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备考策略主章节人陈世杰2012年3月20日.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97739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76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高考备考策略主章节人陈世杰2012年3月20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历史高考备考策略主章节人陈世杰2012年3月20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历史高考备考策略主章节人陈世杰2012年3月20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历史高考备考策略主章节人陈世杰2012年3月20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历史高考备考策略主章节人陈世杰2012年3月20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高考备考策略主章节人陈世杰2012年3月20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高考备考策略主章节人陈世杰2012年3月20日.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历史高考备考策略 主讲人:陈世杰 2012年3月20日,讲座提纲 一、2011年新高考命题及试卷的特点 二、浅谈高考备考策略 三、适度参阅史学名著,一、2011年新高考命题及试卷的特点 (一)课标基础上的考试大纲 (二)试卷结构和题型的调整 (三)突出对学习潜能的考查 (四)注重历史学科素养的渗透 (五)凸显历史学科特征 (六)提高试题难度:0.50左右(0.46) “材料第一,论从史出”,(一)课标基础上的考试大纲 1 .文科综合能力目标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48%) (2)调动和运用知识(40%) (3)描述和阐释事物( 5% ) (4)论证和探讨问题( 7%) .对考生能力的要求

2、(1)淡化了知识记忆能力; (2)突出了材料解读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3)强调了对历史事物和概念的深层理解能力; (4)强调了对历史问题独立思考能力; (5)明确了历史学科的文字表达能力。,(二)、试题主要变化 1 .试题形式的调整及难度 (1)选择题:串题、排列组合题、反项选择题淘汰;几乎所有题目都有材料背景。较易题、中难度题和较难题分布大致为2、8、2,平均难度约0.48。 (2)非选择题:能力考查凸显学科特征。综合题,难度在0.50上下, 材料解读的分值比重高达50%;考查记忆的试题分值很小;强调独立分析、阐述问题的能力;注重文史常识和史学方法;刻意反映史学研究的新动态新成果。 总难度

3、:在0.50上下。,(二)、试题主要变化 2 .试题知识点考查的变化 (1)根据历史考纲和教材,可归入高考范围的知识点有500之多。而高考命题大力淡化知识考查,5年9套试卷所涉及的考点有180个,考点累计高考覆盖率为30%,且重复考查的比率越来越高。 (2)近年文综历史卷的重复率已达1/3以上,同时70%以上的试卷分值都未直接涉及教材内容。 (考教相对分离,教材对高考命题的束缚荡然无存) 陈庆军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策略,命题的取材: 试题取材逐渐脱离了教材的限制,从更加广阔的领域,选取密切联系我国和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社会发展的素材,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高考历史测量理论与实

4、践,(一)关注新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1.复习及考试的依据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考试中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2012年版),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初中历史课程,这是为弥补新课标在学科体系上的不足而提出来的,意味着高考命题不受新课标甚至考试大纲知识范围的制约,不会受新教材版本的约束。(由关注知识积累转向关注学习能力,由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二、高考备考策略,2 .关注考纲考试内容的安排 (1)中国古代各阶段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时代特征及其相互联系;中国古代史在高中教材中的分量仅占1/5,在高考试卷中的分量

5、却占了32%,接近1/3。文化史占8%,包括文史常识。 (2)中国近现代各时期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和影响,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近代前期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在高中教材中的分量超过40%,但在高考试卷中的分量却仅占30%。,例1.(2010全国卷文综1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代被定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魏应为 A. 金德 B.木德 C. 水德 D .土德,例2. (2011全国大纲卷文综12 ) 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 (经部

6、收儒家经典,史部收史学著作,子部收诸子百家及宗教著作,集部收文学作品。 经部是以“十三经”为主和附以解释经书、研究语言文字的著作。“十三经”即易、书、诗、仪礼、周礼、礼记、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解释经书的著作如经典释文;研究语言文字的著作,如说文解字。 史部是记述历代史实、地理、时令、职官、政书等著作及历史评论。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刘知几的史通,王夫之的读通鉴论,郦道元的水经注等。 子部包括儒家(孔子、孟子除外)、法家、道家、兵家、名家、墨家、释家(佛经除外)、农家、医家、杂家、纵横家、小说家等及天文、术数、艺术、器物、茶酒、花鸟虫鱼等

7、方面的著作。 集部主要收历代作家诗文集(包括别集、总集)及诗文评论。),2 .考纲考试内容的安排 (3) 世界历史主要是国家民主制度确立和发展的背景及各自特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世界影响,现代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多样化表现及特征;在教材中的分量接近40%,在高考试卷中占 38%。史学思想方法占4%。对社会生活史的考查将愈益受到关注。基本回避国际共运史。 (4)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比较。突出历史过程。高考涉及这方面内容的试题分值占32%,几乎在所有学科综合题都有体现。反映了高考命题对整体史观考查的重视。 考纲将是高中课标与高校课程的衔接,而不是翻版。趋势是远离教材,越来越远。,二、高考备考

