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试卷4.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49816 上传时间:2019-04-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试卷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试卷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试卷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试卷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试卷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试卷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试卷4.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专业课的某些记录 2009-06-21 14:02:21 阅读541 评论2 字号:大中小 1. 中国营造学社创立时间1930年元旦,创始人朱启钤2. 清代木构架单体建筑的特点。(平面、台基、构架、屋顶、装修)单体建筑平面 1. 构成要素:间、出廊2. “间”的组合 面阔方向:取决于开间的数量。官式建筑:皇宫、衙门、大的寺庙。在面阔方向坚持用“阳数”:1,3,5,7,9开间为最高规格。民间建筑:住宅、寺庙等。根据实际需要而定进深方向:取决于间的架数。1,3,5开间,2,4开间也有。官式、民间都不强调阴、阳之分单体建筑平面的基本型:一明两暗。优点:提供适宜的居住面积,满足必要的

2、分室要求,具有良好的空间组织,获取良好的日照、通风,可用规整的梁架结构,有利组群的整体布局3. 单体建筑的“正式”和“杂式” 正式:在古建筑中,平面投影为长方形,屋顶为硬山、悬山、庑殿或歇山做法的砖木结构的建筑(标准化) 杂式:其它形式的,常用作亭、榭、塔(自由化) 台基台基的作用:防水避潮:结构、生活,稳固基础,调适构图,扩大体量,调度空间,等级标志,独立建坛。台基的构成:台明:台基的主体;台阶:台基的踏步;栏杆:台基的栏杆台基较高时设勾栏;月台:台明的延伸高等级的建筑才有。台基的组合一、单台组合体:单一的基座与台阶、石栏的组合。单台组合体中的最高体制:明长陵祾恩门台基。二、月台组合体:在单

3、台组合体中增加了月台的组合。此时月台的形制与基座的形制完全一致。三、重台组合体:重叠台基的做法。台基中的最高体制,只用于皇家最隆重的主体建筑构架: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立贴式)一、 两种构架的不同特点 1. 抬梁式构架:梁柱支承体系,靠自重来稳定建筑;多用于官式建筑和北方民间建筑。? 特点:可以取得较大的空间跨度,但是对材料要求比较高2. 穿斗式构架:檩柱支承体系,靠穿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多用于南方民间建筑。? 优点:尽量以竖向的木柱来取代横向的木梁(“横担千,竖担万”);尽量以小材来取代大材;简化了屋面用料;简化屋檐的悬挑构造;增加构架的空间整体性;增加构架的灵活适应性。? 局限性:密柱导

4、致的小跨度,不能适应大空间的需要;小规格用料和简便的构造,难以适应厚重的荷载。3. 二者的互补机制 1) 适用范围的互补机制:抬梁式:主要适用于官式建筑,适合作为宫殿、坛庙、陵寝、苑囿、衙署、大型寺观、大型宅第等建筑类型,以及北方地区厚墙厚顶的民间建筑的构架。穿斗式:主要适用于南方的民间建筑以及一些小型寺庙2) 单体建筑构架的互补并用二、 抬梁式构架的基本构件:柱、梁、檩(桁)、枋三、大式做法和小式做法 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斗栱 作

5、用:增加挤压面的作用、支承挑檐檩、联结柱网、减少净跨,减小弯矩、剪力、抗震、装饰作用、等级标志、模数作用类别根据部位:柱头科柱头铺作清代平身科补间铺作宋代角科转角铺作根据做法(清式)一斗二升交麻叶与一斗三升斗栱。用于外檐和隔架翘昂斗拱。常用于外檐品字斗拱。用于楼房和城楼平座之下或天花藻井四围隔架科斗拱。用于室内梁、枋空档之间镏金斗拱。用于外檐。等级最高雀替:是置于梁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减少梁枋之间的净跨距离。作用:增加挤压面、减少净距、改善节点构造,取得艺术上的过渡,美化了柱与枋的关系对木构架的评析 一、木构架的技术特点木构架是梁柱支撑体系,不同于承重墙体系梁柱框架体系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建筑

6、功能(宫殿、民居、亭子)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北方、南方)可以搭配使用各种地方材料(石材、竹、土)可以适应不同的造型(轻巧、浑厚)构架系统有严格的模数制优点:易设计,易建造,易备料、雇工,易普及,水平有保证缺点:程式化走向僵化,不利于创新达到高度成熟水平二、木构架的技术局限没有形成三角杆件体系,梁架之间缺乏联系(榀与榀之间),梁架和基础结合得不密切,梁的断面后期不合理,耐久性差:水、火、虫屋顶屋顶的构成要素:脊、庇脊:是由于对庇的交接线和边沿线的特殊处理而产生的。 形态:呈线的形态类别:按所处位置不同分为正脊、垂脊、戗脊、博脊等按其不同做法分为大脊、过垄脊、清水脊等组成:脊身、脊兽 等级

