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第一章货币概述教材第一章123节.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60860 上传时间:2019-04-0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5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第一章货币概述教材第一章123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定第一章货币概述教材第一章123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定第一章货币概述教材第一章123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定第一章货币概述教材第一章123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定第一章货币概述教材第一章123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定第一章货币概述教材第一章123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第一章货币概述教材第一章123节.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货 币 概 述 (教材第一章1、2、3节) 第一节 货币“质”的规定性 第二节 货币“量”的规定性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 第四节 货币的作用 回本篇 至下章 第一节 货币“质”的规定性(适当补充 ) 一、马克思科学地解开货币之“谜” (一) 古代货币起源说: 1. 亚里士多德的“中介货物”说: 有用的、便于携带的货物。 (有一定科学性) 2. 中国古代“先王选定说”: 先王为了进行统治而选定某些难 得的、贵重的物品为货币。 (无科学性、科学理论不发达、建 立于感性认识之上) 例如:以珠宝为上币、以黄金为中 币、以刀布为下币。 3. 司马迁的“交换说”: 货币产生于交换之中。 (详见马克思

2、科学地解开货币之“谜 ”) 说明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而且这种商品是其他 一切商品的价值形式,解决了“商品通过什么成为货币” 的问题。 (二)马克思科学地解开货币之“谜 ” 1.抽象的逻辑分析法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商品交换必须有两个原则: 用来交换的两种 商品必须具有相等 的价值。 用来交换的两种 商品必须具有不同 的使用价值。 马克思运用两种方法阐述货币的起源。 l 以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方 式称为价值表现形式,或简称价值形式。 l 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商品的价值表现经历 了四个阶段,有过四种价值形式: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1

3、0斤茶叶处于 等价形式, 10斤茶叶只是1只绵羊的个别等价物 ,故其价值表现是不充分的。 10斤茶叶 1只绵 羊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绵羊)的价值不仅表 现在某一种商品上,而且表现在其他一系列商品上。 扩大的价值形式表现的商品交换是商品与商品直接 交换。 或其他商品 或10捆烟叶 或20斤米 或15尺布 或10斤茶叶 1只绵 羊 (3)一般价值形式 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 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绵羊)上。 一般价值形式表现的商品交换是通过一般等价物媒 介的 间接交换。 1只绵羊 或其他商品 或10捆烟叶 或20斤米 或15尺布

4、 或10斤茶叶 (4)货币价值形式。 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由一种特殊商品(货 币商品,如:黄金、白银)来表现,它是价值形 式的最高阶段。 货币价值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无本质区别: 只是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黄金、白银取代了这 个一般等价物的独占权,表现为货币价值形式。 2.具体的历史分析法 通过考察商品内在矛盾的发展来揭示货币的产生 ,侧重于说明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 原始社会不存在 商品和货币 社会劳动分工 和私有制出现 劳动者产品品 种的单一性与 消费需求多样 性的矛盾以及 私人劳动和社 会劳动的矛盾 劳动者相互交 换劳动产品 商品生产和整个 社会分工体系 私人劳动向社 会劳动的转化 货币从

5、一般商品 中分离出来 l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为了适应交换的需要而自 发地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的。 l 商品变成货币是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私人劳动与 社会劳动之间矛盾发展的产物。货币正是为了解决这 一矛盾,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自发地产生的。 l 商品变成货币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即四种价值形 态的演变过程),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小结:马克思运用上述方法科学地揭示了货币之“谜”: 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l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工具。 l货币具有直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三、货币反映特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 l 在奴隶社会,货币作为购买

6、奴隶的工具,反映了奴隶主 对奴隶的剥削关系。 l 在封建社会,封建地主以货币地租的形式来剥削农民, 货币体现着封建主残酷剥削农民的关系。 l 在资本主义社会,货币转化为资本,被资本家用来购买 特种商品劳动力,成了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的工具 。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不同社会形态下货币的共 性;货币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体现不同的生产关 系,这是一定社会形态下货币所具有的特性。 l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可以自觉地、有计划地利用货 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货币反映着国家、集体和 个人三者间的新型关系。 l 不同社会形态下货币反映的社会关系是有差异的,随着 市场化、全球化的进程,这种关系的差距将不断

7、缩小。 四、货币形态的不同类型 1. 实物货币 l 历史上牲畜、盐、茶叶、皮革、酒、贝壳、铜 、铁、银、金等都充当过货币。 l 早期的实物货币存在实物笨重、携带不便、难 以分割、质地不一、易遭损失等缺点。 l 后来实物货币逐渐稳定地由金、银、铜等金属 货币担当。 金属货币具有四个特征: 价值高(普遍可接受性) 易于分割(价值均质可分性) 易于保存(价值稳定性) 便于携带(轻便和易携带性)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2.代用货币 l 纸制的货币凭证,能在市面流通,被人们普遍接受。 l 有十足的金银等贵金属货币作为保证,可自由地用代用 货币向发行机关兑换成实物货币,如金、银等。 l

