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汉英对比翻译欣赏与批评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68159 上传时间:2019-05-03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35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汉汉英对比翻译欣赏与批评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英汉汉英对比翻译欣赏与批评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英汉汉英对比翻译欣赏与批评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英汉汉英对比翻译欣赏与批评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英汉汉英对比翻译欣赏与批评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汉汉英对比翻译欣赏与批评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汉汉英对比翻译欣赏与批评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英汉英汉/ /汉英对比翻译欣赏与批评汉英对比翻译欣赏与批评 1976年在比利时勒芬(Leuven) 召开的学术会议被西方许 多学者认为是翻译研究学派宣告成立的历史性大会。 翻译的描写性研究; 翻译研究的多元系统论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翻译的文化学派理论及其代表人物 第六章 翻译批评的研究学派 一 、多元系统学派与埃文-佐哈尔 二、描写学派与图里 三 、文化学派与勒弗维尔和巴斯奈特 四 、综合学派与斯奈尔-霍恩比 1、 翻译研究学派的产生 (1)根茨勒把1976年比利时洛文(Leuven) 会议的召开看 作是翻译学科成立的标志。 (2)贝克(Mona Baker)等人认为,翻译学之所以成为“学

2、科” 就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情。 (3)人们常说翻译学从“低地国家”兴起。 (4)国际上人们认为翻译研究派的开山祖师是霍姆斯。他 在1972年发表的翻译研究的名与实,标志着翻译研究 派的开始。 (5)1978年,勒弗维尔将Translation studies作为翻译 学科的正式名称,后来国际上称该学派为“翻译研究派”。 2、翻译研究学派的发展 (1)20世纪60年代:形成 (2)70年代:发展 (3)80年代:广为人知 (4)90年代:巩固、扩展与更新期 一、多元系统学派与埃文-佐哈尔 1、埃文-佐哈尔简介 埃文-佐哈尔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文化研究学 院教授。他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反映在他

3、1978年出版的 历史诗学论文集中,对翻译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被视为“翻译研究学派的先驱之一”。 以色列学者图里和赫曼斯又对“常规”( norms)和“翻 译常规”(translation norms)进行了深入研究,拓宽和 深化了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 。 2、多元系统理论 (1)产生原因 埃文-佐哈尔认为,文化、语言、文学、社会都不是由 互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而是由相关的元素组成的 系统。这些系统,又不是单一的系统,而是由多个相交甚 至相叠的系统组成。 (2)定义 “多元系统”,指的是社会中各种相关的系统-文学以及 文学以外所有相关系统的集成,用以解释该文化中全部

4、的 书写。系统是分层级的,该理论就是要解释在某种特定文 化中各种系统的功能。 3、埃文-佐哈尔的观点 (1)他认为,多系统必须包含文学这个系统,因为翻译 对文学的发展影响重大。 (2)他着重讨论了翻译作为“多系统”的一个系统,在有 些情形下,翻译在文学多系统里占主要的位置,即翻译 在塑造多元系统的中心部分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 的角色。 (3)当原来文学系统处于强势,发展完备,无须依赖翻 译来输入外来元素,翻译处于次要地位,即翻译文学在 多元系统里是指能形成一个边缘系统,其文学模式往往 是次要的。 (4)他认为,以上两种情况是一个很有趣的矛盾现象: 翻译这个可以引进崭新的意念、项目、特色的媒

5、介,竟 然成为保守传统口味的工具。 (5)他还指出,翻译文学在多系统中占主要或次要位置 ,不一定等于说整个翻译文学都处于同一个位置。 (6)翻译文学所处的位置也成为影响译者采取何种翻译 规范或方法的重要因素。 4、埃文-佐哈尔理论的价值 (1)他基本确定了翻译文学跟译入语文化文学在不同 情况下的不同关系。 (2)翻译活动实际上是由译入语文化里的各个系统所 决定。他认为,翻译不再是个其性质和界限一经确定 就不再变化的东西,而是依赖于一定文化系统中各种 关系的一种活动。他对翻译性质的新认识导致了一系 列新见解:a)把翻译看作只不过是系统间传递的一种 特殊形式,人们能以更广泛的范围来看待翻译问题。

