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关于树立正确权力观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共六篇第一篇在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督促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J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立德修身,先做好人,再做好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切实做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用权受监督、用权负责任”。权为民所赋,党员干部必须清楚权力的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作为党员干部首先要了解清楚权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天生就有的。人民赋予了干部权力,权
2、力就要符合人民的利益。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每一个人都有当家做主的权利,但不可能人人都直接参与国家的管理,也就产生了权利向权力转移。人民委托国家工作人员管理国家,国家工作人员手里的权力就是人民权利的委托,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绝不允许搞任何形式的以权谋私。作为党员干部,应时刻牢记权力的来源,树立底线意识,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做到礼记中“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的四点修身要求,发挥党员干部的力量,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塌下心来为人民服务。权为民所用,党员干部必须清楚权力的用途。权力不是私有的,权力是公共意志的象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离了人
3、民群众,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共产党人不能脱离人民群众,权力更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任何人手中的权力都要代表人民的意志,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违背了人民的意志,权力就会发生异化。确保党员干部思想不偏移,知晓权力是为谁服务的,思想不偏移才能“身正”,“身正”才能达到“不令而行”的效果。党员干部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意识,想民生之所想、急民生之所急,真正切实地做到为人民服务。用权受监督,党员干部必须让权力在监督下使用。新时代新的机遇挑战下,涌现出一大批党员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肩上的担子重了,手上的权力也多了,更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这时我们既要在自
4、身加强思想意识,也要在外部给足压力,在监督下使用权力。让党员干部用权感到“如履薄冰”,减少权力的盲用滥用,每一次用权都要审视是否为民所用、是否对民有利,“有权不可任性: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是无所不在的监督力量。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用权负责任,党员干部必须要对权负责。时刻谨记要“在其位,谋其政”,用手中的权力为老百姓办好事,而不是用这个权力来为你个人谋求私利。论语中说“三思而后行”,任何权力的使用都要慎思谨慎后再做决定。这句话还有后半句“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谨慎做决定,但也不可谨慎过头推诿责任,为官一任,要有主动担责的意识、敢于斗争的精
5、神,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这样才能用好权,才能为百姓办好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在前。党员干部在手握权柄重器前,要正确树立权力观,做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用权受监督、用权负责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为新时代干部政德建设奠定基础,守好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督促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既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的高度政治自觉,又充分展示了我们党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旗帜鲜明反对特权的一贯政治立场和政
6、治态度。党员干部要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政党“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的基本要求,以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为新起点,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为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提供强劲动力,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以公正用权为基本准则。明人汪天锡在官箴集要中写道,“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指明了党员干部公正与否,主要取决于其能否正确对待与使用手中权力。自古以来,“贿随权集”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部分党员在诱惑考验面前丧失警惕之心,将权力“公器”变成自己捞取好处的“私器”,搞“暗箱操作“,打“擦边球”,使公平正义的“天平”
7、最终歪向满足自身私欲的一端,出现了权力滥用、以权谋私乃至权力寻租等公权力异化现象,严重削弱了政府机关的公信力,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因此,秉公用权要求党员干部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把好思想和行为的“总开关”和“总闸门”,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党的工作纪律,不画“小圈子”,不搞“因喜以谬赏”,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坚决做到按规矩原则用人,按法规程序办事,以自身过硬的言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圈”。以依法用权为有效方式。判断公权力是否异化的重要标准是权力是否受到监督,是否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运行。实践证明,法治是
