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政策经济效应.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55130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61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贸易政策经济效应.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贸易政策经济效应.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贸易政策经济效应.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贸易政策经济效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贸易政策经济效应.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贸易政策经济效应 第一节 贸易政策效应分析工具及主要指标 贸易政策实施的效应分析来自两个角度: 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剩余 对本国产业或产品竞争力的影响:指标,一、关税效应分析基础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 (一)进口需求曲线与出口供给曲线 1.进口需求曲线 表示本国消费需求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关系。 图8.1: MD = D S 进口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比 进口需求曲线比自身需求曲线平坦,即进口需求弹性大于国内需求弹性,2.出口供给曲线 表示一定价格水平出口国可向世界供应的最大的出口量。 图:8.2-page198 XS = S* - D* 出口供给量与价格成正比 出口供给曲线比自身需求曲线平坦,即出口

2、供给弹性大于国内需求弹性 3.国际市场价格决定 母国进口需求曲线MD与出口国供给曲线XS相交,形成国际市场均衡价格Pw. 图:8.3,(二)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1.消费者剩余 指消费者实际购买支付的价格与他愿意购买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异所获得的收益。 需求曲线和价格的夹角。 图见page198 2.生产者剩余 指由于母国征税,提高了国内市场价格,生产者实际销售价格高于其愿意销售价格之间的差所获得的收益。 供给曲线和价格的夹角 图见page199,二、衡量贸易政策效应的主要指标 (一)反映一国贸易开放程度 1.贸易开放度 trade openness 衡量一国某年进出口贸易金额在该年GDP总额

3、中所占的比重 贸易开放度=( Mi+Xi ) / GDPi Xi为i国某年的出口总值 EXPORT Mi为i国某年的进口总值 IMPORT 贸易开放度高,说明该国对国外市场依赖度高;过低则相反。 故称:对外贸易依存度,2.进口渗透率: 衡量一国某年j产业国内消费数量中进口所占的比重 进口渗透率=Mj / Qcj 渗透程度 Mj为j产业的进口数量 Qcj为j产业的国内消费数量 3.出口渗透率: 衡量一国某年j产业的出口在当年国内产量中所占的比重 出口率=Xj / Qfj Xj为j产业的出口数量 Qfj为j产业的国内生产数量,(二)名义保护率和有效保护率 1.名义保护率:最终产品的名义税率(法定税

4、率) 2.关税的有效保护率 effective rate of protection (ERP),中间品的进口税相同吗? 例:衣服和食物 Pc = Pt = 100 , Rc = Rt = 10% 衣服 8L+2T , 食物 2L+8T 若对L征税 20%,谁的保护程度更高? 由于衣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所有对劳动征税,导致对衣服的保护程度更高。,ERP:名义税率对某最终产品组装业所起到的实际保护程度,又称实际保护率。 设某产品只有一个中间产品;Pa、Pc分别表示国际市场的最终产品和中间投入品的价格 国际最终产品的价值增值 V = Pa Pc Ta、Tc分别表示国内对最终产品和中间投入品的名义关

5、税税率 国内最终产品的价值增值 V= Pa(1+ Ta)- Pc(1+ Tc) ERP = (V V)/ V 注意:关税有效保护率不是产品总价值得到的保护程度,而仅仅是最终产品组装过程中价值增值部分得到的保护程度,代入Pa、Pc 、Ta及Tc , ERP = Ta + (Ta Tc)Pc / (Pa Pc ) Ta 最终产品的名义税率 (Ta Tc)最终产品和中间投入品的名义进口关税差额,又称关税分岔。 Pc / (Pa Pc )= Pc / V ,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中间投入品价值与该最终产品组装过程中产生的附加值之比。 ERP Ta ,增加了对产品的保护力度 ERP Ta ,减少了对产品的保

