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训诂方法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60732 上传时间:2019-04-08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部分训诂方法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第二部分训诂方法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第二部分训诂方法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训诂方法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部分训诂方法论.ppt(1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第二章训诂方法论 第二节 声训 一 、什么是声训? 声训,也叫“音训”,是用音同或音近的 字来解释字义,推求事物命名的由来,即 所谓“以同声相谐推求称名辨物之意。” 二、声训的语音关系 1.可以取同音字来解释字义。 礼记哀公问:“政者,正也。君为正,则 百姓从正矣。” 孟子:“征之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 战。” 释名:“景,竟也,所照处有竟限也。” 释名:“盲,茫也,茫茫无所见也。” 释名:“土,吐也,吐生万物也。” 释名:“晷,规也,如规画也。” 月晷 星晷 2。同字为训。 易序卦:“蒙者,蒙也,物之穉zhi 者。” 孟子:“徹者,徹也。” 礼记哀公问:“大昏既至,冕而亲 迎,亲之也。亲

2、之也者,亲之也。” 3.音近为训。 (1)双声为训。 说文:“恺,康也”; 说文:“星,散也,列位布散也。” 说文:“火,化也,消化物也。” 说文:“木,冒也,华叶自覆冒也。 ” 说文:“偏,颇也。” (2)叠韵为训。 说文:“侨,高也。” 说文:“八,别也。” 释名:“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 森森然也。” 释名:“矢,指也,言其有所指向迅 疾也。” 释名:“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 ” (3)音转相近。 释名:“船,循也,循水而行也。” 释名:“癣,徙也,浸淫移徙处日广 也。故青徐谓癣为徙也。” 释名:“鼓,郭也,张皮以冒之,其 中空也。” 释名:“辔,拂也,牵引拂戾以制马 也。” 三、声

3、训的发展阶段 (一)早期声训先秦至汉代 特点:政治性强、随意性强、主观性强。 代表书籍: 董仲舒春秋繁露 班固白虎通 尔雅、说文等辞书。 释名 例如: 周易说卦:“乾,健也;坤,顺也; 坎,陷也;离,丽也;兑,说也。” 尔雅释训:“鬼之言归也。” 说文:“王,天下所归往也。” 郑笺:“仪,宜也。” 荀子:“君,群也。” 论语:“政者,正也。” 1。 说文中的声训 说文字从何声,即从其义 者,实居多数。 黄侃 黄侃,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 ,字季刚,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省蕲春县 人。 1905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师事章太炎, 受小学、经学,为章氏门下大弟子。1914年后 ,曾在北京大学

4、、武昌高等师范(武汉大学前 身)、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中央大学( 南京大学前身)、金陵大学等学校任教授。在 北京大学期间,向刘师培学习,尽通春秋左氏 学的家法。1935年10月8日殁于南京,年仅 49岁。 黄侃在经学、文学、哲学各个方面都有很深 的造诣,尤其在传统“小学”的音韵、文字、训 诂方面更有卓越成就,人称他与章太炎、刘师 培为“国学大师”,称他与章太炎为“乾嘉以来小 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 人”。 他主张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应以说 文和广韵两书为基础,他重视系统和条 理,强调从形、音、义三者的关系中研究中国 语言文字学,以音韵贯穿文字和训诂。 说文声训举例:

5、 天,颠也; 日,实也; 月,阙也; 祈,求福也; 祺,吉也; 香,芳也; 葩,华也。 以上为音近为训。 古,故也; 羊,祥也; 祰,告祭也; 祫xia,大合祭先祖亲疏远近也; 娶,取妇也; 帐,张也; 祡,烧柴焚燎以祭天神。 以上为同音为训例。 说文声训在材料上的表现形式。 A亦声部首。说文有35个“亦声部首”,属字为338个,以部首 作为亦声的亦声字有40个。 如:丩部收入兩字。:纠、(茻丩),朻未收。 句部收入拘、鈎、笱gou,但未收駒、狗、枸、佝 B亦声字。体例一般是在注解字形时注明亦声,多为“从A从B,B亦 声”的格式,如“琀”、“政” “伍”、“佼” 字,如“溢”、“诂”。 C“读

6、若”。 说文的“读若”字与被“读若”字,并非只有音同关系 ,而是还有意义关系 。 如:(月夬),读若決水之決。 (木軍),讀若浑天之浑。 D重文声符互换。说文收集了1163 个重文,有许多是重文和正篆都是形声字 只是声符互换而已 。 E形声字与声符字互训,同声符字互训, 嗻,遮也 ;荫,草阴也;兑,说也。 F此外,说文还采用了说解中揭示声 符所表示的词义特点,旁见说解等方式探 讨“声符表义”的问题。 2.释名中的声训 刘熙(生卒年不详),或称刘熹,字 成国,北海(今山东昌乐)人,曾师从著 名经学家郑玄。官至南安太守,东汉经学 家,训诂学家。生当汉末桓、灵之世,献 帝建安中曾避地交州。著有释名和

