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静制动方法致胜.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62761 上传时间:2019-05-01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98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静制动方法致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以静制动方法致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以静制动方法致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以静制动方法致胜.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以静制动方法致胜.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静制动方法致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静制动方法致胜.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以静制动 方法致胜,张家口市教科所 邓志勤,电话:13831319133 邮箱:,以静制动,方法致胜,一、考纲的新变化 二、近三年来,文综试题的变化趋势 三、2013年历史学科试题分析 四、初三阶段复习备考策略,一、考纲的新变化,“历史学科考试要求”栏目:更加丰富和具体(参见考纲23页)。更加强调过程性考察(多达7种方法)。 “历史学科考试内容”栏目:(910页) “需要注意的是,历史课标规定课程内容是最基本的学习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联系、拓展、多角度进行学习解释”。 “题型拓展”栏目: 许多题均为历年中考题,中考题一般来说为典型题,“考试说明”如此设计说明复习中训练学生方法的重要性;

2、,一、考纲的新变化,“评价评述”类试题近年来进入命题人命题的范畴,该类试题对于考查学生能力有作用,但不要恐惧,他无非是常规试题的拓展,复习中只要不同试题练到位即可。 典型题例(考纲) “评价评述”题:由去年一个增加为两个。不同观点,层次分类两种方式。 题型拓展(考纲) “评价评述”:中国近代史42题:客观评价(指向明确),围绕李鸿章的言论展开论述和分析。 “人物评说”:世界近代史43题:人物贡献(指向明确),工业革命:人物、国家、贡献、评价等。 “评价评述”:世界近代史46题:求异思维(分层给分,语文特征明显)围绕革命或改革展开论述。 “评价评述”:世界近代史50题:选择性评价,给出多种史实,

3、选取某一方面,自主性强。 “评价评述”:世界现代史49、50题:分析材料,较大的文字量。对初中生来讲较难。,二、近三年来,文综试题的变化趋势,、,、,1题量及分值的变化 2011年政史 选择题:共50分。14题每题1分,527 题,每题2 分。 非选择题:共70分。其中,历史非选择题:共27分(8:9:10) 2012年政史 选择题:共46分。14题每题1分,525题,每题2分。 非选择题:共74分。其中,历史非选择题:共27分(6:9:12) 2013年政史 选择题:共50分。119题每题2分,2023题,每题3分。 非选择题:共70分。其中,历史非选择题:共27分(6:9:12),结论:

4、总的来看,选择题题数递减(由27到25到23),总分值无大的变化; 历史选择题题数、分值多年没有变化,相对稳定(9题18分); 政治选择题有一些变化(时政试题1分改为2分); 文综选择题变化较大(8题改为6题,今年又改为4题,2分改为3分;历史和政治分开,各出各的题) 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分值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趋于定型(50:70)。 不再“纠结”政史综合,浪费时间,高考试题也是如此。政史综合选择题进一步弱化(先历史:20、21题;后政治:22、23题),每题增加分值主要与高考接轨(高考每题4分),实际上试题不难。 历史试题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分值是稳定的;非选择题3道题的分值有一些变化,主要是基于试

5、题文字量和能力要求而发生变化,但基本上是围绕“6:9:12”的基础上“打转转”。,2历史学科命题趋势分析,(1)命题人员对热点(含敏感)内容及周年纪念内容情有独钟 2013年:钓鱼岛问题使中日矛盾激化(第29题,日本天皇是战争罪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马克思逝世130周年(第27题,中共七大和国际共运);社会保障(第30题,罗斯福新政实施80周年) 2012年:中日、中美邦交正常化(第29题,外交关系,40周年);辛亥革命(第30题,100周年,大事年表方式呈现);二战后德国的反思(第31题,争鸣、“有限”小论文的方式呈现。 2011年:辛亥革命,唤起民众(第31题,100周年);日本历史

