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检测报告secret.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51303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96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检测报告secret.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检测报告secret.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检测报告secret.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检测报告secret.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检测报告secret.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检测报告secret.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检测报告secret.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1 1 前言前言 1.11.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工程规划容量 112MW,本期工程建设 112MW。拟建厂址 区位于,地势平坦,交通方便。 挤密碎石桩的施工工作由完成,始于年月 日,终于年月日。 根据设计要求,挤密碎石桩的施工范围:主厂房、烟囱及综合楼地段, 共计成桩 5610 根。本次检测范围为主厂房、烟囱两处理地段。 1.21.2 主要设计指标及施工控制指标主要设计指标及施工控制指标 1.2.11.2.1 主要设计指标主要设计指标 桩间距为 1.00m; 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220kPa; 复合地基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 N 值不小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 数临界值

2、 Ncr,即要求消除饱和粉土、砂土的地震液化。 1.2.21.2.2 施工控制指标施工控制指标 设计要求成桩有效直径为 500mm,设计投料量为桩体积的 1.101.30 倍。 施工时振密电流按空载电流增大 1015 安培控制。 1.31.3 检测点布置原则及执行的标准检测点布置原则及执行的标准 1.3.11.3.1 检测点布置原则检测点布置原则 在抽检碎石桩施工记录的基础上按随机选点、面上覆盖的原则布置, 同时考虑了建筑物的不同及该工程场地的地震液化特征。 1.3.21.3.2 执行的标准执行的标准 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DL/T50242005);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

3、2002) ;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1999) 。 2 1.41.4 检测目的及手段检测目的及手段 1.4.11.4.1 检测目的检测目的 确定桩体的密实度、连续性及有效长度、桩间土的挤密加固效果、消 除液化效果,分析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4.21.4.2 检测手段检测手段 此次检测工作采用的检测手段为抽检施工记录、碎石桩桩体开挖观测、 桩间土钻探取样及标准贯入试验、碎石桩桩体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挤

4、密 碎石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等。 1.51.5 检测时间及完成的检测工作量检测时间及完成的检测工作量 抽检碎石桩施工记录工作于年月日前完成;碎石桩 桩体开挖观测、钻探取样及标准贯入试验、碎石桩桩体超重型动力触探试 验、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等现场检测工作始于同年月日,终于 月日。本次检测完成的工作量列入表 1.5。 表 1.5 检测工作量统计表 超重型动力触探试 验 钻探、取样及标准贯入试验 抽检施 工记录 (根) 孔数 (个) 总进尺 (m) 孔数 (个) 总进尺 (m) 标准贯入试验 (次) 静载荷 试验 (点) 14016146.516161.4848 现场检测、试验点的位置见附件检测点平面

5、布置示意图,钻探取 样及标准贯入试验孔在终孔后用碎石回填至地表。 本工程的桩间土钻探及标准贯入试验、碎石桩桩体超重型动力触探试 验项目等检测工作由完成。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项目委托 完成。年月日提交检测成果。 2 2 基本岩土工程条件基本岩土工程条件 2.12.1 地层结构及其基本特征地层结构及其基本特征 根据国能巴楚生物发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岩土工程勘测报告书 ,拟 建站址区自上而下地层结构及其基本特征如下: 2.1.12.1.1 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 Q4 4al al) ) 粉土:黄褐、黄灰色,稍密,湿很湿,夹粉质粘土薄层。厚度 1.004.00m,平均 2.57m;层底

6、高程 1149.301151.85m,层底埋深 3 1.004.00m。 粉土:黄灰、灰黄等色,稍密,很湿。夹-1粉质粘土、-2粉细 砂透镜体。厚度 0.703.30m,平均 1.93m,层底高程 1147.451150.21m,层底埋深 2.905.80m。 -1粉质粘土:黄灰、灰黄等色,软塑状态,很湿。厚度 0.300.90m,平均 0.49m。 -2粉细砂::灰黄、黄灰等色,松散,饱和。厚度 0.603.00m,平 均 1.88m。 粉细砂:灰黄、黄灰等色,稍密中密,饱和。厚度 1.508.80m,平均 4.63m,层底高程 1138.641146.23m,层底埋深 7.0014.50m

