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64812 上传时间:2019-04-09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5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06年11月,电气学科大类 平台课程和学科方向介绍,一、 学分制简介,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从人的个性出发,充分调动人的创造力和潜能,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学分制核心是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尊重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和趣味发展,注重目标管理,实行自由选课制和弹性学制。它的实施在一定意义上说是计划体制下高度集中、刻板划一、重分轻能、扼制个性和创造性的传统教育模式的终结。学分制打破了专业和年级的界限,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特长、能力跨专业、跨年级选课,允许延长或缩短学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条件。,我校的学分制

2、培养计划与学科大类,我校从03级起实施完全学分制; 学分制培养计划建立了除通识教育基础外的学科大类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简称3级知识平台),形成了有利于淡化和打破学科专业严格限制、适合弹性、灵活、具有选择性机制的学分制课程体系结构,以主动适应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校目前建立的学科大类:机械学科大类、信息学科大类、电气学科大类、土建环学科大类、文科学科大类 完全学分制培养计划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重个性,强能力,求创新;具有科学性、完整性、系统性和跟随时代发展的前瞻性 。,国外知名高校电气学科培养计划精华提炼,电气学科向弱电的交叉渗透,其中与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的综合

3、最为紧密。 研究方向很宽,有若干个学科共存,交叉学科的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得以方便进行。 同学科门类不同专业的低年级学生所学基础课程相同,学生在相同的基础平台上受教育,知识面宽,具备向不同学科发展的潜力。 基础课程的覆盖面很广,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为了使我国的科学家能够融入全世界科研人员的行列,我们在大学本科教育中就应该开始融入全世界的教育体系。,二、电气大类学分制培养计划框架,毕业总学分206最低,二(续)、课程体系,课程体系170学分,三级知识平台,二(续)、通识教育课程,二(续)、学科大类基础(大平台)课程(必修) 41学分,电路理论 5.5 电路测试技术基础 2.5 微机

4、原理与接口/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二选一) 4 模拟电子技术 3.5 数字电子技术 2.5 电子测试与实验 2.5 电机学I基本原理 4 自动控制理论 4 信号与系统 3 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系统2.5;高电压工程基础1) 3.5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3 检测技术 3,蓝色为下学期开的课程,二(续)、学科(专业)基础(小平台)课程(选修) 14学分, 电气工程学科导论 1.5 电力电子学 3.5 电磁场与波 3 计算机建模与仿真 2.5 运筹学 2.5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 2 数据结构 3 电路理论II 2.5 高电压技术 3 电机学II电机专题 3 电力系统分析I暂态分析 2.5,电磁装置设计原理 2

5、.5 电磁兼容原理与应用 2.5 电工材料及应用 2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3 计算机控制原理 1.5 Matlab语言与控制系统仿真 2 光纤传感技术 1.5 可编程序控制器 2 DSP原理及应用 2.5 数字图象处理 2.5 工程可视化与虚拟现实 2,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必修 蓝色为下学期开的课程,二(续)、下学期开设的课程 部分平台必修课程部分平台选修课程部分专业课程,黄色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开设课程 红色为水电与数字化学院开设课程,平台必修:检测技术 平台选修: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电力电子学 电路理论II 高电压技术 电力系统分析I-暂态分析 电磁装置设计原理 电磁兼容原理及应用 计算机

6、控制原理 DSP原理及应用 计算机建模与仿真 运筹学 可编程序控制器 工程可视化与虚拟现实 电工材料及应用 光纤传感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 脉冲功率技术基础 建筑电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自动控制原理 (A)发电生产过程自动化 (B)遥感学原理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C)环境学导论,二(续)、专业课程(24学分),不同类型课程学分的课程权重略有不同; 小平台课程学分可充当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B组课程学分,二(续)、专业课程,选择专业课程时,以一组一组的方式选课为宜(体现完整性和系统性);课程模块话的设置,使学生受到至少2个学科方向的训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7、: 按二级学科方向设置A组课程,按就业和拓宽知识面要求设置B组课程。 下属二级学科方向有七个: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 、电气信息测量技术,三、 各学科方向及平台课程简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机与电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 电气信息测量技术,电机与电器方向:,必修:电机学I(4) 平台选修:电机学II(5) 电磁装置设计原理(6) 专业课程(A):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6) 特种电机(7) (B):电能质量控制 工程电磁场有限元分析,电