6、b)人们可以把译本看作是存在在目标系统中的一个实 体,来研究它的性质,而不再纠缠于原文和译文间的 等值问题。c)人们可以从更广泛的系统间传递的角度 来认识翻译。 (3)他的理论更适宜探究某一时期的整体翻译面貌, 因为他是从整个译入语文化的多元系统入手来研究翻 译文学,他认为应该对大量的译文进行分析,而不是 对个别译本跟原文进行对比。 5、埃文-佐哈尔理论的缺陷 埃文-佐哈尔对翻译文学与译出语文化及译入语 文化的关系以至翻译方法的分析,究竟是否适用于所 有的境况,有值得商榷之处。(比如他的理论是否适 宜论述所有翻译文学跟译出及译入语文化的关系。) 6、张南峰先生对多元系统理论高度评价 (1)内容

7、 在西方,令翻译研究取得学科地位并走到学术研究 系统的中心的,是多元系统论以及其他文化学派的翻译 理论和研究模式。 (2)原因 a)多元系统论对文化和历史文化因素的强调,扩大了 翻译学的研究范围,令翻译研究摆脱了应用导向,提高 了它的理论性和学术性。 b)在多元系统理论指导下所作的描述性翻译研究,证 明了翻译对文化发展的重大贡献,改变了文学界对翻译 作品的轻视。 c)多元系统论反对以价值判断作为选择研究对象的准 则,主张对中心和边缘系统一视同仁,在意识形态的层 次上直接提高了翻译的文化地位,并且间接提高了翻译 研究的学术地位。 d)如果说多元系统对中心系统一视同仁,因此是非精 英主义,那么,其

8、他一些文化理论,则是反精英主义的 ,因为它们所关注的多元系统中认同边缘系统而反对中 心系统。 7、多元系统理论的影响 (1)有人探讨文艺复兴时期英格兰和苏格兰以及16世 纪西班牙的翻译文学怎样在国家文学中发挥功能。 (2)图里尝试运用此理论来探究希伯来文学的翻译, 还正式提出了以译文为中心的翻译理论。 (3)人们开始认识到:翻译的概念应该大大拓宽,尤 其是译入语文化的观点。 (4)勒弗维尔把所有直译、意译、改写、改变甚至假“ 翻译”(Pseudo-translation)等都视为翻译,成为 考察对象,提出“翻译就是重写的一种形式”的论断也 受该理论影响。 (5)如果把多元系统理论应用于中国的翻

9、译研究,我 们或许能够从新的视角来理解和解释许多翻译现象。 二、描写学派与图里 1、描写翻译理论的产生 (1)原因 20世纪50年代之前,规约性的翻译理论一直 是翻译界不可动摇的指导方针。规约性翻译研究的显 著特点:定出一个规范,让所有译者,不分时代,不 分工作对象,不分译者、读者的认知环境,在他们的 翻译实践中一律遵照执行。翻译实践呼唤新的理论, 描写翻译理论(descriptive translation)便应运而生 。 (2)定义 在研究翻译的过程、产物以及功能的时候,把翻 译放在时代之中去研究。是把翻译放到政治、意识形 态、经济、文化之中去研究。相对于规约性的翻译理 论,它的一个最大特

10、点是宽容。 (3)任务 描写性翻译研究的任务是要按照翻译活动和翻译 在我们经验世界中表现出的状况描述翻译。 (4)性质 描写性翻译研究被看成是“经验性”和“重目标文本 ”的研究方法。 (5)优点 描写性翻译研究从宏观的角度研究翻译,而规约 性翻译从微观上研究翻译,两者应该结合起来,这样 的翻译研究才能解释翻译的全部。 (6) 发展 a)描写学派的思想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麦克法兰指 出,对于同一部作品常常有不同的读法,绝不可以认 为有唯一的翻译,由于原文有不同的意义,不可避免 地会从中产生出不同的翻译,但没有一个翻译是理想 的或真实的翻译。 意义既然如此复杂、如此不可捉摸 ,我们便不可能从中

