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ppt-第八章.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26062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PPT 页数:146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ppt-第八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ppt-第八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ppt-第八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亲,该文档总共1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ppt-第八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ppt-第八章.ppt(1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法律制度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民主制度 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是阶级力量 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1. 我国现行宪法1982年12月4日公布施行 2. 1988年、1993年、1999年、 2004年修改 3. 结构:由序言及四章组成,共138条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我国宪法规定 的基本制度 宪法的特

2、征和原则 我国的国家制度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我国的国家机构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n 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一) 宪法的特征 (二) 宪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 度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一)宪法的特征: n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 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2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 高。 3在制订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 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根本 任务 国家性质 根本 制度 国家形式 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权利义务 现代化建设 宪法的内容:规定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 思想品德与法

3、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效力高于 普通法律 行政法规 组织规章 公民的 行为准则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宪法制订和修改的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 严格 n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64条: “宪法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 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 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n 宪法以外的其他法律往往在第一 条明确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为什么会这样规定? 思 考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 基本 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保障公民权利原则

4、法治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 制度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 (四)国家结构形式 (五)经济制度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 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 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 国家性质 我国的 国体 我国国家的 阶级性质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 政体 我国的 政权组织形式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西

5、方的 三权分立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 n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具有很 强的生命力。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 。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通过各级人民 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 制度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2中国不能搞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中 央 省直辖市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自治

6、州设区市 乡 民族乡镇 县区 乡镇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n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为解决 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实现民族 平等、 团结而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3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 度 n 我国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 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 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五)我国的经济制度: 经济 基础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

7、-宪法-行政法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 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 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受权 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真假齐玉苓Video observation(15m) 问题:1 片中涉及哪些宪法的权利? 2 如何尊重他人的和保护自身的宪法权利?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我国公民的 基本权利 平等权 政治权利和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人身自由权 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 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社会经济权 文化教育权 特定主体权利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

8、宪法-行政法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我国公民的 社会经济权 财产权 劳动权 休息权 物质帮助权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 义务 n 1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2 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 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 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 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 组织; 5 依法纳税。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一)国家机构概述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 会 (三)国家主席 (四)国务院 (五)中央军事委员会 (六

9、)地方国家机关 (七)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现行宪法规定的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简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国家主席 中央军事 委员会 国务院最高人民 法院 最高人民 检察院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1.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我国行使国家立法权的 机关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国务院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中央委员会 C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2.如果全国人大常委会认为必要,或由以下哪一比 例以上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提议,可临时召集全国人 大代表会议。( ) A.1/2 B.

10、1/3 C.1/4 D.1/5 D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3. 全国人大代表每届任期为( )。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C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4.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下列那些 机构的职务( )。 A.国家行政机关 B.人民团体 C.审判机关 D.检察机关 ACD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5.下列国家机关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有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C.中央军委主席 D.国务委员 ABD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n (一)国

11、家行政机关与公务员 n (二)行政行为 n (三)行政责任 n (四)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行政诉讼法是指有关调整人民法院和当 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 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所形成的各种 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简言之,行政诉讼法就是调整行政诉讼 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n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依法行 政”,其基本含义在于行政主体必须 依法行使行政法定原则、行政合理 原则、程序正当原则。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一、我国的行政法

12、律制度 n (一)国家行政机关与公务员 1 国家行政机关 国家行政机关是指根据宪法和有关组织 法的规定设立的,享有并行使国家行政权,对 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机关。 国家行政机关具有双重性质,相对于国 家权力机关是执行机关,相对于行政相对人是 行政主体。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n (一)国家行政机关与公务员 2 公务员 行政机关公务员是依法代表行政机关行使 政权的工作人员。 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职务分 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n (二)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运用

13、行政权力针对行 政相对人作出的、能够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 为。 根据行政行为所针对的行政相对人是否特 定这一标准,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 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n (二)行政行为 1 抽象行政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行 政相对人,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及其它具 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n (二)行政行为 2 具体行政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相对 人,具体适用行政法律规范作出处理决定的行 为。 主要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强制、

14、行政征收 、行政奖励、行政惩戒、行政裁决、行政合同 等等。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 度 n (三)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因违反行政法律 规范而依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违法或不 当是行政责任得以形成的前提条件和直接根据 。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 度 n (四)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 1 行政处罚 是国家行政机关对构成行政违法行为的公 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的行政法上的制裁 。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 度 n (四)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 2 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是指行政机

