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全程突破模块一中国古代史北师大版201901092110.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620895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1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全程突破模块一中国古代史北师大版20190109211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全程突破模块一中国古代史北师大版20190109211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全程突破模块一中国古代史北师大版20190109211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全程突破模块一中国古代史北师大版20190109211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全程突破模块一中国古代史北师大版201901092110.doc(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国世界1.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人。2.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周口店“北京人”。3.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1.500万100万年前,人类始祖:非洲草原上的南方古猿。2.距今三四万年前,出现现代意义上的人类:晚期智人。历史年代计算(五年2考)纪年法公元纪年目前世界上通用的纪年方法,就是把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在公元元年以前发生的事件的时间,称为公元前年;以后发生的事件的时间,称为公元年。天干地支纪年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纪年方法。它起源于夏朝,又称夏历,因为对农事有指引作用,故又称农历。考纲上涉及的有甲午中日战争(1894

2、年)、戊戌变法(1898年)、辛丑条约(1901年)、辛亥革命(1911年)。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每60年一个循环,每增加一年,天干地支各向后推一位。年号纪年(1)用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开始,此后形成制度。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其在位年代的名号。(2)古代重要的帝王年号:帝王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明太祖明成祖康熙帝乾隆帝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贞观先天、开元、天宝洪武永乐康熙乾隆民国纪年是从中华民国建立开始纪年的方法,称作中华民国年,简称民国年。年代换算不跨元年数字大的年代直接减去数字小的年代。如:201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成立)多少周年?2017194968(周年)。跨越公元

3、前后两个年代相加再减去1。如:光武帝(公元前6年公元57年),即生于公元前6年,公元57年去世,那他的年龄就是657162(岁)。2015.8,2013.7年代和世纪(1)世纪年代:如19世纪60年代18601869年。(2)年代世纪:如1948年20世纪40年代(从某个年代的百位数算起,百位数加1,其他不变。公元前年代换算世纪同公元的换算一样,如公元前27年,百位数0加1,即公元前1世纪)。(3)初期、中期和末期:一个世纪是一百年,年代是将一个世纪以连续十年为阶段划分,依次按每10年为一个历史时期划分为10个年代。年代初期一般指10年代、20年代、30年代;中期指40年代、50年代、60年代

4、;剩下的便为末期。(4)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个世纪的初期和末期在计算时,要注意公元前后的问题,公元后的大数为末期,小数为初期;而公元前恰恰相反,大数为初期,小数为末期。总之,凡是先发生的事件均为初期,后发生的事件均为末期。如公元前3世纪指从公元前299年到公元前200年;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转化为世纪纪年应该是公元前3世纪末;而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就是2世纪初。中华民国纪年的算法民国元年是1912年,所算年代减去1911年即可。如:1949年是民国多少年?即:1949191138(年)。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五年未考BS:七上P25;RJ:七上P25元谋人元谋人1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

5、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北京人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距今年代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体质特征他们的头部残留着猿类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直立行走。生产生活使用打制石器2和木棒。已经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社会生活几十个人生活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顶部的山洞里距今年代距今约三万年体质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生产活动山顶洞人3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4。靠采集和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用骨针5缝制衣服,使用装饰品。【知识拓展】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

6、较:比较名称体质特征生产工具生活状况社会生活和组织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打造粗糙的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已进入氏族公社时代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五年未考BS:七上P711;RJ:七上P7111河姆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社会生活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干栏式房屋发现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6村距今年代距今约七千年,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7的典型。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8;会制作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用耒耜9耕地,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10的国家);他们已经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住着干栏式11的房子,过

7、着定居的生活。2.半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发现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半地穴式房屋距今年代距今约五六千年,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生产生活半坡原始居民12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13的国家之一),饲养猪狗等家畜;制造彩陶;已会纺线、织布、制衣;居住在半地穴式14的房子里,过着定居的生活。【知识拓展】1原始农耕文化特征的异同。(1)相同点: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作陶器;定居村落。(2)不同点:原始农耕典型反映出不同地域条件的经济文化呈现的不同,如农作物品种、建筑结构等。2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而半坡原始居民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子,影响他们住着不同结

8、构房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给我们有什么启示?(1)主要因素:影响他们住着不同结构房子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2)启示:表明在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同时也表明我国远古人类已经注意到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我们应自觉地保护环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炎帝黄帝尧舜禹禅让制五年2考BS:七上P1216;RJ:七上P1215考纲要求:A.识记: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炎帝与黄帝(1)炎帝1:号神农氏2,相传他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发明了陶器。传说中的黄帝(2)黄帝3:号轩辕氏4。相传他建造宫室