11、得出绝对翻译的绝对标准。 b)到20世纪60年代,卡特福德响应麦克法兰,于1965 年宣称它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是描写性的,但描写 译学于1972年霍姆斯发表论文翻译的名与实后被基 本接受。 c)描写翻译学派理论的形成归功于三次小型的会议: 1976年的列维会议、1978年的特拉维夫会议与1980年的 安特卫普会议。 d)80年代,该学派有了长足发展。 e)90年代,描写翻译学派的文章大量发表,越来越多 的学者加入到这个学派的队伍中来。而且,该学派出现 了文化转向。 2、图里简介 图里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当今世界著名的翻 译理论家。他提出了有创建性的观点,在翻译领域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为翻

12、译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的描写翻 译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翻译理论探索(1980)和描 写翻译研究及展望(1995)中,后一本专著体现了他的 主要翻译思想,是翻译学涉及面最广,系统性最强的专著 。 3、图里主要翻译思想 (1)描写性研究至关重要 a)在理论上分析了描写研究对翻译研究学科 的重要意义。 b)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以经验方法进行的描写 研究进行了系统地总结。 c)描写翻译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密切联系 实际,使理论研究更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实 践性。 (2)以译入为导向研究方法 a)图里进行描写翻译研究的目的之一是发现翻译过 程中译者的实际抉择,从中得出在某一多元系统中主 导控制翻译的系统规

13、则。 b)图里在发展翻译理论的探讨中,发现以原语为导 向的理论模式存在着缺憾,他认为翻译的概念应该大 大拓宽。他认为,只要在译入语文化读者的眼里把一 个文本视为翻译,它就是翻译。 c)图里给翻译下的定义:翻译就是在目的系统当中, 表现为翻译或者被认为是翻译的任何一段目的与文本, 不管所根据的理由是什么。 d)描写译学认为,译文的基本功能是给译语读者提供 信息,既要符合译语的规范,也要符合译语读者的社会 心理和社会文化背景。译作是译语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 ,对译语社会的语言和文化产生影响。因此,翻译研究 要注重译者与译语读者之间的关系,译作和译语文化之 间的关系,译者在翻译中的能动作用。 (3)翻

14、译常规 a)图里试图描写、发现语言、文学、社会各个方面 控制翻译的规则,他的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决 定译作的相关因素,即制约因素的完整体系。他要求 译论必须包括文化历史事实,这些事实即规则。 b)图里对常规的解释是:常规世界是社会活动的最 根本概念,是社会秩序赖以建立的基础,也是解释文 化活动包括翻译的关键。 图里所说的翻译常规是:译者在进行翻译时所面 对的种种制约,这些制约主要来自译入语社会及文化 ,却直接影响译者的翻译决定。 c)图里把翻译常规分成: 首要常规(initial norms) 初步常规(preliminary norms) 操作常规(operational norms)

15、d)图里认为翻译常规有两大资料来源:一是语篇, 即译文(可供研究两种常规)和一个分析性的译文 目录(可供研究初步常规);二是语篇以外的资料 ,主要是半理论或批评文章。 (4)总结 a)三大思想的关系 图里提出的关于翻译研究的三方面论述之间, 存在着相互贯通的内在联系。翻译常规涵盖了描写 性翻译研究和译入为导向的研究方法,集图里的翻 译观点为一体,代表了图里的翻译思想。关于翻译 常规的研究成为翻译研究的中心内容和发展趋势, 所以翻译描写学派又称为“常规学派”。 b)图里对翻译研究领域的贡献 摒弃了翻译中一比一对应观念以及文学语言方 面对等的可能性; 提出任何译文的产生都涉及译语文化系统内的 文学

