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士后基金申请.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97530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4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博士后基金申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浅谈博士后基金申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浅谈博士后基金申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博士后基金申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博士后基金申请.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博士后基金申请,邱丽娟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第四章 申报评审,第十二条 申请资助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申报评审的项目应具有基础性、原创性和前瞻性,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第十四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基金资助所报项目,应为本人承担。申报材料的内容应当真实可靠,不得弄虚作假 第十七条 评审专家对申请者的研究基础、研究方法、研究思路、支出预算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做出分析判断,评审出具有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予以资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规定,一、选 题,基础研究 选准科学问题,结合科学发展前沿 应用研究 选择国民

2、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关键科技问题,题目要具体明确,避免过宽,过大 资源筛选到种质创新和育种 结合问题用最实用的方法,不是方法越新越好 如差异显示,蛋白组学,miRNA等 题目要具有科学性,不能只具有操作性 如转基因研究,可针对方法进行研究,符合需要性、合理性、可行性、创新性原则,选 题,启动子超表达基因对作物特性的影响 EST-SSR标记开发和遗传作图 蛋白激酶对作物耐盐胁迫的调控机理研究 黑龙江作物遗传多样性及耐冷性研究 抗性突变体的鉴定及其抗性机理研究 春化基因的分子标记 抗性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优异抗源发掘 受体蛋白的选择性剪接对抗性影响的研究 病原菌资源与其宿主的遗传分化研究,二

3、、个人及申报项目基本信息,1、考虑现有项目与现在项目的关系,非越多越好 2、已完成项目与申报项目之间的关系 内容、经费的考虑 3、博士后时间短、精力有限,摘要,具体明确,研究意义,研究基础,研究内容与目标,摘 要,利用基因工程改良油菜耐湿性,对提高甘蓝型油菜的耐湿性和研究植物耐湿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连通植物抗旱和耐湿信号传导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材料携带有高产、抗病、抗逆等众多的优异基因,摘要叙述 简练 严谨,三、项目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 基础研究需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 应用研究需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 2、国

4、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要求内容翔实、清晰,层次分明,标题突出,3、项目创新之处(粗细处理),1)以往对NAC 基因的研究主要在于模式植物如拟南芥的胚胎早期发育或在耐逆境中的作用,还没有系统研究NAC 基因对大豆种子发育的影响。因此,本项目特色之一是阐明NAC蛋白在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物学功能。 2)本项目结合转基因技术、基因芯片分析技术和蛋白质组技术,同时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阐明NAC 基因在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理,这也是本项目的特色之一。 3)植物的种子发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目前对种子发育的分子机制还了解较少。本研究通过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NAC 转录因子的调控机理研究,初步明确NAC

5、基因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大豆种子发育调控网络,这对于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对植物种子发育分子机制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学科交叉明显:本项目涉及到植物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作物学等学科,学科间交叉明显,容易产生新理论。,4、参考文献 (新、全、高),Cao D, Hou WS, Liu W, Yao WW, Wu CX, Liu XB, and Han TF, (2011). Overexpression of TaNHX2 enhances salt tolerance of composite and whole transgenic soybean plants. Plant Cell, Ti

6、ssue and Organ Culture 107(3):541-552 Gleason C., Chaudhuri S., Yang T., Munoz A., Poovaiah B.W., Oldroyd G.E. (2006). Nodulation independent of rhizobia induced by a calcium-activated kinase lacking autoinhibition. Nature 441(7097):1149-1152 Hao Y J, Wei W, Song Q X, Chen H W, Zhang Y Q, Wang F, Zo

7、u H F, Lei G, Tian A G, Zhang W K, Ma B, Zhang J S, Chen S Y. (2011). Soybean NAC transcription factors promote abiotic stress tolerance and lateral root formation in transgenic plants. Plant Journal 68:302-313 Hayashi T, Banba M, Shimoda Y, Kouchi H, Hayashi M, Imaizumi-Anraku H. (2010). A dominant