7、形制:大式:吻兽、琉璃屋脊;小式:无吻兽、黑活屋脊。正式建筑的屋顶: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杂式建筑的屋顶:攒尖顶、盔顶、盝顶、勾连搭、组合式屋顶卷棚式:卷棚硬山、卷棚悬山、卷棚歇山、庑殿顶没法做卷棚重檐: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屋顶的形态:深远的出檐、凹曲的屋面、反宇的檐口、翘起的翼角、突出的脊饰、丰富的瓦件。屋顶的作用:排水、调节阳光、结构稳定屋顶反映的传统:理性传统:指功能需要、工程技术、审美要求的三者有机结合;惰性传统:指某一构件的出现之初,其既有功能需求,又符合审美要求,发展到后来,从功能、技术上不需要了,但还被保留下来,变成了虚假的构件:功能语义文脉语义,结构语义等级语义

8、。屋顶的性格序列:庑殿顶性格宏大、壮观;歇山顶性格华丽、丰美;悬山顶性格舒放、大方;硬山顶性格朴素、拘谨;攒尖顶性格高耸、活跃;变体:卷棚弱化了硬山、悬山、歇山的性格,重檐强化了庑殿、攒尖顶的效果。屋顶组合:明清回归至以基本型为主。装修:装修的类别:外檐装修:用于室内外的空间分隔、围护。包括门窗、栏杆、大门。内檐装修:用于内部空间自身的分隔、围护。包括罩、博古架、天花板。装修的多元功能:通与防护的双向功能 :通:人、物品、阳光;防护:挡风、防寒、隔声;内部空间组织的基本手段室内空间的界面;室内外装饰的重要构成;建筑性格的点染因子;文化内涵的信息载体:等级语义、习俗语义。单体建筑用色特点:善于把

9、握冷暖变化,用色既单纯又丰富,善于处理辉煌效果:红绿相间、金朱交错、青绿点金。清代官式彩画:是当时建筑管理部门按照当时的等级制度直接组织官式工匠制作的一种定型的彩画。1. 和玺彩画(上伍彩)是清代的最高等级彩画,主要用于宫殿、坛庙、陵寝的主体建筑.主要以运用 形构成彩画大线为突出特征. 2. 旋子彩画3. 苏式彩画3. 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表明:茅茨土阶的构筑方式,单体殿屋已存在“前堂后室”的空间划分,庭院构成形成廊院式布局。4. 副阶周匝:出廊的特殊形式副阶周匝:宋代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称为副阶周匝。5. 台明做法的种类,等级 从样式上可分为1. 平台

10、式普通台基构件组成:垂带石(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象眼石(用三角石砌成的垂带石侧面)、砚窝石(埋在台阶地下,用以抵抗阶之推力)、柱顶石、阶条石、角柱石、陡板石、土衬石? 分类:根据包砌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砖砌台明:台帮部分用细砖,镶边包角用石活或仍用砖作属低等次台基。 满装石座:整个台明包括台帮全用石活属中等次台基。?台明的长宽尺寸要求:“下檐出”小于“上檐出”2. 须弥座:很隆重的做法,主要用于重要组群的重要殿座属于高等次台基。宋式清式层次构成分层多,912层 分层少,6层体量权衡主次分明无明显主体个别线脚不合理线脚形式推敲合理格调韵味秀挺、精细、洒脱敦实、粗壮、庄重 全部光素的只在束

11、腰雕饰在束腰和上枋雕饰全部雕饰6. 宋代材分制,清代斗口制宋代材分制:斗拱或素方用料的断面尺寸为一材。材的高宽比为32材分八等:据等级之别而用:一等材6寸x9寸 八等材3寸x4.5寸 柱径大小已被确定:个足材到材 即42分45分之间 清代的斗口制:取平身科大斗开口的大小。一个斗口为10分(比宋计算方便)材分十一等:1-4 等:没用过;5-6 等:大殿;7-8 等:厅堂;8-9 等:亭、榭。等:给装修用7. 中国建筑屋顶形式中正式建筑的种类,等级屋顶等级(正式建筑而言从高到低):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庑殿(单檐)、歇山、卷棚歇山、悬山、卷棚悬山、硬山、卷棚硬山8. 卷棚概念:中国古建筑中的一种形式

