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数学学院.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45756 上传时间:2019-04-28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4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与数学学院.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信息与数学学院.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信息与数学学院.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与数学学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与数学学院.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信息与数学学院,有多少课可以重来 课堂教学反思 信息与数学学院 潘大勇,题记,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有多少人愿意等待 当懂得珍惜以后回来却不知那份爱会不会还在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当爱情已经桑天沧海 是否还有勇气去爱 迪 克 牛 仔,课堂教学反思,一、课堂教学要反思,反思什么? 二、新课标下教学误区和反思 1、课堂变“集市”,教学过于追求“情境化”。 2、教师由“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角色错位 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 4、电脑代替“人脑”,鼠标代替粉笔 5.“课堂教学反思”“反思型教师”,一、课堂教学要反思,反思什么?,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已经有近十年

2、了(荆州市是从2006年秋起进入),总体上已经步入新课程轨道。广大教师逐步更新理论,积极探索,勇于实验,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程标准的理论正在传播,落实,发展,广大一线教师作为课程的建设者,教学的研究者,在课堂教学探究活动中,面对学生的变化,课程的变化,教学形式的变化,评价制度的变化,等等,在这些变化中自身也经历着深刻的躁动、困惑和嬗变。,课堂教学要反思,反思什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每个教师既是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在提升自身的专业化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不断学习新课标理论,树立新观念,提高整体教学教研素质,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反思我们的教学理论是否与新课标理念接轨?

3、因为理念是我们行动的依据。,课堂教学要反思,反思什么,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耐心思考。一些教学课堂刻意追求形式,教学活动极具“观赏性”,显示出许多“新”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公开课、展示课,有的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创设情境,实践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等,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地兴趣盎然,学生参与的热情被调动的淋漓尽致,似乎表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已经落到实处了,但在这种浮华形式的背后,数学教学最本质的东西又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课堂教学要反思,反思什么,教学反思,首先就要反思我们的教学理念,是真正领会还是图解了新课标的理念?是实实在在落实新课标理念和目标还是在耍花架子?是老

4、师在引导学生探求还是学生配合老师“表演”?实施新课标,本身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上述所有现象的出现,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只是透过这些现象,我们能否静下心来,思考我们的教学实践,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已有专文涉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郑毓信等人文),二、新课标下教学误区和反思,1、课堂变“集市”,教学过于追求“情境化”。 2、教师由“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角色错位 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 4、电脑代替“人脑”,鼠标代替粉笔 5.“课堂教学反思”“反思型教师”,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情景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根据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景不仅可以

5、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生动形象的情景引申为生动形象的教学问题,进而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的数学经验发生联系,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但我们也看到,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情境化,“小游乐场分组玩”,“上街买东西”,单纯用“生活化”、“活动情趣化”冲淡了“数学味”,这种“去数学化”的做法忽略了数学本身所具有的魅力,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设置的情境缺乏实际社会生活背景,“虚假情境”,经不起质疑。,教学情景的创设,(上一次课案例分析中,为了讲有理数运算的应用,创设“股票交易”情景就是“虚假情境”,再举一例)。有一位老师讲“等差数列”。他利用学生爱打篮球,喜欢姚明的心理创设了一下问题情境: 姚明一周

6、内每天练习罚球的个数为 6000,6500,7000,8000,8500,9000, 问:(1)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2)姚明在第15天练习罚球的个数是多少?,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师为了引入等差数列的概念,虚设了同学们感兴趣的NBA球星姚明罚球的情境,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个情境显然违背了常识。首先,姚明没有必要按等差递增的数目去安排练习罚球的个数;其次,6000这个数目只是随口说说而已,教师没有仔细考虑它的实际意义,经换算可以知道,如果以一天练习10小时计算,这就相当于不间断地每6秒钟投一个球,第15天将是每2秒钟要投一个球,而且,依题意,这个时间会越来越短,趋向于0.,实际上这是根本不可能

7、的:此外,衡量罚球水平的标准主要不是快,而是准,离开了准确,无论多快都没有意义的。,教学情景的创设,新新教材提倡设置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但教师不能简单化机械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境由心造”富于时代气息的情境的设置只有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学生才会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真正由情感体验激发有效的数学认知活动。,案例学习,(网络上传资料【乱云飞度】,不知道具体单位、姓名)老师在讲七年级第五章复习课时,是这样安排的: 初一学生年龄还小,对故事性强的内容和比较直观的东西感兴趣。在一次和学生的聊天中我得到一个消息:学生们很喜欢动画片“蜡笔小新”,一提起

