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66234 上传时间:2019-04-09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6.1 控制测量概述 6.2 导线测量 6.3 交会定点 6.4 高程控制测量 6.5 GPS控制测量简介,6.1 控制测量概述,控制测量为建立测量控制网而进行的测量工作 。 控制点具有准确可靠坐标(X,Y,H)的基准点。 控制网 由控制点按一定规律构成的几何图形。,控制测量的原则: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由高级到低级) 2、要有足够的精度;3、要有足够的密度; 4、要有统一的规格。,内容:平面控制、高程控制。,作用:可控制全局;为减少误差积累 可分组进行作业。,一、平面控制测量,确定控制点平面位置的工作。,国家平面控制网,城市平面控制网,小地区平面控制网,常规方法

2、:三角测量、导线测量 平面控制网:,国家控制网 一等三角锁,200Km,200Km,国家控制网二等连续网,城市平面控制网: 二、三、四等网。 一、二级小三角网、小三边网。 一、二、三级导线网。 图根控制网(导线网、交会定点)。,城市导线网,小地区范围:面积在15km以内。 为大比例尺测图和工程建设而建立的 平面控制网。 一般采用小三角网或相应等级的 导线网。,包括:首级控制网、图根控制网,二、高程控制测量,布设原则:由高级到低、从整体到局部。 国家高程控制网:一、二、三、四等。 城市高程控制网:二、三、四等。 小地区高程控制网:三、四等及图根水准。,各级高程控制网均采用水准测量、 高山地区可采

3、用三角高程测量。,国家高程控制网,6.2 导线测量,介绍导线测量的内外业工作。,导线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 连续折线。,导线边,导线测量在地面上按一定要求选定一系列的点依相邻次序连成折线并测量各线段的边长和转折角,再根据起始数据确定各点平面位置的测量方法。,主要用于带状地区、隐蔽地区、城建区、地 下工程、公路、铁路等控制点的测量。,一、导线的布设形式与等级,导线的布设形式:,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支导线。,A,B,1,D,C,2,3,A,B,1,2,3,4,5,附合导线,闭合导线,B,A,1,2,支导线,钢尺量距各级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注:表中n为测站数,M为测图比例尺的分母,二、 导

4、线测量的外业工作,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混凝土桩(永久性),木桩(临时性),点之记,2.导线边长测量,光电测距(测距仪、全站仪)、钢尺量距,当导线跨越河流或其它障碍时,,可采用作辅助点间接求距离法。,改正内角,再计算FG边的边长:,时,3.导线转折角测量,一般采用J6经纬仪测回法测量,两个以上方向组成的角也可用方向法。,导线转折角有左角和右角之分。,当与高级控制点连测时,需进行连接测量。,N,B,A,3,2,1,5,4,三、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思路:,由水平角观测值,计算方位角; 由方位角、边长D,计算坐标 增量X 、 Y; 由坐标增量X 、 Y,计算X、Y。,(计算前认真检查外业记录,满足

5、规范 限差要求后,才能进行内业计算),1.坐标计算公式:,(1) 坐标正算(由、D,求 X、Y),已知A( ), 求B点坐标 。,注:计算出的 AB ,应根据X 、 Y的正负, 判断其所在的象限。,(2) 坐标反算(由X、Y,求、D, ),已知A( )、B( ),求 。,2、附合导线的计算,如图,A、B、C、D是已知点,起始边的 方位角 和终止边的方位角 为已知。外业观测资料为导线边距离和各转折角。,B,(1)计算角度闭合差:,如图:以右转折角为例 计算 。,一般公式:,同理:以左角计算,B,即:,(各级导线的限差见规范),检核:,(2)闭合差分配(计算角度改正数) :,式中:n 包括连接角在

6、内的导线转折角数,(3)计算改正后的角度改:,计算检核条件:,(4)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用改正后的改),计算出的 , 否则,需重算。,(5)计算坐标增量X、Y:,(6)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由于 的存在,使导线不能和CD连接,存在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7)分配闭合差 :,检核条件:,(8)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检核条件:,(9)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值:,依次计算各导线点坐标,最后推算出的终C的坐标,应和C点已知坐标相同。,如图,A、B、C、D是已知点,外业观测资料为导 线边距离和各转折角见图中标注。,205 36 48,290 40 54,202 47 08,167

7、 21 56,175 31 25,214 09 33,1256 07 44,-13,-13,-13,-13,-13,-12,-77,205 36 35,290 40 42,202 46 55,167 21 43,175 31 12,214 09 20,1256 06 25,236 44 28,211 07 53,100 27 11,77 40 16,90 18 33,94 47 21,60 38 01,125.36,98.71,114.63,116.44,156.25,641.44,+0.04 -107.31,+0.03 -17.92,+0.04 +30.88,+0.03 -0.63,+0.0