8、 function of CCaMK in intracellular accommodation of bacterial and fungal endosymbionts. The Plant Journal 63(1):141-154 Kang H, Zhu H, Chu X, Yang Z, Yuan S, Yu D, Wang C, Hong Z, Zhang Z. (2011). A Novel Interaction between CCaMK and a Protein Containing the Scythe_N Ubiquitin-Like Domain in Lotus

9、 japonicus. Plant Physiology 155(3):1312-1324.,细节决定胜败 好中求好,需要注意的问题,每段最好有标题,段落要清晰,主题要突出,以事实(文献)为依据 后面的研究内容,前面必须有该领域的进展,前后呼应 体现出本研究的重要性和地位,让外行也能明白,附主要参考文献: 规范,前后一致 文献期刊要具有影响 新、全,矿物质对作物生长的题目,申请者的研究前期工作进展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我们的前期研究也发现,两个NAC 同源基因可能参与了大豆种子发育的进程(Meng et al, in press)。本项目组应用生物信息学结合分子克隆技术从大豆中分离了6 个NAC

10、 同源基因(GmNAC1 -GmNAC6)。组织表达分析表明,GmNAC1 主要表达于根和花芽, GmNAC2 主要表达于叶片、茎和发育中的种子,GmNAC3 在花芽中强烈表达,在种子中表达较弱。GmNAC4 和GmNAC6 则表现为组成型表达。GmNAC5 主要表达于发育中的大豆种子,在花芽和荚皮中也有微弱的表达。进一步分析发现:GmNAC2和GmNAC5 都在大豆种子代谢旺盛时期即30-35DAF 的表达量最高,表明这两个基因的表达可能与种子发育状态 密切有关,但它们是如何参与调节大豆种子发育进程的?有哪些基因参与调节?目前还不清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这部分与后面的工作基础不要重复,四

11、、项目研究方案,研究目标(明确) 研究内容(适当)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科学和科技问题)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方法) 技术路线(画图) 实验方案(内容的实施) 可行性分析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详细),1、研究目标 1)明确GmNAC2 和GmNAC5 在大豆种子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 2)初步阐明GmNAC2 和GmNAC5 在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调控网络,并探讨GmNAC2和GmNAC5 的潜在育种利用价值。,该项目完成后,可望筛选到一批转基因植株,发表SCI科研论文1-2篇,申请专利1项,培养研究生1-2名。,在现已克隆的GmNAC2 和GmNAC5 基因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 4)

12、GmNAC2 和GmNAC5 基因与其他基因的关系研究 一是在基因表达水平上,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转基因植株和非转化植株种子发育过程特定时期(开花后5 天,15 天,25 天,35 天,45 天)的基因表达差异,鉴定差异表达的基因; 二是在蛋白质水平上,应用蛋白质组技术比较转基因植株和非转化植株种子发育过程特定时期(开花后5 天,15 天,25 天,35 天,45 天)的蛋白表达差异,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进一步分析差异表达基因与差异表达蛋白的关系。,2、研究内容,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目前对于NAC 基因家族的研究报道多集中在模式植物的胚胎发育以及耐逆方面作用。对于大豆而言,由于其种子含有

13、高蛋白和高油份(其种子组成与拟南芥明显不同),NAC 基因在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具体作用还不清楚,因此,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阐明NAC 基因在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 2)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GmNAC2 和GmNAC5 在种子中表达量较高,而在其他组织中表达量相对较少,且在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也不同。但对这两个基因之间及它们与其他基因间的关系还一无所知。因此,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二是在转基因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基因芯片和蛋白质组技术,探明GmNAC2 和GmNAC5 以及它们与其他基因间的关系。,目前现状(原因)/解决问题,项目内;项目外(抗除草剂),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诱

14、变产生的低植酸种质为材料,采用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和传统的育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系列研究,预期目标如下: 1、精细定位两个突变基因,获得与其连锁的分子标记,遗传距离1.0 cM,为标记辅助选择、图位克隆或通过比较基因组分析确定候选基因打下基础。 2、明确两个低植酸突变单独使用和组合使用的育种价值。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获得可以用于提高大豆营养品质、对农艺和其它品质性状又没有负面效应的低植酸突变基因,找到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内容 本项目主要开展TW lpa1-2 和 ZC lpa2-1 两个低植酸突变基因的定位和育种价值的研究。包括 1

