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45859 上传时间:2019-04-28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5.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课时),第一章 行星地球,湖南师大附中海口中学 覃太,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一)、地球自转,1、自转方向,0,2、自转周期,3、自转速度,O,A,B,M,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与所在纬线圈的半径成正比,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课堂检测,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3关于图中a、b、c、

2、d四点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判定,正确的是( ) Aabcd Bacdb,A,A,C,随堂检测,二)、地球公转,轨道: 方向: 周期: 速度:,椭圆轨道 轨道面:黄道面,沿公转轨道自西向东,约365日6时9分10秒(一个恒星年),角速度: 线速度:,大约每日向东推进1,平均30千米/秒,近日点 (1月初),快;,远日点 (7月初),慢,北半球地处远日点附近的七月为什么温度比较高?,地球公转的特点,描述今天到八一建军节地球公转运动速度的变化.,自 转,公 转,速 度,角速度,线速度,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地球绕太阳运动,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自西 向东,北极上空逆时针

3、,南极上空顺时针,自西 向东,北极上空逆时针,南极上空顺时针,1恒星日:23时56分4秒,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15/ 时(两极为0),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为0),平均1/ 天,平均30千米/ 秒,近日点快, 远日点慢,地球运动特点小结,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 2 课时),第一章 行星地球,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1、黄赤交角的特点,2326,6634,“三个基本不变”,“三个基本不变”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天空的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保持2326 ;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

4、自西向东。,“一轴两面三角度”,“一轴”指地轴; “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 平面的交角为2326;地轴 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两个变”,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线;地轴与太阳光线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2、黄赤交角的影响,(1)产生了四季,春分日(3.21前后),热 带,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的分配随季节变化,四季,2、黄赤交角的影响,(2)导致五带范围发生变化,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大小,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赤道平面为P,黄道平面为Q,地轴为M,完

5、成下列问题。 1如果QM的夹角缩小2,则 A、黄赤交角缩小2 B、热带范围扩大2 C、北寒带范围扩大2 D、温带范围扩大4 2如果PQ交角25,则南北极圈应为: A、 25SN B 、6634SN C、 75SN D 、65SN,C,D,黄赤交角大小 = 回归线的度数= 一个半球的热带或寒带的范围,学 法 指 导,读图,完成12题。,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C ) A020N B020S C20N2326N D20S2326S,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A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

6、约34S)夏季昼变长,举一反三,1、当我国的公民正度过国庆黄金周假期时,太阳直射点:,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2、我国某地有一口井,一年只有一次太阳光直射井 底,这口井位于:,A.北京 B.上海 C.汕头 D.海口,D,C,3、下列节日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 A.元旦 B.建军节 C.儿童节 D.教师节,A,课堂复习基础检测,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 3 课时),第一章 行星地球,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一) 昼夜更替,晨昏线自东向西每小时移动15,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24小时),昼 半 球,夜 半 球,晨昏线,一、昼

7、夜交替,理论探究,小窍门:走向光明的为晨线,走向黑暗的为昏线。,1、昼夜现象,地球不透明不发光,晨昏线上晨线、昏线各占一半,纬度最高的两点为其分界点,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变化范围为02326,晨昏线位置的确定,晨昏线所在上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但晨昏线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半夜的太阳高度最小)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用太阳高度 表示昼夜情况,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 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常见光照图中晨昏线判读,侧视图,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两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侧视图中只能看到整条的晨线或昏线,两至日时晨昏线

8、与极圈相切,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俯视图,俯视图中,看到半截晨线和半截昏线,实战演练,P,P,图一,图二,A,B,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在图一、图二中分别画出照射P点的太阳光线,并判断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复习检测,晨昏线判读及特点,A,B,C,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A、B、C三点地方时相同,同一纬线,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早,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二) 时 差,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 课时),第一章 行星地球,二、时差,2、区时,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9、理论探究,3、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例1:中国最东端135E,假设地方时是6时,求中国最西端73E的地方时?,某地地方时= 已知地方时(4分钟/1 )两地经度差,解题思路:计算出两地的经度差; 经度相差15,时刻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刻相差4分钟,经度相差1,时刻相差4秒。,两地的地方时相差,624分钟=248分钟=4小时8分钟,6 - 4小时8分钟=1时52分,最西端的地方时,3、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解题思路:,、计算两地的时区差,、根据每相差1个时区就相差1小时的原则,判断两地东西方位确定加减,所求区时 = 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6-(9-5)=2时,例2:中国最东端135E,假设地方时是6

10、时,求中国最西端73E的区时?,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是6点,昏线和赤道的交点是18点,昼弧的中点是12点,夜弧的中点是0点或24点,晨昏线与极昼的切点是0点,晨昏线与极夜的切点是12点,太阳直射点是12点,读右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此时太阳直射的地理坐标是( ) A、00,300E B、00,600E C、300N ,300W D、00 ,1200E,学法指导,A,、一架飞机于5月1日17时在北京飞往美国洛杉矶(西8区)需飞行14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是多少? 月日时,1、当北京时间是9月10日6点,美国旧金山(西八区)的区时是( ) A.10日22点 B.9日22点 C.9日14点 D.1

