抢劫罪。再次,犯罪的主体要件:是指侵害社会关系的犯罪行为的行为实施者法。在我国刑法中是以自然人犯罪和单位犯罪两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法。最后,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是在什么心理状态下来实施侵犯社会关系的犯罪行为的法。主要包括故意和过

10、失两种情况,它主要是反映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应当把它和犯罪动机区别开来,后者主要是指犯罪的客观要件法。二、娱乐场所违法犯罪的现状(一)娱乐场所违法犯罪的表现与特点近年来,关于娱乐场所犯罪的的报道频频见诸。2010年5月11日晚,北京朝阳警方兵分四路突查“天上人间”、“名门夜宴”、“花都”、“凯富国际”等4家豪华夜总会,当场查获有偿陪侍小姐557人。据朝阳警方透露,天上人间等4家夜总会因存在有偿陪侍,在消防安全上也存在隐患,按照相关处罚规定均被勒令停业整顿6个月。当晚,有偿陪侍小姐被警方遣散,在这4家场所消费的客人也被要求离开。随着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台州经济开发区外来务工人员增多,人口流动性大

11、,娱乐场所也日益增多,涉毒犯罪也呈现上升趋势。针对这一特点,该局对当前违法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进行分析,对容易滋生“毒瘤”的娱乐场所、酒店、宾馆等进行打击。7月2日凌晨3时许,该局刑侦大队民警根据线索,在辖区某大酒店抓获两名涉嫌吸毒的违法嫌疑人。4月14日中午,该局治安大队民警在辖区某宾馆抓获正在吸食毒品的两名嫌疑人,当场搜出大量的高纯度毒品海洛因100多克。由此可见,娱乐场所的违法犯罪主要表现在黄、赌、毒公安部:严查“黄赌毒”-IT-人民网,2010-06-23等方面。刑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章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7-8犯罪越来越高。 娱乐场所的违法犯罪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2、1违法犯罪案件的数量及作案人数日益上升据统计, 今年一至五月份,我市公安部门共查获娱乐场所涉毒案件39起,与去年下半年相比上升近70%,其中,缴获新型毒品及抓获吸贩毒人员数量均有明显上升。今年前五月,全市查获旅馆业涉毒案件35起,其中,贩毒案件4起。涉毒治安案件31起,缴获毒品253.73克,包括新型毒品135.53克,查获吸贩毒人员98人。市公安局缉毒禁毒支队教导员黄万顺表示,目前,新型毒品犯罪呈上升趋势,其中娱乐场所成为聚众吸贩毒的重灾区,(录音)“现在娱乐场所的吸食是群体性的,就是10个、20个,甚至30个,基本我们在查处的过程中每间房都查到10个人以上,另一个就是吸食人群的学历结构发生

13、变化,以前可能是些初中以下学历不高,或者是些无业游民,现在向高学历的大专院校学生甚至研究生等人群在蔓延。”同时,新型毒品吸食人群近年来趋向低龄化,80%都是35岁以下的青年,未成年吸毒人员所占比例也在上升。仅贩毒这一个方面就可以看出,我国娱乐场所的犯罪增长速度之快,扩展范围之广,并且还在成不断上升的趋势。这样看来,娱乐场所的违法犯罪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性问题了。2违法犯罪团伙化据公安部门统计,娱乐场所违法犯罪案件,团伙犯罪约达60%,这类犯罪性质严重,社会危害性大,尤其是娱乐场所中以同学会、老乡会名为联络,增进乡情、友谊,但往往成为一些人违法犯罪的工具,有的甚至有较为严密的组织系统,作案纪律