8、蜡笔小新,学生们便神采奕奕,侃侃而谈。我赶紧从网络上了解蜡笔小新的相关内容,发现其主要是讲一些小新在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案例学习,(这位教师是位有心人,平时就注意观察他的学生,了解学生的爱好、特点。这就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我突然灵光一闪,我能不能把这堂课编成一个关于小新的故事呢?把这一章看似不相关的应用题联系起来呢?于是我开始构思编一个描述小新一天生活的故事,在故事中把这一章内容巧妙地融进去。,案例学习,我设计了7个生活场景,每一个场景引出一道应用题。首先给出小新和妈妈年龄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计算妈妈的年龄,然后小新去银行取钱引出教育储蓄,再去商场购物引出打折销售和零用钱支配的内容,和朋友相

9、约出游引出相遇、追击两个内容,最后野餐时喝饮料引出等量关系为体积相等的应用题。这样,第五章的知识点就可以都涵盖进去了。,案例学习,有了构思我便开始利用Power point制作幻灯片,先用简单语言把小新活动的场景描述出来,形成故事情节,每张幻灯片一个场景,一道相关应用题。在设计行程问题内容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便设计了动画的线段示意图来演示小新与朋友相遇和追击问题,这样,无论学习程度的好坏,学生们就可以直观、清楚地了解小新和朋友的运动情形,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地找到等量关系建立方程。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行程问题用线段示意图辅助解题的好处。,案例学习,学校一向倡导课组集体备课

10、,共享资源。初步设计好课件后,利用集体备课时间,我和课组的其他老师进行了交流,老师们对我的复习课的新颖构思很赞同,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更宝贵的意见,那就是可不可以把小新的活动编得更有意义一些,让这堂课不仅仅是一堂纯粹的教学课,也是一堂有深意的教育课呢?,案例学习,联想到我在学生的周记中了解到学生由于父母不记得她的生日而和父母发生矛盾的事,我决定将内容改为小新为妈妈过生日,以此教育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关心父母,做一个和小新一样的孝顺孩子,把我们传统的中华美德渗透到教学课堂中去。同时,老师们还提出将数据改简单易算,降低解方程的难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案例学习,整节课我的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都很

11、流畅,全章知识点都串连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下课时,还有学生回味有余的大声说:“老师,小新这一天还没过完呢!”在学生谈学习这节课的收获时,学生们除了总结涉及到的知识点外,也谈到了自己对父母的关心太少,以后要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等等。我设计的教学育人的目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案例学习,在上这堂课时,我看到学生们和我预期的一样,很有兴趣地阅读小新的活动情况,主动地投入学习,完全融入到故事中,就好像自己就是小新,正在愉快的度过这一天。,案例学习,教育叙事研究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教育研究方式。我们虽然不能感受这位老师上课的风采和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境,但我们可以感知这位老师所付出的精力和努力。可以想像,在

12、这位老师的课中,创设的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学习,情境是虚构的,但不觉得假,相反,学生觉得真,就以他们熟悉的小新的活动,就是折射学生自己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渗透了学生的情感,态度教育,人文关怀,品德教育。这种理念值得推荐。,2、教师由“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角色错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有些教师常讲,“我们要蹲下来与学生对话”,其实骨子里,师长的位置还是高高在上,如果是平等的,有必要蹲下来吗?,2、教师由“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角色错位,有的老师上课“满堂灌”的

13、现象渐渐少了,开始了“形式上”学生活动,如果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想不到”于不顾,只是形式上牵着学生去合作、探究,不愿放手让学生去体验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重模仿,重题型,淡化了探索,学生没有获得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尤其基础较差的学困生,到头来还是没有做学习“主人”的感觉,只不过老师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甚至有的“学困生”可能是老师眼中的“砂子”,是老师教学活动中的麻烦制造者,学生渴望摆脱旧的“学生围绕老师转”的“单边教学活动”,渴望成为学习的主人。,2、教师由“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角色错位,有一位老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价格是课桌价格的5/7,椅子

14、的价格是多少?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很快用不同的方法就算出来椅子的价格是20元。正当老师准备小结时,学生提出椅子的价格可能是10元,5元,这时,老师就不耐烦地用“别瞎猜”打断了学生的思路。课后学生说,假如一张桌子配两张椅子或三四张椅子,那么椅子的价格不就是10元,5元,不一定是20元。,2、教师由“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角色错位,新课标的理念要求我们做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是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的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

