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教学检测试题文科班含解析.doc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26242 上传时间:2025-07-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教学检测试题文科班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教学检测试题文科班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教学检测试题文科班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教学检测试题文科班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教学检测试题文科班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教学检测试题(文科班,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19世纪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A提出了原子学说 B提出了分子学说C发现了稀有气体 D发现了元素周期律【答案】D【解析】19世纪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答案选D。2关于元素周期表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是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B在周期表中,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横行,称为一周期C元素周期表中,总共有18个纵行,18个族D第IA族的元素又称为碱金属元素(除过H),第VIIA族

2、的元素又称为卤族元素【答案】C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的确定的知识。3元素周期表里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可能用于( )A制新农药 B制半导体材料 C制新医用药物 D制高温合金【答案】B【解析】元素周期表里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所以,可制半导体材料,故选B。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4F、Cl和Br都是VIIA族元素,关于这三种元素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FC1BrB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C核外电子层数都相同D最外层电子数都不相同【答案】B【解析】A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FClBr,A错误;

3、B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均是7个,B正确;C同主族自上而下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均不相同,C错误;D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均是7个,D错误,答案选B。5下列事实不能说明非金属性ClI的是( )ACl2+2I-=2Cl-+I2 B稳定性:HClHIC酸性:HClO4HIO4 D酸性:HClO3HIO3【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6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A氧 B氟 C碳 D氮【答案】B【解析】四种元素均是第二周期元素,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最小的是F,答案选B。【点睛】掌握微粒半径比较规律是解答的关键,一看电子层数:同主族元素的微粒

4、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二看核电荷数:在同周期中的原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三看电子数:在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7下列物质中,碱性最强的是( )ANaOH BMg(OH)2 CAl(OH)3 DKOH【答案】D【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金属性在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解:Na、Mg、Al在同周期,Na、K同主族,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金属性在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则金属性KNaMgAl,所以碱性最强的为KOH,故选D8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AHClO4 BH2SO4 CH3PO4 D

5、H2SiO3【答案】A【解析】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强弱顺序是ClSPSi,所以高氯酸的酸性最强,答案选A。9下列元素中,最高正化合价数值最大的是( )AC BF CS DNe【答案】C【解析】C的最高正化合价是+4;F没有正化合价;S的最高正化合价+6;Ne化合价是0,故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10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氧化性强弱:F2Cl2 B金属性强弱:KNaC酸性强弱:H3PO4H2SO4 D碱性强弱:NaOHMg(OH)2【答案】C【解析】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AB不正确。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

6、水化物的酸性越强,C增强。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D不正确。答案选C。11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B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C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DLi、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答案】B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2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热稳定性:HFHClHBr 原子半径:NaSO酸性:H3PO4H2SO4HClO4 还原性:S2O2FA B C D【答案】C【解析】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FClBr,所以HFHCl

7、HBr,正确;同周期元素的半径从左至右逐渐减小,NaS,O在Na和S的上一周期,半径最小,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SP,酸性:HClO4H2SO4H3PO4,错误;因元素单质氧化性越强离子还原性越弱,单质氧化性:F2O2S,所以还原性:S2O2F,正确。考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比较。13X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3XO4,则它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为( )AHX BH2X CXH4 DXH3【答案】D【解析】14已知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8、A元素非金属性按X、Y、Z的顺序减弱B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减弱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增强D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增强【答案】A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15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答案】C【解析】根据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可知,在周期表中的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则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的变化来解答解:A原子半径大小与核外电子层数有关,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但元素的性质与原子半径的递

9、变规律不一致,故A错误;B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增大,但不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则不能决定元素性质出现周期性变化,故B错误;C由原子的电子排布可知,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即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故C正确;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化合价属于元素的性质,故D错误故选C16下列叙述中能肯定说明金属A比金属B的活泼性强的是( )A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A原子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C1molA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2比1mol B从酸中

10、置换生成的H2多D常温时,A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答案】D考点:考查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比较的知识。17碳元素有的三种原子:、,下列各项对三种原子均不同的是 ( )A核电荷数 B中子数 C电子层数 D元素种类【答案】B【解析】三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碳元素的三种不同核素,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均相同。答案选B。1813C-NMR(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14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A13C与15N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13C与C60是同一种物质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 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答

11、案】C【解析】A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则13C与15N具有的中子数分别为13-6=7、15-7=8,中子数不同,A错误;B13C为原子,C60为单质,二者不是同位素,B错误;C15N与14N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两原子互为同位素,C正确;D15N的核外电子数为7,中子数=15-7=8,电子数与中子数不同,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原子中的数量关系,明确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的关系,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等即可解答,注意同位素的含义和核素的表示方法。1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吸引力B非金属间只能形成共价键C因为离子键是一种强相互所用,所以离子

