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社会发展动力问题.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62686 上传时间:2019-04-08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7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讲社会发展动力问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第八讲社会发展动力问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第八讲社会发展动力问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八讲社会发展动力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讲社会发展动力问题.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八讲 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第八讲 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一、马克思主义以前有关社会发展动力的观点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历程 三、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四、学术界有关社会发展动力的探讨 五、思考题,一、马克思主义以前有关社会发展动力的观点,(一)自然动力论 (二)神学动力论 (三)人性动力性 (四)理性动力论 (五)竞争动力论 (六)民本动力论,(一)自然动力论,1、自然动力论,是一种从自然界寻找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用自然现象说明、预见社会现象,把社会发展动力归结于某种自然必然性、自然现象或自然物的观点。 2、举例说明 (1)西方:赫拉克利特;阿那克萨哥拉;德谟克里特、伊壁鸠鲁、卢克莱修

2、。 (2)中国:易经 五行说;,阿那克萨哥拉 (希腊文? 英文Anaxagoras 约公元前500前428),赫拉克利特 (Heraclitus,约公元前530年前470年),德谟克里特(希腊文:, 约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年或公元前356年),,伊壁鸠鲁(希腊文 英文Epicurus, 公元前341前270年),卢克莱修(约前99前55),认为物质的存在是永恒的,提出了“无物能由无中生,无物能归于无”的观点。反对神创论,认为宇宙是无限的,有其自然发展的过程,人们只要懂得了自然现象发生的真正原因,宗教偏见便可消失。承认世界的可知性,认为感觉是事物流射出来的影像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结果,是一切认识

3、的基础和来源,驳斥了怀疑论。认为幸福在于摆脱对神和死亡的恐惧,得到精神的安宁和心情的恬静。,(二)神学动力论,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征服和控制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但社会关系却日趋复杂、社会冲突越来越难以控制,人们转而崇拜超自然力,把社会发展动力从地上升到天上,从天国、上帝、神的意志那里寻求关于社会历史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解释。 中国古代的神学动力观 西方古代的神学动力观,中国古代的神学动力观,天在中国古代获得了统摄一切、主宰自然、社会及其发展变化的最高权威,成为在意志、有人格,赋予于统治者以合法统治权的天上之帝。,封禅,商朝统治者自称“王帝”或“下帝”,孔子的“唯天为大”,孟子的“天人合一”,董仲

4、舒的“天人感应”,佛教、道教,宋明理学,古代西方的神学动力观,在欧洲,早在古代希腊罗马后期就出现了神学动力论的萌芽,随着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巩固,神学动力论达到鼎盛,上帝成为人们的主宰。,(三)人性动力论,1、文艺复兴时期 2、宗教改革时期 3、启蒙运动时期 4、德国古典哲学,(四)理性动力论,黑格尔的“理性的狡计”: “在世界历史中,人们的行动除了产生他们引以为目的并且达到的结果,除了产生他们直接知道和希望的结果外,还产生了某种 别的东西。他们实现着自己的利益,但是还有一种内在地包含在他们的利益之中、却不在他们的意识和意图之中的东西,也一起完成了。”这种“别的东西”,即普遍的东西,是借助于特殊的

5、东西的互相斗争来实现自己的。黑格尔把它称之为“理性的狡计”。,(五)竞争动力论,哈耶克(Hayek,Friedrich August 1899-1992),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奥地利裔英国经济学家 。新自由主义的代表 人物 。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先后获维也纳大学法学和政治科学博士学位 。20世纪20年代留学美国 。先后任维也纳大学讲师 、奥地利经济周期研究所所长、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教授、德国弗莱堡大学教授等。1938年加入英国籍。,他相信资本主义经济本身有一种自行趋于稳定的机能,反对国家对于经济生活的干预。他把70年代资本主义滞胀的出现归罪于

6、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哈耶克一直反对社会主义,反对计划经济,认为社会主义限制了利己的动力,计划经济中的集中决策没有市场经济中的分散决策灵活,所以社会主义不可能有高效率 ;而且社会主义违背人性 ,计划经济导致政府极权,是“通向奴役的道路”。,他还反对西欧社会民主党和英国工党的社会改良措施。他的自由主义思想在西方国家学术界有重要影响。1974年他与瑞典经济学家缪达尔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著有 货币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物价与生产、资本纯理论、通向奴役的道路、法律、立法与自由、货币的非国家化:共存货币理论与实践的分析等。,自由是哈耶克永恒的理想,他继承了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以个人主义为出

