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第二十中学杜金鹏.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56124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杜金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杜金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杜金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杜金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杜金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杜金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市第二十中学杜金鹏.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1-2012年学年度,沈阳市第二十中学 杜金鹏,高三历史备考说明会,一、高考趋势及分析 二、复习日程及内容 三、指导思想及理念 四、复习策略及方法 五、学情分析及教法 六、教师评估及自勉,高三历史备考说明会,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直接信息)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获取隐性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解读信息),一、高考趋势及分析,2.调动和运用知识(知识包括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即史和论)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辨别)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理解)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证明),3.描述和阐释事物

2、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表层)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规律),4.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论证)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评论)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创新),强调史料处理、读题审题和即时性知识建构能力,强调扎实的历史知识储备和提取运用能力,作为更高级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实际上是以上三种能力的综合运用,1、决定高考命题的因素 (1)前三年的高考 (2)上海、广东历史高考 (3)命题人的学术背景 (4)本年度的热点问题 (5)新的史学观点的引入,一、高考趋势及分析,0

3、9-11年高考全国各地第三单元汇编,历史 选择题,重要时间,主要概念,图表信息,史学探究,2、近三年辽宁高考历史选择题考查的四种形式,一、高考趋势及分析,四类选择题的分布趋势,2008 2009 2010 2011,1、时间型:,掌握时间和阶段特征,2、概念型:,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3、图表型:,完整把握图表信息,4、探究型,(1)尊重情景,史论一致,(2)形成基本的史学研究的方法,四种选择题的应对措施,信息,原因,比较,探究,认识,主观 题,意义,3、近三年辽宁高考历史主观题考查的六种形式,六类主观题的分布趋势,2008 2009 2010 2011,原因型主观题,意义型主观题,认识型主观题

4、,比较型主观题,探究型主观题,信息型主观题,阶段特征,历史解释,获取信息,知识联系,史学探究,六种主观题的应对措施,1、复习日程: 一轮复习:2011、7、11-2012、3、15 二轮复习:2012、3、16-2012、4、30 三轮复习:2012、5、1-2012、6、4,二、复习日程及内容,2、复习内容: 三册必修教材共有 26个一级字目、82个二级字目 二本选修教材,1、总体指导思想: 突出三条主线: 即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文化文明 抓住两个重点: 农业文明时代(古代的中华文明); 工业文明时代(近现代英美法等西方国家文明)。 突破一个难点: 三个领域的文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5、的关系,提高学科内的综合能力。,三、指导思想及理念,2.强化三个意识 “通史意识”要求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解读历史现象和规律; “世界意识”要求把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置身于世界的角度来考察,立体地、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现代意识”要求以当前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切入。,四、复习策略及方法,理解记忆,思考倾听,整合链接,博古通今,历史知识的理解比记忆重要,不深思不则能造其学,集中头绪、突出主题,察古知今,述往思来,导学突破,有效复习的一种途径,回忆小测,通过考试找出盲点,1,2,3,4,5,6,1、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 理解是思维的纽带 理解是运用的前提,用“考本”,1、历史 结论,2、主要概念,

6、3、重要阶段特征,4、史学研讨理论,6、试题设问,5、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以往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对知识的意义分析、,揭示、解释不够。,2,1,3,分封制 (1)含义: (2)目的: (3)内容: (4)作用: ,变教材知识体系为学生认知体系,,破除教师本位, 树立学生是知识的构建者的意识。,2、思考倾听,1、创建问题集,课前让学生提出质疑与问题 2、选择典型的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内分析,问题集: 1、洋务企业是不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如果是,那么为什么书上说“洋务企业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如果不是,为什么书上又说“除了洋务派的官办企业外,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还有两务途径”?

7、2、为什么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以及中国“门户开放”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标志? 3、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苏联非得是这种模式吗,可不可以用别的模式?,将其内容纳入“考本”,3、整合链接,通过整合,使专题的头绪更集中、主题更突出,不仅能更好体现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也能横向反映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与碰撞,集中头绪、突出主题,教学设计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二、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1. 革命的背景 1. 君主立宪制确立 2. 光荣革命 2. 责任内阁制形成 3. 革命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二、责

8、任内阁制的形成 1、大宪章 1、内阁制形成 2、光荣革命 2、两党制发展 3、权利法案 3、议会制改革 4、君主立宪制确立 4、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教学设计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 (略)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详) 1. 历史传统与政治前提 2 权利法案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详) 3、发展历程 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略),“历史史实”,“历史解释”,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第2课 大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9、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治律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第11课 *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2课 鸦片战争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5课 辛亥革命,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7课 *综合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义革命: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9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20课 新民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第六单元:

10、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8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专题一 中西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 第8

11、课 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1O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24课

12、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第25课 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专题二:中国古代的经济及三农问题,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4课 宋明理学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8课 笔墨丹青 第9课 诗言志 歌泳言 第10课 从传奇到小说 第11课 梨园春秋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2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第13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第14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第15课 理性之光 第16课

13、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8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第19课 音乐与美术 第20课 电影与电视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1课 西学东渐 第22课 新文化运动 第23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第24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25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6课 现代科学革命 第27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第28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29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专题三:中西主流思想的演变,基础知识排查,重难点剖析,主题知识运用,主题过关检测,通史复习的一般步骤:,4、博古通今

14、,每一个历史判断的基础都是实践的需要,它赋予一切历史以当代史的性质,因为无论与实践需要有关的那些事实如何年深月久,历史实际上总面向着当时代的需要和实际。 贝奈戴托克罗齐,导学的组成部分: 1、课标、考纲 ; 2、由考纲和课标衍生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 3、基础扫描; 4、误区警示(或知识补充); 5、真题点评、拓展训练、备选题组; 6、本课反思; 7、疑难问题。,5、导学突破,有效的复习,6、回忆小测,美国学者布鲁纳:“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一连串不联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促得可怜的寿命。”,1、根据回忆列出框架与知识清单 2、根据笔记批改清单 3、生生监测、教师监测,单课知识清单,日监测 周监测 月监测,经济全球化历程,专题整合知识清单,日监测 周监测 月监测,1、总体 2、17班,五、学情分析及教法,学优生,15、17班,1、总体 2、17班,五、学情分析及教法,学优生中历史薄弱的,1、总体 2、17班,五、学情分析及教法,学困生,1、总体 2、15班,五、学情分析及教法,学优生,1、总体 2、15班,五、学情分析及教法,学优生中历史薄弱的,1、总体 2、15班,五、学情分析及教法,学困生,六、教师评估及自勉,恒心,决心,耐心,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