8、现阶段规约权力的最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契合全党全社会的政治意愿,也是长期执政条件下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因此,党员干部要以严守权力的规范为要义,坚持底线思维,警惕没落的权力观对党员干部的毒害,坚决肃清在权力来源问题上一切错误观念,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切实将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为自觉行动,时刻谨记法纪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碰触,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让权力在“安全线”内运行。以为民用权为价值准则。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关键就在于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在深刻践行马克思主义
9、权力观的基础上,始终将权为民所赋作为执政的根本依据,将权为民所用作为执政的本质要求,始终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现实需要为工作导向,以实际行动充分凸显出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权力主体。党员干部是被人民推选、受人民重托、代表人民来行使权力的。一方面,应当时刻具备“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的政治自觉,紧密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找准权力的着力点,以权力的合理行使主动回应人民关切,充分体现权力服务于民的效度、力度和温度;另一方面,党员干部作为服务人民的践行者,要对手中权力怀有敬畏之心,对人民怀有谦卑之心,以“赤子爱父母”的精神和情感维护、实
10、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变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以廉洁用权为底线。“廉者,政之本也J回顾世界政党百年浮沉,苏联共产党亡党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党内特权阶层私欲膨胀,权力异化导致了权力腐败与政治腐败的“温床”,终致大党“改朝换代”。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反腐败是一场持久的无硝烟的战争。党员干部作为防止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当事人”,其一,要围绕“廉洁奉公树新风”学思想、见行动,经常学、时刻学、自觉学,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不断淬
11、炼政治本色,练就过硬政治本领。其二,要坚守廉洁底线,自觉做到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用廉洁文化启智润心。其三,以廉洁自律为基本行为准则,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将制度约束与自我约束相结合,时刻念好“紧箍咒”、把好“总开关”,始终保持慎初、慎微、慎终,从根本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第二篇思想决定行为。领导干部要做到严以用权,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并以此为准绳时刻约束和对照检查,使自己的用权行为合规中矩。对于如何做到“严以用权”,我有三点体会,与大家共勉。一是时刻做到“权力四问:即“权力是什么,权力从哪里来,权力为谁用,权力怎么用
12、只要找到这四个问题的答案,就能深刻理解权力的性质、出处和用途,让权力实现真正的作用。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权力,按照规范使用权力,是每个领导干部的第一道门槛和第一堂必修课。在企业,我们手中的权力来自于职工群众,是职工群众赋予的职责使命。广大干部职工赋予我们权力就是给予我们信任,我们要坚决摒弃特权思想,不能将其当成自己可以任意使用的“私器”,而要奋力担当作为。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创造无愧于企业和职工的业绩。坚决做好让权力在民意的基础上运行,要敬畏权力。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对待群众,对待责任,力求做到不偏不倚,群众满意,勤勉清廉,为民服务。要管好权力。把好“思想关”,在思想上解决好“为
13、谁当官、怎样用权、为谁服务”的问题,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要把好“自律关”,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做到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保证权力健康,不发生“霉变”。要慎用权力。要认清权力的风险,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正确用权会造福百姓,成就自己;用权不慎,以权谋私则会祸害群众,误了自己。要尊重权力的属性。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J不要将精力放在比待遇高低、权力大小、升职快慢上,而是放在比奉献多少、比贡献大小上,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二是做到用权“四不”。始终做到心中有党,用权不逾矩;心中有责
14、用权不怠政;心中有民,用权不谋私;心中有戒,用权不任性。党和人民赋予我们权力,就要为党和人民服好务做好事,凡事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牢记政治责任,强化使命担当,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坚持权为民所用,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困,对群众负责,对企业负责。权力与责任是一对“李生兄弟二有权就有责,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以愚公移山、勇挑重担的奉献精神,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瞄准目标,履职尽职,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在位谋政,在岗尽责,在职为民,努力争做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开拓企业发展的
15、新局面。为官心中要有戒。严于用权,本质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定、按法律行使权力,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坚决克服权力的任性,把握好慎用权力、敢用权力、善用权力的结合点,既不能在用权上独断专行、胡乱作为,也不能在用权上不敢担当、不敢作为。从增强规矩意识、法治意识入手,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有权不任性,用权必依法,做到心中有法,虑必及法,行必依法,不胡来,不乱为,不妄做。要恪守党规党纪,自觉遵守党的“规矩”;恪守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国家的“规矩”;恪守社会公德,自觉遵守社会的“规矩”;恪守个人私德,自觉遵守做人的“规矩”,不越轨,不逾矩,筑牢底线,守住红线
16、不碰高压线,不把权力当成是谋取私利的法宝,不把权力异化为取款机,不攫取不正当的金钱利益,避免物质生活享乐化、精神生活颓废化、家庭生活逐利化。规范用权,要养成按法律与规章说话办事的习惯,恪守权力的界限,拧紧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积极配合而不越位擅权,顾全大局而不斤斤计较,主动沟通而不埋怨猜忌,主动适应新常态,养成好习惯,实现新作为,努力推动形成思想统一、团结共事的局面。三是坚持用权“四严”。严以用权,严字当头,严字是关键,要以严的教育、严的制度、严的监督、严的作风,确保严以用权。如何理解这个严字,我认为可以归纳为三句话:一是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只能服务于人民,在企业里,就是要服务于企业发展