6、上的三次危机(第32题);对台关系、祖国统一(第33题,开始了突破“敏感”禁区的尝试),(1)命题人员对热点(含敏感)内容及周年纪念内容情有独钟,“敏感禁区”解读:容易引起争议的内容(过去是弱化的),如台湾问题、中日关系、公平正义等。敏感内容又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创新能力的突破口。如2010年第32题,俄罗斯各界对列宁的评价;2012年第31题,从多种角度对德国的评价等。,(2)命题角度及命题视野更趋多样化 前两年开始了“争鸣类”、“有限小论文”试题,今年试题呈现方式似乎又回到从前的思路,但此“回归”具有新角度;前几年已经开始了对人物的考查(2910年毛泽东与蒋介石;2012

7、年马克思与华盛顿);关注社会生活试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数据统计分析题(计量史学)。说明命题的领域进一步拓宽。每年出什么类型试题,没有标准,视材料内容而定。,(2)命题角度及命题视野更趋多样化,运用不同史观命制试题也是近年来命题的一个趋势,取决于命题者命题立意和材料的选取。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试题就是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命制的试题。 一般包括: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社会史观等。 最后将说明。,(2)命题角度及命题视野更趋多样化,近年出现的新动向是在命题角度上打破常规,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如今年第28题,考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内容。过去我们常常按革命史的线索,

8、主要围绕中共党史的角度去学习、去考察。今年的考察换了另一种角度,主要围绕“临时政府”、“国民政府”迅速败亡的原因去考察。不仅为命题开辟了一条新领域,更重要的是改变我们传统的单一的“革命史史观”单纯从正面“说事”的习惯思维。,(3)新材料、新情景已成为命题人员的有效抓手 近年来命题人员绞尽脑汁,从不同的文献中选取材料;在问题立意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出题,使我们备考尝尽了苦头,让命题人员牵着鼻子团团转。可以说,运用“新材料新情景角度新”是命题人员致胜的法宝。 “命题者与备考人”的关系,(4)“多点”设问,提升审题难度(是命题人员又一“杀手锏”) 2010年32题“俄罗斯与列宁”试题 (1)材料一、

9、二、三分别是俄罗斯哪三个群体对列宁的评价?(3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他们(不是你是他们)作出评价的相同背景(去掉不同背景)。(2分) 2011年32题“日本三次危机”试题 (l)材料一、二、三反映了日本发展史上的三次危机(隐性内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次危机出现的直接原因。(6 分) (2)为摆脱这三次危机,日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隐性内容)。这些措施(知识点需在学生头脑中)实施的结果,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分别是什么?( 3 分) 2013年27题“国际共运与中共七大”试题 (2)上述思想的成功实践各自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4分),(5)命题点交替轮

10、换已成为“过去的故事” 辛亥革命连续三年从不同角度出题;马克思、毛泽东连续两年出题;日本是连续两年出题,说明命题人不再过多考虑每年“切换”出题点。恐惧备考教师“猜题押宝”。 说明命题人员较少考虑教学内容覆盖面,完全是考察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能力要求。,3新课标在今年及今后命题中的价值 不要关注教材,要关注课标,关注新课标变化的地方 旧课标是指现行课标,2004年版;新课标是指2011年版课标,新课标教材至今未见。但是,时隔六、七年,史学新观点,学习内容的调整,考试应体现方向,应该渗透。 但原则是,两个课标相同的内容应当考;两个课标相同的内容,新课标进一步强调的应重点考;新课标弱化的不应考;新课标有

11、的、现行课标没有的慎重考。,(1)(2013年)27读图,回答问题。(6分) (1)图一著作的问世,标志着人类 社会 又一伟大思想的诞生。该思想的诞生与 图二所示的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相距多 少年?(2分) (2)上述思想的成功实践各自对国际社 会主义运动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4分),非选择题,“中共七大” 2004年课标 中国近代史(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内容标准】(6)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2011年课标 中国近代史【内容标准】知道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新旧课标均有的,用词差异不大。,共产党宣言 2004年课标 世界近代史(五)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内