8、5 -13.05,-108.03,-0.02 -64.81,-0.02 +97.12,-0.02 +141.29,-0.02 +116.44,-0.03 +155.70,+445.74,-107.27,-17.89,+30.92,-0.60,-13.00,-64.83,+97.10,+141.27,+116.42,+155.67,+445.63,1536.86,837.54,1429.59,772.71,1411.70,869.81,1442.62,1011.08,1442.02,1127.50,1429.02,1283.17,-107.84,3.闭合导线的计算,闭合导线的计算步骤与附合导线基

9、本相同,需要强调以下两点:,(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应为:,(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根据闭合导线本身的特点:,理论上,实际上,辅助计算,点号,观测角 (右角) “,改 正 数 ,改正角 “,1,2,3,4,坐标 方位角 ,距离 D m,点号,1,2,3,4,增量计算值,改正后增量,坐标值,x m,y m,x m,y m,x m,y m,1,2,1,2,闭 合 导 线 坐 标 计 算 表,107 48 30,89 36 30,89 33 50,53 18 43,125 30 00,73 00 20,+13,+13,+12,+12,+50,359 59 10,107

10、 48 43,73 00 32,89 34 02,89 36 43,360 00 00,125 30 00,306 19 15,215 53 17,105.22,80.18,129.34,78.16,392.90,-0.02 -61.10,-0.02 +47.90,-0.03 +76.61,-0.02 -63.32,+0.02 +85.66,+0.02 +64.30,+0.02 -104.21,+0.01 -45.82,+0.09,-0.07,+64.32,+47.88,+76.58,-104.19,-45.81,-63.34,-61.12,+85.68,0.00,0.00,585.68,54

11、5.81,563.34,438.88,650.00,486.76,500.00,500.00,500.00,500.00,6.3 交会定点,介绍前方交会、后方交会、距离交会等方法。,一、前方交会,1.基本公式(余切公式),当A、B、P逆时针编号时:,当A、B、P顺时针编号时:,2、计算实例,为了提高精度,通常在三个已知点上进行观测,得到P点的两组坐标,其点位较差为:,前方交会计算实例,点名,x,观 测 角,y,A,P,B,xA,xB,B,P,C,中数,略图,辅助计算,xP,xB,xC,xP,xP,A,B,2,1,C,1,2,P,1,1,2,2,yA,yB,yP,yB,yC,yP,yP,3747

12、7.54,37327.20,37194.574,37327.20,37163.69,37194.54,37194.56,16307.24,16078.90,16226.42,16078.90,16046.65,16226.42,16226.42,404157,751902,581135,690623,二、后方交会,1.基本公式(仿权公式),式中:,注意事项:,1)、必须分别与A、B、C的按上图所示关系对应,这三个角可按方向观测法获得,其总和应等于360。 2)A、B、C为三个已知点构成的三角形内角,其值根据三条已知边的方位角计算。 3)如出现上图(b)的情况,计算时、均以负值代入计算。 4)P

13、点不能位于或接近三个已知点的外接圆上,否则P点坐标为不定解或计算精度低。,后方交会计算实例,示 意 图,野 外 图,A,B,C,C,B,A,xA,xB,xC,xA-xB,xB-xC,xA-xC,A,B,C,yA,yB,yC,yA-yB,yB-yC,yA-yC,PA,PB,PC,BA,CB,CA,xP,yP,1432.566,1946.723,1923.566,-514.157,23.167,-490.990,461005.8,901716.1,433238.1,1800000.0,4488.266,4463.519,3925.008,24.707,583.511,963.218,1.29315

14、,-0.747128,1.79171,2.33773,1644.555,4064.458,792524,2165204,634232,1771455.8,873211.9,1310450.0,6.4 高程控制测量,介绍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和计算方法。 介绍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和施测方法。,小地区控制测量一般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一、三四等水准测量,用于国家高程控制网加密、建立小地区首级高程控制。 布设形式: 符合水准路线、结点网的形式; 闭合水准路线形式;水准支线。,三、四等水准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水准仪 型号,视线长度,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

