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世界中的亚非拉.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88191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8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世界中的亚非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近代世界中的亚非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近代世界中的亚非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近代世界中的亚非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世界中的亚非拉.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近代世界中的亚非拉,文明的碰撞,序言,亚非拉的近代史伴随由西方列强的殖民活动而到来的,是近代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的过程,将亚非拉强行拉入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去的历程。这一历程并不是在和风细雨中进行的,而是亚非拉人民的一步血泪史。面对西方殖民者的残暴和掠夺,亚非拉人民奋起反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民族解放斗争和救亡图存的改革运动。,第一节 殖民主义笼罩下的亚洲,一、封闭沉睡的亚洲 1、政治上,依然在不断强化中央集权和封建专制统治。 2、经济政策上,坚持重农抑商 ,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在外交政策上,普遍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4、在文化上,禁锢人们头脑,扼杀一切异端邪说,第一节 殖民主义笼罩下的亚洲,

2、二、西方殖民势力在亚洲的扩张 1、殖民先锋葡萄牙和西班牙 2、后来居上者荷兰与英国 3、法国的扩张 4、俄日两国在东亚的扩张 5、姗姗来迟的美国 19世纪的70年代开始,随着欧美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列强对殖民地的争夺更加疯狂,掀起了瓜分东亚的狂潮。在东亚,除日本之外,绝大多数国家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现代的殖民帝国也随之形成。,第一节 殖民主义笼罩下的亚洲,三、文明的碰撞与亚洲社会结构的变动 (一)碰撞的两个阶段: 1、16-18世纪 :触动不大 2、19世纪 深刻改变了亚洲的社会经济结构 (二)亚洲社会结构的变动: 1、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2、政治体制的变革 3、社会结构的变化,第一

3、节 殖民主义笼罩下的亚洲,四、亚洲各国的抗争: (一)、第一次民族运动高潮:19世纪中期 (二)、第二次民族运动高潮:19世纪7090年代 (三)第三次民族运动高潮,第二节 非洲的开发,一、殖民者到来与黑奴贩卖 1、黑奴贸易 A、近代的黑奴贩卖与以往的奴隶贸易的区别 B、 三个阶段 : 勃兴期:15中叶-17世纪中叶 繁荣期: 17世纪中叶18世纪末 衰亡期: 18世纪末-19世纪末 C、黑奴贸易兴盛的原因 a 直接奴隶制曾经是欧洲资产阶级工业的基础 ;b 美洲的种植园奴隶制是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 ;c 奴隶死亡率太高,需要不断补充 D、三角贸易体制,第二节 非洲的开发,一、殖民者到来与黑奴贩卖

4、 2、黑奴贸易的废止: 欧美各国人民 的废奴运动 美国南北战争后奴隶制的废除是奴隶贸易的根基发生了动摇 欧洲人向新世界的移民 ,使美洲不再迫切的需要奴隶。 非洲人的抗争 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在欧美的迅速进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促使他们要求实行“自由贸易“,“自由劳动“政策 1890年在布鲁塞尔国际会议上,通过了反奴隶贸易的总决议书,这标志着长达400多年代的大西洋黑奴贸易结束了,第二节 非洲的开发,一、殖民者到来与黑奴贩卖 3、黑奴贸易的影响: 对非洲 :消极 对欧美大陆 :积极,第二节 非洲的开发,二、内陆探险与瓜分非洲(工业革命) (一)、内陆探险 1、地理探险时期: 起始时间:1

5、768年英国人布鲁斯在埃塞俄比亚探索青尼罗河的源头利文斯病逝于班韦乌鲁湖附近。 目的:揭开非洲地理中的谜团;传播基督教福音;一举成名。民间性质 2、政治探险时期: 起始时间:利文斯之死19世纪末欧洲瓜分非洲 目的:为本国政府瓜分非洲服务 ;官方性质,第二节 非洲的开发,二、内陆探险与瓜分非洲 (二)、瓜分非洲 欧洲人的探险虽然揭开了非洲内陆神秘的面纱,推动了人类对非洲的自然和人文科学的研究,但是却为欧洲殖民者向内陆挺进提供了条件,加速了非洲的殖民化进程。到一战爆发时除了埃塞尔比亚和利比里亚以外,非洲已被西方列强瓜分完毕。,第二节 非洲的开发,三、对非洲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 1、殖民统治形式:直