7、 孟子注。 熙以为,自古造化制器立象,有物以来,迄 于近代,或典礼所制,或出自民庶,名号雅俗 ,各方多殊。圣人于时,就而弗改,以成其器 ,著于以往。哲夫巧士,以为之名,故兴于其 用,而不易其旧,所以崇简易省事功也。夫名 之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 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 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 之释名,凡二十七篇。至于事类,未能究 备。凡所不载,亦欲智者以类求之。博物君子 ,其于答疑解惑,王父幼孙。 释名序 (1)释名的释义方式就是先出声 训,然后再用一句话作补充说明,其声训 共1173条。 河,下也。随地下处而通流也。 广平曰原,原,元也。如

8、元气广大也。 山夹水为涧。涧,间也。言在两山之间也 。 身,伸也。可屈身也。 通,洞也。无所不贯洞也。 (2)释名声训在形体关系上的关 系: A.用同一字训释,即释字与被释字字形相 同。 释名声训中使用同字为训的共 有28条 。 被,被也,所以被覆人也。 寢,寢也,所以寢息也。 B释词与被释词都是形声字,其声符相同 。释名声训中使用同声符相训的形声 字共有204条。 氛,粉也,润气著草木,因寒冻凝色, 白若粉之形也。 妖,殀也,殀害物也。 C被释词是释词的声符,释词是含声符的 形声字。释名中使用形声字释声符字 共有79条。 害,割也,如割削物也。 眉,媚也,有妩媚也。 D释词是被释词的声符,被

9、释词是含声符 的形声字。释名中使用声符字释形声 字共有122条。 谊,宜也,裁制事物,使合宜也。 娣,弟也。 E释词与被释词都是形声字,其形符相同 。释名中有一部分声训释词与被释词 选用同形符的字作训,共有61条 。 拍,搏也,以手搏其上也。 枕,橫也,橫在前如卧床之有枕也。 F释词与被释词字形无关。释名中声 训释词与被释词字形之间并无关系的共有 679条 。 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 良,量也,量力而动不敢越限也。 第二节 右文说 王圣美(王子韶字圣美,太原人。宋神宗时中进士,王 安石荐引入条例司,后为监察御史里行。著有字解二十卷) 治字学,演其义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文 。凡字,其类在左

10、,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 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戔,小也。水之小者 曰淺,金之小者曰錢,歹(音五割切)而小者曰殘 ,贝之小者曰賤,如此之类,皆以“戔”为义也 。 梦溪笔谈卷十四 王圣美为县令时,尚未知名,谒一达官,值 其方与客谈孟子,殊不顾圣美。圣美窃哂 其所论。久之,忽顾圣美曰:“尝读孟子否 ?”圣美对曰:“本生爱之,但都不晓其义。”主 人问:“不晓何义?”圣美曰:“从头不晓。”主 人曰:“如何从头不晓?试言之。”圣美曰:“孟 子见梁惠王,已不晓此语。”达官深讶之,曰: “此有何奥义?”圣美曰:“既云孟子不见诸侯, 因何见梁惠王?”其人愕然无对 。 梦溪笔谈 1.主要观点: 形声字的左文,即

11、形符,只负责指示 字义的大类; 根据右文,即声符,则可以归纳同声 符的一组形声字; 由声符求意可以找到同声符字的意义共 通之处,所以,声符细致地隐含着字义的 具体内容 。 2。如何评价右文说 ? (1)右文说的合理性和右文说的价值 。 这一学说的重要价值在于它想突破说 文解字以来的形的束缚,而想通过声来 研究字与字之间的语义关系。 徐通锵 (2)右文说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A名称不严密。 B举例失当,反映出王氏缺乏文字发展观念 。 “金之小者曰錢”,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说文曰:“錢,铫也。古田器。 诗曰:庤乃錢镈”,可见“錢”本义是指 一种古田器。 (3)一概说“凡”、“皆”,学说没有限制 范围。