9、,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5发明抽丝养蚕技术,下属仓颉6发明文字,伶伦7编出乐谱等。海外华人称黄帝炎帝为“人文初祖”8“人文始祖”9。海内外华人常自称“炎黄子孙”10。尧、舜、禹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11首领还有尧12、舜13、禹14。他们通过“禅让制”15被推举为部落首领。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曾经为治理洪水,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16。禅让制尧舜禹时期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知识拓展】1传说和史实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传说虽然有后人的加工成分和

10、臆想,但它反映了远古时代部落与部落联盟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它能帮助我们复原某些远古时代的历史场景。(2)区别:传说与史实的最终区别在于有没有考古发现的文字证据。2炎黄战蚩尤。距今约四五千年,炎帝和黄帝联合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部落,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主题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中国世界1.夏朝:奴隶社会开始。2.春秋时期:诸侯争霸。3.战国时期:封建社会形成。1.古巴比伦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2.雅典民主政治达到古代社会的高峰。3.世界交流主要依靠战争形式,如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夏、商、西周的更迭五年1考BS:七上P2225;RJ:七上P20231夏朝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

11、070年建立者禹1都城阳城2重要事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3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4。灭亡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5,奢侈残暴,引起人民不满,最终被商汤所灭。影响(1)启继承父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6。2016.13(1)(2)夏朝是我国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3)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我国古代社会开始进入文明时代。【知识拓展】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商朝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商王汤7都城亳8重要事件盘庚迁殷9:商朝前期多次迁都,约公元前13

12、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此后商朝统治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叫殷朝10。灭亡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11,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影响商朝设置管理各项事务的官员,建立了庞大的军队,活动地域远远超过夏代,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3.西周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周武王12都城镐京13武王伐纣周武王率兵在牧野14大败暴虐无道的商纣,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史称西周。(成语:倒戈一击)平王迁都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15,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16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知识拓展】从夏朝和商朝的灭亡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启

13、示:(1)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心愿;用人应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2)荒淫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西周分封制五年1考BS:七上P2829;RJ:七上P24考纲要求:A.识记:西周分封制目的西周初年,为了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内容“授民授疆土”周天子把土地和臣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1,周初共分封71国。2016.1诸侯的义务(1)受到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因此他们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服役。(2)各诸侯国要保持密切,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基础西周实行按血缘关系亲疏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继承权的宗法制2,并以此

14、为原则进行分封。宗法制的基本原则:周王自称天子,由嫡长子3(正妻所生长子)世袭,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按此原则分封给卿大夫4和士5。作用分封制6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关联速查】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演变(P37):分封制(P13)郡县制(P20)行省制(P36)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五年2考BS:七上P3438;RJ:七上P3034考纲要求:A.识记: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1春秋争霸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7和战国8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争霸形势图春

15、秋争霸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时期。2014.2五霸齐桓公9、宋襄公10、晋文公11、秦穆公12和楚庄王13等(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14、越王勾践15)。称霸背景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他们之间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其他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目的为了掠夺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霸主。主要过程齐桓公称霸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任用管仲16为相,改革内政和军制,以“尊王攘夷17”为口号。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于葵丘会盟18,周天子也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晋文公称霸公元前63

16、2年,晋国在城濮19打败楚国军队,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相关成语:退避三舍20)2013.1楚庄王称霸楚庄王在泌打败晋军成为中原霸主。(相关成语:问鼎中原21)吴王阖闾称霸江南地区的吴国国君阖闾任用伍子胥22和齐国人孙武23,打败楚国,成为霸主。越王勾践称霸吴王夫差24打败越国,越王勾践向吴国称臣,后来回到越国,励精图治,打败吴国,成为霸主。(相关成语:卧薪尝胆25)影响积极影响在春秋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诸侯国,为后来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消极影响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灾难。【知识拓展】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1)齐是东方大国,有鱼盐之利。(2)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

17、。(3)顺应当时政治形势,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号。2战国七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七雄形成战国初期,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晋国分裂成韩、赵、魏三个国家。稍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齐国,(“三家分晋,田氏代齐”)1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局面,史称“战国七雄”2。合纵连横实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使用武力之外,不断展开政治和外交上的攻势。含义东方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合纵”3。秦国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4。结果战国后期,东部各国为了自己利益,时而追随秦,时而追随楚(

