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广客专施工组织设计51~55.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53309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2.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广客专施工组织设计51~5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武广客专施工组织设计51~5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武广客专施工组织设计51~5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武广客专施工组织设计51~5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武广客专施工组织设计51~5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广客专施工组织设计51~5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广客专施工组织设计51~55.doc(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建铁路武汉至广州客运专线乌龙泉至花都段站前工程第3标段(XXTJ) 技术标文件5.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5.1.路基工程武广客运专线不同于普通铁路,它设计标准高,建成后应满足“高速度、高密度、高舒适度、高安全性”的要求。路基基床是轨道的基础,控制路堤填料、工后沉降、位移、变形是路基工程施工的重点,为此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以满足“四高”要求。5.1.1.路基沉降控制及措施5.1.1.1.加强地基地质复查勘测开工前对线路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补勘,以验证地质资料,确保地基条件评价准确。具体实施如下:沿路基中线每50m先布置一个初步补充勘测点,根据线路路基的不同地质情况,选用

2、N10轻型动力触探、N63.7重型动力触探、标准贯入、静力触探四种原位测试方法的一种进行现场勘测,并结合室内土工试验判断设计采用的地质资料的可靠性,当地质核查补勘结果与原设计采用的地质勘查数据不同时,再进行详细地质勘察,重新评价地基条件和地基处理措施。5.1.1.2.严格控制路基填料、提高路基刚度及强度路基采用改良土、级配碎石采用工厂化生产。隧道爆破开挖的块状硬质岩,通过二次解小、破碎和筛分分级,严格控制最大粒径不大于60mm,再采用具有自动计量配料系统的拌合机,将分级的粗、细集料和水按比例进行拌合,以获得颗粒级配稳定和含水量合适的A、B组填料,为路基填筑提供优质的A、B组填料,保证路基填筑获

3、得最大压实密度和长期稳定性。选用四种不同粒径规格的粗、细集料,在级配碎石场采用具有自动计量装置的拌合机集中拌合,为全标段统一供应质量优良、级配稳定的基床表层和过渡段使用的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采用填料生产场检验为主,填筑摊铺过程中再抽样复验的方式,严格控制填料质量。5.1.1.3.严格控制路基各部位的填筑质量用重型击实仪试验测定碎石土、改良土的最大干密度,严格质量控制标准;选用重型振动压路机为路基填筑的压实机械,过渡段填筑压实配合小型振动压路机和冲击夯,在进行大面积填筑前,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段和部位,对不同性质填料分别进行填筑工艺试验,确定填料级配、含水量、摊铺厚度及碾压速率和碾压(夯实)遍数等

4、关键的施工工艺参数;路基填筑过程中严格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进行填筑施工,加强质量监控,确保路基压实质量满足技术要求。5.1.2.路基施工沉降监测及评估高速铁路路基作为变形控制十分严格的土工构筑物,应进行沉降变形动态监测系统设计,并在施工期间进行系统的沉降监测与系统的分析评估,来保证工后沉降控制精度。通过变形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与评估,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路基处理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分析推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确定无碴轨道铺设时间,同时观测数据还可作为竣工验交时控制沉降量的依据。可以说,路基工后沉降量控制精度、系统的监测以及系统的评价,是武广客运专线无碴轨道路基建设的关键。为此,在工程

5、施工具体实施过程中,将成立专门机构进行沉降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综合评估,共同决策确定无碴轨道施作时间。具体监测措施方法如下: 5.1.2.1.路基沉降变形监测设计本次设计在路堑基床(主要为土质路堑、全风化层)和路堤基底、填筑层中、路基面布置监测点、构筑纵横向立体监测网络。由于路基工后沉降要求高,选用的监测设备应具备精度高、性能稳定、同时尽量避免造成施工干扰。5.1.2.1.1.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监测断面的设置根据路基工点的特点、长度、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监测断面数量,原则上每个工点应不少于2个监测断面,监测断面间距不大于50m;地质条件变化大,地形起伏大及过渡段范围应适当加密,一

6、般每20m布置一处监测断面,其中过渡段折角处必须设置监测剖面。5.1.2.1.2.监测测试项目与内容以路基中心沉降监测为重点、包括路基面沉降监测、底沉降监测、路堤本体沉降监测、深厚层第四系地层的分层沉降监测,另外软土或松软土地基路堤地段的边桩位移监测、复合地基的加筋(土工格栅)应力、应变监测等。路基基床检测、变形监测项目见表5.1.1-1。表5.1.1-1 路基基床检测、变形监测项目表序号监测项目名称监测项目名称监测内容监测方法或监测用仪器1路基位移变形监测路基沉降变形监测路基面位移监测监测桩路基基底沉降监测沉降板单点沉降计路堤本体沉降监测单点沉降计地基深层沉降监测串联式分层沉降计软土水平位移

