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十六国和东晋.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29672 上传时间:2019-04-2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65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节十六国和东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三节十六国和东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三节十六国和东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三节十六国和东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三节十六国和东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节十六国和东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节十六国和东晋.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十六国和东晋,一 十六国和东晋的对恃 二 东晋的社会矛盾 三 江南经济的开发,一 十六国和东晋的对恃,各族政权纷争下的北方 以383年东晋和前秦的肥水之战为界,十六国的建立可分前后二期: 前期的政权有:(1)成汉、(2)汉和前赵、(3)后赵、(4)前燕、(5)前秦、(6)前凉。 后期的政权有:(7)后秦、(8)后燕、(9)南燕、(10)北燕、(11)后凉、(12)前凉、(13)西凉、(14)北凉、(15)西秦、(16)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各族所建政权的性质 建立政权的诸少数族原先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不论诸族原先的发展阶段怎样有差异,由于他们置身于一个成熟了的封建社会中,

2、在封建经济的基础上建立政权,因此基本上都是封建政权。,十六国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赵和后赵时期(317353年),前后赵是刘渊建立的汉政权分裂而成。刘渊310年死,其子及族子刘聪、刘曜灭西晋,318年刘聪死,曜夺权,建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后原部下羯人石勒反赵,在东部地区建立了后赵,都襄国(今邢台)。,残暴的石虎 石勒333年死,政权落到其侄石虎手中,石虎是个非常残暴的异族君主,蓄意“苦役晋人”,作为消除反抗力量的措施,调40万人大修宫殿,大肆压榨,史载“ 百姓穷窘,鬻子以军制,犹不能从,自经于道路死者相望。,梁犊起义 石虎残暴,激起反抗,349年爆发梁犊起义。一直打到邺城附近。

3、后被镇压。349年石虎死,诸子争位,相杀。其养子冉文夺权,他是汉人,搞民族报复大杀羯人达二十万,甚至高鼻多胡者也被杀。350年称帝,改国号为魏。352年被鲜卑人慕容俊所灭。北方出现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汉化程度颇深的少数族首领 刘渊:幼好学,师事上党崔游,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皆略诵之。史、汉、诸子,无不综览。 刘聪: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孙吴兵法靡不诵之。工草、隶,善属文,著述怀诗百余篇,赋、颂五十余篇。弱冠游于京师,名士莫不交结。 慕容儁:雅好文籍,自初即位至末年,讲论不倦。览政之暇,唯与侍臣错综义理,凡所著述四十余篇。 苻坚:博学多才艺。亲临太学考

4、学生经义优劣,品而第之。问难五经,博士多不能对。 据晋书载记,胡汉结合:后赵尤为突出。如石勒以汉人张宾为“谋主”。“机不虚发,算无遗策。”采用汉法进行统治。如用九品中正制、租调制、办学校,用经书考学生等。石勒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统治区内绝大多数是汉人。二赵中石勒强,三二九年灭前赵。,十六国 第二阶段,前秦统一北方和淝水之战(353383年),苻坚与王猛:苻坚在汉人王猛的帮助下改革内政。 政治上,重用王猛和太原薛赞等参掌机要,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 经济上,重视农业生产。关中推广汉代的区种法。后又征发三万人兴修水利。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又注意发展交通事业。 思想上,禁止老庄玄学和图谶神学,广立学校,提

5、倡儒学。,苻坚以王猛为侍中、中书令、京兆尹。数旬之间,贵戚强豪诛死者二十有余人。于是百僚震肃,豪右屏气,路不拾遗,风化大行。盗贼止息,请托路绝,田畴修辟,帑藏充盈,典章法物靡不悉备。 自永嘉之乱,庠序无闻。及坚之僭,颇留心儒学,王猛整齐风俗,政理称举,学校渐兴。关陇清晏,百姓丰乐,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贸贩于道。 晋书苻坚载记,王猛,谢 安,淝水之战 383年十月,淝水之战是前秦企图统一全国的一次战争。当时,综合各个方面的情况看,时机和条件显然还不成熟。,淝水战后,南方由于战争的胜利,避免了一场大的混乱和破坏,经济文化得以继续发展,同时确定了南

6、北长期对峙的局面。,十六国 第三阶段,北方大分裂和北魏统一北方(384439年),淝水战后,前秦逐渐瓦解。原来在苻坚控制下的各族上层分子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政权,在半个多世纪里,北方再度陷于分裂和混乱之中。自384年到439年,各族上层分子先后建立了十三个政权。,鲜卑兴起 北魏建立 鲜卑是东胡的一支,退居大兴安岭,338年建代,376年被前秦所灭,386年拓跋珪复国,同年改称魏,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398年迁都平城史称道武帝。他死后,太武帝拓跋焘即位,后克柔然,灭夏、西秦、北燕、北凉等,439年统一了北方。,大夏统万城,二 东晋的政治和经济,东晋的建立 307年(永嘉元年)九月,司马睿以安东