6、护力度,(三)非关税措施的覆盖面指数和频率指数 非关税措施覆盖面指数NTMs non tariff measures 反映一国在某一时间比如某年对来自他国的进口商品采用的非关税措施情况,即非关税措施覆盖的进口商品在所有进口商品中所占的比重。 C=100% * (Di*Vit)/ Vit i为该进口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号 Di为一个亚变量,在有NTMs时为1,无则为0 Vit指受到非关税措施影响的i税号进口商品价值 该值越大,说明NTMs的覆盖面越大,频率公式:避免权重的误导 F = 100 %* (Di*Mit)/ Mit Di为一个亚变量,在有NTMs时为1,无则为0 Mit指对i税号进口商品

7、使用非关税措施的频率,(四)关税等值 Tariff equivalent, TE 把各种非关税措施对国内市场上某种进口商品的影响,即各该措施导致的该商品进口数量的减少和国内销售价格的提高,统一用相应程度的名义关税税率来量化。 (五)进口配额的关税等值,第二节 关税的经济效应,一、局部均衡条件下关税的基本效应 局部均衡分析: 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 对单一市场进行个别分析,侧重点是特定商品的价格与产出的决定,即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关系。 小国情况: 生产量和消费量都很小,对世界的经济形势不构成任何影响。,进口国(小国)征收进口关税产生的效果: 1.消费效果 指消

8、费者因进口品价格上涨而减少购买,降低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也称消费者损失。 2.保护效果 也称生产者效应,指由于关税提高了国内市场价格,促进国内生产扩张和产量增加。 3.贸易效果 由于关税提高了进口成本使进口量减少的效应。 4.收入效果 即财政效果,也称关税效果,指政府通过设置进口关税,对进口商品征税所获得的货币收入。,P,P1,P0,t,D,S,1,2,3,4,0,S0,S1,D1,D0,(一)小国条件下征收进口关税: t = P1 P0,小国征收进口关税对本国福利的影响,关税 t = P1 P0 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 国家收入 总福利变化 进口量变化:,减少 1+2+3+4 消费效果 增加

9、1 生产效果 增加 3 收入效果 减少 2+4 减少 (D0-S0)-(D1-S1) 贸易效果,小国征收进口税造成本国经济扭曲,面积2为生产扭曲损失 缘自进口国国内错误的价格信号 由于征税, P1 P0,该国许多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的生产者进入该替代品生产行业造成的资源浪费损失。 面积4为消费扭曲损失 缘自进口国国内错误的价格信号 由于征税, P1 P0,使该国许多消费者不得不放弃消费该商品所造成的消费福利减少,思考: 小国进口量下降,对世界经济无影响; 若是大国进口量下降,会不会影响?,大国情况: 生产量或消费量足够大,能影响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即改变贸易条件。 贸易伙伴国会主动降低价格,以

10、维持出口,即:将价格降至PW以下,改善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一国与国外商品交换的比例关系,P,P1,P0,t,D,S,1,2,3,4,0,S0,S1,D1,D0,(二)大国进口征税的效应: t = P1 P0,P0,5,大国征收进口关税对本国福利的影响,关税 t = P1 P0 厂商降价为: P0 - P0 (贸易条件改善) 消费者剩余 减少 1+2+3+4 生产者剩余 增加 1 国家收入 增加 3+5 进口数量变化减少 (D0-S0)-(D1-S1),消费效果、保护效果、收入效果、贸易效果?,(二)关税的净福利效应 5 2 - 4 讨论面积5的大小,1.取决于出口国的降价意愿 2.取决于进口

11、国的进口数量,三、出口关税的经济效应 四、最适关税 the optimum tariff 也称最优关税,就是能使征收国达到最高经济福利水平的关税。,纵轴代表自由贸易状态下的社会福利水平 横轴表示关税税率 tH表示禁止性关税 t*为最适关税,最适关税应在禁止性关税与无关税之间 最适关税等于外国出口商品供给弹性值的倒数 外国供应商品弹性越小,最适关税水平越高 外国供应商品弹性越大,最适关税水平越小,补充:大国征收关税对双方的总体影响 (一般均衡分析) t = P1 P0,P1,S,D,S*,D*,P0,P0,0,Q,Q*,1,2,3,4,5,7,6,8,9,出口国,进口国,世界净收益减少还是增加,