15、关根据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 行政机关的监督权,在当事人的申请和参加下,按照行 政复议程序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和适当性审查, 并作出裁决,以解决行政侵权争议的活动。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 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 三、基本经济制度 n、明确规定了“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16、制经济共同 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n2、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分配制度,即“坚持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 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人民政治概念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平等权 政治权利和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社会经济权 文化教育权 特定主体权利 返回NEXT 法律基础 人身自由权 国家权力机关 国家主席 国家行政机关 国家军事领导机关 国家审判机关 国家检察机关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n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n二、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n三、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 n四、我

17、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n (一)国家行政机关与公务员 n (二)行政行为 n (三)行政责任 n (四)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行政诉讼法是指有关调整人民法院和当 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 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所形成的各种 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简言之,行政诉讼法就是调整行政诉讼 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n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依法行 政”,其基本含义在于行政主体必须 依法行使行政法定原则、行政合理 原则、程序正当原则。 思想

18、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n (一)国家行政机关与公务员 1 国家行政机关 国家行政机关是指根据宪法和有关组织 法的规定设立的,享有并行使国家行政权,对 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机关。 国家行政机关具有双重性质,相对于国 家权力机关是执行机关,相对于行政相对人是 行政主体。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n (一)国家行政机关与公务员 2 公务员 行政机关公务员是依法代表行政机关行使 政权的工作人员。 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职务分 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一、我国的行

19、政法律制度 n (二)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力针对行 政相对人作出的、能够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 为。 根据行政行为所针对的行政相对人是否特 定这一标准,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 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n (二)行政行为 1 抽象行政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行 政相对人,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及其它具 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n (二)行政行为 2 具体行政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相对 人,具体适用行政法律规

20、范作出处理决定的行 为。 主要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 、行政奖励、行政惩戒、行政裁决、行政合同 等等。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 度 n (三)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因违反行政法律 规范而依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违法或不 当是行政责任得以形成的前提条件和直接根据 。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 度 n (四)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 1 行政处罚 是国家行政机关对构成行政违法行为的公 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的行政法上的制裁 。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 度 n (四)

21、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 2 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是指行政机关根据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 行政机关的监督权,在当事人的申请和参加下,按照行 政复议程序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和适当性审查, 并作出裁决,以解决行政侵权争议的活动。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二、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一)民法的概念和原则 我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 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 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 范的总称。 三、民法确立的民事活动的基本 原则 (一)平等原则 民法通则第三条规定:“当事人在 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 三、民法确立的民事活动的基本 原则 *(二)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

22、原则 *(三)保护合法民事权益的原则 *(四)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的原则 *(五)尊重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 (二)民事主体制度 公民(自然人) 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是 指具有一个国家国籍的人。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 指公民依法享有民事权利 、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n开始于出生 n终止于死亡 生理死亡 宣告死亡 宣告死亡是指公民下落不明满四年,或 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两年,经利害关系人申 请,由人民法院宣告下落不明公民为死亡的 法律制度。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 民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参加民事 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 事义

23、务的资格。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n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 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 民事行为能力人。”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 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 为能力人。” 2、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n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 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包括痴呆人 )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 他们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15岁女孩买手机 行为是否有效? 今年年初,正在念初三的15岁的小莉(化 名)用积攒下来的压岁钱1200元,从北京静超 时代通讯设备销售有限公司购买了一部“南

24、方 高科”S691型手机,但没用多久,手机却因主 板出现故障而无法使用。 为此,小莉的母亲将静超时代公司告上法庭 ,认为小莉购机并未征得家长的同意,且手机 又出现故障无法使用,要求法院判决双方的买 卖合同无效,静超时代公司双倍返还货款2400 元并赔偿经济损失。 静超时代公司辩称,销售商在销售过程中 不可能去判断每一个消费者的年龄,故不同意 双倍赔偿的请求。 6月1日,海淀法院以小莉 购机时未成年确认合同无效 ,一审判决销售商返还货款 1200元。其他不予支持。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年仅15岁的 小莉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虽然她在 购机时能够对手机的品牌、外观等进行选 择,但却对其行为所产生的