16、倾向; 动摇了原文信息固定不变的观念; 提出原文与译文在文化系统的交织结构中合为 一体。 (5)理论缺陷 图里倡导的经验主义方法论受到有些人 的批评,因为他的研究方法只注重经验描述 而忽视了翻译中的权力关系和原文本的历史 性,忽略了相关语言文化之间权力关系的失 衡。 4、描写学派的贡献 (1)他给与各种各样的翻译以正确的定位,避免了由于 规约性的翻译标准而造成的概念上的困惑以及无谓而又 无休止的争论。 (2)描写翻译学派对翻译有两个基本的认识:翻译的不 完整性,即不可能把原文百分之百翻到译文中去,任何 翻译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摆布,因此同一原文会在不同 译者手里和在不同的时代产生许多不同的译文。

17、 (3)进入20世纪90年代,翻译描写学派出现了文化专项 ,以1990年巴斯奈特与勒弗维尔编的论文集翻译、历 史与文化为标志。 三、文化学派与勒弗维尔和巴斯奈特 1、文化学派 (1)产生背景 佐哈尔和图里翻译研究有许多不足之处: a)他们还没有完全摆脱语言学派的影响,埃文-佐哈尔的 理论深受俄国形式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而图里把他的理 论称作“描写翻译学”,就更可看出他与结构主义的关系。 b)他们的观点虽然饶有新意,但文风不够鲜明强烈,稳 重有余而激情不足,因而就译坛的冲击还不够有力。 c)在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上,他们主要强调目的语文 化对翻译的影响,还没有考虑到翻译对目的语文化 的影响。 所以,

18、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开始进入了翻译 的文化论。 (2)发展 a)斯奈尔-霍恩比撰写文章,建议从事翻译理论研究 的学者们抛弃他们“唯科学主义”的态度,把文化而不 是文本作为翻译的单位,把文化研究纳入翻译理论中 来。此提法标志着翻译研究领域的“文化转向”。 b)1989年在英国沃瑞克大学召开的国际翻译研讨会 是翻译研究转向文化研究的标志。 c)1990年,巴斯奈特和勒弗维尔合编的翻译、历 史和文化一书,进一步推动了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 向。 (3)核心价值 a)文化学派特别强调文化在翻译中的地位以及翻译 对于文化的意义。 b)文化翻译论者认为,文本不是一个语言中静止不 变的标本,而是译者理解作者

19、意图,并将这些意图 创造性地再现于另一文化的语言表现,因而翻译绝 不仅仅是复制和模仿,而是文化协调和操控。 (4)意义 加拿大学者西蒙在翻译理论中的性别一文 中对8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的意义作了 论述。她认为,这一转向将翻译界定为一传介过程 ,它不是超越于意识形态之上而是穿行其中,这一 转向使它日后在与女性主义思想相遇时擦出了火花 。 2、勒弗维尔 (1)简介 勒弗维尔原为比利时学者,后移民美国,任得 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德语系和比较文学系教授 ,国际著名文论家、比较文学家和翻译理论家。 1996年去世。 (2)著作 1990年,勒弗维尔和巴斯奈特合编一本论文集 翻译、历史与文化

20、,正式提出了翻译的文化学 转向,标志着翻译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1992年,勒弗维尔出版了翻译、重写和文学 名声的操纵、翻译、历史和文化:原始资料集 。勒的作品反映了翻译研究派,尤其是勒弗维尔 关于文化翻译的理论。 1998年,勒去世后,巴出版了他俩合作的最后 一本书:文化建设:文学翻译论文集。 (3)主要观点 a)80年代,勒弗维尔最爱用的一个词是“重写 ”(rewriting),他认为文学理论和比较文学都应该 把对重写的研究放在较为中心的位置上。他把翻译 看作是一种“重写”形式,认为“重写”就是“操纵”,对 翻译有积极的意义。 b)90年代,勒弗维尔把翻译置于一个广阔的文化 背景中进行研究,