12、。其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卷棚顶建筑由于没有正脊,因此没有吻兽。另外,吻兽还包括合角吻,位于围脊四角,由两个正吻组成,直角相接、单面向外。后两坡瓦陇贯通,又称“过陇脊”。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卷棚硬山、卷棚悬山、卷棚歇山、庑殿顶没法做卷棚9. 晋祠圣母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奎文阁、北京紫禁城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天坛祈年殿、长陵祾恩殿的屋顶形式晋祠圣母殿、重檐歇山顶;曲阜孔庙大成殿、重檐歇山;奎文阁、(三重檐二重楼“三滴水”)重檐歇山;北京紫禁城午门:重檐庑殿;太和门、重檐歇山顶;太和殿、重檐庑殿顶;中和殿、四角攒尖;保和殿、重檐歇

13、山顶;天坛祈年殿、鎏金宝顶三层出檐的圆形攒尖式;长陵祾恩殿 重檐庑殿顶 10. 穴居的形态演变顺序1) 原始横穴:宁夏海原林子梁遗址F132) 深袋穴:河南偃师汤泉沟遗址H63) 半穴居:a、圆形洛阳孙旗屯遗址b、方形、长方形西安半坡遗址F21c、吕字形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半穴居遗址 意味着土木相结合的构筑方式,从以土为主逐渐向以木为主的方向过渡11. 奴隶社会时期两种不同城市规划思想A、考工记的城市规划思想: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反映了奴隶社会后期城市规划所取得的成就;反映了为奴隶主服务的规划思想: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

14、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反映出规划中的“择中”的思想意识。荀子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吕氏春秋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 “择中论”B、管子的城市规划思想:“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道路)不必平以准。”“凡士者近宫,不士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因势论”临淄齐城遗址、燕下都遗址、邯郸赵城遗址、临淄齐城遗址、燕下都遗址、邯郸赵城遗址12. 阙门,代表建筑午门13. 宫殿建筑的礼制要求,在北京紫禁城中如何体现占据最显要的地段,从总体布局上体现了“择中立宫”的思想;采用了宏大的规模(72万);从布局来看采用了很严整的布局:突出了中轴的空间序列,采用了层层封闭的规划形象

15、,尺度处理上也很严谨;体现了一整套的礼制要求:择中立宫”、“左祖右社”、“前朝后寝”、“三朝五门”。外朝部分:组成:太和门;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内廷部分:中路: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西后宫:东六宫,西六宫;养心殿东路: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乾隆花园西路:慈宁宫,慈宁花园;寿安宫,寿康宫其他:斋宫,东五所,西五所,南三所14. 宫殿建筑的发展过程,不同时期的代表建筑茅茨土阶”的阶段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晋、南北朝:东西堂制(主殿中央用于大朝,两侧用于常朝。始于西汉),三朝隋:三朝五门,东西堂制至隋代结束

16、唐:三朝五门,强化中轴线,宫阙制,大花园大明宫含元殿大明宫麟德殿宋:御街千步廊制度,工字殿,广场元:千步廊,金水桥,工字殿,石桥,棂星门明清:千步廊,金水桥,三朝二宫北京故宫15. 天坛建筑中冬至祭天和孟春祈谷的建筑是哪两组:圜丘组群、祈年殿组群明清北京天坛和明清北京紫禁城占地面积比4:1天坛建筑面积:960m760m,是北京故宫的四倍。紫禁城 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80,000,有房屋8700间16. 陵墓建筑的组成部分包括哪些地上陵体、地下部分、陵园建筑地上陵体:早期顶是平的,没有坟体周代:产生祭祖,出现坟冢、封土坟头,后来演变为三种形式且建筑化:方上:(秦汉)以人

17、工夯土建成上小下大的方锥体形成的陵体为方上依山为陵:(唐以后)以正方的神墙围隔,四向辟神门圆形宝城宝顶:(明清以后)地面建筑走向人工化地下部分:木椁墓室:木枋构成:先做一大棺材,再把装人棺材放进去黄肠题凑:黄肠柏木心,题头,凑聚砖石墓室:砖拱技术陵园建筑祭祀建筑:献殿、享堂前朝后寝神道:石象生、牌坊、门阙17. 兵马俑的基本情况秦始皇陵:位于陕西临潼骊山北麓、渭河南岸的平原上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陵园中国历史上形体最大的陵墓秦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约1公里处。共4座俑坑:1号:12600 2号:60003号:520 4号:仅有三面围墙18. 我国历史上首个两位皇帝共葬的陵墓建筑:乾陵19.