7、监测边桩加筋应力应变监测柔性位移计过渡段沉降差监测静力水准仪岩溶塌陷沉降差监测静力水准仪2路堑边坡变形监测路堑边坡变形监测边坡地表位移监测钻孔(100mm)多点位移计(80mm)监测桩深部位移监测钻孔(100mm)多点位移计(80mm)预应力锚索监测锚索计土压力监测土压力盒地下水渗流监测钻孔(100mm)渗压计3路基基床检测灰岩残积层红黏土长度原位测试物探电法验证钻孔膨胀土、花岗岩全风化长度原位测试一般黏性土、风化软岩长度原位测试岩溶路堑长度验证钻孔物探电法当路基基底或下卧压缩层为平坡时,路堤主监测断面为线路中心;当地表横坡或下卧土层横坡大于20%时,应于填方较高侧或压缩层较厚侧增加监测点;基

8、底沉降监测与路堤本体沉降监测在一般路基(非试验段地基)地段监测点尽量一同布置于路基基底和基床底层顶面;同时在软土及松软土路基填筑时,沿线路纵向每隔3050m在距坡脚2m处设置位移边桩,以控制填土速率。控制标准应为: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速率小于1.0cm/d,坡脚水平位移速率小于0.5cm/d。各类监测具体布置如下(1)路基面沉降监测路堤地段分别于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一个监测点。每个监测断面共3个点。采用监测桩(包桩),路基成形后设置。路堑地段主要指厚层土质、全风化岩层路堑、红黏土和膨胀土路堑、花岗岩全风化路堑、浅挖路堑(挖深3.0m),分别于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一个监测点。每个监测断面共3个点。采

9、用监测桩(包桩),路基成形后设置。(2)路基本体沉降监测应于路基本体内设置沉降监测;当路基采用A、B组填料填筑时,采用高精度智能型单点沉降计埋设于线路中心的路基基床表层底部,一个监测断面共设1个测点。当路基采用A、B填料填筑时,各监测断面设置单个监测点;当路基采用改良土填筑时,采用高精度智能型分层沉降计分层埋设,分层厚2.0m3.0m,分别于基床表层底部、基床底层底部设置,当路基填筑高度大于6.0m时,于基床以下路基填土中增加一监测点。路基成型后,采用钻孔成孔后埋设沉降计。当地表横坡大于20%时,于线路中心、较高左(或右)线外侧3.1m处分别采用高精度智能型单点沉降计监测,一个监测断面共设两个

10、测点。(3)基底沉降监测路堤填筑前,分别于路堤底地面的线路中心(或当地表横坡大于20%时,于中心较高左(或右)线外侧3.1m处) 除预埋高精度智能型单点沉降计进行监测外,每隔一监测断面增设沉降板进行校核监测,各断面设12个测点,路基填筑前埋设。(4)深厚地基分层沉降监测土层、全风化厚度10m(软土、松软土厚度大于6m)地基,一般每隔50m设置一处深层沉降监测断面,尤其是过渡段路基必须设置;采用高精度智能型串联式分层沉降仪,于路基中心地基中设,分层沉降仪布设间距2.03.0m。路基填筑前,采用钻孔成孔后埋设。每个监测断面共一个测孔。当地表横坡大于20%时,于线路中心、较高侧或压缩层较厚侧的左(或

11、右)线外侧3.1m处分别采用高精度智能型单点沉降计监测,一个监测断面共设两个测点。(5)软土地基水平位移监测软土、松软土路基地段。沿线路纵向每隔3050m在距坡脚外2m处设置边桩进行水平沉降监测,以控制软土地段的填土速率。各监测断面设2个测点。(6)加筋(土工格栅)应力应变监测选择代表性工点试验,具体布设如下:高填方或陡坡填土边坡土工格栅加筋补强,分别于路堤两侧边坡(边坡中部,地面以上23m处)的土工格栅设置智能数码柔性沉降计,对土工格栅的拉伸或压缩变形进行监测。每个监测断面4个点。路堤基底铺土工格栅加筋(特别是低路堤,地基采用桩网结构加固)时,分别于路堤基底地面的线路中心,左右线中心至坡脚中

12、间点附近的桩间土或桩顶处分别设置智能数码柔性沉降计,对土工格栅的应力应变进行监测,每个监测断面3个点。5.1.2.1.3.监测系统设置路基自动化监测采用电测沉降仪和水平位移计等,测量路基沉降和水平位移,配合土压力盒、孔隙水压计、柔性位移计和无线自动化综合测试系统完成路基沉降和稳定性监测。5.1.2.1.4.监测元器件的选取及元器件的精度要求本工程路基沉降观测元器件设计已经作出明确的要求。我联合体项目经理部按设计要求采购元器件和埋件,并进行观测记录。5.1.2.1.5.测量频度路基变形监测分四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路基填筑施工间的监测,主要监测填土施工期间地基土的沉降及路堤坡脚边桩位移;第二阶段:

13、路基填土完成后、自然沉落期及摆放期的变形监测,该阶段应对路基面沉降、路基填筑部分沉降以及路基基底沉降进行系统的监测直到工后沉降评估可满足要求铺设无碴轨道止;第三阶段:铺设无碴轨道施工期的监测;第四阶段:铺设轨道后及试运营期的监测。在路堤填筑期间,应每天监测一次,各种原因暂时停工期间,前2天每天监测一次,以后每3天测试一次,填筑施工完成后至铺设无碴轨道期间,前15天内每3天监测一次,第1530天每星期监测一次,第30天后每15天监测一次,雨后应加密监测。无碴轨道铺设后至试运营期间每月监测一次。具体应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调整监测频度。主要监测元件技术参数指标见下表:表5.1.1-2 主要监测元

14、件参数指标仪器名称量程灵敏度适用范围主要特点备注位移监测元件沉降板测量土体垂直向变形读数直观,但对填土施工干扰大,精度一般辅助监测元件智能数码沉降计100mm0.01mm测量土体垂直向变形对填土施工不干扰,精度高,数据量大,能实现自动采集和无线传输主要监测元件智能数码分层沉降计100mm0.01mm土体的分层沉降量测智能数码柔性位移计100mm0.01mm适用于土工材料的变形测量智能数码静力水准仪100mm0.01mm沉降量监测智能数码多点位移计100mm0.01mm分层测量岩土不同侧壁的土体应力测量应力应变监测元件智能弦式数码压力盒6MPa0.001MPa支挡结构侧壁的土体应力测量视需要设置

15、智能弦式数码渗压计4MPa0.001MPa适用于结构渗水压力或基础孔隙水压力测量智能弦式数码锚索计300MPa0.1MPa5.1.2.1.6.沉降的评估方法与措施路基施工至设计标高(有预压土方时至预压土方的顶面)后,先持续监测不少于6个月的时间,根据这6个月的监测数据,绘制“时间填土高沉降量” 曲线,按实测沉降推算法或沉降的反演分析法,分析并推算总沉降量、工后沉降值以及后期沉降速率,并初步分析推测最终沉降完成时间,确定铺轨时间。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工期要求,验证、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当评估结果表明沉降还不能满足无碴轨道的要求时,则研究确定是延长路基摆放时间继续监测,还是

16、采取(或调整)地基加固措施(如调整预压土高度、确定预压土卸荷时间、调整或增加地基加固措施等),即进行“监测评估调整”循环,直至工期要求的时间止,并满足无碴轨道铺设要求。实测沉降推算:利用实测数据推算最终沉降量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双曲线法、三点法(对数曲线法)、沉降速率法、星野法及修正双曲线法等。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推算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沉降对比,误差较小的推算方法有:复合地基为沉降速率法,双曲线法;等载(或超载)排水固结为三点法、双曲线法。沉降的反演分析推算:利用先前实测沉降曲线进行反演分析,修正地基土设计参数,并重新进行沉降计算,再由实测沉降验证,经过多次循环分析计算,预测工后沉降量。要说

17、明的是该法进行计算时所用到的土层参数是利用先前实测曲线进行反演算推算出来的,且经过实测沉降验证,因此也更符合实际情况。5.1.2.2.路堑高边坡的变形监测确保路堑边坡的安全稳定是设计、施工运营的基本和关键。设计中根据具体路堑边坡工程地质条件,除选择合适的边坡形式、坡率、防护和加固措施选择外,对自然、人工边坡的变形破坏、应力状态进行监测是确保施工和营运安全的重要手段。一般下列四种情况下应进行边坡位移监测:滑坡、堆积体等不良地质边坡;白垩系、下第三系泥岩、粉砂岩、砂砾岩;元古界泥质板岩、千枚状板岩等软质岩高边坡;二迭、石炭、泥盆系的炭质页岩、砂页岩、煤系地层、泥岩等易浸水软化的软质岩及软硬互层路堑

18、,边坡高度20m;第“”条的地层条件,当存在顺层现象或受构造影响结构面发育,发育不利结构面,边坡高度15m时;土质高边坡边坡高度15m时。边坡变形监测内容及方法如下:5.1.2.2.1.边坡地表位移监测观测桩法:建立射线网法观测网。沿边坡或滑坡纵向每隔3050m设置监测断面,每个断面分别于路堑边坡的路肩、桩(墙)顶平台、边坡平台及堑顶外5.0m、10m设置观测桩。各工点分别于边坡可能破坏的范围外30m设照准点和置镜点。采用经纬仪测量,以监测施工中边坡的稳定状态,指导施工。位移计法:选择代表性工点,特别是存在安全隐患的高边坡或不良地质边坡进行;沿线边坡或滑坡纵向每隔3050m设置监测断面,分别于

