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52254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93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鉴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美术鉴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美术鉴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术鉴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鉴赏.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美术鉴赏,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高二(8)班 杨超 李宜昌等,秦始皇兵马俑群雕,俑,是我国古代墓葬中摹仿人形而制作的一种随葬品,最早起源于东周,在秦汉和唐代最为盛行,其中陶俑的数量最多,艺术价值也最高 举世闻名的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数以千计的陶俑就是这种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整个秦始皇兵马俑坑占地面积达二万多平方米,其中以一号坑最为壮观。这一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约1.5公里处,占地一万四千多平方米。在青砖铺底的地面上排列着面向东方的陶俑和陶马多达六千余件,组成了一个由战车、步兵相间排列的严整方阵。二号俑坑面积也达一万多平方米,有兵马俑一千多件,是由战车、骑兵、弩兵和步兵等兵种组成的混合阵容

2、,三号俑坑面积约520平方米,有战车一乘,武士俑68个;二号和三号坑中间还有一条面积近五百平方米但没有放置陶俑的坑。这四个坑的位置完全符合古代兵书的布阵原则,布局严谨而完整,场面恢宏壮观,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它是中国统一后秦王朝强大武力的象征,也是当时生机勃勃的时代特征的完美体现。 然而,这数以千计的大型陶俑,不仅在宏大的气势上给人以深刻印象,而且还在人物形象的刻划上达到了中国古代雕塑的一个高峰,表现出极高的写实技巧。这些陶俑一般高约1.80米,最矮的也有1.75米,高的则达2米。它们几乎包括了各个等级和兵种的古代军人,从容貌到服饰上都不相同,形象极其生动自然,并且体现出因地域不同而具有的

3、生理面貌上的细微差别和人物丰富的性格特点,同时,这些多样的容貌和性格,又都融合在全军庞大雄壮的气势之中,形成了高度的统一感。,阵营中的陶马则以其矫健的肢体和警觉的神态显示了我国古代雕塑家对动物塑造的高超技术和深厚的工艺传统。从散落在周围的腐烂的木头和青铜遗迹来看,所有这些陶俑原本都装备了实战中使用的矛、戈、剑和弓弩等兵器。可以想象,陶俑刚完成时那刀枪林立、全副武装的庞大阵营该是何等的辉煌和壮观啊! 这种规模巨大,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等多方面都有很高水平的雕塑艺术,不论在我国还是在世界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无愧于“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美誉。,秦始皇兵马俑中的武士俑兵种繁多,等级分明,阵容整齐,体现了秦朝

4、军队的严谨编制和强大武力。用来组成严整阵容的兵马俑,服饰装备都是严格按照等级、兵种而定制的;人物姿态、动作也有一定规范。它们面部表情都显得庄严肃穆,如同是活生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行将出征或是接收检阅的武装部队。士兵俑包括了骑兵俑、步兵俑和射手俑等,跪射武士俑就是其中射手俑形象的典型代表。这件作品中的陶俑为跪射姿势,束发并挽成偏斜的发髻。他身披铠甲,右膝着地,左膝弯曲下蹲,右手握弓,左手向右作扶持姿势。出土时陶俑的旁边还有腐朽的木弓遗迹和铜簇等兵器,说明武士俑原来持有实战中应用的弓箭作为武器。这个士兵俑面部表情严肃,身体的动作体现出他机警的心理,似乎随时准备加入战斗。 整个作品人物面目清晰,

5、形象生动,身体结构准确,动作自然,充满了内在的动力,是当时弓弩手形象的生动写照,体现了秦朝雕塑家们高超的雕刻技艺。,马踏匈奴,这件马踏匈奴就是整个群雕作品的主体,同时也是这些雕塑所讴歌的主题。雕塑中,作者运用了寓意的手法,用一匹气宇轩昂、傲然屹立的战马来象征这位年轻的将军。它高大、雄健,以胜利者的姿态伫立着,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而另一个象征匈奴的手持弓箭的武士则仰面朝天,被无情地踏在脚下,显得那样渺小、丑陋,蜷缩着身体进行垂死挣扎。 整个作品风格庄重雄劲,深沉浑厚,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既是古代战场的缩影,也是霍去病赫赫战功的象征。雕塑的外轮廓准确有力,形象生动传神,刀法朴实明快,具有丰富