14、,防止侦破的措施,已成为黑社会组织的雏型。、在娱乐场所,应该对团伙等组织作严格管理,根据国家及相关法律规定,对一些运作不规范或不合要求的团体给予取缔或整改。3手段和方法的智能化在娱乐场所中,高智商人群越来越多。他们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犯罪活动中,为其实施犯罪制造便利条件。由于具有专业方面的知识,有些还是某些方面的专家,如利用高科技手段破译和盗用他人密码、窃取钱财,利用先进的通讯工具,实施反报警技术,医学、化学博士研制冰毒,计算机硕士进行软件盗用等,正是这种科技含量较高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犯罪之中,使得娱乐场所的犯罪带有智能化的特点。4犯罪类型和方式的单一性当前,一些女孩盗窃、诈骗等案件发生屡见

15、不鲜。有些女孩追求物质享受,爱慕虚荣,看见别人用手机很时髦,在无钱满足自己欲望的情况下,铤而走险盗窃同学的财物而坠入犯罪深渊。更为严重的是,受到一些拜金主义 拜金主义是对金钱痴迷,为金钱不顾一切。事事为了钱,时时刻刻想着怎么不择手段得到尽可能多的钱,认为金钱是万能的。拜金主义是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认为金钱不仅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和享受主义思想的不良影响,一些女孩竟然走上卖淫的曲折人生道路。而“黄”则是娱乐场所另一项难以解决的犯罪问题。所以娱乐场所的犯罪问题还带有单一性的特点。(三)娱乐场所违法犯罪的危害犯罪行为不仅给国家社会带来了危害,也给受害人,受害人家庭和自己的家庭带来意

16、志不到的灾难,同时,对自己也会带来终生的痛苦,这种毁了别人,也毁了自己;毁了他家,也毁了自己一家的行为实在可怕之极。2004年,某监狱对关押的1500名犯人行了调查,他们侵害的直接对象为2150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600多万,受害死亡125人,强奸妇女170名,由此看见犯罪的严重性、可怕性以及对家庭危害的毁灭性,许多家庭因侵害或被侵害使孩子入狱或致伤、致残、致亡。从而使家庭希望破灭,或祖辈父母自杀,或父母离异,或家庭陷入绝望境地。所以、犯罪危害是相当巨大的,社会各界必须极度重视。因此,我们必须要了解违法犯罪的行为,要了解犯罪惩罚的严重性,要了解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严于律己、遵纪守法,坚决

17、不做法律禁止的行为,这样才会利于社会,利于自己,利于家人。了解了犯罪的危害,同样,娱乐场所的违法犯罪也是如此的严重。更可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三、娱乐场所违法犯罪的原因与理论分析(一)社会客观原因文化因素,价值观错位。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腐朽思想和不良网络文化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之一。近年来,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泛滥,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使人们的认知产生偏差。在社会大环境中,人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电视和书报杂志。一些国外及港台不良影视作品和杂志从视觉和心灵上冲击着我们的人生观、道德观,潜

18、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言行举止。有些由于意志比较薄弱,很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而对于不良现象和行为,也往往缺乏辨别能力而跃跃欲试。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非常重视自己能否得到伙伴或异性朋友的承认和赞许,并把它看得比人格尊严还重要。(二)心理因素、人格因素娱乐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已经2006年1月18日国务院第122次常务会议通过,二六年一月二十九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58号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发案率为何高 殷建光在一篇评论中认为:现在娱乐场所经营者有这么几类人,一是后台很硬的人,二是黑道的人,三是有特权的人,这样的人经营自然就胆大,胆子大,所以来这里的人就随便,所

19、以就为犯罪创造了条件;现在我们的娱乐场所,挂着“羊头”卖“狗肉”者大有人在,本身就不那么纯净,所以也不愿意把“事情”弄大,自然成了犯罪分子求之不得的安乐窝。这样一来,犯罪分子自然就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在现今物欲横流的环境下。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逐渐占据了人们的心灵,一部分人的惰性随之增长。慢慢的就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触犯法律,抱着侥幸的心理来挑战法律的权威。另外的一部分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或者说是一种变态心理吧,这种心理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自身人格的障碍,他们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只为了自己的喜好去做事情。狂躁情绪的驱使。一些人在过量的酒精刺激下,失去理智而闹事斗