12、容标准】(2)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历史意义不能通过概述的方式表达) 2011年课标 世界近代史“了解马、恩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 新课标进一步强调,用词更准确;旧课标的陈述更像死记硬背。,(2)(2013年)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不少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法令。这些法令对资产阶级的利益表现了热忱关切的态度,对地主阶级利益没有根本的触动,对广大农民的要求缺乏任何积极的反映。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第三次修订本,中华书局 料二:日本投降

13、后不久,内战爆发。国民党处于劣势。得不到控制的通货膨胀、食物短缺以及官员腐败使得国民党不得人心,并且摧毁了军队的士气。尽管国民党从美国得到军火,但是同组织良好并赢得广大农民支持的共产党相比,它仍不能取得军事优势。1948年,战争的天平倒向共产党。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北京,同年10月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蒋介石和他的追随者们逃往台湾岛。 -【英】亚历克斯?沃尔夫世界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京临时政府主要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南京国民政府在内战中失败的自身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南京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短时间消亡

14、的共同原因。(3分),新、旧课标未明确说明“临时政府”代表的阶级利益和“短时间消亡”的原因。(有超纲的“嫌疑”) 新、旧课标明确说明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权性质。 2004年课标 【内容标准】(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3)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2011年课标 【内容标准】“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新课标强调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的原因。,(3)(2013年)29探究问题。(12分) 材料一:裕仁天皇(1926-1989年在位)是日本战时的最高统帅。日本发动战争和在战争中的重大决策,都是在御前会议上做出的,得到

15、裕仁天皇的批准。 材料二:迷恋带病真菌、杆菌研究的裕仁天皇一直关注着日本细菌部队和化学部队的发展,并一直给予充足的经费保障。731部队(化学和细菌战部队)1936年奉裕仁天皇敕令建立。1940年裕仁天皇又颁布新的敕令,将部队扩充到3000人,并将主要基地由黑龙江肇东县、五常县移到哈尔滨南郊的平房镇。731部队培植各种致病细菌,并制造炸弹,在实战中施放撒播。1937年12月1日,裕仁天皇亲自签发“华中方面军司令官与海军协同攻克敌国首都南京”的命令。占领南京后,裕仁天皇还奖赏攻陷南京的日本军官对南京大屠杀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材料三:由于日本政府与美国做了交易,以保留天皇制为条件实现所谓“无条件投降

16、”,裕仁天皇因此得到了庇护,逃过了设在东京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但是,无论国际社会还是日本国内,对裕仁天皇应该接受战争罪行审判的呼声从来没有停止过。 -以上均摘编自世界知识2012年22期康狄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裕仁天皇发动了哪些战争。(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裕仁天皇犯有哪些战争罪行。(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对裕仁天皇的看法。(4分),2004年课标未提“天皇的概念” 【内容标准】(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4)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 【教学活动建议】(2)观看辛德勒名单等电影,加深了解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

17、的法西斯暴行。 【内容标准】(三)第二次世界大战(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内容标准】(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教学活动建议】“用表格的形式列出美国和日本经济发展变化的情况,学会根据图表、数据说明有关历史现象的能力”。 2011年课标:“二战” 【内容标准】“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知道德意日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教学活动建议】“搜集有关资料,揭露德意日法西斯反人类的暴行”。 新、旧课标均强调法西斯侵略的罪行,新课标强调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说明二者需

18、重点掌握;天皇的概念始终未提,超纲。,(4)(2013年)30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要求企业 按部门就产品的产量、价格等制定公平竞争规章,以防止盲目竞 争引起生产过剩。法案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承 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为了推行公平竞争 法规,政府给接受法规的企业颁发“蓝鹰”标记(右图),以资表 彰鼓励。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围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开展的思想解放运动,促成了80年代初开始的改革开放第一轮高潮:农村实行联产承包,沿海设立经济特区等,从而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90年代初,伴

19、随着“姓资姓社”问题的大讨论,中国开展了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将改革开放推向新一轮高潮,中国经济又一次快速增长。90年代末,围绕加入WTO利弊问题的争论,中国再次迎来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当时中央果断加快入世谈判,中国成功入世,实现了全面对外开放,从而使中国经济在新世纪头十年里实现快速增长。 材料三: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收入分配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均衡、不公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等。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盼望。2013年2月初,国务院批转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该意见确立了“城乡