6、的表现力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我国陵墓雕刻作品的典范之作。,这件跃马 在整体上借用了石头的天然形态,只是略加雕刻,有浑然天成的意味。那行将伸展的前腿,那已经点地的蹄尖,那高昂的马头和警觉的双目,仿佛都预示着这匹千里马即将腾空而起,去参加战斗 作者在雕塑中不拘泥于细致的刻划和繁琐的装饰,而着意于瞬间动势的捕捉和对对象内在精神的把握,造型简练、完整而厚重。作品中细部处理精雕细刻,尤其是面部和眼神的刻画令人感到了“点睛”妙笔的绝技。此外, 在造型上,也成功地继承了体、线、面并用的优良传统,并为后代雕刻提供了优秀的范例。,伏虎,雕塑家在处理这块石料时,突出了整体高于一切的思想。伏虎的躯干部分,是自由流

7、动线条和扭曲块面的结合,显然是利用石块本来的起伏变化,并略加雕琢而制成的;虎身上的斑纹同样也是顺着石块的天然纹理勾勒而出的。这种手法使得雕像富于节奏感和整体感,给人以千钧一发的感觉。这种稳定的整体造型和充满强劲动感的艺术形象,形成了汉代石刻气魄深沉宏大的艺术风格。,云岗石窟,云岗石窟位于今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势凿出,东西长约1公里,开凿于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北魏时代。两道峡谷将石窟分为东、中、西三区,东区洞窟较少,只有第1至第4四窟;中区为第5至第13九窟;西区石窟数目最多,除第14至第20等七个大窟外,还有位于第20窟以西的第21至第53窟等三十三个小窟。现存的53个主要

8、洞窟中,共有造像约5.1万尊,是中原地区现 今所知最大规模的石窟造像群,石窟正中主佛像是云岗石窟的代表作,高大突出,体态丰满。大佛头束高髻,方面大耳,既庄重威严又面带慈祥。佛像之眉高挑细长,形如初月,双目炯炯有神,鼻高且直,山根与额相通,愈发显示出智慧广大,佛法无边。大佛嘴角微微上翘,似笑非笑,显得深沉而含蓄。头部稍稍前倾,目光下视,使人感到很亲切。同时,在佛像强悍的身体上,通过线刻表现出凸起的厚重衣纹造型,造成高浮雕的效果,更增加了浑厚圆滑的感觉,也为整个雕像增加了一定的动感。佛像背后的身光、头光遍雕千佛像、飞天和火焰纹,繁缛而热烈,和主尊的威严、慈祥形成鲜明的对比,增添了一种柔和华贵的气氛

9、。这些雕像和花纹带有明显的古印度犍陀罗艺术的风格,是其随佛教传播入中国后,与宗教感淡漠的中国文化结合成的世俗性艺术产物。,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城南25公里处伊河两岸的龙门山(又名伊阙),开凿于南北朝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间(公元494年), 后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和北宋数代营造,遗留下了大量的艺术珍品。,整幅浮雕采取横向构图,人形处理因此显得颀长,并略带向前的倾斜感,既保留了盛典中的帝王生活气派,又带有飘然如仙的宗教意味和凝然静谧的心境。同时,宫女们含睇若笑,娇慵前行的姿态,与整个虔敬肃穆的氛围形成了含蓄的对照,流露出作者沟通人世和天界的欲求。与云岗石窟的浮雕相比,帝后礼佛图已经

10、开始摆脱古印度的犍陀罗风格,而加强了本土的艺术语言色彩。作品变得单薄平浅,高浮雕的圆润光影不复存在,线条成了艺术表现上举足轻重的角色。人与人的空间、人体的曲折起伏都用线勾勒,特别是衣纹的处理,格外舒展流畅、疏密有致,颇有汉代画像砖以线求形的神韵,表现出中国民族文化与外来佛教艺术的很好融合,卢舍那大佛,石雕,作于唐高宗咸亨四年,即公元672年,位于洛阳龙门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通高17.14米。 这座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处。,敦煌石窟,敦煌石窟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地区,是这一带几座石窟的总称,计有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及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五