12、 (4)学说缺乏分析。 王氏没有看到声符表义问题的复杂性: 同声符的一组字不一定每个字都可以用“ 右文说”解释; 同声符的字也不一定“数字同宗”,而很 可能分为几个系列,出现“同族而不同宗” 的现象 3. 右文说的完善和发展 王观国(宋高宗时人)创“字母说”, 张世南(宋宁宗时人)在游宦记闻中 继承了右文说, 戴侗,宋末元初人。戴氏以30年之功, 著六书故33卷,刘又辛先生称之为“ 现存研究右文最完整一部”。 黄生、段玉裁、王念孙、朱骏声、黄承吉 等人。 沈兼士 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 沈兼士(沈兼士(1887194718871947),浙江),浙江 吴兴人吴兴人 。沈尹默沈尹默之弟。

13、中国语言文之弟。中国语言文 字学家、文献档案学家、教育学家字学家、文献档案学家、教育学家 。曾与其兄。曾与其兄沈士远沈士远、沈尹默同在北、沈尹默同在北 大任教,有大任教,有“ “北大三沈北大三沈” ”之称之称 19221922年,清室曾以经济困难为由年,清室曾以经济困难为由 ,欲将由沈阳运抵北京故宫的文溯,欲将由沈阳运抵北京故宫的文溯 阁阁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盗售日本人,且价盗售日本人,且价 已议定,为已议定,为120120万元。此事被当时的万元。此事被当时的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沈兼士沈兼士获悉,于是他获悉,于是他 致函民国教育部,致函民国教育部,“ “竭力反对,其事竭力反对,其事 遂寝遂寝

14、” ”。 。 中土文书,以形声字为夥,谓形声字 声不寓义,是直谓中土语言不含义也,遂 发愤求形声字之说。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自序 形声之字虽以取声为主,然所取之声 必兼形、义方为正派。盖同音之字甚多, 若不就义择取之,则何所适从也。右文之 说,固有至理存焉。 黄侃 4。右文说对训诂学研究的价值 (1)通过声符分析讲解词义。 “肪”,说文:“肪,肥也。” 杨树达在形声字有义略证中就批评 “许氏但作泛词,不为切训。” “腰在身旁 ,此犹室在旁则名曰房耳。” 以“方”谐声 的形声字还有“放”字,“放”,说文: “放,逐也。”杨树达先生按:“放训逐, 所以从方声者,谓屏之於四方,实则屏诸 四旁耳

15、。” (2)通过声符进行同义词辨析。在段注中,段玉裁 就已经领会了这种方法的要旨,开始了同义词(字)辨 析。 “谤”,说文:“谤,毁也。”段注:“ 谤之言旁也。旁,溥也。大言之过其实。”; “诽”,说文:“诽,谤也。”段注:“ 诽之言非也。非也,非其实。”; “ 诬”,说文:“诬,加言也。” 说文心脏:“悲,痛也”。段注:“ 按僭者,痛之深者;恫者,痛之专者也; 悲者,痛之上腾者也。各从其声得之。” 段注由此可见段玉裁对同义词辨析的 精审之处。 (3)声符表义理论在探求古代名物制度 中的作用。 从汉字角度探讨古代文化,是一条非 常宽广的道路,研究的角度和具体方法很 多,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从分

16、析汉字的 字形、结构,尤其是从占汉字大部分的形 声字入手的重要性。声符表义理论,在“ 汉字文化学”研究中完全可以大显身手。 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解 释一字既是做一部文化史, 陈寅恪 流,广韵:“演也,求也,覃也,放也。说文 曰:水行也。” 瑬,说文:“垂玉也,冕饰。” 旒,广韵:“旗旒,广雅:“天子十二旒至地 ,诸侯九旒至轸,大夫七旒至毂,士三旒至肩。” 裗,广韵:“尔雅曰:”衣裗谓之袮,郭璞云 衣缕也,齐人谓之攣,或曰袿衣之飾。” 硫,广韵:“石硫磺,药名。”本草纲目:“硫 磺丙纯阳火石之精气而结成,性质通流,色赋通黄,故 名硫磺。” 利用声符表义功能,可以了解古人对名物的命名心理 。 僆

17、,廣韻:“畜生双子。” 连,广韵:“合也,续也,还也。” 涟,广韵:“涟漪,风动水貌。”按应得名于水波联 绵。 翴,广韵:“翴翩,飞相及也。” (口连),广韵:“喽,言语繁絮貌。” 縺,广韵:“縺缕,寒具。”按:縺有“丝线纠结不 解”义。 (疒连),广韵:“疰,恶病也。” 莲,尔雅:“荷,芙蕖,其实莲。”如蜂房各小室相 连。 (4)利用声符的表义功能进行古籍校勘。 段玉裁在为说文做注时就注意到了这一点。说 文:“侊,小貌。从人光声。”段注:“小当作大 ,字之误也。凡光声之字多训大,无训小者。侊,盛貌 。” 桄,说文:“桄,充也。”; 洸,说文:“洸,水涌光也。从水光,光亦声。”; (马光),说