18、典故:朝秦暮楚5)。战国后期,秦国集中优势兵力,发动一系列大规模战役,力量日益壮大起来。【知识拓展】纵横家为什么提出“合纵”“连横”策略?战国时,七雄之中以秦国实力最强,严重威胁其他六国的生存,于是苏秦游说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意图一起对抗强大的秦国。因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或打击其他国家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商鞅变法五年2考BS:七上P4144;RJ:七上P3639考纲要求:B.理解: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1战国时期的社

19、会变革原因(1)根本原因: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2)直接原因:各国为了富国强兵。主要表现(1)经济: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这是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铁器牛耕6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2)政治:战国时期,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如魏国李悝变法7、楚国吴起变法8、秦国商鞅变法);封建制度开始确立(最主要的表现)。(3)思想:诸子百家争鸣。影响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逐步确立起了封建制度,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封建社会形成

20、。【知识拓展】(1)春秋战国时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铁农具的广泛使用;牛耕的推广;个体经济(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各国的社会变革等。(2)原始社会使用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奴隶社会使用青铜工具,封建社会使用铁制工具,这充分说明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2商鞅变法背景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1效果最显著。开始公元前356年,秦孝公2任用商鞅变法。2016.16(2)目的富国强兵3作用加强了封建专制的统治主要内容目的主要措施作用加强中央集权(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2)推行县制4。县设县令,县令由国君直接任免。2017.1有利于加

21、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深远。发展经济(富国)(1)承认土地私有5,允许自由买卖。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奠定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2)奖励生产6,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劳伇。有利于发展封建经济,推动人口增长。(3)统一度量衡7。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对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作用。增强军队战斗力(强兵)奖励军功8。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直接打击了旧贵族的利益,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评价性质商鞅变法是一次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

22、最富强的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功原因(1)根本原因: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潮流。(2)商鞅变法得到统治者(秦孝公)的大力支持。(3)商鞅确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9指导思想,取信于民,与时俱进。(4)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到底。启示(1)作为国家要坚持改革,不断深化,要顺应潮流,勇于创新;要符合国情,以民为本;要善于学习,重视人才。(2)作为青年学生要学习商鞅勇于变法创新、不畏艰难的精神,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发奋读书的信念,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知识拓展】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评价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

23、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因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汉字的演变五年未考BS:七上P46,P49,P71;RJ:七上P4142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1。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朝龟甲卜辞金文也称“铭文”2,是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金文3比甲骨文规范。小篆和隶书秦朝统一后,统一文字,把小篆4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推行笔画更为简单的

24、隶书5。楷书和行书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和隶书转化到楷书6,草书7和行书8也逐渐流行。文字演变甲骨文金文(铭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青铜艺术五年未考BS:七上P4748;RJ:七上P2627发展状况(1)商朝青铜铸造业9高度发展,青铜工艺十分精湛。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2)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商朝工匠已经能够根据对各种器物硬度的不同要求,调配铜和锡的比例。(3)西周的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杰作(1)司母戊鼎: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铜方鼎10,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2)四羊方尊11:商朝造型奇特的青铜器。(3)成都平原的“三星堆”

25、12文化(商朝):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13、青铜神树14等。评价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 司母戊铜方鼎 四羊方尊孔子五年1考BS:七上P5051;RJ:七上P4647历史地位春秋时期的孔子15是儒家学派16的创始人,是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主要思想“仁”17就是要爱护别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强加于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8)“礼”19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政治方面提倡“为政以德”20。主张以“德”化民21,以“礼”治国22,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教育教育理念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1,就是

26、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贵富贫贱,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学习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主张“当仁不让于师”2。教学方法主张“因材施教”3,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学习内容诗书礼乐易春秋2016.15(2)教育成就孔子的学生有3000多人,比较著名的有72人。儒家经典孔子的弟子将其言论整理成论语7一书。影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关联速查】中国教育的发展:孔子创办私学(P17)、汉武帝设立太学(P21)、科举制(P30)八股取士(P39)、京师