17、服务于职工利益;二是掌握尺度,必须照章办事,才不会越权,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触犯为官的底线;三是遵守规矩,对违规违纪、破坏法规踩“红线”、越“底线”、踏“雷区”的,要严肃查处,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坚决防止“破窗效应”。那么,如何将“严”字落到实处?首先要把住思想关口,立足于“不想”,强化教育预防。要坚持抓早抓小,加大教育力度,丰富学习内容,强化学习纪律,扩大教育范围,保证学习效果,不走过场,不搞形式,确保每个人都能从思想上认识到严以用权的重要性和深刻内涵,达到高度统一。落实好“四种形态”: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18、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少数。第二要有严的制度,致力于“不能”,加强制度建设。针对腐败易发环节领域,查找制度漏洞,完善细化制度措施,严肃制度执行,在制度上防止权力任性、权力滥用,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不让个别领导干部钻制度的空子。进一步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流程清单,用清单编织制度的“笼子”,用制度的理性遏制权力的任性和野性,做到“清单之内”依法履职,“清单之外”令行禁止。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凡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安排、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决定。班子成员
19、要树立大局意识和团结意识,坚决维护班长、班子权威,做到思想上多交流沟通,工作中多支持协作,遇到问题互相帮助、协力攻坚。第三要强化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着力于“不敢”,从严正风肃纪。坚持抓节点、抓典型,加大督查力度,不断创新监督形式,推进监督多元化,将作风建设推向深入。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肃查处以权谋私、滥用职权、公权私用等违纪违规问题,进一步强化“不敢”的震慑。加快实现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各领域办事公开的常态化、全覆盖,完善各种监督形式,强化对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监管,坚决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要有自觉、主动接受监督的境界和胸怀,切实做到为民掌权、受民监督,养成在“放大镜、聚光灯
20、下行使权力的习惯。领导干部带头严以修身、严以律己,最终都要通过严以用权来践行和检验。领导干部和普通职工的最大区别在于手中有权、肩上有责。每一名领导干部要在严以用权中树立起忠诚、干净、担当的新形象,让手中的权力更好地服务企业,造福员工。第四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守住权力关,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感,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J对权力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前一句话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来源和基础,后一句话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性质和归宿,有力地回答了“怎样看待权力,怎样使用权力”这个权力观最基本的问
21、题。回溯党史,那些焦裕禄、孔繁森、谷文昌、廖俊波等保持清正廉洁的优秀领导干部,无不是树立正确权力观的模范,他们虽然岗位不同,但都受到了群众的持久称颂,就是因为他们守住了权力关,彰显了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为民情怀。权力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党员领导干部的立场原则和党性观念。现实中,个别党员领导干部缺乏正确权力观,有的掌权自鸣得意、忘乎所以,“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在肆意妄为的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有的精神空虚、贪图享乐,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把权力视为谋取私利的筹码。有的急功近利,在仕途升迁上渴望走捷径,把权力当成风光和享受,热衷于权力变现、大搞权力寻租模糊了公与私的界限,忘却了共产
22、党人的初心使命,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权谋私、为所欲为,最终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国有企业党员领导干部,拥有着“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企业员工”以及“社会公民”等多重身份,更应该正确认识权力,用权应知责、为民、律己,正确行使权力,让权力始终为干部员工谋幸福。用权当知责。领导干部的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肩负的责任也越大,越要增强责任意识。当前,中泰集团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异常复杂严峻,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用权当如履薄冰,不慎乃殃”的敬畏意识,牢记“为官避事平生耻”的古训,充分用好权力的“杠杆”,切实端正用权的态度,把做官当做事,把用权当履责
23、依托本职岗位的“支点”,有力地“撬动”事业发展,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仰不愧党、俯不愧民、内不愧心。用权应为民。作为国有企业的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不论位置多高、权力多大,都要记得权力来自于组织、员工和社会的信任和支持。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下架子,去掉“官”气,明确权为民赋、权为民用、利为民谋的道理,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倾听员工呼声,把握员工期盼,回应员工诉求,用好手中的权力及时为员工排忧解难,把“员工需要”作为用权的根本方向,把“员工满意”作为检验用权成效的唯一标尺,在办实事中体现价值,赢得威望,广泛凝聚干部员工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用权常律己。权力具有天然的扩
24、张性,但法纪限定了权力的边界。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国有企业抓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和规矩意识,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以正确的权力观把好思想和行为的“总开关”和“总闸门”,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党的工作纪律,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自觉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内想问题、作决策、干事情,坚决做到按规矩原则用人,按法规程序办事,时时刻刻地接受干部员工的监督,始终做到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用权。如何认识和看待权力、如何正确行使权力,是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答好的考题。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才能