7、。 2.2.22.2.2 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 Q3 3al al) ) 粉细砂:灰黄、黄灰等色,密实为主,局部中密,饱和。揭露厚度 10.6016.80m,平均 13.60m,层底高程 1128.661129.55m,层底埋深 23.6024.60m。 粉质粘土:黄灰、灰黄等色,可塑硬塑状态,很湿。夹-1粉土 薄层。本次勘测未穿透该层,最大揭露厚度为 1.50m。 -1粉土::黄灰、灰黄等色,中密密实,很湿。本次勘测为揭穿该 层,最大揭露厚度 1.10m。 2.22.2 地下水条件地下水条件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粉土和粉细砂中,以 大气降水和灌

8、溉入渗为主要补给方式,以地面蒸发和人工取水为主要排泄 方式。本次勘测期间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 1.00.70m,相应高程 1151.561152.28m。据调查,地下水位可视为较低水位,拟建厂址区历 年平均最高水位接近地表。 2.32.3 地震动参数地震动参数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 值加速度为 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45s(对应中硬场地土), 按中软场地调整后为 0.65s。 4 3 3 现场及室内检验、试验工作现场及室内检验、试验工作 3.13.1 施工记录抽检施工记录抽检 施工记录抽检在面上覆盖的原则下按随机抽检方式进行,本次

9、共抽检 140 根碎石桩施工记录,抽检地段及桩号见表 3.1。 表 3.1 抽检施工记录统计表 地 段桩 号 主厂房区域 470,471,472,473,599,600,601,602,956,957 ,958,959,1102,1103,1104,1295,1296,1297,1 298,1314,1315,1316,1317,1458,1459,1460,14 61,1502,1503,1504,1632,1633,1634,1635,176 7,1768,1769,1770,1859,1860,1861,1862,1939 ,1940,1941,1942,2085,2086,2087,2

10、088,2166 ,2167,2168,2169,2289,2290,2291,2292,2330 ,2331,2332,2333, 2421,2422,2462,2463,2560,2561,2562,2563,2 564,2580,2581,2665,2666,2667,2668,2734,27 35,2758,2759,2847,2848,2873,2874,2981,298 2,2983,2984,3026,3027,3061,3062,3145,3146 ,3147,3148,3268,3269,3270,3271,3348,3349 ,3380,3381。 烟囱区域 21,22,2

11、3,24,39,40,47,48,60,61,74,75,1 09,110,111,112,113,185,186,187,188,205, 206,207,208。 抽检的施工记录表明反插振密次数、振密电流满足施工控制指标。 3.23.2 现场检测工作内容及数量现场检测工作内容及数量 本次检测工作桩间土桩间土钻探 16 个孔,碎石桩桩身超重型动力触 探试验孔 16 个,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点 8 个。各检测地段检测点主要数 据见表 3.2。 5 表 3.2 各检测点主要数据表 坐标 序 号 检测 点号 检测地段检测点检测类型 检测 深度 (m) 地面 高程 (m) AB 桩 号 桩顶高程 (m

12、) 17 一般性钻孔 10.001153.30142.50626.57 62、77、78 桩间 28 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孔 9.401153.28143.00627.0078 39 一般性钻孔 10.001153.20142.50647.35 1940、1997、1998 桩间 410 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孔 9.301153.17143.00647.781998 511 一般性钻孔 10.001153.03148.50663.16 2955、3008、3009 桩间 612 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孔 9.201153.06149.00663.593009 713 一般性钻孔 10.001153.2

13、1136.00636.09 1186、1243、1244 桩间 814 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孔 9.201153.17136.50636.531244 915 一般性钻孔 10.001153.17136.00655.14 2451、2508、2509 桩间 1016 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孔 9.101153.20136.50655.572509 1117 一般性钻孔 10.001153.24128.50626.57 546、603、604 桩间 1218 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孔 9.101153.21129.00627.00604 1319 一般性钻孔 10.001153.32127.50647.3

14、5 1925、1982、1983 桩间 1420 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孔 8.901153.30128.00647.781983 1521 一般性钻孔 10.001153.09130.00663.82 2883、2936、2937 桩间 1622 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孔 9.601153.07130.50664.252937 1723 一般性钻孔 10.001153.22117.00636.09 1167、1224、1225 桩间 1824 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孔 9.101153.19117.50636.531225 1925 一般性钻孔 10.001153.18117.00655.14 2432

15、、2489、2490 桩间 2026 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孔 9.201153.17117.50655.572490 2127 主厂房区域 一般性钻孔 10.001153.12110.50626.57 528、585、586 桩间 1150.10 6 续表 3.2 各检测点主要数据表 坐标 序 号 检测 点号 检测地段检测点检测类型 检测 深度 (m) 地面 高程 (m) AB 桩 号 桩顶高 程 (m) 2228 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孔 9.101153.24111.00627.00586 2329 一般性钻孔 10.001153.03109.50647.35 1907、1964、1965 桩间