21、强调历史意识和文化观点。 c)勒弗维尔还强调和颠倒了翻译研究在比较文学 中的地位,提高了翻译和翻译研究领域的地位。 d)勒弗维尔还提出了翻译研究中“文化转向” 问题,即翻译研究不应局限于翻译本身,而 应把翻译看作是一种文化发展的策略来研究 。 e)勒弗维尔还指出,文学是一个系统,与 其他社会系统相互影响和制约,由一些系统 制约这个文学系统,包括文学系统内部(指 文学的专业人士)和外部的因素(赞助人的 力量)。 (4)核心思想 a)意识形态在形成翻译中的作用:译作的形象受两种 因素的制约:一种是译者的思想意识;另一种是当时在 接受语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诗学。 b)赞助人的力量:赞助人的力量由思想意

22、识、经济和 地位三种因素组成。赞助人对翻译的影响力很大,译者 的自由度很小。赞助人注重思想意识,译者注重诗学。 c)诗学:诗学有两个因素组成:一个是文学手段、文 学样式、主题、原型人物、情节和象征等一系列文学要 素;另一个是观念,即在社会系统中,文学起什么作用 ,或应起什么作用。 d)论域:译者必须在对原作者所处的论域(如属于 某一特定文化的一整套概念、思想意识、人物和事 物)与译者和他的读者所处的另一个语域之间取得 平衡。 e) 翻译、语言发展和教育:翻译最终还得通过语言 手段的运用对读者产生影响;语言是在变的,译者 可以摆脱一些翻译诗学的制约,但无法摆脱语言之 间的差异;翻译教学不是教会学

23、生使用语言,而是 教会他们使用语外策略以制造译者头脑中的原文形 象。 f)翻译技巧:在翻译中,无法寻找简单的翻译规 则,因为翻译不仅仅是寻求语言层次上的对等,语 言还表达文化,语言只是称之为翻译的文化移植中 的一个因素。 g)中心文本和中心文化:如果某一文本代表了某一 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果某一文本在该文化中起着 中心文本的作用,其翻译必将受到严格的检查,因 为“不能接受的”翻译会被看作是从根本上对该文化 的破坏。 (5)贡献和启示 a)他具体论述了图里和赫斯曼所谈到的“翻译常规”, 以什么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问题。 b)他指出,意识形态和诗学实际上是两套很大的常规 ,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

24、发挥着固定和制衡文 学系统的作用。 c)翻译研究不能只是把原文和译文作表面的对比,翻 译学者不应一味提倡所谓“忠实”、“通顺”、“神似”、“ 形似”等等,译论家也不应把翻译错误挑出来批评一 通了事,而应该探究所谓“错误”的成因,从而加深对 翻译现象的认识。 d)他同翻译研究派的其他学者一起,从社会、历史 和文化的深层次上,阐述了翻译的重要作用,从而 唤起学术界对翻译研究的重视,并希望学术界重新 审视翻译的社会功能,从而为提高翻译和翻译研究 的学术地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6)其他著作及理论 1992年,勒弗维尔在一本文学翻译:比较文 学语境中的实践与理论中提出“翻译实际上是文 化融合”的观点。

25、他还认为,对于翻译实践中的具 体问题,应置于一定的上下文中加以考虑。译者应 学会自上而下的处理过程,即文化文本文本结 构段落句子短语词;也可以说是从宏观到 微观层次。 3、巴斯奈特 (1)简介 巴斯奈特是英国沃瑞克大学比较文学理论和文 学翻译研究生院教授、翻译家、诗人、文化学家, 不久前被任命为沃瑞克大学校长。 (2)著作 1980年,巴斯奈特出版了第一部专著翻译研 究,预示着翻译研究作为一个具有独立地位的严 肃学科的出现。 1990年,勒巴合编一本论文集翻译、历史与 文化,他系统阐述了文化翻译思想,正式提出了 翻译的文化学转向,标志着翻译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 1994年,巴斯奈特编了一本跨文