25、树牢权力观、守好权力关,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以自身过硬的言行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环境,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根本动力和坚强组织保证。第五篇“政者,正也”。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为官从政的基本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守住权力关,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感,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J党章庄严宣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从人民利益出发,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把造福人民的实事办实,把造福人民的大事小事办好,把造福人民的难事
26、办妥,这是一份承诺,更是一份忠诚。对党员干部而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才能真正守住权力关。回溯党史,那些保持清正廉洁的优秀领导干部,无不是树立正确权力观的模范。一心一意为民服务的谷文昌公私分明,从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家人牟利,他说:“我是领导干部,不能向组织开口给自己孩子安排工作,不然以后工作怎么做呢?”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的王瑛做官多年,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她认为:“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公共权力,是人民群众让我们保管的,我们只是一个保管员J专注于为百姓谋利的廖俊波,坚持“亲”“清”原则,他明确说:“任何人打着我的旗号去办私事,你们都不要理J
27、这些干部虽然岗位不同,但都守住了权力关,彰显了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为民情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需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德之不厚,行将不远。从现实反面典型案例看,一些领导干部在权力观上出现偏差,把权力视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进而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出现失误,最终在权力关上失德、失守。只有发扬“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精神,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着力提升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才能真正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二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坚决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才能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权力意味着责任。共产党人干事创业,图的是造福百姓
28、为的是家国兴旺。无论任何时候,无论任何情形,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于为民谋利,都应该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以贯之的政治本色。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今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异常复杂严峻。把做官当做事,把用权当履责,阵厉奋发、笃行不怠,勇于担当、不负使命,这是党员干部应有的境界。战争时期,有位西方记者问毛泽东同志:“你们办事,是谁给的权力?”他回答说:“人民给的。如果不是人民给的,还有谁给呢?”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忘
29、初心、牢记使命,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我们就能不惧艰难险阻,始终充满力量,朝着奋斗目标不断前进。ZrA-A-弟八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守住权力关,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感,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J权力的根本属性是公共性,权力行使只能为公共利益服务,决不能为私欲所滥用。做到敬畏权力、珍惜权力、用好权力意义重大。保持对权力的敬畏之心。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有的党员干部因为权力观出现偏差,在权力面前没有经受住考验、跌了跟头。权力是把“双刃剑”,既能造就人,也能腐蚀人。党员干部应时刻牢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之心
30、有权不能擅权、用权不能任性,正确对待权力、规范使用权力,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只有正确对待权力,牢记有权必有责,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切实为广大群众办实事、谋福利,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管好权、慎用权,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搞特权、不徇私情,始终牢记不触及底线、不触摸红线、不触动高压线,不为欲所为。正确行使手中权力,防微杜渐、抵制诱惑、拒绝腐败,无愧于党、无愧于民、无愧于心。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公仆意识,真正利用手中权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以不懈的奋斗、无畏的担当、扎实的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廉洁从政是我们党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为政用权的底线。党员干部要把反腐倡廉当作政治必修课来认真对待,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心中高悬法纪明镜、手中紧握法纪戒尺、知晓为官办事尺度,守好廉洁底线,守住权力关,始终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为官,永葆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