27、同文馆(P54)、京师大学堂(P58)、奏定学堂章程(P59)、科举制的废除(P59)、九年义务教育(P86)、高等教育的发展(P86)、“科教兴国”战略(P86)。老子五年未考RJ:七上P4748老子8原名李耳9,春秋末年楚国人(今安徽涡阳人),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时期安徽省境内著名思想家。他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10思想,认为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代表作为道德经11(由其弟子整理而成,又称老子)百家争鸣五年1考BS:七上P5152;RJ:七上P4849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互相辩论,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12的局面。20

28、16.15(1)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3。学派时代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思想墨家战国墨子墨子14主张兼爱15、非攻16;反对人对人的压迫,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儒家春秋孔子春秋17“仁”“礼”“仁者爱人”18“为政以德”。战国孟子孟子19(1)提出“春秋无义战”20,主张“施仁政于人民”21,减轻对人民的剥削。(2)他还提出“民贵君轻”22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3的道德观念。(3)要求统治者用“仁政”24治国,轻徭薄赋。(4)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主张持续利用自然资源。道家春秋老子1道德经2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战国庄

29、子庄子3主张“道法自然”4。认为大自然是一个整体,不能加以分割和破坏,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他提倡顺其自然、无为而治5。法家战国韩非子韩非子6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7。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兵家春秋孙武孙子兵法8“知己知彼,百战不殆”9。战国孙膑孙膑兵法10继承并发展了孙武11的军事思想,反对空谈仁义。影响“百家争鸣”12开始于奴隶制瓦解的春秋时期,鼎盛于新兴地主阶级登上统治地位的战国时期,前后持续了几百年。各家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知识拓展】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1)春秋战国时期正是我国生

30、产力发展的时期,铁器的普遍使用、牛耕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力。农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兴盛。(2)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猛烈地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统治秩序,进一步加速了奴隶制度走向崩溃的进程。各国竞相改革,刚刚上台的新兴地主阶级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为他们解决社会大变革中的一系列问题(维护自己的统治、增强争霸实力等)。(3)一批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4)自孔子创办私学以来,私人办学盛行,为各派学说的传播提供了阵地。都江堰五年1考BS:七上P5455;RJ:七上P3738考纲要求:B.理解:以都江堰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修建都

31、江堰13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14父子在岷江流域15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2017.11(2)都江堰构成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评价(1)两千多年前的都江堰,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都江堰防洪、灌溉之举,使得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人称“天府之国”16。(3)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灌溉土地上万千亩,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2000年,都江堰和青城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主题三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中国世界1.秦始皇建立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汉武帝开创大一统的盛世局面。3.丝绸之

32、路联通西域,中外交流频繁。4.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封建正统思想。1.布匿战争,罗马共和国疆域扩大,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2.罗马帝国建立。3.基督教诞生。秦并六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评价秦始皇五年1考BS:七上P6472;RJ:七上P5660考纲要求:A.识记:秦兼并六国C运用: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1秦并六国背景(1)战国以来,随着各国间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政治上的分裂状态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统一成为大势所趋。(2)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不断兼并邻国的土地。(3)公元前260年,秦国在长平之战1中大败赵国。从此,六国再也

33、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秦始皇统一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2秦朝3,定都咸阳4。2013.2影响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疆域四至东临东海,西到陇西,南濒南海,北抵长城。秦朝疆域图【知识拓展】秦国与秦朝的区别: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朝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措施影响政治(1)采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1至高无上的地位。(2)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2、御史大夫3(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3)在地方,推行

34、郡县制4。天下分为36郡,最高长官称郡守5;郡下设县,最高长官称县令6。秦朝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7,取代了过去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宗法分封体制,这一体制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1)秦朝行政机构巩固了统一的局面,加强了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2)消除了许多分裂因素,加强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对我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密切的关系。(4)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到

35、长城一带,南到南海。经济拆除一切路障,统一车辆形制。(车同轨8)加强了中央与各地的联系。(1)统一货币,制造统一的圆形方孔钱9。(2)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10制度。有利于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对以后中国的货币和计量单位产生了重大影响。文化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后来又推行一种新的字体“隶书”。统一文字有利于中央集权国家政令的统一、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思想焚书坑儒11。(公元前213年,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采纳李斯12的建议,下令民间除医药、种树、占卜等外,其余书籍一律烧毁。公元前214年,活埋儒生400多人)(1)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2)实质: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军事(1)为了