26、化传递:沃 瑞克翻译研究论文集。 (3)主要翻译思想 a)巴斯奈特翻译思想中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是 :翻译决不是一个纯语言的行为,它深深植根于 语言所处的文化之中。 b)巴斯奈特还提出,翻译研究方法应该把翻译单 位从人们所接受的语篇转移到文化转向。 (4)文化翻译观的含义 a)翻译应以文化作为翻译单位,而不应停留在以 前的语篇之上,应做到翻译等值,即原语和译语 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 b)翻译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解码重组过程,更 重要的还是一个交流的行为。交流即文化内部或 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因此他把翻译分为文化内 翻译和文化间翻译。 c)翻译不应局限于对原语文本的描述,而在于该文 本在译语文化里

27、功能的等值。“功能等值”是指“译文 文本在译文文化中发挥或承担其功能的方式应与原 文本在原语文化中曾经发挥或承担过其功能的方式 一致。 巴的文化翻译观: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观以文化 作为翻译的单位,不同文化的功能等值是手段,文 化的转换才是翻译的目的。 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是指语义到文体在译语 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翻译的目的是再现原语的信息,对等是实现这一目 的的原则和手段。 弗米尔的功能观:翻译不是一种语言的词句到 另一种语言的解码-译码,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行 为方式;译者将原语文本的信息在新的改变了功能 、文化、语言的条件下复制,同时尽可能的保留原 语的形式。 巴认为

28、要达到翻译中的功能等值,一方面要考 虑翻译的服务对象即译文读者;另一方面要考虑原 语文本在原语文化中所起到的功能。 d)不同的历史时期翻译有不同的原则和规范,这 些原则和规范都是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翻译就 是满足文化的需要和一定文化里不同群体的需要 。 (5)理论意义 a)巴斯奈特文化翻译思想的提出,标志着 翻 译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b)巴斯奈特重视翻译评判的文化介入与译者的服 务对象。 c)巴斯奈特运用功能主义的观点,解决翻译中不 可译的问题。 d)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思想具有其他翻译思想所 没有的高度宏观性。 e)巴斯奈特所强调的文化转换,主要针对文化个 性的冲突给翻译所造成的问题,其理

29、论强烈的针对 性和实效性也可见一斑。 (6)缺陷 根茨烈认为,巴斯奈特对于“功能”的界定太广 ,对于“转换”的概念太广,似乎任何添加、变更、 删减都可以称得上是“功能对等”。她的理论看似激 进,实际上,她的翻译思想只是对一些荷兰学者 提出的理论问题作了归纳和汇总,并不代表翻译 研究领域的实质性进步。 (7)总结 巴斯奈特翻译思想的突破与创新,她对翻译研 究领域的贡献,绝不会因为这一点而被抹煞的。她 对翻译研究作为一门学科领域、对于翻译的主要问 题,如翻译的性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译者的地 位、文化翻译观的翻译等值、不可译问题等等的论 述,以及她把翻译研究纳入文化这一宏观范畴、以 文化作为翻译的

30、目标和翻译的基本单位这一重大的 译学思想突破,使她成为当今译坛的一颗璀璨明珠 。 四、综合学派与斯奈尔-霍恩比 1、斯奈尔-霍恩比简介 德国的霍恩比任教于维也纳大学翻译传译学系 ,长期从事英语、德语翻译,是欧洲翻译协会的创 始人之一。她于1988年出版了翻译研究:综合法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是国际翻译界的成名作。1992年和1995年 ,她又以“综合论”为中心论题主编了翻译学:一门 综合学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翻译,标志着 其翻译研究综合法的观点日趋系统、全面和成熟。 2、翻译研究:综合法主要内容 (1)霍恩比全面考察了翻译研