19、路堑边坡的桩(墙)顶平台(第一级边坡平台)、最高级边坡平台设置智能数码多点位移计,边坡成型后,钻孔成孔埋置(尽量为水平孔,孔深应至稳定地层一定深度内)。每工点应有不少于2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2个监测点。5.1.2.2.2.深部位移监测大型滑坡、堆积体等不良地质边坡和土质、软质岩路堑边坡超过25m(存在顺层、滑面等不利结构面20m以上),进行深部位移变形监测;边坡成型后,在边坡平台钻孔成孔埋置(尽量为水平孔,孔深应至稳定地层一定深度内)。每工点应有不少于2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12个监测点。5.1.2.2.3.预应力锚索(锚固力)监测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高边坡时,选择代表性工点进行预应力锚索

20、的锚固力监测,选择各工点代表性位置锚索孔,安装锚索计,约按工点锚索总孔数的5%计,且不少于2孔。5.1.2.2.4.桩(墙)背土压力监测当滑坡、堆积体等不良地质边坡和土质、软质岩路堑边坡设置桩板墙或高挡墙时,选择代表性地段于桩(墙)后埋设压力盒,以监测土压力的大小及变化。选用智能弦式数码压力盒。设置间距为1520m,断面方向设置于桩(墙)土压力最大作用点附近。5.1.2.2.5.地下水渗流监测当边坡地下水发育或存在渗流影响时,进行地下水渗流监测采用渗压计,在监测边坡段范围(各工点)选取12处,埋设渗压计进行地下水渗流监测。监测周期:根据边坡工程安全等级、边坡稳定性和施工进程等因素,对施工过程和

21、施工后的一定时期进行长期监测,初步拟定各类监测的周期为一年。各类监测警戒值的确定:边坡变形控制应满足各类支护结构型式的验收标准,边坡稳定性验算应满足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各类监测警戒值,根据当地工程经验采取类比法和监测资料的分析、归类总结确定。随着该监测项目的实践深入,可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种条件下的边坡变形评价、边坡稳定性、边坡质量综合评估办法和控制标准。5.1.3.软弱土路基地基加固控制方法及措施软弱土地基是指地基条件无法满足铁路路基在沉降和稳定方面的要求,需进行加固或处理的地基;主要有软土、松软土地基路堤、厚层的第四系黏土、厚层砂类土、花岗岩全风化层、灰岩残积红黏土路基、膨胀土路基等。以下针对

22、各种软土路基加固或处理说明在施工中的控制措施,本标段设计所采用的主要地基加固处理措施有:换填法、垫层法、堆载预压法、强夯或冲击压实、搅拌桩复合地基、CFG桩复合地基、刚性桩(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管桩)桩网结构地基、岩溶注浆与嵌补等。施工中主要按设计要求和参考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04-2003)等。5.1.3.1.挖除换填(1)软弱土地基挖除换填土应根据土质情况和换土深度,将设计范围内淤泥、软弱土层全部或分段清除,整平底部,再比照路堤相应部位规定的填料、压实标准和填筑工艺进行回填。(2)换

23、填区域采用机械开挖时,应避免坑底土层受扰动,留有3050cm厚的人工清理层。5.1.3.2.铺垫层(碎石、砂砾石垫层)(1)施工前应做压实工艺性试验、确定主要工艺参数,报监理单位确认。(2)垫层用砂、碎石进场时应进行验收,并对其杂质含量、粒径级配进行检验。砂垫层铺设宽度及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垫层基底应平整,碾压,无植物根系、浮土,平整度、排水坡符合设计要求。(4)垫层的施工办法、分层铺填厚度、每层压实遍数等宜通过试验确定,一般情况下,垫层的分层铺填厚度可取200300mm。5.1.3.3.强夯、冲击压实、振动碾压(1)强夯施工前,根据设计拟定的强夯参数,提出强夯试验方案,进行现场试夯。待

24、试夯结束一至数周后,对试夯场地进行测试,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正式施工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2)施工前应先按设计的高程整平场地,并做好防震设施。按设计要求选取合适的强夯锤及施工机械。各夯点放线定位。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及漏夯应及时纠正。当场地地表土软弱或地下水位较高,夯坑底积水影响施工时,宜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或铺填一定厚度的松散性材料,使地下水位低于底面以下2m。坑内或场地积水应及时排除。(3)强夯施工时应对每一夯击点的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和每次夯沉量等进行详细记录。(4)冲击压实、振动碾压施工前应先按设计的高程整平场地,按设计要求和现场工艺试验选取合适的施工机械,

