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肌炎和皮肌炎.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73750 上传时间:2019-04-1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9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发肌炎和皮肌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多发肌炎和皮肌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多发肌炎和皮肌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发肌炎和皮肌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发肌炎和皮肌炎.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杨娉婷,病 因,具有遗传易感基因的个体中,由感染 或非感染环境因素诱发的自身免疫病。,病 理,主要病理变化包括:局部或广泛的原发性肌纤维退行性变化;部分肌纤维坏死;受累肌纤维间及小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间质性纤维化。,发病机制,该病患者在细胞和体液免疫方面均存 在异常。外界感染因子和抗肌肉组织抗体 所诱发的自身免疫一直是人们关注的假 说,但至今尚未得到证实。易感基因和诱 发因子(尤其是病毒感染)仍然还是人们 关注的两个焦点。,临床表现,成人发病隐匿,儿童较急。急性感 染可为其前驱表现或诱因。早期患者可 有发热,乏力或伴皮疹及全身不适感。

2、进而出现对称性四肢近端肌群无力,血 清肌酶,特别是肌酸激酶水平增高,肌 电图呈炎症性肌病改变,而肌活检提示 炎症性变化。,1. 肌无力 受累肌肉均为横纹肌,尤其是骨盆带及 肩胛带肌群的无力,以至患者下蹲、起立和 抬举上臂等动作表现明显吃力。1/4患者可因 吞咽肌受累而表现吞咽困难;而肋间肌及膈 肌受累者则表现为呼吸表浅及呼吸困难。,临床表现,肌无力的程度的判定以下标准:0 级:完全瘫痪;1级:肌肉轻微收缩而不 能产生动作;2级:肢体能够在平面移 动,但不能抵抗重力而抬起;3级:肢体 能抵抗重力而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额外 阻抗;4级:能抗阻力,但肌力有不同程 度减弱;5级:正常肌力。,2. 皮疹

3、 特征性皮肤病变表现为微微高出皮肤光滑 或略带鳞屑的红斑,红斑中心可有皮肤萎缩, 色素脱失及毛细血管扩张。该皮疹多见于肩、 肘,指关节伸面及摩擦部 (Gottron 征)。另一 类为眶周出现的水肿性暗紫色红斑。类似皮疹 可扩展至前额、颊部、耳前,颈和胸部V字区, 还可出现于肩部和背上部。,3. 关节 大约15%的患者可表现为关节痛或关 节炎。肌肉萎缩甚至可以引起手指屈曲变 形,但X线显示无关节软骨及骨破坏。,4. 肺脏改变 5-10%的患者有肺间质改变。急性间质性 肺炎表现为急性发热、气短,剧烈咳嗽。X线检 查早期呈毛玻璃状,晚期呈网状或蜂窝状阴 影,为肺间质纤维化的改变。肺功能改变为限 制性

4、通气障碍。肺间质改变的出现一般提示预 后不佳。,5.心脏改变 心脏受累并不少见。约半数患者可 心率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电图上 呈传导阻止。,6.与恶性肿瘤伴发 50岁以上的患者,应警惕同时可能伴 发的肺癌、胃癌、乳腺癌,鼻咽癌及淋巴 瘤等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的伴发率大约为 25%,其中男性多于女性,皮肌炎患者多 于多发性肌炎患者。,7.与其他结缔组织病并存 约20%的患者可伴有其他结缔组织病, 如系统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 征等疾病。,8.儿童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 儿童皮肌炎的发病率为多发性肌炎的10 倍以上,起病急,肌肉可有明显水肿和 压痛。常伴有视网膜血管炎,胃肠道出 血,黏膜坏死

5、甚至穿孔等胃肠道血管炎 的表现。,辅助检查,1.血沉增快,血免疫球蛋白可升高,血白细胞常增多。,2.血肌酶谱改变:绝大部分病人在病程的的某一阶段血清肌酶谱活性增高。这些酶包括肌酸激酶(CK),醛缩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其中以CK升高最有意义。肌酶谱活性高低常与病情相平行,并且早于症状数周出现,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评估指标。,3. 肌红蛋白的测定: 肌红蛋白只存在于心肌和横纹肌。在心肌 和横纹肌的创伤、梗塞、肌病和剧烈运动时均 可以引起血清肌红蛋白升高。大部分病人都有 血清肌红蛋白升高,且其波动与病情平行,有 时其改变出现在CK改变之前

