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社会化.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49737 上传时间:2019-04-06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7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社会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3章社会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章社会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3章社会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社会化.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社 会 化,1、含义:指个体通过与社会互动,逐渐获得个性与人格、内化文化和社会角色知识的过程。此定义指明了 的3大功能:个人自我完善、文化传承、社会稳定。 2、必要性: 1)人类基本生存能力通过 获得; 2)对婴儿健康发育和成长至关重要的2个因素语言和互动由社会提供。,一、社会化的含义与必要性,1.自我 库利:“镜中我”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中获得的自我。 “镜中我”的3个基本要素: a.想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b.想象他人对自己形象的评价; c. 基于想象形成自我感觉,如自豪等 “初级群体”在自我形成中的作用 库利表明:自我的发展伴随我们内化他人对我们的反应。,二、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2、, 米德:游戏对自我形成有重要作用, 因为游戏中儿童学会角色扮演能力,弗洛伊德: 人格有3个基本要素 儿童俄狄浦斯情结直接影响人格发展。,2. 人格:,1)婴儿期:信任与不信任 2)儿童早期:自主与怀疑 3)学龄前:主动与内疚 4)学龄早期:勤奋与自卑感 5)青春期:认同与角色混淆 6)青年期:亲密与孤独 7)中年期:代际关怀与自我沉浸 8)老年期:完美与绝望,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产生于“自我”发展的各个阶段“认同危机”的解决。,1)感觉运动阶段:02岁 儿童通过触摸、吮吸、视听等对周围环境进行探求,逐渐学会区分人与物。 2)前运算阶段:27岁 虽能使用语言,但不理解一般观念:如大小、快慢等。

3、只据自己观点解释世界,不理解他人也可用不同观点看待客体。 3)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 无具体实例无法讨论抽象概念他们知道你说的是谎话,但不能解释什么是诚实。 4)形式运算阶段 1115岁 能进行抽象思维。,3、认知与推理能力:皮亚杰的四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L.Kohlberg) 非道德阶段,只满足个人基本需要,无对错之分。 前惯例阶段将能否让父母、朋友、老师满意作为对错标准 惯例阶段道德意味着遵守他们已经学会的规范和价值。 后惯例阶段人们思考对错的抽象原则,并据此判断行为。 吉利根(Carol Gilligan,1936 ): 女人作出道德决定时会使用个人关系,而男人使用抽象原则。后放弃这一

4、观点,但男女在作出道德判断时确实存在差异,4、道德, 埃克曼(P. Ekman):生物性基础上6情感:生气、厌恶、害怕、幸福、悲伤、惊奇。 社会化影响我们的情感表达方式:性别、文化、阶层、社会关系等都影响情感表达 社会化影响我们的情感体验:我们可能不理解另一个文化中的人怎么会有这样的情感。,5、情感, 苏珊戈德堡和迈克尔刘易斯:母亲们潜意识里鼓励女儿被动和依赖,鼓励儿子主动和独立。 “婴儿车效应”(stroller effect):父母无意识中告诉孩子:男、女不同。 媒体中承载着大量的性别信息,6、性别角色:家庭、同辈群体与媒体是信息重要来源,三、社会化的类型,1)基本:生命早期(从婴儿到青年

5、)的。易出现的问题: 社会化的困境:不同社会化主体提供了不一致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 心理断乳危机:指青少年摆脱家庭监护,独立进入某些社会领域后,因经验不足而产生的危机状况。 代沟 2)继续/发展:成年之后的,是基本的延续和发展。 3)再:学习新知识、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以适应新生活。 个人生活经历变化 个人生活环境变化 分自愿型和被迫型,4)逆向(文化反哺):晚辈向长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主要原因是社会快速变迁,知识与信息量大,更新快,代表性研究,主题一:亲子互动中是否出现了“文化反哺”现象 主题二:亲子之间现象出现在哪些层面 主题三:孩子“反哺”父母的能力或他们的“话语权力”从何而来? 主题

6、四:亲子双方对现象的看法与评价,已成新型文化传承模式,在城市家庭尤明显 (2) 范围广泛:价值观生活态度社会行为模式对新器物的了解和使用,在文化表层更明显; (3)子代对新事物有较高敏锐性和接受能力;同辈群体;电脑普及和大众传媒; (4) 动摇了 “长者为尊”地位,使双亲常遇到子女反叛和挑战,但提高了他们对变迁社会的顺应能力。,四、社会化的主体:影响我们自我观念、人格、情感、态度和行为等生活取向的人和群体,1、家庭:父母施教方式是最初的社会化途径;家庭环境因素决定个人最初的社会地位和未来发展空间;家庭提供情感交流和爱的体验。,案例一 2009年12月,河南信仰市罗山县朱堂乡保安村23岁小伙杨锁

7、活活饿死在家中。 来源:扬子晚报2010年8月6日,A20版 ),案例二 2012年10月5日,温州“狼爸”张某下班回家,见家中乱糟糟,地上有小便痕迹,怀疑是6岁女儿干的,于是脱鞋殴打女儿,将她推倒在地,并让女儿原地跑步6小时,不许停。结果导致女儿死亡。 “狼爸”萧百佑。2011年47岁参加高考,广东省第八名,被暨南大学录取。4个孩子中3个进北大。教育口号:“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孩子在学习、品行方面只有不符合要求,就遭到严厉体罚。被称为“中国狼爸”。,2、社区影响社会化:贫穷社区孩子更可能犯罪、怀孕、辍学,并最终面对黯淡人生;富裕社区比贫穷社区的居民更多看管孩子。P.80 3、学校:社会

8、化体现在显功能、隐功能(学习文本中承载大量塑造学生人格与观念的额外信息;教会孩子接受普遍性的观念和社会生存能力;培养孩子组织纪律性,学会接受社会控制;走廊课程) 4、同辈群体:地位平等性;非正式性;“亚文化”特征。 5、工作单位:引导学习职业知识与规范;影响社会位置,决定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形成业缘关系网络;甚至影响自我观念。 6、 大众传媒:灌输大量信息(知识、技能、价值观、规范等);教给人们现成的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模板,对人们行为有导向和暗示作用。,学术前沿生命历程理论(二战后出现的有关社会化的新理论),20世纪60-70年代G.H.Elder首创,认为个体生命历程是多个生命事件构

9、成的序列,是更大的历史与社会力量的产物,于是建立了历史背景与社会结构个人生命事件个人社会化过程之间的关联。 四个基本概念与原则: 1、时与空位:个体生活轨迹背后的历史时间与地域空间 2. 相互依存的生命:个体的生活镶嵌于具体的社会关系中,因此其生命历程与他人的生命事件相关。 3. 生命的时机:生命事件在个体生命历程中发生的时间,发生时间之重要性甚至超越事件本身。 4. 个体能动性:个体并非完全被结构所决定,而是选择性地塑造自己的生命历程,资料来源:徐静、徐永德:生命历程理论视域下的老年贫困,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6期。,个案Mang的生活轨迹,本章知识要点:,1、社会化、“镜中我”、“概化他人”、基本社会化、再社会化、逆向社会化(文化反哺)、心理断乳 2、社会化包括哪些重要内容,人们在社会化中怎样获得自我?人格?认知与推理能力?道德?情感怎样受社会影响?怎样获得性别信息? 3、什么叫“社会化的主体”?你认为这些主体对我们的社会化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4、新兵为何要经历降身份仪式? 5、社会化的生命历程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