25、冲击压实现场施工时冲击压实次数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和沉降量控制值或现场施工时以冲击轮轮迹高差小于1.5cm来控制冲击压实次数。5.1.3.4.搅拌桩(含浆喷桩、粉喷桩)复合地基(1)施工前应通过工艺性试验桩,掌握对该场地的成桩经验及各种操作技术参数。施工前应现场取样做室内配方试验,按照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固化剂最佳用量、水灰比和外加剂用量,要求拌和的灰土早期强度高,龄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并了解强度增长和龄期的关系。配制的灰浆应流动性好、不离析、便于泵送、喷搅。(2)根据地基的加固深度选择合适的钻机、粉体(浆)发送器及配套设备,严禁没有计量装置的机械投入使用。采用的材料应具有质量合格证;不得使

26、用受潮结块、变质的加固料。采用的固化剂和外加剂的品种、规格及性能应和设计要求。(3)粉喷桩施工中应控制钻机下钻深度、喷粉高程及停灰面,确保粉喷桩桩长度,施工中随时检查加固料用量,桩长、复搅长度及施工中有无异常情况,记录处理办法及措施。(4)施工时应定时检查机械的成桩直径及搅拌均匀程度,对使用的钻头应定期复核检查,其直径磨耗量不得大于20mm。(5)应控制钻机下钻深度、喷粉(浆)高程及停灰面,确保桩长,当钻头提升至地面以下0.5m时,喷粉(浆)机应停止,桩顶以下一定范围内应复搅,在成桩高程中遇有故障而停止喷粉(浆)时,第二次喷粉(浆)接桩时,其重叠长度不得小于1m(浆体喷射搅拌桩为不小于0.5m

27、)。接桩间隔时间不大于24小时,否则应重新打桩。5.1.3.5.旋喷桩复合地基(1)根据地质情况和设计桩径选择适宜的施工方法,并配备相应的机具。旋喷桩的施工参数应根据土质条件,加固要求通过试验或根据工程经验确定,并在施工中严格加以控制,当土层着含较多的大块石或有机质含量较高时应慎用。(2)水泥浆应按室内配方配制,不得随意改变,并需严格过滤;旋喷过程中应防止水泥浆沉淀,宜随制随用。(3)旋喷桩施工前应先用射水、锤击、振动等方法成孔或另用钻机成孔,当喷射注浆管贯入土中,喷嘴达到设计标高时,即可喷射注浆。在喷射注浆参数达到规定值后,随即按旋喷的工艺要求,提升喷射管、由下而上喷射注浆,钻杆应匀速旋转、

28、提升,确保桩体连续、均匀;当拆卸钻杆或因故停喷后续喷时,应重复旋喷不小于100mm。旋喷过程中出现压力骤然下降、上升,孔口冒浆量超过20%或完全不冒浆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5.1.3.6.CFG桩复合地基(1)根据地质情况和设计桩径选择的施工方法,并配备相应的机具。采用的固化剂和外加剂的品种、规格及性能符合设计要求。(2)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施工在钻至设计深度后,应准确掌握提拔钻杆时间,混合料泵送量应与拔管速度相配合,遇到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层,不得停泵待料;沉管灌注成桩施工拔管速度应按均匀速度控制,拔管速度应控制在1.21.5m/min左右,如遇淤泥或淤泥质土,拔管速度应适当放慢。

29、(3)必须按照设计的桩位、桩径、桩长和桩数施工,桩位偏差不应大于0.4倍桩径,桩长不应小于设计值,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CFG桩施工应严格按照试桩确定的工艺操作。灰浆应搅拌均匀,利用振动打桩机成桩,在管内遍填料,边振动,填料满后振动拔管,并分三次振动反插,直到拌和料表面均匀为止。(4)施工桩顶标高宜高除设计桩顶标高不少于0.5m,清土和截桩时,不得造成桩顶标高以下桩身断裂和扰动桩间土。桩体质量检验应在成桩28天后进行,采用低应变动力试验检测CFG桩桩身完整性;承载力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5.1.3.7.刚性桩-网结构(1)施工时可采用锤击法、静压沉桩法,锤击法的打桩机宜采用三点支撑履带自行式

30、柴油打桩机,不宜采用自由落锤打桩机,收锤标准以达到桩端持力层、最后贯入度为控制标准,正常情况下,最后贯入度按60mm/10击控制。(2)应尽量减少接桩,接桩宜在桩尖穿过硬土层后进行,单桩接头不宜超过4个。管桩对接时,应采用法兰盘连接或采用钢端板焊接连接。注意焊好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方可施打,注意焊接处的强度不应低于出厂的强度。5.1.3.8.岩溶地基注浆加固(1)注浆施工要求注浆施工按照有关注浆技术规程和细则执行,具体要求如下:通过注浆前注水试验,调整材料配合比和注浆压力等工艺技术参数。注浆空应跳孔施钻,不应全部钻孔完后再注浆,以免孔位串浆,增加难度及清孔工作量。注浆孔施工应自路基坡脚向线路中