18、文:“ ,马肥盛也。”; 觥,说文:“觥,阔也。”; 晃,说文:“晃,明也。”。 广韵十一唐中就记载:“侊,盛貌。”可谓确解。 再如:尔雅释丘经文:“宛中,宛丘 。”郭璞注:“宛,谓中央隆高。”可是臧庸 辑汉注:李(巡)曰:“中央下。”孙(炎 )曰:“谓中央汙也。” “婉”为柔顺; 琬,说文:“琬,圭有琬者。”王筠曰:“以 声求之,盖宛屈宛转之意。”; 腕,是指关节可以弯曲,释名释形体:“腕 ,宛也,言可弯曲也。”; 宛,说文:“宛,屈草自覆也。” 碗是中间凹四周高的样子, 剜孔是挖一个中央比四周深的洞。 焦循曰:“凡从宛之字皆有曲义,马屈足为踠, 貌委曲为婉,睕为深目,谓目上下高中深,正 与

19、宛丘同。”, 5.右文说举例: (1)笼,广韵:“西京杂记曰:汉制天 子以象牙为火笼。” 櫳,广韵:“槛也,养兽所也。” 胧,广韵:“朦胧”。按:如在蒙笼之中, 不清楚而得义。 咙,广韵:“喉咙。 龓,广韵:“龓头。”又(革+龙),同龓 。 聋,广韵:“耳聋。”释名:“聋 ,笼也,如在蒙笼之内不可查也。” 此外: 珑,广韵:“玉声。”当得名于玉声悠 长。 昽,广韵:“日欲出也。” 瀧,广韵:“聋涷,沾漬。”说文 :“雨瀧瀧也。” (2)蛉,广韵:“蜻蛉。” 铃,广韵:“似钟而小。” (令+瓜),广韵:“小瓜名,出安南。” (令+虎),广韵:“似虎而小,出南海。 ” 羚,广韵:“羊子。” (罒令

20、),广韵:“(罒丁),小 网。” 笭,广韵:“笭箐,小笼。” (3)厽,说文:“坂土为墙壁。” 垒,说文:“垒积也。” 絫,说文:“增也,十黍之重也。” 磥,广韵:“众石貌。” 诔,广韵:“铭诔,诔。垒也。垒 述前人之功德。” 释名:“诔,累也 ,累列其事而称之也。” 第三节 因声求义 一、清人对因声求义认识 小学有形、有音、有义,三者互相求。 举一可得其二。圣人之制字,有义而 后有音,有音而后有形。学者之考字,因形 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义。治经其重于得 义,得义莫重于得音。 段玉裁 段玉裁() ,字若膺,号茂堂。江苏常州金 坛人。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零 )举人。官巫山知县。游戴震之 门,湛深

21、经史,尤精六书, 著作段玉裁生平著述有说文解 字注、六书音韵表、古 文尚书撰异、经韵楼集、 毛诗故训传定本、诗经小 学录、戴东原年谱等。 窃以训诂之旨,本于声音。故有声同 字异,声近义同。虽或类聚群分,实亦同 条共贯,譬如振裘必提起领,举网必挈其 纲。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啧而不可 乱也。 王念孙 二、音义关系的探讨 1语言史研究中,一直有规定说和约定 说的争论。 规定说主张音义结合的关系有理据性 。 斯多葛派,认为“最初的声音就是模仿所 称呼的事物” 类比论analogia,强调语言规则性,词 进入句之后形态变化进行类比 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 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被布龙菲尔德称

22、 为“第一部关于普通语言学的巨著”; 强调语言的内部民族精神,认为一个 民族怎么思考就怎么说话,反之亦然。强 调语言的天赋创造性,强调音义结合有理 据性的“内部形式”;关注语言内部形式, 关注词中音义之间的理据性联系,找出得 名之由。 约定说主张音义结合具有约定性、任意性 。 亚里士多德就是约定论者,认为“语言是 约定的,因为没有一个名称是按本质产生 的” ,符号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音与义的 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称的” 变则论anamalia,强调语言的不规则 性和人学习语言的天赋能力 索绪尔创立结构主义语言学,着眼于语 言结构的线条结构关系,强调语言符号的 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和线条性。在它