6、接统治和间接统治 2、经济掠夺形式: 单一作物或矿产制最普遍的形式。使殖民地成为自己的原料产地。 强征实物赋税制(主要流行于比属刚果、德属喀麦隆、法属赤道非洲) 强迫劳动制(主要用于公共建设),第二节 非洲的开发,四、殖民活动的影响: 1、政治上,瓦解了非洲各国原有的部落组织和酋长制度,带来了西方的司法和管理体制;大体确定了非洲各国的疆界;造成非洲的巴尔干化。 2、经济上,非洲被卷入世界经济体系,原有的经济形态被破坏,代之而起的是畸形的单一作物或矿物制;交通运输业有所改善,城市开始兴起。 3、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出现了第一批雇佣工人 4、文化上,除北非的阿拉伯世界之外,撒哈拉以南非洲结束了无文

7、字时代。宗主国的语言成为殖民地的官方语言。产生了非洲近代的知识分子,他们中不少成为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 5、其他诸如公共卫生和设施的建立和完善 殖民活动和其他所有的文化碰撞一样,既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它打击了旧的社会制度,而这正是一切变革的基础。,第二节 非洲的开发,五、巨变下非洲人的抗争 阶段: (一)、1618世纪是非洲反殖斗争的初始阶段. 具有局部性。它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非洲人保卫土地和家园的斗争 二是反对黑奴贸易和种植园奴隶制的斗争 三是传统政权领导的反殖斗争,第二节 非洲的开发,五、巨变下非洲人的抗争 阶段 (二)、18世纪末到19世纪70年代 非洲

8、人民进行民族自卫战争,进行近代改革尝试和各种形式的社会变革,以挽救民族危亡的时期. (三)19世纪70年代一战爆发 在帝国主义瓜分非洲时期,由传统政权领导的抵抗运动仍然是反殖反帝斗争的主要形式 。此外还有宗教形式下发动的反殖运动(下层) ;资产阶级民族运动 非洲反帝反殖的民族解放斗争正从自发的旧式斗争走向新的有比较明确的民族民主要求的自觉斗争,第二节 非洲的开发,五、巨变下非洲人的抗争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1、反殖斗争几乎遍及全非所有沿海各国和地区 2、反殖斗争的规模日趋扩大,组织程度有所提高,由各国的国王和君主领导的反殖斗争占居主要地位只有少数先进地区的斗争具有资产阶级民族运

9、动的性质 3、民族主义意识开始萌芽 4、民族斗争的宗教色彩浓厚 5、没有形成席卷大陆的革命风暴,第三节 拉美 从殖民地到民族国家,一、拉美的殖民地化 1、西班牙的征服活动: 2、葡萄牙征服巴西: 3、西葡的殖民统治: A、共同点: 对殖民地人民实行残酷的掠夺和屠杀 给殖民地带去的都是宗主国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和农奴制的经济剥削方式。 建立实行单一产品制的大庄园和使用黑奴劳动的种植园。 B、不同点: 主要体现在统治方式的区别,第三节 拉美 从殖民地到民族国家,二、殖民统治的危机与拉美的独立运动 (一)、殖民统治的危机 1、殖民地经济的变化解放生产力、冲破殖民束缚 2、社会矛盾日渐尖锐:阶级矛

10、盾与种族矛盾 3、新思想的传播: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4、19世纪欧洲大陆的有利局势:西葡的衰落与大陆封锁体系,第三节 拉美 从殖民地到民族国家,二、殖民统治的危机与拉美的独立运动 (二)、拉美的独立运动 1、海地独立运动第一个获得独立的国家 2、西属美洲的独立战争 3、葡属巴西的独立 4、古巴最后一个获得独立的国家,第三节 拉美 从殖民地到民族国家,二、殖民统治的危机与拉美的独立运动 (三)拉美独立的历史影响: 1、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度,先后建立了17个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了今日拉美的政治版图。 2、除巴西外,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打击天主教教会的政治

11、经济势力,取缔限制各国工商业发展的殖民垄断制度,实行自由贸易为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他的不彻底性主要体现在拉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独特性上。这种不彻底给独立后的拉美各国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第三节 拉美 从殖民地到民族国家,三、独立后的拉丁美洲 没有走上西欧、北美式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虽然政治独立,但是他的经济仍是一种依附型的经济体制,对内仍保留着封建制度的残余,对外成为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强国的经济殖民地。,第三节 拉美 从殖民地到民族国家,三、独立后的拉丁美洲 内忧: 1、经济上: 大地产制的长期存在 单一型和依附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与西欧北美等资本主义大国的纵向联系要比当地民族经济内部的横向联系更为密切 2、政治上:考迪罗主义盛行 3、社会结构上 :社会等级划分严格 外患: 英美势力的渗透与泛美主义 结果: 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相当缓慢,名为独立国家实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