31、心的顺序进行,先两侧后中间,保证注浆质量。注浆孔有空洞时灌注中粗砂或水泥浆液(可含碎石)直至溶洞充填后才能进行注浆。注浆钻孔孔位移动不宜超过0.5m。注浆过程应加强地面观测记录(水平位移、冒浆点的位置、地面沉陷等)。注浆全过程应做好技术资料和基础数据记录、整理、分析工作。注浆过程注意环境保护,及时清理浆液污染物。(2)注浆效果检查注浆前后,物探成果资料对比,检查注浆效果。注浆前后,钻孔注水试验的单位长度吸水量对比,检查注浆效果。注浆后单位长度吸水量应小于注浆前吸水量的35%,且不存在明显漏水现象。钻孔检查,检查孔数为5%,根据取芯浆液充填情况直观判断注浆效果。各孔注浆量依据具体地质情况有较大的

32、差异,当连续注浆单孔超过15吨水泥不见升压时,应考虑提高浆液浓度、添加粉煤灰或双液注浆。必要时间歇注浆。注浆量过大时,应提请四方会勘,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进行处理。5.1.4.过渡段施工控制方法及措施5.1.4.1.过渡段施工要求(1)过渡段路基应与其连接的路基按同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基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2)过渡段路基填筑前,应选择试验段做摊铺压实试验,确定主要的工艺参数;桥路、涵路、隧路过渡段的填筑必须待桥、涵、隧的结构混凝土或砌体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地基工程经验收合格后方能施工。(3)过渡段路基填筑前,应采用冲击碾压技术进行地基的填前压实,但受到既有建筑物影

33、响(如距桥台、防洪堤、危房或古建筑5m范围内的路堤段),填方高度小于5m且有涵管的地段以及两侧或单侧已设置路肩、挡墙地段不应使用冲击压实,改用小型振动碾压机械碾压密实。(4)过渡段所用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水泥、砂、土工合成材料等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进场时应检验合格方可用于施工。(5)过渡段施工应按设计要求,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分层摊铺厚度根据工艺性试验确定;压实标准应符合各部分的设计要求。5.1.4.2.过渡段施工质量控制与要求(1)对运至现场的级配碎石混合料按每施工作业段每一层抽检不少于一组的频次,检测其颗粒级配和含水量。当发现运至路基填筑现场的混合料级配或含水量有明显变化

34、时,及时抽样复查,并将检测信息反馈填料生产拌合站,以对配料比例作相应调整,使生产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符合要求。(2)过渡段路堤的填筑工艺应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在每一层的填筑过程中,确认级配碎石混合料颗粒级配、含水量的均匀性、铺筑厚度、填层表面平整符合设计及施工工艺参数后,再按工艺试验确定的碾压速率和遍数进行碾压夯实。(3)水泥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填筑过程中,每填高90cm抽样检验3处(左、中、右各1处)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混合料中水泥的含量,水泥含量控制在试验配合比设计掺量设计掺量1范围。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完毕。(4)过渡段填筑高度H小于基床厚度时,基底压实

35、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填筑高度H大于基床厚度时,基底压实质量应达到地基系数K3060MPa/m的要求。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压实质量按表5.1.4-1的检测频次和表5.1.4-2的压实标准(三项指标同时满足)进行检测和控制。表5.1.4-1 过渡段级配碎石压实标准及检测频次压实标准基床表层及以下部位检测频次孔隙率n18%每压实层检测3点,其中距路基两侧级配碎石边线1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1点。动态变形模量Evd(MPa)55每填高30cm抽检3点,其中1点靠近桥台或结构物边缘处,另外2点随机抽检。地基系数K30(MPa/m)190每填高60cm抽检2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级配碎石边线2m处1点,路

36、基中部1点。表5.1.4-2 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路堤填筑压实质量控制压实标准级配碎石检 测 频 次地基系数K30 (Mpa/m)150每填高90cm检测2点,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2m处1点,中间1点孔隙率n28%每层检测3点,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1m处左、右各1点,中间1点。动态变形模量Evd(Mpa)50每填高30cm检测3点,其中靠近桥台或构筑物边缘处1点,其它2点。(5)在过渡段后不小于20m范围内为填料压实过渡段,其填料与相邻路堤用填料相同,但其基床底层压实质量按基床表层压实标准控制,基床以下路堤压实质量按非过渡段基床底层压实标准控制。(6)过渡段的桥台、涵洞等建筑物的基坑