25、后果,即手机 的通话费、使用过程中的维修费等无法作 出相应的预见,故法院认为小莉购机确系 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民事行为。 无民事行为能力 不满10周岁的人和完全不能辨认自 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这部分人需要进行民事活动时,必须 完全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二)法人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 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能依 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 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法人成立的条件 n1、依法成立; n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n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 和场所; n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民事行为制度 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设 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 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26、。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 n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 n意思表示真实; n内容不得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道 德; n符合法定形式。 无效的民事行为: n(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 行为; n(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 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 n(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 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 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 (四)民事权 利制度 财产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的内容(权能): 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占有(对财产的实际控制) 使用(对物的性能的利用) 收益(孳息,利用原物所取得的新增经济利益) 收 益 (孳息) 天然孳息 法定孳息 处分(所有人对其财产依法进

27、行处置的权利) 债权 n债的主体是特定的。 n债的内容表现为债权实现只有通过请求债务 人为一定的行为才能得到实现。 n债的客体是债权人的权利和债务人的义务所 指向的对象,又称债的标的。债的客体可以 是物,也可以是行为、智力成果。 继承权 财产继承,是指公民死亡或宣告死亡后 ,按照法定程序,将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和其他合法权益转移给他人所有的一种法律 制度。 二、法定继承: n概念: 指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的原 则均按照法律规定处理的一种继承方式。 (一)法定继承的范围和顺序 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父母、子女) 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 外祖父母) 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

28、婿对岳父岳母 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 承人。 三、遗嘱继承: 1、遗嘱 遗嘱是指公民生前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 其个人财产或其他事务预先作出处分,并于 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 (五)民事责任制度 n1、民事责任是以财产责任为主的一种法律 责任。 n2、民事责任是对民事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 一种法律责任。 n3、民事责任是以对权力受害人承担民事责 任为主的一种法律责任。 (六)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诉讼时效的种类: (一)一般诉讼时效。诉讼时效为两年 (二)特殊诉讼时效。 n1、身体受伤害要求赔偿的民事权利; n2、未经声明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 n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承租人要求给付

29、租金 及赔偿损失的民事权利; n4、向丢失或损毁寄存财产的寄存人请求赔 偿损失的民事权利。 (七)合同法律制度 第三节 合同法 一、合同法概述 (一)合同的概念 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 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订立的程序: 1、要约 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要约人 受要约人 发出要约的人 接受要约的人 要约承诺与 2、承诺 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三、合同的内容和形式 (一)合同的内容: n1、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n2、标的。 n3、数量。 n4、质量。 n5、价款或者报酬。 n6、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n7、违约责任。 n8、解决争议的方法。 四、

30、刑事法律制 度 (一) 刑法的概念和原则 (二) 犯罪概述 一、犯罪的概念: n1、具有社会危害性。 n2、具有刑事违法性。 n3、具有应受惩罚性。 犯罪构成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 依照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构成犯 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成立犯罪所必需具备的条件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 要 件 犯罪客体 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体 犯罪主观方面 排除犯罪的事由 (一)正当防卫 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 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 法侵害,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 法,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的本质 制止不法侵害行为制止不法侵害行为 保护合法权益保护合法

31、权益 1、针对不法侵害行为(起因条件) 2、针对实际发生而又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 (时间条件) 5、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限度条件) 假想防卫 防卫挑拨、互殴 防卫过当 伤害无辜 正当防卫要件 3、针对实施不法侵害者本人(对象条件) 4、防卫意图正当(主观条件) 、防卫不适时 (二)紧急避险 为了使法律所保护的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 不得已而采取损害另一较小权益,以保护较大权益 免遭危险损害的行为 避险意图 为保护合法利益 避险客体 第三者的合法权益 避险时间 危险迫在眉睫 假想避险 避险不适时 保护非法利益 避险可行性 不得已 避险限度 以较小损害避免较大损害避险过当 紧

32、急避险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有特定责任的人 避险起因 合法利益存在危险 故意犯罪形态 犯罪准备状态 犯罪被迫停止状态 犯罪自动停止状态 犯罪完成状态 犯罪预备 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 犯罪既遂 故意犯罪 未完成 形态 共同犯罪 (一)概念 1、必须有两人以上(主体条件) 2、必须有共同故意(主观条件) 3、必须有共同行为(客观条件) 二 人 以 上 共 同 故 意 犯罪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 1、主犯 2、从犯 3、胁从犯 4、教唆犯 (三) 刑罚制度 一、刑罚的概念、目的和特征 犯罪 刑事责任 刑罚 预防和减少犯罪 特殊预防 一般预防 刑罚目的 是由刑法明文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 对犯罪人所适用的