7、发点,强调维护人的自主。这种自由包括政治自由,思想自由和经济自由。其中,经济自由是自由的基础。实现经济自由的途径是实行市场经济,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调节作用,让人们在市场上进行自由竞争。因此,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由个人主义出发而形成的,能保证人的自由的“自然秩序”,是一种最符合人性的经济制度。,(六)民本动力论,孟子 陆九渊 黄宗羲 孙中山,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其贤,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

8、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之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梁惠王章句下),陆九渊(11391192),他认为人们的心和理都是天赋的永恒不变的仁义礼智信等封建道德也是人的天性所固有的不是外铄的。学的目的就在于穷此理尽此心。人难免受物欲的蒙蔽受了蒙蔽心就不灵理就不明必须通过师友讲学切磋琢磨鞭策自己以恢复心的本然。,黄宗羲(16101695),人类设立君主的本来目的是为了“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释其害”。君主只是天下的公仆而已,“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

9、下也”。然而,后来的君主却“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益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并且更“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明夷待访录原君,孙中山(1866.11.121925.03.12),早期的孙中山对“民”的认识,更多的是同情,是重民、爱民与救民。他想通过重民来谋求国家富强之道,因为民富,国则富,民贫,国则弱。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对“民”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同盟会成立,他把以“民”为主体的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政治理念上也实现了由传统的民本思想向近代民主主义的飞跃。中华民国建立后,他主

10、张团结全国人民,“建设一世界上最富强最快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二、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历程,(一)创立阶段(18421848年) (二)实践和检验阶段(18481883年) (三)合力论的提出(18831895年),(一)创立阶段(18421848年),莱茵报时期:国家与法的问题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神圣家族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德意志意识形态,(二)实践和检验阶段(18481883年),1、18481851年欧洲革命时期 2、对社会发展动力论的一般性概括 3、对科学的社会发展动力观所做的个别考察,首先,一切历史上的斗争,都根源于生产力

11、和生产关系的冲突,根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所规定的各个阶级之间的斗争。因此革命发生的原因“不应该从几个领袖的偶然的动机、优点、缺点、错误或变节中寻找,而应该从每个经历了震动的国家的总的社会状况和生活条件中寻找。”,其次,马克思主义社会动力论在欧洲革命风暴中所获得的另一新的发展,是他们关于阶级斗争和革命的理论。马克思、思格斯精心考察了欧洲革命中各阶级力量的消长、起落,特别是法国惊心动魄的阶级斗争,从中发现革命、阶级斗争对推动历史车轮前进具有巨大作用。“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马克思在完成抽象、概括一切社会形态中社会基本矛盾的一般特征,阐述社会发展动力的一般原则之后,花大气力具体分析了不同社会

12、形态中社会发展动力的特殊性、个别性,通过剖析个别,进一步检验、证实和发展了他们所创立的理论。 1848年革命失败后,欧洲革命转入低潮。在这一时期马克思继续他在40年代所做的经济学的研究,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全面的深入的考察。,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产生于简单协作、发展于工场手工业、激化于机器大工业、解决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过程的分析,动态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1859年,马克思对他和思格斯长期进行的经济的和历史的研究成果作了全面的总结,对他们所创立并不断修正和发展了的社会动力理论做了简洁的经典性的概括。这就是今天为人们所熟悉并引以为历史难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序言中的

13、一段话:,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

14、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

15、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三)合力论的提出(18831895年),恩格斯在1890年9月给约布洛赫的信中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恩格斯写道:“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

16、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种运动规律的。” (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5698页。),三、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一)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最终动力 (二) 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五)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最终动力,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

17、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这两对矛盾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一切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地位和作用;规定整个社会的性质、面貌和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发动力,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促使人类去改造自然,从而形成人类的生产力及其发展。 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社会基本矛盾总体运动及其不断循环发展中,生产力是最终的发动力。 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大体已经过手工生产、大机器生产、自动化生产三个阶段。 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社会形态相应地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二) 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

18、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革命与改革的本质区别,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是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社会集团之间的斗争,争取和维护本阶级的经济利益是阶级斗争的实质内容。 阶级斗争的作用:首先,阶级斗争推动了同一社会形态自身的发展。其次,阶级斗争的作用更突出地表现在阶级社会中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的质变过程中。最后,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最集中地表现在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中 。,2、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革命阶级为改变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而进行的政治斗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 革命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是阶级