15、、 微卫星标记初步定位突变基因。(太粗) 2、 突变基因目标区段多态性标记的挖掘,并用于该区段分离单株的HAPLOTYPE 分析,从而完成突变基因的精细定位。 3、 通过突变种质和常规品种杂交后代群体中,低植酸和野生型株系的产量、种子田间出苗率和品质性状(低聚糖、脂肪酸含量和组分)的比较分析,研究两个独立的低植酸突变是否对上述性状具有负面影响;确定两个突变基因在大豆营养品质改良中的价值。 4、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携带两个突变基因的纯合株系,通过分析其植酸含量、农艺和品质性状表现,确定两个突变基因组合使用时的效果。,标题,4、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详细叙述或引用文献,5. 技术路线(标出基础

16、,不能太复杂),例一,6、研究方案 1) 蛋白质亚细胞定位:GmNAC2 与GFP 基因融合后的Gateway 载体pMDC44 系列(Curtis& Grossniklaus,2003,Plant Physi, 133:462-469), 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进行洋葱表皮细胞的瞬时表达,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研究GmNAC2 编码产物的亚细胞定位。 2)蛋白质转录活性分析 3)基因表达分析(原位杂交) 4)转基因大豆的获得与分析 5)基因芯片分析 6)GmNAC2 和GmNAC5 下游基因的鉴定 7)蛋白质组分析,从研究内容的角度进行阐述,不要与研究方法重复,目前有关NAC 基因在大豆种子

17、发育过程中功能尚不清楚,但申请者已克隆了两个可能与种子发育相关的NAC 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准备了基础材料和信息。 转基因大豆的培育是本项目实施的重要环节,本实验室经过10 多年的摸索,已经建立了较稳定大豆遗传转化体系,经Southern 杂交验证,可以获得1%左右的转化效率(Yi & Yu, 2006)。此外, 我们也在大豆上建立了基因过量表达和RNAi技术转基因体系(易新萍,南农博士论文, 2006); 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大规模研究差异表达基因,由于商品化大豆基因芯片产品(Affymetrix)的问世和推广而更加容易, 应用基因芯片,本实验室也开展了大豆不同器官间的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黄方等,

18、 未发表资料); 本实验室已经通过蛋白质组技术研究了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变化规律(郑蕊,2005),还研究了种子萌发过程中蛋白质组成的变化(徐晓燕等,2006)。 上述分析表明,本项目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技术贮备,研究内容和方案是切实可行的。,7、可行性分析,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一)突变基因的精细定位 (1)基于微卫星标记的初步定位。对ZC lpa2-1 基因,我们利用突变种质与亲缘较远的非低植酸常规品种的杂交后代群体,将其定位在B2 连锁群与Satt416 相距4.6cM 的位置上。进一步将通过扩大分离群体单株数目,利用新的在Satt416 区段有更多多态性标记的定位群体,提高

19、定位精度,获得更加紧密的微卫星标记。对TW lpa1-2 基因,将采用与ZC lpa2-1 基因定位相似的办法完成初步定位。 (2)新的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基因精细定位。开发新的SNP和CAPS 标记,利用分离群体分析单株的基因型,从而找到连锁更加紧密的分子标记。 (3)定位群体与种子表现型鉴定。本研究将利用以下杂交组合的分离群体进行基因定位。TWlpa1-2浙春3 号(已有组合)、 TW lpa1-2中豆27(已有组合)、TW lpa1-2浙鲜豆2 号(计划使用)。种子的低植酸性状,采用高无机磷(HIP)筛选技术进行间接确定(袁凤杰等,2005)。,(二)低植酸突变对农艺、品质性状的影响。 利用