16、 2430 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孔 9.901153.02110.00647.781965 2531 一般性钻孔 10.001153.01110.50662.94 2917、2970、2971 桩间 2632 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孔 9.101153.03111.00663.382971 27ZH3 静载荷试验点 1150.10137.00627.00612 28ZH4 静载荷试验点 1150.10137.00647.781992 29ZH5 静载荷试验点 1150.10140.00663.383000 30ZH6 静载荷试验点 1150.10116.00627.00591 31ZH7 静载荷试验

17、点 1150.10116.00647.781971 32ZH8 主厂房区域 静载荷试验点 1150.10116.00663.382976 1150.10 331 一般性钻孔 10.001153.30143.50610.98 62、77、78 桩间 342 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孔 8.901153.26144.00611.4178 353 一般性钻孔 10.001153.27142.50614.44 129、148、149 桩间 364 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孔 9.001153.25143.00614.88149 375 一般性钻孔 10.001153.01143.50617.91 205、43、4

18、4 桩间 386 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孔 8.401153.04144.00618.3444 39ZH1 静载荷试验点 1149.65140.00614.88146 40ZH2 烟囱区域 静载荷试验点 1149.65147.00614.88153 1149.65 7 3.33.3 现场桩体开挖观察现场桩体开挖观察 现场检测碎石桩桩体的开挖观察工作,是结合基坑开挖进行的, 主厂房、烟囱、综合楼地基开挖至设计标高,使桩头和部分桩体得 以充分揭露,借以对挤密碎石桩桩体的直径、桩体的碎石粒径组成 和桩顶的埋置深度等进行了观察。 3.43.4 检测工作方法及工艺检测工作方法及工艺 3.4.13.4.1 桩

19、间土钻探取样及标准贯入试验桩间土钻探取样及标准贯入试验 3.4.1.13.4.1.1 桩间土钻探桩间土钻探 钻探设备为 DPP-100 型液压汽车钻机。钻探中地下水位以上采 用回转螺旋钻进,回次进尺控制在 1m 内,且不超过螺旋叶片长度; 地下水位以下采用泥浆护壁回转岩芯管钻进,回次进尺满足取样及 标准贯入试验要求,全断面取芯。 3.4.1.23.4.1.2 标准贯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设备及技术要求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的规定,采用自动脱钩、自由落锤法。标准贯入 试验在采取不扰动土试样后即进行,试验点间距 1.502.00m。 3.4.23.4.2 碎石

20、桩桩体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碎石桩桩体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碎石桩桩体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由 DPP-100 型液压汽车钻机配 合进行,试验孔位位于桩心。试验设备及技术要求符合岩土工程 勘察规范 (GB50021-2001)的规定,采用自动脱钩、自由落锤法。 从地表开始一直贯入到桩底下 0.301.00m,并从桩顶开始记录每 10cm 的锤击数,直至孔底。 3.4.33.4.3 静载荷试验静载荷试验 载荷试验采用配重作为反力装置,油压千斤顶配和精密压力表 控制加、卸载量,百分表测量沉降量。承压板面积为 0.866m2的刚性 圆形承压板。 试验方法:采用慢速维持载荷法。 加荷标准:加荷共分为 11 级,

21、最大加荷量为 440kN。 沉降及稳定标准: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 次,以后每半个小时读记一次。当一小时内沉降量小于 0.1mm 时, 8 施加下一级荷载。 终止加荷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终止加荷。 一、沉降急剧加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隆起; 二、承压板的累记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 6; 三、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已大于设计要求压力 值的 2 倍。 4 4 检验、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检验、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 4.14.1 碎石桩桩体密实度、连续性及桩长碎石桩桩体密实度、连续性及桩长 碎石桩桩体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结果表明桩体的连续性较好, 所检测桩桩

22、长同施工记录的桩长相符合,桩体密实度具有自上而下 增大的特征,见图 4.1-14.1-16。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4.24.2 桩间土加固效果桩间土加固效果 4.2.14.2.1 加固前后桩间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比加固前后桩间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比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等标准对标准 25 贯入试验成果进行统计,并将统计参数平均值列入表 4.2.1 中,同 时将加固前的地基土标准贯入试验指标一并列入表 4.2.1 中,以便 进行对比分析、评价。 4.2.1 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指