20、居民收入实现倍增”、“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等改革目标。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时期国家干预经济成功的主要原因。(8分)(历史题)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什么特点。(4分)(政史结合,更像历史) (3)分析材料三,从起因和目标两方面,概括出我国深化改革的必要性。(4分)(政治)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概括中美两国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2分)(政史结合),2004年课标 世界现代史 【内容标准】(二)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教学活动建议】就罗斯福新政的作用进行课堂讨论 2011年课标 世界现代史“了解罗斯福新政,理

21、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1)问,新旧课标均涉及罗斯福新政。 强化了政府调节的意义,新旧课标均有的内容。,三、2013年历史学科试题分析,结论: 非选择题的分值高于选择题的分值;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分值高于中国现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分值。 试题考查何种内容主要是基于问题立意基础上的选材,这样,试题具有发散性,综合性,易于培养学生能力,这就是问题立意的要义。而不是先选取教材模块,然后找资料,设置试题。 总的说来,中国近代史是重头戏(内容多,基础性强),中国现代史许多事不好讲,也就是后四个专题(国防、外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科教文化、社会生活),且内容少;世界史两个阶段没有轻

22、重之分。若重基础,近代史为重;若重现实性,现代史为重。 非选择题中,中外史结合的试题较多(2013年第27、29、30题),是近年发展趋势。 将中国放在世界史中去看待;更易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结论:,第30题,打破了多年来以政治学科“捎带”历史学科的命题模式,历史学科的痕迹较重,去年开始就体现出来(考察马克思和华盛顿两个人物)。说明了政史综合依据问题立意,不在学科上过分追求固定模式。 中、外历史四个板块分值不在考虑均衡配置(当然中国近、现代史本身就不均衡)。问题立意的趋向鲜明。,(2)试题评价及考生答题分析 选择题: 本次选择题分析,共抽查了主城区在张家口主城区(与县区相比属于较好的学校,

23、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全部6952个样本。 总的来看,历史9道选择题平均得分率为0.79,试题正答率较高;政史综合(历史)20题(正答率在0.94)、21题(正答率在0.75)正答率较高;符合课标要求。 问题较大的是18、19题。,18尼克松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中说:“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强国,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对尼克松的上述讲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B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鼎足之势 C美国丧失了霸主地位 D世界形成了“一

24、超多强”局面,该题表面上看是围绕经济说事,实质是站在全球史观上,考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政治格局的变化取决于经济基础。由于在选项中已经界定了“世界格局的概念(政治),”所以,学生的其他问题(经济概念的问题)暴露不出来。(教学中要做变式训练的价值),选择最多的是A(4386人)、D(1643人)两项,正确答案是A,正答率0.68。 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将“多极化”与“一超多强”混淆,对二战后至今世界格局的阶段性发展变化不清晰。二战后两极格局(两个超级大国),多极化的趋势;两极格局、“一超多强”。且题干中有时间界定,既1971年这个关键年代,该时期世界仍处于两极格局。产生错误的另一个原因是,学生往往将

25、多极化的概念单纯的看作是包括发展中国家。 试题本身的问题,多极化提供的信息不够,缺发展中国家,导致学生误判。,材料和内容在答题中如何“拿捏”,固然,以材料命制试题可以最大化的培养学生能力,但是初中学生历史学科“支撑点”主要是“教材”内容,即通过材料反映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再加上命题人员命题中,材料与“教材”的“拿捏”、掌控不够,使得命制的试题很难完全对号入座。 所以,单纯以材料分析往往错误,将材料与教学内容结合正确。选择题的命题具有多维性,有时依靠材料,有时依靠教材,有时材料教材兼备。要依靠题干和题肢场景状况予以解决,不能机械化。,19右图是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漫画。其内容

