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42431 上传时间:2019-04-06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67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目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教育目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教育目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目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目的.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教育目的,本章的内容: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本节的知识点: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和结构 三、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的关系 四、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五、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六、教育目的的功能,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简单地说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教育目的的层次和结构,(一)教育目的的结构 是指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以及相互关系。 一般有两部分组成: 一是就教育所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是教育目的结构的核心部分) 二是就教育所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

2、二)教育目的的层次,三、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的关系,(一)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区别: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 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或宏观指导思想。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终点。 联系: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最高层面的体现,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混用。,(二)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区别: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总体要求。 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类学校 或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联系: 培养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制定, 教育目的必须通过培养目标来体现和落实。,四、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一)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1、社会生产力的发

3、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 2、生产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和思想关系制约着教育目的。 (二)受教育者身心的制约 1、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 2、受教育者的自身发展的需要,五、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含义: 即对教育目的的价值性进行选择时所具有的倾向性。 类别: 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一)个人本位论,观点: 1、教育目的根据个人的本性、发展需要制定; 2、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3、人生来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职能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 代表: 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斯洛、萨特,(二)社会本位论,观点: 1、教育目的应该根据社会需要制定。 2、个人的一切发展有赖于社

4、会。 3、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社会化,把人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 代表: 纳托普,凯兴斯坦纳,孔德,涂尔干。,六、教育目的的功能,(一)导向功能:为教育者指明工作的方向和奋斗目标;为教育对象指明了发展方向。 (二)选择功能:根据教育目的选择教学内容的范围、教育途径和方法。 (三)激励功能:激励教育者把教育目的转化成学生学习的目的,成为师生双方前进的动力。 (四)评价功能:教育目的是检查和评价教育活动质量的标准和尺度。,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本节的知识点: 一、教育目的的历史回顾 二、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三、中小学教育的性质任务与培养目标 四、全面发展的教育,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回顾,第一阶

5、段(建国初至1956年) 第二阶段(19571966) 第三阶段(文革期间) 第四阶段(11届3中全会后),第一阶段(建国初至1956年),1949年12月,教育部召开全国教育工作 会议,确定教育工作的总方针: 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被称为“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第二阶段(19571966),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 指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使 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 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 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 者。,第三阶段(文革期间),仍

6、沿用毛泽东57年的提法:“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已背离了这一要求,把劳动者片面理解为体力劳动者,而大肆地对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进行批判。轰轰烈烈地开展“学工、学农、学大寨”,“劳动下乡”。,第四阶段(11届3中全会后),1、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3、199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4、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5、 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坚持德智体全面 发展、又红又专、 知识分子和工人农 民相结合、脑力劳 动和体力劳动相结 合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 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 靠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 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 具有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和实 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人。,1981年,关于 建国以来党的若干 历史问题的决议,1985年5月,中共中央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

8、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 点,造就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德、智、体等方面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和接班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 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 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人。,2002年11月,中国共产 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 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 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 局面,1999年6月中共中 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 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1、培养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2、要求德智

9、体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素质结构 3、具有独立个性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具体要求 4、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性质,三、中小学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一)性质:基础教育 (二)任务: 1、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 2、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三)中小学的培养目标(小学),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 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 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 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 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 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会常

10、识,初步具有基本的观察、思 维、动手操作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步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身 体。具有较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的情趣。 初步学会生活自理,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养成爱劳 动的习惯。,(三)中小学的培养目标(初中),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具有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具有守信、勤奋、自立、合作、乐观、进取等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遵纪守法,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具有分辨是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11、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方法。 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正确方法,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志趣和爱好。 学会生活自理和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四、全面发展教育,(一)德育 (二)智育 (三)体育 (四)劳动技术教育 (五)美育,(一)德育,2、智育的培养目标: 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 自觉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 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社会公德教育。,1、含义:德

12、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的总称。,(二)智育,2、智育的培养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地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训练技能技巧 (2)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3)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1、含义: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的教育。,(三)体育,2、体育的培养目标: (1)使学生懂得和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 识和技能。 (2)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成熟,增 强学生体力和体质。 (3)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良 好习惯。,1、含义:是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展,增强体质的教育。,(四)劳动技术教育,2、培养目标: (1)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 (2)使

13、学生掌握一些生产技术 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含义:就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基本的生产技术教育。,(四)劳动技术教育,4、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 (1)劳动技术课的教学 (2)有关学科的教学 (3)校办工厂和农场劳动 (4)社会工农业生产和公益性劳动,3、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 (1)工农业知识和技术 (2)服务性知识和技能 (3)公益劳动的知识和技能(4)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五)美育,2、美育的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 2、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 力,发展他们的艺术才能。 3、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行 为、整洁的习惯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1、含义: 是培

14、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五)美育,4、美育的形式: (1)音乐课、美术课、语文课和其他学科的教学; (2)课外活动和社会生活。,3、美育的内容:艺术的美、大自然的美和社会生活的美。,案例:美育的功效,光明学校本是一所薄弱学校,学生无心上学,违法犯罪 活动时有发生,学业成绩一直比较差。1994年,李校长到学 校任职,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设计出了以 美育为突破口带动学校发展的改革方案。学校的具体做法 是,在上好音乐、美术课的基础上,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加 课外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的活动,成立了学校鼓乐队、合唱 团、书法学社、美术社、工艺小组等各种艺术团体,