15、共同发展。相互交流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和学生,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式的学生和学生式的教师”。,2、教师由“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角色错位,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人人参与,意味平等对话,教师既不是“独奏者”,也不是“伴奏者”。交流意味着合作性意义构建,这不仅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赋予生命的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重要过程。,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

16、有些参与了课改后的老师们感言,上课活动、讨论,学生吵吵嚷嚷,千奇百怪问题n多,考试成绩与以往相比,普遍下降,不得不又回到从前的轨道和套路上去,可谓“穿新鞋,走老路”。问题出在哪?为何看待这样的现象?除了降低标准(还是老的评价标准,以升学率为标准)的影响外,还得回到教学过程中去,考查我们的教学环节出了什么问题。,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教学中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指标,但评价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尤其是定性部分,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真的参与、独立思考,真正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有的老师,刻意追求上课气氛热闹,笑声越多越

17、好,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讨论问题指向不明,思维层次低,为讨论而讨论;有的老师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教学出现盲目性、随意性,教学过程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次小学教学公开课上,展示师生探究式学习: 师:76=? 学生1: 32。 师:太小了。 学生2: 45。 师:太大了。 学生:42。 师:你太棒了,答对了。 老师不是引导学生探究76的本质,7个6是多少,只是顺着学生,太大,太小,引导指向不明,学生只是在猜大猜小,不明究理。绕过了问题的实质,这样的探究于学生又有何意义?这样的探究顶多只是贴了一张探究的“标签”而已

18、。,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课堂教学贯彻新课标理念必须落在实处,重视“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教学思想方法和基本的教学活动。重视教学目标的多元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西南交通大学附中 熊挺军 教学方法论在教学教育中的应用pp79-82),(1)、要明白问题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课堂教学提问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因此设计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有目的地设计,不能随意提问,要避免问题设计的低效和无效。,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

19、改“标签”,例1(教学内容:七年级(下)第三章 三角形5.1“认识三角形4”为了使学生理解钝角三角形高的概念,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怎样在图中作出来?(在新旧知识点处设问) (2)三角形的高与点到直线的距离有什么联系?(在教学突破口处设问) (3)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高如何画?它们与锐角三角形的高的位置上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在容易混淆处设问) 要把问题设计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与学生的教学水平相适应。,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在谈到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儿童有两种认知水平:一种

20、是儿童现实的实际具有的水平,叫现实水平;一种是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所能达到的水平,是潜在水平。在儿童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我们形象地称之为“跳一跳,摘蜜桃”,这个桃子不是伸手可得,需跳起来才能摘到手,但也不是随便跳跳就能够得到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是最具有探究价值的,太难太易都没有探究价值。,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从形式上看,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有效地设计一些发散型问题和探索类问题,从问题涉及的内容看,我们把问题分为四类: (1)判别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加以判定,代表性词语是

21、“是不是”,“对不对”; (2)陈述类问题:主要是对客观事物加以陈述和说明,代表性词语是“是什么?”,“怎么样?” (3)探索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的原因、规律、内在联系加以说明,代表性词语是“为什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4)发散类问题:主要是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去认识客观事物,代表性词语是“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法?”,“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这类问题的根本特点是答案不唯一。 当前课堂教学中记忆性问题居多,探究性、开放性、创造性问题很少,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导致学生思维上的依赖和懒惰。,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

22、”充当新课改“标签”,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心理现状和思维特点,问题设计要具体明确,避免出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而无当,内涵外延不明确,使学生无从下手。问题设计要精,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不可为问题而问问题,流于形式,耗费时间。,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例2(教学内容:七年级(下)第七章简单的轴对称图形7.2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质) 问题1:动手操作,能否从一张矩形纸片中剪一刀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你是怎么想到的? 问题2:你剪出的图形是等腰三角形吗?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问题3:对折的折痕有什么作用?由此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哪些性质? 问题4: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对应

23、点与两个底角顶点的连线相等吗?为什么? 问题5:折痕上的点与两腰上的对应点的连线也相等吗?为什么?,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以前为了得出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往往是围绕性质定理的证明层层设问,步步紧逼,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思维被老师牵着走,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课堂学习毫无主动性,长期下去,学生不会思考,不会学习,并对老师产生依赖,更不用说能力的提高了。,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上面的例2紧紧抓住了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这一本质特征进行问题设计,适当增加了问题的思维含量。将原来过多过细的问题进行整合并设计成几个较大的问题背景,也