7、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的身份移镇建业(江苏南京),用琅玡(山东临沂)大族王导为谋主,后又任命王导从兄王敦为扬州刺史。司马睿素无重望,后来,江南大族看到司马睿得到北方大族的支持,才投靠了司马睿。 318年司马睿称帝,是为晋元帝,都建康,史称东晋。,晋元帝司马睿,王与马,共天下 东晋建立后,司马睿势单力薄,初至时,“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当时,南渡的琅琊王氏王导、王敦见此,决定帮司马睿,于是利用上巳节契会时,带领诸名流,骑马拥从着司马睿肩舆,惊动了江南士族顾荣,纪瞻等,他们渐改变了对司马氏的态度,归附了司马氏。司马睿对王氏十分感激,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 这反映了门阀士族力量强大,

8、可以与皇权并行。侨姓士族地主是东晋政权的统治核心。后来有庾、桓、谢相继与马共天下。,世说新语 宠礼载:“元帝正会,引王丞相登御床,王丞相固辞,元帝引之弥苦。王公曰 使太阳与万物同晖,臣下何以瞻仰?”,王导,王导,王氏助元帝 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王)敦来朝,导谓之曰:“ 琅邪王雄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 晋书王导传,陈寅恪论王导 王导之笼络江东士族,

9、统一内部,结合南人北人两种实力以抵抗外侮,民族因得以独立,文化因得以续延。不谓民族之功臣,似非平情之论也。 陈寅恪述东晋王导之功业,田余庆先生论东晋门阀政治 门阀政治,质言之,是指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 严格意义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江左的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存在并起着不同程度政治作用的历史时期,并不都是门阀政治时期。 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有力量有影响的社会阶层即士族的存在,如果没有一个丧失了权威但尚余一定号召力的皇统存在,如果没有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样一个外部条件,如果以上这三个条件缺少一个,都不会有江左百年门阀政治局面。,东晋的社会矛盾 东晋统治阶级内部,存在着北

10、人士族与南人士族,北人士族中的上层与下层,皇室司马氏与侨姓大族、各大族之间、中央与地方等错综复杂的矛盾。当时流行的“王与马,共天下”说法,既反映了王氏扶持在南方尚未站稳的司马氏政权,也反映了东晋一代皇室与侨姓大族不断的斗争。王导执政,以宽和著称,其目的除结好南人,巩固司马氏地位外,也为维护世家大族的利益。,东晋门阀政治的代表家族: 琅琊王氏 颍川庾氏 谯国桓氏 陈郡谢氏 太原王氏,吕思勉著,谢氏掌权 谢安侄儿谢玄在肥水之战中立大功。但孝武帝的兄弟会稽王司马道子排斥谢氏。东晋前期,政权一直在大族手中。肥水战后,转入孝武帝及司马道子之手。战后两年,谢安被迫避往广陵,不久死去。战后四年,谢玄又从坐镇

11、的边境要地彭城被调移内地任会稽内史。以后桓温的幼子桓玄又以荆州为据点,攻入建康,杀司马道子父子,总揽朝权。,谢安,【侨置】东晋政权优遇南来的北人,在他们聚居的地方设立所谓侨州、侨郡、侨县。侨州郡县沿用北方原籍的旧名。 【土断】所谓土断,就是撤销侨州郡县和侨籍,让侨户和土著居民一起在当地著籍,并且同样负担国家的赋役。,侨置与土断,东晋北伐 祖逖北伐:313年祖逖率部曲百家渡江,发誓收复中原,后因东晋内部争斗而失败, 庾亮北伐:334年,庾亮趁石勒之丧北伐,乃遣兵出沔中,却被石虎所败,无功而返。 殷浩北伐:353年自寿春率大军北伐前秦,后为前秦大败。 桓温北伐:354、356、369三次北伐,曾收

12、复洛阳,后因朝廷不愿北还而丧失。 刘裕北伐:409年开始北伐,收复洛阳、长安和黄河流域大片旧土,成果仍是五次北伐中最为显著者。,王仲荦论侨寄 只要注籍在侨州郡户口簿上,就可以获得优复(免调役)等等的优待。对于吸引中原地区人民像怒潮似地涌向江南,也起过一定的作用。同时,当时北来的世家大族互相标榜门阀,倘使琅邪王氏、陈郡谢氏为了流寓江南而变成了丹阳王氏、会稽谢氏,那就等于取消了他们的高贵标帜。 魏晋南北朝史,三 江南经济的开发 北方流民南迁 西晋末年,大规模移民总数为30万户左右,占全国总户数377万户的十二分之一强,占迁出地区总户数约60万户的半数。永嘉以来,北方平均8人之中即有1人系北来移民。 农业得到显著发展 中原精耕细作的技术已经传到南方。水利兴修与农业技术的改进使农作物品种、产量增加。交广地区因地气暑热,已有一岁三数之田。,始建于东晋的光相桥(浙江绍兴),手工业 扬州成为冶铸中心。官营冶坊有“百炼钢”经反复多次的锤炼而成。 纺织业中麻葛织品品种增加,制作精巧。刘裕曾在建康置锦署,为金陵丝织业打下基础。 江南青瓷的发展十分突出。在胎质、釉色、纹饰和烧制技术方面都有显著提高。 造纸业发达,有著名的“滕皮纸”、“黄纸”。,丝履,铁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