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__“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77876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__“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1课__“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1课__“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课__“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__“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总体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和儒家思想形成。,汉代经董仲舒改造后成为正统思想。,宋明时期融合儒释道而形成理学(新儒学)。,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地继承,儒学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流思想是什么?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第 1 课,第 2 课,第 3、4 课,“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 “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学术

2、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1 “百家争鸣”的含义:,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 “百家争鸣”的含义:,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2“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重大变革?,形成原因,经济: 政治: 阶级关系: 思想文化:,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分封、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士”阶层的活跃,社 会 大 变 革,合作探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3 “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1 “百家争鸣”的含义: 2“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主要流派:儒、道、法、墨、名、阴阳、纵横、杂、农、小说(除去

3、小说家,则称“九流”)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汉书艺文志,是中国学术、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4、 “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的思想:,名丘,字仲尼 公元前551前479年 鲁国陬邑人 今山东曲阜,万世师表,因材施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4、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教育方法),要经常温习(学习方法),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学习方法),私人讲学,有教无类,杏坛说仁,为政以礼,发展教育,首创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 形成一整套教育思想;培养大批人才。,思想核心: 仁,协调人际关系,协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根本目的: 礼,维护西周的奴隶制统治秩序,代表没落奴隶主阶层的利益,孔子留给我们什么?,政治思想: “礼” ,“仁”(核心) 教育思想:兴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局面 整理文化典籍:六

5、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孟子的主张,主要思想,仁政:提出“政在得民”,反对苛政,民本:提出“民贵君轻”,伦理观:主张“性本善”,“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从道不从君”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主要思想,政治:主张“仁义”和“王道”, “君舟民水”,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伦理观:主张“性本恶”,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爱人,以德治民,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春秋,战国中期,战国末期,同,异,奠定基础,体系完整 成为大宗,知识梳理,2庄子的思想: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韩非子的思想,以法治国 用权术驾驭大臣 国君要树立绝对权威,实行君主专制 主张变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