11、个庙石窟等。其中,又以莫高窟建成最早、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其余则为莫高窟的分支。,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东部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开凿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公元384-417年),以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西魏、北周和隋、唐、宋、元乃至明、清等十几个朝代,都在这里进行了营建。麦积山现存大小窟龛194 个,共保存从四世纪末到十九世纪的约1500年间的泥塑、石雕7200多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麦积山石窟与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石窟”。 胁侍菩萨位于壁龛右侧,泥塑,高142 厘米。由于麦积山地区少数民族与汉族长期杂居,所以石窟的雕像、壁画都带有比较明显的汉文化色彩,这尊雕像也不

12、例外。菩萨一手下垂,一手平举,头部微微低下,长眉细目,挺直的鼻梁上接眉际,嘴角向上翘起,面现笑容。 。,山西太原晋祠水母楼塑像侍女像 彩塑,成于明嘉靖廿四年(公元1545年),现在山西太原晋祠内。 明代的大部分统治者对于佛教外的其它宗教派持限制态度,所以道教在此期间内并没有什么发展,其地位远不如唐宋时期。在明代的道教雕塑中,山西太原晋祠水母楼的彩塑是比较优秀的作品。 水母楼位于晋祠圣母殿旁边,又叫水晶宫,供奉的主神是晋水源头三泉之一的难老泉水神。水母的塑像被放在楼上正中神龛里,两旁有六个侍女。水母仪容端庄,体态丰腴,极富神采。但相比之下,侍女的塑像更加引人注目。她们盈盈而立,似正要举步向前,身

13、体与常人相比,略显扁平,增加了少女弱不禁风的柔弱感。从背面看去,她们的背影与水中游鱼颇为相象,优美而轻盈,因此,当地人都称她们为美人鱼。作者在创作中还注意到了细节的刻画,比如侍女那细微的头发,一根根都清晰可见;皮肤光滑而细腻的质感也处理得很好。 水母楼的这几件塑像,手法纯熟细腻,是明代雕塑中比较优秀的作品,晋祠圣母殿侍女像,在晋祠众多的侍女像中,有一尊作品最为出色。她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头微微左倾,双手放在胸前,身材窈窕,双肩消瘦,显得略有些单薄,头上梳着当时流行的发髻,面容清秀俊美,眉毛上挑,显得小心谨慎。作品将少女初入宫帏、未谙世事和拘谨小心的神态表现得维妙维肖。 除她之外,其他侍女有的持物

14、而立,有的载歌载舞,有的喜形于色,有的心事重重,有的老成持重,有的天真无邪,形象性格十分丰富多彩,女立俑 彩陶俑,作于盛唐时期,约公元713-765年左右,现收藏于辽宁旅顺博物馆。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力强大,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陪葬的物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大大提高,因此“俑”这种雕塑艺术在唐朝得以极大发展。,双林寺塑像韦驮像,韦驮是四大天王中南方增长天王身边的八个大将之一,是一位重要的护法神。双林寺的这尊韦驮像高1.6米,立于千佛殿的醒目之处。他身披甲胄,左手拿着一个金刚杵,右手握拳,昂首挺胸,成丁字步站立,十分威风。他的眉头紧

15、锁,眼睛怒视前方,表现出刚正严明的性格,颇有一种儒将风范。作者对韦驮身上的甲胄和战袍的飘带处理得十分细腻,甲胄坚硬的质地和飘带的柔软产生了鲜明的对比。美中不足的是飘带的动感并没有得到很好把握,使整个人物显得有些呆板。这也正是明代雕塑普遍存在的缺陷。,昆明筇竹寺五百罗汉像,这些罗汉像姿态形象各不相同,有的坐着,有的站着,有的躺着,嘻笑怒骂,表情丰富,神态自然。塑像的服装道具也富于变化,五百罗汉中没有两个是相同的。塑像间的 位置也很讲究,疏密得当,布局合理。这些罗汉的头发和胡须都以真的毛发制作,眼珠是用琉璃球做的。罗汉的衣服有些是世俗样式的,使得他们看上去不象神佛,倒象是乡绅、书生、商贾和屠夫等三教九流之徒,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 这件作品在佛教题材中加入世俗成分,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是清代雕塑的精品。,高二(8)班 杨超 李宜昌等,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