23、那里, 更多地关注结构,也就是组合和聚合关系 ,而非语言的内部形式。 2中国传统上名实关系的争论 荀子:“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 宜,异于约谓之不宜。” 管子:“名生于实”,“物固有名,形固有名”认 为名称决定于现实现象的性质。 孔子 正名,讲名分 “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 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强调名实相符 董仲舒“名号之正,取之于天也。”“名则圣人 所发天意,不可不深观也。” 3。音义关系的再思考 (1)音义关系具有偶然性 (2)音义关系的约定性 音义关系虽然不存在必然联系,但存在着与 现实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由使用语言的社会成 员共同约定的。一经约定,音义之间的偶然关 系便得到

24、了社会的承认,同时有了某种规定性 ,谁都不可随便更改这种联系。 (3)音义关系具有回授性 王力中国语言学史:“到了一个词 演变成几个词的时候,就不再是任意的, 而是在语音上发生关系了。” (4)音义关系的延展性 地域延展性,是指同一事物的名称,甲 乙两地说法不同,同一事物名称有不同地 方变体,但在音义关系上有明显的脉络可 寻。 1庸谓之倯,转语也。(方言) 2鼅鼄:或谓之蠾zhu蝓yu。蠾蝓者 ,侏儒语之转也。 3铤,澌,尽也。南楚凡物尽生者曰扑生 。物空尽者曰铤,铤,赐也铤ting, 空也,语之转也。 4囒哰 謰謱,拏也。东齐周晋之鄙曰囒 哰。囒哰,亦通语也。南楚曰謰謱,或谓 之支注,或谓之

25、詀謕,转语也。 历史延展性,同一事物名称有不同时代变体, 但在音义关系上有明显的脉络可寻如: 1集韵:“蟢,蟢子,虫名。”正字通: ”按,小蜘蛛,微红,长者俗呼为喜子。” 原平:喜蛛蛛为小者,大者为老马蛛蛛。 2说文:“缇,帛丹黄也。”说文新附: “醍,清酒也。” 港、沪等地的市场通常将粒大、皮厚、汁少、 优质、皮肉难分离、耐贮运的欧亚种葡萄称为 提子 。 3。方言:“荄杜,根也。” 今俗言树根“树突子。” 4。宋史:“执骨朵充禁卫。” 兵器之于棍棒端以铁或坚木为首如锤者。 今:gu-lu锤。 5。糷,广韵:“饭相着。”尔雅 :“摶者谓之糷。” (5)音义关系的类聚性 阳部字多有大义: 阳、光

26、、明、朗、亮、旺、王、晃、黄 、强、洋、广、狂、壮、皇、旷、泱 明母字多有黑暗义:幕、墓、霾、昧、暮 、霧(雾)、梦、茫、渺、冥、晚 影母字多黑暗、忧郁义: 阴、茵、荫、影、幽、奥、杳、隐/烟、怨 、冤、哀、瘀、淤、郁 上古否定词都是唇音字,如:不、弗、否 、非、匪、莫、末、靡、曼、无、勿等 来母字 1.“流淌”义,如:沥、流、溜、旒、瑬、淋、 霖、落、酹等词, 2.“联绵、连续、成双”义,如:联、连、恋、 挛、吕、累、屡、缕、邻、鳞、侣、两、辆、 丽、骊、痢等词, 3.“收拢、聚束”义,如:拢、搂、敛、帘、略 、萝、掠、牢、捞、涝、栏等词, 4.“圆、突起”义,如:隆、垄、笼、罗、轮、 沦、

27、卵、螺、镙、粒、栗、髅、莲、瘤、榴等 字。 (6)音义关系的多元性 是指某一音素所允许联系的意义不是单 一的,而某一意义单位也允许由不同语音 形式负载。音素有限,义位无限,某一语 音单位只表某一义位,势必不可能。使用 语言材料注意条分缕析,不能一概言凡 。 三、词族的结构特征 语根根词同族 词词群词族 (一)语根 产生于语言萌芽时期,在成熟语言词汇系 统中比例少。 感叹词、摹声词等,如:kl- ,咕噜 产生于二三百万年前。 (二)根词 从语根直接产生的词。在人类语言初始阶 段,以少数词语满足交际所需。 Mama,英语mamma、西班牙语 mama、德语mamma、法语 mamalle均为乳房义