11、0日14点,实战演练,、下图中心点为北极,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甲地地方时是多少,点,(3)东部区时,例如朝鲜;,(4)半区时,即采用与中央经线相差7.50的时区的边界经线的地方时,例如印度。采用东5.5区的区时,(2)统一区时 ,例如中国;,特别的计时方法,(1) 不同区时,例如美国;,东 部 时 间,中 部 时 间,山 地 时 间,太 平 洋 时 间,东 八 区,(5)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 即零时区的区时,0,180,东十二区,时区:,全球共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 ,中央经线:,每个时区中间的那条经线,等于时区数15 ,区时:,定义:就是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计算:东加西减

12、,北京时间就是北京所在东八区的中央经线120E上的地方时,时区的划分,返回,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 4 课时),第一章 行星地球,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三) 日期的变更及水平运动物体偏转,172.5E 180 172.5W,东12区,西12区,日界线,A、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日期要变更,B、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度经线重合,C、实际应用中,日界线还有一条,即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时间不变;日期减1天,时间不变;日期加1天。,0,自然日界线,地球上地方时为0时(子夜)的经线,0点所在经线,180(日界线),自然日界线,人为日界线,自转方向,加一天,减一天,减一天,加一天,今天,

13、昨天,昨天,、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 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 分为7月7日,则甲地时间为: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 北京时间为: A、6日8时 B、7日8时 C、6日20时 D、7日20时,7月6日,7月7日,0点,180,45E,实战演练,、读右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 ) A.日界线,本初子午线 B.00,1800 C.00,1500W D.1500W ,1800,实战演练,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只作用于水平运动物体 南“左”北“右” ,赤道不偏 始终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 其大小随物体水平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14、;且由低纬向高纬递增,赤道为0,南北半球分别有一物体自西向东运动,下列有关其偏向的说法,正确的是:B A.都向高纬偏转 B.都向低纬偏转 C.都向南偏转 D.都向北偏转,学以致用,恒河位于南亚地区,是世界三大观潮点之一。 据此分析: 边河岸的淤积泥沙更多, 边河岸的潮水更壮观,东,东,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 4 课时),第一章 行星地球,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一)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度的时空变化规律,(1)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昼长大于夜长,昼渐长,夜渐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昼长大于夜长,昼渐短,夜渐长,秋分日,

15、全球昼夜平分,昼长小于夜长,昼渐短,夜渐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昼长小于夜长,昼渐长,夜渐短,(2)纬度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夏半年,昼长夜短,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昼,两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冬半年,昼短夜长,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夜,昼夜长短取决于太阳直射的半球; 昼夜长短变化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该半球的昼越长,出现极昼的范围越大。,学法指导,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度的时空变化规律,2、昼夜长短的计算,(1)根据昼弧、夜弧所跨经度数计算,昼长时数=昼弧所跨经度数/15x1小时,夜长时数=夜弧所跨经

16、度数/15x1小时,(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日出=12-1/2昼长,日落=12+1/2昼长,(3)根据相关性计算,相同纬度的地区昼长相同,南北半球对称纬度,北半球该纬度昼长和南半球该纬度夜长相等,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无极昼、极夜现象,春分夏至,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北极附近出现极昼,且范围向低纬扩大。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半球极昼范围由北极圈向高纬缩小。 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冬至,太阳直射

17、点南移,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极附近出现极夜,且范围向低纬扩大。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极夜范围由北极圈向高纬缩小。 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无极昼极夜现象。,北半球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赤道太阳高度最大为90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太阳高度最大为90度,由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最大为90度,由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

18、侧递减,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总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规律: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夏至日,思考:石家庄(38N)的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何时才达到最大值?,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最大, 最小,最大, 最小,最大,冬至日,夏至日,冬至日,太阳直射时,夏至日,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 = 90- 两地纬度差(纬度距),例:太阳直射10N,A地(42N)、B地(2326N)、C地(2

19、326S)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多少。,(观测点、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朝向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正午最短日落最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h90,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

20、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5)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问题,(4)确定楼距、楼高,、春分和秋分日:全球都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正午,北半球太阳在正南方,南半球太阳在正北方。 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都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正午,直射点以北太阳在正南方,直射点以南太阳在正北方。 、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都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正午,直射点以北太阳在正南方,直射点以南太阳在正北方。,极昼的地方除外(其日出正南,日落也是正南),极昼的地方除外(其日出正北,日落也是正北),太阳方位 、日影朝向、影长的问题,日影朝向与太阳光线方向(太阳方位)相反,影长与太阳高度呈反比.,知识拓展,北京时

21、间6时40分,在南半球轮船上的船员看见太阳从东南方的海面升起。据此完成12题。 1该轮船所在位置的经度可能是 A95E B110E C135E D170W 2这段时间内,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地球接近公转轨道的远日点 B东北信风带纬度位置最高 C东北平原雪花飞舞 D北极地区冰面缩小,学以致用,A,C,四季的划分,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夏季时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春秋两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气候四季的划分:,夏:6、7、8,春:3、4、5,秋:9、10、11,冬:12、次1、次2,五带的划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