12、化合物均很难分解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答案】D【解析】A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包括引力和斥力,A错误;B非金属间不一定只能形成共价键,例如氯化铵中存在离子键,B错误;C离子键是一种强相互所用,但并不是所有离子化合物均很难分解,例如铵盐等,C错误;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D正确,答案选D。20下列物质对应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ANaBr:BMgCl2:CCCKCl:ClDNa2O2:Na2Na【答案】D【点睛】书写电子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同一个式子中的同一元素的原子的电子要用同一符号。2、主族元素的简单离子中,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离子符号

13、如选项A中钠离子;阴离子的最外层都是8电子结构(H除外),在表示电子的符号外加方括号,方括号的右上角标明所带电荷。如选项C中Cl;3、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是11时,要注意每一个离子都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直接相邻的事实。4、写双原子分子的非金属单质的电子式时,要注意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和表示方法。二、填空题(共40分)21在原子序数118号元素中(填元素符号): (1)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是_。 (2)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单质是_。 (3)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 (4)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化学式是_。 (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元素是_。【答案】 (1)Na (2)F2 (3

14、)H (4)HF (5)Cl【解析】(1)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则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是Na;(2)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单质是F2;(3)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H;(4)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则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化学式是HF;(5)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元素是Cl。22下表列出了A-R9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填元素符号)周期族AAAAAAAO2EF3ACDGR4BH(

15、1)这9种元素分别为A_B_C_D_E_F_G_H_R_,其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2)A、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3)A、B、C三种元素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4)F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_,该氢化物在常温下跟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所得溶液的pH _7。(填“”、“=”或“MgAl (13)H2O (14)2K+2H2O =2KOH+H2 (15) (16)Na Br (17)黄色23X、Y、Z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不同短周期内,X与Z属于同主族元素,Z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X单质与Y单质相互化合可以得到X2Y和X2Y2两种液体化合物,Z单质

16、与Y单质相互化合可以得到Z2Y与Z2Y2两种固体化合物,其中Z、Z2Y、Z2Y2都能与X2Y反应生成一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ZYX溶液。(1)试推测X、Y所代表的元素分别为X_、Y_(填元素符号), X2Y和Z2Y的化合物类型分别是_、_;(2)写出Z单质与X2Y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写出Z2Y2与X2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 (1)H (2)O (3)共价化合物 (4)离子化合物 (5)2Na+2H2O=2NaOH+H2 (6)2Na2O2+2H2O=4NaOH+O2【解析】首先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判断出元素种类,然后结合问题分析解答。X、Y、Z三种元素位于

17、元素周期表的不同短周期内,X与Z属于同主族元素,Z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故Z为Na元素;X单质与Y单质相互化合可以得到X2Y和X2Y2两种液体化合物,X2Y和X2Y2两种液体化合物分别为H2O和H2O2,则X为H元素,Y为O元素,Na与氧气相互化合可以得到Na2O与Na2O2,Na、Na2O、Na2O2都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溶液,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符合题意,则:(1)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H元素、Y为O元素;X2Y和Z2Y分别是水和氧化钠,分别含有共价键、离子键,其化合物类型分别是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2)Na与H2O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氢气,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

18、2NaOH+H2;(3)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24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1)将钠、钾、镁、铝各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与盐酸反应的速度最慢;_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利用下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3)上面装置中D装置的作用是为防止_。(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

19、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_的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溶液吸收尾气。【答案】 (1)K (2)Al (3)Al (4)S2-+Cl2S+2Cl- (5)倒吸 (6)溶液变蓝 (7)NaOH【解析】、(1)同一周期元素,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酸或水反应越剧烈,金属性NaMgAl,则Na与盐酸反应最剧烈、Al与盐酸反应速率最慢,1mol钠、镁、铝分别产生的氢气是0.5mol、1mol、1.5mol,即铝产生的氢气最多;(2)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硫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S22Cl+S;(3)球形干燥管D能够防止倒吸,可以避免C中液体进入锥形瓶中; (2)常温下高锰酸钾能把浓盐酸氧化为氯气,氯气能把碘化钾氧化为单质碘,碘遇淀粉显蓝色,则观察到C中溶液溶液变蓝;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必须进行尾气吸收,氯气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点睛】本题考查性质实验方案设计,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及知识运用能力,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知道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方法,注意氯气有毒需要进行尾气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