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与学术创新-以译介学研究为例.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50884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9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术研究与学术创新-以译介学研究为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学术研究与学术创新-以译介学研究为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学术研究与学术创新-以译介学研究为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术研究与学术创新-以译介学研究为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术研究与学术创新-以译介学研究为例.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术研究与学术创新 以译介学研究为例,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谢天振,一、学术研究的基本(目标)贡献,1.提供新的事实资料(providing new data); 2.对某个问题作出新的解释(suggesting an answer to a specific question); 3.验证完善已有的假设、理论或方法论(testing or refining an existing hypothesis, theory or methodology); 4.提出新思想、假设、理论或方法论(proposing a new idea, hypotheses, theory or method

2、ology),提供新的事实资料,例1 对第一部汉译长篇小说的研究 邹振环“充满疑问的近代第一部翻译长篇小说-昕夕闲谈”(1873-75瀛环琐记连载): 译者“蠡勺居士”(又称“小吉罗庵主”或“小吉罗庵”)? 作者“西国名士”? 作品内容为英法背景,“推断原作者可能是法国作家,译者据英译本转译”。 “一百多年过去了,昕夕闲谈的原本、原作者、译者的情况仍充满了疑问,还有待学者们进一步开掘”。 (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一百种译作,中国对外,1996年,第66-70页),美韩南(Patrick Hanan)“论第一部汉译小说”(载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上教社2004) 原作夜与晨(Night and Morn

3、ing) 原作者英国作家利顿(Edward Bulwer Lytton,1803-1873) 译者申报早期主编之一蒋其章(芷湘),对某个问题作出新的解释,例2 关于“牛奶路”的批评(自1928年赵译“牛奶路”遭鲁迅严厉批评后,成为中国译坛百年“笑话”): “如所周知,天文学中把银河系中那条群星麇集、活象星河似的带子称为银河或天河,相对的英文就是Milky Way,这是天文学上最常见的名词之一,对科学稍微注意的人都会知道,而且字典里也可以查到这个字的解释。但赵景深遇到这个词汇时,竟然将他译为牛奶路!这是极端荒唐的笑话,充分看出译者对工作毫不负责。”,赵译“牛奶路”原文出自契诃夫小说樊凯(今译凡卡

4、):,天上闪耀着光明的亮星,牛奶路很白,好象是礼拜日用雪擦洗过的一样。 试比较现通译译文(汝龙译): 整个天空点缀着繁星,快活地眨眼。天河那么清楚地显现出来,就好像有人在过节以前用雪把它擦洗过似的,契诃夫小说俄文原文: . , ,加尼特夫人(C.Garnett)英译文: . The whole sky spangled gay twinkling stars, and the Milky Way is as distinct as though it had been washed and rubbed with snow for holiday.,试比较一则中译英例(李清照的词渔家傲记梦)“

5、星河欲转千帆舞” : A thousand sails dance in the fading Milky Way. (直译:一千张帆在渐渐退隐的仙奶路上舞动) The Silver River fades, sails on sails dance on high. (直译:银河正在退去,成千上万张船帆在高处舞动),完善已有的假设,例3 “中国当代翻译理论研究,在认识上比西方起码要迟二十年”(许钧) 齐雨、赵立 “中国译论研究和译学建设真的比西方严重落后吗?”(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7月3日) 谢天振“如何看待中西译论研究的差距”(学术界2002年第3期),例4 译介学理论的提出 接过“创造

6、性叛逆”,阐发,完善,发展 文化意象的传递 翻译文学的归属 翻译文学史与文学翻译史的差异 翻译文学史的编写,“说翻译是叛逆,那是因为它把作品置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参照体系里(指语言);说翻译是创造性的,那是因为它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次崭新的文学交流;还因为它不仅延长了作品的生命,而且又赋予它第二次生命。“(埃斯卡比文学社会学),文化意象的定义,文化意象大多凝聚着各个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其中相当一部分文化意象还与各个民族的传说、以及各个民族初民时期的图腾崇拜有密切的关系。在各个民族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它们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语言里,出现在一代又一代的文艺作品(包

7、括民间艺人的口头作品和文人的书面作品)里,它们慢慢形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具有了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有的还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人们只要一提到它们,彼此间立刻心领神会,很容易达到思想的沟通。(谢天振:译介学导论,北大出版社2007年,页102),文化意象的表现形式,它可以是一种植物,例如汉民族语言里的松树、梅花、竹子、兰花、菊花,欧美民族语言里的橡树、橄榄树、白桦树、玫瑰花、郁金香,等等; 它可以是一种实有的或传说中的飞禽或走兽,例如汉民族语言中的乌鸦、喜鹊、龙、麒麟,欧美民族语言中的猫头鹰、狮、熊、狐,等等;,它可以是一句成语、谚语、一则典故或某个形容性词语中的形象或喻体等等,例如

8、汉民族语言中的“画蛇添足”、“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欧美民族语言中的“给车装第五个轮子”(to put a fifth wheel to the coach)、“条条大路通罗马”( All roads lead to Rome ),等等。这里的“蛇足”、“诸葛亮”、“第五个轮子”、“罗马”,都已取得了特定的含义,成为特定民族语言中的一个文化意象;,它甚至可以是某个数字,例如汉民族语言中的“三”、“八”,欧美民族语言中的“七”、“十三”,等等。汉语中的“三”已不光意味着“3”,另含有“众多”的意思,如“三思而行”;“八”因为与“发”谐音而取得了“发达”、“发财”的意思,英、俄语中的“七”也有

9、“众多”的意思,如形容幅度大,说at seven-league strides,提醒人三思而行,俄语中说“量七次,剪一次”,“十三”在西方语言中则被视作不吉祥。,然而,不同的民族由于其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文化传统,往往会形成其独特的文化意象,如阿拉伯民族视骆驼为耐力、力量的象征,在古代埃及文化里奶牛被视作神圣的象征,在印度文化里大象是吉祥的象征,在中国文化里牛是勤劳的象征,等等。这些意象一般不会构成文学翻译中的问题。但是,还有一些意象,它们为几个、甚至好几个民族所共有,可是不同的民族却又赋予它们以不同的、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含义。在一种语言中带有褒义、正面意义的事物,在另一种语言中成了贬义、反

10、面意义的事物;或者,虽然意义不是截然相反,但至少也是大相径庭的。用语言学家的话来说:“世界各族人看到的同一客观现象,不同的民族语言却给它刷上了不同的颜色。”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意象的错位。(譬如“龙”、“狗”),二、学术创新从何而来?,1. 学术研究基本价值就在于创新 2. 创新不等于标新立异 3. 创新来源于对资料的详尽占有和认真研读,来源于与同行的思想交流和碰撞,来源于研究者的独立思考和独特感悟 4. 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5. 不迷信、盲从所谓的名家权威,而对似是而非的观点,掌握明辨是非的能力 “现在翻译学的硕士生博士生越来越多,但我们国家的翻译水平却越来越低”; “搞翻译理论的人的本事,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把文章写得人家看不懂” “翻译理论对我(翻译) 毫无用处” “中国人就应该好好研究中国自己的翻译理论 ,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得最好,也是人家的。”,三、创新能力的八个方面表现,1准确的选题能力 2独立的构思能力 3缜密的分析能力 4逻辑的推理能力 5整体的把握能力 6资料的捕捉能力 7外语的阅读能力 8语言的表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