37、应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碎石分层填筑,并用小型振动设备碾压。路堤基底处理时,若原地面坡度陡于1:5时,应自上而下挖台阶。挖台阶宽度、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7)桥堑与路隧过渡段施工采用C15混凝土,型式为4级倒台阶,长度每台阶5m,共20m。厚度递减渐变(桥堑为桥台向路堑方向,路隧为隧道向路堤方向),混凝土施工应严格执行客运专线路基施工技术指南及客运专线桥涵施工技术指南有关规定。5.1.5.基床施工控制方法及措施5.1.5.1.路基基床施工要求(1)路基基床施工应严格根据基床表层、基床底层的结构形式、材料类型和规格、压实标准等技术要求进行。路堤基床分层填筑前,填层的铺填厚度与压实遍数应通过现场压实试验

38、确定。压实标准应根据结构位置、材料类型和规格同时满足多指标的要求。(2)路基基床施工宜分为填土、整平、压实、检测四区段进行流水作业。各道工序后严格按技术要求进行检测、验收,并做好记录、签署,在上一道工序满足技术要求前提下,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路基基床表层的检测应连续进行。(3)路基地段铺设上部轨道工程施工前,应根据位移变形监测结果综合评价,分析评价地基的最终沉降量,能否满足变形控制要求,以确定无碴轨道结构施工和铺轨时间。(4)客运专线路基内及路肩上各附属构筑物(包括电缆槽、接触网、声屏障、综合接地线、信号电缆过轨钢管、防灾安全监控等设备)多,确保不得因各种设施的施工而损坏和危及路基工程的

39、稳固和安全。其中综合接地线、信号电缆过轨钢管要求与路基同步施工;电缆槽、接触网、声屏障、线间集水井路基成型后整体切割施工,线间集水井横向排水管路基施工中预埋,施工应根据设计的要求安排施工工序,不得遗漏或倒序进行。同时严格作好路基(特别是基床)防、排水工程,尤其是做好隐蔽工程、建筑物之间的施工缝、伸缩缝的连接、填塞、防止地表水的下渗。5.1.5.2路基基床填筑施工过程控制(1)路基基床施工应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及铁路路基设计规范、铁路路基施工规范中的有关规定,结合工点的情况,制订施工控制措施,措施不落实时,不得施工。(2)路基基床施工控制措施按施工作业流程分别提出控制指标和检测程序,并做好技术交底工

40、作。(3)保证路基基床结构外型尺寸及方位正确的测量控制,是施工控制的主要方式之一:路基基床及其同步施工的建筑物,开工前必须复测中线、高程,施放边桩。路基基床每填筑一层后,应将边桩翻到施工高度。每填筑一层,必须恢复中线,重放边桩,以保证基床结构尺寸,避免超填或欠填。各项测量成果,应按规定的格式记录在案,并及时反馈到技术主管与工地,以便及时核对与纠正偏差。若有较大的差错,及时会同设计、监理单位商定对策。(4)保证路基基床填筑压实,工艺质量的试验手段有效控制,是施工控制的另一主要手段。主要试验检测项目如下:基床表层填料复查分类试验项目、频次的复查。基床表层填料分类试验结果及过程记录。5.1.6.特殊

41、条件及不良地质路基施工控制方法及措施本标段对特殊条件及不良地质路基,主要有岩溶、危岩落石、堆积体、滑坡、风化剥落、坍塌及顺层路堑、膨胀土、红黏土的施工,采用岩溶注浆、主动防护网、被动拦石网、预应力锚索、锚杆框架、重力式挡墙、桩板墙、基底冲击压实、强夯、桩板结构、支撑渗沟及复合地基等多种方式组合的方法,详见3.2.4.6.路基加固及边坡防护的施工方法及3.2.4.7路基支挡工程施工方法描述,本节不再重复。5.2.桥梁工程5.2.1.株州西湘江特大桥设计情况株州西湘江特大桥位于京珠高速公路湘江大桥上游2.8km处,桥梁中心里程为DK1606+729.75。桥位处湘江北岸为长塘坡,南岸为樟树脚下;北

42、岸地丘山坡,植被茂密,其中DK1605+845DK1605+930处为当地水利部门为加高防洪河堤取土后遗留下来的失稳边坡坑;DK1605+970处为北岸之防洪通道,碎石路面,与客运专线夹角63;南岸为平原菜地,民居间居其间,乡间小路交织如网,大多宽约23m,泥质路面;DK1606+870DK1606+890为南岸防洪通道,碎石路面,与线路夹角9010。桥址处水文资料:H1%43.36m;水流与线路夹角成90,水流由左向右。全桥孔跨布置:2-24m简支箱梁+3-32m简支箱梁(60+5100+60)m预应力连续梁+32-32m简支箱梁,桥全长1763.861m。本桥基础类型采用扩大基础和钻孔桩基