24、没有过多的预设和限制,只有恰到好处的引导。每个问题后都有一段思考的时间,从而为学生构建出有利于知识构建,培养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时空。,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上面的例2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认识,了解了知识产生的背景,过程和应用价值,而且还将性质进行了拓展,这既是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运用和延伸,也是轴对称思想的再次体现与呼应。,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亲手操作”,“亲自体会”,“积极参与”,“与人交流”,“反思总结”的过程,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阐述自己的感受,学会用归纳、演绎

25、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因而学生获得的不只是数学知识,基本技能,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和“策略,而且还生动地体验到教学活动所充满的探索和创造性,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发展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学会思维,学会学习,学会生活。,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3)问题要设计情节,融入情感,改变单一的呈现形式。 问题内容枯燥或过于情景化,都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荷兰数学家H弗赖登塔尔(H.Freudenthal)(H.Freudenthal(1905-1990),专长子和拓扑学,1960后转教学教育,曾担任国际教学

26、教育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席(1967-1970)。主要观点:数学起源现实。数学教育的过程是学习“数学化”和“形式化”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数学教育理论选题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H弗赖登塔尔称数学的美是“冰凉的美”。这是数学教学的内容都是经过抽象以后的“形式化”的材料,我们在教学中,应让他回到“真实的情景”中,以便让学生在解决这一“真实”的问题时,学会数学的思考,同时也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求知欲,进而创造性地获取知识。,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例 巨人的手(张美宙 数学“双基”教学的

27、理论与实践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这是20世纪最著名的数学教育家H.Freudenthal建议的经典数学情境: 昨夜,巨人访问我校,在黑板上留下了他的巨人手印,请你为巨人设计巨人使用的书籍、桌子和椅子的尺寸。 这是一堂活动课,学生要用自己的手和巨人的手相比,定下“比值”,然后量自己的书、桌子和椅子的尺寸,最后依据自己的手和巨人的手之间的比值,降这些用具放大。,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弗赖登塔尔设计的这一情境,给我们的启示是:相似概念不应该只是“照片放大”,“地图比例尺”那样的呆板解释,相似是可以通过活动获得亲身感受的,但是活动不仅仅是“量一量”而已(像量三角形

28、内角和为180度那样的活动,仅仅是验证一下已知的结)。这一活动是自己获取比值,自己量用具的尺寸,自己放大,它紧紧扣住“相似形的主题,量得有价值,量得有意义,触及数学本质”。,4、电脑代替“人脑”,鼠标代替粉笔,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作用不小,能形象直观地处理静与动、局部与整体、快于慢的关系,适时选取有探索意义的课件和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兴趣,扩大知识的信息量,启迪思维,提高效率,有的教师整天忙于制作的课件只是课本的搬家,替代了小黑板,有的教学课应用多媒体手段,视听图画晃动频繁,学生眼花缭乱,仅仅让五彩缤纷的图画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4、电脑代替“人脑”,鼠标代替粉笔,课件只

29、是一种点缀,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理性思考。教室应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方能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5.“课堂教学反思”“反思型教师”,常有教师专心课堂教学后记,把教师本人的教学实施过程与教学设计比较,描述课堂中出现的异常与教学目标的状况差异以及今后需改进之处,把课后体会混同于教学反思。其实这只是教学反思的一个方面,有专家提出“反思就是行为主体对自身.对实践活动过程及相关主体认识的再认识” 。,5.“课堂教学反思”“反思型教师”,可喜的是,不少教师的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尚需明确的是真正反思,不仅需对我们采取的那些教育或教学行为进

30、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对支配这些行为的潜在教学观念进行重新认识。本次课改也是教育思想的“启蒙运动”,教师不再是“习题的讲解着”,作为课程的建设者的教师案桌上除了教学习题集外,还应添置的是理念和理论。,6.评价的多样性与呈现形式和中考指向“短路”,新课标指出:“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可将考试.课题活动.撰写论文.小组活动.自我评价及日常观察等多种方法结合。”教学学习的多样化评价,要求通过“评分评语形式”呈现,而现实的升学额压力和功利性,教师忽视了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不考,不教”成为课堂主旋律。教学更多关注中考命题走向,题型分值,而对全新的中考命题新框架.新思想.新亮点,部分教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缺乏细致深入的专业研究。,6.评价的多样性与呈现形式和中考指向“短路”,新课改的精神理念要转化为实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深入开展对新课标的研讨交流,让课堂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的同时,不仅反思自己课堂教学行为,而且要从主体认识上找根源,树立“问题意识”,积极实践,反思问题,反思差距,反思不足,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让反思成为一种态度,让反思成为一种动力,让反思成为我们快乐的源泉,真正走进新课程,致谢,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