36、防御匈奴进攻,秦始皇13征发大批人力,将燕、赵、秦三国北边的旧长城连为一体,西起临洮,东至辽东14。(2)开发南疆,兴修灵渠15。(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加强了对于边疆地区的统治,是秦巩固中央集权在军事方面的重要体现。意义(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也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统一的趋势则成为此后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2)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环境。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3)秦朝统一中国,使国家规模得到扩大,统治方法得到加强和丰富,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同意识

37、,奠定了我国统一的基础。【关联速查】1古代帝王的思想文化政策:“焚书坑儒”(P2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21)、八股取士(P39)、文字狱(P39)2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演变(P37):分封制(P13)郡县制(P20)行省制(P36)【知识拓展】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官职是世袭的;郡县制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其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2评价秦始皇。秦始皇是在我国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历史人物,对秦始皇的评价,应该一分为二,既要看到他的历史功绩,也要看到他的过失。(1)主要功绩: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创立一套完整的封建专

38、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修长城,巩固了边疆地区。(2)过失:他实行残暴统治,刑法严苛,赋税沉重,兵役徭役繁多,使人民怨声载道,为秦朝迅速灭亡埋下了隐患。另外他为了维持至高无上的权威,极其粗暴蛮横地“焚书坑儒”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也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莫大的损失。比较功过,总体来说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创立者,功大于过,是我国封建社会有作为的皇帝。陈胜吴广起义楚汉战争五年未考BS:七上P6667;RJ:七上P62651陈胜吴广起义经过(1)公元前209年夏,面对误期当斩的命运,陈胜1、吴广2领导农民在蕲县大泽乡3发动了反

39、对暴秦统治的起义。(2)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4。后来,吴广、陈胜相继被杀害,起义失败。影响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5,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2.楚汉战争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6中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刘邦趁机攻取咸阳,秦朝灭亡。西汉建立刘邦7在楚汉战争8中打败项羽9,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10(今陕西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11,刘邦就是汉高祖12。西汉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评价汉武帝五年2考BS:七上P7477;RJ:七上P6770考纲要求:C.运用:结合西汉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措施思想方面汉武帝13接受董仲舒14的

40、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5,把封建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16。举措:(1)任用精通儒学的人为官。(2)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太学17,在地方设立官学。2015.11(1)西汉疆域图政治方面削弱封国势力汉武帝接受主父偃18的建议,颁布“推恩令”19,巧妙地削弱诸侯王国的势力。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20,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21,每个区域派刺史22一人。军事方面派大将卫青23、霍去病24北击匈奴。影响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

41、皇帝。他在位期间采取一系列措施,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达到鼎盛。但是汉武帝连年征战,耗费了大量的民力和财力,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晚年下诏“悔过”(史称“罪己诏”25),改正了自己的错误。2014.1【关联速查】1古代帝王的思想文化政策:“焚书坑儒”(P2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21)、八股取士(P39)、文字狱(P39)2中国教育的发展:孔子创办私学(P17)、汉武帝设立太学(P21)、科举制(P30)、八股取士(P39)、京师同文馆(P54)、京师大学堂(P58)、奏定学堂章程(P59)、科举制的废除(P59)、九年义务教育(P86)、高等教育的发展(P86)、“科教兴国”

42、战略(P86)【知识拓展】“秦皇汉武”的共同之处:(1)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君主。(2)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3)其举措对后世影响巨大并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到了推动作用。(4)“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张骞通西域五年未考BS:七上P8182;RJ:七上P8283考纲要求:A.识记:张骞通西域西域两汉时,把甘肃玉门关1和阳关2以西,包括今新疆地区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3。张骞辞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第一次通西域时间公元前138年。目的汉武帝4为了联合大月氏5夹击匈奴6。意义张骞7虽未完成使命,但他却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第二次通西域时间公元前119年。目的加

43、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意义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此后,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班超经营西域公元73年,班超8投笔从戎9,受命出使西域,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西域都护五年1考BS:七上P82;RJ:七上P83设置公元前60年,汉朝设西域都护10。2015.14(1)意义西域都护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丝绸之路五年1考BS:七上P8384;RJ:七上P8384考纲要求:B.理解: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得名中国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欧洲人把中国称为“赛里斯”,是“丝绸之国”11的意思)畅通原因(1)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2)西汉政府的保护和经营,在丝绸之路12上修道路、筑长城、起亭隧、设驿站,为通往中亚、西亚路线上的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交流内容(1)沿着丝绸之路,中国丝织品、漆器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2)西方的毛皮、汗血马13、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纷纷东来。石榴、胡桃、葡萄、胡麻、胡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