43、础,桩径根据不同跨度和地质条件分别采用1.0m、1.25m、1.5m、2.0m及2.5m。(60+5100+60)m预应力砼连续梁采用挂篮悬壁浇筑法施工。(60+5100+60)m预应力砼连续梁,一联全长621.50m(含两侧梁端至边支座中心0.75m),桥面板宽13.40m,采用双块式无碴轨道桥面。梁体结构按三向预应力体系设计,箱梁截面为单箱单室直腹板型式,墩顶处梁高7.80m,端支座处梁高4.80m,边直段长9.70m,梁底圆曲线半径R377.542m。5号至17号墩水深14m左右,采用双壁钢围堰进行基础施工,建筑材料采用驳船运输;4号墩、18号墩处于浅水,采用草袋围堰筑岛,建筑材料采用便

44、桥运输。施工方案该桥施工方案见表5.2-1。 表5.2-1 株州西湘江特大桥施工方案表桥梁名称株洲西湘江特大桥设计简况中心里程DK1606+729.75桥长1763.861m基础钻孔灌注桩基础、扩大基础。桩径1.0m、1.25m、1.5m、2.0m及2.5m,最大桩长64m。该桥跨越湘江,5号至17号墩水深14m左右,为深水墩。4号墩、18号墩处于浅水。墩台圆端形空心桥墩、矩形空心台。最大墩高30m(仅一座墩)。梁部2-24m+3-32m简支箱梁(60+5100+60)m连续梁+32-32m简支箱梁。水上运输、砼供应、保证通航方案采用通岸短栈桥和驳船运输相结合的水上运输方案,并在墩旁设塔吊进行

45、料具的垂直运输。通岸短栈桥仅用于岸边部分墩的施工,并可用作辅助码头。在江上设置水上砼拌和站,用于桥梁下部及上部砼的施工,采用泵送工艺进行砼的输送。本方案不影响航道的正常通航,为了保证通航的安全,在江上设置航标、导航塔等设施,并安排专人昼夜值班。钻孔桩基础施工方案陆地钻孔桩在桩基施工作业场地范围内用推土机平整碾压,采用钢护筒进行孔口段护壁,挖埋法埋入护筒,根据地质情况选用冲击钻机、循环钻成孔,泥浆护壁,桩体砼采用导管法进行水下砼灌注。浅水中钻孔桩采用草袋围堰然后填土(抽水)筑岛作为钻孔桩施工平台,桥两端搭设通岸栈桥,利用吊车安装钻机,采用冲击钻、循环钻成孔。深水中钻孔桩深水中利用浮运双壁钢围堰搭

46、设钻孔平台,利用浮吊安装钻机,采用冲击钻、循环钻成孔。承台施工方案陆地承台开挖采用明挖,并采取支护措施确保坑壁成型,绑扎钢筋,立模后按常规法浇注砼。水深3m左右的水中承台采用钢板桩围堰进行围护挡水。深水承台利用双壁钢围堰,在双壁钢围堰内进行承台开挖和模筑施工。墩台施工方案墩台身采用大块整体钢模板拼装组合,起重机吊装就位;钢筋集中制作现场整体吊装;砼泵送入模,人工振捣。20m以下的墩一次浇筑,20m-30m的墩分二次浇筑,30m以上的采用液压翻模逐节浇筑。连续箱梁悬灌施工方案先施工0#梁段,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落地支架或墩顶托架进行施工,落地支架采用钢管或制式器材搭设,托架采用制式杆件或型钢,立模、

47、布设钢筋、钢绞线,泵送砼一次浇筑成型,张拉、压浆完成后,在0#块上安装挂蓝。悬灌采用对称、同步浇筑施工。边跨直线段,采用支架法现浇。合拢时,先合拢边跨合拢段,拆除临时支墩进行第一次体系转换,然后合拢中跨合拢段。合拢时采取临时固结刚性锁定,两端进行均衡压重。悬灌梁的标高、线形控制采用铁科院开发的软件随时进行信息反馈和调整。简支箱梁施工方案采用整孔预制架设法施工,箱梁在天易路制梁场预制,采用大吨位运梁车运至桥位,采用架桥机逐孔架设。施工顺序签订施工合同后立即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和先期施工队伍进场,进场后先进行安家设营、临时占地征用、施工便道引入、临时供电、供水等前期工作,同时进行试验、测量、水下地质调查、施工图审核、实施性施组编制等各项施工技术准备工作,码头、料场、拌和站、钢筋(钢结构)加工场等临时施工场地建设,水上(浮吊、驳船、运输船、龙门吊、塔吊等)、常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