20、殴中国江苏网,http:/. 2006年02月28日,有人借酒壮胆,在半麻醉状态临场演唱,歌曲低级,南腔北调,丑态百出,扰乱了公共场所秩序;有人求唱歌心切,不按编排顺序点歌,争先抢唱歌引起纠纷。同时,因嘲笑起哄,喝倒彩导致打架斗殴;有的演唱者在突如其来的嘲笑面前,恼羞成怒,为挽回面子便大打出手,发生致伤致残惨案。如百度聚众斗殴案:2006年5月24日晚22时许,犯罪嫌疑人梁某接到金某转告何某要求其赶往无锡市百度娱乐有限公司后,又接到何某要求携带刀具、铁棍等器械的电话。经征得李某得同意后,犯罪嫌疑人梁某从自己家中取出一包刀具、铁棍与金某、汤某某一起赶到无锡市百度娱乐有限公司。后伙同他人持刀、棍,

21、与百度娱乐吴振康:无锡市崇安区检察院有限公司保安发生斗殴,在斗殴中,导致百度娱乐有限公司保安受伤,经法医鉴定,犯罪嫌疑人梁某、何某等人致使保安构成轻伤。上述犯罪嫌疑人最后被法院判处七年至一年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四、娱乐场所违法犯罪的预防对策(一)犯罪预防的战略措施犯罪预防措施,从不同的角度可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1按对象的不同可划分为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一般预防,指防止社会成员实施犯罪行为。其特点是没有特定的具体对象,只是作为社会一般的预防措施来加以应用。主要内容有:健全各种法律保障体系,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 ,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改善宏观社会环境和家庭、学校等社会化机构的微观环境,抵制和消除

22、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加强条件性防范措施,减少犯罪的机遇和条件等。特殊预防为一般预防的对称,指采取特殊预防手段和措施,对犯罪分子依法进行监禁和改造,防止他们重新违法犯罪。是犯罪预防措施的重要组织部分。其预防功能在于:一方面教育人民,一方面震慑社会上有犯罪倾向的分子,以达到防止和减少犯罪的目的。在防止被判刑者重新犯罪方面,特殊预防的作用表现在:通过死刑的适用,从肉体上消灭罪大恶极的罪犯,彻底消除其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通过无期徒刑的适用,将罪犯与社会终身隔离,剥夺其在社会上重新违法犯罪的条件;通过有期徒刑的适用和教育改造,使犯罪人亲身体验到刑罚的痛苦,使犯罪人自觉地消除重新违法犯罪的念头。

23、2按范围的不同可划分为犯罪的宏观预防和微观预防 犯罪的宏观预防是犯罪预防的整体性措施,指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相互配合,通力协作,采取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道德的、文化的等各种措施,消除犯罪产生的各种原因和条件,预防犯罪的产生。宏观预防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普及文化科学知识和教育,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普及法律知识,增加国民的法律意识;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职能作用,使其真正成为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的主力军等。犯罪的微观预防,指设置各种防线,预防和减少社会犯罪和重新犯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动员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打击犯罪、预防犯罪的斗争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

24、力量,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发生;公安机关根据法律所赋予的职权,为减少和预防犯罪而采取的各种专业性的防范措施。如对特种行业的管理和控制,对流窜犯罪分子的控制和收容审查等;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加强预防犯罪工作的防范机制等。技术预防,是指利用光学、声学、化学、电子等先进技术预防犯罪的措施和方法。随着犯罪的大量增加和不断的智能化,技术预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也在不断提高,并在犯罪预防工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技术预防主要包括安全系统(如防盗门窗、防盗锁等)、报警系统和监控系统,以及一些特殊的技术预防措施。如计算机犯罪预防技术等。另外,犯罪预防措施还可划分为:犯罪前预防、犯罪中预防 、犯罪