8、策略 (二)整合教材,建构知识体系。 赋有良好素质的教师,总是年复一年地大力精简教材,最后达到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这才是真正的教师。 第斯多惠(德国),近代中国,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整合1,整合2,476,14C,16C,(1765),18C,1866,1914,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萌,工场手工业,一革,二革,古代史,近代史,智者学派 (BC5C中叶),文艺复兴 (141

9、7C),宗教改革 (1617C),启蒙运动 (1718C),BC 770,BC 475,BC 221,百家争鸣,春秋,战国,西汉,两宋,1368,1644,1840,儒学 兴起,理学 兴起,明朝,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1718C),维新 思想,三民 主义,民主 科学,19C末,1905,1915,1919,古代史,近代前期,西 方,中 国,方法:围绕主题、纵横比较(同类贯通),整合3,中西方近代化历程的不同 西方近代化的基本过程:首先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济基础),随着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特别是出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思想前提),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基础,这样

10、就爆发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政治保障)。此后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又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引发了工业革命。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一没有充分经济基础,(明清 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并没有成为近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后经济上开始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二没有彻底的思想解放,思想自由作为前提,三没有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戊戌变法失败;辛亥革命不彻底,且革命果实被篡夺) 。,二、高考备考策略 (三)重视重要历史概念的解读 从高中历史新课程内容的安排来看,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都在“单元导入”和“课文导入框”中明确了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的

11、核心概念和重点概念。据统计,人教版教材必修()()()三个学习模块明确要求掌握的概念分别达到88、71和74个之多,选修()()在导入语中提到的重点概念分别是61和52个,考虑种、属概念及其他未列概念估计要多倍于这个数字。,二、高考备考策略 (二)重视重要历史概念的解读 中国古代史:谥号、儒学、经学、佛学、理学、国学、阴阳、五行、楚歌、进士科、均田制、市坊、草市等; 中国近现代史:湘军、清末新军、民教冲突、平均地权、民族主义、国民革命军、驼峰航线、三个世界等; 世界近现代史:民主主义、平等主义、共和主义、自由主义、联邦制、邦联制、自由贸易、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等等。 (近年高考对历史概念的考查

12、,主要是教材未作阐释、学生读不出来的一些概念。),1 (2009年广东卷2)“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2 (2008上海历史,A组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3 (2010年全国课标卷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4 (2011年海南高考)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

13、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关于分封制,关于科举制 1(2009年上海历史5)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2009年北京文综13)北京孔庙(见图7)始建于元朝, 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 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 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 D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 3(2010全国文综卷)南朝梁昭明

14、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 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关于科举制 4(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5(2011年江苏高考)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6(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

15、)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关于儒家思想 例1(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A B C D 例2(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二、高考备考策

16、略 (四)重视对高考材料问答题特别是考纲例题的 分析及运用 1真题引领 2集中呈现 3研究设问及答案 4规范学生答题习惯:步骤、书写、格式、模拟。,例1(2009年全国卷文综37)(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必有学百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 邓实:国粹学(1902年) 材料二 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国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 邓实:古学复

17、兴论(1905年) 请回答: (1)概括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8分) (2)邓实认为“亚洲古学复兴”犹如欧洲文艺复兴。评析这一观点。(12分) (3)邓实的主张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思潮。指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12分),例2(2009年全国卷二,39) 材料一 (鲁)肃对(孙权)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三国志鲁肃传 材料二 (诸葛)亮答(刘备)曰:“

18、今(曹)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鲁肃和诸葛亮对荆州认识的相同之处。(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鲁肃和诸葛亮提出的战略目标及实现步骤。(12分)

19、,例3(2011广东文综38)(2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史书多以纪传体编撰而成。“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 据(唐)刘知几史通 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史家必探察“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史学者,“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 据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布鲁尼(13691444)的佛罗伦萨史,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从佛罗伦萨的建城写起;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 据西方的历史观念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

20、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两种主要做法: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 (1)据材料一,古代纪传体史书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8分) (2)据材料二,分析布鲁尼的历史撰述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思想潮流。(6分) (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种分期方法,分析其史实依据。(8分) (4)有学者认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例4 (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卷41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

21、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

22、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二、高考备考策略 (五)多种史观的灵活运用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意大利)(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柯林武德(英国)(历史的观念) 1 .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 “世界体系论” 2 .文明史观和新史学的一些基本理念:“比较史学”、 “问题史学”“计量史学”“概念史学