28、,一些方言中指乳 汁。 如:kl-产生果,瓜,果裸 (三)同族词,词族中单个的词。 词族如大树参天,有根有干,越往下理据 性越强,越靠上,理据性越弱。 如:窟窿、角落、旮旯、佝偻等均为同族 词。 (四)词群 词族中属于同一个意义层次的同族词的群 体。大词群可以由小词群构成。 词群大小因人而异。 风义:飚、飙、扶摇、漂 飞义:票、翲、旚、飘 疾义:剽、驃、嘌 轻义:缥、標、鏢 (五)词族,是同出一源的所有同族词的总合 。 寻找词群之间的内在联系性,是词族组合的关 键。 意义关系:横向联系(类同关系/对偶关系); 纵向关系(引申关系) 语音关系:同源同派(同出一源语音关系相同 相近);同源异派(同

29、出一源而分流数派,语 音关系后来相差较远) “骨碌”词族谱: 圆形义: 骨碌 蝌蚪 葫芦 骷髅 疙瘩 蓓蕾 骨突 骨朵 颗 块状义: 块垒 苦累 谷垒 傀儡 磈磊 短小义: 侏儒 孑孓 蜘蛛 短缺缺 圆全义: 囫囵 团 丸 全 混沌义: 馄饨 混洞 洪同 混同 混沦 虹同 糊涂义: 昏 糊涂 童蒙 童昏 鲧 混蛋 运行义: 轱辘 辘轳 碌碡 碌碌 淋漓 拘束义: 律 稽留 规矩 规律 勾栏 干阑 卷束义: 卷 撩 缠 捆 困 隆起义: 骨堆 骨垫 佝偻 隆强 瓯窭 坑洞义: 窟窿 闶阆 旮旯 阁老 四、古音知识 1.上古声母音值表 唇音 帮(非)【p】 滂(敷)【p】 并(奉)【b】 明(微

30、)【m】 舌头音 端(知)【t】 透(彻)【t】 定(澄以)【d】 泥(娘 )【n】 来【l】 舌面音 章【】 昌 【】 船【】 书 【】 禅 【】 日【】 齿头音 精 【ts】 清【 ts】 从 【dz】 心【s】 邪【z】 正齿音 庄【 】 初 【 】 崇【 】 生【 】 牙音 见 【k】 溪 【k】 群 【g】 疑【 】 喉音 影 【0】 晓 【x】 匣(云)【 】 主要有两派:黄侃定为19纽,主要从材 料分析,不太考虑分化的条件。没有章组 和庄组。 王力则在汉语史稿、汉语音韵中 定为32个,承认:古无轻唇,古无舌上 ,喻三归匣三说,对“章纽和端纽”、“日 母和泥纽”、“喻四与定母”、“

31、庄组与精组 ”认为只是音近而非音同。 a.古无轻唇音 钱大昕(17281786)字晓 徵,一字辛楣,号竹汀。江苏嘉定人,乾隆进 士,官至少詹事。事古代官名,掌皇后 太子家事。主讲钟山、娄东、紫阳书院。音韵 训诂著作有潜研堂文集和十驾斋养新录 。还有史学著作廿二史考异等,重修元 史。 钱大昕认为古无轻唇音。也就是中古的“非敷奉 微”不存在。认为“凡轻唇之音,古皆读为重唇 ,知轻唇之非古矣。” “文水”=“门水”,“汾水”=“盆水”;“负,背也” ,“房,旁也”,“望,茫也”;“闽音文饰之文” ,“蔓音万”等。 b.古无舌上音 钱大昕古音类隔之说不可信 论述:“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 母

32、,以今音读之,与照、穿、床无别也;求之 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也就是说,三十 六字母中的“知彻澄娘” “陟其高山”“陟,登也。”,“直读如特”;“都、 猪”同声符,“迪、抽”同声符,“他、池”同声符 。后世分为两组,上古同声母。 厦门话许多舌上音读为舌头音:知、遮、竹、 张知母【t】;彻、诧、痴、抽彻母【t 】;澄、直、召、丈澄母【t】;池、驰、场 、程澄母【t】 潮州话,舌上音“猪、茶、赵、宙、箸、 潮”等字念【t】。 临川话,舌上音“知、遮、者、猪”念【t 】,痴、潮、抽、滞念【t】。 湘方言的双峰话,舌上音知母的“猪、株 、张、注” 【t】,彻母“畅、怅”【t】, 澄母“除、厨、丈

33、”【d】 c.娘日归泥 清代湖南人邹汉勋在论泥 娘日一声中已经提到,章太炎进一步论 证。 认为“古音有舌头泥纽,其后支别,则舌 上有娘纽,半舌半齿有日纽,于古皆泥纽 也。”主要根据是谐声,异文,声训等。 上古有很多泥、娘相通的例子。而且泥、 娘都为鼻音,发音部位接近,娘母可以从 泥母分化出来。“娘”归“泥” 如:仲尼( 娘母)也写为仲屔ni,仲泥(泥母)。奴 (泥)詉(娘母) 多数学者认为娘、日在切韵时代还是 一类,到了唐宋之际才分开,所以上古时 应该还是一类。所以同意“娘母归泥”的说 法。 “日母归泥”: 女、尔(日母)分别和驽、乃(泥母)同声母 ,涅(日母)和泥(泥母)同声母,广雅释 诂:

34、“涅,泥也。” 释名:“入(日) ,内(耐)也”;而(日)耐(泥),若( 日)诺(泥),弱(日)溺(泥), 仁(日)佞(泥) “日纽归泥”说并没有得到大多学者的承认,上 古“日”、“泥”应当分立 d.喻三归匣,喻四归定 曾运乾喻母古读考认为,中古三十六 字母中的喻母,上古应该分为两类,喻母 三等上古归匣母,称为“喻三归匣”;喻母 四等归入定母,称为“喻四归定”。 喻三,即云母,曾氏称“于”母,也就是中 古的喻三在上古可以归入匣母。 喻三,即云母,曾氏称“于”母,也就是中 古的喻三在上古可以归入匣母。 韩非子:“自营(于倾切)为私。” 说文:“自环”按:环,互关切,匣母。 古读围(喻三)如淮(匣

35、)。淮,互乖切 ,匣母;古读域(喻三)(雨逼切)如或 (匣母)。 关于“喻四归定”,目前还有争论, “喻四归定” 的例子: 易涣:“匪夷(以母)所思。”释文:“ 夷,本作弟(定母)” 释名释亲属:“妻之姊妹曰姨(以母),姨 ,弟(定母)也。言与己妻相长弟也。” 秩(以母)迭(定母);“易牙”又作“狄牙 ”; 舀(以母)稻(定母);也(以母) 地(定母);弋(以母)代(定母);攸 (以母)條(定母) e.照二归精。近代黄侃提出,认为中古三十六字母中的 照组二等(庄、初、崇、生),上古应当归入精组(精 清从心) 从形声字来看,精组和庄组往往相混。“宰”(精母) 滓(庄母);“粽”(精母)崇(庄母)

36、;蓑、胥 (心母)衰、疏(生母); 从双声的词来看:“蟋蟀、爽朗、洒扫”都是精庄两族构 成的; 从方言来看,闽南、双峰话里,庄组都读如精组。 从一字两读看,有的一读精组,一读庄组。“参”san, 苏甘切,心母;所今切,shen,生母;仓含切,can ,清母;楚簪切,cen,初母。 f.关于复辅音的问题 有些学者认为汉语也象藏语一样,存在复辅音 。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英国人伊特金斯( Edkins),高本汉也认为上古汉语有复辅音, 有辅音声母19种:gl吕凉楼乐,kl裸果兼剑,xl 险,bl,pl, 林语堂也认为有复辅音:“古有复辅音有两种证 据直接的如暹罗语之klong、kluang、 kua

37、ng可谓保留中国古语复辅音最明白无疑的 凭据。又如古今俗语中“突郎”、“屈挛”、“勃兰 ”也可以说是直接的凭据。 (二)对于上古韵部系统的研究成果 顾炎武(1613-1682)著有音学五书 ,拿广韵的韵部来审查先秦的用韵 ,并没有把广韵韵部当成一个整体, 而是拆开重新组合以求得古韵的真实面貌 。分古韵为10部。 江永(1681-1762)字慎修,江西婺源 人。古韵标准定为13韵,真元分立 ,侵谈分立,幽宵分立,鱼侯分立(侯部 从鱼部分出转入幽部。) 韵部阴、阳声 13部,入声8部,共21部。 戴震(1723-1777),字东原,安徽休 宁人。声韵考、声类表把先秦古 韵分为25部,特点是阴阳入三

38、类韵部配 合,分为九类二十五部。 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号茂 堂,江苏金坛人。六书音韵表分古韵 为17部。创见有:支脂之分成三部,真 谆分为两部,侯部独立。 孔广森(1752-1786)字众仲,山东曲 阜人。诗声类,提到阴阳对转,是他 的创见。阳声9部,阴声9部,共18部。 阴阳对转指阴声和阳声主要元音相同,不 同的韵味可以互相转化,或者把韵尾失去 。 不承认先秦有入声,认为入声是南北 朝人创造出来的“入声创自江左,非中原 旧读。”把入声并入阴声,都不独立。 江有诰和王念孙的观点许多不谋而合,二 人都定为21部。 章太炎定为23部,观点见于国故论衡 、文始 黄侃也主张阴阳入系统