20、用于定位的TW lpa1-2 和ZC lpa2-1 遗传群体,每个组合培育HIP 纯合型和野生纯合型F5 家系各60 个,随机取15 个家系混为一组,这样每个组合各有三组HIP 纯合型和野生纯合型材料,每个突变基因各有六组HIP 纯合型和野生纯合型材料。将这六组材料按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在杭州春、秋两季,海南冬春季节种植。按标准方法考察如下,特性,通过统计分析,确定两个突变基因对这些性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影响。 考察的农艺性状包括小区产量和产量组成因素,如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重和百粒重等。种子收获后按标准方法对蛋白含量、油份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异黄酮和低聚糖含量进行分析。,(三)突变基因的聚合和

21、分析 从提高种子中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和保护环境环境的角度,植酸含量下降越多效果越明显;然而植酸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研究植酸下降的幅度与植株是否能够正常生长的关系,十分重要。本试验将利用分子标记(其中TW lpa1-2 采用根据2-bp 缺失设计的特异性标记,Yuan 等2007),在TW lpa1-2 和ZC lpa2-1 两个突变种质的杂交后代(F3 或F4)中选择两个突变基因均为纯合的株系。通过对此类材料植酸含量的分析,探明两个突变组合在一起对植酸合成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双突变纯合株系材料的农艺和品质性性状,确定两个突变基因组合使用的育种价值(方法同2:低

22、植酸突变对农艺、品质性状的影响),本试验涉及的研究项目,除精细定位外,我们已开展了前期研究,完成了材料、方法和技术平台的构建,因此,完成实验计划应该不存在技术上的困难。 基因精细定位部分,如前所述,大豆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日新月异,在未来的几年中会有更多的信息可以帮助建立起更有效的方法、技术,采用更加有效的策略完成预定任务。 我们根据现有的基因组信息,提出新标记开发和精细定位的策略,在执行过程中应该也不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但有可能工作量会比较大,无法达到非常精细的地步。但我们制定的目标是获得遗传距离小于1cM的标记,这是完全可能的,其他研究者也已经有类似的报道。 申请者研究小组已有几十年

23、大豆育种和相关基础研究的历史,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实力较强的研究队伍,浙江大学作为合作单位,增强了基础理论研究的力量;建设于我院的国家大豆改良分中心实验室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其品质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所需仪器较齐全;同时大棚、晒场和试验基地等基础设施良好,这些都为本项目的开展和实施提供了保障。,可行性分析:,8. 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进展,受理项目1 1) 2008.1-2008.12 GmNAC2 和GmNAC5 蛋白的转录活性研究;GmNAC2 的亚细胞定位研究;基因过量表达载体和RNAi 载体的构建与验证;开展大豆遗传转化及分子验证,获得GmNAC2 和GmNAC5 单基因过量表达的转基因植

24、株(T0 代)或单基因表达抑制的转基因植株(T0 代)。 2)2009.1-2009.12 GmNAC2 和GmNAC5 在大豆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原位杂交分析;获得GmNAC2 和GmNAC5 单基因过量表达的转基因植株T1 代;获得单基因表达抑制的转基因植株T1代;通过杂交获得双基因过量表达或双基因表达抑制的转基因植株F1 代;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对转基因植株种子的发育过程进行分析。,规划要具体,五、项目研究基础与条件,1、已取得的研究成绩,(判断可行性,课题与个人关系:博士后的特殊性),近期已发表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论著目录和获得学术奖励情况及在本项目中承担的任务 论著目录要求详细列出

25、所有作者、论著题目、期刊名或出版社名、年、卷(期)、起止页码等 与本课题无关不要列(实事求是) 奖励情况须详细列出全部受奖人员、奖励名称等级、授奖年等),近期已发表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论著目录和获得学术奖励情况及在本项目中承担的任务 论著目录要求详细列出所有作者、论著题目、期刊名或出版社名、年、卷(期)、起止页码等 与本课题无关不要列(实事求是) 奖励情况须详细列出全部受奖人员、奖励名称等级、授奖年等),受理项目1 工作基础 基因克隆与表达:本实验室已从大豆中克隆了6 个NAC 基因(GmNAC1-GmNAC6)(Meng et al., 2007,in press)。本研究选择其中的两个与种子