23、”“心态史学”“结构史学”等等。 3 .革命史观 4 .现代化史观 5 .社会史观,从不同的史学观看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世界由彼此分散开始日益联为一个整体(全球史观) (2)给非洲和美洲人民带来了灾难(革命史观) (3)欧洲先进的生产方式传播到美洲大陆(文明史观) (4)美洲的物种流向世界市场(社会史观) (5)使欧洲完成了资本的积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现代化史观),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的认识,从革命史观 从近代化史观 从整体史观 从文明史观,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它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

24、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同构思维:如何认识近代史上的租界地?,例(2010年山东文综 )(25分)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 问题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

25、”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7分) 问题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分), 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20宇左右。,二、高考备考策

26、略 (六)选择材料,尝试命题 大学教师只读书不备课,中学教师只备课不读书。教学沉湎于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只有模拟考试,没有模拟命题。 高考命题原则: (1 )“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原则”。 (2 )原创性原则。,例1 材料一 故彼辈论史,则曰:“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专制黑暗政体之历史也。” -或告之曰:“我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封建社会之历史耳,虽至今犹然,一切病痛尽在是矣。” 钱穆 材料二 人们常常说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津津乐道的事例极多,但有一项更伟大的文明,而且已经创造出并行用了两千多年,却为人们所忽视,这就是中国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此制

27、度的创行和存在,发展,完善,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也应当说,是世界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张传玺这样评价历史上的中央集权不妥,例 2 “奉旨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涂,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义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

28、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清帝逊位诏书 思考:辛亥革命不是一个单纯的暴力革命,而是一个可以和英国光荣革命媲美的很少流血的革命。为什么?,(一)必修一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同年南京条约签订 (170周年) 2.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 3.1932年,日本制造一二八事变(80周年) 4.1972年,尼克松访华,田

29、中角荣访华(40周年) 5.1992年,九二共识(20周年) 6.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50周年),二、高考备考策略 (七)适度关注时政热点、焦点,(二)必修二 1.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520周年) 15191522 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490周年) 2.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20周年) 3.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 (20周年) (三)必修三 1.1842年,魏源编纂海国图志(170周年) 2.2002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共十六大上确立 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10周年) 策略:(1)知识要点的梳理 (2)不同版

30、本教材的材料分析 (3)问题式训练,例1:孔子对当日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的宁静。所以他仍提倡“克己复礼”,显示着过去的社会秩序仍可以恢复。 孟子有时候被人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在宋朝以后,孟子成为四书之一,实际上它占四书一半以上的篇幅,既为各朝经延讲解之用,也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对中国思想史有无可形容的影响。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

31、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离娄下)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 儒家思想君主专制启蒙思想(18世纪:西方掀起“中学热”),三、适度参阅史学名著:原著及多本教材的参考,例2 苏格拉底在70岁的时候,被雅典法庭以不敬神和腐化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本来只要苏格拉底认一下错,略表一点妥协,他完全可以避免死刑,但苏格拉底自愿选择死!这样,苏格拉底既服从了城邦法律的判决,又捍卫了自身的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人民版必修三 公元前599年,雅典民主法庭以荒唐的罪名处死了哲学家苏格拉底。寻找相关材料,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讨论雅典民主政治在这时暴露了哪些问题。 人

32、民版必修一 (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卷27题)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对雅典的直接民主与近代间接民主的反思 由于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雅典民主政治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就其民主的范围而言,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众多的妇女和外邦人也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就其性质而言,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它只适用

33、于小国寡民的城邦。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这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人民版必修一) 亚里士多德早在其政治学中就指出,纯粹的直接民主制与暴君制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柏克更是从法国大革命中察觉到了直接民主的诉求与暴政的内在关联。他在法国大革命反思录中指出,法国大革命声称要追求的“是一种纯粹的民主制,但我认为它正在沿着一条笔直的道路迅速地变成一种灾难而又不光彩的寡头政治。” 法国思想家泰纳指出,1000万人的无知加起来不等于一点点有知。直接民主不仅不能表达出更多的真理,而且如著名的精英主义理论家米歇尔斯所发现的,大众比

34、寡众更容易被操纵。联邦党人文集的开篇就已经指出:“危险的野心多半为热心于人民权利的漂亮外衣所掩盖,很少用热心拥护政府坚定而有效率的严峻面孔作掩护。” 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制表明,它不容忍独特性,虽然有大量的公民参加了立法和司法过程,但官职是通过抓阄而不是选举来轮换的。每个人之间在能力和专长上的差异完全被抹平了,这是一种政治平均主义和权力大锅饭,其后果绝不会比经济上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更好。,卢梭认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所构成的,而意志又是绝对不可以代表的;它只能是同一个意志,或者是另一个意志,而绝不能有什么中间的东西。因此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