15、定期开 办艺术教育讲座,举办校园艺术节,及时展览和汇演艺术社 团的创作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学校艺术教育活动 搞得热火朝天,学生们乐此不疲,而且,学校整个面貌也发 生了变化,违法犯罪现象不再发生,学业成绩明显提高,学 生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问题:你对李校长的做法有什么看法?,第三节 素质教育理论,本节的知识点: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 二、素质教育的内容 三、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一、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 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 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 和心理健康教育。,二、素质教育的内容,(一)身体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健康的

16、体魄和良好的体育和卫生习惯。 (二)心理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三)社会文化素质教育 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科学素质、劳动素质。,三、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2004年中国教师杂志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调 查发现:833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有47%的学 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主要表现是:受考试折磨、没有自 由、压抑、紧张、忙碌。期中考试时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 原因。学生的年龄越高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后却被 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后来是他

17、给中学班主任的信揭了谜。原 来,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试排名和在排名中总位居30多名时所 遭受到的同学鄙夷目光、父母的数落和自己的失望,他精心设计 了骗局,瞒过老师、同学和父母。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学校允 许他仅把考卷作为作业来完成,也不参加成绩排名。父母不再苛 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父母丢掉了 过重的幻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始变得轻松。自己也没有了来自 家庭和排名的压力,心情变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学习效 果也变得更好。,课外阅读:世界教育的三种类型,中国教育的位置 世界教育可分为美国型、中国型、日韩型三类。 美国的特色是不重视学生的成绩,不以成绩区分胜者和 败者

18、,其教育的目的在于个人能力的培养与发挥。中国的特 色是重视提高所有学生的成绩。美国模式是对能力的绝对评 价,中国模式则是相对评价,谁比谁优秀,谁胜谁败成为评 价的关键,不同的教育理念导致各自来决定谁对谁错。而中 国教育为了解谁比谁优秀,就需要区分同一问题的正解者和 误解者,于是与试卷考试形成难以割舍的关系。诺贝尔奖获 得者及可称为高中生诺贝尔奖的世界科学技术大会的金奖几 乎被美国人独占,这就是美国模式教育最大限度发挥孩子们 的擅长才能的结果。,实际上,中国的教育水平很高,可谓处于世界最高峰。 相比之下美国的教育水平很低,只会加法不会乘除的美国人 随处可见。如果给售货员100美元的纸币买80美元

19、的东西, 多半情况下,售货员先将售出的东西放在面前,念叨着“80美 金”,然后将一张10美元纸币放在货物上,“90美金”,再放上 一张10美元, “100美金”。售货员找钱用加法。美国工人也 用加法清点仓库货物,而不是算一排有多少,一列有多少, 然后用乘法。 而在中国则完全不同,幼儿园的孩子就已学会简单的加 减运算,初一就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了。中国学校往往在进 行日常生活中毫无用处的教育,因为教育的重心是放在谁胜 谁负上。除了数学老师和与数学密切相关的职业外,有些普 通人一生都不使用的数学知识竟成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可见美国和中国的教育模式完全是两个极端。,改革的方向 美国对其教育水平的低

20、下已有了强烈的危机感,为此, 确定教学应达到的标准,增加学习内容,实施试卷考试的改 革方案提了出来。这些参照了中国模式的改革,遭到了不少 人强烈的反对,认为这将毁灭美国特色的创造性教育。不 过,增加灌输式教学和熟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从社会舆论的 支持来看已势在必行了。 中国同美国正相反,无意义的死记硬背、高难度的数学 教育,已受到了严厉的指责。事实上,中国中小学生的日常 生活非常灰暗。虽然学校“减负”,可照样有许多学校给学生 布置繁重的作业。据调查,中国中学生的课外生活非常贫 乏,参加体育类课外小组的比率仅为8,而美国为628 ,日本为654;参加文化类课外小组的比率为224 ,且多是英语、数学

21、、物理等与课程学习有关的小组,而 美国和日本则多是音乐、舞蹈等兴趣活动。,中国青年的“黑色七月”是世界有名的,考生一生就由这三 天决定,常以一分之差决定胜败。其实,孩子成长有早熟型 也有晚熟型,一生只取决于某一天某种考试,是不合理的。 日本和韩国的改革 处于美国和中国两个极端中间徘徊的是韩国和日本的教 育。随着自由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所有的孩子都有权参加竞 争的同时,竞争不但伤害了孩子的心灵,而且显露出对毫无 意义的知识死记硬背的弊害。例如,“日本遣唐使始于哪一 年?”当学生都能答对时,就会将题变为:“是哪年哪月从日本 出发的?”竞争更激烈时,又将题细化为:“去了几个人?”、“都 是谁?”,等等

22、,严重阻碍了孩子们本应舒畅自然的身心成 长。为此,日韩开始实施各种改革。,韩国的教育新制度出台了诸如禁止私人办“补习塾”、禁 止开设早晚自习课的改革措施。韩国正在开展取消大学入学 考试的改革,因为大学入学考试被当做诸恶之源。可是,取 消大学考试,仅依靠平时在校表现决定合格与否,这样难免 会助长讨好、取悦他人的性格形成。 日本的教育改革从中国模式向美国模式转变,改革的 目标放在了教育内容方面。“综合学习”是改革的内容削减30 ,被削减的这部分改为美国模式的“自我开发”教育。“综合” 就是由学生自己设定感兴趣的主题,自己去图书馆查阅资 料,向年长者请教或自己动手制作,最后提出结果报告。综 合学习可涉及数学、自然、地理、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是 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教育改革。 日干石保:世界教育的三种类型,少年儿童研究2000年第10期,胡霞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