26、发育相关的NAC 基因GmNAC2 和GmNAC5 进一步分析表明GmNAC 基因的表达可能与种子发育状态有关。为明确大豆NAC 蛋白是否定位于核中,我们构建了GmNAC5 与GFP 基因融合的载体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进行洋葱表皮细胞的瞬时表达分析,结果发现GmNAC5 是定位在细胞核(如下图3)。 转基因大豆技术体系:转基因大豆的培育是本项目实施的重要环节,已经建立了较稳定大豆遗传转化体系,经Southern杂交验证,可以获得1%左右的转化效率(Yi & Yu, 2006)。,2、与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基因芯片分析技术:我们利用大豆寡聚核苷酸芯片(Affymetrix)研究了大豆不同组织的

27、转录组,已经鉴定了221个大豆花特异表达基因,并通过Real-time PCR技术进行了芯片结果的验证(黄方等,未发表资料); 蛋白质组学技术:我们已经通过蛋白质组技术研究了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变化规律(郑蕊, 2005),累积了较好的蛋白组分析技术。 上述研究工作基础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材料和技术保证。,受理项目2 1、采用我国不同的大豆种质资源,通过物理诱变的方法,筛选到了2 份植酸突变种质;经过5-6个世代的选育,其目标性状稳定遗传,农艺性状趋于稳定。 2、遗传研究表明:2 份突变均为隐性单基因所控制;等位性鉴定实验表 明,2 个突变基因非等位。,获得2份低植酸突变体,

28、明确低植酸突变由隐性单基因控制,提供相关的数据,受理项目2 3、磷素含量(植酸盐、低价肌醇磷酸盐、总磷和无机磷)分析表明,突变种质中植酸含量显著下降,达50以上,无机磷大幅上升;突变种质ZC lpa2-1 中低价肌醇磷酸盐含量显著上升,这在大豆低植酸突变种质中是一个新的表现型。突变种质中磷素组分发生的改变,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以上测定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进行)。 4、对突变种质ZC lpa2-1 进行了基因定位,发现其突变发生是一个新的基因位点。通过的测序和连锁分析,发现TW lpa1-2 突变由肌醇-3-磷酸合成酶基因(MIPS1)第3 外显子的1 个2-bp 缺失引起,但在大豆中M

29、IPS 基因的4 个拷贝均没有定位的研究报道。,明确突变体种质磷素组分变化特点,发现突变体 基因变化,5、对突变种质进行了农艺性状的初步分析,发现与亲本野生型相比,突变种质ZC lpa2-1 性状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突变种质TW lpa1-2 的成苗率较低,但与亲本相比下降幅度较小。 6、品质性状分析:与亲本野生型相比,突变种质TW lpa1-2 中蔗糖含量上升,棉籽糖和水苏糖含量下降,该性状也是大豆品质改良的目标之一。而两个突变种质中的异黄酮含量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7、建立了植酸以及相关磷素组成成分的分析测试技术,并就此研究开展了一些国际交流。 8、构建了不同突变种质的分离群体。不够具体

30、? 9、针对以上的研究内容,已完成博士论文一篇(题目?)。其中部分已整理成研究性论文(题目?),将于2007 年在TAG 上发表。,五、项目研究基础与条件,3、已具备的实验条件 认真填写设施和条件 并非所有的评委都了解 4、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六、项目经费预算,预算要切实可行 按批复预算进行审计 了解政策的有关规定 价格合理,七、专家推荐意见,对申报项目内容的真实性和知识产权问题等提出审核意见,并对申请者的研究方法和创新能力,对申报项目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预期成果提出评价意见。,八、申请人承诺与单位审核,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从我国农业生产需求中凝练基础科学问题的项目申请有所增加,