19、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环节和手段。,社会改革是在保持社会根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社会制度的实现形式或某些环节和方面进行的变革,是社会发展中的量变 或部分质变。 社会改革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革命性的改革,即在坚持根本制度不变的前进下,对具体的社会体制进行全面、彻底的变革,这是社会发展中的部分质变;另一种是改良性的改革,也称社会改良,是对社会制度或体制的某些环节、方面进行局部调整,是一种量变。,(1)是社会基本矛盾的量变过程,使社会变化平稳过渡,有利于人民生活 (2)可以巩固现有社会制度 (3)改革不适应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某些方面,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4

20、)有利于树立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新习惯,促进社会文明,改革与干革命的本质区别,改革不改变社会根本制度,社会革命则改变社会根本制度;社会改革由统治阶级自上而下发动和展开,社会革命由革命阶级自下而上发动和展开;受到的阻力和解决问题的手段不同。,(三)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什么是科学、技术 2、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3、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什么是科学、技术,科学是正确反映事物本质及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 维知识的总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广义的技术是指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利用、改造世界的一切手段和方法。狭义的技术专指生产技术,表现为生产过

21、程中活动方式的控制操作手段、程序与方法。,2、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科学和技术彼此密切相联,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科学所解决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技术所解决的是“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科学提供可能,技术变可能为现实;科学活动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实践到理论、从物质到精神的过程;技术活动则是从一般到个别、由理论到实践、由精神到物质的过程; 科学的成果主要表现为知识形态的概念、原理、定律、公式等;而技术的成果主要是物质形态的工具、机器、设备、装置等;科学的职能在于发现世界、认识世界,技术的职能则是利用世界、改造世界。,3、科学技术

22、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其中社会需要是科技发明与创造的“实际的支点和刺激”。但科学技术一经形成,又反过来极大地推动社会的进步,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关系及生产结构的变革 科学技术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加速发展的“有力的杠杆”,但不是唯一动力。,(四)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1、什么是人民群众 2、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1、什么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 或不同的历史时期,它包含着不同的内容。但是,无论在什么历史条件

23、下,从事物质财富生 产的体力劳动者和从事精神财富生产的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都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2、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第一,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 第二,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 第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1)杰出人物及其作用 (2)普通个人的作用 (3)杰出人物与人民群众作用的一致性,(1)杰出人物及其作用,杰出人物,是指那些反映时代要求、推动历史进步、并在历史进程中留下深刻印记的“知名人士”。杰出人物既包括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包括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 杰出人物,特别是杰出的

24、政治家,由于他们在知识、才能、品质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素质,往往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能够比较深刻地认识社会的发展趋势,顺应时代潮流,集中群众智慧,提出新的理论,并组织和领导广大群众为实现特定的历史任务而斗争。因而对历史的发展会产生较大的影响。,(2)普通个人的作用,普通个人也可以做出伟大的事情来。 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是有普通个人发展而来的。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普通个人有可能对历史发展产生“超常性影响”。,(3)杰出人物与人民群众作用的一致性,首先,杰出人物是在群众斗争的实践中产生的。 其次,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人民群众 。,(五)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历史唯物主义

25、的交往概念 2、交往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历史唯物主义的交往概念,交往是在生产力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们之间的活动方式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它是个人和社会存在的方式,也是个人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2、交往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交往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 (3)交往有利于科学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4)交往推动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 (5)交往促进个人走向全面发展,四、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公有

26、制为基础的,它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内部自发地产生,只有先确立了自己的上层建筑,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才能得以确立起来。其次,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主要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本身的自我调节不断得到解决。再次,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基本适合的,某些方面和环节的不适合是非基本的、次要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这些特点是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源泉,也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内在根据。社会主义改革只是革除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环节,革除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环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而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五、学术界有关社会发展动力的探讨,1、管文虎 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动力新学说探析 ,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学习出版社1999年3月版 2、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胡书东博士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李子奈教授收入差距是社会发展动力 3、邹诗鹏(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传统社会发展动力学说的解释性难题及其反思 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5期,五、思考题,1、马克思主义之前社会历史发展动力论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2、马克思有关社会发展动力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3、如何理解社会发展动力系统? 4、学术界有关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争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