23、标对比表 指 指标值 标 层序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击) 加固前 7.4 加固后 13.1 粉土 加固后/加固前 1.77 加固前 18.7 加固后 25.7 粉细砂 加固后/加固前 1.37 4.2.24.2.2 桩间土加固后与加固前地基原体试验时工程性质的对比桩间土加固后与加固前地基原体试验时工程性质的对比 分析分析 表 4.2.1 中桩间土标准贯入试验指标对比表明,桩间土经加固 后其工程性质明显改善,标准贯入锤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 充分证明挤密碎石桩对桩间土有明显的加固效应。 4.2.34.2.3 根据现场开挖情况评价根据现场开挖情况评价 根据现场对挤密碎石桩桩体的开挖观察结果

24、,本工程所施工的 碎石桩的桩径均大于 500mm,碎石桩桩体的碎石粒径组成、桩顶的埋 深均满足设计要求。 4.2.44.2.4 桩间土液化判定桩间土液化判定 根据岩土工程勘测报告书 ,检测地段的 、层粉土和-2、粉细砂地层在地震烈度达 7 度时,将产生地 震液化现象,其液化等级为中等严重。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基础以粉细砂为持力层,其余液化土层 均挖除掉,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对加固后 的粉细砂地层进行地震液化判别,其中 dw0.00m,N08,与 岩土工程勘测报告书取值原则相同,其判别 结果列入表 4.2.4。 26 表 4.2.4 粉土地震液化性判别计算 孔

25、号 层 号 标贯 起始 深度 (米) 粘粒 含量 (%) 水 位 (米) 标贯 实测 击数 (击) 临界 标贯 击数 (击) 是 否 液 化 是() 否() 13.7530.0025.0010.32 15.2530.0030.0011.52 16.8530.0031.0012.80 19.4530.0028.0014.88 33.8530.0022.0010.40 35.6530.0027.0011.84 37.3530.0029.0013.20 39.1530.0026.0014.64 53.7530.0026.0010.32 54.8530.0029.0011.20 56.6530.002

26、7.0012.64 58.1530.0029.0013.84 59.6530.0031.0015.04 72.6530.0017.009.44 74.1530.0026.0010.64 75.6530.0029.0011.84 77.2530.0027.0013.12 78.7530.0026.0014.32 710.1530.0026.0015.44 93.6530.0023.0010.24 95.1530.0025.0011.44 96.6530.0031.0012.64 98.1530.0026.0013.84 112.5530.0022.009.36 114.1530.0046.001

27、0.64 115.6530.0036.0011.84 117.1530.0025.0013.04 118.6530.0024.0014.24 1110.1530.0025.0015.44 132.6530.0022.009.44 134.1530.0029.0010.64 135.6530.0036.0011.84 137.3530.0035.0013.20 138.8530.0028.0014.40 153.6530.0036.0010.24 15 5.6530.0014.0011.84 27 续表 4.2.4 粉土地震液化性判别计算 孔 号 层 号 标贯 起始 深度 (米) 粘粒 含量 (

28、%) 水 位 (米) 标贯 实测 击数 (击) 临界 标贯 击数 (击) 是 否 液 化 是() 否() 157.7530.0014.0013.52 159.6530.0016.0015.04 173.7530.0025.0010.32 175.3530.0028.0011.60 177.6530.0028.0013.44 179.2530.0031.0014.72 192.5530.0024.009.36 194.2530.0029.0010.72 195.7530.0026.0011.92 197.1530.0026.0013.04 198.6530.0023.0014.24 1910.1

29、530.0031.0015.44 212.3530.0028.009.20 213.6530.0012.0010.24 215.4530.0013.0011.68 217.3530.0014.0013.20 218.7530.0015.0014.32 232.6530.0020.009.44 234.1530.0026.0010.64 235.6530.0026.0011.84 237.2530.0031.0013.12 238.6530.0024.0014.24 253.7530.0025.0010.32 255.8530.0013.0012.00 257.6530.0015.0013.44

30、 259.7530.0018.0015.12 273.7530.0024.0010.32 275.3530.0029.0011.60 277.2530.0033.0013.12 278.7530.0030.0014.32 293.6530.0024.0010.24 295.2530.0031.0011.52 297.3530.0026.0013.20 299.1530.0033.0014.64 312.5530.0017.009.36 31 4.2530.0027.0010.72 28 续表 4.2.4 粉土地震液化性判别计算 孔 号 层 号 标贯 起始 深度 (米) 粘粒 含量 (%) 水