26、说明,经济全球化 A丰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B建立了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C造成发展中国家间贫富差距加大 D使发达国家获得最大利益 该题考察经济全球化,选择最多的是C(3007)、D(3140)两项,还有选择其他的,正确答案是D,正答率0.49。与18题相比难度并不大,若说难度,主要是该题考察学生识图和审题的“复合”能力,主要问题出在识图和审题能力较差。该题出的不错,主要以材料分析得出结论。,选C的原因在于,目前世界上发展中国家间差距较大是事实(如中国和尼日利亚),但图示并未体现;产生错误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时间较紧,将C项误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若将图示仔细来看,便会发现世界经济是由发达国家主

27、宰的这一现实;选C不选D也由于在经济全球化的教学评价中,认为其是“双刃剑”。“图示”只体现单一方面,导致学生出现价值判断的失误(与29题犯同一个毛病,思考问题过于机械)。 总之,这两道试题产生的错误集中反映出战后世界历史教学的薄弱,该部分内容错综复杂,教学困难。但它又是教学的重点和命题的重点,因为它理论联系实际较为丰厚,需要我们重视。,非选择题 说明:本学科分析在张家口主城区(与县区相比属于较好的学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6952个样本中,共抽取300份试卷,只对各小题围绕平均分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27读图,回答问题。(6分) (1)图一著作的问世,标志着人类社会又一伟大思想的诞生。该思想的

28、诞生与图二所示的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相距多少年?(2分) (2)上述思想的成功实践各自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4分) 答案:(1)97年。 (2)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数据统计:第(1)问平均得分1.44分,难度系数0.72,尚属正常;第(2)问平均得分1.73分,难度系数0.43。作为历史学科非选择题第一题,分值明显偏低。,试题评价:该题考查思想史专题。由于环节过多,该题得分率不高是必然的。 第(1)问,仅仅考查年代的计算问题,小题大做,极易导致失分。 第(2)问作为历史学科第一道非选择题“环

29、节”太多,导致难度过大,不利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第(2)问“上述思想的成功实践各自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虽然只是一个问题,但涉及6个方面的问题,且带有承继关系,每个问题必须准确清晰,否则答案势必错误。 第一个问题是“上述思想”(马克思主义诞生)和(毛泽东思想);(专题定位:思想史国际共运)。实际上,先得有理论到思想的转化(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二个问题是由思想到实践的思维转换; 第三个问题是“成功实践”,需要明确的是“成功”了的“实践”,而不是“失败”了的“实践”,细分起来实际上是两个问题; 第四个问题是“各自”,既分别述说,属于答题方式的“界定词” 第五个问题

30、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专题内容); 第六个问题是“重大影响”。 回答该问题必须经过“理论思想成功实践各自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重大意义”的思维转换,有一个步骤错误,该题失分。,学生答题问题: 问题(1)图一著作的问世,标志着人类社会又一伟大思想的诞生。该思想的诞生与图二所示的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相距多少年?(2分) 第(1)问:基础知识不牢,年代计算方法这一历史学工具掌握的不好;(97、98均正确) 第(2)问:突出体现审题问题,具体来讲: 史实不清,张冠李戴,基础知识不扎实。“相当部分学生针对图一答出共产党宣言的影响;图二答出“遵义会议的影响”(考虑问题过于简单)。图二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与毛泽东思

31、想的确立混淆,说明对新民主主义的发展历程不清晰。 审题问题:还有的学生未看清“分别”二字,答出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共同影响”。 专题概念不清晰:一部分学生将图一误答成“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 周年纪念和社会热点教学准备不够,这恰恰是命题人员重视的地方。毛泽东诞辰120周年,马克思逝世130周年;对毛泽东的争议,习近平主席说,否定毛泽东就会天下大乱,这句话朴实深刻地道出了否定毛泽东必然造成的严重后果,而且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历史教师要向政治老师学习,要有政治敏感性。平时注意关注