25、后预防、战略预防、战术预防、长期预防、中近期预防、近期预防、群众预防、专业预防等不下数十种。各种犯罪预防措施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互为补充的。由于任何犯罪预防措施的采取,都是以犯罪现状、犯罪原因和一国一地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的,因此,犯罪现状和犯罪成因研究以及国情研究便构成了犯罪预防的基本外延。(二)预防娱乐场所犯罪的具体措施虽然娱乐场所发生违法犯罪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其危害性,它是城市文明的窗口形象、和谐建设的社会环境是格格不入的。但是,多年来,在整治娱乐场所治安中所强调“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真正落实。部分娱乐场没有采取严格管理,预防、打击的相应对策还不够完善

26、,这是导致这些娱乐场所违法犯罪的关键所在。要预防这些场所犯罪,需要司法机关、社区、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引起高度重视,加强教育,密切配合,落实措施。1加强防范堵源截流 检察官建议,有关管理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相关部门应结合“扫黄打非”“打黑除恶”等专项行动继续加大对各类公共娱乐场所的治理整顿和管控力度,加强对公共娱乐场所经营者、从业者的管理,提高他们的依法经营意识。应在娱乐场所安装安检设备,杜绝管制刀具等进入公共娱乐场所。 同时,加大对消费者的法制宣传,提高消费者的依法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从根本上遏制此类犯罪行为的发生。2歌舞娱乐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人电子游

27、戏机、游艺机经营场所不得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外向未成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开放。 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娱乐场所,应当在入口处设有明显的禁入标志。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参加电子游戏、游艺活动负有监督、教育、指导的义务。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很容易受到不良习性的感染。娱乐场所,是人们放松休息的地方,灯红酒绿,未成年人很难抵制这种诱惑力,所以我们必须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娱乐场所内。并且,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3加强警情研判,依

28、法打击查处娱乐场所违法犯罪活动各个机构立足辖区,认真分析涉及娱乐场所的各类警情,强化侦查手段,依法从严打击查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打击查处的重点是:一是迪吧场所内的吸贩毒,容留顾客呼喊淫秽反动口号,以及组织、容留淫秽表演活动;二是歌舞娱乐场所内的卖淫嫖娼和色情陪侍活动;三是游戏机场所内的赌博活动等。对专项行动中凡查获有上述严重违法犯罪案件的娱乐场所,一律列入重点管控娱乐场所名单,向社会公布,并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同时,要结合日常办案和管理工作,摸排辖区无证无照经营的娱乐场所,及时会同文化、工商部门予以取缔。结 语综上所诉,对娱乐场所的管理,不单是国家的事,社会个部门也都负有重大责任。司法机关也

29、应该有重点的定期给娱乐场所进行“体检”。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法制宣传和法制教育,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当做好基层保障工作。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要解决娱乐场所的犯罪问题,就必须做好娱乐场所的犯罪预防工作,依靠社会各方面的紧密联系,来控制、预防、和减少娱乐场所的犯罪活动。主要参考文献1 王秉中罪犯教育学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56-612 吴桢译中国的犯罪问题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205-210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18-1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章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7-85 望月嵩家庭关系学北京:

30、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99-1056 Sigmund FreudStudents learn the crime preventionGermany :The German 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1996:77-807 Gordon Willard AllportModer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yThe United States (U.S.):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89:156-1618 Orval Hobart MowrerTwo-factor learning theory

31、China: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1999:147-1529 格里格,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王垒,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59-16410 华生,约翰布鲁德斯行为主义心理学张厚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236-238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2006-12-2612 刘海从大学生犯罪现象看高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马素英中国大学生犯罪预防学会第三届大会论文集2000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143-14613 吴振康:无锡市崇安区检察院,2008-10-0914 郑谊英大学生犯罪心理透析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9(3)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已经2006年1月18日国务院第122次常务会议通过,二六年一月二十九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58号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2006-03-01-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