31、位 (米) 标贯 实测 击数 (击) 临界 标贯 击数 (击) 是 否 液 化 是() 否() 315.7530.0025.0011.92 317.3530.0027.0013.20 31 8.8530.0025.0014.40 表 4.2.4 中的判定结果清楚表明,检测地段的粉细砂地层经 加固处理后其地震液化性质已经消除。 5 5 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分析与评价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分析与评价 5.15.1 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5.1.15.1.1 根据桩间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确定根据桩间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32、确定 f fak ak 根据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值按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表 3-2- 36 确定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fak;按经验公式 fak=72+9.4N1.2确定粉土 的承载力特征值 fak,结果如下: 粉土: N=11.7 fak=251kPa; 粉细砂: N=21.7 fak=211kPa。 作为复合地基, 粉细砂加固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起决定性的 作用。按 粉细砂的承载力特征值 fak211kPa,根据电力工程地 基处理技术规程 (DL/T5024-2005)公式(10.0.7-3)计算复合地 基承载力特征值: fspk1m(n-1)fsk (10.0.7-3) 其中:桩土面积置换率取

33、 m0.227,桩土应力比 n2。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spk258.9kPa。 5.1.25.1.2 根据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确定根据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确定 本次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施工检测在主厂房、烟囱地段共作了 8 个点的静载荷试验,8 个点载荷试验所得出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 值分别为 220kPa,算术平均值为 220kPa。具体结果见表 5.1.2。 29 表 5.1.2 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综合成果表 试验 点号 加荷 次数 N 单位 压力 P(kPa ) 累计 下沉量 S(mm ) 下沉量 增量 S(mm ) 校正后 下沉量 S(mm) 计算 成果 备注 1403.443.443

34、.44 2805.041.605.04 31207.021.987.02 41609.682.669.68 520011.982.3011.98 624013.621.6413.62 728015.782.1615.78 832018.222.4418.22 936020.482.2620.48 1040022.732.2522.73 ZH1 1144024.942.2124.94 极限为 440.0 kPa 承载力特征值 fspk=220.0kPa 变形模量 E0=14.5MPa I0=0.78 5 1402.24 2.24 2.24 2803.14 0.90 3.14 31204.40 1

35、.26 4.40 41605.40 1.00 5.40 52007.36 1.96 7.36 62407.98 0.62 7.98 72808.69 0.71 8.69 83209.43 0.74 9.43 936010.78 1.35 10.78 1040011.88 1.10 11.88 ZH2 1144013.44 1.56 13.44 极限为 440.0 kPa 承载力特征值 fspk=220.0kPa 变形模量 E0=20.4MPa I0=0.78 5 1402.24 2.24 2.24 2803.14 0.90 3.14 31204.40 1.26 4.40 41605.40 1.

36、00 5.40 52007.36 1.96 7.36 62407.98 0.62 7.98 72808.69 0.71 8.69 83209.43 0.74 9.43 936010.78 1.35 10.78 1040011.88 1.10 11.88 ZH3 1144013.44 1.56 13.44 极限为 440.0kPa 承载力特征值 fspk=220.0kPa 变形模量 E0=22.2MPa I0=0.78 5 1401.63 1.20 1.63 2802.95 1.32 2.95 ZH4 31203.64 0.69 3.64 极限为 440.0 kPa 承载力特征值 fspk=22

37、0.0kPa I0=0.78 5 30 41604.97 1.33 4.97 52006.46 1.49 6.46 变形模量 E0=26.8MPa 续表 5.1.2 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综合成果表 试验 点号 加荷 次数 N 单位 压力 P(kPa ) 累计 下沉量 S(mm ) 下沉量 增量 S(mm ) 校正后 下沉量 S(mm) 计算 成果 备注 62407.85 1.39 7.85 72809.25 1.40 9.25 832011.13 1.88 11.13 936012.75 1.62 12.75 1040014.51 1.76 14.51 ZH4 1144017.42 2.91

38、17.42 极限为 440.0 kPa 承载力特征值 fspk=220.0kPa 变形模量 E0=26.8MPa I0=0.78 5 1401.20 1.20 1.20 2802.05 0.85 2.05 31202.48 0.43 2.48 41603.36 0.88 3.36 52004.36 1.00 4.36 62405.06 0.70 5.06 72805.89 0.83 5.89 83206.69 0.80 6.69 93607.73 1.04 7.73 104009.24 1.51 9.24 ZH5 1144012.02 2.78 12.02 极限为 440.0 kPa 承载力特