15、高度m,基本分划、辅助分划(黑红面)读数差mm,基本分划、辅助分划(黑红面)高差之差mm,等级,水准仪 型号,水准尺,线路长度,km,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成 环线,观测次数,每千米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平地mm,山地mm,三,四,五,图根,DS1,DS3,DS3,DS10,DS3,因瓦,双面,双面,单面,单面,50,16,5,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往一次,往一次,往一次,往一次,6,10,15,20,三,四,五,图根,DS1,DS3,DS3,DS10,DS3,100,75,100,100,100,3,5,大致相等,6,10,

16、0.3,0.2,2.0,3.0,1.0,5.0,3.0,1.5,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绕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n为测站数。,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记录方法,1)双面尺法,后视黑面,读取下、上、中丝读数,记入(1)(2)(3)中; 前视黑面,读取下、上、中丝读数,记入(4)(5)(6)中;,黑面尺,红面尺,2)单面尺法,按变动仪器高法进行检核。观测顺序为“后前变动仪器高前后”,变高前按三丝读数,以后按中丝读数。,前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7); 后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8)。,测站计算和检核,1)双面尺法计算和检核,视距计算 前、后视距差: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 过3m,四等水准

17、测量,不得超过5m。 前、后视距累积差: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 过6m,四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10m。,计算黑面、红面的高差 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3mm,四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5mm。式内0.100为单、双号两根水准尺红面零点注记之差,以米(m)为单位。 计算平均高差,同一水准尺红、黑面中丝读数的检核 同一水准尺红、黑面中丝读数之差,应等于该尺红、黑面的常数差K(4.687或4.787), 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2mm,四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3mm。,测站编号,点号,后尺,前尺,下丝,上丝,下丝,上丝,后视距,前视距,视距差d(m),d(m),方向及尺号,水准尺读数 ( m),黑面,红面,K+

18、黑-红,平均高差 (m),备注,K为尺常数: K5=4.787K6=4.687,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双面尺法),(1),(4),(2),(5),(9),(10),(11),(12),后,前,后-前,(3),(6),(8),(7),(15),(16),(14),(13),(17),(18),1,2,BM.1-TP.1,TP.1-TP.2,1.536,0.947,58.9,+0.1,1.954,1.373,58.1,-0.2,1.030,0.442,58.8,+0.1,1.276,0.694,58.3,-0.1,后5,前6,后-前,后6,前5,后-前,1.242,0.736,+0.506,6.0

19、30,5.422,+0.608,1.664,0.985,+0.679,6.350,5.773,+0.577,-1,+1,-2,+0.5070,+1,-1,+2,+0.6780,每页校核:,(9)=117.0 (10)=117.1,=-0.1 =2站(12), (3)+(8) =15.286 (6)+(7) = 12.916,=+2.37,(15)+(16) = +2.37,(18)= +1.185 2(18)= +2.37,总视距(9)+ (10) = 234.1m,2)单面尺法的计算校核,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计算表(变更仪器高法),测站编号,1,后尺,前尺,下丝,上丝,下丝,上丝,后视距,前视

20、距,视距差d(m),d(m),水准尺读数 ( m),后视,前视,高 差,+,-,平均高差,备注,(1),(4),(2),(5),(3),(6),(9),(10),(11),(12),(8),(7),(15),(14),(13),1.681,1.307,1.494,0.849,0.473,0.661,0.541,1.372,37.4,37.6,-0.2,-0.2,0.831,0.833,+0.832(5),二、三角高程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原理,A、B两点间的高差:,若用测距仪测得斜距:,直觇 A-B、反觇 B-A 对向观测,测距仪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三角高程测量的观测与计算,电磁波测距三角

21、高程(四等、五等)、经纬仪三角高程; 可布设三角高程网或高程导线,也可布置为闭合或附合的高程路线。,6.5 GPS控制测量简介,简介GPS测量原理和方法。,一、 GPS系统的构成,GPS,空间部分,GPS空间系统,21+3颗GPS星座 载波L1:频率1575.42MHz 载波L2:频率1227.60MHz,地面控制部分,GPS,一个主控站、三个注入站和五个监测站,GPS,用户设备部分,按用途分:导航型、测地型、授时型 按载波频率分:单频接收机、双频接收机,二、GPS定位的基本原理,卫星(xs,ys,zs)与接收机(x,y,z)之间的距离 建立的关系式为:,实际上因接收机钟差改正 是未知数,接收机必须同 时至少测定四颗卫星的距离 才能解算出接收机的三维坐标。,基本原理: 空间距离后方交会,定位原理和方法: 1、伪距定位(精度较低) 测量GPS卫星的伪噪声码从卫星到达用户接收机天线的传播时间,进而计算出距离。 2、载波相位定位(精度较高) 测定来自GPS卫星的载波信号和接收机产生的同频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GPS控制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