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历史时期的沙漠变迁.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60961 上传时间:2019-04-0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59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历史时期的沙漠变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五章历史时期的沙漠变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五章历史时期的沙漠变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章历史时期的沙漠变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历史时期的沙漠变迁.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历史时期的沙漠变迁 第一节 历史时期的沙漠和沙漠化 v我国的沙漠大都是在第四纪特别是在中更新 世以来逐渐形成的。就其原因而论主要与地 质时期的干旱气候相联系。就近5000来看, 人类活动是造成我国沙漠化扩大的重要原因 之一。 一 历史时期形成的沙漠 v这种类型主要发生在我国东部草原及荒漠地带,主 要由东部草原地带演变而来,主要是历史时期的产 物,而引起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 v1、科尔沁沙地 v 科尔沁沙地沙漠化主要发生在19世纪以后。19 世纪后期,清政府为增加财源推行放荒招垦政策, 不顾自然条件的差异滥行放垦。沙质草地,因土质 脊薄,一般经过二三年即因沙害放弃,继而

2、开垦新 草地。大面积开垦破坏了表土层,逐渐形成流动沙 丘。 v不过,科尔沁沙地年降水300500毫米,是我国沙 区自然条件较优越的地区。 v2、毛乌素沙地 v毛乌素沙地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南部和陕北一 带,是历史时期沙漠变化较明显的地区。 从时间和空间演变过程来看,本区沙漠化大约延续 在唐代后千余年间,沙漠化由西北向东南逐渐推进 ,历史上的呼和陶勒盖汉城、统万城、宥者州古城 、缸房村汉城和一些唐城都淹没在沙漠中了。 v3、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 v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原是黄河的冲积平原,是历史时 期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今天的沙丘,是近年来逐 渐形成的。 v二 地质时期形成而在历史时期扩展的沙漠 v

3、1、塔克拉玛干沙漠 v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历史时期的变 化主要有沙丘移动掩埋周围地区以及河流沿岸绿洲 沙漠化两种形式。 v2、河西走廊地区沙漠 v公元前2世纪我国就开始对河西走廊进行屯垦,置 有酒泉、张掖、武威、敦煌等郡,不少汉代古城址 仍然保留至今,反映出当时河西土沃物繁的景象。 v唐代以后,因征战频繁,以及元明清时期的移民垦 殖,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破坏,风沙横 行,最终耕地地区变成了沙地。 第二节 沙漠化与丝绸之路及农牧业界 限的推移 v一、西北丝绸之路的兴衰与沙漠化 v西北丝绸之路的兴衰与历史时期西北地区沙漠化关 系十分密切。总体看来,汉唐西北丝绸之路分天山 北道和

4、天山南道,这丝绸之路上分布着很多的城市 ,这些城镇环境良好。 v如汉代的楼兰城是绿洲经济与政治中心,周围多葭 苇,白草,它是汉初进入西域的第一门户,这里驻 兵屯田,灌溉技术进入后,绿洲农业一度繁荣。东 汉以后气候开始变干,匈奴地区发生赤地千里的旱 灾,许多绿洲变为戈壁。因此,丝路南道南移。 v塔克拉玛干沙漠经历着绿洲沙漠化和移动沙 丘向城市推进的过程,流入这一地区的内流 河,因气候干旱,河流补给不足和农业生产 的大量用水,导致河水下游断流,人们的生 产和生活受到严重威胁,许多城市如尼雅等 因此而废弃。 v西北绿洲国家的衰落和消失的主要原因是河 流的改道和退缩引起的沙化。西北丝绸之路 的衰落以绿

5、洲农业的衰退与沙漠化加强为特 征,它是以中国西北地区近2000年来气候日 趋干冷为背景,是人类垦殖文明的不合理开 发的结果。 二、沙漠化与农牧业界限的推移 v 历史时期中国荒漠地带、草原地带、农耕地 带的关系是在各地区是复杂的。一方面历史 时期许多朝代都在北方荒漠边缘屯田,使沙 地变成绿洲,草原变成农田。但更多时候是 气候变化和人类的不合理开发,使绿洲荒废 、耕地退化、沙漠化推进、农耕区退缩。城 市被掩埋,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v总的看来,我国北方沙漠化的推进往往是与农牧界 限南北推移同步。这既有自然环境的因素,也有人 为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因素。我国北方处于中高 纬度的地理位置,加上大

6、陆度的增加,气候的变化 等自然因素起了北方农牧线南移起了决定因素,人 为开垦造成的河流断流加速了这种北方沙漠化的推 进程度,不过北方不同的地区沙漠化具有区域不平 衡性。 v思考题:试分析历史时期中国沙漠化演变的趋势。 第六章 历史时期的海岸变迁 我国海岸的基本情况 v历史时期的海岸变迁经历了一个沧海桑田的 过程。 我国的海岩线,有沙岸(平原海岸、低海岸) 和岩岸(基岩海岸)之分,沙岸系海水淹没 从前低平的河流冲积平原而成,岩岸系海水 浸淹从前的基岩山地而成,其分布范围大致 以杭州湾为界,北部多为沙岸,南部多为岩 岸。 一、下辽河海岸的历史变迁 v 第四纪冰后期海浸,下辽河平原下部受到淹没 ,并

7、使平原未受淹没的近海部分因排水不良,成为 大片沼泽地带。 v 辽金以前,岸线推展缓慢,说明早期的辽河入 海泥沙不如今日丰富。辽金以后,辽河中上游间有 开垦,遂使流域来沙渐丰。 二、渤海湾海岸的历史变迁与天津成 陆问题 v渤海湾在黄河口与滦河口间,海岸的演变过 程受到这两条河的深刻影响。天津的成陆过 程和渤海湾的海岸线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 天津周围的海岸线与黄河的摆动所带来的泥 沙和海浪的冲刷导致的海岸线后移有很大关 系。 三、苏北海岸的历史变迁 v苏北平原在先秦时期,其南端的长江古沙嘴 由扬州向东延伸,经今泰州到如皋东北海安 以东的李保,由此向北沿今东台、盐城、阜 宁、连水县东的云梯关、锦屏山

8、东麓的析浦 、连云港市以至赣榆为其海岸线,之后一直 到北宋天圣二年(1024)。 四、长江河口与上海成陆及长江三角 洲的历史变迁 v五六千年前的大海浸使长江口退到镇江、扬 州一带,镇、扬以下成为海湾,以上才为长 江。其时海岸北岸沙嘴由今江都向东北延伸 至海安李堡附近,与岸外沙堤合,形成里下 河洼区。南岸沙嘴自江阴以下,沿着常熟的 福山、梅李、支塘、太仓,嘉定的处岗、黄 渡、青浦的盘龙镇、松江的漕泾一线,向东 南入海,至杭州湾中的大金山、王盘山。 五、杭州湾的历史变迁 v在第四纪冰后期海浸高海面时,杭州湾口与 长江三角洲原有一片浅海。以后由于长江三 角洲南沙嘴的发展和钱塘江北沙嘴的成长, 逐渐连接封闭而成太湖地区的古潟湖,其后 ,钱塘江北岸形成杭嘉湖平原,在南岸形成 宁绍地区的姚江平原。 六、珠江三角洲的历史变迁 v距今6000年前的珠江三角洲是一个以今广州 为顶点的岩岛罗列的漏斗状的浅海湾。 v思考题:简述历史时期中国海岸的变化及原 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