18、 明十三陵陵区神道建置位于天寿山主峰下,依山顺势修筑神道,长达七公里,构成整个陵区的主轴线;始建于永乐年间,后经几代增建修筑,直到嘉靖朝才基本完成。大石牌坊大宫门(大红门)碑亭石像生棂星门(龙凤门)石像生-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卧立各一对,武臣、文臣、勋臣各四尊20. 不同朝代陵寝中的侍奉仪式21. 干阑式民居分布地区广西、贵州、云南、海南岛、四川、台湾等地区22. 北京四合院的构成要素:大门、倒座、垂花门、正房、厢房、耳房、抄手游廊、后罩房23. 云南一颗印、浙江民居、围拢屋、东北大院的平面布局方式云南地区环境特点:低纬度、高海拔,风力大、地震多、太阳高度角大,雨水充沛。构筑特点:房屋

19、毗连;以柁墩代替瓜柱;降低层高、增加柱数、认真扣榫、加厚土墙、多用串枋、合柱;墙体:夯土墙、土坯墙、卵石墙(砌滑墙)、条石墙;内长外短的双坡屋顶,腰檐。浙江天井院:环境特点: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山多水多。构架形式:以穿斗式为主。几种基本类型:三间两搭厢、十三间头、轻薄围护、室内轻薄隔断围垅屋:“三堂两横”东北大院以“一正四厢”的两进院为基本形态的离散式布局构筑特点华北民间木构架体系(杦),厚墙厚顶墙体:土坯墙、厚砖墙、拉哈墙、“内生外熟”墙、“前浪后不浪” 坐地烟囱 火炕屋顶:起脊瓦顶、起脊草顶、碱土囤顶冬季严寒 土地辽阔 礼制约束有所削弱 满汉民族住居习俗相互渗透、影响24. 西南干阑建筑的

20、特点及其分类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西、海南等省,是傣、壮、侗、等十多个少数民族的住屋形式。基本特征:楼面架空作用:避免贴地潮湿、有利楼面通风、防避虫兽侵害、便于防洪排涝分类:傣族高楼干阑:主要靠通风来防暑,内部梁架结构;景颇族低楼干阑:倒梯形屋面,楼面离地约60100cm,平面形式均为长条形,主要靠遮阳来防暑;广西壮族麻阑。25. 客家土楼的分类及其特点大家族聚居:同宅、同楼聚居 同居异财 超大规模的大家族聚居平等聚居 向心聚居几种类型:围垅屋 “三堂两横” 花胎 天井福建土楼 大的直径可达81米 八卦楼 方楼 五凤楼:前低后高,层层跌落,由上堂、中堂、下堂和两侧的厢房组成 26.

21、窣堵波做法27. 塔的类型及其特点,讲过的塔属于哪种按功能分:佛塔经塔舍利塔墓塔风水塔按形式分: 楼阁式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亭阁式塔花塔 过街塔和塔门楼阁式塔(汉)在中国古塔中历史最悠久、体型最高大、保存数量最多 多层楼阁的形式江苏苏州虎丘塔(宋初)、江苏苏州北寺塔密檐塔:数量和地位仅次于楼阁式塔。塔身只有一层,上面为密檐。陕西西安荐福寺小雁塔、河南登封法王寺塔喇嘛塔(覆钵式塔)主要流行元代以后山西五台山塔院寺白塔、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金刚宝座塔亭阁式塔:喇嘛塔与亭阁建筑相结合的一种古塔形式。外形象亭,单层,有时加建小阁。花塔 塔身上半部装饰繁复,用来表现佛教中的莲花藏世界。数量不多,造型

22、独具一格。 过街塔和塔门:修建在街道中或大路上的塔,下有门洞可以通行。元朝开始出现。北京居庸关过街塔塔座(元)29、绘制正式建筑四种屋顶的简单透视图、北京紫禁城太和殿平立面、祈年殿平立面、长陵祾恩殿平立面图、南禅寺大殿正立面图、佛光寺大殿平立面、北京四合院平面佛光寺大殿平立面南禅寺大殿立面图太和殿平立面祈年殿平立面祾恩殿平立面30、所有带“最”的建筑南禅寺大殿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位于山西省五台县李家庄,中唐时期建造,是一座禅宗寺院佛光寺容晚唐大殿、金代配殿、北朝墓塔和两座唐幢于一寺,堪称荟萃中华古建瑰宝的第一寺过街塔和塔门在中国古塔中历史最悠久、体型最高大、保存数量最多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塔的实物,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全木构的木塔,是世界现存的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67.31米)最高规格的太和殿9开间我国最早的住所是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岩洞(距今约50万年)穴居是最适合黄土地带的原始构筑方式辽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是国内至今发现的最早的祭祀建筑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华夏文明第一殿曲阜孔庙是中国现有古建组群中历史延续最悠久的一处,已有2400余年秦始皇陵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陵园 中国历史上形体最大的陵墓茂陵是西汉帝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陕西兴平县城东15公里处长陵在十三陵中,建成时间最早,规模最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