39、征值 fspk=220.0kPa 变形模量 E0=39.6MPa I0=0.78 5 1402.23 2.23 2.23 2803.82 1.59 3.82 31204.59 0.77 4.59 41605.66 1.07 5.66 52006.71 1.05 6.71 62407.37 0.66 7.37 72808.23 0.86 8.23 83209.37 1.14 9.37 936011.61 2.24 11.61 1040014.21 2.60 14.21 ZH6 1144016.97 2.76 16.97 极限为 440.0kPa 承载力特征值 fspk=220.0kPa 变形模量

40、 E0=25.8MPa I0=0.78 5 1402.37 2.37 2.37 2803.66 1.29 3.66 31204.98 1.32 4.98 41606.25 1.27 6.25 52007.31 1.06 7.31 62408.26 0.95 8.26 72809.29 1.03 9.29 832010.41 1.12 10.41 ZH7 936011.45 1.04 11.45 极限为 440.0kPa 承载力特征值 fspk=220.0kPa 变形模量 E0=23.7MPa I0=0.78 5 31 1040013.76 2.31 13.76 1144016.34 2.58

41、16.34 续表 5.1.2 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综合成果表 试验 点号 加荷 次数 N 单位 压力 P(kPa ) 累计 下沉量 S(mm ) 下沉量 增量 S(mm ) 校正后 下沉量 S(mm) 计算 成果 备注 1 50 1.73 1.73 1.73 2 100 2.75 1.02 2.75 3 150 3.74 0.99 3.74 4 200 5.08 1.34 5.08 5 250 6.97 1.89 6.97 6 300 8.85 1.88 8.85 7 350 10.91 2.06 10.91 ZH8 8 400 15.25 4.34 15.25 极限为 400.0 kPa 承

42、载力特征值 fspk=220.0kPa 变形模量 E0=34.0MPa I0=0.78 5 现场进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时,试验点 ZH8 由于上部堆载稍小 且有偏重现象,在加荷至 400kPa 时,一侧被顶起,未能进行 440kPa 的加载试验,根据试验情况、现场开挖后土质观察及最后一级下沉 量,结合 s/d=0.01 时其承载力值大于 220kPa,综合判断该点承载力 值可满足设计 220kPa 的要求。 5.25.2 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分析与评价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分析与评价 根据两种方法计算得出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 258.9kPa 和 220kPa,均满

43、足设计 fak=220kPa 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 值的要求,另外,从表 4.2.1-1 可以看出,加固后桩间土的标准贯 入锤击数 N 值试验指标均得到了提高和改善。因此,综合分析判定 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满足设计要求。 6 6 结论结论 6.1 施工记录抽检表明其施工反插振密次数、施工振密电流满 足施工控制指标。 6.2 根据现场对挤密碎石桩桩体的开挖观察结果,本工程所施 工的碎石桩的桩径均大于 500mm。碎石桩桩体的碎石粒径组成、桩顶 的埋深均满足设计要求。 6.3 碎石桩桩体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结果表明碎石桩桩体的密 实度、连续性较好,所检测桩桩体长度与记录桩长相符,满足设计要

44、 32 求。 6.4 桩间土经加固后其工程性质有了较明显的改善,标准贯入 锤击数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这充分证明挤密碎石桩对桩间土有明显 的加固效应。 6.5 经加固后层饱和粉细砂层在地震基本烈度达 7 度时,不产 生地震液化。 6.6 经加固后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 fak=220kPa,满足设计要求。 33 目目 录录 1 1 前言前言1 1 1.1 工程概况.1 1.2 主要设计指标及施工控制指标1 1.3 检测点布置原则及执行的标准1 1.4 检测目的及手段.1 1.5 检测时间及完成的检测工作量2 2 2 基本岩土工程条件基本岩土工程条件2 2 2.1 地层结构及其基本特征2

45、2.2 地下水条件3 2.3 地震动参数3 3 3 现场及室内检验、试验工作现场及室内检验、试验工作3 3 3.1 施工记录抽检3 3.2 现场检测工作内容及数量.4 3.3 现场桩体开挖观察.7 3.4 检测工作方法及工艺7 4 4 检验、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检验、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8 8 4.1 碎石桩桩体密实度、连续性及桩长.8 4.2 桩间土加固效果.24 5 5 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分析与评价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分析与评价2727 5.1 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27 34 5.2 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分析与评价30 6 6 结论结论30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