32、时政,系统整理,寻求与历史结合,这是学以致用的真谛。,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不少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法令。这些法令对资产阶级的利益表现了热忱关切的态度,对地主阶级利益没有根本的触动,对广大农民的要求缺乏任何积极的反映。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第三次修订本,中华书局 材料二:日本投降后不久,内战爆发。国民党处于劣势。得不到控制的通货膨胀、食物短缺以及官员腐败使得国民党不得人心,并且摧毁了军队的士气。尽管国民党从美国得到军火,但是同组织良好并赢得广大农民支持的共产党相比,它仍不能取得军事优势。1948年,战争的

33、天平倒向共产党。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北京,同年10月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蒋介石和他的追随者们逃往台湾岛。 -【英】亚历克斯?沃尔夫世界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京临时政府主要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南京国民政府在内战中失败的自身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南京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短时间消亡的共同原因。(3分) 答案(1)资产阶级。 (2)经济困难;政治腐败;丧失民心;军队士气低落。 (3)未能获得广大农民支持。,试题评价(正面): 该题主要考察中华民国期间的历史,突出体现材料的价值,如第(3)问的答案“未能获得广大

34、农民支持”; 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不温不火,试题平淡中见功夫; 特别是从“逆向思维”的角度考查该阶段内容,避开了教师备考的角度(扭转了教师备考单纯以中共党史作为主线,从另一个角度弥补了中国现代史教学不足) 突出考察学生阅读、审题判断能力,如第(1)问“南京临时政府政权性质”和第(3)问“农民阶级”; 第(2)问“南京国民政府失败的自身原因”考察学生概括、归纳能力。,试题不足: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难度梯次存在较大的问题。第(1)问平均得分1.2分,难度系数0.6;第(2)问平均得分3.79分,难度系数0.94;第(3)问平均得分1.91分,难度系数0.63。 第(1)问:材料一:在短短的三个月内

35、,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不少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法令。这些法令对资产阶级的利益表现了热忱关切的态度,对地主阶级利益没有根本的触动,对广大农民的要求缺乏任何积极的反映。 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京临时政府主要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2分) 答案(1)资产阶级。 课标中对“临时政府的政权性质”缺乏明确的说明,材料中又有误导性“提示性语言” 考生容易将临时政府的政权性质与南京政府的政权性质相混同,,第(2)问:材料二:日本投降后不久,内战爆发。国民党处于劣势。得不到控制的通货膨胀、食物短缺以及官员腐败使得国民党不得人心,并且摧毁了军队的士气。尽管国民党从美国得到军火

36、,但是同组织良好并赢得广大农民支持的共产党相比,它仍不能取得军事优势。1948年,战争的天平倒向共产党。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北京,同年10月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蒋介石和他的追随者们逃往台湾岛。 问题(2)根据材料二,归纳南京国民政府在内战中失败的自身原因。(4分) 答案(2)经济困难;政治腐败;丧失民心;军队士气低落。(答出2点即可,给分宽泛) 得分率极高,出乎命题者预料,原因在于材料中有现成答案,且给分过于宽泛,选择余地过大。掩盖了学生答题问题,既归纳和概括能力。,该题最大的问题在于容易弱化对课标和教材内容的掌握,导致学生学完后,难以形成对学科重点内容、学科知识结

37、构的掌握,学科功底不扎实,进入高一级学校后,难以继续学习。此外,将(孙中山)临时政府和(蒋介石)南京政府同类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容易弱化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认识,学科核心价值体系难以树立,导致学生历史学科史实出现“主流价值体系”的缺失。,学生答题问题 第(1)问,相当部分考生答“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这既是试题具有的误导,也反映平时教学中忽视“知识间迁移能力”的培养。教师点一下即可,“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导致“灯下黑”。 第(2)问虽然分数较高,但反映的问题极为突出,主要是摘抄原句,没有掌握“概括、归纳”方法的真谛。 材料二:日本投降后不久,内战爆发。国民党处于劣势。得不到控制的通货膨胀