12、变化多少?,价格变化: P0 至 P0 消费者剩余 增加 6 生产者剩余 减少 6+7+8+9 净收益减少 7+8+9,价格变化: P0 至 P1 厂商降价为 P0 - P0 消费者剩余 减少 1+2+3+4 生产者剩余 增加 1 国家收入 增加 3+5 净收益=5-2-4,双方福利变化: 已知5=8 整体净收益减少 2+4+7+9,进 口 国,出 口 国,第三节 非关税壁垒措施的经济效应 一、配额的经济效应 (一)实施进口配额的目的 1.限制进口,改善国际收支 2.防止外国实行外汇倾销,保护国内产业和稳定物价 3.促成集团经济,以达到贸易互利。 集团内部给予更多的配额,P,P1,P0,q,D

13、,S,1,2,3,4,0,Q1,Q3,Q4,Q2,(二)进口配额一般效应 配额quota:Q3Q4,减少 1+2+3+4 增加 1 增加 3 减少 2+4 减少 (Q2-Q1)-(Q4-Q3),小国征收进口配额对本国福利的影响,配额q = Q3Q4 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 配额租金(全部国有) 净福利变化 进口量变化:,(三)大国条件进口配额效应 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使同类产品充斥世界市场,导致国际价格下跌,P,Q,Pt,PW,Sd,Sd,Q1,Q2,Q4,Q3,E,配额(Q),a,b,c,d,Dd,Dd、Sd为国内需求和供给曲线 Sf+d含外国供给的总供给曲线 自由贸易,价格Pw 国内

14、需求OQ4,国内供给OQ1 进口Q1Q4 配额限制为Q2Q3 则其余数量由国内供给 国内新供给曲线Sd 价格上升Pt,Sf+d,O,消费者剩余损失a+b+c+d 生产者剩余增加a 进口配额持有者的配额租金c 净福利损失b+d,净福利?(配额租金本国获得),(四)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贸易小国) (1)价格效应 (2)生产效应 (3)消费效应 (4)国际收支效应 (5)配额分配效应:配额利润的归属 以行政手段分配:寻租-资源分配不合理 以经济手段分配:拍卖-收入等于关税收入 (6)再分配效应: 消费者剩余减少的一部分实际转化为生产者利益或政府收入或进口者的配额利润。但消费者剩余减少中仍有一部分未得

15、到补偿,形成国民经济净损失。,(五)进口配额与关税的比较 相同点: 进口量、国内价格、国内生产、国民经济 下降 升高 上升 净损失 以及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不同点: 1.配额的保护效果比关税更强、更确定 2.配额无需立法,比关税更具弹性 3.配额使价格上升的作用超过关税,其保护更具垄断性,使国际贸易的市场机制丧失。 4.实施配额,容易形成垄断者利润,导致“寻租” 5.配额的分配有不公平现象,二、自动出口限制效应分析 (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ts,VERs) 自愿出口限制是指出口国在进口国的压力和要求下,“自愿”地在规定的时间内限定本国产品的出口数量。对进口国而言,在出

16、口国的自愿限制下,进口就可以减少,由于出口国的这种自愿是在进口国所要求下进行的。 所以经济学家把VERs看成是进口配额的一种特殊形式。,关于VERs的一个案例,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汽车在日本进口汽车的冲击下生产不断下滑,工人大量失业,美国政府准备使用201保护条款,计划把1981、1982、1983年出口到美国的日本汽车限制在160万辆以内。日本政府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宣布自动限制在美国市场上的汽车销售量,1981-1983限制在每年183万辆,1984年提高到202万量,1985年则为251万辆。有趣的是,实施VERs后,日本出口到美国的汽车的数量虽然减少了,但日本汽车在美国的销售价格却

