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65617 上传时间:2019-04-0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60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西方经济学(本),王永智,第十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历年试题回顾,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前提:,生产能力闲置,只要有需求,供给就可以增加。 价格水平不变 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 不考虑货币市场,只考虑产品市场,一、消费函数 1、定义 反映消费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用公式表示:C = f(Y) 。 其中,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 不难理解,消费会随着收入的变化而变化(正相关),第一节、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Y,C,C=f(Y),O,Y,C,C=f(Y),O,Y2,Y1,C2,C1,平均消费倾向简称APC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即APC=C/Y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比例,用MPC表

2、示, 即:MPC= 见书本222页数据,例题:当国民收入为1000元,消费为800元,当国民收入增加到1200元,消费增加到900元,求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APC=C/Y=800/1000=0.8 边际消费倾向(b)=MPC= C / Y =(900-800)/(1200-1000) =100/200 = 0.5,在长期中,可以用C=bY表示;然而从短期来看,没有收入也是有消费的,所以短期的消费函数应该变动为 C=C0+bY 其中,C0称为自发性消费,bY称为引致消费,b称为边际消费倾向。所以短期消费曲线相应的变动为,短期消费曲线C=C0+bY,C,Y,45o线,C0,

3、E,Y*,C*,C=C0+bY,(1)45度线上任一点表示Y=C, E点对应均衡的消费与收入,(2) C00, b=C/Y, 0b1,C,Y,二者的区别 短期消费曲线不经过原点;长期消费、曲线经过原点。 长斯消费曲线的斜率比短期消费曲线的斜率更陡直。 APC是递减的;MPC不变 MPC是消费曲线的斜率; APC大于MPC,一般来说,MPC应该小于1,但大于零。 消费大于收入,即C Y,此时APC1 消费等于收入,即C = Y,此时APC=1 消费小于收入,即C Y,此时APC1,二、储蓄函数 1、定义 反映储蓄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用公式表示:S = f(Y) 。 其中,S代表储蓄,Y代表收

4、入 同样,储蓄会随着收入的变化而变化(正相关),储蓄函数的推导; 设消费函数 C=C0+bY 因为 S=Y-C 所以 S=-C0+(1-b)Y 其中,(1-b)代表边际储蓄倾向,用s表示或MPS 平均储蓄倾向(APS):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值。 APS = S/Y=(Y-C)/ Y=1-APC,S,S0,0,Y,Y2,Y1,S2,S1,长期储蓄函数S=sY ,短期储蓄函数S=S0+SY,式中,S0为初始储蓄,亦称为自主储蓄,sY 为引致储蓄,即由Y变化引起的储蓄。 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即APS=S/Y 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S)占增加的收入(Y)的比例,式:MPS=S/Y

5、,例题:当国民收入为1000元,消费为800元,当国民收入增加到1200元,消费增加到900元,求平均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APS=S/Y=100/1000=0.1 边际储蓄倾向MPS= S/ Y =(300-200)/(1200-1000) =100/200 = 0.5,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1)简单的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认为:消费和储蓄都决定于收入,而且是收入的增函数。 (2)不考虑税收时 消费函数:C=C0+bY,储蓄函数:S=S0+sY,Y=C+S (3)凯恩斯经济学关注短期,因此我们在宏观经济学中一般分析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都是指短期。 (4)边际消费倾向MP

6、C和边际储蓄倾向MPS之和等于1。平均消费倾向APC和平均储蓄倾向APS之和等于1。 (5)考虑税收时(税率为t) 消费函数:C=C0+b(1-t)Y,储蓄函数:S=S0+s(1-t)Y, (1-t)Y=C+S,C = C0 + b Y,S = -C0 +(1- b)Y,C O Y,C0,-C0,四、其他消费函数理论:,1绝对收入理论:是由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来的。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即消费倾向。其核心是消费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和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 2相对收入理论:是由杜森贝提出的,他认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

7、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 3生命周期理论:是F莫迪利安尼等人提出的。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 4持久收入理论:是由弗里德曼提出来的。居民消费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一)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1、均衡国民收入和潜在国民收入 均衡国民收入: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 潜在国民收入: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 均衡国民收入小于潜在国民收入。 2、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 总需求=总供给(AD=AS) 两部门的总需求AD=C+I 总供给AS=C+S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均衡就是 I = S,第二节 国民收入决定,一、国民收入决定的公式法

8、总需求:整个社会对产品和劳务需求的总和,也就是注入因素,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公式为: Yd=C+I+G+X 总供给:整个社会在某一时期所能提供的总产出,也是该时期各种生产要素的总和,也就是漏出因素,包括消费、储蓄、税收和进口。公式为:Ys=C+S+T+M 均衡条件:S+T+M=I+G+X(四部门经济或开放经济) S+T=I+G(三部门经济或封闭经济) S=I(两部门经济),(2)三部门经济,即经济中有企业、居民和政府三个部门。,例1:教材P246,计算题三1。,例2:教材P246,计算题三2。,二、国民收入的图解法,45度线法:纵坐标为总需求,横坐标为国民收入,总需求线与45度线交

9、点所对应的国民收入即等于总需求,也就是总需求方面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 均衡条件法:根据上面总结的均衡条件推出,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假定投资I和政府支出G为常数(后面我们会碰到投资通常不是参数,而是利率的减函数)。,(1)两部门经济:Yd=C+I=Y I=S,(2)三部门经济: Yd=C+I+G=Y I+G=S+T,一、含义: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投资增加1个单位,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第三节 投资乘数,二、投资乘数的计算:,(1)两部门经济:,(2)三部门经济:,1、反作用:一方面,当投资增加时,它所引起收入增加要大于所增加的投资;另一方面,当投资减少时,

10、它所引起的收入的减少也要大于所减少的投资。因此,经济学家常常将乘数称作一把“双刃的剑”。乘数的作用,在经济萧条时增加投资可以使国民经济迅速走向繁荣和高涨,在经济繁荣时减少投资也可以使国民经济避免发展过热。 2、乘数作用的发挥要受到一些基本条件和现实条件的限制。一是:经济中存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二是:经济中不存在“瓶颈部门”,或瓶颈约束程度较小。,三、投资乘数的作用:,例1:投资增加80亿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2,求:乘数、收入变化、消费变化。,例2:Y=C+I+G,I=20+0.15Y,C=40+0.65Y,G=60.试求: (1)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MPC0.65,边际储蓄倾向MPS=10.650.35,(2)Y,C,I的均衡值。,(3)投资乘数?,例3:C=50+0.75Y,I=150,试求: (1)均衡的收入、消费、储蓄和投资?,(2)若投资增加25万元,在新的均衡条件下,收入、消费和储蓄?,例4:教材P246,计算题三3。,均衡时,即Yd=C+I+G=C0+b(Y-T)+I+G=Y,谢谢观赏! 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