8、 印制成本较低,避免了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和有意 切割,降低了运送的成本和风险。 l 易伪造和损坏。 l 以贵金属作为保证和准备金,跟不上日益扩大的商品生 产和流通的需要。 3.信用货币 l 由一国政府或金融当局发行并提供信用保证,但发行 量须控制在经济发展需要的限度内。 l 与贵金属货币脱离关系,不可兑换贵金属货币。 l 其本身价值远远低于所代表的货币价值,所代表的货 币价值可能发生贬值或升值。 信用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媒介须有两个条件: l 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 l 人们对该货币抱有信心。 l 辅币。主要担任小额或零星交易中的媒介手段。 l 现钞。主要承担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手段。 l

9、银行存款。经济交易中最主要的支付手段。 l 电子货币。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 手段,采用电子数据形式实现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功 能的货币形式。如信用卡、储值卡、电子钱包等,以 及利用自动柜员机、电话银行和计算机网络银行等电 子支付系统使用的货币。 电子货币是信用货币发展到信息时代高级阶段的产物。 至下节 回本章 信用货币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 货币“量”规定性 回本章 一、 西方学者的观点(略) 二、 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略)三 、 我国传统货币量范围规定的片面性及 其纠正(略) 四、 货币量的层次划分(课堂学习) u解决“货币是什么”,即货币包括的范围问题 。 至下节 四、

10、货币量的层次划分 货币量层次划分的涵义 即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 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 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具有可以及时变为现实 购买力的性质。 中国金融学会关于货币层次划分的讨论意见 M0= 现金 M1= M0+ 企业结算户存款+机关团体活期存款+ 部队活期存款 ( 或 M1 = M0+ 活期存款 ) M2= M1+城乡储蓄存款+ 企业单位定期存 (或 M2 = M1 + 定期存款 + 储蓄存款 + 其他存 款+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 ) M3= M0+ 全部银行存款 说明: M0 :反映消费品市场的购买力。 M0 = 流通中现金(纸币和金属辅币

11、) 指非银行公众手中流通的现金; 排除银行等存款机构的库存现金; 随时可用于支付和购买,是最活跃的购买力 ,是反映消费市场供求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 M1: 反映全社会现实的购买力 。 M1 = M0+ 活期存款(支票存款) 包括流通中的现金,企业、单位在银行可以 用来转账的支票存款,以及人们在转账信用卡 上的存款; 是流通性较强的货币,构成了短期消费资料 和生产资料市场的全部现实商品的需求,反映 了全社会的现实购买力,它的变动和国民经济 总供给状况密切相关。 M2 :反映全社会潜在的购买力。 M2 = M1 + 定期存款 + 储蓄存款 + 其他存款 +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 不仅反映现实的购

12、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 力,与一定时期社会总需求密切相关。对整个 国民经济状况的分析和预期都有特别重要的意 义。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 一、 价值尺度 二、 流通手段 三、 贮藏手段 四、 支付手段 五、 世界货币 至下节 回本章 货币两个最基本的职能价值尺 度、流通手段:货币给出价格、货币媒 介交易。 一、价值尺度 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 值量的大小时所发挥的职能。这是货币 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二、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时所发挥 的职能。 三、贮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被当作财富保存时 所发挥的职能。 四、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价值独立形态单方面转移 时行使的职能。 五、世界货

13、币 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职能时 就称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国际间一般支付手段 国际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会引起 相互之间的货币支付关系。 由于这种货币支付具有相互关系,一般采 取债务相互抵消以后,只支付债务差额的做法 。 国际间一般购买手段 它不是直接作为交换媒介,只是国 际之间惯常的事务关系发生破裂时,一国 单方面向另一国购买,即普通商品与货币 商品相交换。 国际间转移财富的一般手段 在国际关系中,当财富的转移不能 以普通商品进行时,只能采取货币形式, 如援助、战争赔款、资本输出等。 充当国际储蓄 再生产发展及应付国际收支逆差时 都需要储备基金,这是世界货币储藏手 段的表现。 1. 货币充当世界货币,必须脱掉“民族服装” 说明: 2. 世界货币流通领域出现许多新的现象 l 许多国家的货币在国际间发挥世界货币的作用; l 人民币在一定范畴内已被用作对外计价支付的工具; l 黄金尚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仍是国际间最后的支付 手段。 至下节 第四节 货币的作用(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