33、剥夺或限制其某种权益的最 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二、刑罚的体系 管制(限制自由刑) 拘役(短期自由刑) 无期徒刑(终身自由刑) 死刑(生命刑) 罚金(财产刑) 剥夺政治权利(资格刑) 没收财产(财产刑) 驱逐出境(仅适用外国人) 有期徒刑( 自由刑) 刑罚的裁量 累犯(法定的从重处罚情节) 1、累犯的概念 是指因故意犯罪而受到一定刑罚处罚, 在刑罚执行完毕后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 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情况 (2)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 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刑度条件) (3)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 以后的5年之内(时间条件) 2、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 (1)前后两罪都必须是

34、故意犯罪(主观条件) 自首和立功 1、自首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2、立功 揭发他人的犯罪事实,查证属实,或者提供 重要线索、证据,从而使公安司法机关得以侦破 其他案件的行为 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数罪并罚 n数罪并罚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一人所犯 数罪,分别定罪量刑,然后按照法定的原则 和方法,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的量刑制度。 n我国适用数量并罚的有三种不同情况: 缓刑 n 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 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 ,有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

35、项制度。简言之, 缓刑是有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决的刑罚。其特点是: 既判处一定刑罚,又暂不执行,但在一定期间保留 执行的可能性,缓刑不是一种独立的刑种。 n缓刑适用的条件是: 缓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徒刑的犯罪 人。 根据犯罪人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 不致再危害社会。 必须不是累犯。 第三节 我国程序法律制度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立法程序法司法程序法行政程序法 程序法律制度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我国的诉讼法律制度 刑事诉讼 法律制度 行政诉讼 法律制度 民事诉讼 法律制度 诉讼法律制度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

36、章-程序法律制度 第三节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l一、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受案范围和 参加人 1 概念: 行政诉讼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应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请求, 通过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方式, 解决特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第三节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l一、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受案范围和参加人 2 人民法院解决行政争议的范围和权限 行政处罚案件 受案 范围 行政强制措施案件 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 主权案件 行政许可案件 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 抚恤金案件 违法要求履行义务案件 其他侵犯人身权、财产 权案件 法律、

37、法规规定可以 起诉的其他行政案件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第三节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l一、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受案范围和参加人 3 行政诉讼的参加人 因起诉或者应诉参加行政诉讼活动的人,包 括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行政诉讼原告 行政诉讼 参加人 行政诉讼被告 行政诉讼第三人 诉讼代理人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第三节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l一、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二)行政诉讼程序 1起诉与受理 2行政诉讼的第一审程序 3行政诉讼的第二审程序 4行政诉讼审判监督程序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行政诉讼程序:起诉和受理 l

38、提起行政诉讼应符合以下条件: 1 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 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 有明确的被告; 3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4 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 院管辖。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行政诉讼程序:行政诉讼的第一审程序 l 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必须进行开庭审理。 l 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行政案件,应当自立 案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判决。 开庭准备 开庭审理 法庭调查 法庭辩论合议庭评议宣读判决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北大学生告北大 l问题: 1 本案的诉讼 参加人程序是谁? 2 本案的诉讼 程序如何? Video obs

39、ervation(15m)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行政诉讼程序:行政诉讼的第二审程序 l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 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l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 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l 人民法院第二审行政案件,应当自收到上诉状之 日起2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度。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行政诉讼程序:行政诉讼审判监督程序 l 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发生法律 效力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对案件 再次进行审理的程序。 l 当事

40、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 确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 院提出申诉,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第三节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l 二、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一)民事诉讼的概念、管辖与当事人 (二)民事诉讼程序 1审判程序 2民事诉讼的特别程序 3执行程序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l 问题: 结合本案说说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 。 Video observation(15m)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一)民事诉讼的概念、管辖与当事人 l 民事诉讼是指法 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 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

41、 理、判决、执行等方式 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以及由这些活动产生的 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l 民事诉讼法是国 家制定的规范法院和 诉讼参与人的各种诉 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 总称。 1 民事诉讼的概念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一)民事诉讼的概念、管辖与当事人 l 2 民事诉讼的管辖 民事诉讼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或同级人民 法院受理第一审民事纠纷案件的权限分工。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级别管辖,地域管辖, 专属管辖,裁定管辖。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一)民事诉讼的概念、管辖与当事人 l 3 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民事诉讼当事人是指因民事权利义务发 生争议,以自己的名