31、究的历史和现状,她 赞同翻译研究学派的主张,竭力主张将翻译学建成 一门独立的学科。 (2)她吸收语言学派和文学派翻译理论的长处,以 格式塔整体理论为基础,倡导翻译研究的综合方法 。 (3)她还客观分析了相关学科,如语言学、比较文 学、心理学、哲学等翻译研究的影响,介绍了翻译 理论研究方面的近期趋向。 3、霍恩比主要观点 (1)霍恩比对传统的文学翻译理论、60年代的语言学 派的翻译理论和翻译研究学派(她称作“操纵学派” )都持批评态度,她提出三点结论: a)某些思维方式、概念包括所有的术语如“忠实与自 由”、“词的意义”和“以原文为归宿与以译文为归 宿”都明显具有相同或重复之处。 b)无论是语言

32、学派还是文艺学派的翻译理论家们都是 从自己的翻译研究领域出发谈论和构想了各种各样的 翻译理论,他们从未试图缩小文学翻译和“其他”翻 译的差距; c)文艺研究派和语言学派的翻译研究视角都未能从整 体上对提高翻译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2)霍恩比主张新兴的翻译学科应该是个“综合性” 的学科,她把这种新兴的翻译研究方法称为“综合法 ”,她认为,此种方法是从整体上看待翻译而不是把 翻译看作是某种形式的翻译。 (3)霍恩比主张: a)填补语言学与文学翻译之间的空隙,将文化作为 翻译的背景。 b)文本分析要从宏观的语篇开始到微观的词语,而 每个词语又不是孤立地看,要联系它在整篇文章中 的地位和功能。 c)翻

33、译不是静态而是动态的过程,是译者作为读者 把原文的理解在另一种文化中完整地创造出来,因 而文学作品不断需要重译,完善的翻译永远不可能 存在。这样,翻译就必须是个综合性的跨文化学科 ,不属于某一学科的分支,是个独立的学科。 (4)霍恩比把其综合学派的观点归纳为一个表格, 横列是各种翻译文本的“原类型”(Prototypes),强 调它们是不可分割的连续体;纵列是从宏观到微观 的种种翻译模型,呈现为一种递减的等级(如下) : A 翻译领 域文学翻译普通翻译特殊翻译 B 文本类型 圣经歌剧诗歌 现代 文学 新闻广告 法律 经济 医学 科技 古典 文学 1990年 前文学 儿童 文学 通俗 小说 C

34、非语言学科文化史/文学理论社会/区域文化具体科目研究 D 翻译过 程与评 估标准 原语语言规范的创造性理解阐释 范围渐 小概念的同一 译文再创造差异的等级有关项目等值固定 精确度视点转移交际功能信息功能 E 语言学领域篇章语言学 F 历史语言学 对比语法/对比语义 学 术语库 /文体规范 方言学 社会语言学/应用语 言学/心理语言学 G 韵律能否上口 语音/节奏语音效果 (5)霍恩比把自己的观点归纳为四点: a)翻译研究不应当被仅仅视作另一学科的派生物或分支学 科,而是一门跨学科、跨语言、跨文化的学科。 b)语言学正由微观向宏观拓展其研究领域,而翻译研究关 注的是出于情景和文化背景下的文本。因

35、此,它采取由上 到下,由宏观到微观的视角。 c)以前范畴化模式分界过分严格,充满了二元对立,这种 学究式的东西对有着微妙区别的各种翻译实践丝毫无补; 宜把类型学(typology)改为原型(prototypes),采取模糊 边界,而二元对立也改为层化模式。 d)传统的语言和翻译研究方法是把现象孤立开来 予以研究,其实翻译设计的关系网络,个别项目的 重要程度是由文本、情景和文化这一更大的背景来 决定。 (6)霍恩比的理论特点: a)受德国哲学家、语言学家洪堡特的影响颇深。 b) 与后来拓展了的翻译研究派的观点实际上无很 大出入。 课后练习: 1. 概括翻译批评研究的主要学派及思想 2. 对David Copperfield中诗歌的多译本进行对比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