6、,但特异性较差。,4. 肌电图: 肌电图改变符合肌源性损害。晚期 可表现为神经原和肌原性的混合损害。,5. 肌活检: 活检宜选择肌力略有减弱但尚未完全萎缩 的近端肌肉,标本要足够大。病理所见:早期 为肌纤维肿胀,横纹消失,进而呈现坏死,萎 缩等表现。肌纤维之间及小血管周围可见淋巴 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及嗜酸性白细胞浸 润。肌束间可有肌细胞再生。,6. 自身抗体: 用间接免疫荧光测定抗核抗体(ANA)阳 性率可达75%。约25%的多发性肌炎和及10%的 皮肌炎患者抗Jo-1抗体阳性,该抗体阳性者 多伴间质性肺炎及“技工手”(即患者双手 外侧掌面皮肤粗糙,角化及裂纹)。此外还 可见抗SRP抗体(

7、阳性率5%左右,患者表现发 病急,病情重)及Mi-2抗体(阳性率25%左 右,患者病情较轻,预后较好)。,诊断,1.对称性近端肌无力,伴或不伴吞咽困难或呼吸肌无力;2. 血清酶谱升高,特别是CK升高;3. 肌电图异常;4. 肌活检异常;5. 特征性的皮肤改变。具备上述1, 2, 3, 4者可确诊为多发性肌炎;具备1 4的三项者可能为多发性肌炎;具备其中两项者为可疑多发性肌炎。符合第5项,再加其他三项可确诊为皮肌炎;再加其他两项者为可能皮肌炎;再加一项者为可疑皮肌炎。,鉴别诊断,1.重症肌无力: 为全身肌肉无力,表现为晨轻暮重,血清肌酶水平正常;抗乙酰胆碱抗体阳性,新斯的明试验有助诊断。 2.运

8、动神经元病:肌无力从肢体远端开始,进行性肌萎缩,无肌肉压痛;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 3.肌营养不良症:有家族史,肌无力从肢体远端开始,无肌肉压痛。,4.风湿性多肌痛: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上,表现 为近端肌群的疼痛,乏力及僵硬。血沉明显增 快,血清肌酶和肌电图正常,小剂量激素有奇 效。 5.感染性肌病: 于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 后出现肌痛,肌无力,可随感染的完全控制而 治愈。,6.内分泌异常所致肌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周期性瘫痪及甲状腺功能低下所致的肌无力。 7.其他:包括代谢性肌病及由服用激素、青霉胺、乙醇,氯喹等药物引起的肌病。,治疗,1. 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 病情严重者通常用量为1

9、2mg/Kg。常选用 强地松50100 mg,清晨1次顿服。由于糖皮质 激素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应同时加用胃粘膜保 护剂,同时注意补充钙剂。当病情缓解后可考 虑激素的正规减量,可每2周减5mg,减至20mg/ 日时放慢减量速度,每2-4周减2.5mg,维持量 5-10mg/日。,2. 免疫抑制剂: 对病情严重或反复活动者可口服硫唑嘌 呤(依木兰)50mg,每日1次,口服;无明显 不良反应可逐渐增量至50mg,每日3次,口 服;病情缓解后,可每月减25mg,至维持量为 每日50mg。一般认为并用依木兰可减低强地松 的维持量。也可选用甲氨蝶呤,常用剂量为 10-15mg,每周1次口服或加入生理盐水中静 滴。应用以上两种药物要及时和定时监测血象 和肝功。,3. 修养方式: 重度炎症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注意作关节或肌肉的被动活动。恢复期或病情不严重时鼓励适当轻度活动,活动不宜过快,尽可能生活自理,依肌力恢复程度逐渐增加活动量。 4. 对40岁以上病人要仔细排查有无肿瘤的存在。如能切除肿瘤,本病可能完全消失而无需特殊治疗。,预后,早期诊断的患者于正规治疗后大多可 获长期缓解,能够从事正常的学习和工 作。并发心,肺功能损害者预后较差。儿 童患者通常死于肠穿孔和感染。成人可死 于呼吸衰竭,感染及心力衰竭。,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