35、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 “英国人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期间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间接民主通过程序化,既依归民意,又能防止多数暴政。间接民主通过一级一级的代表机构和代议程序对民意进行一层层一道道过滤,从而可以有效地克服民意中的非理性的情绪,避免决策受大众一时情绪的支配,一蹴而就,仓促行事。 间接民主与直接民主不同,是一种混合政体。现代代议民主是宪政、共和与民主的混合。 刘军宁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关系 中国选举与治理 思考:现代社会如何实现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有机结合?,例

36、3 学习思考 史载,太平军定都天京后下令:“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又据史载,太平天国后期,领导阶层贪图享受,洪秀全大封王爵,把他的兄子侄戚都封为王,委以重任。 试从历史上农民起义的结局出发,分析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人民版必修一,(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卷27题)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

37、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建都南京后,洪秀全领导下的意识形态控制变本加厉。经其批准,天国于1853年内出版了一本论文集诏书盖玺颁行论,其中一篇由高级官员黄再兴写的论文说:“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明确宣布禁绝、焚除儒学经籍和诸子百家书籍。这一举措随即被曾国藩充分利用,在1854年正月发表的讨粤匪檄里,曾指责太平天国“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以致“士不能读孔子之经”,“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所痛哭于九原”。 1864天国亡于内部意识形态的斗争(转型中国1864-1949) 思考:吉尔伯特罗兹

38、曼主编的经典著作中国的现代化一书曾如此评价废除科举的历史地位:“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必须把它(科举废除)看作是比辛亥革命更加重要的转折点。”,例4 从社会政治来说,太平天国搅乱了整个封建制度,这种搅乱是统治阶级永远无法平复的。由此,间接地促使地方政权相对于中央统制的自立倾向。这对于削弱中央集权起了很大作用,原来的政治体制就不能不发生变化。地方督抚权力的澎胀,本是对于太平天国搅动天下的反应,但由此发生的制度递嬗却又不是最初作出反应的人们所预料得到的。庚子与辛丑之间的东南互保是有清270多年未见之局,然而追本溯源,其始点却起自太平天国的影响。此外

39、,湖南近代出了这么多人,同太平天国有很大关系。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湘军出了很多高官大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第86页,例(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卷31题) 3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 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 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 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清朝中央集权的瓦解: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东南互保武昌起义,例5

40、 买办作为一种职业名称并非始于近代。但随着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这一名词渐成为Comprador(康白度)的译名,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最初,他们多是供应宫廷用品的采买商人。到了十三行时期,则一变而成为公行制度的一部分,开始同夷商发生关系。 在十三行制度下,买办须经官许之后才可充任,这就使他们在各种本职之外,还与行商一样,带上某种监察外人的色彩。显然,与过去相比,他们的社会作用已有不同。买办是最接近洋商的中国人,同时,他们又受到具有半官方身份的行商、通事一类人物的钳制。公行制度取消之后,买办由官许“保充”的职业转化为自由的个体,遂再而变为一种依附于洋商的中外贸易中介人,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正式成

41、为近代特产的Comprador。 买办中还有另一部分人,例如郑观应、徐润,以及后来的虞洽卿,他们受雇于洋行,操买办之业而握有多盘的货币。而后,把民族意识引入了工商之中。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第130页 思考:如何看待近代史上的“买办”?,三、适度参阅史学名著(专家推荐) (一)中国历史 1.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中华书局2007年版。 2.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茅海建,三联书店2005年版。 3.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法)佩雷菲特, 三联书店1993年版。 4.现代化新论,罗荣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伟大的中国革命,(美)费正清,世界知识出版,2000年

42、版。 6.中华文明史四卷,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美)徐中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 8.找寻真实的蒋介石,杨天石,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9.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韩毓海,九州出版社2009年版。 10.重读近代史,朱维铮,百家出版社2010年版。 11.中国历史学三十年,张海鹏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2. 中国世界历史学三十年,于沛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二)世界历史 1.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英)巴勒克拉夫,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3、年版。 2.白银资本重视全球化中的东方,(加)贡德弗兰克,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 3.世界:一部历史,(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美) 戈德斯通,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 5.新史学,(法)勒高夫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年版。 6.极端的年代,(英)霍布斯鲍姆,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7.现代世界体系,(美)沃勒斯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8.老师的谎言,(美)詹姆斯洛温,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 9.文明的进程,(德)诺贝特埃利亚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版。 10.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美)亨廷顿,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 。 11世界经济千年史,(英)安格斯麦迪森,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2西方历史学名著提要,陈启能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主要参考资料 1 .陈庆军2012高考历史命题规律及复习应对策略 2 .杨宁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若干问题,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