8、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必修:电力系统工程基础(4) 平台选修:电力系统分析I(6) 专业课程(A):电力系统分析II(7)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7) 电力系统自动化(7) (B):电能质量控制(7) 电力市场(7) 电力系统规划(7) 新型输电技术(7) 直流输电(7) 配电自动化(7),学科性质: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是一门以电磁场理论和普通物理学为基础、面向电力系统中的高电压工程、应用物理学中的超高场强、超强脉冲技术、电气工程材料、技术物理和国防中的新型武器装备与新概念武器以及等离子体应用等领域的、以实验研究为主的学科。,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方向:,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方向(续):,平台选修:高电压技

9、术(6) 电磁兼容原理与应用(6) 电工材料(6) 专业课程(A):高电压工程综合实验(6) 电力开关原理(7) (B):接地技术(7) 电力电缆(7) 高电压新技术专题(7),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方向:,平台选修:电力电子学(6)(必修) 计算机控制原理(6) DSP原理及应用(6) Matlab 语言与控制系统仿真(5) 电磁装置设计原理(6) 专业课程(A):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6) 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7) (B):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7),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方向(续),电力技术:研究、开发电力设备(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电动机、开关电器、电感、电容等),并利用电力设备组成

10、电力系统,应用电磁学原理处理电能的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的技术统。 利用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机械开关实现电力的生产、变换和控制。 电子技术:研究、开发电子器件(电子管、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微处理器等),并利用电子器件构成电子信息系统,应用电磁学原理处理信号的产生、变换、存储、发送、接收的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开关器件、信号变换和处理(电子电路)和现代控制技术引入传统的电力领域,利用半导体电力开关器件构成开关电路,利用半导体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和DSP构成控制系统对开关器件进行实时、适式的控制,实现电力变换和控制,是一门综合了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和电力技术的新兴交叉学科。,电工理论与新技术方向

11、:,平台选修:电路理论II(6)(也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部分方向课程的前修课程),学科性质: 脉冲功率技术研究能量在时间和空间的压缩和放大以获得高功率脉冲输出的技术。等离子体则研究工程等离子体的产生及应用。,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方向:,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方向(续):,专业课程(A):脉冲功率技术基础 (6) 等离子体技术及应用 (7) (B):超导应用基础 (7) 超导电工与电子材料基础(7),电气信息测量技术方向:,平台必修:检测技术(6) 平台选修:光纤传感技术 (6) 专业课程(A):电力测量与信息处理新技术 (7) 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 (7) (B):电气测量技术 (7),主要研究方

12、向:新型测量理论及技术的研究,特别是电、磁物理量测量的新技术。在直流大电流测量、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特高压测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水平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电气信息测量技术方向(续):,在220kV电站运行的光电互感器 500kV组合式光电互感器样机,电气信息测量技术方向(续): 开设课程简介,光纤传感技术: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光纤传感器是光、电子技术的新结晶。光纤传感器已普遍用于各种物理量的测量,它具有其它类型传感器无法比拟的优点,在未来的科技领域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课程主要介绍光纤的传光特性、基本的光纤传感技术及其应用领域。本课程主要以拓宽相关知识面为目的,也是为有

13、兴趣进入电气信息测量技术二级学科学习的本科生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主要讲授智能仪器的发展现状,常规智能仪器仪表及智能测控设备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针对电气专业学生的特点,本课程突出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及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的重点,为学生在以后的研究和工作中,使用和设计智能仪器及测控设备奠定必要的基础。,电气测量技术: 主要讲授电力系统中主要电学量的一般测量方法,了解电学基准和常用电学装置的基本检定过程。,其它方向: 建筑电气技术,选课咨询负责人:朱曙微 (),专业课程(A):建筑电子工程 (7) (B):建筑电气技术 (7)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7),四、选课时间和形式,从下周

14、一开始至十一周末(11月17日); 选课系统: 电气学院选课系统及规则同以前,选修课程一经选定视同必修课程,不能退课 过时不予补选,五、选课建议选课基本原则,根据个性发展,从兴趣出发,选择自己确有特长和有发展空间的课程;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多选择有实验环节和有软、硬件实践锻炼的课程设计环节; 根据自己学习能力选择:制定合适的选课计划,规定每学期所能达到的最高学分计划; 根据就业选择和未来深造的需要,选择系列课程(组); 每学期选的课程难易程度要搭配。,六、部分学科方向选课咨询负责人联系方式,何俊佳:h- 主管教务员谢琴:,六(续)、部分学科方向选课咨询负责人联系方式,电机与电器:陈乔夫教授;马志源教授;熊永前副教授 ()( ) 电力系统自动化: 张步涵教授; 孙海顺老师 ( )( )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林福昌教授;刘浔副教授 ( ) (xun-)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康勇教授; 戴珂副教授 ( )( daike_ ) 电工理论新技术: 汪建教授 (wangjian_ ) 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唐跃进教授;任丽老师 ( ) () 电磁测量技术: 李红斌教授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