31、围绕农学基础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趋势更加明显,依托单位的分布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 但依然存在下列主要问题: 普遍重视农作物基因组研究,但在此基础上对生理学和遗传学的机理揭示不够; 注重跟踪国际研究热点,与我国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结合不够紧密 多数研究工作的系统性和延续性不够。 2012-2013 申请项目应以农作物及其产品为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不能偏离这一研究主体,否则不属于本学科的资助范围。本学科不受理以农业动物、动物产品、林木和模式植物拟南芥等为研究对象的申请。请准确填写申请代码至二级申请代码(C13XX),否则将不予资助。,从2012年度的项目申请看,多数申请人能较好把握国内外

32、研究进展,注重从农业生产实际中凝练科学问题,重视选题的科学意义与应用潜力,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性也有所提高,前期研究基础更加扎实,申请书撰写更加规范。但依然存在下列主要问题: 不少申请跟踪或仿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象严重,简单地将其他研究方法(或材料)嫁接到另外一个材料(或方法)上,缺乏创新性; 有些项目申请的研究内容,只重视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过分强调分子水平的研究,而对田间条件下的研究与验证工作重视不够; 部分项目申请缺乏对科学问题的凝练,研究内容宽泛,研究深度不够,研究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不强。,存在的问题,注意事项,形式和内容统一 全角(,。)半角(,.) 排版 编号

33、充分准备 各项都要认真填写(太精炼等于没讲,太泛泛也等于没有,要图表结合,标注文献) 多征求意见(江苏省农科院) (别人有疑问,就说明阐述方面不够清楚,申辩机会很小,集体决定) 没有不好,只有更好!(评审是有比例要求的),第三章 申报与审核,第七条 面上资助一年评审两次(三月和八月份),申报时间以基金会通知为准 第八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后,凡符合规定中要求的条件和范围的,可提出资助申请。应具有原创性、创新性、前沿性,具有较高科学和应用价值 第九条 申请者在中国博士后网上认真填写申请书后提交设站单位,并下载打印一式3份报送设站单位审核。填写内容要真实,申报的项目创新点要突出,并将一些重要的成果

34、或奖励(复印件)附后 第十条 凡申报项目内容属涉密的,须在涉密栏目内标注。属学科交叉的,须注明学科交叉研究所涉及的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实施办法,第三章 申报与审核,第十一条 申请者需经合作导师和一位同行专家两人推荐。推荐人要审核申请书真实性,知识产权问题等内容,评议申报项目在学术思想上的创新、特色,研究目标、内容、方法的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对预期成果实现的可能性给予评价。推荐意见需专家本人签名 第十二条 设站单位负责组织本单位的申报,依据规定要求,对申请者资格、材料审核并签署意见,盖章后向基金会报送纸质申请书一式3份,同时在中国博士后网上提交申请书。属涉密不网上提交,

35、需报送电子版和纸质申请书一式8份。基金会不接受博士后个人申报 第十四条 基金会根据设站单位的报告对申报材料进行验收登记,并对申报人资格进行审核,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向设站单位反馈,第四章 评 审,第十六条 基金会根据学科分组情况,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同学科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为了保证评审的公正性和合理性,解决学科交叉研究评审中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属学科交叉的研究项目,均选择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评审。每个学科组由5名专家组成 基金会以网络或通讯方式将各组申请材料送评审专家 第十七条 评审专家依据专家评审表中的评审标准,对申请者申报的项目进行综合评审,评审实行百分制,按分列的项目权重评分,总分即是个人的成绩。专家在专家评审表上签名后送基金会 第十八条 基金会按学科组汇总专家评审结果,以返回评审结果的专家打分的平均数对每一学科组申请者进行排序 第十九条 根据本期应资助人数的比例,按申报人数分配各学科组资助的名额,四舍五入取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实施办法,综合评价等级参考标准,总 结,详读指南,保证形式过关(NSFC) 提出问题(选题) 提出问题的根据(立题依据) 解决问题(研究内容、方案等) 研究问题的特色(创新性) 支撑(基础、设施),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为什么让你做,做法怎样,清楚明晰,深入浅出,预祝申请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