39、相配,音略、 声韵通略定为28部。 现代音韵学家都是继承了阴阳入三声相配 。罗常培、周祖谟分先秦古韵为31部, 王力汉语史稿分为十一类,29部, 但在汉语语音史等书中增加“冬”部。 认为在战国时期才出现。(诗经音系 29部,楚辞音系30部)。经过比较 ,认为罗周系统更加合理。 3。上古韵部音值表 阴声韵 入声韵 阳声韵 第一类 之 职 蒸 第二类 幽 觉 冬 第三类 宵 药 第四类 侯 屋 东 第五类 鱼 铎 阳 第六类 歌 第七类 支 锡 耕 第八类 脂 质 真 第九类 微 物 文 第十类 祭 月 元 第十一类 缉 侵 第十二类 叶 谈 五。因声求义的作用 1.明通假。陆宗达说:“解决同音替

40、代问 题,排除通假造成的形义分离现象。求得 本字以更好利用以形说义。”所谓通假, 就是在用字时不写本字而,取另一个声音 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以声音为线索, 区别本字和借字。 战国策齐策:“狗马实外厩(圏养狗 马的处所),美人充下陈。”有人理解“陈 ”为“行列”,“下陈”为“下列”。从对偶句 看,下陈当对外厩,“陈”当为“墀chi”之 借。说文:“墀,涂地也。天子赤墀 chi” 墀为宫殿的台阶,汉制未央宫以丹 涂其阶,故曰“丹墀”。下陈就是台阶下面 的地方。 2推求同源词。因时间、地域不同或者其 他原因而音有转变的语词。弄明白方言词 语语音变化的问题。 释名:“人脐居腹之中央,故谓之脐 。脐者

41、,齐也。” “蝦、霞(日边赤气)、瑕(玉小赤)、 葭jia(芦之杂红者)、騢xia(马赤白杂 毛)”都有赤义。 六 、声训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 要运用古音研究成果。“古音”,指韵书 产生以前先秦两汉时代的语音,即上古音,主要 体现在声、韵两方面。音韵学知识是训诂学不 可缺少的工具,学习训诂学应了解音韵学基础 知识。利用声训,一定要注意字词的读音必须 相同或相近,而且要以先秦古音为依据,这是 因为转语、通语、通假、同源,绝大多数是上 古时代就形成了。其次,对于语音相近的字一 定要注意语音转化的条件,不能不顾条件地运 用通转直说。介绍大家课后可以借阅中华书局 出版的王力汉语音韵。 (2) 要

42、确定文字通假、方言沟通、字词 同源,要有古代文献资料作为根据。明古 音,也必须重证据,切忌滥用,否则容易 陷入主观,流于穿凿。谨防“以通转杀人 。”语音方面,注意利用谐声、直音(读 如、读若、读为、读曰等)、异文、声训 材料;语义方面,要有确凿的文献作为佐 证。 语源学基础 一、思考题 1。英语里有大量同源词,如刘毅英文字根字 典就收录了大量英语同源词,那么汉语在音 、义、字形上有何联系? ( radio/radar/radial/radiant/radiator/radi cal) 2。 “豌豆”为何得名? 3。“匣子”与“盒子”都是盛东西的,有没有可能 是同源词? 二、同源词定义 (一)王

43、力同源字典:“凡音义皆近 ,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字,叫做同源 字。” (二)白兆麟简明训诂学:“由同一 根词派生出来,因而音义皆近,音近义同 或义近音同的词,叫做同源词。” 三、同源词的系联方法: (一)声训法利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 词解释词义。 (东汉 刘熙释名) (二)右文说以形声字的声符为线索 系联同源词。(宋代 王圣美 字解) (三)语转法以语音的古今、地域转 变规律为依据探讨词源。(扬雄方言 ) 王念孙广雅疏证大量使用: 封(帮纽东韵):坟(并纽文韵) 通(透母东部):道(定母幽部) 药(喻母药部):疗(来母宵部) 匣(匣母叶韵):盒(匣母缉部) 商滳(审母阳部):漳(照母阳部) 杨树达:“滳水盖亦今河南省境之水,以 字音求之,盖即今之漳水也。” 1.上古声母音值表 唇音 帮(非)【p】 滂(敷)【p】 并(奉)【b】 明 (微)【m】 舌头音 端(知)【t】 透(彻)【t】 定(澄以)【d】 泥 (娘)【n】 来【l】 舌面音 章【】 昌 【】 船【】 书 【】 禅 【】 日【 】 齿头音 精 【ts】 清【ts】 从 【dz】 心【s】 邪【z】 正齿音 庄【 】 初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