42、义进行诉讼,要求人民 法院行使民事裁判权的人。 狭义上的当事人,仅指原告和被告。广 义上的当事人,还包括共同诉讼人、第三人 。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二、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二)民事诉讼程序 1审判程序 2民事诉讼的特别程序 3执行程序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民事诉讼程序-审判程序 l (1)简易程序 l (2)第一审普通程序:起诉与受理、审理前的准 备、开庭审理、宣判等。 l (3)第二审程序:当事人不服第一审裁判,在上 诉期内提出上诉,由上一级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 的程序。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民事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的特别程序

43、 l 特别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非民事权益冲突案件的 审理程序。 l 特别程序的适用范围包括:选民资格案件;宣告 公民失踪、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行为能力或者 限制行为能力的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l 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 序。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民事诉讼程序-执行程序 l 执行程序是指人民法院根据一方当事人的申 请或依职权采取法定措施,强制不履行义务的一 方当事人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 定、调解书及其他法律文书的程序。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第三节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l 三、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一)刑事诉讼

44、法的概述 (二)刑事诉讼程序 1立案和侦查 2刑事起诉 3刑事审判程序 4执行程序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三、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一)刑事诉讼法的概述 我国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 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 程序,追究犯罪,确定被追诉者刑事责任的活动。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 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一)刑事诉讼法的概述 l 1.刑事诉讼参与人 刑事诉讼参与人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享有一定 诉讼权利,承担一定诉讼义务的除国家专门机关工作 人员以外的人。 l 根据刑事诉讼

45、法的规定,诉讼参与人包括当事人 、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 和翻译人员。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一)刑事诉讼法的概述 l 2.刑事诉讼的管辖、回避、辩护和代理 (1)刑事诉讼的管辖 是指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等在直接 受理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以及审判机关系统内部在 审理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 刑事诉讼的管辖分立案管辖和审判管辖两大类。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一)刑事诉讼法的概述 l 2.刑事诉讼的管辖、回避、辩护和代理 (2)刑事诉讼中的回避 是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等对案件有 某种利害关系或者其他特殊关系,可

46、能影响案件的公 正处理,不得参与办理本案的一项诉讼制度。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可以分为自行回避、申请回避 、指定回避三种。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一)刑事诉讼法的概述 l 2.刑事诉讼的管辖、回避、辩护和代理 (3)刑事诉讼中的辩护 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针对控诉方 的指控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无罪、罪轻、减轻 或免除罪责的反驳和辩解,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诉讼 行为。 辩护可以分为自行辩护、委托辩护、指定辩护。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一)刑事诉讼法的概述 l 2.刑事诉讼的管辖、回避、辩护和代理 (4)刑事诉讼中的代理 是指代理人接受公诉案件的

47、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 人或者近亲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以被 代理人名义参加诉讼活动,由被代理人承担代理行为 法律后果的一项法律制度。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一)刑事诉讼法的概述 l 3.刑事诉讼证据、强制措施和附带民事 诉讼 l 刑事证据的种类包括:物证、书证;证人 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 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视听 资料。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证据的叹息 l 问题: 结合本案 件说说刑事诉 讼中的证据。 Video observation(15m) 思想品德与法

48、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二)刑事诉讼程序 l1立案和侦查 l2刑事起诉 l3刑事审判程序 l4执行程序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四、我国的仲裁法律制度 l(一)仲裁概述 l(二)仲裁程序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四、我国的仲裁法律制度 l (一)仲裁概述 仲裁是指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根据其在争议 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所达成的协议,自愿将该争议提 交中立的第三者进行裁判的争议解决制度和方式。 仲裁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仲裁法律关系 主体的行为和调整仲裁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程序法律制度 四、我国的仲裁法律制度 l (一)仲裁概述 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自愿将他们之间 已经发生或将来有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解 决的协议。 仲裁协议在仲裁制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 用,是整个仲裁制度的基石。 四、我国的仲裁法律制度 l (二)仲裁程序 1申请与受理 2仲裁庭的组成 3仲裁审理 4仲裁中的和解、调解和裁决 l (二)仲裁程序 2仲裁庭的组成 仲裁庭可以由三名仲裁员或者一名仲裁员组成。 由三名仲裁员组成的,设首席仲裁员。 四、我国的仲裁法律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