38、、食物短缺以及官员腐败使得国民党不得人心,并且摧毁了军队的士气。尽管国民党从美国得到军火,但是同组织良好并赢得广大农民支持的共产党相比,它仍不能取得军事优势。1948年,战争的天平倒向共产党。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北京,同年10月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蒋介石和他的追随者们逃往台湾岛。 问题(2)根据材料二,归纳南京国民政府在内战中失败的自身原因。(4分) 答案(2)经济困难;政治腐败;丧失民心;军队士气低落。(萝卜与菜的关系) 第(3)问:大部分考生失分的原因在于答出“失去民心”仅得1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原因在于对材料的价值缺少足够的认识。,29探究问

39、题。(12分) 材料一:裕仁天皇(1926-1989年在位)是日本战时的最高统帅。日本发动战争和在战争中的重大决策,都是在御前会议上做出的,得到裕仁天皇的批准。 材料二:迷恋带病真菌、杆菌研究的裕仁天皇一直关注着日本细菌部队和化学部队的发展,并一直给予充足的经费保障。731部队(化学和细菌战部队)1936年奉裕仁天皇敕令建立。1940年裕仁天皇又颁布新的敕令,将部队扩充到3000人,并将主要基地由黑龙江肇东县、五常县移到哈尔滨南郊的平房镇。731部队培植各种致病细菌,并制造炸弹,在实战中施放撒播。1937年12月1日,裕仁天皇亲自签发“华中方面军司令官与海军协同攻克敌国首都南京”的命令。占领南

40、京后,裕仁天皇还奖赏攻陷南京的日本军官对南京大屠杀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材料三:由于日本政府与美国做了交易,以保留天皇制为条件实现所谓“无条件投降”,裕仁天皇因此得到了庇护,逃过了设在东京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但是,无论国际社会还是日本国内,对裕仁天皇应该接受战争罪行审判的呼声从来没有停止过。 -以上均摘编自世界知识2012年22期康狄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裕仁天皇发动了哪些战争。(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裕仁天皇犯有哪些战争罪行。(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对裕仁天皇的看法。(4分) 答案:(1)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 (2)进行细菌战

41、、化学战;屠杀中国平民。 (3)裕仁天皇是战犯;必须受到审判。,考生答题数据统计 第(1)问平均分2,38分,难度系数0.59; 第(2)问平均分3.14分,难度系数0.78; 第(3)问平均分2.62分,难度系数0.65。 三问满分均为4分,第一问偏难。,试题分析(亮点): 考察日本很有必要,日本有可能成为中考一个长效热点;问题的设置又紧紧的依托材料,重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考查;打破常规,改变我们对日本侵略的传统认识(我们一般说日本军国主义,而这里却拿日本天皇说事); 还有“战争及战争罪行”概念的界定,这都使我们有备考意料之外的感觉,如果这是中考的一种必然趋势,那么我们的历史教学就必将进行一

42、种大胆变革理解课标的内涵,真正理解掌握学科概念,搭建教学内容与考试内容思维转换平台。 考查内容的核心主要是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战争及战争罪行,若按常规命制试题,则寡淡无味,试题命制新颖。当然,拿天皇说事妥否,下面要说明。,试题不足 该题最大的问题是某些内容(对日本天皇的考查)脱离现行课标的要求,有超纲之嫌,导致考生失分; 科学性问题:天皇体制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日本天皇是人也是神;日本天皇不是“虚君”,不同于英国,但实权并不大;阿拉伯国家是政教合一国家,又不同于阿拉伯国家;日本是宪政国家,平时,日本大政方针是通过“内阁会议”决定,到天皇哪里走程序;非常时期(如战争期间),“军部”的权力大增,天

43、皇虽是最高统帅,但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考生答题分析 问题(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裕仁天皇发动了哪些战争。(4分) 学生对于事物的主客体不清晰 正是基于上述立足点的不同,在表述上发生的变化,所以学生在作答时提到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没有搞清战争、战役、事变、事件的关系和含义,战争和战争罪行的差异很不清晰。也没有搞清“抗日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这两种不同表述的区别,学生认为这不就是同一件事吗? 战争:较长时间,复杂,如一战、二战:战役:短时间,单纯。某种程度上,“战争”带有中性特质。如全面侵华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等;战役:平型关战役、武汉会战