17、增加了。,(一)自动出口限制与进口配额 阅读 (二)局部均衡分析 见图 page213,作图并分析如下: 1、自由贸易时: 出口国A、进口国B,B为大国 横轴B国进口数量,纵轴B国价格 Dd表示B国进口需求虚线 Sd表示A国出口供给曲线 均衡点为E,均衡价格Pw,2、自动出口限制后: 限制A国出口量为OQ* A国供给曲线变为OBC 贸易均衡点为C,价格为Pw* 3、若采取能产生相同限额效果(OQ*)的其他措施: 征收关税,使需求减少为OQ*,国内价格上升为Pw* 发放配额,限制配额为OQ*,国内价格不定,即进口国贸易条件是否改善要视进出口国家及进出口厂商之间的竞争状况决定。,4、自动出口限制于

18、关税、配额的主要区别? 自动出口限制使贸易条件恶化,即Pw*Pw 关税使贸易条件改善,即PwPw 配额不一定 超额剩余归属不同,VERs归属出口方,而配额归进口方,第四节 鼓励出口措施的效应分析 一、出口补贴效应及其成本分析 出口补贴(Export subsidy) 是政府部门对补贴商品的出口者按实际出口数量或金额给于的一种补贴。 效应: 补贴会在提高国内生产成本从而销售价格的同时,降低国外的销售价格。 图示:page215(教案44 ) 补贴的净福利变化?,补贴的效应分析: 补贴前Pw 补贴后 国内价格上升至Ps,出口价格下降至Ps* 则国内价格上升,Pw至Ps 生产者剩余-增加a+b+c

19、消费者剩余-减少a+b 出口量增加 国家补贴b+c+d+e+f+g 净福利变化减少 b+d+e+f+g 补贴的结果 财政负担 贸易条件恶化(商品在国外售价下降),二、倾销和反倾销的经济效应 倾销: 是出口厂商以低于成本、至少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的做法,是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交易。 克鲁格曼相互倾销模型 假定:国内垄断,厂商同时在国内外销售,但边际成本相同,倾销图示:图page217 错误 见教案45图2 基于假设可知: 国内市场的需求弹性较小,国内市场的需求曲线较陡直 国外市场的需求弹性较大,国外市场的需求曲线较平坦,分析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该倾销者在国内外市场上都会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

20、际成本的原则来决定产量,这样决定的国外价格Pw往往会低于国内价格Pd。 可见,倾销者国外倾销价格的形成往往也是一种理性行为。,名词解释: 1.对外贸易依存度 5 2.关税的有效保护率 8 3.关税等值 12 4.征收进口关税产生的效果 14 5.进口配额的再分配效应:31 简答: 6.小国征收进口税造成本国哪些经济扭曲?17 7.为何说倾销者国外倾销价格的形成往往也是一种理性行为? 42,课后作业 两国贸易模型:中国和美国 设中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Dc = 2000 - 0.02 PC,Sc = 1200 + 0.03 PC 美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Du = 1800 - 0

21、.02 PU,Su = 1400 + 0.03 PU 请计算: 1.贸易前,双方汽车的均衡价格和产量。 2.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市场汽车的均衡价格、各国的产量及贸易量(不考虑运输成本)。自由贸易给两国的福利带来的影响。 3. a.中国对汽车进口征收3000美元的单位税,这时各国汽车市场的价格、产量及贸易量。(先分析是大国还是小国) b.关税对中国汽车制造商、国内消费者和中国政府的福利带来的影响如何? c.关税的福利净损失(与自由贸易相比),4. a.中国为美国的汽车进口设定的配额为100 (配额免费), 这时各国汽车市场的价格、产量。 b.与自由贸易相比,各国消费者、厂商的福利如何变动。 5. a.中国政府给国内汽车制造商提供3000美元的生产单位补贴(注意不是出口补贴),两国汽车的价格、产量及贸易量。 b.与自由贸易相比,各国消费者、厂商的福利如何变动。 c.通过计算,比较它与关税、进口配额的净福利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