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平面镜成像教案精品教育.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670106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平面镜成像教案精品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平面镜成像教案精品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平面镜成像教案精品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年平面镜成像教案精品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年平面镜成像教案精品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平面镜成像教案精品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平面镜成像教案精品教育.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平面镜成像教案1知识和技能(1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 )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 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3情感、态度、价值观(1)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教学设计思想:1、通过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领略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2、本课的重点是:在“探究”和“设计”的过程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实验目的

2、)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等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身物把平面镜改为白玻璃(实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教学过程设计:播放视频引入新课,介绍平面镜、物、像的概念。通过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平面镜成的像不是实际存在的,再与小孔成像的实像性质相比,通过实验得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1、提出问题:照镜子,平面镜能成像(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像和物的大小、位置有什么特点呢?二、新课教学2、猜想假设

3、: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想象)学生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1)像与物等大;(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如何来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呢?老师给学生思考空间,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等呢?设疑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明确探究方法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代物体与像比较。用平面镜演示、观察,讨论为什么不能达到目的、怎样才能看到替代物?想一想,有没有其它办法?换成平滑的玻璃做。多媒体出示讨论的实验结果。讨论需要实验器材,让学生模拟实验,进行演示,

4、补充、讨论。现在拿出平滑的玻璃,再选择器材进行演示。讨论实验的可行性。像较弱,看不清。同学们,蜡烛的像比较弱,看不清楚,你有办法让物体所成的像明亮起来?增强光的亮度(照度)。用点燃的蜡烛做。多媒体出示实验步骤。讨论需不需要记录,记录哪些内容,让学生讨论记录的内容,设计表格。进行试验,教师巡回指导。分析实验记录:量出每次实验中两把手电筒到玻璃板的距离。连接每次实验中两把蜡烛和像的位置,观察连线与镜面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5、交流与评价:(1)同学们各自的探究结果是否相同?(2)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还有那些猜想?准备怎样去验证它?三、课堂小结: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虚像;(2)像与物等大;(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2、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以下要素(视学生的具体情况,可明确):(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试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6)评估(7)交流与合作。四、布置作业:课后动手电脑学物理P80 1.3.4.5教学说明:本课体现了科学家在进行科学探究时从问题-实验-问题-实验-结论的过程。所以,一方面要防止出现学生盲目探究,教师要引导;另一方面要避免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要怎么样”、“应该这样”,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在思考方向上给以启发、点拨,最后还是要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决。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