44、、斯大林格勒战役等。 事变、事件:宫廷政变、戊戌政变、七七事变、萨拉热窝事变(件)。是在常态状态下突然发生的事,具有中性特质,有时与事件同。 战争与战争罪行:战争是正常的(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但战争罪行“非人道”(日内瓦公约有界定):普通民众、放下武器的军人、使用常规武器等等。 (概念是如此重要,我们往往“灯下黑”,为什么如此呢?没时间或教师也没搞清楚), 敌(客)全面侵华战争、偷袭珍珠港等。 我(主)抗日战争、反法西斯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反复强调相似事件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专用名词的内涵和外延。这是学习历史、理解历史的根本;历史教师要拓展知识面,历史老师是“杂家”。,审题

45、问题 时间界定词问题,有的学生表述成“日本侵华战争”,概念太笼统,日本侵华在历史上不仅仅一次;有的学生表述成“甲午战争”,不符合裕仁天皇在位期间的史实。,问题(2),根据材料二,概括裕仁天皇犯有哪些战争罪行。(4分) 相当多的学生对材料不加以概括,概括、归纳能力太差,而是照抄材料;还有的学生将问题(1)的答案照抄一遍,搞不清战争与战争罪行性质上的差异。 材料二:迷恋带病真菌、杆菌研究的裕仁天皇一直关注着日本细菌部队和化学部队的发展,并一直给予充足的经费保障。731部队(化学和细菌战部队)1936年奉裕仁天皇敕令建立。1940年裕仁天皇又颁布新的敕令,将部队扩充到3000人,并将主要基地由黑龙江

46、肇东县、五常县移到哈尔滨南郊的平房镇。731部队培植各种致病细菌,并制造炸弹,在实战中施放撒播。1937年12月1日,裕仁天皇亲自签发“华中方面军司令官与海军协同攻克敌国首都南京”的命令。占领南京后,裕仁天皇还奖赏攻陷南京的日本军官对南京大屠杀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概括归纳是将具体的语言抽象化,下面要说明。,问题(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对裕仁天皇的看法。(4分) 学生对该问题的回答暴露出教学方面问题:对反面人物的评价训练不够;对命题新的趋势认识不足:2006年后,最早是国别题、之后是人物题、前几年是争鸣、评价题。去年开始不按大路出题,从反证的角度出题,如今年28题;29题则是通过 “反面

47、”人物或事件带出基础知识。所谓“稳中求进”就是如此。 更可怕的是,教师机械的按“八股文”的套路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坚持“两点论”没有错。但在做题时,要按问题要求,坚持“重点论”。结合材料及问题情境。问题立意试题不是平时学习内容。 相当一部分学生,尤其是比较优秀的,完全按照老师课堂上在评价人物时的模式作答,如:“裕仁天皇是日本资产阶级的政治家和最高统帅”(国家+阶级+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再比如“裕仁天皇使用毒气战、细菌战为日本和人类的化学工业,战略战术的创新,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裕仁天皇为日本抢夺了大量财富和资源,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30阅

48、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要求企业按部门就产 品的产量、价格等制定公平竞争规章,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法案 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 判的权利。为了推行公平竞争法规,政府给接受法规的企业颁发“蓝鹰”标记 (右图),以资表彰鼓励。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围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开展的思想解放运动,促成了80年代初开始的改革开放第一轮高潮:农村实行联产承包,沿海设立经济特区等,从而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90年代初,伴随着“姓资姓社”问题的大讨论,中国开展了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将改革开放推向新一轮高潮,中国经济又一次快速增长。90年代末,围绕加入WTO利弊问题的争论,中国再次迎来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当时中央果断加快入世谈判,中国成功入世,实现了全面对外开放,从而使中国经济在新世纪头十年里实现快速增长。 材料三: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收入分配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均衡、不公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等。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盼望。2013年2月初,国务院批转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