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79321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8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章 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第三节 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的概念 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二、传播与信息,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信息,物理信息,生物信息,社会

2、信息,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二、传播与信息,社会信息的特质: 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 即便是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

3、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传播学通常把社会传播区分为五种基本类型 : 1.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处理的活动。 人内传播具有典型的系统性,这主要表现在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接收装置感官系统,传递装置神经系统,处理装置记忆、思维系统,输出装置语言、动作、表情,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2.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的相互连结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3.群体传播 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这些个体系统的有机

4、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 群体传播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 4.组织传播 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5.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传播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社会成员,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传播内容是公开的,有别于私下或内部传播活动,大众传播也有反馈机制,但这种反馈一般是滞后的, 受众对传播过程缺乏即时的干预能力,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 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

5、都存在着不确定性,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存在着众多可变因素的系统,参与系统活动的个体或群体是伴随着丰富的精神和心理活动的主体。这个特点决定了社会信息系统比一般物理或生物信息系统更复杂,更具有不确定性,也更容易产生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传播障碍,传播隔阂,结构与功能障碍,无意误解,有意曲解,社会信息系统的必然现象,若不及时妥善解决,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学的任务:必须通过对该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发现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

6、良性运行的机制,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第三节 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 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 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二、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 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马克思、恩格斯是把交往作为与生产力和分工同等重要的范畴来看待的。 生产和交往是有机的成对概念。,人类生产 活动总体,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物质交往,精神交往,人类交往 活动主体,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马克思和恩

7、格斯关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理论为确立科学的唯物主义传播观提供了重要的出发点。 第一,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精神交往”概念与现代的“传播”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第二,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论作为理解人类传播现象的基本出发点,可以克服行为主义传播学研究视野的局限性。 第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精神交往是与精神生产相联系的,离开了精神生产,也就谈不上精神交往。 第四,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精神生产既然是一种生产,就必然有它的产品。,二、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 。 (1)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

8、质交往活动。 (2)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二、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除了受到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制约的一面以外,还有其独立性和能动性的一面。 (1)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发展,反过来也推动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发展。 (2)在物质生产达到一定的发达程度之际,精神生产的状态如何将会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既然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区别,就意味着它具有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不同的特殊规律。,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传播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入中国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播学,需要我们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第一,正确处理“批判”和“借鉴”的关系; 第二,实现传播学的本土化和中国化; 第三,研究传播学,要从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服务这一基本宗旨出发。,扩展阅读,1.精神交往论 2.传播学概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